2015春六年级语文下册 6《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案 鄂教版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案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案第一章:红军的成立与初期斗争1.1 教学目标了解红军的成立背景和历史意义。
学习红军早期的斗争经历和战术。
1.2 教学内容介绍红军成立的背景,如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
讲述红军早期的斗争经历,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
分析红军早期的战术和战略,如游击战、的人民战争等。
1.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或图片,了解红军成立的背景。
分组讨论红军早期的斗争经历和战术,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章:红军的长征历程2.1 教学目标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学习红军长征的历程和重要事件。
2.2 教学内容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如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等。
讲述红军长征的历程,如四渡赤水、过大渡河等重要事件。
分析红军长征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红军的英勇斗争和牺牲精神。
2.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或图片,了解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分组讨论红军长征的历程和重要事件,分享学习心得。
第三章:红军的抗日战争3.1 教学目标了解红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角色和贡献。
学习红军的抗日战略和战术。
3.2 教学内容介绍红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角色和贡献,如抗日战争的爆发和红军的参战等。
讲述红军的抗日战略和战术,如人民战争、游击战等。
分析红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胜利经验和意义。
3.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或图片,了解红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角色和贡献。
分组讨论红军的抗日战略和战术,分享学习心得。
第四章:红军的解放战争4.1 教学目标了解红军在解放战争中的角色和贡献。
学习红军的解放战略和战术。
4.2 教学内容介绍红军在解放战争中的角色和贡献,如解放战争的爆发和红军的参战等。
讲述红军的解放战略和战术,如运动战、阵地战等。
分析红军在解放战争中的胜利经验和意义。
4.3 教学活动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或图片,了解红军在解放战争中的角色和贡献。
分组讨论红军的解放战略和战术,分享学习心得。
第五章:红军的精神传承5.1 教学目标了解红军精神的含义和内涵。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情境教学与体验感受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情境教学与体验感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掌握相关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引导学生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1. 导入新课,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和原因。
2. 学生自读课文《长征》,了解红军长征的基本情况。
3. 讨论红军长征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第二课时:红军长征的历程和重要事件1. 学生自读课文《长征》,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和重要事件。
2. 教师讲解红军长征的历程和重要事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红军长征的艰辛,引导学生体验红军长征的精神。
第三课时:红军长征的胜利和意义1. 学生自读课文《长征》,了解红军长征的胜利和意义。
2. 教师讲解红军长征的胜利和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第四课时:红军长征的诗歌欣赏1. 学生自读课文《七律·长征》,欣赏红军长征的诗歌。
2. 教师讲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课时:红军长征的手抄报制作1. 学生分组制作红军长征的手抄报,展示自己对红军长征的了解和感受。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建议和帮助。
3. 学生展示手抄报,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感受。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手抄报制作:评价学生手抄报的制作质量、创意和展示效果。
四、教学资源:1. 课文《长征》。
2. 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3. 手抄报制作材料。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创新思维与未来发展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创新思维与未来发展一、教案设计理念1.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以红军长征历史事件为主线,引导学生感悟红军长征精神。
2. 创新教学方法,将情景模拟、小组讨论、任务驱动等教学手段融入课堂。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启发学生关注未来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及重要事件,提高语文学科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途径,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承红军长征精神,关注未来发展,增强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红军长征的背景及原因2. 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重要事件3. 红军长征精神的特点及其意义4. 创新思维与未来发展5. 红军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实践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及重要事件;红军长征精神的特点及其意义;创新思维与未来发展。
2. 教学难点:红军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红军长征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重要事件。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红军长征精神的特点及其意义,分享学习心得。
4.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体验红军长征的艰苦环境,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 创新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关注未来发展,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如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
6.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创新思维训练心得。
7. 总结发言: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红军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并提出课后思考题。
