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复习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一、计算

(一)计算顺序:从个位算起

不进位加

加法

进位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不退位减

减法

退位减:个位不够减,十位退1作10。

(二)常见题型:

1、口算

注意:看清符号和数字。

2、竖式计算

注意:

(1)看清数字和符号。

(2)数位对齐。

(3)从个位算起。

(4)加法: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标上小1);

减法:个位不够减,十位退1作10(标上退位点)。

(5)横式得数不能忘。

3、两步计算

注意:将第一步得数标在符号下面。

4、比较数的大小

注意:算出得数并标出来后再比较。

5、填()里的数

例:()+ 16 < 83

思考:

方法一:

(1)先想()+ 16 = 83,即(67)+ 16 = 83;

(2)现在得数小于83,括号里的数就要比67小,可以填66,65,64 ...

(3)填好后再算一遍,检查是否正确。

方法二:直接把数带进去试,数太大就变小带进去试,数太小就变大带进去试。

二、认识100以内的数

从右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1.数数

(1)看图数数

A、杂乱无章摆放的物体:10个10个圈成一圈数

B、小棒:几捆几根就是几+几

衍伸:几盒几个就是几+几

(其中每盒10个)

看珠写数

C、计数器

看数画珠

D、数轴

每一小格表示1

每一小格表示10

(2)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顺着数,倒着数;按规律数... 举例:1,3,5,7,(),(),11。

2.数的组成:

(1)7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37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3)8个一和9个十合起来是()。

(4)一个数个位上3,十位上是2,这个数()。

(5)与4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64接近60,还是接近80()

(6)比50小1的数是(),比99大1的数是()。

40比()大1,比()小1.

(7)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8)个位和十位都是8的两位数是()。

(9)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大9的两位数是()。

(10)把8,4,7在数位顺序表内摆一摆,可以摆出的两位数有:()其中最大是()最小是()。(11)个位上是7的两位数有(),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个位上是7的数有()。

(12)用0、1、6中的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最大的是(),最小是()。(13)79添上1是()个十,是()。

(14)一个数比40小,比36大,并且是个双数,这个数是()。

(15)同学们排成一队,丽丽前面有15人,后面有20人。这队一共有( )人。

(16)最大的一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

(17)最小的三位数是(),它比最大的两位数()。

(18)19、32、86、19这三个数中()比()少一些,()比()多得多。

(19)20、写出5个十位上是4的数:

(20)写出55后面连续的5个:

3.比较数的大小

(1)直接比较大小

81○18 78○73 56○56 38○83

(2)从小到大排或从大到小排,最大或最小

56、38、24、63、18、9、50、2

从小到大:

从大到小:

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最大的双数是();

最小的单数是()。

(3)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差不多,接近

A.我8岁了,姐姐的年龄和我差不多,姐姐今年多少岁?()

①9岁②7岁③23岁

B.我做了18朵花,小红比我做的多得多,小红做了多少朵?()

①20朵②6朵③43朵

C.比50少一些的数是(),比50多一些的数是()。

①48 ②52 ③72

三、认识图形——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1.画图形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1个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注意:

(1)长方形和正方形要画在方格线上;

(2)正方形横格、竖格占的格数同样多;

(3)三角形现在方格交点上点3个点,再将三个点连接起来。

2.数图形

(1)标数字数图形

长方形()个

正方形()个

三角形()个

圆()个

(2)

注意:先数小号的,再数中号的,最后数大号的,按顺序数。

(3)按规律数出个数并接着画。

例:△○△○△○()、()。

注意:先找出每组有几个,如图画线分组,再接着画图形。

△○△○○△○○○()、()、()。

四、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有()、()、()。1元=()角,1角=()分1、换钱

(1)1元可以换()张5角。

(2)1元可以换()张2角。

(3)1元可以换()张1角。

(4)1元可以换()张5角、()张2角和()张1角。

(5)2张20元可以换()张10元。

(6)3张20元可以换()张50元和()张10元。

注意:第(6)小题,先确定“3张20元”是60元,在进行换钱。

2、付钱

37元怎么付?付3张10元和7张1元

63元怎么付?

58元呢?

3、找钱

这部分放在解决实际问题里复习。

五、解决实际问题

(一)求总数:部分数 + 部分数 = 总数

1、求一共有多少

例:

①.一(2)班有男生24人,女生19人,一共有多少人?

②.学校买了45个足球,一年级借走18个,二年级借走20个,一共借走多少了?

