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水文章节(改)
北京的河流水系

北京的河流水系河流水系北京地区的主要河流有属于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和属于蓟运河水系的泃河。
这些河流都发源于西北山地,乃至蒙古高原。
它们在穿过崇山俊岭之后,便流向东南,蜿蜒于平原之上。
其中泃河、永定河分别经蓟运河、潮白新河、永定新河直接入海,拒马河、北运河都汇入海河注入渤海。
永定河斜贯北京西南部,是最大的过境河流。
由于受上游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的影响,其流量极不稳定,加之上游经黄土区,河水含沙量较多,平原地区的河道不断发生淤决,迁徙无定,历史上曾有"小黄河"之称和"无定河"的别名。
直至50年代修筑了官厅水库之后,才改变了永定河的水文特征。
潮白河是北京地区的第二条大河,其上游分为潮河、白河两支流。
两河在密云县的河槽村附近汇合以后,始称潮白河。
它也是一条经常淤、决、徙的河流。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密云县中部的燕落盆地建成了密云水库。
北运河流经北京北部和东部地区。
其上游为温榆河,源于军都山南麓,自西北而东南,至通县与通惠河相汇合后始称北运河。
北运河是7世纪初隋朝开凿的南北大运河的最北段。
北京城近郊区的河流,如北面的清河、南面的凉水河等几乎全注入北运河,是北京最主要的排水河道。
北京地区包括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几条大河流共有大小河流80多条。
河流水系(一)永定河永定河位于北京市西郊,从河北省怀来县幽州村南流入北京市,流经门头沟区、石景山区、丰台区、房山区、大兴县,于大兴县崔指挥营村东出市境。
市境内主河道全长189公里,河床最宽处为3800米,设计卢沟桥以下最大流量达2500立方米/秒。
永定河上游主要文流为桑干河、洋河,分别发源于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于河北省怀来县朱官屯村汇合为水定河。
在北京市境内的主要文流有伪水河、清水河、天堂河、门头沟等。
市境内流域面积为3168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18.9%,其中山区面积2491平方公里。
永定河同北运河、潮白河、拒马河、蓟运河一起,统称为北京市的五大水系。
2024年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计划(二篇)

2024年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计划(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以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粮食安全、探索“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为目标,以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为抓手,以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为契机,大力推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
计划争取投资____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____万亩、改善____万亩、恢复____万亩,完成中央下达我省的29处大型和5处重点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年度建设任务。
二是加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
计划争取投资____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____万亩、改善____万亩、恢复____万亩。
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国家确定的第二、三批____个小农水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
同时,积极争取扩大重点县支持范围,力争第四批小农水重点县名额达到____个,并于年开工。
重点县项目将优先安排农业大县、产粮大县。
三是加强节水灌溉建设。
在现有____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基础上,年计划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____万亩。