9. 课后跟进: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10. 教学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收获。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历史感知与语文融合

一、教案概述《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历史感知与语文融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2. 语文学科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理解和把握。
2. 讨论和写作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对《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进行深入阅读和研究,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
2. 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的鉴赏知识,为教学提供参考。
学生准备:1. 对《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进行预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背景。
2. 准备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学鉴赏知识,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和相关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历史感知。
2. 阅读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
3. 文学鉴赏: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文学价值进行鉴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讨论和写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文学鉴赏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文学作品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六、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将继续学习《沿着红军走过的路》,重点分析课文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案

【导语】1935年四川省苍溪县⼉童团员们沿着红军⾛过的路前进,历时3个⽉,⾏程1000多公⾥,克服种种困难,终于赶上了红军⼤部队。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熟读课⽂,学会9个⽣字,理解新词的意思,会在具体的语境中熟练运⽤“春意盎然”、“⼼急如焚”、“跋⼭涉⽔”等词语。
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分段,概括段落⼤意。
3、通过感受⽂章中富有感情⾊彩的词句,体会⼉童团员们有志⽓、有毅⼒、勇于⾯对困难的精神,并能做到感情朗读。
教学重点 理清⽂章叙事的顺序,并找到富有感情的词句,体会其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能反映⼉童团员有志⽓、有毅⼒、勇于⾯对困难的语句,体会词句蕴含着的感情⾊彩。
课前准备 学⽣预习。
教学课时:2课时 第⼀课时 ⼀、揭题铺垫 1、师简介:在中国的⾰命,曾有⼀个这样的事件——1934年到1936年,中国百万⼯农红军主⼒为了躲避敌⼈的围捕,过草地、爬雪⼭,历经千⾟万苦,⾏⾛两万五千⾥,这就是长征。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是在长征的过程中,⼀群⼉童团员们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 ⼆、初读 1、初读课⽂,要求:(1)⾃由⼤声读,读通、读准(2)想⼀想,课⽂主要描写了谁? 2、初读感知 (1)课⽂主要描写了谁⼲什么?把课题也说进去 课⽂描写了⼀群红⼩⿁们(⼉童团员)沿着红军⾛过的路赶⼤部队。
解决:红⼩⿁ (2)可以把课⽂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下段吗? 分段并概括段落⼤意,训练概括能⼒,指名答。
(3)⼆读课⽂,⾃由读。
读准、读好。
指名分段读课⽂。
三、重点突破,学习第⼆段。
1、“春意盎然”与“⼼急如焚”的对⽐,进⾏体会。
(1)师引:孩⼦们离开⼤部队已经半个多⽉,于是他们决⼼沿着红军⾛过的路前进。
虽然四⽉的川北,春意盎然,但是孩⼦们——(⽣)⼼急如焚,只顾赶路。
板书:⼼急如焚 (2)你从哪读出了他们的“⼼急如焚”? 从“春意盎然”的环境与孩⼦们的⾏为进⾏对⽐,理解对⽐的写作⽅法。
最新整理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学会9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会在具体的语境中熟练运用“春意盎然”、“心急如焚”、“跋山涉水”等词语。
2、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通过感受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儿童团员们有志气、有毅力、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并能做到感情朗读。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叙事的顺序,并找到富有感情的词句,体会其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能反映儿童团员有志气、有毅力、勇于面对困难的语句,体会词句蕴含着的感情色彩。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铺垫1、师简介:在中国的革命,曾有一个这样的事件——1934年到1936年,中国百万工农红军主力为了躲避敌人的围捕,过草地、爬雪山,历经千辛万苦,行走两万五千里,这就是长征。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是在长征的过程中,一群儿童团员们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1、初读课文,要求:(1)自由大声读,读通、读准(2)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谁?2、初读感知(1)课文主要描写了谁干什么?把课题也说进去课文描写了一群红小鬼们(儿童团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赶大部队。
解决:红小鬼(2)可以把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一下段吗?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训练概括能力,指名答。
(3)二读课文,自由读。
读准、读好。
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重点突破,学习第二段。
1、“春意盎然”与“心急如焚”的对比,进行体会。
(1)师引:孩子们离开大部队已经半个多月,于是他们决心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
虽然四月的川北,春意盎然,但是孩子们——(生)心急如焚,只顾赶路。
板书:心急如焚(2)你从哪读出了他们的“心急如焚”?从“春意盎然”的环境与孩子们的行为进行对比,理解对比的写作方法。
板书:春意盎然(3)朗读指导:注意对比的部分朗读上的变化。
2、出示问题:他们在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时,遇见了哪些困难呢?(自学:默读为主,划一划,标一标)3、交流:(板书)累——壮胆睡大庙怕——紧挨靠着坐饿——吃供品馒头四、小结、作业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说说红小鬼们在前进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二、研读第二段,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1、最使你感动的哪一点?请再读一读课文第二段2、交流,说明理由,感情朗读:(1)夜宿神庙:着重体会环境的烘托作用①说神庙可怕,理解“愈发”、“耸立”、“龇牙咧嘴”、“凶神恶煞”②用自己的话说说神庙可怕③谈谈自己的感受,或质疑,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④感情朗读(2)朝食供品:体会以苦为乐的乐观精神用换词法领会“嚼”字的妙用分角色朗读(3)点拔:进行困难描述时,都是先描写遇见了什么困难,再写红小鬼们是如何克服的,词句间透露出红小鬼们可贵的精神品质。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创新思维与未来发展

