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和解析)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综合测试 (含答案和解析)

第二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合用作宇航员(宇航员呼吸所需的氧气主要来自太空服中的呼吸面具)出舱时的供氧剂的是( ) A .22Na O

B .22H O

C .3KClO

D .3HNO

2.化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钠的还原性很强,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钛、但、锯、钻等 ②K Na 、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③发酵粉中主要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④22Na O 既可作呼吸面具中2O 的来源,又可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 ⑤碳酸钠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⑥明矾常作为消毒剂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3.下列反应与22224Na O SO Na SO 相比较,22Na O 的作用相同的是( )

A .2222322Na O 2CO 2Na CO O ++

B .2232422Na O 2SO 2Na SO O ++↑

C .22242422Na O H SO Na SO H O ++

D .22232423Na O Cr O 2Na CrO Na O ++

4.已知A 是一种金属单质,B 显淡黄色,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C 的以下性质错误的是( )

A .溶液呈碱性

B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C .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

D .受热易分解

5.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6.将一定物质的量的233Na CO NaHCO 、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L 溶液,取出50mL 溶液,然后滴加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与它反应,得到的图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标注NaCl 的直线代表产生的2CO 的物质的量

B .原混合物中23Na CO 与3NaHC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 .盐酸的浓度是10.05mol L -?

D .盐酸加到150mL 时,放出2CO 气体2.24L (标准状况下)

7.某同学欲称量NaOH 的质量,他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

A .32.6g

B .27.6g

C .32.3g

D .27.4g

8.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 N 标准状况下某2O 和2N 的混合气体g m 中含有b 个分子,则g n 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L )应是( )

A .

22.4A

nb

mN B .

22.4A mb

nN C .

22.4A

nN mb D .

22.4A

nbN m

9.下列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A .130mL 0.2mol L KCl -?

B .1220mL 0.1mol L CaCl -?

C .1310mL 0.1mol L AlCl -?溶液

D .1100mL 0.25mol L NaCl -?溶液

10.下列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 .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2N 和24C H

B .等压等体积的2N 和2CO

C .等体积等密度的2CO 和24C H

D .等温等体积的2O 和2N

11.取1100mL 0.3mol L -?的硫酸溶液和11300mL 0.25mol L -?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释至500mL ,该混合溶液

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10.21mol L -?

B .10.42mol L -?

C .10.56 mol L -?

D .10.26mol L -?

12.某学生只有下列仪器和用具:烧杯、试管、硬质玻璃管、圆底烧瓶、量筒、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导气管、橡皮塞、橡皮管、100mL 容量瓶、玻璃棒、药匙、火柴,从缺少仪器或用品的角度看,该学生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①制取氢气;②粗盐提纯;③用氢气还原氧化铜;④用氯化钠晶体配制1100mL 0.1 mol L -?的氯化钠溶液( )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3.为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

A

B

C

D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含1mol 溶质的任何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 .配制11mol L NaCl -?溶液1L ,其方法是将58.5g NaCl 溶于1L 水中即可

C .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同种溶液所含溶质的微粒数一定相同

D .121L 0.5mol L CaCl -?溶液中,2Ca +和Cl -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10.5mol L -? 15.设A 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 )

A .标准状况下,222.4L H O 的分子数为A N

B .41mol NH +中所含的质子数为10A N

C .物质的量浓度为10.5mol L -?的2MgCl 溶液中,含有的Cl -数为A N

D .常温常压下,232g O 和2O 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为2A N

16.二氧化氯(2ClO )是一种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常用于饮用水消毒。下列有关2ClO 制备与杀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2NaClO 在酸性条件下歧化生成2ClO 和NaCl ,则()():1:4n n =氧化剂还原剂

B .2ClO 在强碱性环境中使用失效,可能的原因是23222ClO 2OH ClO ClO H O --

-+++

C .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2ClO 中的3NH

D .等物质的量的2ClO 杀菌效果比2Cl 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7.(10分)目前,世界上多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生产金属钠:()22NaCl 2Na+Cl ↑通电