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因地制宜在全省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二)推动引黄工程建设。
加快新建灌区和引黄输水调蓄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引黄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引黄水资源,大力扩大引黄灌溉面积。
重点抓好五项工程:一是加快推动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建设。
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上报水利部,完成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
二是加快推动小浪底北岸灌区工程建设。
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编制完成项目建议书上报水利部,完成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设计。
三是加快推动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建设。
年力争水利部批复工程规划,根据投资安排情况编制分期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是加快推动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工程建设。
年力争水利部审查工程项目建议书并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是加快推动引黄调蓄工程建设。
年加快推动渠村等7处调蓄工程建设,完成投资____亿元。
湖北清江龙潭河水系变迁

湖北清江龙潭河水系变迁钟润生1 2鄢道平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0083;2.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湖北宜昌 443003)摘要:在南流洞-南冲-嵩水坪古河道内遗留了大量的河流混杂堆积物,根据砾石的岩性来看,来自上游的泥盆系、志留系、奥陶系及寒武系等地层。
中更新世晚期,在可溶性地层、构造裂隙及侵蚀基准面下降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于南流洞发生地下水袭夺地表水,致使龙潭河转入暗流。
清江在中更新世中期迅速下切,由此导致的侵蚀基准面下降是龙潭河水系变迁的直接动因。
关键词:龙潭河;水系变迁;古河道;混杂堆积;中更新世古水文环境变迁一直是河流发育史研究中所关心的焦点,从20世纪初Wills在《Research in China》中提出了三峡成因开始,在地学界就长江三峡地区的古水文环境变迁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早期有李四光的“河流袭夺说”、美国巴尔博的“叠置说”等,后来研究学者对长江三峡变迁的地点、时代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证据[1~3],致使我国的古水文环境变迁研究进入了空前的阶段。
作为长江中游支流—清江的古水文环境变迁研究则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清江地质大队在长阳招徕河乡的转马池发现了古砾石堆积①,开始触及清江古水系的变迁问题。
而龙潭河水系变迁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未见系统研究。
因此,本文就龙潭河水系变迁及其对研究清江形成意义进行了较为深入地讨论。
1地质环境龙潭河主干流位于于湖北省长阳县龙潭坪乡境内,后流经峰桥乡,最后归入小溪河。
由于河流三伏三现,俗称“三现水”。
龙潭河源头位于雪山河,河水经溶洞汇集后从雪山河洞口排出,为“一现”;河水流至邓家岩一带进入南流洞,转入暗流,之后在峰桥乡嵩水坪的水龙坑处出现,为“二现”;河水继而再次转入暗流,最后于都镇湾的清江二级支流(小溪河一级支流)干沟溪再次转入明流[4],为“三现”,故而得名。
1.1地层岩性龙潭河流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上统、奥陶系、志留系下统及上游的泥盆系云台观基金项目:清江水电开发总公司、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勘测院项目(宜昌所9804).作者简介:钟润生(1974-),男(汉族),助理研究员,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环境地质研究.①长江水利委员会清江地质大队,清江流域规划报告—工程地质,1993.组(图1)。
