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治骨髓炎四个秘方
祖传秘方:慢性脊髓炎百治百愈骨炎汤

祖传秘方:慢性脊髓炎百治百愈骨炎汤荷花小女子将致力于将手头世家所传的全国各民族海量的民间祖传秘方陆续整理登出,务求所登出的秘方涵盖人体所有疾病,为医家和普罗大众提供治病资源。
所登出的秘方中,有的虽然标题相同,但处方绝对不雷同!本人所收录的中医秘方,凡末尾注有“撰方人、献方人、荐方人”的均出自古今名医的呕心沥血之作,历经几十年甚至千百年的临床验证验方,可作参考的珍贵医家资源。
欢迎选用和转藏,造福天下苍生!乃荷花小女子终生所愿。
秘方一:银花30g.连翘、土鳖虫、蒲公英、红花、茯苓、乳香、地丁各15g,黄芪、明矾、枸杞各20g,山甲、皂刺、橘络各10g,甘草3g。
秘方二、骨炎汤:银花30g.连翘、蒲公英、红花、地丁各15g,黄芪、明矾、枸杞各20g,橘络各10g,甘草3g,肉桂。
赤芍、骨碎补、续断、芡实各15g。
秘方三、骨炎丹一号:水银、白帆各30g,皂矾18g,朱砂、珍珠各15g,火硝12g,轻粉、冰片各8g,蟾酥、牛黄各5g。
热炼升华共研为细末后伍雄黄15g,麝香1g,储存备用。
秘方四、骨炎丹二号:水银、白帆各30g,皂矾18g,朱砂、珍珠各15g,火硝12g,轻粉、冰片各8g,蟾酥、牛黄各5g。
熟石膏一比九制成。
秘方五、复方骨炎纱:黄连、黄柏各20g,苦参、蒲公英、地丁各30g,连翘50g。
加水5000ml,共煎至2000ml,用双层纱布过滤两次,再浓缩为850ml,加入95%乙醇150ml,以250ml分装四瓶,高压消毒后备用。
用法:对慢性化脓性一期骨髓炎以秘方一水煎内服,每日一剂。
同时外用骨炎丹,其与熟石膏四比六配制后,直接散入伤口内,瘘道深者可制成骨炎锭送入瘘道深处,然后用消毒辅料覆盖,每日换药一次。
化腐托毒,消炎排脓,待体质恢复施以病灶清除术,彻底摘除死骨,切除瘢痕及炎性肉芽。
术后内服骨炎汤秘方二。
外用骨炎丹秘方三,或秘方五复方骨炎纱,起到拔毒消肿,化腐生肌之功效。
二期治疗基本同一期,但手术切除局部病骨要比一期广泛。
慢性骨髓炎的偏方

慢性骨髓炎的偏方慢性骨髓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它对于患者的身体机能的伤害很大,如果在生活中没有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去治疗它,很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安全。
对于慢性骨髓炎这种疾病,患者可以使用一些治疗偏方去调养骨髓的健康,比兔通过食用一些海马、阿胶、乳香以及没药等,建议患者可以尝试一下。
★偏方一【组成】知母20克,黄柏15克,肉桂3克,锁阳20克,枸杞20克,巴戟15克,苏木9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龟板20克,全蝎3克,黄芪20克,桔梗9克,碎补20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偏方二处方:海马1个,阿胶15克,芒硝50克,黄蜡150克,乳香、没药、血竭、儿茶各15克.母鸡1只。
制作方法:母鸡去内脏存毛,将上药装入鸡腹内,封好用黄泥外糊1厘米厚,晾至半干,用桑柴烧烤,先用文火后改武火,烤至鸡熟,约需3一4小时。
鸡熟后剥去泥土,将药取出研成细末备用。
用法:早晚各服1次,以红糖水送服,每次3~5克。
1料为1个疗程。
一般连用1-3个疗程。
★偏方三〔组成〕鲜独角莲、樟丹备 1 份,香油(花生油、豆油亦可)2 份。
〔用法〕先将独角莲切成片,放入油中,待煎至焦黑色时即将其捞出,继以微火炼油,至滴水成珠(珠不散为度),将火移开,慢慢将樟丹倒入油中,边倒边搅,充分搅匀,再用微火将油、丹熬成黑色即高火放至冷水中,即成独角莲膏。
将膏药烤软摊在布上,贴于患处。
如患处已破溃,须将膏药中间剪一小孔,使破溃面露出膏药外面,便于脓汁流出。
慢性骨髓炎这种疾病在生活中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如果患者在骨髓炎的早期能够将疾病治疗好,就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多大的影响。
如果患者在平时不知道如何去治疗慢性骨髓炎,可以多去咨询你们身边的朋友或者直接去接受医生的治疗。
