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研究
论中国转型期社会风险与政府治理

其 导致 的“ 无管 制市场 ” 的分裂 效应 。 学术 界一 般 业社 会和信息 社 会的结 构转 型外 , 还要完 成从 计划
把 社 会转 型理 解为 社会 体制 在较 短 时 间 内的急 剧
转变、 社会结 构 的重 大变革 和社 会发 展 的阶段性 转 变 。 治 学 、 L政 2 经济 学 和社 会学 方面 的学 者普 遍 认
N O. o .2 2V 1 8
M ar. 2 0 1 0
论 中 国转 型 期 社 会 风 险与 政 府 治 理
刁 宏 害
( 京 航 空航 天 大 学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 京 1 0 9 ) 北 北 0 1 1
摘 要 : 前 , 当 中国 社 会 正处 于 巨大 的 社会 转 型 之 中 . 制 转 轨 与 结 构 转 型加 剧 了 社 会 风 险 的 程度 . 重 影 响 了 体 严
剧、 社会越 轨的普遍 和社 会 矛 盾的突 出等多重 因素
的交织 。
外, 疫病 流行等 传统 型 的风 险因 素也 是不 得不 面对
的因素 。 如艾滋 病 、 高致病性 禽 流感 、 牛病 、ARS 疯 S
2 中 国 的 风 险 社 会 . 在 西 方 学 术 界 对 风 险 的 理 论 研 究 过 程 中 , 致 大
第2 8卷第 2期
2 0l0 年 3月
佛 山 科 学技 术学 院 学 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J u n l fF s a i e s t ( o il ce c iin) o r a o h n Un v r iy S ca S in e Ed t o o
社 会学 家卡 尔 ・ 波拉 尼在 其 巨著 《 转 变 》 大 一
试论风险社会视角下的政府危机管理体系建设

做出决策的事件 。 也就是说 , ① 危机通常是在决策者的核心价
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速决策等不利情境 的汇聚。 能够形成这 种情 况可 以是 自然灾害或人为的 , 中人为危机可能来源于 其 技术控制手段 的缺乏或可以确认的人为错误。 危机事件可分 为三大类 : 一是来 自自然的大规模灾害 , 如地震 、 水灾 、 台风 、
危 高发时期 。但是 , 当前各级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和管理 于环境 的不确定性 、人类 的有限理性 以及信息的不对称 , 的“ 非典” 就暴露 出政府在社会危机管理机制上存 在着许多 , 缺陷 , 以及公众在面对诸如传染性疾病这种直接危及生命安
全 的 问题 时 心理 承 受 能力 的脆 弱 性 。 们 之所 以在 公共 危 机 我
境 的变革。任何 国家和政府都不可能免 于各种各样的危机 , 是危机也是 可以预防的 ; 危机 固然有不确定性 , 但是危机的 不确定 性是可以降低 的 ; 有些危 机是无法避免 的, 但是人们
成很严重 的后果。因此 , 如何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政府危机 但是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有强有弱 ;危机 固然具有突发性 , 但 个时期各级政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 。
值观念受到威胁或挑战 、 有关 信息不充分 、 事态发展具有高 处理 、 动态调整 、 经验总结 和 自我诊断的全过程。 危机管理 的
37
作者 简介 : 孙东河( 9 4 ) 男, 1 7 一 , 江苏常州人, 中共常州市委党校讲 师,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政治学和公共管理研究。
I eo y Re e c Th r s ar h
l h 会 Y J I 社 究 U HU 研 n i l ☆ S e a AI -
"
试论风呛i合顽角下帕政府危棚管理位系建设 吐
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安全隐患与对策