熔融。

已知物质A 、B 、C 、D 、E 、F 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

(1)试根据上述变化写出A 、B 、C 、D 、E 、F 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2)请写出C D NaCl +→以及E F NaCl +→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8分)现有一定量含有2Na O 杂质的22Na O 试样,用下图的实验装置测定22Na O 试样的纯度。(可供选用的反应物只有3CaCO 固体、16mol L -?盐酸、16mol L -?硫酸溶液和蒸馏水)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仪器连接好后,在________(装置字母)中加适量的水,关闭A 中分液漏斗活塞后微热试管,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好。

(2)装置A 中液体试剂选用盐酸而不是硫酸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C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E 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 中发生反应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开始时测得样品的质量为2.0g ,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体积为224mL (标准状况),则22Na O 试样的纯度为________。

19.(14分)实验室需要10.3mol L NaOH -?溶液480mL 和10.5mol L -?硫酸溶液500mL 。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填序号),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在配制NaOH 溶液时:

①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 的质量为________g ;

②某小组将NaOH 固体置于称量纸上称量,并耽搁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后续操作,则所得溶液中(NaOH)c ________10.3mol L -?(填“>”“<”或“=”)。

(3)实验室采购了()

398% 1.84g cm ρ-=?的浓硫酸,欲用该浓硫酸配制13.68mol L -?的硫酸溶液500mL ,需准确量取98%的浓硫酸________mL 。

(4)该同学实际配制硫酸溶液的浓度为13.50 mol L -?,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 .用胶头滴管加水时俯视刻度 B .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水

C .稀释浓硫酸的烧杯,溶液转移后未洗涤

D .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仰视刻度

(5)若在滴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此时应如何处理?________________。

20.(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以2CO 为主要原料,采用下图所示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3NaHCO ,并对2CO 与NaOH 的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完成有关问题的解答。 【资料获悉】

1.“侯氏制碱法”原理:32234NH CO H O NaCl NaHCO NH Cl +++↓+,

然后再将3NaHCO 制成23Na CO 。

2.23Na CO 与盐酸反应是分步进行的:23Na CO 先与盐酸反应生成3NaHCO ;然后再发生

322NaHCO HCl NaCl H O CO +++↑。

【实验设计】

【实验探究】

(1)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装置丙中产生的3NaHCO 制取23Na CO 时,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有________、洗涤、灼烧。3NaHCO 转化为23Na CO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2)中灼烧的时间较短,3NaHCO 将分解不完全,取加热了1 min t 的3NaHCO 样品29.6g 完全溶于水制成溶液,然后向此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有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则曲线c 对应的溶液中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该样品中3NaHCO 和23Na CO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

(4)若将装置甲产生的纯净的2CO 2.24L (标准状况下)通入100mL 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

小心蒸干,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固体W,其质量为10.16g,则W的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原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第二章综合测试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因过氧化钠为固体,携带方便,且能与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不需要催化剂、不需要加热,则最适宜用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氯剂,故A 正确;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氧气,一般需要催化剂来加快反应速率,且过氧化氢为液体,不方便携带,故B 错误;氯酸钾能分解生成氧气,但需要加热、需要催化剂,不适合在太空中使用,故C 错误;硝酸见光能分解生成氧气,但同时生成有毒的二氧化氮气体,且硝酸不容易携带,故D 错误。 2.【答案】A

【解析】①金属钠的还原性强,可以将金属钛、钮、铝、钻等从其熔融态的盐中置换出来,所以可以用来冶炼金属钛、但、钒、锆等,正确;②K Na 、合金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正确;③碳酸氢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发酵粉中主要含有碳酸氢钠,能使熔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正确;④22Na O 和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氧气,且22Na O 有漂白性,所以22Na O 既可作呼吸面具中2O 的来源,又可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正确;⑤碳酸钠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碳酸氢钠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错误;⑥明矾溶于水可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所以可作净水剂,不能作消毒剂,错误。 3.【答案】D

【解析】题给反应中,22Na O 作氧化剂,2SO 作还原剂。2222322Na O 2CO 2Na CO O ++中,22Na O 自

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 错误;2232422Na O 2SO 2Na SO O ++↑中,

22Na O 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 错误:22242422Na O H SO Na SO H O ++中各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

错误;22232423Na O Cr O 2Na CrO Na O +=+,22Na O 中氧元素由1-价变为2-价,22Na O 在反应中作氧化剂,故D 正确。 4.【答案】D

