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主要职能参考

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主要职能参考

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主要职能参考模板

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示范户,组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和培训;指导生产经营主体制订生产计划,落实技术措施,提供技术咨询。

二、动植物疫病防控服务。制定和组织实施当地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方案;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害、动植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预、防治和处置。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组织开展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指导生产经营主体科学用肥用药,实行标准化生产。

四、农业政策法规宣传服务。组织开展农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提供农业政策及信息咨询;帮助生产经营主体及时了解掌握各级各类支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动政策落实到位。

五、土地流转服务。负责指导当地土地流转工作,提供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法律法规、土地流转政策咨询;发布土地流转信息,指导、督促土地流转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六、农业政策性保险及农村金融服务。负责农业政策性

保险、农村金融等政策的宣传和咨询服务,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农业科技人员技术扶贫工作方案与农业科技培训实施方案汇编

农业科技人员技术扶贫工作方案与农业科技培训实施 方案汇编 农业科技人员技术扶贫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中心,以科技服务和精准扶贫帮扶为基础,以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为载体,加快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二、成立农业产业扶贫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于农业服务中心,由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朱坤负责日常工作。 三、具体内容 (一)编制贫困村产业扶贫规划 1、洋垭村产业扶贫规划:全村106户,共417人。其中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户21户76人。该村林地面积广,植被良好,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土地资源。拟规划种植中药材63亩,其中天麻7亩、乌药50亩、猪苓6亩;核桃种植面积200亩;养殖黄羊600只。 2、溪口村产业扶贫规划:全村106户,共416人。其中通过精准识别贫困户25户84人。该村林地面积广,植被良好,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土地资源。拟规划种植中药材900亩,其中天麻200亩、乌药

500亩、猪苓100亩、芫胡100亩;核桃种植面积XX亩;木耳和香菇各1000斤;养殖黄羊500头。 (二)精准帮扶措施 1、宣传党的深化农村改革政策和强农惠农政策。 2、邀请农技专家到乡、村讲大课、办讲座。 3、农业技术人员下村现场指导,解答农户疑难问题。 4、定期组织农户进行科技培训,学习先进技术,有条件可带领农户到外地考察取经。 5、举办转移就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和新型职业农民。 6、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推广新机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农业产业扶贫领导小组要全面统筹协调农业产精准扶贫工作。落实主体责任,实行包片总负责。坚持“分级负责、分组选派、分级管理、谁派谁管”的原则。制定“施工图”,签订“军令状”,编制贫困村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清单。 (二)创新工作方法 驻村农业扶人员分解帮扶工作任务,主动作为,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和有效方法,提升帮扶能力和水平。通过会议座谈、信息报送、情况通报、经验介绍、发放资料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贫困村(户)转变观念,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驻村家业科技人员到村开展技术指导原则上每月不低于10天,开展技术培训每年

A1包、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

A1包、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 一、供应商资格要求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 2、供应商的资质要求:无 二、技术要求 一.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为实现农业“十三五”规划目标,山东省农业厅规划在现有信息化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和提升改造,构建山东省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建成山东省农业厅“农业云”的基本框架,最终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精准化、数字化、智能化。 1.2.项目目标 整合种植业、经管、畜牧、农机、农村“三资”管理等信息资源和业务数据,建设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全省农业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构筑集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应用集成、多维度数据分析于一体的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各业务信息系统通过平台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 二.建设原则 1.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对农业厅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梳理,建立农业数据资 源库和接口规范;建立统一平台框架,现有系统和将来新建的系统可以通 过接口实现单点登录、统一用户管理、数据共享等功能。 2.统筹规划,逐步实施。从农业发展和农业工作实际出发,先期完成农业综 合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建设、整合及应用建设,后期随着业务的开展和平 台的运行再继续建设其它相关应用系统建设。 3.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重点加强农业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关联分析等方面 工作。 三.建设内容 3.1.总体要求 3.1.1.总体框架 山东省农业厅农业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依托山东省政务云平台提供的云资源环境,以“一个平台、四个系统、十项标准、十二个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为总体建设框架。 1、一个平台 实现全省农业相关数据在农业信息数据管理服务交换平台上进行数据融合、计算分析

世界农业科技发展与趋势

世界农业结课论文 题目世界农业科技发展与趋势 姓名与学号郝伟明1302001032 指导教师 年级专业小班园林专升本13-1班 所在学院和系林学院 2014年12 月4 日