慢性骨髓炎的中医特色治疗

慢性骨髓炎的中医特色治疗陈岗涂宏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南昌330006 西医所谓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在临床上,当急性的毒血症的症状消失后,病人一般情况好转时,而病变趋向慢性期,在急性期所形成的死骨,有可能因其四周的活骨被吸收,而逐渐分离出来;小块死骨片可被排出,也可能被新骨包围,最后可完全被吸收而为新骨所代替。
大块的死骨片是不可能被吸收的,它如同一具物,长期留在病灶处,成为一慢性刺激物,引起四周肉芽组织与新骨的大量增生,但总不能使感染消失,故在临床上可见局部骨径有显著的增厚,骨的表面,粗糙不平,压痛朋显,软组织亦肿胀,上面可能有多数窦道经常排出脓液,且经年不愈,如以探针检查,常可触到失去润滑的死骨片。
居过去有急性化脓f:X线更能明确诊崮爹断: 本病属于余毒耒清.兼二},肉腐则成且:足,气血两胃}病变的发展盈通化滞,气至临床上笮皂好。
正(虎杖及j直人窦道翦陲立f内服夕,0.炎补髓丸由《匆}阴养血、填精盂乓为君药。
川断.、消肿止痛,三!毒利湿,共为居比南作菇.廿茧一钱,每日.解毒消炎溺组成:金银(成人量)办,肿胀不消:经络郁遏,.,、’H Ly‘,,l,‘E阶廷等(侗医.)运用侗医药1笑中草药物捶突)3.3%,总有效寸慢性骨储炎白当归四逆汤治验举隅 徐秀玲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 抚州344000 当归四逆汤为《伤寒论》方,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
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甘草、通草、大枣组成。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四逆汤有改善末捎循环障碍和镇静、镇痛及抗实验性关节炎的作用,能调整血液循环,能促进消化,具有缓解肠痉挛以及缓解子宫痉挛疼痛等多种效用。
笔者常运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多种老年疾病,取得满意疗效。
现举例说明之。
中医治疗骨髓炎

中医治疗骨髓炎骨髓炎是由细菌通过血液扩散到骨或者外周血管、神经疾病,或糖尿病,开放性骨折以及通过注射或者服用药物激素所导致的骨的感染性疾病。
骨髓炎患者其症状差异很大,在儿童,发病快。
骨痛,行走困难,发热或发冷,局部红肿等。
在成人,发病相对缓慢,发热、寒战、局部肿痛等。
急性骨髓炎发病快,伴有疼痛、发热、关节僵硬。
通常继发于外伤性皮肤破损、手术或外伤后溃疡等。
慢性骨髓炎缓慢发作或呈潜伏状。
可能是以前骨髓炎复发,其症状包括发热、疼痛、红肿或局部流脓。
四肢骨两端最易受侵,尤以髋关节为最常见。
骨髓炎中医名字为附骨疽,民间俗称“铁骨瘤”,治疗骨髓炎首先要排毒,用具有排脓、腐蚀作用的中药,自内而外破坏窦道和死骨,促进脓液、死骨和无活力组织排出,使肉芽鲜红形成新鲜创面,是中医对骨髓炎的治疗基础。
二要生肌,这方面骨髓炎的治疗主要采用具有祛腐生肌、长肉敛疮作用的中药,自内向外促进骨髓、骨质、肌肉及皮肤组织再生和修复,最后使窦口愈合。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验方:1.血虚寒凝:温经散寒、养血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10g,细辛3g,桂枝10g,桑寄生15g,牛膝g,茯苓12g,防已10g,当归12g,川芎12g,白术12g,生甘草6g。
体虚者加党参12g,杜仲12g;病在上肢加羌洽9g,姜黄10g。
2.气血两虚:补益气血。
方药: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减。
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当归12g,白芍15g,熟地9g,黄芪15g,肉桂1g(冲服),炙甘草6g。
3.肝肾不足:阴虚者,养阴清热;阳虚者,温阳散寒。
方药:阴虚者:秦艽鳖甲汤加减。
地骨皮、柴胡各30g,秦艽、知母各15g,鳖甲30g,当归15g,玄参9g。
阳虚者:阳和汤加减。
