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三七栽培技术
三七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理 上 , 其 对子秧 和 成 龄大 七 , 要 注 意 调 节 好 荫 棚 尤 更
的 透光 度 。 三七 对气 温要 求 不 甚 严 格 , 极 端 最 高温 3 ℃ 于 6
和 扳端 最 低温 一加 ℃ 时 均 能 生 长 , 持 续 时 间过 长 但 也 会 受 害 , 别对 幼 龄七 威 胁 更 大 。因 此 , 天 若 遇 特 夏 连 续 高 温 ( 3 ℃ 、 续 3~4天 ) 应 采 取 加 盖棚 草 ≥ 0 持 , 遮荫 , 打开 背 阳 门 通 风 , 浇 适 量 水 降温 ; 被 冬 开 并 于
维普资讯
药 源植物 ・
特 种 经 济 动 植 物 2 0 0 2年 第 5期
三 七 高 产 优 磺 栽 培 技 木
● 张 炳 忠 ( 福建 省 周 宁县 农办
三七 ( ped s o—gneg Wa1) 名 “ u isn l 又 田
3 50 ) 540
齐 、 壮。 苗 32 水 分 . 三七 园 旱季 浇水 , 在 早 晨 或 傍 晚 要
进行 , 并须 做 到轻 、 、 、 , 其 在 子 秧 期 , 不 可 匀 适 透 尤 更
把畦 泥 溅 到茎 叶 上 ; 到雨 季 , 还要 防涝 排 渍 。 3. 施 肥 3 三 七 喜 钾 肥 , 钾 长 不 大 , 多 施 缺 应
34 光 温 .
三 七对 光 照 要求 严 格 , 求 标 准是 需
3 %直射 光 、 0 0 7 %散 射光 , 非 等 同 , 常 海 拔 高 、 但 通 七
龄长的 , 对直 射光 的需 求 多 些 , 反之 少 些 所 以在 管
钟 , 起勿 洗 , 草 木 灰 拌 种 后 播 种 。播 种 于 l 捞 用 1月 上旬 至 1 2月 中 旬 进 行 。先 在 畦 面 开 沟 , 距 6~ 行 7m, 度 为种子 的 1 5倍 ; 用 单 粒 点 播 , 6 . m2 c 深 采 667 播 l O~1 2万粒 。播 后 加 盖 种 肥 , 用 碎 草铺 面 。最 再 后于 畦 面浇 一次 水 , 以利 发 苗 。
[药用植物栽培学]三七栽培技术
![[药用植物栽培学]三七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3347c130c22590103029d00.png)
❖ 6、冬季管理
❖ 剪去地上茎:12月上旬,距畦面1~2 cm处将地上茎剪去。
❖ 消毒:用药剂对畦面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处理,以达到预 防次年病虫害大发生的目的。
❖ 追施盖芽肥:消毒后应及时追施一次盖芽肥。盖芽肥要求: 火土 60%,厩肥40%。达到充分发酵腐熟、细碎,每亩2 500 kg以上。
❖ 撒草:盖芽肥施用结束后,应及时均匀撒一层保墒草,以利 保温、保墒、保芽等。
❖ 此外,应全面检修荫棚,调整荫棚透光度,这样有利于次年 的三七生长发育。
❖ (五) 病虫害防治
❖ 1、三七根腐病 ❖ 是三七块根、根茎、休眠芽等地下部病害的总称。
由于病原种类不同,在田间主要表现两种症状类型: 地上部植株矮小,叶片发黄脱落,地下部块根呈黄 色干腐,称“黄臭”;叶片呈绿色萎蔫披垂,地下 发病部位有白色菌浓,闻有臭味,称“绿臭”。
❖ 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或58%甲 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7~10 d进行防 治,连续使用2~3次。
四、留种技术 ❖ 1、摘除花薹
❖ 不留种的三七摘除花薹,不让养分向花方向运输, 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能明显提高产量,同时增强 植株的抵抗力。
❖ 2年生三七的花薹要全部摘除,不提倡作留种用。
❖ 生长时如遇30℃以上高温,植株易生病;结果期遇 10℃以下低温,则影响种子饱满和成熟。种子在休 眠期具有较强的抗寒力,一般在-10℃左右。种子 未出芽前,只要适当保温,即可安全越冬。
❖ 3、水分
❖ 土壤水分:土壤湿度在25~30%之间,三七生长良 好。低于15%,种子会丧失发芽能力。土壤必须保 持湿润,但水分过多易引起根部病害的发生。
三七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三七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三七种植技术是指对三七草本植物的栽培管理,是中药材种植的重要技术。
三七草本植物是一种多营养素、多种抗病性强的草本植物,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植物。
三七种植技术是以保证三七草本植物质量、产量为目的,以种子繁殖、土壤条件、施肥、播种、除草、温室管理、防病虫害、培植管理等技术组合而成的一套完整的种植技术。
首先,在栽培过程中,要注重种子的选择,种子质量越好,植株越强壮,产量和质量也更高。
其次,要注重土壤的选择,三七草本植物喜欢排水良好、肥力充足、有适度的酸碱度的粘土壤,以保证植物的生长。
