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42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幽门环形肌肥厚所致的消化道畸形•临床症状主要为呕吐、脱水和腹部肿块•幽门环肌切开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绝大多数患儿经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致谢图片来源:百度健康医典)(一)临床表现1. 呕吐主要症状,一般在出生后2~4周,少数于生后1周发病,也有迟至生后2~3个月发病2. 黄疸少部分患儿伴有黄疸,非结合胆红素增高3. 腹部体征上腹膨隆,下腹平坦柔软。

常见胃蠕动波,蠕动波从左肋下向右上腹移动后消失(二)辅助检查1. 腹部B超检查为首选的无创检查,幽门肌厚度≥4mm、幽门管直径≥13mm、幽门管长度≥17mm2. X线钡餐检查十二指肠球部压迹呈“蕈征”“双肩征”幽门管长21.7mm幽门管直径17mm(三)治疗确诊后应及早纠正营养状态,并进行幽门肌切开术,手术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以下是可爱的原创凑字数内容1、为何要加原创:加原创只为可以添加话题标签。

2、为何要添加标签:添加话题标签后可以按照内容分类,方便大家阅读。

3、声明:该内容以九版内科学内容为基础编制,为方便大家学习考试使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为谢本文章并非作为疾病诊治依据,如有不适,请到医院就医。

内科学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

它涉及面广,包括呼吸、循环、消化、泌尿、造血系统、内分泌及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

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为临床各科从医者必须精读的专业。

肥厚性幽门狭窄

肥厚性幽门狭窄
肥厚性幽门狭窄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病 因】
1、原发性肌肥厚 2、神经性调节障碍 3、遗传环境 4、激素因素
Hirschsprung Thomson Carter 胃泌素、NO等
【病 理】
1、橄榄形:长2~3.5cm,厚0.4~0.6cm,苍白, 质如软骨。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治疗
幽门环肌切开术 腹腔镜下操作 或脐上小切口进
代谢性碱中毒 4、腹部检查:上腹膨隆,胃肠蠕动波,右上腹扪及橄
样肿块(特有体征)
【诊 断】
1、典型的呕吐,右上腹扪及肿块即可确诊。
2、B超:肌层厚度≥0.4cm,SD=厚度×2/直径≥50%
3、如未扪及肿块,B超指数不肯定,可行GI检查: ①胃扩张 ②胃蠕动增强 ③幽门管细长线状 ④排空延迟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
GI
【鉴别诊断】
一、幽门痉挛:呕吐不典型,无脱水和营养不良。B超和 GI可协助鉴别。
二、幽门前瓣膜:较少见,GI和B超均无典型发现,术中 探查证实。
三、胃扭转:GI表现为食管粘膜和胃粘膜交叉现象,大弯 在小弯之上等,可保守体位疗法。
四、幽门失迟缓、胃食管返流。 五、喂养不当
【治 疗】
手术 ———— 幽门环肌切开术 Fredet Ramstedt
2、幽门各层组织肥厚增生,以环肌为主,使幽门 管腔高度狭窄。
正常幽门解剖
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病理情况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病理情况
【临床表现】
1、 喷射性呕吐:多发生于生后2~3周,进行性加重, 呕吐物为奶汁、奶块,无胆汁
2、 黄疸:肿块压迫和肝酶不足 3、 全身情况:失水、消瘦、大便干燥、尿少、低氯性

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090705

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090705

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临床路径(征求意见稿)一、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ICD10:Q40.0)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1.临床症状表现为:喷射性呕吐,不含胆汁;失水、营养不良;2.体征:右上腹肋缘下腹直肌外缘处橄榄形肿块;3.B超:幽门环肌厚度≥4mm,幽门管长度≥15 mm,幽门直径>12mm,SI=肌层厚度×2÷幽门管直径×100%;4.X线检查:吞稀钡特征①胃扩张;②胃蠕动增强;③幽门管细长如“鸟嘴状”;④胃排空延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小儿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1.幽门环肌切开术;2.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4-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Q40.0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疾病编码;2.当患儿同时患有其它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血电解质、血气分析;2.心电图、胸片(正位)、超声心电图(心电图异常者)。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一代或二代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性用药时间为 1 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当天或第二天1.麻醉方式:全麻或骶管麻醉(年龄<30天者);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3.输血:视术中情况和患儿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2-4 天1.必须检查的项目:血电解质、血常规;2.术后用药:一代或二代头孢类抗生素,用药时间为 0-2 天。

