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关照下的中医术语汉英翻译方法
目的论驱动下的中医药英语翻译探析

目的论驱动下的中医药英语翻译探析于洋;高峰;尹雪梅【摘要】Chinese medicine has a unique theoretical system,thinking mode and language features.In an age when traditional medicine is increasingly internationalized,how to effectively tackle the problem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become an issue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major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ranslators.Therefore,we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 Skopostheory proposed by German translator Hans Vermeer,detailing the basic concepts,basic principles and strategies of Skopos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terms of diseases and symptoms,herbal prescriptions and literature.Appli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kopostheory prioritizes the purpose of translation by fully consider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intended readers and effectively preserving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source language,thereby significantly improving the readability of Chinese medicine translation.%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思维结构和语言特点.在传统医学日益走向国际化的今天,如何做好中医药英语翻译工作已经成为广大中医译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故对德国翻译家汉斯·威密尔提出的功能主义目的论进行了深入分析,详述目的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以及在其指导下对中医病证名称、中医方剂名称以及中医药文献的翻译策略.目的论应用于中医药翻译中,以翻译目的为首要原则,既充分考虑译文受众的接受性,又保留了源语的文化内涵,对提高中医药英译的可读性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23)010【总页数】4页(P1467-1470)【关键词】目的论;中医药;英语翻译;译文受众【作者】于洋;高峰;尹雪梅【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外语教研部,大连 116044;大连医科大学外语教研部,大连 116044;大连医科大学外语教研部,大连 116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6中医药翻译是传播与推广中医药文化、提高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使世界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医理论与实践精髓的重要途径。
目的论指导下医学词汇中多义词的翻译方法

目的论指导下医学词汇中多义词的翻译方法【摘要】:医学翻译是科技翻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信息型文本,其翻译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同时,医学文本的翻译需要译者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
本文从目的论出发,探讨目的论三原则指导下医学词汇中多义词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医学词汇多义词翻译方法一、引言医学翻译作为科技翻译的典型类别,语言简洁、客观、准确、科学,以准确传达科技信息。
医学词汇属于科技文本的范畴,科技文本强调真实语言外部的现实。
加上现代社会、科技、人们观念等的变化,致使医学词汇也发生了变化(束定芳,2002)。
因此,如何增强医学译文的可读性,需要有恰当的理论作为指导,分析出医学词汇的翻译技巧。
二、目的论及其三原则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的主流。
汉斯·弗米尔(Vermeer,1989)指出:“一切翻译行为都是有目的的”。
在汉斯·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基础上,克里斯蒂安·诺德(Nord,2001)完善了目的论,补充了连贯和忠实原则。
进而得出了目的论三原则,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三、目的论三原则指导下的多义词翻译多义词是具有几个彼此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这些意义是同属一个本义的转义,引申、派生或衍生意义。