熟地30g,白芥子6g,炮姜3g,麻黄3g,甘草3g,肉桂3g,鹿角胶9g(烊化冲服),补骨脂10g,白术10g,茯苓12g。
4.热毒蕴结: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托里透脓散加减。
名老中医偏方治病(二)

名老中医偏方治病(二)骨伤科一、骨结核、骨髓炎1、骨结核组方[用料]方一:小金丹(中成药,市面有售)。
方二:灵效膏;五倍子一两,米醋二两,蜂蜜一两。
[制用法]方一:每次服一钱,每日2~3次。
方二:上药以中药制膏法共熬成膏,用时摊在纱布上贴患处,扎紧,隔日一换。
[功效]主治骨结核初期,骨膜关节肿大,尚未化脓者。
2、鸡内金治骨结核[用料]鸡内金适量。
[制用法]炒焦,研末,每次10克,空腹温黄酒送服,每日3次。
[功效]用治骨结核。
3、蜈蚣香粉醋治疗骨结核[用料]蜈蚣、香粉各等量,醋适量。
[制用法]将蜈蚣研成细粉,与香粉混合,用醋调成糊状,取糊敷于患处。
涂后烂肉、烂骨随脓血排出,将愈时有奇痒。
[功效]清热解毒,散淤消肿。
适用于骨结核溃不收口。
4、猫头骨灰治髋骨结核[用料]猫头1个,冰片适量。
[制用法]猫头去皮,留取骨和肉,放入泥罐中封固,置炭火中煨成炭,取出研末。
每次用3克,加冰片0.09克,以麻油调匀涂患处。
[功效]回阳散结,收敛医疮。
用治骨结核。
5、白萝卜双花膏治骨结核[用料]大白萝卜5公斤,藏红花60克,丁香花30克。
[制用法]将大萝卜洗净,切碎,纳入无锈锅内煮沸,去渣,续加温熬至黑色膏药样即可。
另以藏红花、丁香花加水1500毫升,熬至500毫升。
与上膏放在一起再煎至稠厚如膏药。
埋于地下1米,6个月后即可使用。
用时,将膏药摊布上敷于患处,或填充空洞处。
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功效]活血散淤,燥湿温中。
用治骨结核、淋巴结核、寒性脓肿等。
6、热姜水治骨结核[用料]鲜姜(或干姜)多量。
[制用法]将姜洗净,捣烂,加水煮沸1小时。
趁热把手巾浸入其中,稍拧半干敷于患处,如此反复至局部发红为度。
每日早晚各1次。
[功效]温暖,散寒,止痛。
用治骨结核未溃。
7、蜈蚣治慢性骨髓炎[用料]蜈蚣45条。
[制用法]焙干,研细末,装入胶囊。
分成30份,每日服1份。
另取凡士林纱条,蘸适量蜈蚣末,放入瘘管内,每天换药1次。
[功效]慢性骨髓炎。
治骨髓炎奇方妙药【学为所用】

治骨髓炎奇方妙药【学为所用】骨髓炎为一种骨的感染和破坏,由需氧或厌氧菌,分枝杆菌及真菌引起。
骨髓炎好发于椎骨,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或由于外伤或手术引起的穿透性骨损伤部位,儿童最常见部位为血供良好的长骨;如胫骨或股骨的干骺端。
骨髓炎根据病情发展可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从急性骨髓炎到慢性炎是一个逐渐发展的变化的过程,不能机械地按时间划分。
急性炎症消退后,若有死骨、有窦道、有死腔即为慢性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包括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亚急性骨髓炎、急性髂骨性骨髓炎和急性脊椎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包括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局限性骨髓炎、硬化性骨髓炎和结核性骨髓炎。
1、复骨汤【来源】胡胜利,《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金银花20克,黄芪30克,野葡萄根30克,鹿角片、川芎、蚤休各10克,当归8克,熟地20克,补骨脂15克,白芷、炙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疗效】治疗35例,年龄8~54岁,病程1~30年,结果临床治愈25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
2、骨痨汤【来源】徐学春,《江苏中医》(9)1990年【组成】虎杖、瓜子金、锦鸡儿各16克,金银花、紫花地丁各30克,赤芍9克,牛膝、甘草各6克,徐长卿12克,当归18克,皂角刺15克,骨痨片(徐学春方,蜈蚣、地鳌虫、制乳没、参三七、红花、炮山甲。