其次,要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按时施肥,施肥的肥料应合理配比,施肥要保证肥料的均匀性,以保证植物的营养吸收。
此外,在播种时,要保证种子质量,种子深度和播种距离都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
此外,要严格控制除草,及时除除草剂,以防止植物被草长出来。
还要注重温室管理,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温室的温湿度控制,以保证植物生长的良好。
此外,还要及时防治病虫害,采用有效的除虫药,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最后,要注重培植管理,及时补肥,疏花剪枝,改善植株的生长状况,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
总之,三七种植技术是草本药材种植的重要技术,在栽培过程中,要注重种子选择和土壤管理,种植时要控制种子深度和播种距离,要及时施肥,严格控制除草,及时防治病虫害,以及及时补肥和疏花剪枝等,以保证三七草本植物的质量、产量和质量。
藤三七优质栽培

藤三七优质栽培藤三七,又称洋落葵,属于落葵科多年蔓生植物,原产于巴西,在我国很多地区均有种植,尤其在南方地区种植较多。
其栽培容易,病虫发生少且营养高、口味好,含有丰富的V A和VC,具有滋补、壮腰膝、消散痰、活血、健胃保肝等作用,是一种天然的绿色保健兼药用食品,值得大力推广、种植及食用。
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生物学特性藤三七耐热,喜温暖湿润、半阴的气候,忌强光照。
对土壤要求不严,耐旱,耐涝。
生命力旺盛,叶即使不采摘,下部叶片也不黄化,而且叶片越来越大。
其生长适温25—30摄氏度,遇0摄氏度以下低温或霜冻,地上部分即死亡;在南方地区,地下部分仍能越冬,北方地区地下部分不能越冬。
因此,南方多采用露地栽培,北方则多采用温室栽培。
栽培技术1、繁殖3—4月繁苗,可采用株芽或扦插繁殖。
苗龄30天左右,即可移栽。
2、定植选用土地肥沃、半阴的地块。
根据土地贫瘠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5000千克,复合肥50—100千克,做成1.5米宽的高畦,双行植,株距40厘米左右。
3、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浇水施肥。
生长初期及时打顶,可促进侧枝的发生。
此外,株芽和花穗要及时摘去,否则消耗植株的营养。
在炎热的夏季,光照过强时,可选用透光率50—60%的遮阳网遮荫,有利于植株营养生长,提高商品质量。
4、收获可收获叶片、嫩梢、株芽和块根。
在生长初期可零星采收叶片和嫩梢;在生产盛期,可大量采收叶片和嫩梢,但以不影响植株生长为度。
采收时以产品不老化为标准。
块根一般秋后或换茬作为药用时收获;株芽可待植株长大后随时收获。
病虫害防治藤三七很少发生病虫害,其主要病害是褐斑病,被害叶片上病斑近圆形,边缘近紫红色,边界清晰,易穿孔,严重时病斑密布,不能食用。
防治方法:一是适当密植,注意通风,控制浇水量;一是喷施植宝索7500倍液,促使植株早生快发;三是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速克灵2000倍液。
[药用植物栽培学]三七栽培技术
![[药用植物栽培学]三七栽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6145c0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9.png)
三七栽培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就业机会和区域发展
三七栽培可以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 时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加工、销售等。另外,三 七栽培还可以促进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传承
三七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资源,通过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可以保护和传承这一中药材资源,维护中药材资源的可持 续发展。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重要性
为合理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促进药 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中药材生产效益,保障中医 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七的基本信息介绍
