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种植技术
三七种植技术

三七种植技术
三七是一种药用植物,其根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下面介绍一些三
七的种植技术:
1. 土壤选择:三七适合种植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
一般来说,pH值在6.5-7.5之间的土壤最适合种植。
2. 立地选址:选择早上和晚上阳光充足、午后有遮阴的地方种植。
如选在山坡上,应选择东南、西南或南向的山坡。
3. 繁殖技术:三七的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和地下茎繁殖。
种子
繁殖要选用健康的成熟种子,先进行发芽试验,然后在土中育苗,并
在1-2年后移植到田地。
地下茎繁殖则是将三七种植基地中的株根挖
出并种植到新的田地里。
4. 施肥管理:三七喜欢微酸性土壤和适宜的湿度,施用适量的
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可以促进三七的生长和发育。
同时要注意保湿,避免土壤过于干燥。
5. 病虫害防治:三七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如三
七蓟马、红蜘蛛等害虫,以及霜霉病、灰霉病等病害。
因此,要定期
巡视病虫害情况,采用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
同时要注意保持田间卫生,减少病害的传播。
6. 收获时机:三七要在生长3-5年后进行采收,一般在10月-
11月之间进行。
采收时要注意将根与地面分离,洗净泥土,然后晾干
或烘干。
以上就是三七的种植技术介绍,希望对想要种植三七的人有所帮助。
三七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三七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概述】三七又名滇漆、田三七。
为珍贵药材之一。
应用历史较久,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效。
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z notoginseng (Burk)F.H. chen的根。
主产云南、广西地区。
均为栽培。
【生长环境】三七多栽培于海拔800~1500米,气候冷凉,年温差幅度小,年相对湿度较大的半山区的缓坡地,土壤以红壤或棕红壤、含有机质丰富者为佳。
生长周期长,休眠期短,一般生长3年以上收获。
【种植技术】1、选地整地:三七适宜生长于温暖地带,因其抗湿能力弱,应选择排水良好的斜坡地(坡度20℃~30℃ )。
种三七的土壤最好是肥黑疏松或带沙质的黑土,次为灰土,黏性较大的则不宜种植。
一般经验,生长在沙质壤土的三七头比生长在沙质砾壤土的为大,但生长在沙质壤土的植株死亡则较多。
根据经验,一年中最适宜三七生长的天气为农历7~8月,最怕是大小暑期间的天气,植株很易死亡。
这主要是因气温高,时有雨天,土温剧变影响根部,致落叶枯死。
天气干旱对三七生长有利;下雨过多,更会影响其生长;但晴了10天左右,又下几天雨,对三七生长没有多大影响。
整地在农历10~11月(有的夏末进行)间即开始犁耙,并做好土壤消毒(取草皮或茅根等铺于畦面上,引火燃烧,以除病虫害),故施用石灰粉50千克/667平方米。
犁耙后作畦,畦宽100~115厘米,畦长视地形而定,畦高约33厘米,畦面呈弓形。
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常用厩肥,草木灰、火土、绿肥等。
施用做到“熟、细、匀、足”。
其中火土3000~3500千克,钙、镁、磷肥共50千克,油枯25~50千克。
播种前15~30天,对基肥和畦土进行消毒,每667平方米用甲醛(福尔马林)1千克加水稀释喷洒,经过消毒的基肥撒于畦土,浅翻畦土,使肥料和表土充分混合。
如果土壤干燥,应先浇水。
2、采种育苗:于农历11~12月间采种时,选择3~4年无病虫害的植株种子,最好在阴天随采随播。
三七种植条件及技术要点

三七种植条件及技术要点
三七的种植条件及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点:
1. 种植条件:三七适宜生长在湿润、冬暖夏凉的环境中,对土壤要求较高,最好选择砂质土,呈中性或偏酸性,且方便排水和灌水。
年平均降水量应在12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需保持在70~85%。
2. 选地整地:在选定的地块中,需清除杂物,并撒生石灰进行消毒。
然后整理土地,做成畦面,宽度为米,高度在30厘米以上。
3. 种子处理:选择品质优良的种子,通常在10~11月之间采收。
播种前需要处理种子,去掉果皮,在多菌灵溶液中浸泡10分钟,晾干后用草木灰包
裹等待发芽。
4. 播种:最佳播种时间为12月,种植时挖穴,株行距按照5×6厘米进行。
每个穴内放入一个种子,覆盖薄土并保持土壤湿润,这样种子很快就能出苗。
5. 苗期管理:三七苗在生长期间需要大量水分,要勤浇水以满足其需求,并保持土壤湿润。
同时,要及时拔除杂草。
在幼苗期间还需勤施薄肥,以复合肥为主,施肥后立即浇水,避免出现烧苗情况。
此外,还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遵循这些要点进行种植和管理,可以更好地提高三七的产量和品质。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农学专家或查阅农业类书籍。
三七的栽培种植技术