许多普通词汇经过词义的缩小或扩大,可衍生出专业性较强的医学类词汇。
1.目的原则目的原则指的是翻译任何翻译活动都具有翻译目的,根据医学文本的译文读者来看,接受者多为医生或患者,所以译文在讲究专业化的同时,还学要考虑普通患者的社会背景,全面协调,进行翻译活动。
以下选取的是R·尼鲁拉(2003)写的《外科学》一书中的句子,译文由赵薇等提供。
原文:The patient should be assessed for signs and symptoms of long-standing diabetes, including neuropathy, peripheral vascular disorders, and cardiac disease.译文:注意有无慢性糖尿病症状及体征,如神经损害、肾病、外周血管及心脏病。
目的论指导下医学词汇中多义词的翻译方法

目的论指导下医学词汇中多义词的翻译方法引言医学领域的多义词对于翻译工作会产生很大的困扰,如果翻译不当,会导致严重的医疗错误。
目的论作为翻译思想的一种新范式,强调语言是以交际目的为依据,翻译必须依据读者、语言和文化背景而定,才能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本文针对医学领域的多义词翻译问题,探讨了目的论指导下的翻译方法。
一、医学领域多义词的定义医学领域多义词是指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多种不同含义的词汇。
这些多义词有些具有同音、同形的同形异义词,有些则是同音、同形的异形同义词,还有一些则是根据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而产生的异义词。
例如,英语中的lead一词,既可以表示“把……带走”,又可以表示“铅”,在医学领域中,lead一词可以表示“导线、引线”,也可以表示“铅(铅屏蔽、铅保护)”,同时还可表示“主导(领导)”。
二、目的论的基本思想目的论认为,翻译需要遵循交际的目的,即译者要清楚明确读者的需要,掌握他们的语言和文化背景,才能切实达到交流的目的。
目的论的基本思想是:语言是为交流而存在的,语言的使用目的是传达信息。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明确翻译的目的是什么,以及翻译对象的特点,才能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1. 建立上下文语境目的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语境对词汇的意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翻译多义词的过程中,必须建立恰当的语境来确定具体含义。
举例来说,中英文的“调”一词可以分别表示“tiao, diao”和“tune”,但在医学领域中,如果我们要将“调”翻译成英文,我们就必须根据特定的语境进行翻译,如,“药物的调制”可以翻译成“prepare”,“调节血压”可以翻译成“regulate blood pressure”,“调查病例”可以翻译成“inquire case history”。
2. 整合多种翻译方法在翻译医学领域的多义词时,常常需要整合多种翻译方法,采取“组合翻译”的方式,即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情况,选取适当的翻译方法进行整合。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
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主要包括直译、意译和组合翻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术语及其翻译策略和对照例句:
1. 直译:直接将中医术语翻译为英文,保留原词的意义。
- 例句:气血不足 (qi xue bu zu) -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2. 意译:将中医术语根据其含义进行翻译,使英文表达更符合外语读者的理解。
- 例句:气虚 (qi xu) - Qi Deficiency
3. 组合翻译:结合直译和意译,以更好地传达中医概念,常用于翻译复合词和短语。
- 例句:气郁 (qi yu) - Stagnation of Qi
4. 借译:借用英文中医学术语或类似概念,以便外语读者更容易理解。
- 例句:湿热 (shi re) - Damp-Heat
5. 解释性翻译:对中医术语进行解释,以便非中医专业人士理解。
- 例句:气血不足 (qi xue bu zu) - Insufficient Qi and Blood
6. 文化背景翻译:根据不同文化背景,采用更具文化特色的翻译方
式。
- 例句:气血不足 (qi xue bu zu) -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需要注意的是,翻译中医术语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和受众进行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此外,为了准确传达中医概念,有时候还需要提供解释或背景知识。
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医病理术语翻译探究

相应的解决方法 . 以期 对 规 范 中 医病 理 术语 的 翻 译提 t i a l i f r e ” , 前 者 指 的是 营 养 不 够 引起 的 虚火 . 后 者 则 是
指 器官 机 能 不 全 引 起 的虚 火 由于 没有 统一 的标 准 化 目的 论 中医病 理 术语 中 医病 理 术 语 翻 译 . 这 三 种 译 法 只 会 引 起 混 乱 ( 二) 译 语 冗 长
言
嗣
目的谂视角下的中医病理术语翻译探究
徐 鸿燕 姜 诚
( 上 海理 S - 大 学 外语 学院 )