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安全隐患与对策郑杭生/洪大用原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作者简介」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洪大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邮编100872「内容提要」中国转型期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安全隐患,具体表现为多重风险共生、社会自身在保障安全方面具有脆弱性、社会应对风险的思维具有极化倾向。
为了走向更加安全的社会,不仅要充分认识社会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而且要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多元化风险管理策略,正确认识国家的作用,高度重视风险教育,积极实践新型发展观。
「关键词」社会安全/风险共生/风险管理2003年的非典危机、2004年的禽流感以及各地频发的导致重大伤亡的灾难,看上去似乎并不相关,但是,它们在本质上是有联系的,共同预示着一个高风险社会的来临。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但确保社会安全的准备并不充分,从而加大了风险威胁。
关注社会安全,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已经成为转型社会的重要议题。
一、社会安全的界定社会安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安全是指整个社会系统能够保持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而把妨碍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这种意义上的社会安全主要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环境因素,二是系统内部因素。
从环境因素看,影响社会安全的具体因素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因素,二是社会环境因素。
一方面,自然环境的衰退和生态系统的崩溃可能对基于此种环境生态条件的社会系统造成沉重打击,甚至导致系统崩溃;另一方面,外部社会的冲击、竞争、打压、颠覆甚至直接入侵,也会导致社会紧张和混乱,严重时,可能会瓦解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
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和社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个社会的安全状况也会影响到其他社会的安全状况。
从系统内部因素看,一个社会系统的安全取决于社会内部经济子系统、政治子系统、社会生活子系统和思想文化子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协调。
浅议我国政府应急管理预警机制的发展现状及完善

浅谈我国政府应急管理预警机制的现状及构建学号:**********姓名:***班级:行政管理10-02指导老师:***浅议我国政府应急预警机制的发展现状及完善摘要:面对我国突发事件频发的现状,从应急管理以及应急预警机制的基本内涵出发,总结我国危机预警机制在树立危机意识、构建预警体系方面取得的初步成绩,同时从危机预警意识不强、法律法规不到位、预警机构散漫和资金投入不足等方面分析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目前预警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强化全民危机意识、健全支持性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预警体制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物资储备等针对性措施以完善我国预警机制构建。
关键词:应急管理;危机预警;预警机制;组织体系建设一、政府应急管理以及应急预警概述“危机”一词最初是一个医学术语,指人濒临死亡、游离于生死之间的那种状态[1]P2。
后来危机的词义不断扩展,适用对象不断扩大,不同的学者对于危机的定义各不相同,都从不同的侧面解释了危机的特点,综合来看,危机是指个人、群体或组织由于突发事件的出现使其核心价值受到破坏,严重影响正常的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汇集。
公共危机是一种高度不确定的情境[2]P6,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严重危及社会秩序、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
危机管理的概念最早源于欧美,应急管理是为了预防与应对自然灾害、社会灾害等突发事件将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的力量有效结合起来而进行的减缓、准备、响应与恢复活动。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预警主要是指只在引资上没有转变为危机之前,将有关风险的信息及时告知潜在的受影响者,时期采取必要的行动,做好相应的准备[2]P116。
预警机制指的是可以及时准确的发现可能发生的风险前兆,分析并加以判断,迅速把这种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的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机制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第一道防线,“预防为主,准备在先”,是现代危机管理的一条重要原则。
监测预警机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对所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因素进行准确检测和有效预警,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形式的危机有一个事先估计,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选择最佳方案,政府管理的目的就是“用最少的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的钱治疗”,因此危机监测预警显得更为重要[3]P51。
转型期东北地区社会突发事件工业化风险成因探析

社会转型在东北区域最明显 的一个 转变就是工业 社会形成 。这 里的工 业社会 是指秉 承改 革开放 以来 ,
造业 与资源开采业 , 仍以粗放式生产 为主 ; 在生产工具
上也存在设 备 落后 的情况 。据调 查 , 中国工 业关 键技
风险存在 , 成为引发连带 l社会突发事件发生的隐因。 生 第二 , 在生产关 系结构中 , 其风险主要意蕴于所有 制结构中 , 出表现在公 有制与非公 有制 之间 。就东 突
的劳 动对象 、 动工具 和劳动者各 自的性 质 以及它们 劳
相互之间的 比例关 系 、 结合方式 , 是 占主导地位 的 尤其 成分 l质和发展水 平 )生产关 系结构 ( 生 、 主要 是 以所 有 制结构为代 表 ) 与经 济运行 体制等 三方 面构成 。在东
北 区域工业化 经济结 构调整 过程 中 , 三方面均存 上述 在一定风险 。
21 0 0年 9月
河 北 学 刊
He e a e cJ un l bi Ac d mi o r a
S p., 01 e 2 0
第 3 第 5期 0卷
V0 . 0 No 5 13 .
转型期东北地区社会突发事件工业化风险成因探析
赵廷彦 , 江华 赵
( 山师范学 院 政 史系 , 鞍 辽宁 鞍 山 l4 0 ) 105 [ 摘 要] 东北பைடு நூலகம்区域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 中, 在 伴随着工业化的现代转型 , 现代 工业社会 所蕴 涵的风险得 以显现 。本 文从
会结构 中的经济结构 、 乡结构 、 会结构 以及 社会文 城 社
比国际先进 水平 落后 5 l , 北地 区的技术 水平 一 0年 东 则落后 了 2_3 。工业 企业 设 备老 化 , 0_0年 技术 陈 旧 , 长期 以来未 得到有效 改造 。当前 , 老工业 基地 2 东北 0 世纪六 七十年代 的设备仍 占总体设备 的 5% ~ 0 0 6%, 18 90年代 的设备仅 占 2%左 右 , 0 甚至一些地 区连 2 o世 纪 四五十年代 的设备都 仍在使用 , 主要机械产 品 中达 到当今世界先进 水平 的不到 5 l %_。在世界经 济一体 J 化发展 的当下 , 这种局面如不能尽快得 到改观 , 将会大 大降低 区域经 济的抗 风险能力 , 区域性经 济危机 致使
转型期中国社会的风险意识及其培育研究