摘要: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农业也与时俱进的走起了科技兴农的路线,传统农业正在快速向现代农业转变。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企业成为农业应用性研究的主体,农业知识产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各国政府更加重视农业科技发展,并努力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上述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向与特点,对于明确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方向,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环境,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字: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现状趋势 一、世界农业的发展现状 可耕地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但按人口平均计算的耕地面积在这些地区之间差别悬殊。北美、欧洲和大洋洲的经济发达国家为0.56公顷,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仅为0.22公顷,其中亚洲仅0.16公顷(1984)。森林以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分布面积较大;草原面积则非洲居首位,亚洲其次;其中不同国家、地区之间也有很大差异。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已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农业生产技术的新进步表现在:个别作业环节的机械化已发展为整个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形成机械化、自动化的综合系列;化肥、农药的施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且更趋高效化,生长剂、塑料薄膜等化工产品的应用也更加广泛;除传统育种技术外,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也开始在农业中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人工控制生物遗传特性的能力,为获得更加高产、优质和抗逆的生物品种提供了可能。所有这些,加上核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的应用,已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产量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获得了突破性的提高。 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农业国。除了如中国等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以外,许多国家在取得政治独立后,对原来的土地制度等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但它们不仅仍受资本主义世界的剥削,而且尚未摆脱国内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束缚,多数国家尚处于传统农业阶段,有的还保存着原始的游牧农业和刀耕火种式农业。饲料、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主要依靠自给。农产品除一部分特产品供出口外,也以自给消费为主,商品率很低。殖民地时期遗留下来的单一作物经营的局面长期未能彻底改变,农业人口庞大,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产量水平都很低。 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就是将工业要素投入农业来替代传统要素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以机械作业替代畜力和手工作业;以化肥等工业投入要素替代农家肥等

附:拟确定2018年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名单041019230116

附:拟确定2018年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名单 苏维祖寿山乡寿山村 韩良规寿山乡降龙村 韩世壮寿山乡降龙村 韩云彪寿山乡降龙村 韩彤扎寿山乡前圪村 韩彤森寿山乡前圪村 郑贵萍寿山乡白玉村 韩荣秒寿山乡白玉村 孙德新寿山乡降龙村 韩泽清寿山乡前乾村 黄成荣寿山乡东盘村 秋田农牧(福建)股份 寿山乡东盘村、普岭村有限公司 苏菜仙寿山乡寿山村 苏马零寿山乡寿山村 岳家财寿山乡白玉村 张修耀寿山乡太保村 陆泽校古峰镇佳洋社区 叶海法古峰镇长汾社区 陈庆遂古峰镇长汾社区 陆仕民古峰镇长汾社区 陆继超古峰镇长汾社区 陈韶诵古峰镇佳洋社区 陈南明古峰镇古厦社区 张书丰古峰镇长汾社区 彭方艳古峰镇长汾社区 陈爱民古峰镇长汾社区 张贤锦古峰镇长汾社区 郑富生古峰镇长汾社区 陈道日古峰镇古厦社区 张长盛古峰镇长汾村 陈昭明古峰镇华侨新村 沈柳金古峰镇长汾社区 吴雨琪棠口乡山岭村

黄守双岭下乡梅溪村 张宜扇古峰镇上洋头 黄清建岭下乡岭下村 张发香岭下乡岭下村 陆华弟岭下乡横坑村 陆华包岭下乡岭下村 陆华通岭下乡岭下村 陆享伍岭下乡岭下村 陆林贵岭下乡岭下村 陆吉时岭下乡岭下村 陆昌宾岭下乡岭下村 陆成养岭下乡横坑村 魏兴光岭下乡横坑村 陆修富岭下乡横坑村 叶禹禄岭下乡富竹村 叶重明岭下乡富竹村 福建御皇农业科持发展 岭下乡分水头有限公司郭云伟 屏南县瑞恒农业科技发 岭下乡开源 展有限公司倪亨代 徐新仁岭下乡上楼村 陆万春岭下乡岭下村 陆蛟岭下乡岭下村 陆泽胡岭下乡梨洋村 陆长灼岭下乡梨洋村 陆仁发岭下乡葛畲村北宛洋 陆则进岭下乡横坑村 苏芳岭下葛畲村后墓岗 黄长君岭下葛畲村大步林山场 黄荣辉岭下乡葛畲村溪蟹山场下洋8号 林寿新长桥镇新桥村 林世强长桥镇新桥村 林德渊长桥镇新桥村 江昌朋长桥镇官洋村 王荣赠长桥镇长新村