三七别称
人参三七、滇三七、云南三七 等。
三七种类
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 。
主要产地
云南文山、砚山等地,广西、贵州 、四川、湖北等部分地区也有栽培 。
《三七生长条件及高产栽培
技术》
该论文详细介绍了三七的生长条件、选地整地、选种 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为种植户提供了实用 的指导。
其他类参考文献
农业部关于印发《三七生产标准》的通知
该通知包含了三七生产的各项技术指标和操作规程,为规范三七生产提供了政策 依据。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草药卷》
该百科全书详细介绍了中草药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采收加工等方面的知识 ,其中包含了三七的相关内容。
三七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野生资源的保护
三七的原生环境遭受破坏,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护野 生资源,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等。
三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七不仅可以作为中药材使用,还可以开发成保健品、食品等其他用途。同 时,三七中还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用于医药、化妆品等领域。因此,需 要加强三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其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
三七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三七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概述】三七又名滇漆、田三七。
为珍贵药材之一。
应用历史较久,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效。
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z notoginseng (Burk)F.H. chen的根。
主产云南、广西地区。
均为栽培。
【生长环境】三七多栽培于海拔800~1500米,气候冷凉,年温差幅度小,年相对湿度较大的半山区的缓坡地,土壤以红壤或棕红壤、含有机质丰富者为佳。
生长周期长,休眠期短,一般生长3年以上收获。
【种植技术】1、选地整地:三七适宜生长于温暖地带,因其抗湿能力弱,应选择排水良好的斜坡地(坡度20℃~30℃ )。
种三七的土壤最好是肥黑疏松或带沙质的黑土,次为灰土,黏性较大的则不宜种植。
一般经验,生长在沙质壤土的三七头比生长在沙质砾壤土的为大,但生长在沙质壤土的植株死亡则较多。
根据经验,一年中最适宜三七生长的天气为农历7~8月,最怕是大小暑期间的天气,植株很易死亡。
这主要是因气温高,时有雨天,土温剧变影响根部,致落叶枯死。
天气干旱对三七生长有利;下雨过多,更会影响其生长;但晴了10天左右,又下几天雨,对三七生长没有多大影响。
整地在农历10~11月(有的夏末进行)间即开始犁耙,并做好土壤消毒(取草皮或茅根等铺于畦面上,引火燃烧,以除病虫害),故施用石灰粉50千克/667平方米。
犁耙后作畦,畦宽100~115厘米,畦长视地形而定,畦高约33厘米,畦面呈弓形。
结合整地施足底肥,常用厩肥,草木灰、火土、绿肥等。
施用做到“熟、细、匀、足”。
其中火土3000~3500千克,钙、镁、磷肥共50千克,油枯25~50千克。
播种前15~30天,对基肥和畦土进行消毒,每667平方米用甲醛(福尔马林)1千克加水稀释喷洒,经过消毒的基肥撒于畦土,浅翻畦土,使肥料和表土充分混合。
如果土壤干燥,应先浇水。
2、采种育苗:于农历11~12月间采种时,选择3~4年无病虫害的植株种子,最好在阴天随采随播。
三七的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二)

三七的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二)引言概述:在三七的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二)这篇文档中,将对三七的种植技术以及相关的管理要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我们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介绍三七的生长环境、育苗技术、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施肥管理。
