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学科早在5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地震工程、风工程等防灾减灾工程研究,以及地下工程和防护工程的研究,并招收培养了四年制的研究生,是我国最早从事这一学科领域研究的单位之一。拥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其对应的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之相关的工程力学(学科调整前为结构力学)学科是全国首批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同时也是全国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单位。设有2个教研室和5个研究室、两个亚太地区协作研究中心

主要研究方向有:

地震、台风灾害场及其动力作用,主要研究地震、台风,龙卷风等灾害的观测数据处理、特征分析和危险性分析方法,地震与台风灾害对结构和生命线工程的空间动力作用模型等;

重大工程结构灾害动力效应与抗灾性能设计,主要研究大型结构材料、构件和体系在极端条件下的非线性灾害响应、损伤积累、动力失效和倒塌机理及其理论分析、试验模拟和数值仿真;研究重大工程结构抗风、抗震性能目标以及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

结构隔震、耗能减振与振动控制,主要研究结构隔震、耗能减震与智能控制系统、控制装置、控制理论、试验模拟、反应分析与设计方法等;

重大工程结构灾变行为、健康监测与安全评定及其智能化系统;主要研究重大工程损伤积累与灾变行为的演化规律、受损结构随机建模及灾变分析与可靠性预测;研究重大工程检测和监测的智能传感元件、无线传感网络及其优化设置与实施技术、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损伤评定与健康诊断方法;研究在线损伤识别和定位,模型修正、健康诊断、安全评定与预警系统;

城市防震减灾与高新技术应用,主要研究现代化大城市地震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研究基于人工智能(AI)、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信息系统,开展关于防震减灾的大规模计算机仿真和虚拟现实技术;

重大工程系统全局和全寿命优化,主要研究结构及其关联基础设施系统建模、全局和全寿命优化理论和方法;研究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的空间地震响应和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以及抗灾性能优化与设计方法;

重大工程结构远程协同试验技术,主要研究重大工程结构多试验中心远程协同试验的硬软件系统、远程协同试验标准;研究重大工程结构远程监测与实验室模拟协同试验技术。

近五年来,本学科联合学院的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和固体力学等学科共主持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136项;发表论文460余篇,出版专著17部、教材21部;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的规范或规程1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项、国家专利10项;与国外30多所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目前正在承担科研项目9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7项,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项目7项,中美地震工程与减轻地震灾害合作研究计划项目3项。

本学科依托土木工程学院的建设部重点实验室力学与结构实验中心、“211工程”重点建设实验室结构智能监测实验室、国防抗爆实验室、土木工程低温实验室和岩土与地下工程实验室。

目前,本学科拥有一支学风严谨、工作踏实、思想活跃、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精尖的国际化学术队伍。目前共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其中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6人(含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和日本京都大学两名国际知名教授),硕士生导师12人。

导师名单:欧进萍*、田石柱*、谢礼立*、李惠*、周福霖*、陶夏新*、Farhad Ansari*、YoshiyukiSUZUKI*、汤爱平、吕大刚、陆钦年*

注:带“*”的为博士导师

2016考研专业: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一、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其核心内容包括地质灾害防护工程、地震工程、抗风工程、抗火工程和抗爆工程等,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作用。本学科主要任务是建立、发展并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对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的抵御能力,发展防灾减灾的科学理论、设计技术和工程处理方法,通过工程措施,最大限度的减轻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和损失,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证灾后重建、经济恢复和发展能力。通过本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胜任与防震减灾工程;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岩溶、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有关的预防、设计、治理的结构选型、优化设计等方面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也可从事抗灾防灾、灾后重建方面的技术设计和组织管理工作。 2、专业培养目标 本学科立足我国西部、面向全国,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防灾减灾工程、防护结构工程及地质工程坚实基础理论知识、系统的专门科学知识;具备应对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事件的能力;对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基本了解的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备较强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科学研究人才。要求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毕业后能从事本学科的教学、科研、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或相关学科的工程技术工作。 3、专业方向 01工程结构抗震减灾 02振动控制与试验分析 03城市地震危害性评价和综合抗震减灾 04岩土地震工程和减灾工程 05基于断层的强地震动与建筑物抗震 4、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301数学一 ④951结构力学或950材料力学 (注:各个学校专业方向、考试科目有所不同,以上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 二、就业前景 我国不仅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而且是世界上蒙受自然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且不说历史上的大地震和洪水给我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就近几十年而言,各种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年年有之。全球一些主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灾害、洪涝干旱和飓风等气象灾害,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在我国都是相当严重的。就以地震海啸而言,虽然还没有像这次印度洋地震海啸这样大的劫难记载,但近代也遭受过多次地震海啸的袭击。 总之,我们的国土不是平静的,我们人民生活的家园不是安然无恙的,多种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重要的基本国情之一。目前地质灾害与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对于这方面力度在加大,比如抗震的研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因此该专业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 三、就业方向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各个专业方向的毕业生都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管理工作,具备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各个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又各具所长,能在政府机关建设职能部门,机关及工矿企事业单位的基建管理部门,建筑、市政工程设计院,土木工程科研院所,建筑、公路、桥梁等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建设监理部门,房地产公司,工程造价咨询机构、银行及投资咨询机构等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四、职业规划 与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有关的考试为: 注册安全工程师

