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点评

合集下载

真正的唐伯虎唐寅是这样的,得知真相后让人心酸不已

真正的唐伯虎唐寅是这样的,得知真相后让人心酸不已

真正的唐伯虎唐寅是这样的,得知真相后让人心酸不已本文导读:恐怕我们都被电影给骗了,唐伯虎的确是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吴门四家之一。

学富五车的他在诗界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誉为吴中的四大才子,其在绘画上的造诣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但是其实唐伯虎的一生是坎坷的。

唐伯虎是个类似于李白比较猖狂。

虽说唐伯虎并未语出笑孔子之言。

但也说出状元舍我其谁的这般雄心壮志,不过就才华而言确实有这个资格。

唐伯虎在乡试中考过第一名,可是唐伯虎粗心高傲高估自己。

其在进京赶考的旅途之中,恰逢偶遇了一个名叫徐经的人,而徐经号称十分仰慕唐伯虎的才华,欲想与唐伯虎一同进京赶考。

于是乎提议一同进路,并且还说要承担唐伯虎这一路的路费花销,唐伯虎听闻此人对自己的才华之捧夸后甚是欢喜。

于是唐伯虎便答应了。

两人一起科举考试之后,唐伯虎又向众人夸下海口,号称自己必定能当上状元。

可是结果究竟真是如此吗?科举考试的主考官起初是想在他和徐经之中二选一作为当今状元。

论才华徐经断然是比不过唐伯虎的,可徐经并非什么等闲之辈善良之人。

他鼓弄把戏,博得唐伯虎的好感与信任以后又私下里暗自地买通了当时主考官的一个仆人,主考官是不知情的。

这个仆人偷偷的偷了一份考试题目并且把考试的题目高价卖给了徐经。

这一乌龙事件并非逃托过了。

事情被查出后,唐伯虎也被诬陷牵连了进去,唐伯虎的背景没有徐经那般强大,显然的,徐经侥幸逃脱,留下了唐伯虎背上了这黑锅。

于是朝廷当即下令把唐伯虎贬为小吏永不录用为官。

唐伯虎当场傻了眼,再也说不出狂话。

事后,唐伯虎的妻子说教唐伯虎粗心高傲,被奸人所害。

一气之下唐伯虎休了妻子。

而这时宁王看中了唐伯虎的才能。

并且他也知幕后乌龙。

他想让唐伯虎来给自己当师爷,为自己准备造反而出谋划策。

唐伯虎虽说狂妄,但也是个正人君子。

造反这一不忠军忠国之事他是断然不会做的。

可是自己力单势薄,若是不答应宁王又怕逃脱不了。

万难之下,唐伯虎一夜之间变得装疯卖傻,于是许多人便说着他是因为考取状元失意变得如此。

形容唐伯虎的一段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形容唐伯虎的一段话-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形容唐伯虎的一段话1.唐伯虎,字子美,祖籍浙江绍兴,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

2.他以饱满的才情和丰富的才华,创作了大量深受人们喜爱的文艺作品。

3.唐伯虎性情开朗,豪放不羁,对人生态度乐观积极,常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4.他的作品既有文学小品的潇洒风骨,又有绘画作品的细腻精巧。

5.唐伯虎的文学作品以小品为主,以饶舌诗、笑话、神话传说等形式塑造生动活泼的形象,给人以快乐和启迪。

6.他的文言文作品流畅自然,语言优美,字字珠玑。

7.唐伯虎的绘画作品精巧灵动,笔触工整而细腻。

8.他擅长以水墨和颜料表现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作品具有浓厚的写意风格。

9.唐伯虎的书法造诣也非常高超,他的字体刚劲有力,书写饱满而富有韵味。

10.唐伯虎以自由奔放的书法风格,在明代的书法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11.唐伯虎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好奇心,热爱自然和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12.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各种动物,如猫、狗、鹿等,给人以温馨和愉悦的感觉。

13.唐伯虎的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都融入了他独有的个性和思想,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14.他的作品富有幽默感和情感表达,给人以愉快和舒适的感受。