2、求原来有多少

①.已经摘了23个桃,树上还剩27个桃,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②.商店里有一批雨伞,3天卖出54把,还剩5把。这批雨伞原来有多少把?

特殊:求付出的钱

商品的价钱+ 找回的钱= 付出的钱

妈妈买37元的苹果,找回13元,妈妈付出了多少元?

(二)求部分数:总数—部分数= 部分数

1、求还剩多少

停车场原来有42辆车,开走了17辆,还剩多少辆车?

特殊:求找回的钱

付出的钱—商品的价钱= 找回的钱

小明买29元的玩具汽车,付出了50元,找回多少钱?

2、求借出、卖出、吃掉、用掉的那部分

①.摘了74个桃,吃了一些后,还剩56个,吃了多少个桃?

②.体育室里有65个足球,借走一些后,还剩37个,借走了多少个?

特殊:求商品的价钱

付出的钱—找回的钱= 商品的价钱

明明买了一架玩具飞机,付出50元,找回2元,这架玩具飞机多少元?

(三)求两数相差多少:大数—小数= 相差数

1、A比B多多少(B比A少多少)

①.小红有48本科学书,小华有15本。小华比小红少多少本科学书?

②.小明写了23个大字,小英写了26个大字。小明再写多少个大字就和小英同样多?

③.

(四)综合运用

1、表格题

2、“够不够”的问题

注意:(1)列算式:一般都是求出总数;

(2)比较大小;

(3)判断够不够。

①.

妈妈带了100元买这套衣服,够不够?

45元50元

②.一(1)班有39人,一(2)班有43人,发给他们两个班每人一个苹果,70个够不够?

如果够,还多几个?如果不够,还差几个?

3、混合运用

(1) 买一袋面包,付出15 ,找回2元。一袋面包多少元?

(2)小红付10元买一瓶可乐,应找回多少钱?

(3) 小军买了一盒饼干,找回6元,他付了多少元?

(4) 小刚买一根棒棒糖,还缺2元,他带了多少元?

(4) 小明要买一瓶可乐和一盒牛奶,10元钱够不够?

(5) 最贵的物品比最便宜的物品贵多少元?

(6) 圈出你喜欢的两件物品,购买这两件物品需要多少元?

(7)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5元 2元

11元 9元 ?元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分类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分类知识点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被誉为科学的皇后。对于我们的广大小学生来说, 数学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下面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分类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分类知识点】 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在分类的同时,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1、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2、让学生懂得把物体按一定的标准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3、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在分类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力、判断力,动手操作能力。 整理书包(用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2、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让学生懂得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课后练习题】

3+9= 15-6= 4+8= 17-8= 3+6= 12-0= 4+5= 7+4= 9+1= 18-6= 20-9= 21-9= 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中。 得数是12 得数是9 得数是9和12之间的数 个数 (1) (2)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加法算式减法算式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一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教案全册

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13 9+(4)=13 …… 5、师:同学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 6、试一试。

出示:14-9= 12-9= 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计算的方法。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你能帮小蚂蚁算一算吗?指导书写格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夺冠军”: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算式间的某种联系,知道可以利用相邻的算式推出得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板书设计: 十几减9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减. 13-9=4 方法二:先减去3,再减去6. 方法三: 9加(4)等于13. 教学后记: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16年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小学是我们整个学业生涯的基础,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下就是为大家分享的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生活中的数学 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 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 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目录 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 (8)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10) 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23) 第五单元元、角、分 (40)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45) 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初步掌握、理解其计算方法。 2、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看卡片口算。 9+2 9+5 9+3 9+4 9+9 9+8 9+6 9+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的数。 9+()=119+()=17 9+()=149+()=15