哈工大工程流体力学(二)试题

1.沿程阻力, 2.时间平均压强, 3.水力短管,5.翼弦 6.点汇, 7.旋涡强度, 8.速度势函数, 9.水力粗糙管,10.紊流 1.局部阻力, 2.时间平均流速, 3.水力长管,,5.翼弦 1.6.点源,7.涡线,8.流函数,9.水力光滑管,10.层流 2.水击现象、边界层 3.入口起始段、攻角、空气动力翼弦 1.简述边界层的特点 2.何谓述叶栅理论中的正问题和反问题 二、简答题(10分) 1. 在机翼理论中,如何利用保角变换法解决机翼绕流问题的 2.试推求有压管路产生水击时压强最大升高值的计算公式, 并说明减小水击的措施。(10分) 二、简答题 1.试分析流体流经弯管时局部阻力产生的具体原因是什么?(8分) 2.结合流体对圆柱体的有环量绕流,分析升力是如何产生的?(7分) 3.简述粘性流体绕物体流动时压差阻力产生的原因。 4.简述水击现象的物理过程,并说明减少水击现象的措施。 5.简述曲面边界层的分离现象 三、推求边界层的动量积分关系式(15分) 四、推求边界层的微分方程(普朗特边界层方程)

四、试推导说明圆柱外伸管嘴出流流量大于同直径薄壁小孔口的出流流量(10分) 三.推导理想流体平面有势流动中偶极流的速度势函数和流函数。(15分) 说明速度势函数的存在条件,并证明速度势函数的特性 说明流函数的存在条件,并证明流函数的特性 四.流体在长为l 的水平放置的等直径圆管中作定常流动,若已知沿程损失因数为λ,管壁切应力为τ,断面平均流速为V ; 试证明:28 V λ τρ= 。 (15分) 试推导二元旋涡的速度和压强分布 试证明旋涡理论中的斯托克斯定理 试证明速度环量保持不变的汤姆逊定理 三、推导、证明题 1.试推导圆管层流流动的速度分布规律,并求: (1)断面平均流速 (2)动能修正因数 (15分) 五、用突然扩大使管道的平均流速从1V 减到2V ,如图所示,如果 cm d 51=及1V 一定,试求使测压管液柱差h 成为最大值的2V 及2d 为若 干?并求m ax h 是多少?(10分)

Removed_2014年哈工大市政学院拟录取名单

新闻类型:公告发布时间:2014-3-18 15:32:09 发布人:admin 201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拟录取名单 院(系)代码与名称: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姓名考试方式总成绩录取学科学位类别奖学金等级录取校区备注朱学武统考618.9城市水资源学术型一等校本部 黄睿统考590.9城市水资源学术型一等校本部 龙智云统考576.9城市水资源学术型二等校本部 闫津赫统考553城市水资源学术型二等校本部 杨浩统考548.1城市水资源学术型三等校本部 崔寒统考654微生物学学术型一等校本部 肖若楠统考630微生物学学术型一等校本部 王祥锟统考625微生物学学术型一等校本部 皮姗姗统考623.6微生物学学术型一等校本部 刘璐统考619微生物学学术型二等校本部 刘晴靓统考618.8微生物学学术型二等校本部 朱宏源统考613.8微生物学学术型二等校本部 齐珊珊统考597微生物学学术型二等校本部 王艺统考589.2微生物学学术型三等校本部 吴曲丽统考587.2微生物学学术型三等校本部 赵佳怡统考584.6微生物学学术型三等校本部 李西齐推免免试微生物学学术型 威海校区 武一奇推免免试市政工程学术型一等校本部 杨佳琦推免免试市政工程学术型一等校本部 鲍禹寰推免免试市政工程学术型一等校本部 颜仲达推免免试市政工程学术型一等校本部 吴限推免免试市政工程学术型二等校本部 闫博引推免免试市政工程学术型一等校本部 徐浩推免免试市政工程学术型二等校本部 黄壮松推免免试市政工程学术型一等校本部 晋艺欣推免免试市政工程学术型一等校本部 靳倩倩推免免试市政工程学术型一等校本部 李琢宇推免免试市政工程学术型一等校本部 赵健慧推免免试市政工程学术型一等校本部 王一然推免免试市政工程学术型一等校本部 尹航推免免试市政工程学术型一等校本部 郑晨推免免试市政工程学术型一等校本部 刘伟利推免免试市政工程学术型一等校本部