制成片剂)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疗效】章士美报道临床治疗165例,结果痊愈142例(占86%),好转18例(占11%),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7%。
3、壁虎散【来源】陈学连,《中医杂志》(9)1986年【组成】壁虎40份,丹参、丹皮、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份,人工牛黄1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
每次服4~6克,日服2~3次。
【疗效】治疗49例,疗程最长233天,最短40天,平均97.5天。
结果痊愈41例(占83.7%),显效5例(占10.2%),好转2例(占4.1%),无效1例。
【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中药秘验方】

【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中药秘验方】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引起的骨组织(骨髓、骨和骨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尤以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最多,肱骨、桡骨也有发生。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该病的治愈率大大提高,但也有部分患者由于诊断治疗不及时或细菌对抗生素耐药而变成慢性骨髓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甚至造成严重残废。
病因病机热毒注骨:患疔毒疮疖或麻疹、伤寒等病后,余毒未尽,热毒深蕴于内,伏结入骨成痈;或饮食劳伤,七情郁乱,火毒内生,流注入骨壅结化热,腐骨化脓,遂成本病。
损伤感染:开放性损伤,邪毒从创口侵入,深达于骨,阻滞经络,气血瘀滞,久而化热,热盛肉腐,附骨成痈。
局部闭合性损伤,如跌打闪挫等,气血凝滞,壅塞经络,积瘀成痈,借伤成毒。
正气虚弱:全身正气虚弱,外邪入侵,邪毒蕴结于内,不能外散反而深窜入骨,筋骨局部抵抗力不足,则邪毒留聚,繁衍为害。
这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总之,热毒是骨髓炎的致病因素,正虚是骨髓炎的发病基础,损伤是骨髓炎的常见诱因。
临床表现初期:起病急,感染中毒症状明显,全身高热,食欲减退,发冷寒战,体温高达39~40℃,烦躁,脉洪数,舌质红,苔黄腻。
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昏迷。
患肢剧痛,1~2日内即不能活动,压痛,肿胀局限在骨端。
成脓期:约在起病3~4天后,患部持续性剧烈疼痛,不敢活动,继而肢体有环形脓肿形成,皮温增高发红。
约持续一周左右,剧痛可骤然减轻(此乃骨膜下脓肿破裂之征)。
但局部压痛加剧,穿刺可抽出脓液。
窦道形成期:由骨膜下脓肿溃破至软组织,形成深部脓肿;约为3~4周后,由深部脓肿至皮肤破溃形成窦道。
身热及肢痛逐渐缓解,出现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舌淡苔少、脉象细数等。
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有严重的感染中毒症状,如不及时地正确的治疗,可以危及生命,或者演变成慢性骨髓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
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控制感染和开窗减压引流,防止骨质广泛破坏和死骨形成。
『骨科集』骨髓炎(秘方数:10)

『骨科集』骨髓炎(秘方数:10)骨髓炎(秘方数:10)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骨组织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
