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第一单元
高考思想政治一轮总复习 必修4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含时代精神)

8.哲学总是自发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
9.真正哲学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高明的认识和巧妙 方法。( )
10.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是哲学的作用,指导人 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是哲学的任务。( )
1.[解析]× 哲学来源于实践。 2.[解析]× 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 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④世界观指导着人们正确地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பைடு நூலகம்
[解析]D 世界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 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 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也说明正确的 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②③符合题意。材料 未涉及世界观的含义,①不符合题意。世界观有正误之分,正 确的世界观指导着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错误。
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能预见和指明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②④
符合题意。真正的哲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而不
是物质力量,③说法错误。
热点考向一 什么是哲学 三年高考 [ 例 1](2019 年江苏卷)“基因编辑婴儿”“人工智能作 恶”……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健康、方便、快捷的同
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为此,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 的关系,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希望科学技
3.习近平强调要理直气壮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灌输马克 思主义哲学。哲学不是宗教但它也能给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 术,但它也能给人以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但它也能给人以真 理;哲学不是伦理,但它也能教人以向善。哲学就是一种建立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讲:什么是哲学?
讲了三大关系: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第二课讲:哲学的派别(哲学的具体形态)
哲学的派别是对哲学问题(含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回答不同而形成的。
哲学的派别主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基本派别。
第三课讲: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源于时代,又反作用于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又促进时代的发展)
总的思路是:从生活中发现哲学,了解哲学的流派,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的产生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二、哲学是什么(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观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的分类2.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内容(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2.唯物主义基本形态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基本形态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三、两个对子1.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2.辩证法&形而上学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一、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科学的哲学)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二、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三、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①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3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③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①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是物质的(一)什么是物质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物质客观性),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复习提纲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1、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1)【原理内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原理内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尊重客观规律(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反对夸大意识能动能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K原理内容』: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2)、K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一轮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p12 唯 物 主 义 基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三种基本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 两种基本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一、哲学
1、哲学的起源 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根本性的) 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含义
从本义上看,哲学是一门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 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 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近代 形而 上学 唯物 主义
进步性: 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 认为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 原子 了唯物主义。 是世 局限性: 界的 ①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 原子 ) 本原 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③唯心史观(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扩展】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叫近代机械唯物 主义。经典观点 •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 成 •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考点展示: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4、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5、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 基础和理论来源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一轮复习哲学美好生活的向导ppt课件

考点2: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关系
世界观
方法论
区 内涵 别 不同
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及人 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 和根本观点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 系 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 学说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教材P.17)
(4)哲学的三大功能—“三个具有” (教材P.25 第一段)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 (教材P.25第二段)
25
哲学是什么?
(1)从哲学的起源看: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从哲学的本义看: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3)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看: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即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从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看: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6)从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看:
A.(1)(2) B.(2)(3) C.(2)(4) D(3)(4)
21
考点1: 哲学的起源和任务
考点2: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考点3: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考点3:哲学与时代精神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就 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 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 识成果。注意:1、不是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综合复习

“气”是变化日新的物质实体,“理” (精神)不能脱离“气”而存在。 强调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 验的关系
心外无物;“存在即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 花明,眼闭则花寂”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 阳接而变化起
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 意识之外无物,属唯心主 义
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 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2.河南商报2010年12月1日A12版刊登了《咱看到的地动仪 都是“现代货”》一文,指出真正的张衡地动仪1 700年前已 失传,如今我们在教科书中看到的,只是后人复原的模型。 目前,河南博物院正在和中国地震局洽谈张衡地动仪复原
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在《论语》词句的诵读声中,2010年9月27日,中国(曲阜)国 际孔子文化节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开幕,以纪念这位中国先贤诞 辰2 561年。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D
6.“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 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 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
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用好哲学社会科学
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与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 作用同样重要。”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同样重要是因为, 哲学社会科学 ①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案:) C ②与自然科学有相同的研究对 (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21版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2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后检测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
这一问题包括( )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②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选B。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②③入选。
2.面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回答是不同的。
二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 )A.对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问题作出了解释B.对物质与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物质的特殊性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D.对人的意识的解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解析:选B。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物质与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也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B正确。
3.庄子说:“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庄子的观点( )①否定了意识的本质②否定了意识的作用③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看到了意识的反作用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选C。
在题干中,战国时期庄子说“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来看,庄子的观点否定了意识的本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①③符合题意;庄子的观点并未否定意识的作用,②不选;庄子的观点并未涉及意识的反作用,④不选。
4.(2020·湛江调研试卷)知行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内容。
宋朝朱熹提出了先知而后行的观点;明代王阳明批判先知后行的观点,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认为“知是行之始”;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批判了朱熹和王阳明的知行观,建立了新的知行观:行是知的基础,又是知的目的。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朱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②知行观的演变符合辩证法的本质③王阳明的知行观否认了实践的决定作用④王夫之的知行观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理论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