第 4期
20 0 9年 1 2月
南京 工业 大学 学报 ( 会科 学版 ) 社
转 型期 中国社 会 的风 险意 识 及其 培 育 研 究
鲍 磊
( 江苏省社 会科 学 院 社会 学研 究所 , 苏 南京 江 201) 10 3
摘 要 : 处于全球 化风 险和 社会 全 面转型 双重 背景 下 , 国已进 入 高风险社 会 。但 由于受传 统 思维模 我 式 、 流传媒 宣传 的影 响 , 险 意识教 育 的滞后 和相 关制度 的缺 失 , 众 的风险理 性 意识 程度 较低 , 主 风 公 对风 险
cey.Ho v r u o te ifu n e ft eta iin h u h atr n h i sr a me i r p g d ,a l it we e ,d et n e c so h rd t a to g tp t n a d t eman t m d ap a a a swel h l ol e e o n a h a gn ik e u ain a d te lc frlv ts se s te lg ig rs d c t h a k o ee a y tms,t ep b i a i td rto a ik c n co s e s n d o n n h u l h s l e ain lr o s iu n s ,a c mi s t eru e sa d n fte rs mn p e e c d rs o sb l y t n etk h ik a e i s f ce t ic t r h i nd rt i g o h ik o i rs n e a e p n iii o u d ra e t e rs r n u f in .S n e a mau e n n t i
社会转型期当代中国的风险治理

责任主体模糊和缺位 , 没有人真正地去对风险灾难承 已经 面临着 历史 上前所 未有 的一 种可 能性 , 即一项决 担他应该承担 的责任。 [3 ”52 ] 风险社会 成为一个 主体 策可 能会毁 灭我们 人 类 赖 以 生存 的这 颗 行 星上 的所
不在场 的社会 。二是 风 险运 行 的 模糊 性 。反 思 现代 有生命 。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说明, 当今时代已经与我 性下 , 风险是 人们 能亲 眼 目睹 、 切身 感知 的 , 而且 由于 们人类 历史上所 经历 的各个 时代都有 着根本 的区
定性概念是分不开的。 L乌尔里希 ・ ”2 贝克对风 险一 变性 和 固定 性 所 带 来 的风 险”;被 制 造 出来 的 风 险 “
词赋 予新 的涵义 , 他认 为 风 险 “ 与 文 明进 程 和 不 断 指 的是 由我们 不断 发 展 的知识 对 这 个 世 界 的 影 响所 是
() 1 人为性。安东尼 ・ 吉登斯把风险区分为“ 外
前 所未知 的地 区的时 候 , 还起 源 于早期 重 商 主义 资本 部风险” et a i ) 被制造出来的风险” m r (x m ls 和“ e rk ( a— l 家们 的活 动 。 L ‘ 来 这 个 词 就 用 来 指 代 各 种 各样 uatrdi ) ”】‘ J后 fe erk 两种 类 型 , 称 “自然 风 险 ” “ 为 风 u s 或 和 人 的不确 定 的情 况 。 “ 险 这 个概 念 与 可 能性 和不 确 险 ” 外部 风险 就是来 自外部 的 由传 统或 自然 的不 ”风 。“
基金项 目: 陕西省教育厅 专项科 研计划项 目(9 K 8 ) 0 J 24 作者简介 : 冯志宏( 97 ) 男 , 16 一 , 陕西 子长人 , 延安 大学 政法 学院副教授。
简析我国突发事件频发原因及应对策略