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约占75%;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约占10%;其它如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能引起本病。
急性血原性胃髓炎是化脓菌由某一部位的病灶进入而引起,常见的病灶多位于体表,如疖、痈、毛囊炎以及扁桃体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但亦有查不出原发病灶的。
无论有无原发病灶,血流中有细菌,是造成骨髓炎的先决条件,但还必须具备有诱发的条件,才能造成骨感染、诱发条件为:(l)机体抵抗力。
骨髓炎的发病决定于人体抵抗力的强弱。
影响抵抗力的因素很多,如久病初愈、体弱、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着凉等。
(2)局部抵抗力。
创伤不是引起骨髓炎的直接原因,但与发病可能有间接关系,在临床上病人常主诉有创伤史,可能由于损伤使局部抵抗力降低,毒力小者则发病轻。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为疔,疖、痈、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等病后余毒未尽,深蕴于内,经骨而继发,亦即所谓“余毒流注”所致;由于本病附骨成脓,故又称“附骨痈”(急性骨髓炎)或“附骨疽”(慢性骨髓炎),因其溃后常形成窦道,可有死骨脱出,而又称“脱骨疽”。
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因感染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一般有中毒症状如发冷、寒战,体温急剧上升,高达30—40℃,脉搏加速,全身虚弱,白细胞计数增高,可高达30000以上,血沉率快,血细菌培养常为阳性。
患肢剧痛,肿胀,不敢活动。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甚至有死亡者。
急性骨髓炎的病例。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即转为慢性骨髓炎。
临床上一般以在发病后4周内,死骨未形成前为急性期,以后为慢性期。
一般在急性期后,仍有低热和局部肿痛,或已有窦道;有时临床上已愈合,但在数月或甚至数年后突然发生周身发热,患肢疼痛,原来的窦道口红肿,继而溃破;经休息或治疗,上述症状消退,但仍遗有窦道,如此反复发作。
X线检查在早期常无骨质改变,一般在发病后2周才开始显示病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中医治骨髓炎四个秘方12.1复骨汤【来源】胡胜利,《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金银花20克,黄芪30克,野葡萄根30克,鹿角片、川芎、蚤休各10克,当归8克,熟地20克,补骨脂15克,白芷、炙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扶正和营。
【方解】方中以金银花、蚤休、野葡萄根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黄芪、当归、熟地、鹿角片以补诸虚、填精髓、助阳固本,黄芪又为治疮要药;配当归、川芎以活血散瘀、和营通络。
合用则具有清热解毒、扶正和营之功。
【主治】慢性骨髓炎。
【加减】热重,加野菊花、蒲公英;阴虚,加知柏地黄丸、生地;血虚,加大熟地,当归用量;脾虚,加白术,炒怀山药;湿重,加苍术、苡仁、藿香。
【疗效】治疗35例,年龄8~54岁,病程1~30年,结果临床治愈25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
12.2骨痨汤【来源】徐学春,《江苏中医》(9)1990年【组成】虎杖、瓜子金、锦鸡儿各16克,金银花、紫花地丁各30克,赤芍9克,牛膝、甘草各6克,徐长卿12克,当归18克,皂角刺15克,骨痨片(徐学春方,蜈蚣、地鳌虫、制乳没、参三七、红花、炮山甲。