智慧农业云服务

智慧农业云服务 一、概述: 我公司为响应国家现代化精细农业的发展趋势,开发智慧农业云服务平台,其中包括物联网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智慧农业示范园、智慧农业产业联盟。依托强大的电信网络资源优势推出的智慧农业云服务是连接各农业生产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重要枢纽,是一个集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储存、智能决策、公共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公共服务平台,有利于企业的分析决策,政府的管理推广和公众的监督参与,推动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关键技术: 基于IPv4并兼容IPv6的电信级传输系统、支持三屏互动的智能农业服务模式、模型辅助的具有数据融合功能的传感器网络低耗数据收集方法、面向特定领域的本体建模、大规模结构化知识库的建设与开发、基于过程神经元网络的预测与决策支持、构建基于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的方法。 三、系统结构:

四、服务对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服务云平台建设以推广智慧农业服务平台为主要目的,达到服务农业企业,推进农业产业技术升级,提升农业产业规模,促进农业产业分工优化。服务对象分为三个群体:政府、农业生产大户、公众。

五、系统应用: 目前在省内共实施智慧农业二十多个项目,涉及498个大棚、2000余个监测点。 淳安下姜村葡萄种植生产监控项目 安吉高庄甲鱼养殖合作社智能水产养殖 杭州美人紫农业公司智能大棚项目 杭州富阳九重天农产品生产监控

富阳博锐生态农业生产监控 浙江瑞德农业科技智慧农业项目 王世登基地蓄禽养殖智能控制项目 鱼得水公司水产养殖生产监控 青果合作社智能大棚 三联公司花木种植生产监控项目 红升水产公司智慧水产养殖项目……

2020年度科技扶贫工作方案(3篇)

2020年度科技扶贫工作方案(3篇) 为落实《X省农业科技精准扶贫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和《X市科技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方案(2018-2020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标要求 每个脱贫摘帽县建成X个农业科技园区,X家以上“星创天地”。选派“三区”科技特派员X名,本地科技特派员X名以上(其中脱贫摘帽县X名),开展培训X万人次以上,转化或示范X 项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以科技助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提升科技在脱贫防贫工作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中的支撑能力,确保完成全市科技扶贫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重点任务 (一)因地制宜选派科技特派员。每个县组建至少X个科技服务团队,贫困村所在乡镇至少有X家科技服务站,年初签订服务协议。从市农业局、林业局、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选派专业技术人才组成2020年度“三区”科技科技特派员队伍。发挥县级科技主管部门主动性,结合本县农业发展和扶贫脱贫任务,从本县农业科技园区、农林部门、职业学校、农技协会中选派本土专家,从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中选派技术能手,X个脱贫摘帽县共计选派X人以上(含每个县X名网络科技特派员)

组成本地科技特派员队伍,保持贫困村全覆盖。积极扩大培训覆盖面和针对性,以对本地扶贫产业、特色产业中的企业、合作社、扶贫微工厂、扶贫车间培训为主,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培训和对口帮扶,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致富,同时兼顾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和有关贫困人员的培训,每半年开展X次贫困村致富带头人技术培训,实事求是开展贫困人员培训,对培训中包含贫困人口的要做好登记。 (二)开展法人特派员结对帮扶工作。以落实科技部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为抓手,鼓励从市重点农业科研院所、各县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星创天地等选派法人科技特派员,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科技园区、星创天地或基层组织等结对帮扶,围绕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水平、提供产业发展咨询、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示范推广、实用技术指导及培训、贫困地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贫困地区脱贫需求等方面服务。 (三)实施重点人群帮扶工作。要结合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清单,及时分析掌握贫困户、边缘户等重点贫困群众需求,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对有劳动能力符合条件的重点人群开展科技培训,提升就业本领。对本县特色扶贫产业、工厂、车间等进行重点帮扶,采取主动上门与网络服务相结合的形式协助产业扶贫。 (四)组织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培训。市科技局与市委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 (一)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最古老、最悠久的产业,也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母亲产业。至今为止,农业大体上经历了以刀耕火种为标志的原始农业、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传统农业和各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正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从世界范围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给出这样的定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化、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商品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足性。传统农业长期处在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状态,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现代农业实现了商品化,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

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二是现代农业的工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性。打破了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走出了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手段武装改造提升农业,从而大大增强农业快速发展和抗御风险能力。 三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改变了传统农业单兵挺进,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路径,打破了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有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的链条得到了不断延伸,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是现代农业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割性。传统农业组织管理手段明显表现为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农业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是现代农业的一元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缘性。传统农业远离城市,城乡壁垒森严,阻碍了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农村但不排斥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 (二)现代农业科技 1.现代农业科技的特征 农业科技发展的交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通过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创造新物种、构建人工环境和数字农业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大跨度交融,更新我国传统农业科学(如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畜

农业科技示范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样)