腹腔镜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

腹腔镜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

腹腔镜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梗阻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7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经脐入路开腹手术,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安全可靠,患儿痛苦小,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aparoscopic in treating pediatric congenital idiopathic hypertrophic pyloric obstruction of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Methods: Selected 60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05 to December 2010 with congenital idiopathic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of children′s clinical information, wh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3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3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by umbilical into the road,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laparoscopic pyloric ring muscle rhinotomy for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wo sets of patients operative time, peri-operative bleeding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sults: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short operative time, peri-operative bleeding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less and less control patients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pyloric ring muscle incision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safe and reliable, children pain is small, and the results are satisfactory, be worth in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Pyloric stenosis; Hypertrophy; Congenital; Laparoscopy; Clinical efficacy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hypertrophicpylorie stenosis,CHPS)是新生儿和婴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CHPS是由于新生儿幽门肌层(尤其是环形肌)过度增生、肥厚导致幽门管狭窄的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

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30例体会

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30例体会

4 63 - 46 5.
高, 特别是剖宫产史增加 了腹腔镜下分离膀胱宫颈
问隙的难度 , 增加了术中膀胱损伤的危险[ 6 1 。黄志欣 等印 曾报道 1 例 因肠管与腹 壁粘 连 , 建立气 腹时肠
管 被 撕 裂 。所 以对 于 既 往 腹部 手 术 史 者 , 术 中评 估 腹 腔 镜 手术 的可 行性 , 在 保 证 安 全 的情 况 下 实 施腹 腔镜 手术 , 避 免并发 症 的发 生 。 、
7 2
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的患儿 , 其 中男性 2 3 例, 女性
7例 。出现症状 时 的年龄 : 1 ~2月 3 O 例。
1 . 2 临床 特征
门环 肌切开术 ,结果表 明此方法和器械都很适合
C H P s 患儿 , 术 后恢 复快且无 皮 肤瘢 痕 。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术后 呕吐、 切 口的裂开 及感染 、 切 口疝等 , 术后 呕吐及十二指肠穿孔最重 要 ,前者的发生率可达 3 % 8 %,后者为 3 - 3 %~ 1 4 . 8 %。本组 3 0例行传统 的 R a m s t e d t 手术 ,术后
1 4 6 —1 4 9 . .
腹腔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 的手术 , 特别是 全子宫切除术 , 对解 剖结 构的要求极高 , 它从习惯
[ 4 ] 蒋洲梅 , 王海英 , 闻安 民 , 等.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
发症 分析 及 防治
( 1 ) : 5 6
【 J ] . 中 国 内镜 杂 志 , 2 0 0 8 , 1 4
呕吐为其主要 临床表现 。呕吐多发生在 生后
2—3 周。 出生后周 内或 2个 月 以后 出现 症状 者较 少
见。发病初期 吸奶后 1 5~ 3 0 m i n出现呕吐, 随后进 行性加重。吸奶后即刻发生呕吐 , 呈喷射状 , 呕吐物