xxx煤矿水文地质勘查报告

XXX煤矿水害普查报告及综合防治方案XX市水文地质调查小组二OO七年五月主编:参加人员:审核:技术负责:目录1前言 (1)2 井田概况 (4)2.1 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 (4)2.2 矿区地质概况 (5)2.3 矿井水文地质 (9)2.4 矿井的开拓情况和邻近矿的相互关系 (16)2.5 矿井排水现状 (18)3 充水源分析 (20)3.1 大气降雨 (20)3.2 地表水和地表水体 (21)3.3 地下水和地下水体 (21)4 水体分布及其危害性分析 (23)4.1 地表水体及其危害 (23)4.2 老窑水体及其危害 (23)4.3 本矿井下水体及其危害 (24)4.4 邻近矿井的积水体及其危害 (25)5 综合防治水方案 (26)5.1 现有采掘工作面的调整 (26)5.2 其它方面的改造与完善 (27)6 主要防治水措施 (34)6.1 井下探放水的管理 (34)6.2 井下探放水的实施 (36)7 水害防治规划 (41)7.1 水害的五年规划 (42)7.2 年度防治水计划 (44)附表 (47)水文地质调查委托书浏阳水文地质调查组水灾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也是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隐患之一,更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主要防治对象。
为了查清我矿的水文地质条件,掌控开采范围内的水文安全状态,防范水灾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
现委托贵调查组对我矿合法开采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害安全状态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为此,我们将积极配合调查组工作并提供调查过程中所必须的原始资料,保证原始资料的真实性。
特此委托煤矿(章)法人代表二00七年四月1前言㈠概述⑴位置、隶属关系XXX煤矿位于XX市东南部的XX镇,距XX市直线距离约为20km。
由工业广场经5公里乡村水泥混凝土公路可至XX镇连通G319、G106国道。
交通较为方便,参见交通位置图。
交通位置图⑵矿井性质XXX煤矿属股份制私有煤矿,隶属XX镇管辖。
丽江市黑龙潭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丽江市黑龙潭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雷风平;王锦国;赵燕容;陈长生;黄华;周云【摘要】以丽江市玉龙县境内的黑龙潭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了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分析了九子海-黑龙潭地区的岩性、构造等特征.通过对研究区内及周边泉的调查研究,认为北衙组中段、上段的灰岩、白云质灰岩是研究区的主要含水层,地形切割上述含水层使得地下水出露成泉.对水样进行了水化学聚类分析和氢氧同位素分析,发现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透补给.按照水力联系对泉点进行了划分.根据研究区内及周边地区的泉点分布分析了地下空间的特点和地下水的联系.研究结果对泉群的利用、保护具有参考价值.【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地质》【年(卷),期】2019(031)004【总页数】7页(P51-56,67)【关键词】岩溶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系统聚类分析;氢氧同位素分析【作者】雷风平;王锦国;赵燕容;陈长生;黄华;周云【作者单位】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98;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 210098;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武汉 430010;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武汉430010;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武汉 4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1自然条件改变会影响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天然平衡状态,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更会引起水资源短缺[1-2]。
