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系统设计

一、 缓冲器
1.1缓冲器的分类
电梯用缓冲器有两种主要形式:蓄能型缓冲器和耗能型缓冲器。
1.3.1蓄能型缓冲器指的是弹簧缓冲器,主要部件是由圆形或方形钢丝制成的螺旋弹簧。锥形弹簧目前已很少使用。蓄能型缓冲器只能用于额定速度不超过1.0m/s的电梯。
1.3.2耗能型缓冲器适用于任何额定速度的电梯。
1.3.3耗能型缓冲器应满足:当载有额定载荷的轿厢自由下落,并以设计缓冲器时所取的冲击速度作用到缓冲器上时平均减速度不应大于1g,减速度超过2.5g以上的作用时间不应大于0,04s。

缓冲器的机构原理图:

图 1.1
1.2 缓冲器的工作原理
1.1.1弹簧缓冲器在受到撞击后,它使轿厢或对重的动能和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变形能,由于弹簧的反作用力,使轿厢和对重减速。但当弹簧压缩到极限位置后,必然会反弹。释放缓冲过程中的弹性变形能。轿厢仍要反弹上升产生撞击。撞击速度越高,反弹速度越大。因此只能用于电梯速度在1m/s以下的电梯。弹簧缓冲器的制动力随着压缩行程的增大而增强,而液压缓冲器的制动力在制停期间近似常数。主要是利用液体流动的阻尼,缓解轿厢或对重的冲击,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因而用于电梯速度在1m/s以上的电梯中。
1.3缓冲器的作用
1.2.1为了减少轿厢冲顶或沉底的能量,应装设具有吸收运动机构能量并减少冲击的缓冲器。同时,在缓冲器与轿厢触碰处装置橡皮或海绵,以减少其冲击能量;
1.4缓冲器的安装
注意:安装前应检查缓冲器的铭牌
铭牌上应注有缓冲器型号、制造厂的名称、型式试验标记。
1 对轿厢、对重缓冲器底座作水平校正,要求横向3mm,纵向0.5mm,校正后,用压导板分别将轿厢、对重缓冲器底座固定在对应的导轨底部,将缓冲器安装在缓冲器底座上。
2 符合要求,则在缓冲器底座与缓冲器之间填垫片调整至符合要求。
3 缓冲越程的要求
轿厢在最高平层时,测量对重底碰板与缓冲器顶面的距离即对重缓冲距。轿厢在最低层平层时,测量轿底碰板与缓冲器顶面的距离即轿厢缓冲距。
注意:耗能型缓冲器:对重、轿厢缓冲距应为150~400mm
蓄能型缓冲器:对重、轿厢缓冲距应为200~350mm
轿厢、对重的撞板中心与缓冲器中心的偏差不大于20mm

安全钳
2.1安全钳的工作原理
2.1.1). 电梯安全钳装置是在限速器的操纵下,当电梯出现超速、断绳等非常严重的故障后,将轿厢紧急制停并夹持在导轨上的一种安全装置。他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効的保护作用,一般将其安装在轿厢架或对重架上。随著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要求的提出,现在双向安全钳有较广

泛的使用。
2.2安全钳的种类:
2.2.1). 瞬时式安全钳 瞬时式安全钳常与甩锤式限速器配套使用,其中拉杆与限速器的钢丝绳相连,在正常情况下,由于拉杆弹簧的张力大于限速器钢丝绳的张力,因而安全钳处于静止状态,楔块与导轨之间保持一个恒定的间隙。当电梯出现故障时,轿厢迅速下降,从而使限速器动作,带动连杆系统,继而使安全钳的楔块相对上体,将轿厢卡在导轨上。
2.2.2).滑移式安全钳 滑移式安全钳与甩球式限速器配套使用,滑移式安全钳的工作原理与瞬时式安全钳大体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它装有弹性元件,能使制动力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使轿厢在制停时有一段滑动距离,从而避免轿厢急停而引起的强烈震动,对导轨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多用于快速、高速电梯上。
2.3安全钳的结构
安全钳装置是由安全钳操纵机构和制停机构组成:
2.3.1)操纵机构 它是一组连杆系统,限速器通过此连杆系统操作安全钳器作用。
2.3.2)制停机构 叫做安全钳(嘴),成对的同时在导轨上使用,它的作用是使轿厢制停并夹持在导轨上。
2.4.安全钳的作用
为了防止由于吊重钢丝绳断裂,绳槽打滑等导致轿厢突然坠落事故,应在轿厢上装置能同时切断控制电源和使轿厢停止下坠的安全钳。没有安全钳的轿厢不可乘人或带人。如是简易电梯,应有防止人有轿厢内装卸货物时轿厢突然坠落的安全装置(安全停止销等);

