高频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体会

高频超声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体会

3 4・
医堂 堡
诊 结 果认 知 的不 同 ,患儿 是 否 配合 等 因素 影 响 , 容
3 . 3 C H P S应 和 下 列 疾 病 相 鉴 别 ① 幽 门 痉 挛 :
易造成漏诊及误诊 。 本组 4 2 例患儿 , 3 2 例于右上腹 可触 及 包 块 , 约占7 6 %, 有近 2 4 %的患 儿 临床 尚不 能诊 断 C H P S , 影像 学 探查 成 为 必要 , 以往 诊 断 主要 靠 x线 钡 餐造 影 , x线 可对 患 儿造 成 危 害 ,随着 超 声 仪 器 的进 步及 高 频探 头 的应用 , 超 声 已成 为诊 断 C H P S及 随诊 可 疑 C HP S的首 选 。高频 超 声 可 清 晰 显示 C HP S的幽 门管腔 大小 ,幽 门环肌 的 厚度 和幽 门管 的长 度 1 4 l , 可 显 示传 统 X线 钡餐 造影 所 表现 的 各种征象 , 如幽 门团块压迫窦部 、 管 腔线征和双轨 征。 回顾本 组 4 2例 患儿 超声 影像 资料 , 4 0例 超声 均 于右 上 腹探 及 形态 固定 的包 块 呈 “ 宫 颈征 ” 及“ 同心 圆征 ” , 持续动态观察 5 mi n或 稍 长 , 胃内液 体 流 经 幽 门管 的形 态 无 明显 变化 , 超声 诊 断 C H P S , 经手 术 病理 证 实 超声 测 值 和术 中测 值 无 明显 差 异 , 因此 当 超 声 测 量 幽 门肌 层 厚 度 4 a r m, 幽 门 管 长 度 ≥ 1 6 a r m, 幽 门管 直径 ≥1 a o t m, 即可诊 断 C HP S 。 3 . 2 漏 诊 原 因分析 ①诊 断者 经 验不 足 , 仅 凭超 声 测值 。本 组 2例漏 诊 的 C H P S患 儿 , 就诊 相 对较早 , 且狭 窄程 度较 轻 ,超声 测 值未 达 C H P S 诊 断标 准故 漏诊 。 有 学 者认 为 当 幽 门肌层 厚 3  ̄ 4 m m时 , 根据 患 3 L n  ̄ . 吐情况 , 超声特征性声像 图“ 宫颈征” 及“ 靶环 征” , 幽 门管 通过 内容 物情 况 及 胃潴 留现象 , 可 高度 怀 疑本 病 ,短 期 内进 行 随 访 ,并 结 合 x线 钡 餐 检 查【 5 l 。 ②探 查 未在 患儿 安静 的状 态下 进行 。 在患 儿安 静的状态下进行探查 , 可 减 少气 体 干 扰 , 尤 其 对 选 择 标 准 超 声 测 量 切 面 及 观 察 液 体 流 经 幽 门管 形 态 的变化 至关 重要 , 这对 幽 门测 值 在 临界 范 围 的患儿 更 有意 义 。因此诊 断过 程 中要避 免 因细微 测量 误差 造 成漏 诊及 误诊 ,对 临床 症 状 出现较 早 的 C H P S患 儿, 特别 是 早 产 儿 、 低 体 重儿 , 其 幽 门肌 层 厚 度 可 能 在 临界 范 围症状 就很 明显 。 所 以超声 诊 断 C H P S , 不 可 绝对 依 赖 于 “ 数字” 和“ 声像 图表 现 ” , 要 动 态 观察 胃内液体 流 经 幽 门管 时 的形 态 变化 情 况 , 连 续 观察 5 mi n , 注意复查 , 避免漏 诊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导读:由于幽门先天性肥厚增生导致幽门管腔狭窄,而引
起上消化道不完全性梗阻症状就是呕吐,也是新生儿呕吐常见原因之一。

……
【病理改变】主要病理改变是幽门肌层肥厚,尤以环肌为著,但亦同样表现在纵肌和弹力纤维。

幽门部呈橄榄形,质硬有弹性。

当肌肉痉挛时则更为坚硬。

一般长2~2.5cm,直径0.5~1cm,肌层厚0.4~0.6cm,在年长儿肿块还要大些。

但大小与症状严重程度和病程长短无关。

肿块表面覆有腹膜且甚光滑,但由于血供受压力影响而部分受阻,因此色泽显得苍白。

环肌纤维增多且肥厚,肌肉似砂砾般坚硬,肥厚的肌层挤压粘膜呈纵形皱襞,使管腔狭小,加以粘膜水肿,以后出现炎症,使管腔更显细小,在尸解标本上幽门仅能通过1mm的探针。