工程流体力学课后习题(第二版)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1.20℃的水2.5m 3 ,当温度升至80℃时,其体积增加多少? [解] 温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即2211V V ρρ= 又20℃时,水的密度3 1/23.998m kg =ρ 80℃时,水的密度32/83.971m kg =ρ 32 1 125679.2m V V == ∴ρρ 则增加的体积为3 120679.0m V V V =-=? 1-2.当空气温度从0℃增加至20℃时,运动粘度ν增加15%,重度γ减少10%,问此时动力粘度μ增加多少(百分数)? [解] 原原ρννρμ)1.01()15.01(-+== 原原原μρν035.1035.1== 035.0035.1=-=-原 原 原原原μμμμμμ 此时动力粘度μ增加了3.5% 1-3.有一矩形断面的宽渠道,其水流速度分布为μρ/)5.0(002.02 y hy g u -=,式中ρ、μ分别为水的密度和动力粘度,h 为水深。试求m h 5.0=时渠底(y =0)处的切应力。 [解] μρ/)(002.0y h g dy du -= )(002.0y h g dy du -==∴ρμ τ 当h =0.5m ,y =0时 )05.0(807.91000002.0-??=τ Pa 807.9= 1-4.一底面积为45×50cm 2,高为1cm 的木块,质量为5kg ,沿涂有润滑油的斜面向下作等速运动,木块运动速度u=1m/s ,油层厚1cm ,斜坡角22.620 (见图示),求油的粘度。 δ

[解] 木块重量沿斜坡分力F 与切力T 平衡时,等速下滑 y u A T mg d d sin μθ== 001 .0145.04.062 .22sin 8.95sin ????= = δθμu A mg s Pa 1047.0?=μ 1-5.已知液体中流速沿y 方向分布如图示三种情况,试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y u d d μ τ=,定性绘出切应力沿y 方向的分布图。 [解] 1-6.为导线表面红绝缘,将导线从充满绝缘涂料的模具中拉过。已知导线直径0.9mm ,长度20mm ,涂料的粘度μ=0.02Pa .s 。若导线以速率50m/s 拉过模具,试求所需牵拉力。(1.O1N ) [解] 2533 10024.5102010 8.014.3m dl A ---?=????==π y u u u u y u u y ττ= 0y ττy 0 τττ=0 y

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现状及发展

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现状及发展 一、概述 1.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三者逐渐结合为一体并应用于土木工程实际而形成的新学科[1]。 2.防灾减灾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是一个具有显著综合交叉性的新型学科,它涵盖到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发生条件和发展规律、监测和预报、工程防治和灾时应急措施等科学技术难题。按现行学科体系来说,防灾减灾工程涉及地质、气象、地震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信息和管理等学科的相关专业领域。 二、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主要研究方向 1.岩土工程主要研究方向 ①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工程:以城市地下空间为主体,研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策略,以及各类地下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和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如浅埋暗挖、盾构法、冻结法、降水排水法、沉管法、TBM法等)及其优化措施等等。 ②边坡与基坑工程:重点研究基坑开挖(包括基坑降水)对邻近既有建筑和环境的影响,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基坑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和可靠度分析技术,边坡稳定分析理论以及新型支护技术的开发应用等。 ③地基与基础工程:重点开展地基模型及其计算方法、参数研究,地基处理新技术、新方法和检测技术的研究,建筑基础(如柱下条形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及桩基础等)与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机理和规律研究等。 2.防灾减灾工程主要研究方向 ①地下工程减灾防灾,利用工程学的方法研究解决和防治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施工灾害的破坏效应,开展地下结构减震、隔震理论与方法,地下工程火灾特征及损伤评估方法,地下工程施工灾害的防御技术,动态可靠度与耐久性设计理论,高应力场与高温度场耦合分析等。 ②线路系统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该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高山峡谷区重力作用为主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铁路、公路工程防治技术为主线,同时覆盖了特殊岩土地质条件的路基病害整治及公路路面病害处理技术、轮轨和车路系统本身的运行安全技术以及工务安全管理保障系统等领域。 ③岩土工程灾害预测和防治,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进行岩土工程学、地学、环境学、灾害学等多学科交叉解决岩土工程灾害理论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和岩土工程灾害防治中的重大难点问题,着重进行岩土工程环境地质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岩土工程中水环境效应及其工程危害研究、岩土工程环境地质问题风险分析与防灾决策可靠性研究,渗流场、应力场、温度场耦合分析及其在工程灾害防治中的应用等。 ④大型结构物抗风与抗震,针对工程实践中急需解决的大型结构物抗风、抗震的关键技术问题,利用现代科学理论与实验技术,研究造成风害和震害的机理,寻求大型结构物抗风、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着重进行大型结构物风致响应与地震反应的预测及评估、大型结构物环境振动抑制技术、大型结构物抗风抗震设计等理论及应用研究。 三、岩土工程及防灾减灾现状及发展

哈工大工程流体力学样本

《工程流体力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 1、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 当流体流动时, 流体内部内摩擦力大小与该处的流 速大小成正比。 2、一个接触液体的平面壁上形心处的水静压强正好等于整个受压壁面上所有 各点水静压强的平均值。 3、流体流动时, 只有当流速大小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才有动量的变化。 4、在相同条件下, 管嘴出流流量系数大于孔口出流流量系数。 5、稳定( 定常) 流一定是缓变流动。 6、水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液体具有粘性。 7、长管是指运算过程中流速水头不能略去的流动管路。 8、所谓水力光滑管是指内壁面粗糙度很小的管道。 9、外径为D, 内径为d的环形过流有效断面, 其水力半径为 4d D- 。 10、凡是满管流流动, 任何断面上的压强均大于大气的压强。 二、填空题 1、某输水安装的文丘利管流量计, 当其汞-水压差计上读数cm h4 = ?, 经过的流量为s L/ 2, 分析当汞水压差计读数cm h9 = ?, 经过流量为L/s。 2、运动粘度与动力粘度的关系是v=u/p , 其国际单位是厘斯(mm2/s) 。 3、因次分析的基本原理是: 因次和谐的原理 ; 具体计算方法分为两 种。 4、断面平均流速V与实际流速u的区别是。 5、实际流体总流的伯诺利方程表示式为 , 其适用条件是。 6、泵的扬程H是指扬程, m。 7、稳定流的动量方程表示式为。