限速器
3.1.限速器的工作原理:
限速器的工作原理:限速器安全系统是电梯必不可少的安全装置,当电梯超速、运行失控或悬挂装置断裂时,限速器安全钳装置迅速将电梯制停在导轨上,并保持静止状态,从而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事故,限速器、安全钳在电梯生产过程中已进行型式测验,应能够满足性能要求,电视电梯安全技术性能不仅取决于设计制造质量,很大工程上还取决于安全调试质量。特别是在用电梯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限速器、安全钳装置将会因磨损、锈蚀、疲劳等情况引起参数改变或功能减弱、丧失等。因此,电梯限速器安全钳的现场检验就显得特别重要,他是电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3.2限速器的种类:
3.2.1).摆锤式限速器 利用绳轮上的凸轮在旋转过程中与摆锤一段的滚轮接触,摆锤摆动的频率与绳轮的转速有关,当摆锤的震动频率超过某一预定值时,摆锤的棘爪进入绳轮的止停爪内,从而使限速器停止运转。
3.2.2).离心式限速器 按其结构型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类,及甩锤式和甩球式,它们又分别分单向和双向限速器。
3.3限速器的结构:
1限速器

体,2限速器绳,3限速器绳轮,4、12左右夹绳臂与夹块,6离心锤联动拉杆,7触发锁舌,8触发锁舌转轴,9离心锤转轴,10.离心锤回位接头,11离心锤回位弹簧,13限速器绳轮转轴,14制动块销轴,15制动块,16制动块扭簧,17制动块转轴,18触发锁舌扭簧,19花盘销轴,20夹绳臂转轴,21花盘
3.4限速器的作用
为了防止行驶速度超过正常速度,凡三层以上(含三层楼)的乘人或带人电梯,应装速度控制器(二层以下(含二层楼)可不装)、这种机构一般与安全钳联成一体;
3.5限速器的选择
无论是哪一类限速器,其只要性能都是相同的,其中限速器的动作速度是其最主要的技术参数。限速器的动作速度与轿厢运行速度的关系,根据GB7588-2003的规定,限速器动作应发生的速度至少等于额定速度的115%,但小于下列值:
3.5.1)对于除了木可脱落滚柱式以外的瞬时安全钳装置为0.8m/s;
3.5.2)对于不可脱落滚柱式安全钳装置为1.0m/s;
3.5.3)对于额定速度大于或等于1.0m/s的渐进式安全钳装置为1.5m/s;
3.5.4)对于额定速度大于1.0m/s的渐进式安全钳装置为1.25V+0.25V,应尽量选用接近该值的最大值。
限速器是电梯速度的监控元件,应定期进行动作速度校验,对可调部件调整后应加封记,确保其动作速度在安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
3.6限速器的安装
3.6.1 操纵轿厢安全钳的限速器的动作应发生在速度至少等于额定速度的115%。但应小于下列各值:
a)对于除了不可脱落滚柱式以外的瞬时式安全钳为0.8m/s;
b)对于不可脱落滚柱式瞬时式安全钳为1m/s;
c)对于额定速度小于或等于1m/s的渐进式安全钳为1.5m/s;

注:对于额定速度大于1m/s的电梯,建议选用接近d)规定的动作速度值。
3.6.2 对于额定载重量大,额定速度低的电梯,应专门为此设计限速器。
注:建议尽可能选用接近9.9.1所示下限值的动作速度。
3.6.3 对重(或平衡重)安全钳的限速器动作速度应大于9.9.1规定的轿厢安全钳的限速器动作速度,但不得超过10%。
3.6.4 限速器动作时,限速器绳的张力不得小于以下两个值的较大值:
a)安全钳起作用所需力的两倍;或
b)300N。
对于只靠摩擦力来产生张力的限速器,其槽口应:
a)经过附加的硬化处理;或
b)有一个符合M2.2.1要求的切口槽。
3.6.5 限速器上应标明与安全钳动作相应的旋转方向。
3.6.6 限速器绳
3.6.6.1 限速器应由限速器钢丝绳驱动。
3.6.6.2 限速器绳的最小破断载荷与限速器动作时产生的限速器绳的张力有关,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8。
对于摩擦型限速器,则宜考虑摩擦系数μmax=0.2时的情况。
3.6.6.3 限速器绳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6mm。
3.6.6.4 限速器绳轮