通过本文的内容,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三七的种植技术及管理要点。
1. 生长环境:1.1 温度:三七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5摄氏度。
1.2 光照:三七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因此选择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种植。
1.3 土壤:三七适宜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确保土壤的酸碱度适宜,pH值保持在5.5-6.5之间。
2. 育苗技术:2.1 种子处理:将三七种子用温水洗净,并在温水中浸泡约4-6小时,然后用适宜的物理条件刺破种皮。
2.2 苗床准备:选择阳光充足的地方准备苗床,将土壤松散,并加入足够的腐熟有机肥。
2.3 播种和管理:将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上,并用适当的厚度覆盖薄土。
保持苗床湿润,适当施肥,同时注意防治病虫害。
3. 种植技术:3.1 土壤改良:使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料改良土壤,提供三七生长所需的养分。
3.2 栽植方式:选择适当的栽植方式,如直栽或定植。
3.3 栽植密度:根据种植区域和品种选择适当的栽植密度,保证植株生长的空间和养分供应。
3.4 浇水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多的水分积聚。
3.5 除草和修剪:及时除去杂草,保持植株周围的清洁,并进行适当的修剪工作。
4. 病虫害防治:4.1 病害防治:定期检查植株,及时发现并防控病害。
使用防病虫害的药剂进行喷洒,保持植株的健康生长。
4.2 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对蚜虫、卷叶虫等进行有效的防控。
5. 施肥管理:5.1 基肥施用:在种植前充分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料,以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养分。
5.2 追肥施用:根据植株的需求,在生长期适时添加追肥,一般以磷、钾肥为主。
5.3 肥料配方: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需求,选择适当的肥料配方,并合理施肥。
三七的栽培技术(土流网)

三七的栽培技术一、概述三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田七、人参三七、滇七等。
喜冬暖夏凉、气候温和的环境,怕严寒、酷热;以根、根茎入药。
商品三七总皂苷含量约12%,主要为人参皂苷Rb1、Rb2、Rc、Rd、Re、Rg1以及田七氨酸等。
性温,味甘、微苦。
有止血化淤、消肿定痛之功能。
用于吐血、便血、产后淤血、外伤出血等症。
熟品有补血益气的作用,近年来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均有良好的效果。
二、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选团粒结构良好的红壤或棕红壤的缓坡地,坡向以朝东南坡为好。
三七园要在近水源且应尽量靠近搭阴棚材料丰富的地方。
种植前2—3个月将选好的土地多次犁翻,使土壤得到充分风化,拣出杂草、树根、石块,最后一次翻耕前,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千克,25千克石灰撒于土表,以加速土壤风化和控制病虫害发生。
2、繁殖方法(1)采种。
选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3—4年生三七,于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和11月中下旬,分两次采收成熟果实,并选择千粒重300克以上的大粒种培育壮苗。
种子采收后薄薄摊放在竹席上,置通风阴凉处3—5天,外皮稍干后将种子剥开成单粒播种。
种子用200~300倍代森锌消毒15分钟后点播。
播后覆土约1.5厘米,再用稻草覆盖保湿。
种子不宜曝晒,当天播不完应用湿沙储藏。
(2)移栽。
种子育苗1年后的子条,应在播后第二年休眠芽尚未萌动前移栽。
挖苗时剔除病虫及断根,按大小分级,并用300倍代森锌浸泡10分钟。
栽植的行株距和所需种苗量依子条大小而异,在畦面按一定行距开成深3~5 厘米沟,将子条倾斜栽下。
整个三七园子条级别及芽头栽的方向应相同。
覆土后再盖上稻草。
3、搭棚作畦搭盖的阴棚必须牢固,使用的材料要耐用,需能支持3—5年不倒塌。
阴棚形状最好是长方形,宽20~30米、长60—70米,阴棚顶要平整,高度1.5米左右,气温低的地区可稍低些。
每园面积2—3亩,园之间相隔3—5米。
搭棚后,土地再犁耙1次后作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三七栽培技术