狭细的幽门管向胃窦部移行时腔隙呈锥形逐渐变宽,肥厚的肌层则逐渐变薄,二者之间无精确的分界。

但在十二指肠侧界限明显,因胃壁肌层与十二指肠肌层不相连续,肥厚的幽门肿块突然终止且凸向十二指肠腔内,形似子宫颈样结构。

组织学检查见肌层增生、肥厚,肌纤维排列紊乱,粘膜水肿、充血。

由于幽门梗阻,近侧胃扩张,壁增厚,粘膜皱襞增多且水肿,并因胃内容物滞留,常导致粘膜炎症和糜烂,甚至有溃疡。

第五节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第五节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第五节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是由于幽门环肌增生肥厚,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

发病率约为1/1000~1/3000。

第一胎多见,男性多见,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5:1,患儿多为足月儿,未成熟儿较少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两种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本病为多基因遗传病,父或母有本病史者,其子代发病率可高达7%左右;母亲有本病史的子代发病机会比父亲有本病史者为高。

2.胃肠激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紊乱研究注意到:患儿幽门环肌中的脑啡肽、P物质和血管活性肠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血清促胃液素升高、前列腺素水平增高;使用外源性前列腺素E维持动脉导管开放时容易发生本病;幽门组织一氧化氮合酶减少等。

【病理】幽门肌全层增生、肥厚,以环肌更为明显。

幽门明显增大呈橄榄形,颜色苍白,表面光滑,质地如硬橡皮。

肿块随日龄而逐渐增大。

肥厚的肌层渐向胃壁移行,胃窦部界限不明显,十二指肠端则界限分明,肥厚组织突然终止于十二指肠始端,因胃强烈蠕动使幽门管部分被推入十二指肠,使十二指肠粘膜反折呈子宫颈样。

幽门管腔狭窄造成食物潴留致使胃扩大、胃壁增厚,黏膜充血、水肿,可有炎症和溃疡。

【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和体征为无胆汁的喷射性呕吐,胃蠕动波和右上腹肿块。

1.呕吐为本病主要症状,一般在出生后2~4周,少数于生后1周发病,也有迟至生后2~3个月发病。

开始为溢乳,逐日加重呈喷射性呕吐,几乎每次吃奶后均吐,多于喂奶后不到半小时即吐,自口鼻涌出。

吐出物为带凝块的奶汁,不含胆汁,少数患儿因呕吐频繁使胃黏膜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吐出物可含咖啡样物或血。

患儿食欲旺盛,呕吐后即饥饿欲食。

呕吐严重时,大部食物被吐出,致使大便次数减少和少尿。

2.胃蠕动波常见,但非特有体征。

蠕动波从左季肋下向右上腹部移动,到幽门即消失。

在喂奶时或呕吐前容易见到,轻拍上腹部常可引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42例临床分析郭丽英1Ξ,栾梅香1,何 锐2(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一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2新疆乌鲁木齐石油医院地调处分院外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6)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 PS)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方法:4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均行幽门环状肌切开术。

结果:42例患儿经幽门环状肌切开术后,均痊愈。

结论:CH PS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X线和B超检查在确诊CH PS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可进行互补。

术中精细和熟练的操作可避免损伤十二指肠粘膜,术前纠正和术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CH PS;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7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551(2002)022*******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 PS)是新生儿和婴幼儿期常见病,占消化道畸形的第3位1,主要表现为喂奶后进行性喷射状呕吐,不含胆汁。

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相反患儿将发生严重营养不良,甚至衰竭死亡。

我院1981~2001年行幽门环状肌切开术治疗CH PS患儿42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患儿,男婴37例(88%),女婴5例(12%)。