的节圆直径与绳的公称直径之比不应小于30。
3.6.6.5 限速器绳应用张紧轮张紧,张紧轮(或其配重)应有导向装置。
3.6.6.6 在安全钳作用期间,即使制动距离大于正常值,限速器绳及其附件也应保持完整无损。
3.6.6.7 限速器绳应易于从安全钳上取下。
3.6.7 响应时间
限速器动作前的响应时间应足够短,不允许在安全钳动作前达到危险的速度(见F3.2.4.1)。
3.6.8 可接近性
3.6.8.1 限速器应是可接近的,以便于检查和维修。
3.6.8.2 若限速器装在井道内,则应能从井道外面接近它。
3.6.8.3 当下列条件都满足时,无需符合9.9.8.2的要求:
a)能够从井道外用远程控制(除无线方式外)的方式来实现9.9.9所述的限速器动作,这种方式应不会造成限速器的意外动作,且未经授权的人不能接近远程控制的操纵装置;
b)能够从轿顶或从底坑接近限速器进行检查和维护;
c)限速器动作后,提升轿厢、对重(或平衡重)能使限速器自动复位。
如果从井道外用远程控制的方式使限速器的电气部分复位,应不会影响限速器的正常功能。
3.6.9 限速器动作的可能性
在检查或测试期间,应有可能在一个低于9.9.1规定的速度下通过某种安全的方式使限速器动作来使安全钳动作。
3.6.10 可调部件在调整后应加封记。
3.6.11 电气检查
3.6.11.1 在轿厢上行或下行的速度达到限速器动作速度之前,限速器或其他装置上的一个符合14.1.2规定的电气安全装置使电梯驱动主机停止运转。
但是,对于额定速度不大于1m/s的电梯,此电气安全装置最迟可在限速器达到其动作速度时起作用。
3.6.11.2 如果安全钳(见9.8.5.2)释放后,限速器未能自动复位,则在限速器未复位时,一个符合14.1.2规定的电气安全装置应防止电梯的启动,但是,在14.2.1.4c)5)规定的情况下,此装置应不起作用。
3.6.11.3 限速器绳断裂或过分伸长,应通过一个符合14.1.2规定的电气安全装置的作用,使电动机停止运转。
3.6.12 限速器是安全部件,应根据F4的要求进行验证。

门联锁
4.1门锁的工作原理
门锁装置一般位于层门内侧。是确保层门不被所编打开的重要安全保护设施。层门关闭后,奖曾们锁紧,同时接通门联锁电路,此时电梯方能启动运行。当电梯运行过程中所有层门都被门锁锁住,一般人缘无法将层门撬开。只有电梯进入开锁区,并停站时层门才能被安装在轿门上的门刀带动而开启。在紧急情况下或需要进入井道检修,时,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方能用特制的钥匙从层们外侧打开层门。
4.2门锁的种类
门锁装置分为手动开、关门的拉杆门锁和自动开、关门的钩子锁(又称自动门锁)两种,
4.3门锁的结构

带导轨的门导轮架,所述门导轮架左右两边分别设有左、右定滑轮,在左、右定滑轮上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上连接有左、右门滑轮挂板,位于左、右门滑轮挂板上设有沿导轨滑动的滑轮,所述左、右门滑轮挂板上分别设有锁挡和锁钩