摘 要: 本 文 以翻 译 目的 论 作 为 理 论 依 据 . 分 析 目前
( 3 ) t h e is r e o f i n s u b s t a n t i a l f i r e
法 实 现 统 一 。有 的译 者 不 注 意 这 一 点 . 一 味地 搞 对号
医名 词术 语 的 翻译 现 状 可概 括 为 三个 方 面 : 译语混乱 、 入座 . 结果使译语无法再现原文信息” 。 [ 2 1 换句话说 , 释 取 象 比 译语冗长 、 释义不明。” 2 [ 1 信 手 翻 阅我 国几 部 主要 的汉 义 不 明 是 指 有些 译 者 在 处 理 中 医病 理 术 语 中 “ . 1 l 】 常 常望 文 生 义 , 采取 直译 , 不 能 将 源语 术语 的 实 译 英 中 医词 典 . 比较 同 一 病 理 术 语 的 译 文 。 人 们 往 往 类 ” 不难发现 . 中 医 病理 术 语 翻译 亦 存 在 上 述 问 题 。
( 一) 译 语 混 乱
际 含 义 传 达 给 译 语读 者 的 现象 。例 如 :
例 1 . 滋 水 涵 木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引言中药是传统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来的实践和总结,中药已成为现代医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因此,中药的命名对医学研究和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中药名称的英译却经常让人感到疑惑,甚至偏差很大,对中药的表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药药名英译问题。
目的论视角下的中药药名英译目的论视角下的中药药名英译,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审视和分析译名与源语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更为准确地表达中药名称的目的。
因此,在英译中药药名时,需要根据中药的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译名,不能简单地采用音译或字面意思等方法。
一、字面意思的译法以“蒲公英”为例,字面意思的译法为Dandelion。
然而,“蒲公英”并不是源于对Dandelion这个英文单词的翻译,而是中药在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自然音译。
因此,采用字面意思的译法可能不仅不能准确表达中药的名称,还可能误导读者。
二、音译的译法音译是指直接按照中文名称的发音,转化为对应的英文形式,例如:“黄芪”译为“Astragalus membranaceus”。
这种译法可以保留中药名称的原本音韵特点,但却忽略了译名与源语之间的理解和表达的关系,容易出现误解。
三、义译的译法义译是指根据中药名称所表达的含义,用英语单词来反映中药的药性、功能、用途等特征,例如:“丹参”译为“Salviae miltiorrhizae”。
这种译法可以更准确地表达中药所含义的药性和特点,但可能会遗漏中药的本意。
四、混合译法混合译法是综合使用以上三种方法,以最准确、生动的方式表现出中药的名称和特点,例如:苍耳子为“Cynomorii herba”。
中药临床应用中的药名英译问题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常常需要用到药名进行标示,但是中药名称的英译不规范,导致医生和患者在临床实践中出现误解和混乱。
因此,在中药的临床应用中,正确的英译显得尤为重要。
结论中药药名英译问题的解决需要从目的论视角出发,以准确表达中药的名称和特点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译法,方能在中中药医学传承和推广中发挥积极作用。
目的论指导下医学词汇中多义词的翻译方法

目的论指导下医学词汇中多义词的翻译方法引言:在医学领域中,有很多的术语和词汇是多义词,这对翻译者来说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
因为多义词会给翻译带来很大的挑战,如果不加以区分,很容易引起误解和歧义。
因此,在翻译医学词汇时,必须要遵循目的论的指导,根据上下文和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避免翻译中出现歧义和误解。
一、多义词的定义多义词是指一种词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这种现象在语言中很普遍。
在医学领域中,也存在很多的多义词,如“心肌梗死”可以表达狭义的意思,即冠状动脉闭塞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也可以表达广义的意思,即各种原因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
二、目的论的应用目的论是语用学的一个分支,其基本思想是根据使用语言的具体目的,来选择最合适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
在医学翻译中,根据翻译目的和上下文的特点,选用合适的翻译方法,有助于避免翻译中的误解和歧义。
常见的翻译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根据上下文的意义进行选择在医学翻译中,多义词的含义往往取决于其所处的上下文。
因此,在翻译多义词时,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义进行选择。
例如,在描述胃肠道疾病时,有时用到的“胃炎”和“肠炎”,如果上下文中没有其他限定信息,就需要根据语境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