15.不仅在中国,唐伯虎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也受到了广泛的欣赏和赞誉。

16.他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有重要影响,被誉为文学、绘画和书法三绝的杰出人物。

17.唐伯虎的形象也因其独特的艺术才华和个性魅力,深入人心,成为文艺界的传世经典。

18.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唐伯虎的作品中感受到他的独特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19.唐伯虎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艺大师,他的作品让人们快乐、思考、启发、感动。

20.无论是文学、绘画还是书法,唐伯虎都以出色的表现力和独创性成为了艺术史上的瑰宝。

21.唐伯虎善于利用时下的社交媒体,通过微博等平台与粉丝互动。

22.唐伯虎对待生活态度积极乐观,总是能在困境中找到一线希望。

23.唐伯虎的绘画作品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都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技巧。

唐伯虎简介及作品赏析【精选】

唐伯虎简介及作品赏析【精选】

人生低谷
秋来纨扇合收藏, 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 大都谁不逐炎凉。
秋风纨扇图
画中手执纨扇的仕女,高高地挽起发髻,美丽端庄,亭亭玉立,目凝远 方,圆润的脸庞上流露出一丝怅然若失的轻愁和忧郁,显得无助和无奈。 美人可能从手中夏挥秋藏的纨扇想到自身青春难驻、世情可畏。作者将 世态的严酷和美人的悲惨境遇和盘托出,发人深省。
《杏花茅屋图》
唐伯虎的人物画
龙虎榜中第一名,烟花队里醉千场。
王蜀宫妓图
花莲 柳花 不冠 知子 人道 已人 去衣 ,, 年日 年侍 斗君 绿王 与宴 争紫 绯薇 。。
图中自题:“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微。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 斗绿与争绯。蜀后主每于宫中裹小巾,命宫妓衣道衣,冠莲花冠,日寻花柳以 侍酣宴。蜀之谣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滥觞。俾后想摇头之令,不 无扼腕。唐寅。”
画中喻意 此图原名《孟蜀宫伎图》,俗称《四美图》,由明末汪砢玉《珊瑚网·画
录》最早定名,沿用至今。近经专文考证,当改为《王蜀宫伎图》,描绘的是 五代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故事。画面四个歌舞宫女正在整妆待君王召唤侍奉。 她们头戴金莲花冠,身着云霞彩饰的道衣,面施胭脂,体貌丰润中不失娟秀, 情态端庄而又娇媚。蜀后主王衍曾自制“甘州曲”歌,形容著道衣的宫妓妩媚 之态:“画罗裙,能结束,称腰身。柳眉桃脸不胜春,薄媚足精神。可惜许, 沦落在风尘。”唐寅创作此画,则旨主揭示前蜀后主王衍荒淫腐败的生活,寓 有鲜明的讽喻之意。
《枯槎鸲鹆图》
《雨竹图》,画面以二组浓叶为主枝,后出淡叶,再出叶数笔以 相呼应,叶均向下急趋,一派雨打竹叶之势。
《自书词》
这是30岁以前,他居住家乡苏州,与同年龄的文征明交善,甚受文 氏影响,故两人书画均很接近,唐寅20余岁所绘《黄茅渚小景图卷》 (上海博物馆藏),湖石、平坡、树丛均极似文氏细笔;书法亦俱 从赵孟頫入手,均结体端丽,用笔秀润,唐寅的《高人深隐图》上 款字,就极似文征明

世人眼里的唐伯虎

世人眼里的唐伯虎

逃离宁王府后,唐伯虎自知与仕宦立功绝缘,转而专心于著述学问, 逃离宁王府后,唐伯虎自知与仕宦立功绝缘,转而专心于著述学问, 祝允明说他“其学务穷研造化,元蕴象数,寻究律历,求扬马元虚邵氏 祝允明说他“其学务穷研造化,元蕴象数,寻究律历, 声音之理,而赞订之。旁及风鸟五遁太乙,出入天人之间,将为一家学, 声音之理,而赞订之。旁及风鸟五遁太乙,出入天人之间,将为一家学, 未及成章而殁。” (《唐伯虎墓志铭》)“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未及成章而殁。 唐伯虎墓志铭》 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司马迁《报任安书》)带着满腔的苦恨和无限的遗憾,唐伯虎离开了 司马迁《报任安书》 带着满腔的苦恨和无限的遗憾, 人世。 人世。