依法制成片剂)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破瘀,化痰散结。
【方解】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转变而成,病程较长,既有邪毒未清,痰瘀互结,又有气血亏虚的正虚邪实之候。
治宜攻补兼施之法,方中虎杖、金银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徐长卿活络安神、祛风湿;赤芍、牛膝、锦鸡儿、当归活血化瘀;瓜子金、皂刺、甘草化痰散结;配入骨痨片,以增化瘀、散结、通络之功。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破瘀、化痰散结之功。
再辅以外治,颇见功效。
【主治】慢性骨髓炎。
【加减】如症见寒象,面色苍白,苔白,脉细,可加肉桂、白芥子、炮姜等温通之品;若体弱消瘦,舌质淡胖,合八珍汤加减。
再辅以外治:若形成窦道,先用加味一号丹(即一号丹内加20%~40%拔瘰丹:水银、明矾、火硝,食盐,皂矾等量,用降法炼制而成)祛腐拔管,使窦道创面组织新生,再以一号丹(黄升、红升、尿浸熟石膏各12克,轻粉、血竭、冰片各3克,共研细末)提脓;二号丹(黄升12克,九一丹15克,血竭3克,东丹6克,共研细末)生肌。
若有大的死骨,可配用手术疗法,开创取骨。
【疗效】章士美报道临床治疗165例,结果痊愈142例(占86%),好转18例(占11%),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7%。
临床治愈出院,2年内复发13例(占7.8%)。
疗程最长者为172天,最短者为12天,一般在45~90天左右。
12.3壁虎散【来源】陈学连,《中医杂志》(9)1986年【组成】壁虎40份,丹参、丹皮、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份,人工牛黄1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
每次服4~6克,日服2~3次。
【功用】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散结祛腐,生肌敛疮。
【方解】方中壁虎咸寒,以消肿散结,祛腐生肌见长,伍以丹参、丹皮,活血化瘀;蒲公英、紫花地丁、人工牛黄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用治一切痈疡肿毒,均有良好疗效。
【主治】慢性骨髓炎。
【加减】用中药煎汤送服:如伴四肢倦怠,气少懒言,动辄加重,脉细无力,选用黄芪、人参煎汤送服;虚羸乏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无华,脉细弱者,选用归身、白芍煎汤送服;午后发热,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者,以生地、百合煎汤送服;患处发凉,不红不肿,流脓清稀而腥,脉沉或缓者,用肉桂、干姜煎汤送服;患处红肿热疼,脓多黏稠,白细胞增高,脉洪数者,用金银花、元参煎汤送服。
同时辅以外治:方用壁虎30份,冰片1份。
先将壁虎烘干,研极细末,过筛,高压消毒半小时后,入冰片同研细和匀,储无菌瓶内备用。
引流时可用纱布条入生理盐水中浸泡,蘸上药粉插入窦道内,每日更换1次。
【疗效】治疗49例,疗程最长233天,最短40天,平均97.5天。
结果痊愈41例(占83.7%),显效5例(占10.2%),好转2例(占4.1%),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8%。
12.4骨髓炎方【来源】赵永昌,《名医治验良方》【组成】熟地15克,当归12克,补骨脂10克,黄芪、茯苓各15克,骨碎补12克,太子参、川芎各15克,威灵仙10克,牛膝12克,防风、木瓜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补脾益肾,强筋健骨。
【方解】骨髓炎相当于附骨疽,附骨流注等范畴。
可发生于全身,但尤以四肢之长管状骨为多。
方中以熟地、补骨脂、川芎补肾养血;参、芪、茯苓健脾益气,并辅之以防风、牛膝、威灵仙、木瓜、骨碎补等祛风湿、通经络、坚骨强筋。
诸药合用,共奏补脾肾、益气血、通经络、祛邪毒、促其愈合之功。
【主治】骨髓炎。
【加减】本病有急、慢性之分,中医论治,当分其阴阳寒热,邪正虚实。