不同的文化习惯会影响词汇的使用,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根据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来选择翻译方法。
例如,在西方国家,习惯将“癫痫”翻译为“epilepsy”,而在中国,习惯将其翻译为“癫痫病”。
3.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选择医学是一个细致复杂的学科,其术语和词汇的含义往往与其他学科不同。
因此,在进行医学翻译时,需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选择。
例如,在翻译心脏病时,需要根据其具体类型和临床表现进行选择。
三、常见多义词的翻译方法1. 心肌梗死常见的翻译方法包括:Myocardial infarction、heart attack、coronary heart disease。
其中,Myocardial infarction是最准确的术语,可以代表狭义的含义,heart attack则可以代表广义的含义。
目的论指导下医学词汇中多义词的翻译方法

目的论指导下医学词汇中多义词的翻译方法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各种新的医学词汇不断涌现,其中多义词居多。
多义词翻译在医学翻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正确的处理多义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歧义。
本文将介绍目的论指导下医学词汇中多义词的翻译方法。
一、目的论及其在医学翻译中的应用目的论是翻译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如何在特定场景中进行最优翻译。
目的论主张翻译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即翻译必须根据翻译场景特点和读者需求来确定和执行翻译策略。
医学翻译作为应用型翻译,其翻译目的是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易于人们理解和使用的语言,从而为医学实践服务。
目的论在医学翻译中的应用可以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目的进行语篇分析医学语言具有高度技术性和专业性,对翻译人员的语言能力和医学知识水平要求很高。
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基于翻译的目的对文章进行全面深入的语篇分析,以识别专业术语、医学概念等,并准确把握文章中的各种关系和信息。
这可以帮助翻译人员理解文章内容,把握翻译重点和难点,做出符合翻译目的的最优翻译策略。
2、基于目的进行翻译策略选择医学文献常常存在多种表述方式和翻译方案。
为了达到最优翻译效果,需要根据翻译目的、专业背景、文化背景等因素来选择适宜的翻译策略。
如英文中的“diabetes”可以翻译为“糖尿病”或“多尿症”,选用哪种翻译方案应该基于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需求来决定。
3、基于目的进行审校和修改翻译完成后,需要进行审校和修改,以确保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在进行审校和修改时,需要再次重温翻译的目的和读者的需求,对翻译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进一步优化翻译策略和翻译质量,确保最终翻译符合翻译目的和读者的需求。
二、多义词的分类多义词指的是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意义的单词。
在医学领域中,多义词很常见,为了避免翻译歧义,需要对其进行分类。
1、单义多表示单义多表示指在一定语境下,同一词语可以表示多个意义。
如英文中的“vision”既可以表示视力,也可以表示幻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技术语/2011年第2期目的论关照下的中医术语汉英翻译方法赵护林刘月华(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44)摘要:目的论把翻译放在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中进行考察,强调译文的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标准和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中医术语,问题与方法中图分类号:N04;R286;H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578(2011)02-0038-03 T ranslati onM ethod of TC M Terms:A Skopos Theory Pers pecti veZ HAO H uli n LIU YuehuaA bstrac t:T he Skopo s theory ho l ds t hat transl a ti on is a ki nd of purpose f u l acti v ity and shou l d be carr i ed out i n thecross cultural con tex t.T hus t he pu rpose o f translated versi ons dete r m ines t he trans l ation m e t hod,criter i a and strategy.T h i s pape r,framed upon the Skopos t heory,probes i nto prob l em s and transl a ti on techniques i n the trans l ation o f the trad iti onal Ch i nese m edic i ne ter m i no l ogy.K eywo rds:Skopo s t heory,TC M ter m s,proble m s and translation techn i ques中医与京剧、中国画被誉为是中国/三大国粹0,其内涵博大精深,近来越发引起国内外各界的重视。
