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之 《墨子》 兼爱ppt课件
合集下载
7.《兼爱》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理解文意
原文: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
偷窃和劫夺财务的人
家
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
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
卿大夫 的封地
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
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
纷乱之事 全都在这里
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理解文意
译文: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什 么缘故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即使是天下做盗贼的也是这样。 盗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偷盗别人家而自得利益。 贼只爱自身而不爱他人。所以抢夺他人身上东西而自得利益。 这是什么原故呢?都是起于不相爱的缘故啊!即使是大夫互相 侵扰其家,诸侯互相攻打其国也是这样的。大夫各自爱自己的 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扰乱他人的家而使自家得利。诸侯各 自爱自己的国家,而不爱别的国家,所以攻打别国而使自己国 家得利。天下混乱的事,都具备在这里了。
研读第一段
1、第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开篇指出议论的焦点,提出以治理天下为事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
2、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 自起,则不能治。 文章开篇从正反两个方面强调,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必须知道混乱 产生的根源。起笔振起文势,先声夺人,发人深省。
研读第四段
1、第四段讲了什么内容?
结论为: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即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
合作探究
文章是如何一步步表明自己观点的?
文章开篇首先提出要治理好天下的混乱必须要知道混乱产生的 源头,就像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 接着指出天下混乱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相爱,文章的论述从父子、 兄弟、君臣之间的不相爱到盗贼横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诸侯 互相攻伐,逐层递进,论述乱“起不相爱”的观点。然后,在分析问 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天下兼相爱”。最后 归纳论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化常识等文言 基础知识。 2.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作者的说理方法。 3.理解文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 4.体会“兼爱”思想内涵,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兼爱》ppt课件

知人论世
墨子其时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际礼制崩坍、王权衰败、 诸侯争锋的时代,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极度渴 望安定太平的生活。
东汉班固《答宾戏》:“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意思是:孔 子、墨子四处游说,宣扬自己的学说、主张,坐席还未暖,烟囱还 未熏黑就匆匆离去。形容忙于世事,到处奔走,无暇休息。
课前预习检查——第一段
憎恨,讨厌 ➢劝:鼓励 ➢则:就 ➢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
子的尊称
梳理文本
请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填出下面思维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提出问题:圣人治天下,“必知乱之所自起”
君臣、父子、兄弟互相损害
分析问题: 乱“皆起
盗贼侵夺财物,伤害性命
不相爱” ①大夫、诸侯之间争斗攻伐
兼
爱人若爱其身
爱
解决问题: 践行兼爱
➢ 虽至:即使是 ➢ 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 ➢ 室:家 ➢ 窃:偷窃 ➢ 利:使……得利 ➢ “贼”1:名词,劫夺财物者 ➢ “贼”2:动词,伤害 ➢ 家:卿大夫的封地 ➢ 国:诸侯的封地 ➢ 乱:侵夺 ➢ 乱物:纷乱之事 ➢ 具此:全都在这里,具:完全、
齐全
课前预习检查——第三段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 有不孝者乎?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 不慈者乎?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 故不孝不慈亡。 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 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
➢ 虽:即使 ➢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 ➢ 慈:慈爱
课前预习检查——第二段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 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 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 人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 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 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 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墨子》选读《兼爱》ppt课件

墨子的兼爱思想旨在消除社会矛盾, 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他认为只有通过 普遍的爱,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
墨子的兼爱思想具有积极意义和现实 意义,对当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
重要启示。
讨论
《墨子》选读《兼爱》所体现 的墨子思想主张是否符合当时
社会现实和人民需求?
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否适用于不 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
传承优秀文化
《兼爱》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 宝,传承和发扬《兼爱》思想对于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 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06
结论与讨论
结论
通过对《墨子》选读《兼爱》的深入 研究,可以得出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 无差别等级观念,强调爱的普遍性和 超越性,并强调“非攻”和“兴天下
之利”的具体实践。
与儒家思想的比较
重视个人修养
儒家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认为个人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 社会的治乱。而墨子则更注重实用主义,强调个人的实际能 力和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政治观念不同
儒家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强调社会 秩序和等级。而墨子则主张"兼爱"和"非攻",强调人人平等, 反对强权和暴力。
如何将墨子的兼爱思想与现代 价值观念相结合,实现社会共
同进步?