•Leabharlann 遭逢科场之变后,唐伯虎有些颓废了,“归家益放浪”。唐伯虎本 遭逢科场之变后,唐伯虎有些颓废了, 归家益放浪” 想通过仕途经济为家庭争光,为国家尽其才用,使逝去的亲人的灵魂 想通过仕途经济为家庭争光,为国家尽其才用, 得以安慰,可谁料想变故在斯须,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了。此时的唐 得以安慰,可谁料想变故在斯须,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了。 伯虎,已是而立之年,人生若朝露,一想到生命的短促,更增加了他 伯虎,已是而立之年,人生若朝露,一想到生命的短促, 的伤悲。由于唐伯虎早已名满天下,科场案一出,“海内遂以寅为不 的伤悲。由于唐伯虎早已名满天下,科场案一出, 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毕指而唾,辱亦甚矣!” 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毕指而唾,辱亦甚矣! (《与文徵明书》)在这种境况下,人最需要的是他人尤其是亲人的 与文徵明书》 在这种境况下, 安慰,但是唐伯虎并没得到这种亲情。 安慰,但是唐伯虎并没得到这种亲情。
唐伯虎的人生历程

唐寅,字伯虎,后更字子畏,吴县(今苏州市)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 唐寅,字伯虎,后更字子畏,吴县(今苏州市) (1470),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得年五十四岁。唐伯虎出身于明中 1470),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得年五十四岁。 ),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 ),得年五十四岁 叶吴中一个小商人家庭,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计仆少年,居身屠沽,鼓 叶吴中一个小商人家庭,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计仆少年,居身屠沽, 刀涤血”(《与文徵明书》)[1]。唐伯虎从小就表现出聪明过人的特征, 刀涤血” 与文徵明书》 [1]。唐伯虎从小就表现出聪明过人的特征, “性颖利”,他的好友祝允明这样记述他:“子畏性极颖利,度越于士世所 性颖利” 他的好友祝允明这样记述他: 子畏性极颖利, 谓颖者;数岁能为科举文字,童髫中科第一日,四海惊称之。”(《唐伯虎 谓颖者;数岁能为科举文字,童髫中科第一日,四海惊称之。 墓志铭》)[2]。 墓志铭》 [2]。 明代中叶成化以还,经济发展很快,商业繁荣,这在当时造就了一大批商 明代中叶成化以还,经济发展很快,商业繁荣, 人,“故贾人几遍天下”,在全国各地,有陕商,有徽商,有苏商,有浙商, 故贾人几遍天下” 在全国各地,有陕商,有徽商,有苏商,有浙商, 有赣商,有闽商,有粤商,等等。商人们“多设智巧,挟技艺,以经营四方, 有赣商,有闽商,有粤商,等等。商人们“多设智巧,挟技艺,以经营四方, 之老死不归”(《松窗梦语》卷四)[3],他们经营的范围广泛,足迹踏遍全 之老死不归” 松窗梦语》卷四)[3],他们经营的范围广泛, 国各地。唐伯虎的父亲唐广德就是一个苏州商人。苏州的商业活动在中晚明 国各地。唐伯虎的父亲唐广德就是一个苏州商人。 时期比其他地方更盛。但是苏州地区商业活动的兴盛并没有导致传统儒学思 时期比其他地方更盛。 想的衰微,当时的商人和文人士子的交往很密切,并不是惟利是图、背信忘 想的衰微,当时的商人和文人士子的交往很密切,并不是惟利是图、 德之辈,就是所谓的“儒商”。余英时先生认为,明清时期的商人对儒家思 德之辈,就是所谓的“儒商” 余英时先生认为, 想抱有热烈的兴趣,商人总是表现出主动了解儒家思想的愿望。[4]同样,唐 想抱有热烈的兴趣,商人总是表现出主动了解儒家思想的愿望。[4]同样, 同样 伯虎的父亲也不例外,“其父广德,贾业而士行,将用子畏起家致举业,师 伯虎的父亲也不例外, 其父广德,贾业而士行,将用子畏起家致举业, 教子畏。”(《唐伯虎墓志铭》)唐广德虽然自己是个商人,却深深懂得作 教子畏。 唐伯虎墓志铭》 唐广德虽然自己是个商人, 为社会主潮的儒家文化的重要性,因此专门聘用教师对唐伯虎进行教育,希 为社会主潮的儒家文化的重要性,因此专门聘用教师对唐伯虎进行教育, 望他能够科举登第,广大门楣,显亲扬名,以贵保富。在这样的环境下,唐 望他能够科举登第,广大门楣,显亲扬名,以贵保富。在这样的环境下, 伯虎自然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这也极大影响了唐伯虎以后的人生历程。 伯虎自然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这也极大影响了唐伯虎以后的人生历程。