【解析】由题意知A 为Na ,B 为22Na O ,C 为23Na CO ,D 为NaOH 。23Na CO 溶液呈碱性,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能与盐酸反应,但受热不易分解。 5.【答案】D

【解析】A 项,碳酸钠不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B 项,22Na O 与水反应生成NaOH ,使溶液变红,但22Na O 具有漂白性,会使变红的溶液褪色;C 项,常温下,钠在空气中生成的氧化物为氧化钠,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隔绝氧气和水蒸气;D 项,过氧化钠可以与22CO H O 、反应产生2O ,因此可用作航天员的供氧剂。 6.【答案】C

【解析】050mL :时发生的反应为233Na CO HCl NaCl NaHCO ++,没有2CO 产生,故A 错误;从图

中()0,2.5看出,原混合物中23Na CO 与3NaHC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B 错误;由题图可知50mL 溶液中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50mL ,由

233

Na CO HCl NaCl NaHCO ++可知:

()23Na CO (HCl)0.0025mol

n n ==,

1c(HCl)0.0025mol 0.05L 0.05mol L -=÷=?故

C 正确;50~150mL 时,发生的反应为

322NaHCO HCl NaCl H O CO +++↑

()3112CO (HCl)10010L 0.05mol L 22.4L mol 0.112L 112mL n n ---==?????==,故D 错误。

7.【答案】D

【解析】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左物右码,由题图可见烧杯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图中游码的读数为2.6g ,砝码的质量为30g ,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读数,则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0g 2.6g 27.4g -=。 8.【答案】A

【解析】设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 ,根据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关系,1g mol A

m N M b

-?=

?因此g n 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2.422.4L=L A

n mN nb

b mN ?。

9.【答案】C

【解析】A 项,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2mol L -?;B 项,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2mol L -?;C 项,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3mol L -?;D 项,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25mol L -?。 10.【答案】A

【解析】A 项,2N 和24C H 的摩尔质量都是28g /mol ,两者质量相等,则两者物质的量相等,两者所含分子数一定相等,正确;B 项、由于温度关系未知,等压等体积的2N 和2CO 所含分子数不一定相等,错误;C 项,等体积等密度的2CO 和24C H 的质量相等,由于两者的摩尔质量不相等,则两者物质的量不相等,错误;D 项,由于压强关系未知,等温等体积的2O 和2N 所含分子数不一定相等,错误。 11.【答案】B 根

()()

11+H 0.1L 0.3mol L 0.3L 0.25mol L 20.21mol

n --=??+???=,故

()

+10.21mol

H 0.42mol L 0.5L

c -=

=?。

12.【答案】B

①制取氢气需用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气管、橡皮塞、集气瓶、玻璃片等,故能完成;②粗盐提纯要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缺少漏斗、蒸发皿;③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用到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气管、橡皮塞、硬质玻璃管、药匙、火柴等,故能完成:④用固体物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等,缺少称量中要用到的托盘天平及定容时要用到的胶头滴管。 13.【答案】C

【解析】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移液、定容等,称量时用到天平、钥匙(量取时用到量简),溶解时用到烧杯、玻璃棒,定容需要容量瓶、胶头滴管。故题述仪器中一定要用到的是容量瓶。 14.【答案】C

【继续】因缺少溶液的体积,故物质的量浓度无法确定,A 错误;1L 水溶解溶质后溶液体积不是1L ,B 错误;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同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所含溶质的微粒数必相同,C 正确:

120.5mol L CaCl -?,溶液中,2+Ca 和Cl -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10.5mol L -?和1l mol L -?,D 错误。

15.【答案】D

【解析】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A 错误;41 mol NH +中所含的质子数为11A N ,B 错误;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C 个数,C 错误;2O 和3O 都由氧原子构成,(O)32g

(O)2mol (O)16g/mol

m n n ===,所以所含氧原子数为2A N ,D 正确。 16.【答案】C

【解析】A 项,酸性条件下2NaClO 发生歧化反应生成NaCl 和2ClO ,离子方程式为

22+24H 5ClO Cl 4ClO 2H O --++↑+,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正确;B 项,方程式符