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尚需深入研究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当时社会中的具体实践和影响。 需要进一步探讨墨子的兼爱思想与现代社会民主、平等和人权观念的内在联系。
需要深入研究墨子的兼爱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和作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强调社会和谐
在国家治理方面,《兼爱》强调人 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主张消除纷 争与战乱,为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 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兼爱》ppt课件

观点的阐释过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人性本善”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兼爱》,你觉得哪一篇的论证更有力?
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是否正确或最优——与其他观点比较 论据是否契合观点或典型 论证是否能推出论点或丰富
历经千年发展,儒家思想尊为正宗,墨家思想日益衰微,“兼爱” 思想可以说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药方,它在当时的社会很难实 现,请立足“兼爱”内涵,尝试分析“兼爱”思想在当时社会难以实 现的原因有哪些?
圣人……者也:判断句,圣人 是……的人。 所自起:所兴起的原因。 焉:于是。
譬之如……然:这就像……一样。 攻:坚治疗。 弗能:不能。 何独不然:何尝不是这样?
文意疏通 第二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cháng)察乱 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 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 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 之所谓乱也。
恶施不孝:怎么做出不孝(的事)呢?恶,相当 于“何”,怎么。施,实行,做出。 亡:同“无”。 有:同“又”。 若此:像这样。
文意疏通 第四段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wū)得不禁恶(wù)而劝爱?故天下兼 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恶得:怎么能够。 禁恶:禁绝仇恨。 劝爱:勉励亲爱。 交相:相互。 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
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 其室:他自己的家。 异室:别人的家。 贼:动词,伤害。
相乱家:互相侵扰封地。 乱物:纷乱之事。 具此:内全都在这里。
具(完备、齐全)
文意疏通 第三段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 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wū)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 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wú)。犹有盗贼乎?故视人 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yòu)亡。犹有大 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 ,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 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 下治。
墨子《兼爱》课件-详细实用

墨子认为战争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灾难,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还会破坏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
“非攻”思想体现了墨子对于人类和平的追求,是墨子兼爱思想的重要组 成部分。
《兼爱》中的“尚同”思想
1
“尚同”思想是墨子对于社会治理的主张,强调 上下一心、统一思想。
2
墨子认为社会混乱的原因在于人们的思想不统一 ,而“尚同”则可以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统一,从 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墨子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反思,认为儒 家思想不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因此 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
儒家思想盛行
当时对 待所有人。
《兼爱》的主要思想
A
无差别爱
墨子主张“兼爱”,即无差别地爱所有人,不 分亲疏、贵贱、贫富。
反对攻伐
墨子认为攻伐战争只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和 灾难,因此反对一切攻伐行为。
《节葬》
总结词
主张节俭、薄葬
详细描述
批评厚葬久丧,提倡节俭薄葬,认为葬礼应该简单、实用,不应过于铺张浪费。
《天志》
总结词
强调天道、天志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天志就是最高的准则和标准,人们应该遵循天志,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谢谢聆听
B
C
提倡节俭
墨子认为节俭是美德,反对奢侈浪费,主张 人们应该过简朴的生活。
强调实践
墨子认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强调人们应该将理论付诸实践,以实际 行动来践行自己的信仰。
D
03 《兼爱》详细解读
《兼爱》中的“兼爱”思想
01
“兼爱”思想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主张人人无差别地爱 所有人,反对儒家“爱有差等”的观点。
02
墨子认为,社会动乱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自利”的行 为,而“兼爱”则可以消除这种自私心理,实现社会的 和谐与安定。
“非攻”思想体现了墨子对于人类和平的追求,是墨子兼爱思想的重要组 成部分。
《兼爱》中的“尚同”思想
1
“尚同”思想是墨子对于社会治理的主张,强调 上下一心、统一思想。
2
墨子认为社会混乱的原因在于人们的思想不统一 ,而“尚同”则可以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统一,从 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墨子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反思,认为儒 家思想不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因此 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
儒家思想盛行
当时对 待所有人。
《兼爱》的主要思想
A
无差别爱
墨子主张“兼爱”,即无差别地爱所有人,不 分亲疏、贵贱、贫富。
反对攻伐
墨子认为攻伐战争只会给人们带来痛苦和 灾难,因此反对一切攻伐行为。
《节葬》
总结词
主张节俭、薄葬
详细描述
批评厚葬久丧,提倡节俭薄葬,认为葬礼应该简单、实用,不应过于铺张浪费。
《天志》
总结词
强调天道、天志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天志就是最高的准则和标准,人们应该遵循天志,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谢谢聆听
B
C
提倡节俭
墨子认为节俭是美德,反对奢侈浪费,主张 人们应该过简朴的生活。
强调实践