上下极限设置
5.1 强迫减速开关
强迫减速开关是防止电梯失控造成冲顶或蹲底的第一道防线,由上强迫减速开关、下强迫减速开关两个限位开关组成。分别安装在井道的顶端、底端等部位。当电梯失控造成轿厢超越顶层或底层50mm而又不能换速停车时,轿厢首先要经过强迫减速开关,这时,装在轿厢上的碰铁与强迫减速开关的碰轮接触,是开关内的接触点发出指令信号,切断快读运行电路接入换速运行电路,使轿厢换速并停驶。
有的电梯把强迫减速开关安装在机房钢架上、下两端。当电梯失控时,轿厢运行到顶层或底层而又未能换速或停车,装在选层器动滑板上的接触头与强迫减速开关相接触。使轿厢换速并停驶。
5.2 终端限位开关
终端限位开个是防止电梯失控造成冲顶或蹲低的第二道防线有上、下两个限位开关组成。它们分别别安装在井道的顶部和底部,在强迫开关之后,经过强迫减速开关而又未使轿厢减速停车时,轿厢上的碰铁与终端限位开关相接触,断开安全回路电源,使轿厢停止运行。
有的电梯把终端限位开关安装在机房内的选层钢架上端或下端,器位置在强迫减速开关之后,当电梯失控后经过强迫减速开关而又未能使轿厢停驶时,选层器动滑板上的机械接触头与终端限位开关接触,切断控期回路,使轿厢停止运行。
5.3 终端限位开关有两种形式
5.3.1)电气式终端限位开关 这种形式的终端限位开关采用与强迫减速开关和终端限位开关相同的限位开关,设置在终端限位开关之后的井道顶部或底部,用支架固定在导轨刷那个,当轿厢地坎超越上下端站20mm,且轿厢或对重接触缓冲器之前动作。其动作是由装载轿厢上的碰铁家畜限位开关,切断安全回路电源或断开上行(或下行)主接触器。是曳引机停止转动,轿厢停止运行。
5.3.2)机械电气式终端限位开关 是在强迫减速看管和终端限位开关失去作用时,或控制轿厢上行(或下行)的主接触器失电后仍不能释放时(例如接触器出点熔焊连接、线圈铁心呗油污粘住、衔铁或机械部分卡死)切断控制电路。当轿厢地坎超越上、下端站地坎200mm时,在轿厢或对重接触器缓冲器之前,装在轿厢上的碰铁接触装在井道上、下端的上碰轮或下碰轮,牵动与装在机房墙上的极限开关相连的钢丝绳,是只有人工才能复位的极限开关动作,从而切

除照明和报警装置电源的外部电源。
6.1终端限位开关的安装与检查
6.1.1 总则
电梯应设极限开关。
极限开关应设置在尽可能接近端站时起作用而无误动作危险的位置上。
极限开关应在轿厢或对重(如有)接触缓冲器之前起作用,并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
6.1.2 极限开关的动作
6.1.2.1 正常的端站停止开关和极限开关必须采用分别的动作装置。
6.1.2.2 对于强制驱动的电梯,极限开关的动作应由下述方式实现:
a)利用与电梯驱动主机的运动相连接的一种装置;或
b)利用处于井道顶部的轿厢和平衡重(如有);或
c)如果没有平衡重,利用处于井道顶部和底部的轿厢。
6.1.2.3 对于曳引驱动的电梯,极限开关的动作应由下述方式实现:
a)直接利用处于井道的顶部和底部的轿厢;或
b)利用一个与轿厢连接的装置,如:钢丝绳、皮带或链条。
该连接装置一旦断裂或松弛,一个符合14.1.2规定的电气安全装置应使电梯驱动主机停止运转。
6.1.3 极限开关的作用方法
6.1.3.1 极限开关:
a)对强制驱动的电梯,应根据12.4.2.3.2的规定。用强制的机械方法直接切断电动机和制动器的供电回路;
b)对曳引驱动的单速或双速电梯,极限开关应能:
1)按a)切断电路;或
2)通过一个符合14.1.2规定的电气安全装置,按照12.4.2.3.1、12.7.1和13.2.1.1的要求,切断向两个接触器线圈直接供电的电路;
c)对于可变电压或连续调速电梯,极限开关应能迅速地,即在与系统相适应的最短时间内使电梯驱动主机停止运转。
6.1.3.2 极限开关动作后,电梯应不能自动恢复运行。


2 终端开关的检查
1 在最上层连续点动上行按钮,轿厢不动,轿厢地坎应高于层门地坎30±15mm,说明限位开关位置正确,否则需调整限位开关位置直至符合要求。
2 在最下层连续点动下行按钮,轿厢不动,轿厢地坎应低于层门地坎30±15mm,说明限位开关位置正确,否则需调整限位开关位置直至符合要求。
3 上极限开关的检查,将轿厢置于最高层,短接限位开关,然后连续点动上行按钮直至安全回路断开,此时轿厢地坎应高于层门地坎,且不应碰撞到对重缓冲器,否则需调整极限开关位置直至符合要求。
4 下极限开关的检查,将轿厢置于最低层,短接限位开关,然后连续点动下行按钮直至安全回路断开,此时轿厢地坎应低于层门地坎,且不应碰撞到轿厢缓冲器,否则需调整极限开关位置直至符合要求。