9+()=169+()=13 9+()=189+()=12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故事导入。 画面: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里去买桃。 声音:星期天早上,小白兔到猴妈妈的水果店去买桃,(小白兔对猴妈妈说)“阿姨,我要买9个桃。”(猴妈妈拿出13个桃,对小白兔说)“小白兔,欢迎你到我这儿来买水果,不过我想出个问题考考你,看看你数学学得怎么样?” 启发:小朋友们,请你猜猜猴妈妈会向小白兔提出什么问题呢? 2、筛选出有效信息。 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本节课要着重解决的问题:13个桃,卖出9个,还剩多少个? 指名回答:你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运算方法好呢?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3-9=。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摆一摆、算一算。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13-9。(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学具盒中的小棒、圆片等进行计算。对独立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 2、说一说、听一听。 提出要求:和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并认真听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教师请每个小组推荐1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方法。 3、评一评、比一比。 引导:小朋友,听了各小组的汇报后,你来评一评哪个小组提出的方法好,为什么觉得它好?把别人的方法和你自己的方法比一比,你觉得怎么样? 4、活动小结。 同学们积极思考、团结协作,想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5、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题) 计算12-9和16-9 (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借助实物操作进行计算) 四、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1、17-9=()12-9=()15-9=() 想:9加()得17 想:9加()得12 想:9加()得15 2、9+()=12 9+()=11 9+()=14 12-9=()11-9=()14-9=() 3、5+9=()7+9=()4+9=() 14-9=()16-9=()13-9=() 4、“想想做做”第2题。 先说说题意,再说说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5、“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想加算减”的快捷,较快地算出得数,但不必强求统一算法。 6、“想想做做”第4题。(小蚂蚁送信) 课前准备1号、2号、3号……9号、10号信箱。

一年级上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年级组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生活中的数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1、生活中的数 (1)认、读、数、写10以内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各课知识点: 1、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通过观察情境图,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 (2)在数数的活动中,体会有序数数的方法。 2、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认识1~10各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2)在具体情境活动中,学习运用数字符号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量。 3、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4、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知道在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2)会正确书写“0” 5、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个数。 (2)学会6~10各数的读写方法。

习题设计: 一、找规律填数。 (1)2、()、4、()、()、()、8、9、() (2)10、()、()、7、6 二、数一数。(12分) ☆○△☆□□ 三、画你喜欢的水果,数量和左边的同样多。 四、把同类的圈起来。 (1)(2) 五、圈一圈,算一算。 二比较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1、比较 比较具体事物的有关属性(大小、多少、高矮、长短和轻重),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二)各课知识点:

1、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判断生活中具体物体之间的大小与多少 2、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的关系。 (2)理解无题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3、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2)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无题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习题设计: 一、在○里填上“=”“>”或“<”。 1.8○10 2.9○7 3.6○6 4.5○4 5.6○9 二、看上面的数,画一画,划一划。 三、比一比,按问题画“√”。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推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一、复习要点: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 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知识结构: 数与代数部分 20以内 100以内数的量与计量找规律 退位减法认识及加减法(一) 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简单计算解决问题 空间与图形 上下、前后、左右相对位置图形拼组 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统计与概率 统计图统计表整理数据解决问题 三、复习的方法: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完整)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拟写人:曾艳芬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们班共有学生44人,女生21人,男生23人。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在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他们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减法、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最新版)

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熟记20以内的加减口算 9+2=11 8+3=11 7+4=11 6+5=11 5+6=11 4+7=11 3+8=11 2+9=11 9+3=12 8+4=12 7+5=12 6+6=12 5+7=12 4+8=12 3+9=12 9+4=13 8+5=13 7+6=13 6+7=13 5+8=13 4+9=13 9+5=14 8+6=14 7+7=14 6+8=14 5+9=14 9+6=15 8+7=15 7+8=15 6+9=15 9+7=16 8+8=16 7+9=16 9+8=17 8+9=17 9+9=18 11-2=9 12-3=9 13-4=9 14-5=9 15-6=9 16-7=9 17-8=9 18-9=9 11-3=8 12-4=8 13-5=8 14-6=8 15-7=8 16-8=8 17-9=8 11-4=7 12-5=7 13-6=7 14-7=7 15-8=7 16-9=7 11-5=6 12-6=6 13-7=6 14-8=6 15-9=6 11-6=5 12-7=5 13-8=5 14-9=5 11-7=4 12-8=4 13-9=4 11-8=3 12-9=3 11-9=2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 1.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知道用长方体画出长方形;正方体画出正方形; 三棱柱画出三角形;圆柱画出圆【课本16至20 页的内容务必掌握】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1.会1个1个地数:1,2,3,4,5,6…… 2个2个地数:2,4,6,8,10,12,14...... 3个3个地数:3,6,9,12,15,18,21...... 4个4个地数:4,8,12,16,20,24,28...... 5个5个地数:5,10,15,20,25,30,35...... 10个10个地数:10,20,30,40,50,60...... 【备注:加的必须掌握】 2.课本24页的例2及“想想做做”的第1、2、4、5题; 第28页的第1、2两题; 3.68前面的一个数是(67),后面的一个数是(69); 4.百数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完整版)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本单元主要是让小朋友结合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或人,数出1-10各数,并能用相应的点子图来表示物体或人的个数。重点是说清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难点是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或人。在数数时要按一定的次序,可边数边打标记,及时检查,不重复不遗漏,注意物或人的数量与点子数量的一致。 本单元主要学习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重点是掌握一般的比较方法,比如在比较物体的长短或高矮时,要把物体的一端对齐;比较物体轻重时,可以借助简易天平进行判断。难点是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如: 可以采用先分组比较,比出轻重,再将每组较重的物体进行比较的方法。 再如: 可以采用仔细观察、适度推理的方法进行比较。 总之,比较时要结合具体情境,常用基本的方法,活用简单的推理,巧用灵活的策略。 本单元主要让小朋友学习把一些常见的或熟悉的物体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重点是按照同一种标准对给出的物体进行分类。难点是把一些物体按不同标准依次分类,确定分类标准对小朋友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常用的分类标准有:颜色、形状、用途等,当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和作用。 如: 这里的菠萝、香蕉、西瓜是属于水果一类,而茄子、青菜、毛豆是属于蔬菜一类。