合歧化反应化合价的变化、正确;C 项,2ClO 易溶于水,不能用饱和食盐水除杂,错误;D 项,等物质的量的2ClO 作氧化剂时得电子数比2Cl 得电子数多,正确。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Na 2Cl NaOH 3FeCl 23Na CO 2CaCl

(2)①333NaOH FeCl Fe(OH)3NaCl +↓+ ②2323Na CO CaCl CaCO 2NaCl +↓+

【解析】因为22NaCl()

2Na Cl +↑通电

熔融,

故A 为Na ,B 为2Cl ,C 为NaOH ,D 为3FeCl ,E 为23Na CO ,F 为2CaCl 。

18.【答案】(1)F F 中长导管内水面上升

(2)硫酸与3CaCO 固体反应生成的4CaSO 微溶于水,会覆盖在3CaCO 固体表面,使反应不能持续进行

(3)除去气体中的HCl 干燥气体吸收装置D 中反应剩余的2CO

(4)2222322Na O 2CO 2Na CO O ++

(5)78%

【解析】(2)实验室中用3CaCO 与盐酸反应制取2CO ,而不用硫酸溶液,原因24H SO ,与3CaCO 反应生成的4CaSO 是微溶物,会覆盖在3CaCO 固体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可以用碳酸氢钠饱和溶液除去,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二氧化碳,装置E 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碳,防止对氧气的体积测量造成干扰。

(4)装置D 中是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故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222

2322Na O 2CO 2Na CO O ++。

(5)根据反应2222322Na O 2CO 2Na CO O ++,反应结束后测得气体体积为224mL (标准状况)

,即生成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1mol ,则过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02mol ,过氧化钠试样的纯度

0.02mol 78g /mol

100%78%2.0g

?=

?=。

19.【答案】(1)AC 烧杯、玻璃棒 (2)①6.0 ②< (3)100 (4)CD (5)重新配制

【解析】(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五种玻璃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2)①要配制10.3mol L NaOH -?溶液480mL ,应选择500mL 容量瓶,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110.3mol L 0.5L 40g mol 6.0g --????=;②将NaOH 固体置于称量纸上称量,并耽搁一段时间,则NaOH

会部分潮解并变质且有部分粘到称量纸上,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则所得溶液浓度10.3mol L -?<。

(3)()

398% 1.84g cm ρ-=?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11000 1.8498%

mol L 18.4mol L 98

--???=?,设需要

浓硫酸的体积为V ,依据溶液稀释前后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得

1118.4mol L 3.68mol L 0.5L V --??=??,解得0.1L 100mL V ==。

(4)用胶头滴管加水时俯视刻度,导致配制的溶液的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A 错误;容量瓶中原来存有少量水,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及溶液的体积都没有影响,所以不影响配制结果,故B 错误;稀释浓硫酸的烧杯,溶液转移后未洗涤,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C 正确;用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仰视刻度,导致配制时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D 正确。 (5)在滴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说明实验失败,应该洗净容量瓶后重新配制。 20.【答案】(1)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2)过滤 3

23222NaHCO Na CO CO H O +↑+△

(3)3HCO - 1:2

(4)233Na CO NaHCO 、 1.8mol/L

【解析】(1)在装置甲中发生反应制取2CO 气体,由于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在2CO 气体中含有杂质HCI ,装置乙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2)在装置丙中发生反应:32234NH CO H O NaCl NaHCO NH Cl +++↓+,产生的3NaHCO 从溶液中要过滤出来,然后洗涤,灼烧发生分解反应: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

,制得23Na CO 。

(3)向含有23Na CO 、3NaHCO 的混合物中加入盐酸,会发生反应:233Na CO HCl NaCl NaHCO ++,

所以()23CO n -会逐渐减少,当该反应恰好完全时,()23CO 0n -=,用b 表示;()

3

HCO n -首先会逐渐增多,当该反应恰好完全时,()

3HCO n -达到最大值,然后会发生反应:322NaHCO HCl

NaCl H O CO +++↑

逐渐减少,最后为0,用c 表示;而()3HCO n -的物质的量始终保持不变,用a 表示;()