位于丽江市玉泉公园的重要景观黑龙潭泉群,近年来由于降水减少及供水开采,多次出现涌水量减少甚至断流的现象。
2013年曾通过清溪、拉市海、文海水库等水源引水以维持景区正常运营。
目前,急需开展保泉措施恢复黑龙潭泉群自然出流的面貌[3-4]。
查明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可以为“云南省丽江市黑龙潭保泉工程”的实施提供重要资料。
1 研究区概况丽江市地处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年平均气温在12.6~19.8℃。
龙潭神雨:临高人心底的神

龙潭神雨:临高人心底的神作者:刘安迪来源:《神州民俗·上半月》2014年第07期《康熙临高县志·卷三》记载:“龙潭坛,县城西三十里之龙潭侧,宋建为旱雩之所。
元延祐二年,县尹牛那海重建”。
旱雩,古代一种特别的雨祭仪式。
古代雨祭分为两类:一类是常雩,就是每年在规定的日子都要行祭祀之礼,不管是否有旱灾发生,主要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另一类是旱雩,即在大旱之年临时举行的特别为祈雨而祀的仪式。
周礼春官司巫职云:“掌群巫之政令。
若国大旱,则帅巫而舞雩”。
如果雩而无雨,则反复雩,乃至焚巫尪以求雨。
《吕氏春秋·顺民篇》记载了商汤在大旱時的情景:“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
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
于是翦其发,枥其手,以身为牺牲,祈福于上帝,民乃其悦,雨乃大至。
”商汤的桑林之祷,后世官员多有模仿。
清康熙年间临高县令樊庶于“祈雨告士民示”中即有言:“近见天时炎热,雨泽愆期,是皆本县之责。
即于是朔焚牒城隍,约于五日内大沛甘霖,否则历数本县过愆,急奏上帝,以殛不职。
迄今届期,雨泽不降,嗟我临民,甫出汤火,本县宁惜一身,为万姓请命哉!” (《康熙临高县志》卷十二)。
龙潭究竟如何?乃成为昔日临高人旱雩之所。
龙潭距临高县城西二十里(在今海南临高东英镇和新村附近),俗称龙会潭。
潭面积80余亩,潭中有喷泉飞喷,天旱不涸,清澈透底,绿草成茵。
自古以来,临高人一直以其灌溉农田。
龙潭神雨的由来关于龙潭的由来,其有两个传说。
一为民间传说:古时原无潭,上有一龙会村,村有个恶霸名叫阿福。
每有娶亲花轿过该村,必把新娘抢至家里,三日后才放行。
后玉帝闻讯大怒,于风雨之夜,陷其整村,使之成潭。
第二个传说是宋仁宗年间,临高大旱,太阳如烈焰般炙热照射在已经干涸的土地,每一道龟裂的沟壑就像一张张叫嚣着干渴的嘴,向上苍祈求一丝丝的雨水滋润。
地里的庄稼也已经晒成了一把把干枯的野草,在撕裂般干燥的风中飘摇,原本应结满饱满果实的稻穗,成了稀稀落落点缀在稻杆上干瘪的空稻壳。
龙潭赋

龙潭赋湄书河畔,名镇龙潭。
百龙聚会,千古流芳。
星分参井,乃渝陲南翼之膀。
地属酉阳,居湘黔广袤之窗。
东襟秀石,西偋板壤。
南倚溪口,北枕麻旺。
面积六五二〈平方公里〉,人口六万二。
一马平川,环峦叠障;钟灵毓秀,气宇轩昂。
土地肥沃民殷富,风暖太和鱼米乡。
人文厚重民族睦,历史渊源远流长。
石板街,木窠房。
四合院,风火墙。
秦砖汉瓦留胜迹,唐诗宋词美街旁。
商贾云集镇声潮,舟樯车流来八方。
莘莘学子入庠序,春风化雨育栋梁。
施英故居炳青史,刘仁旧宅郁彩彰。
市井杂艺蕴瑰宝,民间典史垂朝阳。
清江清水清秀镇,龙踞龙蟠龙呈祥。
渝怀铁路送和谐,三一九线铸辉煌。
幸甚至哉赋一卷,龙潭盛名天下扬。
其辞云:古镇历史,上古洪荒。
蛮夷之地,史誌载详。
先秦属楚,上溯商汤。
秦皇一统,设郡定疆。
汉高五年,域隶酉阳。
郡州道制,两晋隋唐。
五代以下,人兴气旺。
土司所据,梅树龙潭。
雍正十三,改土归流。
乾隆元年,经营通商。
文明扬播,风骚一方。
一九四九,解放龙潭。
二〇〇五年十一月十二日经建设部文物局命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明珠灿灿,岁月苍苍。
历史长达二千数百年之久,记述民族融合盛衰之恒昌。
英烈前辈,众口颂扬。
“赵世炎同志故居”,小平七字铸辉煌。
施英浩气如虹烁古今,君陶抗日救国育栋梁。
三姐妹,垂青史,英烈义昭百世昌。
共和国,委员长,一代伟人辅国良。
秋白夫人王剑虹,反帝反封树理想。
刘仁故居尽红色,金笔六字辉华疆。
文化名镇,人文乃芳。
民国元老王勃山,光绪举人王大章。
王潜夫为人师表;刘偶圭竖碑敬仰。