再如: 这些树叶可以按颜色分成红色、黄色和绿色三类,也可以按形状分成三类。 本单元是让小朋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物体间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重点和难点是辩认左右方位。要求把小朋友自己作为判断的主体,用自己的左、右手为标准来说明相关情境中的物体哪个在哪个的左边,哪个在哪个的右边。 1.注意学会两种表述方式。一种是“( )的( )面是( )”,另一种是“( ) 在( )的( )面”。如:○◎△☆□●,“△的左面是( )”,我们先盯准△,再伸出左手,看△的左边应该是(◎);“□在☆的( )面”,我们要盯准的是☆,再伸手看□的方位,□应该在☆的( 右 )面。要学会根据题目确定观察的标准物,适时伸出左手或右手比一比,多多思考与表达。 2.当人或小动物排成一队时,脸所朝着的方向就是前面,而背对的方向就是后面,这是约定俗成的。 3.多留心生活中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多思多问,逐渐领悟。 本单元主要是10以内数的认识,主要包括数数、认数、读数、写数和数的大小比较等。小朋友通过学习要理解10以内各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的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 数与计算打好基础。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数的含义、写数和大小比较;教学难点是在具体情境中正确区分一个数表示的是几,还是第几。 1.数数、认数、读数可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使小朋友感觉到数就在我们身边。如: 一天上几节课,第几节是数学课;认识钟面上的哪些数;乘几路公交车等。 2.熟练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会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10以内的数。理解>、<和=的意义,会正确书写>、<和=,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能灵活选择合适的数学符号,尤其是选择>或<时,要特别注意“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及时进行检查。 3.正确区分“几”和“第几”。“几”一般是指物体的总数量,“第几”一般是指 从左数起或从右数起的其中一个物体。关于“几”和“第几”的问题经常会结合着“左”“右”的话题。 如: (1)从左边起涂3个。

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4.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5.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6.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学习难点: 1.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2.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4.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5.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6.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7.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 上:位置方位名词,例:汽车在马路的上面。 下:位置方位名词,例:船在桥的下面。 前:位置方位名词,例:张三在李四的前排,那么可以说张三在李四的前面。 后:位置方位名词,例:李四在张三的后排,那么可以说李四在张三的后面。 2.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20以内的数字之间的退位减法,例:12-9=3. 3.图形的拼组(作风车): 4.数一数: 5.读数:24读作“二十四”;169读作“一百六十九”。 6.比较数的大小:先比较高数位的数学,再按照数位的高低依次比较。 例:39和145比较大小,39百位数字为0,145百位数字为1,0小于1,所以39小于145