Cl n -则会随着盐酸

的加入而逐渐增多,因此用d 表示;则曲线c 对应的溶液中的离子是3HCO -

;由图示可知()23Na CO 0.2mol n =,

()3NaHCO 0.1mol n =,该样品中3NaHCO 和23Na CO 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4)()2CO 2.24L 22.4L /mol 0.1mol n =÷=,将其通入100 mL NaOH 溶液中,若完全转化为23Na CO ,根据C 守恒可得质量是0.1mol 106g /mol 10.6g ?=,若完全转化为3NaHCO ,其质量是0.1mol 84g /mol 8.4g ?=,现在得到的固体质量是10.6g 10.16g 8.4g >>,

说明是23Na CO 、3NaHCO 的混合物,假设在混合物中23Na CO 、3NaHCO 的物质的量分别是mol mol x y 、,则根据C 守恒可得0.1x y +=;

根据质量守恒可得1068410.16x y +=,解得0.08x =,0.02y =,所以根据Na 守恒可得

()()233(NaOH)2Na CO NaHCO 20.08mol 0.02mol 0.18mol

n n n =+=?+=,故

(NaOH)0.18mol 0.1L 1.8mol /L c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化学方程式汇总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e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二章测试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二章测试题2011-11 此试卷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答案必须写在指定的位置,否则所做答案无效。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S:32 Na:23 Mg:24 Al:27 Cl:35.5 K:39 Ca:40 Fe:56 Zn:65 Cu:64 Ag:108 Ba:23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3分共36分) 1、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NaCl不导电,所以NaCl不是电解质 B、SO3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好,所以SO3是电解质 C、液态的铜导电性很好,所以铜是电解质 D、Na2O液态时能导电,所以Na2O是电解质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溶液都是纯净物②含氧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③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④能电离出OH-的化合物都是碱⑤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都是盐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A、全部 B、⑤⑥ C、③④ D、①② 3、能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NH+ 4、Ag+、PO-3 4 、Cl--B、Fe3+、H+、I-、HCO- 3 C、K+、Na+、NO- 3、MnO- 4 D、Al3+、Ca2+、SO-2 4 、CO-2 3 4、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 A、空气、硫酸铜、硫酸 B、水、空气、纯碱 C、氧化铁、胆矾、熟石灰 D、硝酸、食盐水、烧碱 5、在标准状况下,下列气体含有的分子数最多的是() A、4 g H2 B、22.4 L O2 C、36.5 g HCl D、0.5 mol SO2 6、食盐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直径在1nm-l00nm之间的超细粒子,这样的分散系是 A、悬浊液 B、胶体 C、溶液 D、乳浊液 7、用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正确的操作是() A.FeCl3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 B.将FeCl3溶液滴入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即可 C.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即可 D.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 8、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配制准确浓度溶液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③不能用来加热; ④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这些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下列溶液中Cl-浓度最大的是() A、250mL 1mol/L AlCl3溶液 B、300mL 5mol/L KClO3溶液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讲义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金属:Na、Mg、Al 单质 非金属: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纯盐氧化物:CO、NO等 净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无氧酸:HCl 强酸:HNO3、H2SO4、HCl 酸按强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电离出的H+数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强碱:NaOH、Ba(OH)2 物按强弱分 质弱碱:NH3·H2O、Fe(OH)3 碱 一元碱:NaOH、 按电离出的HO-数分二元碱:Ba(OH)2 多元碱:Fe(OH)3 正盐:Na2CO3 盐酸式盐:NaHCO3 碱式盐: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悬浊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浊液:油水混合物 物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烟、雾、有色玻璃等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围之,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单元测试题(A)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班别座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每题有1-2个答案,每小题4分,共43 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B.1∶4C.3∶4D.3∶2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超全总结--新版

高一化学必修-知识全点 第一章从科学实验中学习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8)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9)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③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二、常见事故的处理 三、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 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N 公式:n= 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m 公式:n= M ③物质的体积决定: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 V 公式:n= Vm 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