蔡松芝恭敬桑梓;蔡玉伦深孚重望。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代不乏人,续创荣光。
万寿仁精歧典;吴偶逸献良方。
人杰地灵,毓秀激荡。
李鹏委员长,二〇〇一年回故乡,亲笔提词“土家摆手舞之乡”。
贺龙军纪“四不准”;席都督避难赵庄。
田品生隐定时局;关元鯤虎展额王。
何继州写“龙洞”二字;尤师长劝敌投降。
周谷宝乃日本女子,言传身教;王淑淙摄龙潭全貌,惦记故乡。
沈从文著“女匪首”,读者青睐。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水文预测中的应用

人工 神经 网络 (ANN)已应 用 于降 雨径 流模 拟 、 河川 径流 预报 、水 质参 数预 报 ,以及水库 调度决 策 等 方 面 ,特别是 在 径流模 拟 与预报 中 ,显示 出 比时间 序 列等 方法更 为有效 的特点 【 j。本 文基 于 MATLAB 软件 ,建立 BP神经网络模型 ,以盘龙河干流上下游 水 文站 月均 流量 和水 位 为 研 究对 象 ,对 人 工 神经 网 络研究 方法在 水 文 预测 中 的应 用进 行 了初 步尝 试 , 旨在 为人 工神 经 网络 在 水 文 、水 资 源及 相 关水 利 工 程 上 的应用提 供参 考 。
误差反向传播。在前 向传播 中,输入信号从输入层 目有水 位 、流 量 、降水 、泥 沙和 水 温 。控 制 流 域 面积 经隐含层 逐层 处 理 ,直 至 输 出层 。每 一层 的神 经元 6 123 ,属 国家基本站 ,测验 、整编符合 规范要
状态 只影 响下一 层 神经 元 状 态 ,如 果 输 出层 得 不 到 求 。实测 年 径流 系列 为 1958年 5月 .1981年 4月 , 期望输出,则转入反向传播 ,根据预测误差调整网络 其中 1962、1963年仅为水位站;实测水位系列 1958
12月 )降水 量 956.8 rnl"n。 (2) 天保 水 文 站 。天保 水 文 站位 于 龙 潭 寨下
游 ,1958年 由昆 明院为开 发 马塘水 利 枢纽 工 程 而设 立 的专用 站 ,1966年作 为国家基 本 站 移交 给 云 南省 水文 水资 源局 ,1981年 撤 消 ,2003年恢 复 。 观测 项
BP神 经网络 来进行 水文预 测 。
2 应 用 实例 一 天 保 径 流 和 水 位 预 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水文2.1 流域概况赵氏河系石川河右岸一级支流,属渭河二级支流,上游分东、西两支,东支吕村河发源于铜川市耀州区稠桑乡西北的柴场,西支陈村河发源于照金镇,二支流于耀州区双岔河汇流后始称赵氏河,由西北向东南流经耀州区、三原、富平,在富平县城西党家堡附近汇入石川河。
流域总面积287 km2,河流全长77.1 km,河道平均比降12.1‰。
铜川市境内长63km,流域面积224.1km2,河床平均比降17‰。
龙潭水库位于吕村河、陈村河汇合口处,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61km2,占全流域56.1%,干流总长28.5km,河道比降18.5‰。
河系呈狭长型。
流域上游为土石山区,植被以天然灌木林为主,沟坡地带为杂草覆盖,土石山区面积约占坝址以上面积50%。
土石山区至坝址附近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因长期受流水切割,塬面支离破碎,沟壑纵横,丘陵起伏,水土流失属轻度。
流域植被右岸较好,左岸较差。
赵氏河流域在龙潭水库坝址以上,至今尚未开发,没有修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在龙潭水库下游约8km处修建有玉皇阁水库,该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78km2。
2.2 气象赵氏河流域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少雨,夏季降水多以暴雨为主,秋季多连阴雨,多年平均降水量609mm,7~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0%~60%。
龙潭水库坝址无气象观测资料,故借用坝址以东16km处耀州区气象站资料加以说明。
耀州区气象站高程为710m,多年平均气温12.3℃,一月最低,平均-1.6℃,极端最低气温-16℃(1967年1月16日),极端最高气温39.7℃(1966年6月21日)。
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257.3小时,多年平均地面温度14.5℃,最大冻土深度77cm。
多年平均风速2.9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20.7m/s,风向WSW。
2.3 水文基本资料赵氏河流域无实测水文资料,其下游玉皇阁水库自1967年11月至1994年10月进行库水位观测。