一、教案概述《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创新思维与未来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通过学习红军长征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红军长征精神对未来的启示和意义。
教学内容:1.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红军长征故事中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案例。
3. 红军长征精神对未来的启示和意义。
教学资源:1.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故事案例。
2. 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的相关理论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红军长征的图片和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内容展示:通过讲解和分享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故事案例,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红军长征故事中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案例,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4. 理论讲解:通过讲解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的相关理论资料,让学生了解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5.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和团队合作实践,并分享自己的成果和体验。
6. 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总结红军长征精神对未来的启示和意义,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和创新。
二、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军长征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红军长征故事中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相关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学生对红军长征精神对未来的启示和意义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三、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红军长征相关的历史遗址和纪念馆,加深对红军长征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的理解。
2. 邀请红军长征历史专家或幸存者来校讲座,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红军长征的故事和经验。
3.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调研等,将红军长征精神付诸实践。
四、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在教学拓展中,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审美教育与品德修养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语文教案设计——审美教育与品德修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使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2.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深刻思想和感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
2.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
5. 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
七、课堂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讲故事等形式,展示自己对红军长征的理解和感悟。
2. 邀请有关专家或老红军来校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八、课后作业:2. 调查了解身边的长征故事或相关人物,下节课分享。
九、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十、评价与考核: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发言、合作等情况。
2. 课后作业:作文质量和调查报告的完整性。
3. 期末考试:语文综合素质测试。
十一、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学生自读课文。
2. 第二课时: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第三课时: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
、 2.体会词语的感情,能用“心急如火”“跋山涉水”写句子。
3.默读课文,体会红小鬼在追赶大部队的路途中表现的坚定的志向,顽强的毅力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叙事的顺序,并找到富有感情的词句,体会其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能反映儿童团员有志气、有毅力、勇于面对困难的语句,体会词句蕴含着的感情色彩。
部分教师(导)学生(学)
课前课前预习: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理解自己不明白的字词。
3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谁?可
以分成几个部分?
1、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
题?通过预习,你解决了哪些问
题呢?
2、我会认的字:
3、我理解的词:
4、收集一些有关毛竹的资料或小
故事
课中学习(自主、合作10-15分钟)一、导入揭示课题
1、导入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情况
二、合作探究
1、他们为什么要沿着红军走过的
路前进?
2、他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前进途
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勾画
相关语句,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3、学到这里,你有什么心里话想
对这些儿童团员们说
4、为什么说他们是“党教育出来
的英雄少年”?
1、小组学习读下面的词语:
广昭战役陕南战役嘉陵江战役
胜利捷报暖风煦煦春意盎然
瘆人龇牙咧嘴阴森可怕神龛
跋山涉水餐风宿露
2、课文描写了一群()沿着红军
走过的路()大部队
3、儿童团员(),饿了,就();
累了,就(),怕了就()。
课中展示
(展示、交流15-20分钟)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1、交流上述问题
2、,课题“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有没有更深的意义吗?
课中反馈(反思和总结5-10分钟)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广昭(zhao zhao)掐尖(qia xia)豺狼(cai chai )
二、组词
婉()陷()泼()冽()
豌()掐()跋()咧()
三、多音字填空
干()馒头调()皮供()应
干()活调()查供()品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几个词,概括了儿童团经历的磨难,历时三个月说明(),行程1000多千米说明()
教师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