唐伯虎简介

唐伯虎简介

唐伯虎简介你们只知道周星驰演的那个风流才子唐伯虎,不知道真实的唐伯虎长什么样。

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他只说对了一半,确实是个才子,但是他一点都不风流,非常的悲惨。

唐伯虎最有名的一首诗叫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这是前面的开头最有名的两句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也是出自于这首桃花庵歌。

我们读起来是不是有一种略带惆怅,历经沧桑,看破红尘的感觉。

唐伯虎写桃花庵歌,他才36岁,正值壮年。

唐伯虎出生的时候,他家呢,在苏州开了一间小酒楼,小时候非常非常的聪明,他是家里的长子。

活泼好动,然后热情开朗,邻居啊街坊都很喜欢他。

他15岁的时候第一次去参加科考,考了第一名,19岁的时候就娶了当地富商家的女儿,所以她20岁的时候就已经是我们眼中的人生赢家了,但是21岁就是他的分水岭。

22岁,他最好最好的朋友徐秀才去世了,紧接着他的父亲,他的母亲、妹妹、妻子、儿子全部离他而去。

他26岁的时候就已经两鬓斑白了,当时他还有一个好朋友,身边叫祝枝山啊,看不下去啊,年纪轻轻,不应该就这么垮了,于是呢,就劝他去参加科举考试,28岁的时候他去参加科考,又考了第一名,然后他29岁的时候呢,进京参加会试,本来是前途无量的,结果呢,被卷入了科考泄题案,不仅成绩被取消,而且呢,被打入大牢,前途尽毁。

他的第二任妻子啊,看这么一个情况,就把唐伯虎给修了,当时还有一个躺枪的人,就是跟他在同一考场的王阳明,王阳明当时考的很好,但是因为科考泄提案,所以所有的考生呢成绩全部被降级,王阳明就硬生生被降成了二甲。

唐伯虎和王阳明之间没有直接的交情,但是他们俩的渊源特别的深,后来呢,唐伯虎啊受到了宁王朱宸濠的赏识,就去宁王府给朱宸濠当幕僚,就是军师,就发现这个宁王啊,自己在府里面暗中囤了很多的粮草和兵器,好像有造反的迹象,他就未雨绸缪啊,他就自己呢装疯卖傻,让大家都以为他疯了,他就从宁王府跑出来了,果然他跑出来没几天,宁王就起兵10万叛变了,结果被神一般存在的王阳明赶过来,一场心理战给他灭了宁王,搞了10万兵。

唐伯虎传世书法赏析

唐伯虎传世书法赏析

唐伯虎传世书法赏析一、唐伯虎简介唐伯虎(字子安),号削平,是明朝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

他出生于福建福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小酷爱书画,才气出众。

唐伯虎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创作成就,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

二、唐伯虎书法特点1. 活泼俏皮的风格唐伯虎的书法作品充满了活力和趣味。

他擅长运用隶书、楷书、草书等不同字体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个性。

他的字体风格流畅灵动,结构紧凑,给人以快活、俏皮的感觉。

2. 独特的构图和装饰性唐伯虎的书法作品注重构图和装饰性。

他常常将篆、隶、楷、行、草等多种字体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构图,增加作品的艺术感。