三七的栽培种植技术
三七,也称为紫花苜蓿,是一种常见的药用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也可以用来治疗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
三七的栽培种植技术一直是农民和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其中,常见的栽培种植技术有以下几种。
要种植三七,必须要做好种子的准备工作。
选择种子要求种子质量好,表面没有伤口和变色,颗粒大小均匀,无病虫害,这样的种子才能保证种植的成果。
三七栽培种植要注意土壤的选择,三七比较爱温暖湿润的环境,所以一般选择疏松肥沃的河沟土或者沙质壤土。
然后,要控制好灌水的量和时机,三七喜欢湿润的环境,但不能给予过多的水,否则容易造成植株发育不良,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三七栽培种植时也要注意施肥问题,因为三七喜欢肥沃的环境,所以,一定要认真施肥,尤其是施入氮磷钾肥,这样可以促进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以上就是关于三七栽培种植技术的基本介绍,要想拥有好的种植成果,就必须遵循以上技术要求,这样才能收获最佳的效果。
三七药材种植技术

5、种植方法(1)良种选育1. 良种选择方法三七生产用良种应选用“集团选择”的方法进行选择。
具体方法是:在三七长势良好、无病或病害很轻的七园中挑选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叶片厚实宽大的健康三年七为留种植株,并做好标记,精心管理。
至11月中旬开始收集第一至第四批饱满、无病的果实留种。
病害发生较多而严重的植株不能留种,否则会因种子带菌而导致苗期病害的发生。
2. 良种贮藏方法挑选出的三七果实经过揉搓洗去外果皮后得到种子。
所得种子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浸种15min,捞出进行贮藏,以促进三七种子通过休眠期完成其生理后熟作用。
贮藏时间一般为45~60d,方法:准备汗水量为20%~30%的细河沙,将药剂处理后的三七种子与河沙分层置放于竹制容器中,并贮藏于洁净、通风的环境下,河沙含水量保持在20%~30%。
注意:每间隔15d检查一次,以清除腐烂、霉变的三七种子或调节湿度以控制种子发芽。
种子经过后熟作用后至次年1月中旬即可播种。
3. 良种的生产(1)选地三七种植应选择在大气、水源无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量不超标的地区,壤土偏酸性,排灌方便,具有一定坡度(不超过15°),八年内未种过三七的地块种植。
(2)分级、播种良种七园所用种子应选择达到一、二级种子质量标准要求的种子进行播种(表14-3)。
三七良种的播种时间为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中下旬。
播种前,用58%瑞毒霉锰锌+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按1:1:600比例液浸种15~20min,或用福叶混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而成)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后播种。
播种密度为4~5cm×5cm,每667㎡播种量18万~20万粒。
表14-3三七种子分级标准指标一级种子二级种子三级种子等级成熟度(%)不低于908580净度(%)不低于989790生活力(%)不低于858075含水量(%)不低于606060千粒重(g)105以上100~10595~100外观形状三七种子为黄白色,圆形或近圆形,种皮有皱纹,种子长5~7mm,直径4~6mm4. 果实采收三七果实于11月中旬开始陆续成熟,可进行采收。
三七的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二)