8、计算水头损失的公式为与。 9、牛顿内摩擦定律的表示式τ=μγ , 其适用范围是是指在温度不变 的条件下, 随着流速梯度的变化, μ值始终保持一常数。 10、压力中心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空气动力合力的作用点。 三、简答题 1、稳定流动与不稳定流动。---流体在管道内或在窑炉系统中流动时, 如果任 一截面上的流动状况(流速、压强、重度、成分等)都不随时间而改变, 这种流动就称为稳定流动; 反之, 流动各量随着时间而改变, 就称为不稳定流动。实际上流体(如气体, 重油等)在管道内或窑炉系统中流动时, 只要波动不太大, 都能够视为稳定流动。 2、 产生流动阻力的原因。---直管阻力: 流体流经直管段时, 由于克服流体的粘滞性及与管内壁间的磨擦所产生的阻力。有粘管壁, 其壁面的流动速度降为0. 局部阻力: 流体流经异形管或管件时, 由于流动发生骤然变化引起涡流所产生的能量损失。 3、串联管路的水力特性。---串联管路无中途分流和合流时, 流量相等, 阻力 叠加。串联管路总水头损失等于串联各管段的水头损失之和, 后一管段的流量等于前一管段流量减去前管段末端泄出的流量。 4、如何区分水力光滑管和水力粗糙管, 两者是否固定不变? ---在紊流中存在 层流底层, 当层流底层厚度δl>5Δ时, 粗糙高度几乎全被层流底层淹没, 管壁对紊流区流体的影响很小, 这与流体在完全光滑的管道中流动类似, 这种情况的管子叫做水力光滑管。当层流底层厚度δl<0.3Δ时, 管壁上几乎所有的凸峰都暴露在紊流中, 紊流去的流体质点与凸峰相互碰撞, 阻力增加, 此时的管子叫做水利粗糙管。 5、静压强的两个特性。---1.静压强的方向是垂直受压面, 并指向受压面。2. 任一点静压强的大小和受压面方向无关, 或者说任一点各方向的静压强均相等。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防灾减灾工程专业介绍

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硕士防灾减灾工程专业介绍 一、学科概况 由于交通土建工程的特点,防灾减灾研究一直在西南交通大学百年历史的土建工程领域中占有很大比重。在我校最早获批的道路与铁道工程和桥梁与隧道工程两个博士点,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大地测量学及测量工程六个硕士点的学科方向中也一直含有防灾减灾工程的主要内容,从而形成了以多学科综合性学术群体支持防灾减灾工程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雄厚力量。1997年,我校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授权点获批,2001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该学科隶属的一级学科土木工程和相关的交通运输工程在我校均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本学科还可以在上述两个一级学科所设的博士后流动站中招收博士后人员。这样逐渐形成了培养土木工程减灾防灾领域高级专业人才的教学科研基地。目前,本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和高师硕士的培养和学位授予权。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作用。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国家重大工程的防灾能力。 我校本学科研究工作的重点是围绕重要陆地交通干线建设和运营阶段出现的灾害现象,以工程科学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研究常见灾害的形成条件、成灾模式、预测预报、防治工程优化以及防灾管理的信息化技术等课题,提高交通干线的抗灾能力。本学科有一支由年轻的博士、教授为主组成的充满朝气的研究队伍,由于具有边缘学科的特点,研究队伍组成具有很强的学科交叉特色,研究领域偏重于前沿性、基础性问题。 二、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 (1)地下工程减灾防灾。利用工程学的方法研究解决和防治自然灾害、人为灾害、施工灾害的破坏效应,开展地下结构减震、隔震理论与方法,地下工程火灾特征及损伤评估方法,地下工程施工灾害的防御技术,动态可靠度与耐久性设计理论,高应力场与高温度场耦合分析等理论研究。本方向近几年来,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特等奖1项,其中“南昆线”高烈度地震区隧道抗震加固与计算方法研究,将长大隧道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提高到国内领先水平。“广大线”九度地震区隧道洞口段隔震研究,为世界首例,其研究成果已应用到工程中。长大隧道火灾分析与评估加固技术、瓦斯隧道封闭结构形式及降压措施研究、电力牵引瓦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研究等,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在“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物剩余寿命评估方法的研究”中,首次在地下工程结构物变异程度的分级及其评定中引入健全度的概念并与结构动态可靠度相联系,研究工作处于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长大隧道岩爆、大变形机理研究成果,在秦岭隧道(铁)、夹竹箐隧道(铁)、二郎山隧道(公)、华莹山隧道(公)、太平驿输水导洞、锦屏电站18km导洞等工程中的应用,使这些工程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线路系统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该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高山峡谷区重力作用为主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铁路、公路工程防治技术为主线,同时覆盖了特殊岩土地质条件的路基病害整治及公路路面病害处理技术、轮轨和车路系统本身的运行安全技术以及工务安全管理保障系统等领域。泥石流及其灾害防治工程领域是本方向的一个亮点,有关泥石流预测预报及信息开发系统研究居于国际先进水平。近来年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5项,铁道部及其他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二等奖2项。尤其是通过成昆、宝成、南昆等铁路干线和川藏公路、西攀高速等公路干线灾害防治的生产科研实践,在铁路、公路工程灾害防治技术与研究领域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3)岩土工程灾害预测和防治。利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进行岩土工程学、地学、环境学、灾害学等多学科交叉解决岩土工程灾害理论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和岩土工程灾害防治中的重大难点问题,着重进行岩土工程环境地质评价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岩土工程中水环境效应及其工程危害研究、岩土工程环境地