他还常在作品中加入各种纹饰,如花鸟、人物、山水等,使字与图相融合,呈现出丰富的装饰效果。

3. 随性而变的笔画唐伯虎的书法笔画自由而变化多样。

他常常运用厚重的笔画、轻盈的柳叶形笔画和变态的折笔等技巧,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他的字迹充满了变化,有时流畅如云,有时潇洒自如,给人以美的享受。

4. 蕴含情感与思想的作品唐伯虎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形式,更是他自身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他的作品中常常蕴含着幽默、夸张、讽刺等情感元素,以及哲理上的思考和感悟,给人以深深的思考与触动。

三、唐伯虎书法赏析1. 《西施写真图》这是一幅以西施为主题的书法作品。

唐伯虎运用了行草相间的笔画,通过独特的构图和装饰性的元素,展现了西施的美丽与风情。

作品中蕴含着对女性美的赞美和对爱情的思索,给人以欣赏和思考的空间。

2. 《秋江独钓图》这幅作品展示了唐伯虎独钓秋江的情景。

他运用了潇洒自如的笔画,描绘了江水流动的姿态和渔翁的孤独身影。

作品中透露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让人感叹人与自然的亲近与共鸣。

3. 《虎伯携云图》这是一幅以虎为主题的书法作品。

唐伯虎通过疯狂的草书风格,展现了自己对自由和狂放的追求。

他将自己与虎相融合,表达了对独特个性与内在力量的向往。

作品中字体狂放、布局别致,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思想上的启迪。

这是你印象中的唐伯虎吗?

这是你印象中的唐伯虎吗?

这是你印象中的唐伯虎吗?你印象中的唐伯虎是什么样的呢?风流倜傥,风度翩翩,富家公子哥……当然,真实的唐伯虎远没有影视剧里那么风流潇洒,没有三笑姻缘,也没有点过秋香,他和所有天才一样,被命运捉弄,戏耍,然后爬起来,继续发泄才华。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他是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在绘画上,他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唐伯虎16岁考了苏州府试第一,19岁时娶妻徐氏,就在他意气风发,准备再考功名时,先是父亲病故,接着又是母亲伤心过度而离世,紧接着临盆的妻子也过世了,出生刚刚三天的孩子也走了,同时,妹妹也离开了他。

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来说,那都是莫大的打击,犹如晴天霹雳,好在此时朋友祝枝山相助,劝其用功读书,准备参加科考。

也或是在短时间内是去那么多亲人,悲伤难掩,此时的唐伯虎宿妓喝酒,放浪形骸。

参加录科考试也名落孙山,耐于朋友的父亲帮助求情,才得以补遗,参加乡试。

28岁,唐伯虎参加乡试,受到了主考官梁储的欣赏,中应天府乡试第一。

此时的唐伯虎依旧流连欢场,朋友的劝阻也不听,还要与文徵明断决关系。

29唐伯虎与江阴徐经入京参加会试,因牵连徐经作弊一案入狱,后又被罢黜为吏,被罢黜为浙藩小吏后,唐伯虎个人感到这是巨大耻辱,坚决不去就职。

回家后夫妻关系失调,唐伯虎休去了妻子。

从此,唐伯虎寄情诗画山水,游历于山水之间,并以卖字画为生,此时也创作了许多作品,也在苏州有了自己的茅草屋——桃花庵,就如他的《春树秋霜图》挑花屋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晚年的唐伯虎穷困潦倒,依靠朋友接济生活,54岁病逝于苏州,死后同样是朋友出钱帮忙料理了后事。

天才很脆弱,北风一吹,桃花就谢了,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出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品中国文人品中国文人之唐伯虎·苏州才子群摘抄

品中国文人品中国文人之唐伯虎·苏州才子群摘抄

我国文人,是指具有高尚品质和深厚文化修养的人才,他们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唐伯虎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子之一,他在苏州展现出的才情和风采,令人称奇。