三七的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二)引言概述:在三七的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二)这篇文档中,将对三七的种植技术以及相关的管理要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我们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介绍三七的生长环境、育苗技术、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施肥管理。
通过本文的内容,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三七的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
1. 生长环境:1.1 温度:三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5摄氏度。
1.2 光照:三七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因此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种植。
1.3 土壤:三七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确保土壤的酸碱度适宜,pH值保持在5.5-6.5之间。
2. 育苗技术:2.1 种子处理:将三七种子用温水洗净,并在温水中浸泡约4-6小时,然后用适宜的物理条件刺破种皮。
2.2 苗床准备: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准备苗床,将土壤松散,并加入足够的腐熟有机肥。
2.3 播种和管理:将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上,并用适当的厚度覆盖薄土。
保持苗床湿润,适当施肥,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
3. 种植技术:3.1 土壤改良:使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料改良土壤,提供三七生长所需的养分。
3.2 栽植方式:选择适当的栽植方式,如直栽或定植。
3.3 栽植密度:根据种植区域和品种选择适当的栽植密度,保证植株生长的空间和养分供应。
3.4 浇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多的水分积聚。
3.5 除草和修剪:及时除去杂草,保持植株周围的清洁,并进行适当的修剪工作。
4. 病虫害防治:4.1 病害防治:定期检查植株,及时发现并防控病害。
使用防病虫害的药剂进行喷洒,保持植株的健康生长。
4.2 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对蚜虫、卷叶虫等进行有效的防控。
5. 施肥管理:5.1 基肥施用:在种植前充分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料,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养分。
5.2 追肥施用:根据植株的需求,在生长期适时添加追肥,一般以磷、钾肥为主。
5.3 肥料配方: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需求,选择适当的肥料配方,并合理施肥。
三七种植技术

农业技术全集之-药材种植技术三七种植技术1.选地整地种栽地宜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质壤土,向阳的缓坡地(坡度5~15度)或生土二荒地。
于秋季进行多次翻耕,深达40厘米左右,再经3犁3耙,使土壤充调风化。
四川等地栽三七,于翻地前在畦面铺草进行焚烧,以增加土壤养分,消灭病虫害。
同时结合整地进行土壤消毒。
然后,建造三七园,每园面积2~3亩,作成长方形,宽20一30米,长60-70米,每园之间相隔3~4米,有利空气流通,便于田间管理。
2.搭设荫棚三七喜阴,人工栽培需搭棚遮荫。
棚高1.5―1.8米,立桩长2―2.3米,入土50厘米。
每畦中间立桩1行,每隔2米栽桩一根,四周搭设边棚,在顺风一面开上下各半能活动的园门,用来调节棚内湿度。
棚料就地取材,一般用木材或水泥预制行条作棚柱。
棚顶拉铁丝作横梁,再用竹子编织成方格,铺设棚顶盖。
用来调节荫蔽度或透光度。
然后,施足基肥,再耕耙1次,即可作畦。
畦宽1.3米,高30-40厘米,畦面作成龟背形。
3.移栽可分为冬栽和春栽。
以冬栽为好,冬栽采用1年生苗,一般于11月下旬至12月移栽,在休眠芽萌动前完成。
首先,将种苗小心挖起,不要伤根。
然后,按大、中、小分级栽种,有利出苗整齐,且便于管理。
栽前,将种苗黄叶剪去,用1:1:200波尔多液浸种10―15分钟,或用0.3度石硫合剂浸种10分钟,取出晾干后栽种。
栽时,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大、中、小苗,分别按行株距为:17×17厘米、17×13厘米、13×13厘米开穴,穴深3厘米,每穴摆入三七苗1株。
将芽头一律朝下坡斜放于穴内。
平地,亦可在畦面上开横沟,深3~5厘米,按行株距15×15厘米,将种苗均匀地平摆入沟内。
栽后,覆盖细肥土,厚1.5厘米,最后畦面盖草,厚度以不见土肥为度;再浇淋1次透水即可。
条栽,行株距各为15厘米。
每亩需种苗2万株左右。
三七的科学种植技术