最新土木工程(房建方向)考研专业院校排名,包含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及岩土工程

2011-2012年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结构工程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重点学 科 博士点 开此专业学 校数 1 同济大学5★ 1 1 119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5★ 1 1 119 3 哈尔滨工业大学5★ 1 1 119 4 清华大学5★ 1 1 119 5 大连理工大学5★ 1 1 119 6 浙江大学5★ 1 1 119 7 广西大学4★ 1 1 119 8 北京工业大学4★ 1 1 119 9 湖南大学4★ 1 1 119 10 天津大学4★ 1 1 119 11 中南大学4★ 1 1 119 12 东南大学4★ 1 1 119 13 华南理工大学4★0 1 119 14 北京交通大学4★0 1 119 15 兰州理工大学4★0 1 119 16 合肥工业大学4★0 1 119 17 上海交通大学4★0 1 119 18 河北工业大学4★0 1 119 19 上海大学4★0 1 119 20 河海大学4★0 1 119

2011-2012年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重点学 科 博士点 开此专业学 校数 1 同济大学5★ 1 1 85 2 哈尔滨工业大学5★ 1 1 85 3 湖南大学5★ 1 1 85 4 浙江大学5★ 1 1 85 5 中南大学4★ 1 1 85 6 清华大学4★ 1 1 85 7 长安大学4★0 1 85 8 重庆大学4★0 1 85 9 东南大学4★0 1 85 10 武汉大学4★0 1 85 11 华中科技大学4★0 1 85 12 中国矿业大学4★0 1 85 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4★0 1 85 14 大连理工大学4★0 1 85 15 河海大学4★0 1 85 16 北京交通大学4★0 1 85 17 西南交通大学4★0 1 85 18 北京科技大学3★0 1 85 19 武汉理工大学3★0 1 85 20 广州大学3★0 1 85

哈工大水污染控制工程(二)复习总结

水污染控制工程(二)复习总结 第一章总论 1. 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与生产污水。 污水的物理性质及指标(化学性质) 氮的种类,凯氏氮 可生物降解有机物降解过程示意图 污水中的生物性质及指标 2. 城市污水处理的完整步骤及各部分作用; 无机砂石有机悬浮物生物处理活性污泥 防止污泥腐败 3. 高温废水对水体危害; ①降低饱和溶解氧; ②提高生化反应速率,耗氧量增大,总溶氧量减少; ③水体细菌繁殖速度加快,影响水体卫生; ④加速藻类繁殖与富营养化进程。 4. 富营养化的危害; ①藻类种类减少,个体数量上升; ②藻类过度繁殖使DO变化过度; ③大量藻类影响大气复氧; 总之,富营养化是湖泊衰亡的一种表现。 5. 固体物质根据其存在状态分为悬浮固体(SS)、胶体、溶解固体(DS。 其中悬浮固体分为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固定性悬浮固体(FSS。 6. BOD测定不足及COD测定的优缺点; (1)BOD是生化需氧量,反映了水体中可生化降解有机物的含量。缺点有: ①测定时间需5d,比较长,难以指导生产实践; ②如果污水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浓度较高,BOD测定的结果误差较大; ③某些工业废水不含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或者含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有毒有害物质,影响测 定结果。 (2)COD是化学需氧量,在酸性条件下利用重铬酸钾做氧化剂氧化有机物。 优点:①较精确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②测定时间短,仅需数小时;③不受水质的限制;缺点:

①不能像BOD那样反映出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污染物的量,无法直接从卫生学角度阐明水体污染程度; ②污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如硫化物)被氧化也需消耗氧,可能造成误差。 7. BOD/COD称为可生化性指标,作为是否采用生化处理的标准。其中BOD/COD>0.3时,认 为可采用生化处理法。 8. 水质比较稳定地污水中,BOD5 COD TOD TOC大小:ThOD > TOD> COD> BOD5> TOC 9. 凯氏氮(KN)包括有机氮、氨氮。 氨氮在水中存在形式有游离氨(NH)和离子状态铵盐(Nhf)。氨化过程与消化过程 第二章水体自净的基本规律 1?做出污水排放对河流DO及BOD的影响曲线并解释; (1)有机物排入河流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河水亏氧,亏氧速率 与BOD成正比;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溶入水中,使DO逐步恢复,复氧速率与亏氧量呈正比。故DO变化成悬索状下垂,称为氧垂曲线。 (2)污水排放口处BOD急剧增加,在后段由于微生物的降解作用等得到去除,降解速率与BOD呈正比,故曲线逐步下降,直至恢复到背景值。 2. 氧垂曲线方程及参数意义; D t k l L o(10 klt 10 5) D0 10 k2t k2 k1 其中D、D ——0时刻、t时刻河流中的亏氧量; --- 有机物总量; k1、k2――耗氧速率常数、复氧速率常数; 工程意义:①用于分析受有机物污染的河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动态,推求河流的自净过程及其环境容量,进而确定可排入河水的有机物最大限量;②推算确定最大缺氧点的位置和到

