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孟子ppt课件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1:
根据上文请概括“知义养气”的 “两要”与“两不要。”
补充:P44相关链接:关于寓言
思考2:
本文中孟子假托“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 想要说明的又是什么道理呢?请用本文中的话 来概括。
提示:明确“苗”喻指什么?“培苗”喻 指什么?“揠苗”又喻指什么?
拓展: 请联系孔子的相关言论
提示: 孔子也有表明类似观点的句子, 是论语中的哪一句?
译文:宋国有个忧虑他的禾苗不长而去拔苗子的人,很疲倦地回家, 对他家里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快步跑 地去看禾苗,禾苗已经是枯萎了。天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太少了, 认为(培育工作)没有益处而放弃它的人,就是(种田)不为 禾苗除草的人;(违反自然规律)助苗生长的人,也就是把禾 苗拔高的人。不仅仅无益,而且反害死了禾苗。”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 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
译文:我因此说,告子不曾懂义,因为他把义看成是心外之物。 一定要做集义养气的事却不要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不 要忘记(它),也不要促使它生长。不要像宋国人那样: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 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 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 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 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
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居住在天下最广大的居所(即仁)里, 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即礼)上,行走在 天下最广阔的道路(即义)上,实现志向(的 时候),就和民众(一起)遵循仁义道德,不 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践行自己的主张,富贵不 能使我 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 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 样才叫他做大丈夫!” 。
而取之也。行有不兼于心,则馁矣。”
译文: (公孙丑问道:)“冒昧求教,夫子擅长什么呢?” (孟子)说:“我懂得言辞,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又问)说:“再冒昧求教,什么叫做浩然之气?” (孟子)说:“很难讲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 的,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塞在天地之间。它作为一 种气,和义与道相配合;没有这些,就会委靡不振了。这气是积累 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做一件合乎义的事就取得它的。行为上有 了问心有愧的情况,(气)就萎缩了。”
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也。
译文孟子说:“这哪里能够称作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子 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的时
候),母亲训导她——去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去
到你婆家,一定要恭敬. 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
夫!’把顺从作为正道的人,是妾妇的道。
思考1:
根据上面的这段话,请你谈谈孟子所谓的 浩然之气是怎么产生的。
思考2: 你如何理解“集义”这个词?
小结:
所谓气,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本则中所谓的浩然 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 生的,对人对已毫无愧百度文库的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
孟子的 “人格修养”
孟子的战斗性正源于自身充 盈着的浩然正气。他用这正气去 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去唤醒民 众向罪恶统治作斗争。浩然正气 贯穿在他一生的全部言行之中。
思考:
浩然之气与所谓大丈夫 的气节,它的共同点在 哪儿?
本课小结:
浩然之气也好,大丈夫 的气节也好,凸显的都是对 仁义道德的持守和坚定的践 履。
【拓展解读】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 战 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 大丈夫.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 诸侯的 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 女人,奉 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孟子的说法含蓄而幽默,只是通过言“礼”来说明女子嫁 时母 亲的嘱咐,由此得出“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这里值得 我们注意的是,古人认为,妻道如臣道。臣对于君,当然也应 该 顺从,但顺从的原则是以正义为标准,如果君行不义,臣就 应该 劝谏。妻子对丈夫也是这样,妻子固然应当顺从丈夫,但 是,夫 君有过,妻也就当劝说补正。简言之,应该是“和而不 同”。只有 太监小老婆婢女之流,才是不问是非,以一味顺从 为原则,实际 上,也就是没有了任何原则。
2、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他们)一旦发怒 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没有战 争。”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
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
可见,“妾妇之道”还不能一般性地理解为妇人之道,而实实 在在就是“小老婆之道”。
孟子的挖苦是深刻而尖锐的,对公孙衍、张仪之流可以说是 深 恶痛绝了。 遗憾的是,虽然孟子对这种“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已 如此 痛恨,但两千多年来,这样的“妾妇”却一直生生不已,层出 不 穷。时至今日,一夫一妻已受法律保护,“妾妇”难存,但“妾 妇 说”却未必不存,甚或还在大行其道哩。 怎么办呢?
三 、 “人格修养说”
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 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如 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
P62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 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
孟子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这就是他 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怎样做到? 那就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 道。”就 还是回到儒学所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上去了。这样做了以 后,再 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 也就 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或 孟子在 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尽心 上》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