简析我国突发事件频发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类矛盾与问题凸显,由此引发的各类各级突发事件多发频发,本文在分析目前国内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基础上剖析新形势下我国突发事件多发的原因所在并给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突发事件原因策略据说,17世纪第一只黑天鹅在澳大利亚被发现以前,人们认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黑天鹅”曾经是人们谈话以及写作中的惯用语,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第一只黑天鹅的出现而崩溃。
此后,就有人用“黑天鹅事件”来代指不可预测的重大突发事件。
近年来,“黑天鹅”频频光顾。
从2003年的非典一直到今天各地的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
近年来突发事件多发频发,它的原因何在?如何更好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应对的策略有哪些?本文试从这两处落笔解决问题。
一、目前我国突发事件频发的原因与背景分析(一)我国地理环境复杂自然灾害频发从自然的角度分析,我国地貌复杂,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灾害种类多、灾难发生频度高、灾害损失严重。
据统计,我国有70%以上人口,80%以上工农业和城市受到各种灾害严重威胁,2/3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位于地震高危区。
全国有2/3的国土面积不同程度受到洪水威胁,特别是长江、黄河、淮河等七大江河中下游地区,集中了全国1/2的人口,1/3的耕地,3/4的工农业产值,而两岸许多地区的地面都处于洪水水位以下。
与此同时,建国以来建设的大量基础设施,年代久远、老化严重,又缺少及时的维护和更换,安全隐患也很多。
可以说,自然环境的恶劣以及基础设施的落后是自然灾害和事故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
(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为灾害频发从社会的角度分析,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转型期各种矛盾问题凸显,具体表现为: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容易形成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目前,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成果可见一斑,可谓是步入了“黄金发展时期”,但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的矛盾依然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研究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风险社会,转型期中国正处于风险高发期。
风险问题是一个很宽泛的课题。
本文只涉及突发事件社会风险问题,重心在社会风险管理。
本文运用唯物辩证法、系统分析法、演绎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的发生机理和深层根源进行探究,为我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提出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并从管理学的角度构建预警指标体系和管理系统。
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意义、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思路以及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对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进行多维考察和根源探究。
第三部分借鉴发达国家社会风险管理经验。
第四部分是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创新研究。
第五部分对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并构建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系统。
本文对突发事件社会风险进行了多维考察。
首先分析了四大风险类型,即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这基本上包括现阶段中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风险类型。
接下来,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五大社会风险高发人群,即利益受损者、就业受挫者、社会帮教对象、“问题商人”与“问题官员”、老弱病残的边缘群体,剖析了社会恐慌、社会创伤、社会失序三大社会损失。
最后,分析了社会风险特征,即复杂性增强、内部性为主、人为性突出、规律性很强、宣泄性居多、危害性增大六个主要特征。
通过上述考察,探究了突发事件类型、风险人群、社会损失以及社会风险特征,这样有利于提高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本文对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的根源进行探究。
本文认为,权力失控是滋生社会风险的政治因素,权利失衡是滋生社会风险的法律因素,道德失范是滋生社会风险的道德因素,控制失效是滋生社会风险的管理因素,天人失调是滋生社会风险的生态因素。
这几个方面的深层探究,为突发事件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和管理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基础,这也是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对策研究的前提。
突发事件各不相同,但其社会风险管理却有其共性。
本文提出了转型期中国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区
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人和自然不能和谐共存等社会问题,从根本上减少社会风险。
二是适当“限强”、着力“扩中”、大力“扶弱”,维护社会公正,从利益入手化解社会风险。
三是提高核心价值的整合度、社会主体的诚信度、社会阶层的开放度、民间组织的发育度,用软实力消弭社会风险。
四是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体要求,全方位加大突发事件社会风险管理力度。
本文在参考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遵循200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精神,设计了由6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社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接下来,本文构建了由预警管理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善后管理系统等3个子系统构成的管理系统。
这套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仿真技术对社会运行态势进行有效监测,做出前瞻性判断和预警,并给出参考性对策建议,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