志强教育一对一讲义 教师: 王转转 日期: 星期: 时段: 学生签字:______ 课 题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学习目标 知道物质的分类,掌握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重点 离子反应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学习方法 讲练结合 学 习 内 容 与 过 程 一、 物质的分类 物质??????? ????? 单质????? (如 ) (如 )化合物????? (如 ) (如 ) (如 )氧化物(如 )混合物 例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O 2 B .Na 2O C .NaClO D .FeSO 4 2、 按要求给下列物质分类: ?Ba(OH)2 ? AgNO 3 ? BaCl 2 ? BaCO 3 ? FeCl 3 ?Mg(OH)2 ? BaSO 4 ?AgCl ?Ag 2CO 3 属于碱的是_______ ___ ___ 属于硝酸盐的是____ ____ 属于碳酸盐的是____ ____ 属于硫酸盐的是____ ___ 属于盐酸盐的是 ____ ____ 属于钡盐的是_____ ______ 以上题中的物质为例 ,填空。 易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溶于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海水 ②蒸馏水 ③氨水 ④食盐水 ⑤汞 ⑥液溴 ⑦硝酸溶液 ⑧硝酸银 ⑨纯碱 ⑩烧碱 ⑾乙醇⑿生石灰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盐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有机物的是 。 二、离子反应 1、电离: 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是电解质。 (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重点汇总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重点汇总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 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 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 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 (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区别胶体与其 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 物。(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 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 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固态电解 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 守恒。如:Al2(SO4)3=2Al3++3SO42-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 O 2 B . Na 20 2.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 高速公路关 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 . 溶液 B .悬浊液 C . 乳浊液 D . 胶体 3.能用 H + OH H 2O 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 . 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B . Ba(OH) 2 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 . 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D . 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 . C I 2T c 「 B . Zn i Zn 2+ C . H 2^H 2O D . Cu? CuCI 2 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 C .物质中某元素失去电子,则此物质是氧化剂 D .还原剂中必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 6. 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 K +、Mn04「、Na +、C 「 B . K +、Na +、N03「、CO 32 C . Na +、H +、N03「、SO 42一 D . Fe 3+、Na +、C 「、SO 42- 7. 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 可能是置 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③ C .①② D .③④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 CaCO 3+2HCI=CaCI 2+CO 2 f + H 2O C . 2H 2O 2 ; 2H 2O+O 2 f 9.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 Cu 2++Fe=Fe 2++Cu B. 稀 H 2SO 4与铁粉反应:2Fe+6H +=2Fe 3++3H 2f C.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 2SO 4反应:Ba 2++SO 42一 =BaSO 4j D.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O 32 一 +2H +=H 2O+CO 2f 10 .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 5NaBr+NaBrO 3+3H 2SO 4=3Br 2+Na 2SO 4+3H 2O ,与该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 . 2NaBr+Cl 2=2CaCI+Br 2 B . AICI 3+3NaAIO 2+6H 2O=4AI(OH) 3 J +3NaCl C . 2H 2S+SO 2=2H 2O+3S J C . NaClO D . FeSO 4 B . CaO+H 2O=Ca(OH )2 D . CaCO3 '' CaO+CO2f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一全书复习检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u 64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天宫一号”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合金的硬度可以大于它的纯金属成分C.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铁 D.“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用的消毒物质,其主要成分是NaClO 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对概念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C.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3、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氯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 B.1 mol 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3 N A个电子 C.常温常压下46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3 N A D.标准状况下22.4 L水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4、下列化学反应,能用离子方程式H ++OH -===H 2O 表示的是( ) A .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 B .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 .盐酸和氢氧化铁 D .碳酸和氨水混合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 .MnO 2与浓盐酸反应制Cl 2:MnO 2+4H ++2Cl -=====△ Mn 2++Cl 2↑+2H 2O B .水玻璃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Na 2SiO 3+CO 2+H 2O===2Na ++CO 2-3+H 2SiO 3 C .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Cu+4H ++SO 42—=====△ SO 2↑+CO 2↑+Cu 2++H 2O D .AlCl 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 3++4OH -===-2AlO +2H 2O 6、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 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肯定不能.... 共存的是( ) A .Fe 3+、NO 3-、Cl -、Na + B .Ba 2+、Mg 2+、HCO 3-、AlO 2- C .NO 3-、Na +、K +、CO 32- D .NO 3-、K +、AlO 2-、OH - 7、下列除杂方法不.正确.. 的是( ) A .Fe 2O 3中含Al 2O 3杂质,可以加入足量NaOH 溶液然后过滤除去 B .CO 2中含有CO 杂质,可以通入盛有CuO 的玻璃管且加热 C .Cl 2中含有HCl 杂质,可以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的洗气瓶 D .FeCl 3溶液中混有FeCl 2杂质,可以向溶液中通入Cl 2 8、下列关于物质的保存,说法错误.. 的是( ) A .少量金属钠保存在煤油里 B .氯水应装在棕色瓶中密封避光保存 C .可以用玻璃瓶盛放NaOH 溶液 D .因为铁会与浓硝酸反应,所以铁罐不可以盛放浓硝酸