墨子认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强调人们应该将理论付诸实践,以实际 行动来践行自己的信仰。
D
03 《兼爱》详细解读
《兼爱》中的“兼爱”思想
01
“兼爱”思想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主张人人无差别地爱 所有人,反对儒家“爱有差等”的观点。
02
墨子认为,社会动乱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自利”的行 为,而“兼爱”则可以消除这种自私心理,实现社会的 和谐与安定。
《兼爱》ppt课件

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 而自利;
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 而自利。
此所谓乱也。
➢ 察:明察,考察 ➢ 当:同“尝”,尝试 ➢ 孝:孝敬 ➢ 自爱:爱自己【宾语前置】 ➢ 亏:使......受损失 ➢ 自利:自己得利
➢ 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 产生的根源。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起于人 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说的 混乱。儿子爱自己,不爱父亲, 因而使父亲受损 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弟弟爱自己,不爱兄长, 因而使兄长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臣下爱自 己,不爱君上,因而使君主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 利益。这就是所谓的混乱。
疏通文意(第二段)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
标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 题下之所谓乱也。 解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 读亏子而自利;
兄自爱也,不爱弟,故 亏弟而自利;
君自爱也,不爱臣,故 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 虽:即使 ➢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慈:慈爱 ➢ (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
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 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 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 就不能治理。
研读文本
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
所自起,焉能治之。 本段采用了类比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
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 乱产生的原因。
3、军事成就:
①《墨子》的军事防御理论与孙子以进攻为主的作战理论形成互补
②几乎谙熟了当时各种兵器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创造
➢ 兼爱 ➢ 非攻 ➢ 尚贤 ➢ 尚同
即无差别的爱,不分厚薄亲疏。对待别人要 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 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
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 而自利。
此所谓乱也。
➢ 察:明察,考察 ➢ 当:同“尝”,尝试 ➢ 孝:孝敬 ➢ 自爱:爱自己【宾语前置】 ➢ 亏:使......受损失 ➢ 自利:自己得利
➢ 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 产生的根源。尝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起于人 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说的 混乱。儿子爱自己,不爱父亲, 因而使父亲受损 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弟弟爱自己,不爱兄长, 因而使兄长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利益;臣下爱自 己,不爱君上,因而使君主受损失以谋求自己的 利益。这就是所谓的混乱。
疏通文意(第二段)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
标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 题下之所谓乱也。 解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 读亏子而自利;
兄自爱也,不爱弟,故 亏弟而自利;
君自爱也,不爱臣,故 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 虽:即使 ➢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慈:慈爱 ➢ (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
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 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 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 就不能治理。
研读文本
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
所自起,焉能治之。 本段采用了类比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
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 乱产生的原因。
3、军事成就:
①《墨子》的军事防御理论与孙子以进攻为主的作战理论形成互补
②几乎谙熟了当时各种兵器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创造
➢ 兼爱 ➢ 非攻 ➢ 尚贤 ➢ 尚同
即无差别的爱,不分厚薄亲疏。对待别人要 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 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
《兼爱》ppt课件

整体感知 本段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即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天下就会安定和谐。
三、文本阅
读
(三)梳理文本 理清思路
段落
中心句
主要内容(论说了什么,怎么论说的) 结构思路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 开篇提出议论的焦点,提出 ① 者也,必知乱之所自 以治理天下为事业的人必须
提出问题
10.非乐
墨家认为音乐对生产毫无用处,而且音乐 (声) 会让人产生淫欲。因 此,墨家主张禁止音乐,尤其是一些奢侈浪费的乐器。
一、知人论世
1. 墨子生平
时代背景
•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时奴隶制 度已经开始崩溃,封建制度正在逐步建立,礼崩乐坏、王权 衰败、生灵涂炭,社会的动荡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恼。
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
得出结论
主旨归纳
本文认为“乱”起于人们的“不相爱”,人们损人害人 以求自爱自利。
墨子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从而实现“天下治”的 政治蓝图。
研读探究
墨子“兼爱”与儒家“仁爱”有何异同?