蛴螬是一种地下害虫,主要危害三七的根部,导致根系损 伤和植株枯萎。防治方法包括使用药剂拌种、药剂灌根和 人工捕捉。
06
三七的采收与加工方 法
采收时间与方法
采收时间
三七通常在种植后的3-4年进行采收。采收时间通常在10月至次年1月之间,这 段时间内采收的三七品质较好。
采收方法
在采收前,应先清理三七地,去除杂草和枯叶。采收时,应选择晴天进行,避 免在雨天或阴天采收,以免三七受潮和发霉。采收后,应将三七及时运送到加 工场所进行加工。
浸种
将晒过的种子浸泡在50℃左右的温 水中24小时,或用3000倍液的农 用链霉素溶液浸泡30分钟,以杀死 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菌。
催芽
将浸泡过的种子用湿润的纱布或蛭 石等覆盖,放在25℃左右的恒温环 境中催芽,待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04
三七种植的栽培与管 理技术
育苗技术
01
02
03
04
选择种子
选择健康、无病害的种子,提 高发芽率和成活率。
加工方法与品质要求
加工方法
三七的加工方法包括清洗、干燥、剪须、分级等步骤。其中,干燥是关键步骤之一,干燥后的三七才能达到药用 标准。干燥后的三七应保持干燥、无杂质、无霉变。
品质要求
优质的三七应具有坚实、饱满、断面红棕色等特点。此外,三七的须要粗壮、整齐、无杂质,总皂苷含量要高。 品质好的三七不仅能达到药用标准,还能提高三七的种植效益。在种植三七时,应注重选择优良品种和科学的种 植技术,以提高三七的品质和产量。
气候要求
01
02
03
温度
三七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气 温为15-20℃的地区,生 长最适温度为18-25℃。
降雨量
三七适宜生长在年降雨量 为800-1200mm的地区, 过少或过多都不利于其生 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七种植技术
栽培季节与栽培方式
1)露地栽培。
南方因气候温暖,多行露地栽培。
北方地区也可以进行露地栽培,一般3~4月育苗,5月定植露地,6~9月为收获期。
2)保护地栽培。
北方地区为获得高质量、长期供应,可采用日光温室栽培。
在温室中因可进行多年生栽培,栽培一次就可多次收获。
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但以春、秋种植较好。
栽培技术
1)繁殖方法。
①株芽繁殖。
在老植株上掰取株芽,将单个饱满株芽栽于穴盘或营养钵,芽尖向上,栽时不要过深,以微露芽尖即可。
株芽发育有快有慢,成苗早者可先定植。
②扦插繁殖。
藤三七扦插苗容易成活,以带叶扦插成活率较快,插穗须采取成熟中等的双节枝条,可以得到整齐小苗,太老、太嫩均不适宜。
单节带叶插穗成活率较差。
苗龄约30天。
2)整地、施肥、做畦。
大面积生产性种植,需选择肥沃之土地。
因藤三七生长期较长,需要丰富的养分,每667平方米施用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左右,复合肥50~100千克,充分与土壤混合,做成1.5米宽的高畦(沟对沟)。
如果进行棚架式栽培,可视棚架情况,在棚架两侧施肥、种植。
3)定植。
1.5米高畦双行定植,畦面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每667平方米定植2000~2500株。
4)田间管理。
除进行中耕、除草、浇水、施肥等一般的田间管理外,藤三七还应该进行以下管理:①搭架。
用竹竿或木条等搭成2米左右高的支架,或利用大棚支架,以利藤三七缠绕生长。
②夏季遮荫。
夏季因光照过强,不利于植株营养生长,可采用透光率50%~60%遮阳网进行遮荫栽培,以提高商品质量。
③打顶、摘芽、去花。
藤三七的顶端优势极强,为提高分枝数,于生长初期可用打顶的方式促进侧枝的花生。
株芽和花穗均消耗植株的营养,及时地摘掉株芽和打掉花穗有利于叶片的生长,提高产量。
5)收获。
藤三七可收获叶片、嫩梢、株芽和块根。
生长初期,应以植株生长为主,可作零星收获,收获过早,收获量过大,则严重影响植株生长,最终影响产量。
定植后75天左右进入生产盛期,可以大量收获,但以不影响植株生长为适。
如果销售不畅,植株下部叶片不会很快老化,仍可销售。
掐取嫩梢长度以嫩梢基部不老化为准,一般15厘米左右。
块根一般秋后或换茬或作为药用时收获。
株芽可待植株长大后随时收获。
6)病虫害防治。
藤三七病虫害很少发生。
病害主要是褐斑病即蛇眼病,主要为害叶片,被害叶片上病斑近圆形,边缘近紫红色,边界清晰,易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不堪食用。
防治措施:①适当密植,注意通风,浇水勿过量。
喷施植宝素7500倍液,促使植株早生快发。
②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