入院体重2.7~4.5kg,平均3.2kg。

年龄20~90d,平均46d。

发病最早为出生后3d,最迟35d,发病在生后11~19d的24例(5711%),20~35d的18例(4218%),从发病到入院最短时间为4d,最长76d。

本组患儿均于喂奶后数分钟到1h之内出现进行性喷射状呕吐,呕吐物为奶汁和乳凝块,无恶心,不含胆汁。

可在右上腹部触及橄榄状肿块23例,可见胃型34例,胃蠕动波26例,肝大21例,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16例,术前低钾8例,低钠、低氯34例,低蛋白血症18例(以总蛋白和白蛋白低为主),碱性磷酸酶升高34例(180~318mm o l L),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轻度升高23例,轻度贫血11例。

术前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38例,其中除1例先天性幽门膈膜性闭锁误诊为CH PS之外,均符合手术所见。

B 超检查6例,确诊5例,1例改做钡餐后确诊。

9例在内科行阿托品解痉试验无效。

心电图提示心肌损害2例。

1.2 方法 本组42例均行幽门环状肌一字形纵行切开术,术中见幽门管肥大、增粗、增厚,质硬有弹性,苍白,形似橄榄状,长约2~3.5c m,直径1~1.5c m,厚0.5c m。

术中十二指肠粘膜无损伤,新生儿和营养不良患儿常规行减张缝合2针,避免术后切口裂开。

术后18h后喂糖水,24h后少量喂奶,偶有呕吐8例,最长持续3d。

2 结果术后住院平均时间7d。

1例术后第7天切口裂开,行减张缝合术,第14天痊愈出院。

1例危重患儿术中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成功,术后7d出院。

合并右腹股沟斜疝1例,术中同时行斜疝高位结扎术。

吸入性肺炎8例,出院时均治愈。

将先天性幽门膈膜性闭锁误诊为CH PS1例。

42例均痊愈出院。

部分病人随访6个月~1年,无呕吐和其他并发症。

3 讨论CH PS是婴幼儿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发病率0.3‰~0.5‰,男婴明显高于女婴(4~5∶1)2。

本组42例中,男婴37例(88%)。

CH PS的病因尚无定论,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幽门管局部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是引起幽门肌肉肥厚的原因。

3.1 诊断 早期诊断是治愈CH PS的关键。

生后1~3周开始呕吐,是本病最常见症状,也是临床上用来评定治疗效果的主要客观指标3。

本组最早出生3d开始呕吐,最晚35d,平均19d。

开始仅表现为溢奶,多被忽视,逐渐加重,喂奶后喷射状呕吐,呕吐物含有奶汁或乳凝块,不含胆汁,应考虑到本病,本组42例均不含胆汁。

少数呕吐严重者,呕吐物为咖啡色液或鲜血,考虑为食道炎所致,本组无呕血病例。

40%~100%的患儿呕吐后,右上腹腹直肌的外侧缘与肋缘下交界处深部可触及坚硬的橄榄状肿块,可帮助诊断,本组右上腹包块23例,占54.7%。

361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JOU RNAL O F X I N J I AN G M ED I CAL UN I V ER S IT Y 2002Jun.,25(2)Ξ作者简介:郭丽英(1960-),女(锡伯族),新疆伊宁市人,副主任医师,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小儿外科。

一般而言,凡具有典型的呕吐史,右上腹触及橄榄状肿块,可诊断CH PS。

但确诊依赖于X线和 或B超检查,X线能显示管腔内部结构优于B超,幽门管在X线上的特征为“鸟喙状、肩样状、线样状、小突”等,但在幽门痉挛及中枢神经疾患时可有胃内钡剂潴留,且不能观察肥厚的幽门管,具有误吸和X射线对患儿有损害性的缺点。

我院1例先天性幽门管隔膜性闭锁被误诊为CH PS。

文献报道新生儿CH2 PS声象图,使诊断标准不断完善,确诊率达95%左右4,其优点可直接显示幽门肥厚的肌层和幽门管延长,不受幽门痉挛的影响,具有无创伤、安全简便、检查迅速等优点。