(完整版)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 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 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 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其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 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 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减法、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 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 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 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认识图形(二) 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 1.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图形的拼组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 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成绩!希望提供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知识点1:十几减9 方法:想加算减;(利用“9加几得十几”来计算。) 破十法;(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用10减9得1,在把1和几相加的方法。 连续减:把减数分成与被减数个位上的数相同的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用被减数去减去与它个位上相同的一个数是10,在用10减去另一个数,即可求出差。 (让孩子选择自己熟练的方法,进行运算。当孩子对20以内的退位减不熟练时,适当的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讲解。让孩子理解计算过程后在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知识点2:十几减几 (知识点3:看图列算式) ☆知识点4:用数学解决问题 1.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1)知道部分求总数(一共) 要多少元? 例:水杯30元,布娃娃45元,一共 .. 水杯的价钱+布娃娃的价钱=总数 有多少的问题 (2)求原来 .. 例:奶奶卖出去35只鸡,鸡窝里还剩7只,奶奶家原来有多少只鸡? 卖出的鸡+还剩的鸡=原来的鸡 2.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1)知道总数求一部分 多少个? 例1:一共采了28只桃,吃了10个,还剩 .. 总数-吃掉的桃=还剩的桃 (2)求两数相差 多少的问题 ..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归纳 各单元的教学内容 一生活中的数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 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 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 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比较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目录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2)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3)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5)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6)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8)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10) 第七单元找规律 (14)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1、认识和会画 2、七巧板是由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5个三角形组成的。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 (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 8 )块 4、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 )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 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计算方法 11-9=□ 方法一:破十法 11-9=2 先算:10-9=1,再算:1+1=2

方法二:想加法算减法 11-9=2 因为:9+2=11,所以:11-9=2 方法三:连减法 11-9=2 11-1-1-1-1-1-1-1-1-1=2 2、解决问题 (1)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解决问题需要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例: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 分析:两个条件是14只鸡和公鸡有6只。 问题是母鸡有几只? 干扰信息:5只鸭。 14-6=8(只) 口答:母鸡有8只。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减法)例1: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华比小芳多几个? 12-7=5(个) 口答:小华比小芳多5个。 例2:小华有12个苹果,小芳有7个苹果,小芳比小华少几个? 12-7=5(个)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试卷一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清试卷一(第一单元) 命题校对人:洪瑜 姓名得分: 一、直接写得数。(20分) 9+6= 14-6= 4+9= 12-4+8= 12-3= 13-5= 17-9= 8+6-7= 15-8= 7+7= 16-7= 11-9+5= 11-9= 12-7= 15-6= 6+5-9= 17-9= 18-9= 6+8= 17-8+3= 二、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24分) 1、在○里填上“>”“<”或“=”。(8分) 11-7○7 3○12-9 14-8○14-7 11-8○12-9 15-8○10 4○14-9 12-6○15-6 16-8○14-5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8分) 6+□=13 12-□=5 8=□-5 11-□>7 □+5=14 15-□=9 9=□-4 13-□>6 3、在○里填上“+”或“-”。(8分) 5○7=12 9○5=14 13○4=9 15○8=11○4 17○9=8 16○8=8 12○4=8 2○6=13○5

三、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6分) 14-9= 11-5= 四、看图写算式。(第1题8分,其余每题3分,共14分) 1、 看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2、 3、 14条 ?条 = ?个 17个 = = = = = △△△△ ▲▲▲ ▲▲ △△△

五、填写表格。(12分) 六、解决实际问题。(24分) 1、小明要帮奶奶浇12盆花,已经浇了8盆,还有多少盆没有浇?(4分) 2、鸡蛋和鸭蛋一共有15个,鸡蛋有6个,鸭蛋有多少个?(4分)

3、(5分) 树上原有6只小鸟, 又飞来()只, 现在一共有()只。 = = 4、(5分) 花丛中原有13只蝴蝶, 飞走了()只, 还剩()只。 = 5、一共有12个皮球。 (1)左边有5个,右边有几个? = =(个 (2)花皮球有6个,白皮球有几个? ==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读数、写数 1、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 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给数字娃娃排队 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 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三、几和第几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四、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通用】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一、位置 1.、位置的表示:上边、下边、左边、右边、前边、后边。 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2、在填写含有序数的位置关系时,先看给出的物体位置是怎么数的, 那么其他的物体的位置也按相同的顺序数。见课本第5页位置。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方法:①相加算减②分解法 过程: 如:12—— 9 = 3 把12分解成10和2 过程:想 先算:10-9=1 则10 2 再算:1+2=3 1 ★2、应用题: ①已知条件里知道了其中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一共、共、总的、原有等。 ②已知条件里知道了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问题里常见的关键字:还剩、还有、应找回等。

三、图形的拼组 1、平面图形的拼组 ⑴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点:相对的两条长边相等,相对的两条短边相等。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正方形(四条对称轴)长方形(两条对称轴)(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②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 ③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可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立体图形的拼组 (!)区分正方体和长方体 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同。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相同,都是正方形。 (2)常见拼组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 ②八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 ★当有好多个正方体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忘数最底层或者最后面