内涵
爱的倾向性
墨子“兼爱”
无差等之爱
功利性
不受等级、血缘影响,人人平等 对等互报
有差等之爱 儒家“仁爱” 宗法等级制度、血缘亲疏关系
6.明鬼 墨家也相信鬼神的存在,认为它们会赏善罚暴
7.节用
墨家强调节约和勤俭,反对奢侈浪费。他们认为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消 费会导致社会的贫富差距扩大,从而引发社会问题。
8.节葬 葬礼不分贵贱,一律“桐棺三寸”,反对厚葬久丧。
9.非命
提倡人定胜天、事在人为的生存态度,鼓励人们强力从事、改变现 世中的不平等状态。
知识卡片——比喻论证&类比论证
兼爱墨子ppt课件

兼爱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兼爱思想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 ,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未来,兼爱思想将会更加注重实践 和应用,不断拓展其影响范围和深度。
兼爱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 的意义,它将继续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增强社会凝聚力
兼爱思想强调人人平等,有助于增强 社会凝聚力,使人们团结一致,共同 为社会的繁荣稳定作出贡献。
推动公益事业发展
培养社会责任感
兼爱思想提倡爱人如己,有助于 培养人们的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 感,激励更多人参与到公益事业 中。
促进志愿服务发展
兼爱思想鼓励人们积极奉献,有 助于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使更 多人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 。
兼爱墨子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兼爱思想概述 • 兼爱思想的内涵 • 兼爱思想在当今社会的应用 • 兼爱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 兼爱思想的历史地位与未来发展
01
兼爱思想概述
兼爱的含义
兼爱:无等差的爱,即爱无等差 ,施由亲始。
兼爱思想强调普遍的爱,不分亲 疏厚薄,对待别人要像对待自己 一样,是一种平等博爱的道德原
则。
兼爱思想认为,只有通过普遍的 爱,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
兼爱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兼爱思想起源于先秦时期,是 墨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之一。
兼爱思想在墨子的著作《墨子 》中得到了系统的阐述和发展 ,成为墨家学派区别于其他学 派的重要特征。
兼爱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对于现代社会的 发展和进步仍然具有重要的意 义。
墨子认为,爱应该是无差别的, 不分亲疏厚薄,对所有人都应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墨子又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史上与孔、孟、 老、庄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 动家,他出身于平民世家,一生没有脱离 生产劳动。他和他的弟子们始终过着勤劳 俭朴的生活,立足现实,崇尚和平,以自 苦利他为己任。墨子又是一位伟大的社会 实践家,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施教四 方,为了天下劳苦大众的利益呕心沥血。
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 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 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 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
墨子的学说思想
• 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所
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 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
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②天志明鬼。宜 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③尚同尚 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
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 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
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④节用。节用是墨家非常
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 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 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 节葬: 反对厚葬,活着的人还有不温饱的,那么为
的。宿命论是剥削阶级的遮羞布,是他们为了他们贪婪 残暴的勾当而编织出来的——我富有,为什么呢?我有 天命。你穷,为什么呢?因为你命当如此。(儒家不管 你怎么做都不会改变的,你只能等待被命改变)
非儒:反对儒家的亲疏尊卑之别,儒家根据死者与
当事者的亲近程度划分了服丧守孝的期限。兄弟死了, 要求你服丧一年;你兄弟的妻子死了,你可以根本不用 理她。