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 ..........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化学高一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烧碱、液态氧、碘酒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干冰、铁、氯化氢 D、空气、氮气、胆矾 2.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2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中,也属于同类氧化物的是() A、CaCO3 B、SO3 C、CuO D、KMnO4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的残留物 B、洁净的食盐水 C、冰、水混合物 D、含氮30%的硝酸铵(NH4NO3) 4.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A、碱:Na2CO3 酸: H2SO4 盐: NaHCO3 碱性氧化物: SiO2 酸性氧化物: CO2 B、碱:NaOH 酸: HCl 盐: NaCl 碱性氧化物: Na2O 酸性氧化物: CO C、碱:NaOH 酸: CH3COOH 盐: CaF2 碱性氧化物: SO3 酸性氧化物: SO2 D、碱:KOH 酸: HNO3 盐: CaCO3 碱性氧化物: CaO 酸性氧化物: SO3 5.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粒子向阴极移动。在此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蔗糖溶液, ②硫酸镁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聚沉现象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物质分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 A、H2、O3 B、H2SO4、H2CO3 C、SO2、NO D、Na2SO3、KClO3 7.奥运五环代表着全世界五大洲的人民团结在一起。下列各项中的物质,能满足如图中阴影部分关系的是() A、①NaCl②K2SO4③KCl④(NH4)2SO4 B、①Na2SO4②K2SO4③KCl④NH4Cl C、①NaCl②K2SO4③KCl④NH4Cl D、①Na2SO4②K2SO4③KCl④(NH4)2SO4 8.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高一化学必修1_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含详细解答)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一定由分子构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混合物肯定是由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2.(2009-2010豫南七校期末)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包含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3 A.氧化物:CO2、NO、SO2、H2O B.碱:NaOH、KOH、Ba(OH)2、Na2CO3 C.铵盐:NH4Cl、NH4NO3、(NH4)2SO4、NH3·H2O D.碱性氧化物:Na2O、CaO、Mn2O7、Al2O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5.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粒子大小都在1~100nm之间 B.有丁达尔效应 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呈红褐色 6.离子方程式H++OH-===H2O所表示的反应是() A.所有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B.所有强酸和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C.所有可溶性酸和可溶性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D.强酸溶液与强碱溶液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 7.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用离子方程式SO2-4+Ba2+===BaSO4↓来表示的是() A.BaCO3+H2SO4===BaSO4↓+H2O+CO2↑ B.BaCl2+Na2CO3===BaCO3↓+2NaCl C.Ba(OH)2+CuSO4===Cu(OH)2↓+BaSO4↓ D.BaCl2+Na2SO4===BaSO4↓+2NaCl 8.下列各组离子因为生成难溶物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Cl-、Fe3+、NO-3、OH- B.HCO-3、Cl-、Na+、H+ C.Ba2+、Cl-、CO2-3、K+ D.NH+4、K+、OH-、Cl- 。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铁和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 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a2++CO2↑+H2O C.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Cu+Ag+===Cu2++Ag D.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Mg2++2OH-===Mg(OH)2↓ 10.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A.NH+4—气体法B.I-—沉淀法 C.Fe3+—显色法D.Ca2+—气体法 11.(贵州兴义市第九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次月考,17)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肯定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某元素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C.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12.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烧碱固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能引起下列离子浓度减小的是() A.HCO-3B.Cl-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初中化学主要根据物质的组成介绍了物质的分类,如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将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在初中化学学习基础上,高中化学介绍了物质的简单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分类的标准侧重于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化学物质及其性质,帮助学生树立分类思想,进一步形成分类观。 一、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的知识断点 初中化学中,有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概念及其跟酸或碱反应的性质,在本节有关氧化物的分类和以后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需要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等概念,对此,初高中教材均未涉及,需要补充。 关于几种常见的酸及其分类,初中只要求几种常见的酸,知道是强酸还是弱酸,不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认识酸,也不要求从离子的角度去认识酸的通性。而高中则要求从电离的角度去认识酸,从电离程度去理解强酸和弱酸,从H+去感受非氧化性酸,从硝酸、浓硫酸去感受氧化性酸。为此,教学中应补充酸的其它分类,如含氧酸和无氧酸、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强酸和弱酸、氧化性酸和氧化性酸等、应该让学生知道盐酸>醋酸>碳酸。 关于碱,初中只要求几种常见的强碱,如NaOH、KOH、Ca(OH)2等,不涉及弱碱,但简单介绍NH4+的检验。 关于盐,初中也只简单介绍了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根据酸跟碱是否完全被中和分类但不作要求,没有正盐、酸式盐的概念,学生虽然初步认识了盐的组成,但是对盐的性质知之甚少。而高中则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盐进行分类,从物质的组成认识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和复盐,从物质的溶解性认识盐可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在盐类的水解中,还可以从盐所对应的酸、碱的电离能力来分类等。学生很清楚盐分为可溶性盐和不溶性盐的依据,但对于哪些盐可溶、哪些盐不溶可就迷糊了。 在初中已学溶液、浊液的基础上,高中介绍了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及其性质。在分散系的认识基础上,高中要求重新认识溶液,了解溶液的组成。微粒大小是分散系分类的依据,也是影响性质的一个因素,微粒大小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 二、初高中衔接教学中知识断点的突破 1.关于氧化物分类的教学 建议在课本P25实践活动1中,设计下列问题,实行渗透性衔接教学。 (1)带领学生回忆CO2和CaO的化学性质,并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CO2和CaO分别与酸或碱的反应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酸性氧化物 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并整合归纳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3) SO2是酸性氧化物,请写出S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金属单质 单质非金属单质 物质稀有气体 酸性氧化物 纯净物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其他氧化物 化合物酸 无机物碱 盐 有机物(缺 2、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 (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溶液胶体浊液 粒子大小<1nm (1-100)nm >100nm 能否过滤能能不能 主要特征均匀、透明、稳定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是否有丁达尔效应没有有没有 举例NaCl、蔗糖溶液Fe(OH)3胶体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H2+O2=H2O B、分解反应(AB=A+B)KCIO3△KCI+O2↑ C、置换反应(A+BC=AC+B)CuO+H2=Cu+H2O ↓+2NaCI )CaCI2+Na2CO3=CaCO3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史上最全】---人教版