XX市农业科技示园项目可研报告 XX市XX农业科技发展

二〇一二年X月XX日 XX市农业科技示园 项目可研报告 建设单位:XX市XX农业科技发展 编制单位:XX市XX农业科技发展 编制日期: 项目负责人: 项目总规划设计: 项目给排水规划设计: 项目供电规划设计: 项目彩图制作: 投资分析编制: 财务分析编制: 校审人:

审核人: 审定人: 项目名称:XX市农业科技示园项目

目录 第一章总论........................................1 1、项目名称.............................................1 2、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1 3、项目策划单位.........................................1 4、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建设容...............2 5、可行性研究的依据.....................................2 6、项目概况..............................................2 7、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及建议...........................2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发展概况...............................3 1、农业科技示园发展前景................................3 2、农业科技示园发展趋势................................3 3、农业科技示园基本特点 (3) 4、农业科技示园发展定位 (4) 第三章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4) 二、建设目标 (5) 1、总体目标 (5) 2、阶段目标 (5) 三、项目建设规模 (5)

面向农业大数据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分析

面向农业大数据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分析 时代经贸 摘要:基于农业产业链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本文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服务需求,以及面向农业大数据提供深度分析实现平台增值服务的需求,并概述了所对应的关键技术和平台自身的业务模式。 关键词:农业大数据;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关键技术 随着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政府与第三方主导的面向农业信息化应用和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伴随近年来物联网技术的迅速推广,以及大数据和深度商务分析在企业信息化层面的蓬勃展开,在农业信息化领域也开始了对农业物联网和农业大数据的相关实践和研究探索。本文在回顾有关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农业大数据和农业信息化的特点,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的一些基础共性需求和对应的关键技术。 一、农业信息化相关研究实践评述 农业作为与工业、服务业并举的一大类产业类型,其内部的组成部分包含了加工制造、流通、传统种养殖等多种业态,其复杂的产业链构成和分散的从业主体规模都使得农业信息化的建设较一般的产业信息化要复杂的多。刘金爱(2009)就将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分解为农业科学研究信息化、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农业生产过程信息化、

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等多种产业链构成要素。曹芳、王凯(2004)通过对国外农业产业链管理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综述,得出政府在农业产业链ICT投入、即信息化投入上应该占据主导作用的结论。这也从理论上支持了目前我国各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推动建设的围绕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诸多公共服务平台的合理性,譬如以农委和商委分别主导的围绕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和质量追溯系统等。 随着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日益扩散,有关农业物联网的示范建设以及基于农业物联网应用的各种服务支撑平台建设也开始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如复旦大学无锡研究院主持的国家863项目“农业物联网体系架构与应用服务支撑平台”就在农业物联网应用的智能芯片数据感知、云通信数据传输、农业知识库建构与智能挖掘和综合应用服务等方面做出了探索。 此外,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开始受到重视。除了普遍认可的农业大数据必须具备大数据的五“V”基本特性,即数据量大、处理速度快、类型多、价值大、精确性高之外,蔡书凯(2014)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提出了政府扶持、主体培育、农业计算水平、数据开发等四个方面的农业大数据技术应用关键问题。孙忠富等(2013)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基本阐述,初步分类分析了农业大数据的内涵和主要应用方向,并提出了优化整合农业数据、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的任务。基于山东农业大学成立的“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温孚江(2013)探讨了了农业大数据研究的战略

2020科技扶贫工作方案

2020科技扶贫工作方案 为落实《X省农业科技精准扶贫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和《X市科技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方案(2018-2020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标要求 每个脱贫摘帽县建成X个农业科技园区,X家以上“星创天地”。选派“三区”科技特派员X名,本地科技特派员X名以上(其中脱贫摘帽县X名),开展培训X万人次以上,转化或示范X项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以科技助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提升科技在脱贫防贫工作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中的支撑能力,确保完成全市科技扶贫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重点任务 (一)因地制宜选派科技特派员。每个县组建至少X个科技服务团队,贫困村所在乡镇至少有X家科技服务站,年初签订服务协议。从市农业局、林业局、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选派专业技术人才组成2020年度“三区”科技科技特派员队伍。发挥县级科技主管部门主动性,结合本县农业发展和扶贫脱贫任务,从本县农业科技园区、农林部门、职业学校、农技协会中选派本土专家,从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中选派技术能手,X个脱贫摘帽县共计选派X人以上(含每个县X名网络科技特派员)组成本地科技特派员队伍,保持贫困村全覆盖。积极扩大培训覆盖面和针对性,以对本地扶贫产业、特色产业中的企业、合