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 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 序幕。人们常把孔墨、儒墨 并提。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 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 思想家之一。墨家以“为万 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 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 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 安定民生。
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 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 阳,复欲适越而未果。”(孙诒让 《墨子传略》)“席不暖”,“衣不 黔”,真有孟子所说的“摩顶放踵利 天下为主”的精神。两千多年来一直 流传着他止楚攻宋的传说。正因如此, 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 代人民尊敬。
什么还要在死人身上花费那么多呢?反对为了死人而折 磨活人。(儒家特别鄙视这个主张,认为墨家鄙视祖先, 是野蛮人)
节用: 反对铺张浪费劳民伤财、繁文缛节,反对增
加百姓不必要的负担。认为越是贤能的人,越是王公大 人,越应当节俭。(儒家认为物质的使用与尊贵是成正 比例的。)
非命: 认为没有什么天命,命运是由我们自己掌握
墨子与鲁班还是两位同时代的著名的科学 家和发明家。
他出身低微,“上无君子之子, 下无耕农之难”,可能是一个接近 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因而养成 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 “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吃的是 “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 衣”,足登“跋跷”。他注重实践, 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 鲁班齐名。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 响,“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 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
五、学法指导
过程
目标
背读————————积累知识,增强语感
精读————————理解课文,顺畅朗读
初读————————掌握词语,学会朗读
1.作者作品
墨子,名翟,约前468—前376年,春秋战国之 际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 《汉书·艺文志》记载,《墨子》原有71篇,而流 传至今的仅15卷53篇,佚失18篇。学术界一般认 为是由墨子本人、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 期记述编纂而成,反映了前期墨家和后期墨家的 思想。
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 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 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 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这些 主张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参与政权的愿望, 在客观上也起了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
墨子其人
• 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 人和集大成者。墨家学派不仅是一个思想 文化团体,而且还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 有纲领的社会团体。墨家集团兴盛时人数 多达数百人,他们不仅是墨子的忠实信徒 和墨家学说的传播者和执行者,而且还直 接参与社会活动,如楚国欲攻打宋国时, 墨子就派学生禽滑厘带领300多人保卫 宋国。墨家集团的成员人人皆可“赴火蹈 刃,死不还踵”,是一支非常能战斗的队 伍。
兼爱
《墨子》
单元知识归纳与学法
一、
2.文化现象
6.文言句式
二、语法知识
三、课文内容
1.通假字例
1.思想内容
2.古今异义
2.写作特色
3.词类活用
3.成语探源
四、作家介绍七要素
1、名(姓名)2、字或号 3、时(时代)4、地(籍贯)
5、事(生平事迹)6、文(作品)7、心(思想)
2.背景剖析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 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 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 “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 “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 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 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 上的奢侈享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
一兼爱
哲思短章
时间 总是这样:因为失去童年,我们才知道自己长大;因 为失去岁月,我们才知道自己活着;因为失去,我们 才知道时间。 我们把已经失去的称作过去,尚未得到的称作未来, 停留在手上的称作现在。但时间何尝停留,现在转瞬 成为过去,我们究竟有什么?
主旨归纳
本课所选几段文字层次井然地阐述了墨子“兼相爱、交相利” 的思想主张。墨子从探究世乱的根源入手,从反面证明了 “兼相爱、交相利”的必要性,然后对症下药,指出治乱的 灵丹妙药是“兼相爱、交相利”,并具体阐述了什么是“兼 相爱、交相利”和实施“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效果,从 正面证明了“兼相爱、交相利”的重要性,最后又紧扣社会 现实,言明了统治阶级对“兼相爱、交相利”的态度,并具 体分析产生这种态度的原因,从而告诉人们只要统治者喜欢 “兼相爱、交相利”并把它作为处理政事指导行动的准则, 就一定能真正做到“兼相爱、交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