但X线和B超检查均有5%的误诊率5,所以二者对确诊CH PS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可进行互补。

312 治疗6,7 本病一旦确诊,需手术治疗,常采用幽门环状肌切开术(F redet2R am stedt手术)。

术中应注意幽门肿块在十二指肠突然终止的解剖特点,在此处切开、分离环状肌,粘膜膨出时,十二指肠粘膜易损伤或破裂。

因此处胃粘膜厚,不易损伤,在此处留少许肌纤维,近段超过肿块约0.5c m,既减少十二指肠粘膜损伤,也保证膨出肥厚幽门近段足够的粘膜8。

幽门环状肌完全分离后,将胃内气体挤入十二指肠或从胃管注入气体,观察幽门管通过是否顺利,十二指肠粘膜是否完整。

本组42例十二指肠粘膜均无损伤。

细心及熟练的操作是减少十二指肠粘膜损伤的另一关键,应由熟练医师来完成幽门环状肌的切开,以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术中一旦发现十二指肠粘膜损伤,应用细丝线修补十二指肠粘膜,同时用大网膜或幽门肌层瓣覆盖。

对于术前病程长、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等患儿,应在术前1~2d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输新鲜血和血浆。

但童尔昌等5主张术前准备3~4d,我们主张尽早手术,病情特别严重的情况可适当延长纠正和静脉营养的准备时间,提高婴儿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减少麻醉意外和死亡率。

术中切口减张缝合,以免术后切口裂开。

本组1例,病程长,入院时 °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中度低蛋白血症和贫血,伴有吸入性肺炎、心肌损害和肝功不全,术前对症治疗19d,上述症状有所改善。

但术中呼吸、心跳停止1次,经抢救成功。

术后1周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完全纠正,一般情况明显改善,拆线出院。

3.3 术后处理 术后18h开始喂糖水,24h后喂少许奶,48h后恢复正常喂奶,以减少过早喂奶引起的呕吐。

本组偶有呕吐8例,1例持续3d。

CH PS 术后顽固性呕吐者占10%~13%,可能与术后幽门水肿尚未消退和胃食道反流因素有关,也可能是幽门环状肌切开不彻底所致1。

参考文献:1 李正.小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55.158. 2 王维林,李正,王伟.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前后胃2食道压力动力学观察[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1,12(6):354.3 沈振新.婴儿肥厚性幽门狭窄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1987,5:333.4 陈博渊,孙建芳.B型超声波诊断肥厚性幽门狭窄[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9,9(2):80.5 童尔昌,季海萍.小儿腹部外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1222130.6 佘亚雄.小儿外科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172.7 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307.8 李索林摘译.腹内幽门肌切开术[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2,13(1):54.[收稿日期:2001211204D i agnosis and surg ica l trea t m en t of the congen ita l hypertroph icpylor ic stenosis i n42ca sesGUO L i-y i ng,L UAN M e i-x i ang,HE Ru i(D ep a rt m en t of Genera l S u rg ery,F irst A f f ilia ted H osp ita l,X inj iang M ed ica l U n iversity,U rum qi830054,Ch ina)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 sis and su rgical treatm en t of the congen ital hyp ertrop h ic p y2 lo ric steno sis.M ethods:T he clin ical m aterials of42CH PS w ere studied retro sp ectively.Results:42p a2 tien ts p erfo rm ed by p ylo rom yo tom y all recovered and discharged.Con lusion:T he study show s that the di2 agno sis and treatm en t are the earlier the better;X2ray barium m eal and u ltro son ic exam inati on m ay be of the sam e i m po rtance and com p lem en taray w ith each o ther in confirm ing the diagno sis of CH PS.Carefu l and sk illed m an i p u lati on in op erati on can p reven t the dam age of the duodenal m em b rane.Co rrecting and keep ing the w ater,eletro lytes balance are con sidered to be the key po in ts of the op erati on.Key words:CH PS;diagno sis;treatm en t461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JOU RNAL O F X I N J I AN G M ED I CAL UN I V ER S IT Y 2002Jun.,2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