中医术语的英译在中医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传播中医科学知识以及让世界了解中医有重要的意义。
一目的论目的论是由德国的汉斯#维密尔(H ans J. V er m eer)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后由诺德发展,是德国功能派翻译的核心理论。
该理论认为,翻译和人类的任何行为活动一样,是有目的的行为,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任何一种行为都有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原则是翻译的目的[1],它摆脱了单纯的语言对等的束缚,而是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策略、方法。
目的论有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
目的法则是其首要法则,该法则认为翻译面向接受者所要表达的目的决定翻译的过程;连贯法则是说译文具有连贯性,让目标读者可以理解;忠实法则是指原文和译文的连贯一致[2]。
目的论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以某个译文接受者群体为对象,使译文在目的语环境中具有某种功能。
在中医术语汉英翻译中,译文接受者是决定译文目的的主要因素[3],译者既要具有中西医专业知识,又要具备中英文字功底,努力找出精确表达中医概念的英文词汇,保留中医传统特色,使接受者通过译文了解中医,达到中西医交流的目的。
特定翻译任务的目的,决定了翻译过程中是用直译、意译还是音译等翻译方法。
收稿日期:2010-12-01作者简介:赵护林(1982)),男,河南许昌人,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测试。
通信方式:zhaohuli n493@si 。
38术语与翻译二中医术语翻译中医常常融合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表达,它是一门集大成的,蕴含丰富哲学思想的学科,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就形成了其用语既科学又古雅的特性,并且含有大量古汉语词汇和四字短语,如/天人相应0/妙手回春0等。
对于这些表述,很难做到既把其医学内涵翻译出来,又把其蕴含的文学色彩表达出来,因此会给翻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4]。
中医语言最重要特点是术语众多,用语又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繁杂而又不统一的中医术语对理解中医文本造成极大的障碍[5]。
另外,中医术语中常常发生这样一种现象,本来有明确和特定意义的词汇表示的却是不确定而多变的概念,造成歧义和冲突,如,膏在中医中可以指油膏(paste,o i n-t m ent,p laster,salve)、软膏(oint m en,t paste)或煎膏(decocted paste)等,也就是说,一个概念或术语在不同地方所指不一定完全一样,彼得#纽马克(Pe-ter Ne wm ark)[6]在谈到医学专有名词的翻译时候也提到过,药品、疾病、症状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在一个国家是一个名字,在另一个国家就可能有不同的名称。
如/阴阳0一般均可以音译成y i n and yang,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却不可以这样译,如在5素问#上古天真论6中,/阴阳合,故能有子0一句, /阴阳0属于委婉语,指sexua l i n tercourse。
/气0一般音译为Q,i但在/四气五味0中,/气0指药物/寒、热、湿、凉0四种性质,只能译作property or na-ture[7]。
那么,中医术语翻译究竟要遵循什么方法呢?三翻译原则与方法李照国围绕中医术语的翻译提出过中医英语翻译的原则:(1)薄文重医,得/意0忘/形0。
我们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要把中医古老的医学知识传达给读者,而不是传达它的哲学和文学韵味,因此翻译应本着客观、准确和科学的原则,一定要把中医的精髓给翻译出来。
(2)比照西医,求同存异。
中医语言有其独特性,虽然英语语言中缺乏中医对应语,但医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知识有其共性的,因此中医的一些术语的翻译可以参照西医现有的医学名称。
(3)尊重国情,保持特色[8]。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医学体系,有着独特的民族性。
因此有些名称的翻译可以采用创造法或者释义法,从而把中医独特的内涵表达出来。
中医术语的翻译的目的就是让接受者了解中医药知识,让中医在世界传播,把握这一目的,就要采取一系列的翻译方法来准确、透明地翻译中医术语[9]。
1.直译法一般名词如身体、器官以及表示环境的词语(如/风0/火0)可以直接翻译成其对应词,因为这些词汇在西医中也有存在,译入语读者可以理解,如/风0译作w i n d,/火0译作fire,/心肝脾肺肾0分别译作heart、li v er、spleen、lung、k idney。