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 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 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

一、第二章知识结构梳理 1、物质的分类 (1) 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2) 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本章重难点概括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应该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不是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如CO2、SO2、SO3、NH3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本身为非电解质)。 【注意】 (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2)(纯净的)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大多金属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 (3)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NaCl晶体}, 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石墨、金属单质、混合物}。 (4)熔融状态下,一般的盐和强碱能导电,酸不能导电{分子构成}。(5)液氨、液态HCl、HCl、酒精是纯净物,氨水、盐酸是混合物。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可拆:强酸、强碱、可溶盐; 不可拆:弱酸、弱碱、不溶盐、单质、气体、氧化物。 (2)HCO3-不可拆、HSO4-要拆开。

3、H++ OH-= H2O虽然能表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但只能表示强酸和强碱 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酸碱中和反应。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原子个数不守恒。 (2)弱酸、弱碱、难溶盐、气体、氧化物没写成化学式。 (3)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5、离子共存 (1)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有颜色离子:Cu2+(蓝色)、Fe3+(棕黄色)、Fe2+(浅绿色)、MnO4-(紫色),但有颜色离子可大量存在于澄清透明溶液中。 (2)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OH-、CO32-、HCO3-。 (3)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H+、NH4+、Al3+、Fe3+、Mg2+。 (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6、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化合价发生变化。 (3)本质:电子发生转移。 (4)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5)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6)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 (7)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注意点:氧化剂与还原剂都是指反应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