本方一般适宜于慢性者,常有瘘管形成,或中有死骨致伤口经久不愈,并兼体倦乏力,面白虚羸,纳食减少,舌质偏淡,脉细无力。
因脾主肉,肾主骨,骨烂肉腐,是脾肾两虚,气血大衰,其证纯属阴寒入骨之证。
当以扶正为主,滋养脾肾,大补气血以托毒外出,促其生肌长肉。
若疼痛明显,多加入祛瘀止痛之乳香、没药各10克;脓液较多则合清热解毒之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寒甚者,炮附子亦可加入。
疮口破溃,则应配合外治之法:一般在早期感染明显时,清创可用四黄膏换药,以消炎解毒;慢性期时,则以红粉纱条换药,以促其生肌长肉收口。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一般服10剂左右(并配合外治)可愈。
【附记】为适应临床选择,特再介绍数首名医秘方如下:(1)《千家名老中医妙方秘典》所载秘方选介:方一:骨碎补17克,生黄芪、党参、枸杞子各20克,当归、赤芍各10克,菟丝子20克,肉桂10克,桂枝12克,五加皮、川续断各17克,芡实、茯苓各12克,猪苓、泽泻、红花各10克,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2次分服。
本方补肾健脾、益气养血、温经散寒除湿,考虑周到,用药平和,用于慢性骨髓炎,日久脾肾亏虚、气血不足之证。
用之多效。
方二:生地12克,补骨脂15克,骨碎补、续断、黄芪、全当归各12克,丹皮6克。
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分服。
慢性骨髓炎,病程长,每易导致肾虚,正气不足,无力托毒外出,故本方以补肾壮骨、益气和营以治本,兼以清热凉血,达到托毒生肌。
用于慢性骨髓炎,久不收口者。
用之效佳。
方三:黄芪12克,皂刺、当归、白芍、连翘各9克,生地12克,木鳖子、川黄连各3克,全蝎4.5克,天花粉、金银花各12克,甘草6克。
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本方具托里解毒、消肿止痛排脓。
用于慢性骨髓炎,死骨不得排出,流脓久不收口者为宜。
方四:金银花30克,连翘12克,蒲公英30克,紫草8克,紫河车15克,当归、红花、丹参、赤芍、陈皮各9克,鸡血藤30克,土贝母15克。
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次。
本方以清热解毒、活血内托为主,用于急性骨髓炎,表现起病急,高热,患肢剧痛,活动受限,局部红、肿、热、痛,甚则穿破流脓者。
屡用效佳。
方五:蜈蚣10条,研粉,装入胶囊内,分为7等份,每日服1份;外用凡士林纱布蘸上蜈蚣粉末,填入瘘管内,每日换药1次,本方妙用蜈蚣,取其辛温走窜之性以通经活络。
此外,尚能攻毒散结,以疗疮毒。
内服外用,功效颇佳。
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满意。
(2)《郭氏中医骨伤临证验录》名医郭金铭经验方方一(固本泄毒汤):党参50克,地鳖虫15克,牛膝、黄芪各45克,石斛30克,当归40克,金银花120克,紫花地丁50克,天花粉20克。
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能扶正固本,托里排毒。
用于化脓性骨髓炎,日久溃烂,流脓不止者,用之效佳。
方二(阴疮生肌膏):阿胶50克,蜂房1~2个(约35克),血余乱发1团(约30克),穿山甲粉20克,白胡椒粉15克。
先将乱发(投药前用碱水泡洗干净),蜂房加入白酒中浸泡24小时,小火加热5分钟,捞药渣。
再将阿胶加入药酒中浸软,以小火熬至滴水成珠后,再加穿山甲粉和白胡椒粉,搅匀,摊布上外用。
功能拔毒生肌。
用于慢性骨髓炎,伤口已破溃,而肉芽生长不良,其色阴暗之阴疮。
方三:整块石灰500克,开水4000毫升。
将石灰块放在盆内,再将4千克开水倾入搅匀,放过一夜,于次日取净的水(石灰不要)。
洁净的布放入石灰水中,浸一刻钟,取出贴患处,干后再换湿的,初贴时会流出很多黄水,如果没有黄水流出,表明已逐渐痊愈,效佳。
石灰外用,有收敛生肌、保护疮面作用,用治疮病多脓,故本方用治慢性骨髓炎疮面脓水淋漓者,每有良效。
方四:独活、白芷、当归、生甘草各15克,艾叶25克,生葱头7个。
另备猪前蹄与上药同煎,趁热洗涤创面。
用于慢性骨髓炎久不收口者,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