称重装置的设置
6.1称重装置工作原理
控制仪是由压力传感器将重量转换成电信号经传输电缆与控制仪连接,经控制仪求和放大器、A/D 转换器、单片机运算,实现电子称重。

当轿厢内的重量达到或超过设定值的 95%、102%时,控制仪内满载、超载继电器分别动作,与电梯控制系统连接,使电梯安全、可靠的运行。
6.2技术参数
电 源AC/DC24V(-15%~10%)V
精 度1.0级
灵 敏 度<0.1 %
控制回差<1 %
工作温度(-10 ~ 60)℃
仪器功耗< 10 W
传感器过载能力150 %
输出触点容量0.3A/DC24V; 0.3A/AC220V
外型尺寸132×100×46mm
注:强度超越以上所列极限参数使用,可能导致系统工作异常或造成其永久性损坏。
6.3控制仪端子功能:
(1)传感器接口
6.3.1 方形插座CG1为传感器插口1。
6.3.2 方形插座CG2为传感器插口2。
(2)后排端子及相应的功能
A.、端子1、2点为JC (仪器出厂检测用,与用户实际使用无关)
B、端子3、4点为仪器24V电源,3为正4为负。
C、端子5、6点为平层信号输入。
D、端子7、8点为门状态信号输入。
E、端子9、10点为方向信号输入。
方向、开门、平层信号与相应信号的继电器无源触点相连,即闭合时有效。
J2为满载继电器(11、12是一组动闭点、13、14是一组动开点)
J1为超载继电器(15、16是一组动闭点、17、18是一组动开点)
注:端子序号从左到右依次为(1—18
6.4安装
控制仪安装
传感器安装方法,在将绳头板与传感器固定时请注意:
① 传感器安放在两绳头板之间,分别用连接螺栓与上下绳头板连接。
② 传感器与上绳头板的连接螺栓拧入传感器部分不能超出传感器连接面的下表面。
③ 绳头杆必须避免与传感器接触。
④ 绳头杆必须避免与其通过的绳头板孔的孔壁接触。
注:附加绳头板厚度为20~25mm,外尺寸应超出孔外边30mm左右。
6.5调试
正常调试时,空载或额载自学习操作只进行一种即可完成调试。
6.4.1)空载<自学习>操作:
① 将电梯上方向、平层、开门信号分别接入控制仪后面相应输入端子,将仪器与传感器附带专用电缆连接好。
② 设定开关位于<运行>位置(下面),控制仪通电(预热10分钟)。进行清零(去皮重)操作:电梯空载停靠底层电梯在开门状态,三秒内连续按动3次清零按钮,同时伴有三声轻响,随后听到三声长响应答,三位数码显示为000,清零(去皮重)完毕。
③ 然后将设定开关上扳到<调试>位置(上面),当听到3声长响1声短响后,仪器进入<自学习>状态。
④ 电梯由下而上升到最高层,逐层停靠开门(电梯每停靠一层,控制仪发出两声自学习应答)。电梯上升到最高层时,在10秒钟内按动5次清零按钮,并伴有5声应答,(控制仪即将此层作为最高楼层录入,以修正电梯长期运行中由各种误操作所造成的楼层紊乱)再由上至下到最低层逐层停靠开门(同上) 。
⑤ 将设定开关扳回到<运行>位置,仪器显示000;仪器重新上电

,调试完毕。
6.4.2)额载<自学习>操作:
① 仪器只接开门信号。
② 设定开关位于<运行>位置,给开门信号。
③ 电梯空载清零(去皮重)。(电梯空载停靠底层,电梯在开门状态,连续按动三次清零按钮,同时伴有三声轻响,随后听到三声长响应答,三位数码显示为000)
④ 电梯装入98%的额定载荷,按住清零按钮5秒以上,听到一声长响后,立即松开,三位数码显示为099-100;仪器断电后重新上电,调试完毕。
6.4.3)高层电梯或各层电梯自重相差较大时可根据以下方法调试:
① 首先进行清零(去皮重)操作:设定开关位于<运行>位置(下面),控制仪通电。电梯空载停靠底层电梯在开门状态,三秒内连续按动3次清零按钮,同时伴有三声轻响,随后听到三声长响应答,三位数码显示为000,清零(去皮重)完毕。
② 清零(去皮重)完毕后,在开门状态下,电梯装入99%的额定载荷,按住清零按钮5秒以上,听到一声长响后,立即松开,三位数码显示为099-100;
③ 将设定开关上扳至<学习>位置,听到3长声1短声应答,将电梯关门,由底层逐层停靠开门至顶层(电梯每停靠一层,控制仪发出两声自学习应答);

