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内部控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718932731.html,

论企业内部控制

作者:王智

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6期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构成要素是: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主要可以分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其中内部原因是企业人员素质偏低,观念落后和职业道德不高,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而外部原因则是我国企业的外部环境还不完善,存在一些不利于内部控制机制发挥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新认识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成因以及解决办法,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问题及对策

一、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探究

内部控制概念不清困扰理论界由来已久。长期以来,各种各样不同的内控解释与观点,在现实中往往导致“管理层、内部审计师和其他人对一个给定控制系统的适当性的看法出现分歧”。对于这个问题以下学者的观点可作为参考。

吴蔚婷(2012)认为,信息是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具有基础性影响的因素。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充分性是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运行效率的关键决定因素之一。

杨雄胜(2011)试图对内部控制作以下定义认为:内部控制是个人、组织、社会各层面,运用识别、评估、计量、转化、抗御等专门方法,正确防范并遏制“非我与损我”,主动保护并促进“自我与益我”的系统化制度这里,运用专门方法防范遏制非我与损我,保护促进“自我与益我”是内部控制范畴的内涵;社会化的系统性制度则是内部控制范畴的外延。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80年代内部控制问题逐渐受到会计教育界、实务工作者、会计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广泛关注。90年代各职能部门开始推进内部控制规范化建设初步建立由基本控制规范统驾,涵盖企

业主要业务的具体控制规范标准体系,2009年7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企

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两市上市公司施行并鼓励其他非上市大中型企业参照执行。虽然我国逐步构建起涵盖主要行业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化解了企业的风险,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但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问题。

近年来管理当局和理论界正在逐步加大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完善,主要表现在1986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首次对内部控制制度作了明确规定,1997年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1999年8月,中国保监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