1977年在玉皇阁水库坝址附近设有坡头雨量站,在邻近流域清峪河设有小丘雨量站。
1953年5月邻近流域沮水在耀州区(阿姑社)设立水文站,该站曾先后迁到耀州城区、苏家店及柳林等地。
流域内设有庙湾、瑶曲、柳林、青草坪雨量站。
三水河自1959年4月在流域出口处设有刘家河水文站,1989年迁至上游芦村河;另外,1980~1989在流域中游设有埝里水文站。
埝里以上,流域内设有杨家洞、党家店、转角、马栏、坪里等雨量站。
河流水系及水文站网分布见图2-1。
水文站观测年限见表2-1。
水文站网一览表表2-1河流站名集水面积Km2实测年份沮河阿姑社862 1953.5-1955.12苏家店840 1956.1-1959.12、1966.5-1970.12 耀州902 1960.1-1966.4柳林674 1971.1-至今三水河刘家河1310 1959.4~1989.3 芦村河1294 1989.4~埝里724 1980.1~1989.122 / 30龙潭水库村县市流域界气象站雨量站已撤水文站水文站低坝引水拟建水库已建水库河 流泾河马栏河马兰引水枢纽坡头小坵田家沟阿子玉皇阁水库耀州耀县岔口引水枢纽桃曲坡水库苏家店河家武河水漆河川石河氏赵林场河村吕浊峪河河峪青河水漆石柱坪场教水沮柳林照金石门沟蚊河家第云梦哭泉金锁瑶曲庙湾青草坪党家店转角马栏平里河水三旬邑图2-1 龙潭水库河流水系及水文站网分布图例图埝里芦村河刘家河2.4 径流2.4.1 多年平均径流量计算赵氏河流域无实测水文资料,故采用间接途径推求多年平均径流量。
2.1.1.1 水文比拟法(1)参证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参证站选用桃曲坡水库。
用流域面积比将沮水流域各测流断面资料换算到桃曲坡水库坝址处,桃曲坡水库共有1954~2010年57年实测流量资料。
桃曲坡水库上游自1999年修建马栏引水工程,1999~2010年12年多年平均引水量1839万m3,最大年引水量为3242万m3(2007年),最小年引水量896万m3(2009年),故在计算桃曲坡天然径流量时,应把马栏引水量从桃曲坡相应年份实测径流量中减去。
另外,1960~1963年在耀州站上游有烟务渠和通城渠引水,两渠合计年引水量约为1100~1300万m3,应加入到相应年份实测径流量中。
经计算,桃曲坡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540万m3。
(2)龙潭水库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计算桃曲坡水库坝址处集水面积83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540万m3。
采用流域面积比,并进行雨量修正,推求龙潭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
即:W设=W参×F设/F参×H设/H参式中:W设、W参—设计断面和参证站多年平均径流量;F设、F参—设计断面和参证站集水面积;H设、H参—设计断面和参证站多年平均面雨量。
沮水流域面雨量采用庙湾、瑶曲、柳林和耀县等站计算,多年平均面雨量593mm;龙潭水库面雨量计算采用坡头、小丘站计算,多年平均面雨量609mm。
经计算,龙潭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04万m3。
2.1.1.2根据玉皇阁水库实测库水位资料推求年径流玉皇阁水库自1967年11月至1994年10月,共有26年库水位观测资料,采用水量平衡方程,求得历年入库流量。
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16万m3。
另外,玉皇阁水库上游有赵氏渠低坝引水工程,因无实测引水资料,故通过调查访问,得赵氏渠年引水量约为453万m3。
玉皇阁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玉皇阁水库实测径流量加赵氏渠引水量,二者之和为1669万m3。
玉皇阁水库坝址控制流域面积为178km2,换算到龙潭水库坝址,其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10万m3。
2.1.1.3径流深等值线图根据《渭南地区暨铜川市实用水文手册》,并参考《咸阳市实用水文手册》,查得龙潭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重心的径流深为80mm,计算出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90万m3。
2.1.1.4 成果采用根据上述三种方法计算结果,水文比拟法和等值线图法计算成果十分接近,而由玉皇阁实测库水位推算的成果偏大,其原因是由实测库水位推求入库流量,影响成果质量因素较多,例如库水位观测精度、库容曲线精度及水库水量损失估算等。
另外,赵氏渠引水流量调查成果,精度较差。