工程流体力学第二版习题答案_(杜广生)

《工程流体力学》习题答案(杜广生主编) 第一章 习题 1. 解:依据相对密度的定义:13600 13.61000 f w d ρρ===。 式中,w ρ 表示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 2. 解:查表可知,标准状态下:2 31.976/CO kg m ρ=,2 32.927/SO kg m ρ=,2 31.429/O kg m ρ=, 2 31.251/N kg m ρ=,2 30.804/H O kg m ρ= ,因此烟气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 11223 1.9760.135 2.9270.003 1.4290.052 1.2510.760.8040.051.341/n n kg m ρραραρα=++=?+?+?+?+?=L 3. 解:(1)气体等温压缩时,气体的体积弹性模量等于作用在气体上的压强,因此,绝对压强为4atm 的空气的等温体积模量: 34101325405.310T K Pa =?=? ; (2)气体等熵压缩时,其体积弹性模量等于等熵指数和压强的乘积,因此,绝对压强为4atm 的空气的等熵体积模量: 31.44101325567.410S K p Pa κ==??=? 式中,对于空气,其等熵指数为1.4。 4. 解:根据流体膨胀系数表达式可知: 30.0058502V dV V dT m α=??=??= 因此,膨胀水箱至少应有的体积为2立方米。 5. 解:由流体压缩系数计算公式可知: 392 5 11050.5110/(4.90.98)10 dV V k m N dp -?÷=-=-=?-? 6. 解:根据动力粘度计算关系式: 74678 4.2810 2.910Pa S μρν--==??=?? 7. 解:根据运动粘度计算公式:

2017考研专业解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

2017考研专业解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 护工程[081405]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开设院校: 门类/领域代码:08 门类/领域名称:工学 一级学科/领域代码:0814 一级学科/领域名称:土木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081405 二级学科名称: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介绍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其核心内容为地震工程、抗风工程、抗火工程和抗爆工程等,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积极作用。本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能力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技术,通过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国防工程和人防工程的防护能力。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各种灾害的认识,提高防御灾害的能力。在近几十年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适应现代化城市与重大工程综合防御重大灾害的需要,逐步形成了具有系统理论基础的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毕业生应掌握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基本的了解;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或其他工程技术工作。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就业方向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是个交叉的边缘学科。在我国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尤其是近几年地震发生的频率相较前些年比较高,再就是季节性的自然灾害也时

哈工大工程流体力学部分习题详解

[陈书1-15] 图轴在滑动轴承中转动,已知轴的直径cm D 20=,轴承宽度cm b 30=,间隙cm 08.0=δ。间隙中充满动力学粘性系数s Pa 245.0?=μ的润滑油。若已知轴旋转时润滑 油阻力的损耗功率W P 7.50=,试求轴承的转速?=n 当转速min 1000r n =时,消耗功率为多少?(轴承运动时维持恒定转速) 【解】轴表面承受的摩擦阻力矩为:2 D M A τ= 其中剪切应力:dr du ρντ= 表面积:Db A π= 因为间隙内的流速可近似看作线性分布,而且对粘性流体,外表面上应取流速为零的条件,故径向流速梯度: δ ω2D dr du = 其中转动角速度:n πω2= 所以:23 2 2nD D D nb M Db πμπμ πδ δ == 维持匀速转动时所消耗的功率为:332 2D n b P M M n μπωπδ === 所以:Db P D n μπδ π1= 将: s Pa 245.0?=μ m cm D 2.020== m cm b 3.030== m cm 4 10808.0-?==δ W P 7.50= 14.3=π 代入上式,得:min r 56.89s r 493.1==n 当s r 3 50min r 1000= =n 时所消耗的功率为: W b n D P 83.63202 33== δ μπ [陈书1-16]两无限大平板相距mm 25=b 平行(水平)放置,其间充满动力学粘性系数 s Pa 5.1?=μ的甘油,在两平板间以m 15.0=V 的恒定速度水平拖动一面积为