作社、扶贫微工厂、扶贫车间培训为主,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培训和对口帮扶,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致富,同时兼顾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和有关贫困人员的培训,每半年开展X次贫困村致富带头人技术培训,实事求是开展贫困人员培训,对培训中包含贫困人口的要做好登记。 (二)开展法人特派员结对帮扶工作。以落实科技部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为抓手,鼓励从市重点农业科研院所、各县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星创天地等选派法人科技特派员,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科技园区、星创天地或基层组织等结对帮扶,围绕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水平、提供产业发展咨询、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示范推广、实用技术指导及培训、贫困地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贫困地区脱贫需求等方面服务。 (三)实施重点人群帮扶工作。要结合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清单,及时分析掌握贫困户、边缘户等重点贫困群众需求,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对有劳动能力符合条件的重点人群开展科技培训,提升就业本领。对本县特色扶贫产业、工厂、车间等进行重点帮扶,采取主动上门与网络服务相结合的形式协助产业扶贫。 (四)组织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培训。市科技局与市委组织部共同组织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培训,以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政策解读和乡村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

精选农业信息管理06章土壤资源信息系统资料1.doc

精选农业信息管理06章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资料1 第一节 气候资源信息系统 一、概述 特点与作用:多要素性、综合性、时空变异性 作用;农业科学研、农业生态研究、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农业资源信息 (二)农业其后信息系统的指标体系:指在一定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下,表示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的气象参数特征值。他是评定地区气候资源,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气候规律,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对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其后评价的依据。 指标分类:光照资源指标、热量资源指标、降水资源指标 (三)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步骤 1、确定研究的目的 2、准备工作 3、数据库的建立、 4、空间分布模型与分析

5、成果输出 (四)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研究开发应用明显落后,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交重视,应用GIS 技术则较少 二、气候起源信息系统模型 GIS与与气候模型相结合的专业信息系统,气候资源各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模型是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核心。 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因素:宏观地理因素,微观地理因素。 三、浙江省龙游县气温空间分布模拟 1、气温推算数学模型 2、数据的搜集与处理 3、TG分布图的生成 4、气温空间分布图的生成 第二节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一、概述 (一)概念: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土壤资源属性和空间内涵地理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二)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

1、促使土壤数据向规范化和全球化发展,加强数据交流和共享 2、向实用化和多用途化发展 3、建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系统 二、应用模型 (一)土壤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 1、目的与原则 目的:为土壤资源质量评价和调查制图,以及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分区及规范服务 原则:充分体现分布的自然属性及其利用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反映出资源的内在结构与特征,并坚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同时适应不同比例尺的制图要求,采用多级分类制,采用不同级别的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组合成不同级别的土壤资源类型。 2、分类体系及命名 分类体系。不同大小的制图比例尺表示 命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符合命名法 3、类型的划分的基本步骤

最新农业科技创新交流材料

农业科技创新交流材料 1、提供平台,加速信息化建设措施。打造信息平台,疏通农业科技信息渠道,努力提高农业科技传达的信息化程度。一是要创立平台。县政府可以结合农业科技部分,结合各镇农业产业,坚持具有针对性、有当地特征的农业信息网站,综合有价值的产业科技信息,借助财务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查询系统,为偏僻农民供应参阅平台,增加农民获取农业技能信息的有用路子,切实保证农务疏通,助农增收。二是要拓展平台。长途教育是提高农民综合本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手段,要充分运用长途教育收集进行信息传达和教育培训,针对乡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工作特点,采取灵敏方法,按期组织乡村党员干部、群众观看学习国表里先进农业技能、乡村适用技能、乡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艺、市场信息等内容的节目,切实发扬长途教育收集的辐射功能,使广大农民学习把握各类种养技能。三是要丰富平台。除以会代训、宣传册、播送等惯例性的信息宣传方法外,对农家信屋、村村通、村务公开栏等宣传方法施行绑缚运用,发扬结合效应。特别是村务公开栏,作为民主治理、为民服务的一个主要窗口,受到村民的高度关注,对其开发的农业科技专版,要做到实时更新,内容要符合村情、易懂实用,让最新的农业科技信息第一时间通报到群众手中。 2、积极探究,坚持技能创新推行新系统。大力履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格式,坚持多元化推行服务机制。一是要切实增强科研机构、农技学校、科技主管部分、涉农企业协作共建,促进农业科技产业升级,要举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项目招商、农业科技引进活动,