经综合分析比较,采用水文比拟法计算成果,即龙潭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304万m3。
径流年内分配采用参证站年内分配的比例计算。
龙潭水库坝址多年平均径流月分配见表2-2。
龙潭水库多年平均径流月分配表表2-2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径流量37 30 41 58 91 70 134 255 236 208 92 52 1304 (万m3)比例2.81 2.323.114.46 6.975.37 10.31 19.58 18.08 15.94 7.04 4.01 100.00 (%)2.4.2系列代表性分析(1) 系列丰、枯变化规律分析作年径流量W与历时T关系图,见图2-2,在57年径流系列中特丰年有1983、2003年,年径流量分别为2.28亿m3和2.03亿m3,为多年平均径流量3.48倍和3.10倍;特枯年有1995、1987年,年径流量分别为0.138亿m3和0.194亿m3,为多年平均径流量0.21倍和0.30倍;平水年有1968,1970年,年径流量分别为0.631亿m3和0.671亿m3,接近多年平均径流量。
丰水年组有1981~1985年、1975~1976年,其平均径流量分别为1.315亿m3,和1.472亿m3,约为多年平均径流量2.01倍和2.25倍;枯水年组有1971~1974年,1989~2001年,其平均径流量为0.303亿m3和0.369亿m3,约为多年平均径流量0.463倍和0.56倍;平水年组有1967~1970年,平均径流量为0.657亿m 3,接近多年平均径流量。
桃曲坡坝址径流历时曲线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年份年径流量(万m 3)图2-2(2) 统计参数稳定分析正时序和逆时序累加计算年径流平均值和变差系数Cv 值。
正时序计算,当n 大于44年时,均值变化范围在0.644~0.679亿m 3之间,Cv 值在0.702~0.753之间;逆时序计算,当n 大于44年时,均值变化范围在0.629~0.657亿m 3之间,Cv 值在0.752~0.808之间。
通过以上分析,桃曲坡水库1954~2010年径流系列代表性较好,移用到龙潭水库坝址代表性亦较好 2.4.3 设计年径流量计算 2.4.3.1 参证站设计年径流量计算根据桃曲坡水库坝址1954~2010年57年天然径流系列进行频率分析,统计参数先用矩法初步估算,其均值为6540万m 3,Cv=0.76,再用适线法调整确定,线型采用皮--Ⅲ型曲线。
经分析计算,多年平均径流量采用6540万m 3,Cv=0.80,Cs=2.5Cv,频率曲线见图2-3,不同频率径流量见表2-3。
桃曲坡坝址年径流量频率曲线 图2-3158095.01860 90.02810 75.0 4930 50.0 9730 20.0 13400 10.0 17000 5.00 2.5002.0000.8006540Pd(%) XpCv Cs Cs/Cvn=57P=m/(N+1)(%);4800043200384003360028800240001920014400960048001000099.99100099.90 20099.5 1009998 2095 109058070602504030520 1010 205 502 1001 2000.51000 0.1010000 0.01桃曲坡水库不同频率年径流量表表2-3 单位:万m 3统计参数频 率(%)均值 Cv Cs/Cv 5 10 20 50 75 90 95 65400.802.51700013400973049302810186015802.4.3.2龙潭水库设计年径流量计算龙潭水库设计年径流量,采用流域面积比,并进行雨量修正,不同频率年径流量见表2-4。
龙潭水库不同频率年径流量表表2-4 单位:万m 3均值 频率(%)5 10 20 50 75 90 95 13043390267019409825603713152.5 洪水2.5.1设计洪峰、洪量计算由于龙潭水库坝址无实测洪水资料,故设计洪水分别采用推理公式法、水文比你法、经验公式法及调查洪水法分别推求,并根据推求结果,合理选用。
2.5.1.1推理公式法1、设计面雨量龙潭水库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61km 2,因此设计暴雨历时采用24小时,查《陕西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及《渭南地区暨铜川市实用水文手册》、《咸阳市实用水文手册》,不同历时的暴雨深及暴雨变差系数等值线图,该流域的暴雨基本参数如下:1H =25.0mm ,Cv=0.60,Cs=3.5Cv ;3H =36.0mm ,Cv=0.60,Cs=3.5Cv ; 6H =45.0mm ,Cv=0.60,Cs=3.5Cv ; 24H =60.0mm ,Cv=0.55,Cs=3.5C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