被遮掉的小正方体。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十是100,读作一百。 100是由10个十或100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2、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右边) 第三位第二位第一位 ★4、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当计数器上个位或十位一颗珠子都没有时,就写0占位。 5、用计数器表示一个数时,计数器各数位上的珠子数和这个数的个 位,十位,百位上的数 字相对应。 ★6、只有个位的数是一位数,如5、7、2;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有个位、十位的数是两位数,如32、20;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有个位、十位、百位的数是三位数,如100。100是最小的三位数。 ★7、一个数,个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是几,表示有几个十。 反之,这个数有几个一,个位上就是几;有几个十,十位上就是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思维题

“智慧之星”争夺赛 姓名得分 1、有13人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已经捉住了9只小鸡,还有几只小鸡没被捉住? 2、小朋友排队做操。小红这一列共有17人,小红前面有9人,小红后面有多少人? 3、小明做了15朵红花,小红做了8朵红花,小红至少还要做多少朵才能超过小明? 4、一排队伍从左往右报数,小明报的是7,小红报的是15。小明和小红之间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5、小明今年7岁,哥哥对小明说:“等你长到14岁时,我就17岁啦!”你知道哥哥今年多少岁吗? 6、同学们排队,小兰的前边有5人,后面有7人,这一行共有多少人? 7、()+9=()- ( ) 8、 9、老师请学号是27到32号的学生上台背书,请问一共上台()个小朋友。 10、树上有20只小鸟,第一次向西飞走了10只,第二次向东飞走了6只,两

次一共飞走了多少只? 11、小朋友排队,从前往后数,小明排在第8个,从后往前数,小明排在第7个,这列队伍一共有()个小朋友。 12、用2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能拼成一个( )形;至少用( )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能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13、小华有16张邮票,小宁有6张邮票,小华给小宁( )张,两人的邮票就同样多。 14、摆1个正方形需要( )根小棒。摆两个正方形至少需要( )根小棒。 15、 16、在5、1、7、6、8、9中,每次选3张卡片,组成一道得数是9的减法算式:()-()=9 ()-()=9 ()-()=9 17、把1、2、3、4、5这5个数填入下面的里,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相加的得数都相等。 17、小丽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17页,第二天看了20页,第三天从第()页看起。 18、在里填数,使横行、竖行、斜行三个数相加都等于15。 19、摆1个长方形需要( )根同样长的小棒。 20、一个长方体上有()个长方形,用一个长方体去画长方形最多可以画出()种不同的长方形。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1.认识和会画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七巧板是由 1 个正方形、 1 个平行四边形和 5 个三角形组成的。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 (1)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缺了(8 )块 第二单元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1.计算方法 方法一:破十法 11-9=□ 方法二:想加法算减法 方法三:连减法 11-9=2 11-9=2 11-9=2 先算:10-9=1 因为:9+2=11 先算:11-1=10 再算:1+1=2 所以:11-9=2 再算:10-8 =2 2.解决问题 (1)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解决问题需要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减法)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要求:会填和画表格,自己能给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一致,分类的结果就一致。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第四单元 100 以内数的认识

1.数数的方法有:顺数、倒数 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也可以二个二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10 个十是 100,读作一百。 100 是由 10 个十或 100 个一组成,它是一个三位数。 3.读数和写数都是从(高位)起。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百位)。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大的两位数(99),最小的两位数(10)。 4.数的顺序《百数表》能根据百数表填出 已知数的相邻数。 如: 5.比较大小 (1)先比较十位,十位大的数就大。例如:34○58 (2)十位相同再比 较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62○69 6.学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和少得多等语言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例如:18 比16 多一 些,16 比18 少一些; 99 比 10 多得多,10 比 99 少得多。 7.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如:30+2=32 (想:3 个十和 2 个一组成的数是 32。) 32—2=30(想:32 里去掉 2 个一,剩下 3 个十) 口算方法:个位相加,十位不变;个位相减,十位不变。整十数:个位数正好为 0 的两位数,例如:10,20,30 等。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1.1 元=10 角(1 元钱可以换10 个1角) 1 角=10 分(1 角可以换10 个1分) 1 元=100 分(1 元钱可以换 10 个 10 分,即 100 分) 2.简单的计算: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也就是元和元,角和角,分和分单位都相同的才能计算。 第六单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3=5 表示:2 个一加 3 个一等于 5 个一,就是 5。 20+30=50 表示:2 个十加 3 个十等于 5 个十,就是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