2.意译法目的论认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应采取的策略、方法,中医术语翻译的目的就是表达出来中医内涵,让目标语读者了解和接受,比如,/肝不芷血0译作li v er fa iling to sto re b l o od或者i n ability o f the liver to store b l o od等,/小儿麻痹0译作infantile m alnutrition。
/白虎历节0(即游走性关节疼痛)译作acute arthritis。
3.音译法或音意结合法有些中医特有的术语缺乏相应的英语词汇,使用音译法,既能体现术语的简明性,又能传达中医特有的概念。
但在直译不能明白表达意思,意译又过于冗长,音译又无法达意的时候,就可以用音意结合的方法,即先音译,再意译,比如,/精气0译作Jingqi(essence),命门M i n g m en(gate of life)。
/三焦0译作Sanjiao(three w ar m ers,tri p le burners)等。
4.术语替代法一些与西医相近或者相同的中医概念,可以用西医术语代替,如/心悸0译作palpitation,/便秘0译作consti p ation。
/牛皮癣0译为pso riasis,而不是翻译成oxhide lichen。
/带下医0(即妇科医生)则译为gynedologist而不是直译成doctor under neath 39中国科技术语/2011年第2期t h e skir.t运用这一方法时候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西医和中医作为自然科学有其共性,但又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因为有些术语在两种语言中虽名同但实际所指却大不相同,这时候就要理解各自所指,据实翻译[10]。
如中医中/伤寒0和西医上的/伤寒0所指是不同的,中医中,/伤寒0有三层含义,(1)多种外感热病的总称;(2)感受寒气而引发的病症;(3)冬季受寒[11]。
而西医中,typho i d指伤寒杆菌引发的病症。
所以,中医上的伤寒是不能译作typho i d的,而应该是co l d attack。
四结语中医术语古奥、繁杂,孕育了丰富的哲学和文学意味以及它的修辞特色,经常出现一词多义,充分体现了它的综合性及学科交叉性。
维密尔提出的目的论原则为中医术语的翻译提供了新视角。
本文提出了中医术语翻译的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或音意综合法以及术语替代法。
要达到对外传播、宣传中医博大精深的科学知识,从而实现跨文化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这一目的,就必须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既要传达了医学知识,又让读者容易接受和理解。
只要突破中医术语翻译这一关,就能更好地把中医推向世界。
参考文献[1]N ord C.T ranslati ng as a Purposefu l A cti v ity-Functi ona listApproaches Exp lai ned[M].Shangha:i Shangha i Fore i gn L 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2]Baker M.R ou tledge Encyc l oped i a o f T ranslati on Stud i es[M].Shangha:i Shangha i Fo re i gn L anguage Educati on P ress,2005.[3]廖晟,瞿贞.从目的论视角解析吉祥物/福娃0的英译[J],上海翻译,2006(2):56-59.[4]何敏.谈谈如何在翻译中保留中医术语的文化色彩[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4):34-36.[5]姚振军.面向中医典籍的机器翻译系统的开发[J],中国翻译,2007(2):72-75.[6]N e wm ark P.A T ex t Book of T ranslati on[M].Shangha:iShangha i Fo re i gn L anguage Educa tion P ress,2001.[7]李照国.5黄帝内经6英译得失谈[J].中国科技翻译,2009(4):3-6.[8]李伟彬.从中英文化差异看中医英译的基本原则)))兼评李昭国、朱忠宝5中医英语翻译技巧训练6[J].上海科技翻译,2004(4):56-59.[9]姜望琪.再论术语翻译的标准)))答侯国金(2009)[J],上海翻译,2010(2):67-71.[10]李照国.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的概念、原则与方法[J].中国翻译,2008(4):65-72.[11]欧明.汉英中医辞典[Z].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6.(上接第31页)参考文献[1]HÊn i g H G.K onstrukti ves B be rsetzen[M].A uf.lT b i ngen:Stauffenbu rg,1997.[2]黄忠廉,李亚舒.科学翻译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3]黄昭厚.谈谈科技术语的审定与统一[J].中国科技术语,2010(1):18-22.[4]HÊn i g H G,Ku³m au l P.Strateg ie der B bersetzung.E i nLehr-und A rbeitsbuch[M].Au f.l T b i ngen:N a rr,1999.[5]李健民.德汉科技术语的标准化、国际化与翻译问题[J].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5):100-104.[6]梁爱林,邓愉联.谈国外大学的术语学教学[J].中国科技术语,2007(6):5-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