2 m 5.0=A 的极薄平板。如果薄平板保持在中间位置需要用多大的力?如果置于距一板 10mm 的位置,需多大的力? 【解】平板匀速运动,受力平衡。 题中给出平板“极薄”,故无需考虑平板的体积、重量及边缘效应等。 本题应求解的水平方向的拖力。 水平方向,薄板所受的拖力与流体作用在薄板上下表面上摩擦力平衡。 作用于薄板上表面的摩擦力为: A dz du A F u u u μ τ== 题中未给出流场的速度分布,且上下两无限大平板的间距不大,不妨设为线性分布。 设薄板到上面平板的距离为h ,则有: h V dz du u = 所以:A h V F u μ = 同理,作用于薄板下表面的摩擦力为: A h b V F d -=μ 维持薄板匀速运动所需的拖力: ?? ? ??-+=+=h b h AV F F F d u 11 μ 当薄板在中间位置时,m 105.12mm 5.123 -?==h 将m 10 25mm 253 -?==b 、s m 15.0=V 、2 m 5.0=A 和s Pa 5.1?=μ代入,得: N 18=F 如果薄板置于距一板(不妨设为上平板)10mm 的位置,则: m 10 10mm 103 -?==h 代入上式得:N 75.18=F [陈书1-17]一很大的薄板放在m 06.0=b 宽水平缝隙的中间位置,板上下分别放有不同粘度的油,一种油的粘度是另一种的2倍。当以s m 3.0=V 的恒定速度水平拖动平板时,每平方米受的总摩擦力为N 29=F 。求两种油的粘度。 【解】平板匀速运动,受力平衡。 题中给出薄板”,故无需考虑平板的体积、重量及边缘效应等。 本题应求解的水平方向的拖力。

选修5第四章 防灾减灾 我国主要减灾工程(讲义)

1. 掌握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和淮河流域治理工程的相关内容; 2. 根据自然灾害成因,确定防灾减灾的措施。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我国防灾减灾的做法;重大减灾项目。 难点:主要减灾项目的分布与防治方向。 一、我国主要重大减灾工程 1. 我国防灾减灾的指导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2. 1989年4月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1991年以来,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被确定为“国际减灾日”。 二、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 1. 2019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后,我国政府做出了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建水利等重大决策,治理后长江下游摆脱了“人争水地,水致人灾”的恶性循环局面。 2. 主要措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有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等措施;在上游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全面地改善了长江源头生态环境的状况。 三、“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1.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大部分地区,涉及我国北方13个省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面积达407万平方千米。 2. “三北”部分地区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增加、农业垦殖、战争以及统治者大兴土木等,从而产生了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灾害等。 3.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1978年,国务院批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通过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 4. “三北”防护林的意义:“三北”防护林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淮河流域治理工程 1. 淮河治理的目标: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对病险水库、河堤采取除险加固和疏通河道等措施,提高淮河流域各地区的防洪标准,改善航运条件,提高供水保证率。 2. 淮河多水灾的原因:一是支流多;二是落差小;三是河道弯曲狭窄;四是湖泊淤积;

全国高等院校开设环境科学专业的情况分析

环境科学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班级:环科0912 学号: 0920207231 姓名:吴颖 2011年7月5日

全国高等院校开设环境科学专业的情况分析 ——东北地区部分院校专业情况分析 鉴于本专业第四学期的实践认识课程要求,我们特成立调查小组,小组成员分别对中国各区域高校的环境科学专业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小组成员及其研究区域情况如下表: 1、我们研究环境科学专业首先得了解什么是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研究方向、环境科学的研究目的等等,以便于我们从理论上有一个总体的认知,以下是对这些问题比较详尽确切地解释: 1.1、环境科学概念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调控的科学 1.2、环境科学专业设置背景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科学技术领域里重大的研究课题。环境科学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就世界范围来说,环境科学成为一门科学还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些高校开始设立环境科学专业,直到2009年,全国有214所高校设立环境科学专业。 1.3、环境科学知识体系 分五个知识领域,分别为:环境学、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境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实验与实践。其中每个领域又包含若干课程。

1.4、环境科学主要研究内容 探索全球范内环境演化的规律;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等 1.5、环境科学专业的研究目的 为维护环境质量、制定各种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制定环境规划、环境政策以及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提供依据。 2、全国高校分布情况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均设立了环境科学专业。但地区分布十分明显,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华东地区占到了全国环境科学专业总数的33%,华南、华北、东北、西南、华中分别为18%、14%、13%、11%。而在华东地区中江苏和浙江分别占到了总数的8%和7%,是设有环境科学专业最多的两个省。 3、环境科学专业现状:数量变化

(完整版)工程流体力学课后习题(第二版)答案.doc

第一章绪论1-1. 20℃的水 2.5m 3,当温度升至80℃时,其体积增加多少?[ 解 ] 温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即1V12V2 又20℃时,水的密度80℃时,水的密度1998.23kg / m3 2971.83kg / m3 V2 1V 1 2.5679m3 2 则增加的体积为V V2 V1 0.0679 m3 1-2.当空气温度从0℃增加至 20℃时,运动粘度增加15%,重度减少 10% ,问此时动力粘度增加多少(百分数)? [ 解 ] (1 0.15) 原 (1 0.1) 原 1.035 原原 1.035 原 原 1.035 原原 0.035 原原 此时动力粘度增加了 3.5% 1-3.有一矩形断面的宽渠道,其水流速度分布为u 0.002 g( hy 0.5y2 ) /,式中、分别为水的密度和动力粘度,h 为水深。试求h 0.5m 时渠底(y=0)处的切应力。 [ 解 ] du 0.002 g (h y) / dy du 0.002 g(h y) dy 当h =0.5m,y=0时 0.002 1000 9.807(0.50) 9.807Pa 1-4.一底面积为 45× 50cm2,高为 1cm 的木块,质量为 5kg,沿涂有润滑油的斜面向下作等速运动,木块运动速度 u=1m/s,油层厚 1cm,斜坡角 22.620(见图示),求油的粘度。 u