以下是我对唐伯虎在苏州时期的一些摘抄,让我们一起来品味他这位我国文人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华。

1. 艺术品位超凡唐伯虎是一位艺术品位超凡的文人,在他的诗词和绘画作品中,常常透露出与众不同的情怀和审美情趣。

他的诗作多取材自生活,以浅显明白的语言,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

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更是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技艺,尤其擅长花鸟、山水等题材,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2. 志向高远唐伯虎的志向高远,他对人生的追求并不仅限于名利,更追求内心的慰藉和自我实现。

无论是在书法、绘画还是诗词创作中,他都追求卓越,力求不断超越自我。

他所倡导的“饮冰内自负,挽弓更三矢”精神,令人钦佩不已。

3. 正直豪爽唐伯虎的个性正直豪爽,他从不媚俗迎合,而是坦率不阿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立场。

他勇于批判社会现实,对那些不公不义的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反映出对时事的直言和警世的呐喊,这种勇气和担当,足以令人敬佩。

4. 心有宽广唐伯虎的心胸宽广,他乐善好施,关怀他人,对待朋友更是义气深重。

他的诗词中常常流露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亲情的深情。

他在苏州时期,与许多文化名士交往,彼此交流,共同探讨艺术人生,留下了许多佳话与传世佳作。

5. 经典传世唐伯虎的作品不仅在文学艺术上有所建树,而且在道德品质方面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他的诗词和绘画作品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依然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人们不仅因为他的才情而赞叹,更因为他的高尚品德而敬仰,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也将永远传世。

唐伯虎作为我国古代文坛上的一名才子,其高尚品质和卓越才华,让我们永远钦佩和赞美。

他在苏州时期所展现的风采与魅力,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文化艺术的卓越与升华。

愿我们能够继承唐伯虎的品质和才华,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所喜爱的画家--唐伯虎
第一次知道有唐伯虎这个人不是因为他的诗词或者画作,而是周星驰演的《唐伯虎点秋香》,看完这部电影突然就喜欢上了唐伯虎这个角色,而我也因为好奇去翻资料了解到了真正的唐伯虎,也真正的喜欢上了这么一个有骨气,真实的才子。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朝著名的画家、诗人。

与电影中的唐伯虎不一样,真实的唐伯虎并没有可以一掷千金的家底,也没有随变一幅画作就价值千金,可以说他的人生更加真实坎坷。

唐伯虎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

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

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

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罚永世不得为官。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他也没有那么风流,妻妾成群,说到底他只是一个富有才华却时运不济的人画家、诗人。

唐伯虎是一名优秀的画家,相对于他的诗词,我更喜欢他的画作,尤其是山水画。

中国画里面有很多有名的山水画,唐伯虎的并不是评价最高的,但是给我的感觉确是最好的,相比于外国的那些什么油画,抽象之类的东西,还是国画好看,虽然可能颜色比较单一,但是我觉得我能感受到画的人想表达的东西,让人身临其境。

我很赞同老师曾经说过的话,外国那些艺术家就没几个正常的,活的也不久,在我看来那就完全是自虐,反正我是看不出美在哪里。

还以为他们传出了搞艺术的都不怎么正常的传言,还把中国传统艺术也拉进去了。

所以说,唐伯虎的山水画更有一种在灵魂上的震动,唐伯虎有《骑驴归思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临水芙蓉图》、《秋风纨扇图》、《百美图》、《枯槎鸜鹆图》、《两岸峰青图》、《看泉听风图》、《牡丹仕女图》、《震泽烟树图》、《吹箫图》、《班姬团扇图》、《杏花茅屋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我不擅长描写的句子,引用那些评价的句子就是唐寅的山水画,在老师周臣影响指导下,学到了宋人笔法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的风格。

同时他又参合了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的长处,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

唐伯虎一生坎坷,生活拮据,卖画为生,但是他放荡不羁的生活态度让人敬佩,我尤其喜欢他的《桃花庵》这首诗,希望有更多人能喜欢上他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