对农业科技项目在土地运用上、资金担保上执行倾斜。二是逐渐履行市场机制,把农业新技能推行、新种类使用、新常识普及,由纯真依托行政手段改变为依托行政手段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并鼓舞和支持科研单位、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协作社等开展农技推行服务。三是施行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工程,选派专业技能人员到新农村建设点进行技能服务,制订优惠政策,鼓舞他们以技能承包、入股的方式和农民结成“风险共担、好处共享”的一起体,推行运用新种类、新技能、新效果,把最新的科技常识和适用技能送到乡村,送给农民。 3、配齐要素,供应农业科技创新和推行前提。优化装备科技创新要素,坚持人才和投入的保证机制。一是培育引进人才。要高度注重广大乡村科技人才的培育,增强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效果,努力培育一多量种养妙手、农机功课妙手、乡村生意人和专业协作组织领办人等农业乡村经济发展急需的适用人才和新型农民。二是鼓励人才创新。要完善能进能出、尽显才干的选人用人机制;能表现岗位绩效、顺应分级分类治理的收入分派机制;有利于人才锋芒毕露、勇于创新的鼓励机制,选准人,选强人,留住人,坚持一支学术造诣精深、敬业精神突出、实践才能超强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具体提高农业人才兴农才能。三是加大投入。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能发展规划大纲》若干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大科技方案经费对农业科技创新与推行的投入支持。增加本级财务预算,积极对上争夺科技攻关项目和经费支持。四是拓宽投入渠道。要指导和鼓舞涉农企业等各方面力量增加投入,构成县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农业科

农业科技示范户

关于在全省开展残疾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摸底调查工作的通知 为发现和培育一批残疾人农业科技示范户,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周边更多残疾人学习农业科技知识,走脱贫致富之路,加快农村残疾人奔小康步伐,省残联决定在全省开展残疾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摸底调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重要意义 “十二五”全省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参与和发展状况明显改善。我省187.1万残疾人中有165万是农村残疾人,有效解决农村残疾人的生活困难,改善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帮助他们实现总体生活达到小康的目标,是各级残联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广泛开展残疾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摸底调查工作,扶持培育一批残疾人致富带头人,巩固建设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发展一批符合残疾人特点、有市场、效益好的种养加项目,对于扶持农村广大残疾人脱贫致富,推动全省农村残疾人工作在“十二五”加快发展,实现农村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地要对这次残疾人农业科技示范户摸底调查工作给予足够重视,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二、调查对象

1、应用农业实用技术,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热心向广大农村残疾人传授技术和经验,并辐射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的农村残疾人带头人。 2、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规模的残疾人家庭,其中:种植业优质果园达10亩以上,优质蔬菜、花卉等达20亩以上,设施农业生产(高效日光温室)达1亩以上,塑料高架大棚生产达1.5亩以上。养殖鸡存栏达1000只以上,养殖生猪存栏达50头以上,养殖羊存栏达60只以上,水产品有效面积达10亩以上。特种养殖和各种经营具有一定规模的残疾人家庭。 三、优惠条件 1、残疾人科技示范户优先接受省、市州、县市区残联开展的各类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农业职业技能培训。 2、协调有关部门对有条件的残疾人科技示范户带头人进行农业技能评定,并在职称评定费用等方面给予补贴。 3、根据《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条例》的有关规定,申请政府有关部门在面向“三农”的培训项目中免费培训残疾人农业科技示范户,并在强农惠民政策中优先给予扶持。 四、有关要求 1、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筛查,密切配合省残疾人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中心做好摸底调查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全省农村残疾人农业科技培训和扶持工作打好基础。

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74048671.html, 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作者:李继武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24期 摘要: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国非常注重城乡一 体化的建设和发展。而我国在促进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比较注重农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与存在,所以在农村中建设基础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中找出其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基层农业;公共服务;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40 1 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作为一个服务于最基层人民群众的一个机构,其在运行的过程中有着自己独有的运行模式及运作方式,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系统的部分,其整体的协调运作需要各个部分的有机整合,就西部地区而言,其当前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在探索建设的过程中逐渐的暴漏出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1 主观问题 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面向的主要受众就是广大的基层农业种植人员,这部分人员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给基层农业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造成了困难。这一问题以宁夏为代表的西部地区中尤为明显,其中最重要的是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这一地区人民整体的综合素质比较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观念无法真正的落实到具体的农户上,所以其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建设比较困难。同时这也成为其建设中一个最为主要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的技术得不到保障,大部分农业工作人员都是半路出家,自身的技术水平比较低下,所以没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去指导基层农业种植人员的农业实践活动。此外,部分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一半都是身兼数职,没有充足的精力和实践科学细心的指导农业种植人员的工作,再加上基层农业种植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的不足,很难进行高质量的科学服务。所以,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由于基层公共人员时间、精力、技术等方面存在的主观问题导致高水平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很难建设起来。 1.2 客观问题