④ 到达顶层后,在5秒内连续按动5次清零按钮,同时伴有五声轻响,随后听到五声长响应答,再将电梯由顶层逐层停靠开门至底层(电梯每停靠一层,控制仪发出两声自学习应答);
⑤ 到达底层后,在电梯开门状态下,将设定开关下扳至<运行>位置。仪器正常工作,显示100;
⑥ 控制仪断电后重新上电,调试完毕。
6.6运行
当各层载荷达到额定载荷的95%和102%时,仪器的满载、超载触点分别动作。
如果现场无额定载荷重物,可通过以下方法设定仪器所控制的实际重量。
如:电梯额定载荷为1000kg,当电梯加载200kg,仪器理论显示值应是20%(加载值200÷额定载荷1000×100%),而实际显示值为23%。此时可通过改变仪器的载荷量设定值来进行修正,方法如下:
① 电梯停靠底层,给开门信号,空载清零(去皮重)。
② 装入200kg重量。
③ 控制仪断电后重新通电。
④ 将设定开关上扳至<学习>位置,听到两声长响后,立即按动一次清零按钮,此时仪器显示三位载荷量原设定值。
⑤ 如果显示100,由于实际显示值比理论显示值大,所以可通过按动清零按钮改变设定值(020-255循环),使其调整到115左右即可(23×100÷20=115)。
要调整至的设定值=实际显示值×原设定值÷理论显示值
⑥ 将设定开关扳回到<运行>位置,仪器就可初步实现控制功能。



电梯电气安全保护装置
安全保护类型 采用方法、装置
能及时切断电源 在机房中,对应每台电梯都应装设一直能切断电梯除必要供电电路外的

供电主开关,它具有切读那电梯正常使用情况下做大电流的能力。


过载及短路安全保护 (1) 对交流电梯主拖动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的交流远动机过载,用手动复位热继电器保护:
(2) 对交流电梯曳引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的交流原支机的短路保护,采用熔断器。
(3) 直流曳引电动机的短路保护用瞬时动作过流继电器,过载保护用反时限动作或延时动作继电器。
相序及断相安全保护 用机电式或半导体式相序断电器保护
端站减速安全保护 用行程开关切断高速,或接入端站强迫减速装置进行保护
端站限位安全保护 用行程开关切断方向接触器或方向继电器
越程安全保护 用联锁装置或行程开关切断总电源进行保护
越载安全保护 用压磁式或杠杆式称重装置进行控制
超速及短绳保护 用测速装置或限速器检测超速带动联锁开关、安全钳卡夹导轨进行保护
层门、轿门闭锁安全保护 用电气触头机械联锁,层门不闭锁时电梯不能运行
急停安全保护 在轿厢内及轿顶装设急停按钮
轿门自动防夹安全保护 由于安全触板带动联锁开关或光电式传感器带动开门电机,或采用电子感应式近门检测器
补偿装置的张紧绳保护 用张紧装置带动联锁开关进行安全保护
轿顶及低坑检修时保护 在轿顶及井道低坑安装检修用的联锁保护装置
防止触电安全保护 电气设备应设外壳,防止直接触及,外壳应接保护底线
直接电动机弱磁安全保护 用弱磁继电器保护
事故逆转保护 检测给定信号与速度信号的差值,有故障是继电器动作切断控制电源
轿顶安全窗安全保护 用门联锁开关装置,打开安全窗时,联锁开关动作,切断控制电路
并联电梯相对侧面安全门安全保护 用门联锁开关装置,打开安全窗时,联锁开关动作,切断控制电路
表7-1-1 一般常用的电气安全保护装置
电梯种类不同和电梯控制方式不同,电梯的安全装置也不完全相同,但要注意的是,其电气安全装置的选择和配置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