[ 解 ] 木块重量沿斜坡分力 F 与切力 T 平衡时,等速下滑 mg sin T A du dy mg sin 5 9.8 sin 22.62 A u 0. 4 0.45 1 0.001 0.1047 Pa s 1-5.已知液体中流速沿 y 方向分布如图示三种情况,试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 du ,定性绘出切应力 dy 沿 y 方向的分布图。 y y y u u u u u u [ 解 ] y y y = 0 = 1-6.为导线表面红绝缘,将导线从充满绝缘涂料的模具中拉过。已知导线直径 0.9mm ,长度 20mm ,涂料 的粘度 =0.02Pa . s 。若导线以速率 50m/s 拉过模具,试求所需牵拉力。 (1.O1N ) [ 解 ] A dl 3.14 0.8 10 3 20 10 3 5.024 10 5 m 2

哈工大工程流体力学期末考试

哈工大工程流体力学期末考试题库 一、 概念解释题 1. 体胀系数:当压强不变而流体温度变化1K 时,其体积的相对变化率,即 1= V V T α?? 2. 体积模量:压缩率的倒数,即K 3. 理想流体:没有粘性的流体 4. 5. 6. 流束:过流场中非流面曲面S 7. 流管:过流场中任一封闭曲线l 8. 路系统 9. 统 10.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总流过流断面的流体量 11.系统:有限体积的流体质点的集合 12.控制体:取流场中某一确定的空间区域 13.压力体:有所研究的曲面,通过曲面周界所作的垂直柱面和流体的自由 表面所围成的封闭体积 14.正压流体:是指内部任一点的密度只是压力的函数的流体 15.表面力:作用在所研究流体外表面上与表面积大小成正比的力 16.质量力:处于某种力场中的流体,所有质点均受有与质量成正比的力 17.流体动力粘度:也称为绝对粘度,表示单位速度梯度时内摩擦切应力的 大小,即/dv dh τ μ= 18.运动粘度:用动力粘度μ和流体密度ρ的比值来度量流体的粘度 19.沿程阻力:流体沿流动路程所受到的阻碍 20.局部阻力:流体经过各种局部障碍时,将会发生突然变形,产生阻碍流 体运动的力

21.有旋流动:流体微团的旋转角速度不等于零的流动 22.无旋流动:流体微团的旋转角速度等于零的流动 23.缓变流动:过流断面上的流动 24.过流断面:在流束或总流中与所有流线都相垂直的横断面 25.缓变过流断面的性质:流线之间的夹角很小,流线间几乎平行;流线具 有很大的曲率半径,离心惯性力不大,可认为质量力只有重力作用 26.恒定流动:流场中运动参数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 27.非恒定流动:流场中运动参数随位置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流动 28.动能修正因数(定义式) 能间的比值,定义式为α 29.动量修正因数(定义式) 量间的比值,定义式为 α 30. 31.当量直径:总流过流断面面积的四倍与湿周之比,即 e 4 = A d χ 32.压强的表示方法:绝对压强、计士压强、真空度 33.水力光滑管:(厚度)δ>?(管壁的绝对粗糙度)时,粘性底层以外的 紊流区域完全不受管壁粗糙度影响的管内紊流流动 34.水力粗糙管:(厚度)δ

防灾减灾工程专业介绍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 Disaster Prevention Mitigation and Protection Engineering 学科门类:工学(08) 一级学科:土木工程(0814)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服务于建筑工程、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桥梁工程、采矿工程、环境工程等领域。我校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特色是工程抗震安全评价、工程抗爆模拟与防护、基础隔振与振动控制及城市防灾减灾。研究方向涉及土木、水利及交通工程的抗震、抗爆,已建大型工程的健康诊断和病险结构物检测与监控,岩、土边坡的动力稳定性与加固等内容。我校是国内较早开展工程抗震减灾研究的单位之一,拥有国际上先进的全自动多功能振动扭剪三轴仪、共振柱三轴仪、美国MTS公司的双向随机模拟地震振动台和大型的液压伺服动态加载系统等试验设备。在岩土体和结构动力分析理论与动力计算方面具有较强的研究基础,研制了多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抗震分析软件。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性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与评价、病险结构的检测和监控、爆炸灾害模拟等方面,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并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一、培养要求 本学科专业培养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能够承担高校教学、科学研究或大型工程技术研发与管理等方面工作。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有关的工程实践知识,熟练阅读外文资料,能熟练应用现代基础理论和先进的计算、实验技术手段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的工作能力,以及解决土木及水利水电工程中与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相关的重大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地震灾变与工程抗震Seismic-induced catastrophe and Anti-seismic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爆炸力学与工程抗爆Explosion mechanics and protection of explosion disaster 3、基础隔振与振动控制Base seismic isolation and shock absorption 4、城市安全与防灾减灾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of city disaster 三、学分要求 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为1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为12学分,非学位课程为6学分。另设教学环节。 四、课程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