2020年度科技扶贫工作方案

2020年度科技扶贫工作方案 为落实《X省农业科技精准扶贫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和《X市科技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方案(2018-2020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标要求 每个脱贫摘帽县建成X个农业科技园区,X家以上“星创天地”。选派“三区”科技特派员X名,本地科技特派员X名以上(其中脱贫摘帽县X名),开展培训X万人次以上,转化或示范X项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以科技助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提升科技在脱贫防贫工作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中的支撑能力,确保完成全市科技扶贫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重点任务 (一)因地制宜选派科技特派员。每个县组建至少X个科技服务团队,贫困村所在乡镇至少有X家科技服务站,年初签订服务协议。从市农业局、林业局、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选派专业技术人才组成2020年度“三区”科技科技特派员队伍。发挥县级科技主管部门主动性,结合本县农业发展和扶贫脱贫任务,从本县农业科技园区、农林部门、职业学校、农技协会中选派本土专家,从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中选

派技术能手,X个脱贫摘帽县共计选派X人以上(含每个县X名网络科技特派员)组成本地科技特派员队伍,保持贫困村全覆盖。积极扩大培训覆盖面和针对性,以对本地扶贫产业、特色产业中的企业、合作社、扶贫微工厂、扶贫车间培训为主,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培训和对口帮扶,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致富,同时兼顾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和有关贫困人员的培训,每半年开展X次贫困村致富带头人技术培训,实事求是开展贫困人员培训,对培训中包含贫困人口的要做好登记。 (二)开展法人特派员结对帮扶工作。以落实科技部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为抓手,鼓励从市重点农业科研院所、各县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星创天地等选派法人科技特派员,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科技园区、星创天地或基层组织等结对帮扶,围绕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水平、提供产业发展咨询、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示范推广、实用技术指导及培训、贫困地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贫困地区脱贫需求等方面服务。 (三)实施重点人群帮扶工作。要结合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清单,及时分析掌握贫困户、边缘户等重点贫困群众需求,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对有劳动能力符合条件的重点人群开展科技培训,提升就业本领。对本县特色扶贫产业、工厂、车间等进行重点帮扶,采取主动上门与网络服务相结合的形式协助产业扶贫。

农业信息管理06章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第一节气候资源信息系统 一、概述 特点与作用:多要素性、综合性、时空变异性 作用;农业科学研、农业生态研究、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农业资源信息 (二)农业其后信息系统的指标体系:指在一定气候条件和农业技术水平下,表示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和反应的气象参数特征值。他是评定地区气候资源,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气候规律,进行农业气候区划以及对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其后评价的依据。 指标分类:光照资源指标、热量资源指标、降水资源指标 (三)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步骤 1、确定研究的目的 2、准备工作 3、数据库的建立、 4、空间分布模型与分析 5、成果输出 (四)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研究开发应用明显落后,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模型交重视,应用GIS 技术则较少 二、气候起源信息系统模型 GIS与与气候模型相结合的专业信息系统,气候资源各要素空间变化特征与模型是建立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核心。 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因素:宏观地理因素,微观地理因素。

三、浙江省龙游县气温空间分布模拟 1、气温推算数学模型 2、数据的搜集与处理 3、TG分布图的生成 4、气温空间分布图的生成 第二节土壤资源信息系统 一、概述 (一)概念: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土壤资源属性和空间内涵地理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二)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的发展 1、促使土壤数据向规范化和全球化发展,加强数据交流和共享 2、向实用化和多用途化发展 3、建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应用系统 二、应用模型 (一)土壤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 1、目的与原则 目的:为土壤资源质量评价和调查制图,以及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分区及规范服务 原则:充分体现分布的自然属性及其利用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反映出资源的内在结构与特征,并坚持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