三七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主产于云南、广
西,历史上广东、四川、贵州、湖南都有栽培。近年来,药材生产的
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998年欧共体建立了Good Agriculrure
Practice(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要求对药材的栽培管理、初加
工进行规范,现已成为国际通行标准。为了使三七生产与国际要求接
轨,必须实现三七生产由产量向质量的重心转移,以保证商品三七具
备高皂甙、低农残、低重金属含量的特点。现将云南文山的优质三七
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应用。 (一)选地与整地 三七种植宜
选择中偏酸性砂质壤土,排灌方便,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块,土壤pH
值为5.5-7.0,海拔高度要求1000-1800m较好。为了能保证生产优质
三七,须考虑土壤中农残及重金属含量是否超标,其限量标准如下:
六六六≤0.2mg/kg,DDT≤0.2mg/kg,Pb≤50mg/kg,Cu≤80mg/kg,
Cd≤2mg/kg,Hg≤lmg/kg,As≤20mg/kg。 三七整地要求三犁三耙,
充分破碎土块,并经阳光曝晒,有栽过三七的地块,需每亩土地用
50-70kg石灰作消毒处理。 (二)建棚与作畦 按1.8×1.8m打点栽
桩,建棚材料可用三七专用遮阳网,也可就地取材,使用树枝、山草、
作物秸秆,但需调节其透光率为8%-15%之间,以不超过20%为宜,
绝对不能超过30%,否则三七不能正常生长。荫棚高度以1.8-2m左
右为宜,太低不利于农事操作,太高则易受风灾。 三七作畦要
求宽120-140cm,高15-20cm,并做成板瓦型,畦土做到上实下虚。
(三)播种和移栽 三七种子具有后熟性,需用湿沙保存到12月至翌年
1月才能解除其休眠,此时即可播种。播种按4x5cm的规格自制模板,
在畦面打出2-3cm深的土穴进行点播,每亩播种量为18万一20万粒。
种苗移栽要求在12月至翌年l月现挖现移栽,其方法亦用l0×l2.5cm
或l0×l5cm的模板打穴,使其休眠芽向下移栽,种植密度为2.6万-3.2
万株/亩。播种和移栽前须用64%杀毒矾+50%多菌灵500倍液作浸
种处理,栽完后覆盖火土或细土拌农家肥,至看不见播种材料为止,
其后撒一层粉碎过的山草或松毛。 (四)田间管理 1.抗旱浇
水。三七播种后要到3-4月才出苗,其间需进行人工浇水(土壤有夜
潮性的也可不浇),其方法需用喷头淋浇至畦面流水为止,一般一个
月浇2-3次透水,直至雨季来临。 2.调节透光。一、二年生三七
透光率要求偏低,一般10%左右为宜,而三年生三七则要求较强的透
光率,以15%左右为宜,通过调节荫棚透光率,可以达到增加单株根
重的目的。 3.追肥。三七现蕾期(6月)及开花期(9月)为吸肥高峰,
此时应对三七进行追肥。三七的追肥以农家肥为主,辅以少量复合肥,
农家肥的追肥用量为2000-2500kg/亩·次,复合肥(15一15一15)的追
肥用量为10-15kg/亩·次。 4.摘蕾、疏花和护果。在以生产块根
为主要目标的冷凉地区,当三七花基长到3-5cm时将其摘除,可大幅
提高块根产量。在留种田于三七开花期将中心花蕾的花序疏掉1/3可
使三七红籽(果实)获得满意的产量。 5.七园清洁。及时人工拔除
三七园的各种杂草,清除病株残体,并远离七园焚烧或深埋。七园清
洁是改善三七通光透光,防止病害蔓延的重要措施,必须给予高度重
视。 (五)病虫害防治 三七由于栽培年限长(2-3年),且又生长于
荫蔽高湿的栽培环境下,因此三七病害较多且蔓延迅速,主要病害有
黑斑病及根腐病。三七虫害一般不构成危害,整个生育期用辛硫磷防
治1-2次即可。 1.黑斑病。于雨季流行蔓延,表现为叶片、茎发
生浅褐色椭圆形病斑,继而凹陷产生黑色霉状物,严重时出现扭折。
防治方法为发病初期用40%菌核净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0倍
液叶面喷雾,或45%代森铵水剂 1000倍液叶面喷雾。 2.根腐病
三七根腐病为土传病害,主要发生于出 苗期(3-4月)及开花期(8-10
月),其症状为叶片垂萎发黄,块根或根茎腐烂。防治方法为发病初
期用10%叶枯净+70%敌克松+25%粉锈宁各lkg/亩,拌细土 150kg制
成药土撒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六)禁用农药 优质三七栽培必
须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使用,主要有:有机氯类:DDT、六六六、五
氯硝 基苯、杀螨醇;有机磷类:甲拌磷、甲胺磷、氧化乐果、稻 瘟
净、敌百虫;有机砷类:退菌特、田安、福美胂;氨基甲酸脂类:呋喃丹、
巴丹;有机汞类,氟制剂等。 (七)采收 春三七(不留种)10月采收,
冬三七(留种)12月采收;清洗后分类晒干或烤干,保持含水量为12%
一13%,再冲撞抛光即成商品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