农业资源信息系统

1.农业环境信息系统是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全球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模拟模型技术等为支撑而建立的。 2.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应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综合的、动态的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3.地理信息系统功能:数据输入预处理、数据编辑、数据查询与检索、数据显示与结果输出、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更新。 4.数据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地理信息系统所用的数据源、数据结构和表示方法,是系统设计开发的基础、是系统的操作对象。 5.农业资源信息数据源是指建立GIS数据库所需要的和所能用的各种类型数据的来源。包括地图、RS数据、其他数据。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表示形式。包括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综合、全面地反映一定制图区域被的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主要内容包括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通线、境界线和经济文化等要素,又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 专题地图:突出表示某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或现象的地图,它拥有固定的用途对象,侧重某一方面,以内容适应于专题要求为其特色。强调它的“个性”。可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6.遥感是在远离被测物体或现象的位置上,使用一定的仪器设备,接收、记录物体或现象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处理及分析与解释,对物体及现象的性质及其变化进行探测和识别的理论与技术。 7.遥感特点:①遥:遥远成像,近垂直投影,完整清晰。②快:资料获取、更新快。③真:地物成像连续逼真、制图、精度高。○4广:影像覆盖范围广,不受国界和自然条件限制,可覆盖地球上任何地区。 8.遥感技术系统包括:○1遥感平台(飞机、卫星)○2传感器○3图像接收处理○4分析判读 9.遥感类型: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 10.常用遥感数据:美国陆地资源卫星遥感资料,美国NOAA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加拿大雷达卫星和印度遥感卫星数据、法国SPOT卫星遥感资料,中巴资源卫星遥感数据等。 11.其他数据库:全球定位系统数据、统计图像数据、实地调查与测量数据、各类文献,文字报告,法律发规文件等方面的数据。 12.数据主要包括空间位置拓扑关系和属性三个相互联系的方向 ①空间特征:指的是地物和现象的空间位置火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一般以地理坐标数据表示 空间形态主要有点线面 ②属性特征:就是非几何属性,指的是与农业资源实体相联系的属性变量或本质特征,如变量、分类、数量特征和名称 ③时间特征:是指其右空间详细和属性信息的现象或物体都有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A自然地理要素的属性数据B社会经济和人文要素的属性数据 13. 空间数据结构:矢量结构和栅格结构 矢量结构中分有拓扑关系结构和无拓扑关系结构 14.拓扑关系:指表示空间实体间的空间相关性,即点线面及实体之间的空间联系 15. 拓扑关系分为两类:①关联关系:即描述点,线,面元素之间的关系,用以表达几何元素间的拓扑数据结构。②描述空间实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和相关关系。 16.数据结构:之数据的组织形式,可分为抽象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和数据储存结构(物理结构) 17.抽象的数据结构:是指人们仅从概念上描绘数据之间的排列和联系,而并不涉及数据和具体程序管理细节。 18.数据存储结构:是为实现某一抽象数据结构而具体设计的数据存储管理方式,是依照任务的不同,

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汇报

河南嵩县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汇报 作者:关海波段小玲文章来源:河南省嵩县农业局 嵩县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县科技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农作物新品种、农业生产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及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主要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农业局领导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非常重视,成立有农业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和农业科技专家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亲自担任,主管科技领导为副组长,二级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农业科技专家组组长由总农艺师担任,站所长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为成员。每年召开5次以上领导小组会议,印发相关文件,研究安排年度科技工作,分解目标任务,解决科技创新工作经费筹措等问题,保证了农业科技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近年来全系统每年投入300多万元,用于农业科技人员参加省级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科技创新项目的开支,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户的试验示范补助,土样采集化验,编写、印发技术资料和技术培训等各项开支。 3、提高农业科技人员业务素质。组织人员参加省农业厅组织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农业系统的技术人员全部参加了在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组织的现代农业技术,小麦、玉米和蔬菜生产新技术的专题培训班,每期受训时间都在5天以上。通过培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新技术,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水平。 4、人人承担科技创新项目。为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学以致用,更好地服务全县农业生产,2011年局制定了现有农业科技人员人人承担1-2项科技创新项目,年终进行总结验收,并对完成好的项目给予一定的奖励。30余名农技人员承担了农业科技创新项目14项。同时每名科技人员还指导了10个农业科技示范户。 5、建设示范基地,实施科技带动。在全县建设了10个小麦、玉米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了100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了10000个农户,印发小麦、玉米主推技术,落实增产技术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县粮食连年增产。 6、强化培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人员每年编写小麦、玉米、蔬菜生产主推技术,无公害蔬菜、辣椒、蔬菜制种、病虫害防治技术,沼气建设和安全操作技术规程、沼气实用技术读本、测土配方技术问答、农业生产技术意见,农业项目实施方案,新品种介绍,调查报告等技术资料40多项,印发技术宣传资料8万多份。利用农民文化艺术节、科技宣传周、专题培训班、街头咨询等形式,科技人员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强力宣传、大力培训农作物生产、无公害蔬菜、外繁种子生产,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农药管理、沼气建设等先进实用技术。每年共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和阳光工程培训80多期,受训人员达12000余人次。在县电视台制作农业技术专题节目10期,如《小麦品种介绍》、《如何选用小麦品种》、《收秋种麦技术访谈》,《大棚蔬菜冬春灾害性天气应对技术措施》节目,在广播电视局《科技天地》栏目连续播放,深受农民喜欢,也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打下了基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