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术语翻译的国际标准与文化传承

合集下载

中医药文化英文版

中医药文化英文版

中医药文化英文版中医药文化(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涵盖了中医的理论体系、诊断方法、治疗技术以及与中医相关的文化传统。

以下是中医药文化的一些主要方面的英文介绍:中医的基本理念和特点:1.中医理论(Theor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rooted i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and holistic thinking. It encompassestheories such as Yin-Yang, Five Elements, and the conceptof vital energy (Qi) flowing through meridians in the body.2.辩证施治(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Differentiation):•TCM diagnosis involves analyzing patterns of disharmony in the body, considering factors such as excess ordeficiency, cold or heat. Treatment aims at restoringbalance through acupuncture, herbal medicine, diet, andlifestyle adjustments.3.预防与调理(Prevention and Maintenance):•TCM emphasizes preventive medicine and the maintenance of health. Practices such as acupuncture,herbal tonics, and exercises like Tai Chi and Qigong areused to strengthen the body's natural defenses.中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1.脉诊与舌诊(Pulse and Tongue Diagnosis):•TCM practitioners assess the pulse and examine the tongue to ga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patient's internalcondition, including the state of organs and energy flow.2.针灸疗法(Acupuncture):•Acupuncture involves inserting thin needles into specific points on the body to regulate the flow of Qi and restorebalance. It is widely used for pain management andvarious health conditions.3.中药治疗(Herbal Medicine):•Herbal medicine uses a combination of plants, minerals, and animal products to create formulas tailored toindividual patient needs. These formulas aim to addressthe root causes of illnesses.中医文化的历史与发展:1.源远流长(Ancient Root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history of over 2,500 years. It has evolved through the contributions ofnumerous physicians and scholars, and its theories andpractices continue to be refined.2.现代中医(Modern Developments):•In modern times, TCM has gained recognition worldwide.It integrates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China's healthcaresystem, and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arepracticed globally as complementary therapies.3.文化传承(Cultural Heritage):•TCM is not only a system of medicine but also a cultural heritage. It includes practices like Tai Chi and Qigong, aswell as dietary principles based on balance and harmony. 中医文化的影响:1.全球传播(Global Influenc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gained popularity worldwide, with acupuncture clinics, herbal medicineshops, and TCM wellness practices found in manycountries.2.中医与现代医学的互动(Integration with Modern Medicine):•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often complement each other.Many patients seek TCM for chronic conditions, painmanagement, and overall well-being alongside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s.这些简要的介绍涵盖了中医药文化的一些关键方面。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

论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1.背景介绍:中医术语在海外的传播与翻译的重要性2.目的:探讨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二、中医术语的特点与翻译难点1.语言特点:古文、成语、专业术语等2.文化背景差异:中医与西方医学的区别三、中医术语翻译策略1.保持中医术语原意2.注重语言表达的通俗性3.融合中西方医学概念4.创造新词或借用西方医学术语四、具体案例分析1.针灸的翻译2.阴阳五行的翻译3.其他常见中医术语的翻译五、总结与展望1.中医术语翻译的重要性2.翻译策略的实际应用与改进正文一、引言随着中医在全球的传播与普及,中医术语的翻译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如何在保证中医术语原意的基础上,让西方人更容易理解,成为了翻译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术语的翻译策略,以期为中医术语的海外传播提供参考。

二、中医术语的特点与翻译难点中医术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地域性和历史性,其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古文、成语和专业术语等方面。

这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同时,中医与西方医学在理论体系、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也为中医术语的翻译带来了文化背景方面的难点。

三、中医术语翻译策略1.保持中医术语原意在翻译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中医术语的原意,避免因为追求语言表达的通俗性而失去术语的本来含义。

例如,“针灸”这个词在英文中就被翻译为“acupuncture”,保留了原本的意思。

2.注重语言表达的通俗性为了让西方人更容易理解中医术语,翻译时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

例如,“阴阳五行”这个词可以被翻译为“the concept of Yin and Yang, the Five Elements”,既保留了原意,又让西方人更容易理解。

3.融合中西方医学概念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适当融合中西方医学概念,以便于西方人理解和接受。

例如,将“气”这个词翻译为“energy flow”,既体现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又与西方的能量概念相契合。

中医术语英译的跨文化研究

中医术语英译的跨文化研究
( ) 会 的人 : 自然脱 离的 异 化 自我 。 二 社 与
们 不 自觉 地 被 异 化 , 渐 与 原 始 自然 状 态 脱 离 , 下 的 只 有 空 逐 剩 虚 寂 寞 与无 限 的痛 苦 。 利 的堕 落 是 社 会 造 成 的 , 是 人 们 和 威 更 社 会 与 自然 脱 离 的结 果 。
月 的 流逝 中 . 社 会 的变 化 中发 生 了 巨 大 的 改变 , 沉 溺 于 巨 在 他 大 的幻 想 和 不 切 实 际 的行 为 之 中 。 变 得 混 乱 、 他 消极 、 挫败 、 绝 望 . 终迷 失 了 自己 。从 中我 们 可 以看 到他 从 高 兴 到 悲伤 、 最 从
化 这 一 根 本 标 准
关 键 词 :中医 术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英译
跨 文 化
中医 是 中 国 古 代 除 了火 药 、 纸 、 造 印刷 和指 南 针 以外 的第 五 大 发 明 , 中 国历 史 文 化 中 的一 朵 奇 葩 , 承 载 着 无 数 医者 是 它 的 实 践 经 验 , 积 淀 了 古代 中 国 的哲 学 观 。中医语 言 如 同 中医 也 理 论 一 样有 着悠 久 的 历 史 和 不 同 的 流 派 ,因 此 对 于 中医 语 言 的 理解 是 一 个极 其 复 杂 的 过 程 。 若 要 将 这 一 过 程 进 一 步 上 升 到 英译 的 高 度 .那 么 对 于 其 语 言 的 理 解 则 是 一 个 历 时 与 共 时 并 在 的 双重 跨 文 化 交 际过 程 。
在 临 死 时 . 的 脚 上 穿 着 “ 绒 拖 鞋 ” 绿 色 是 大 自然 的 颜 他 绿 , 色 。 表 着 生命 力 与 旺 盛 的精 力 。那 种对 生 命 自然 的态 度 彰 显 代 着 他 的 自然 属 性 , 暗 示着 他 是 自然世 界 和 物 质世 界 很 好 的 结 也 合 体 。 名 死去 的推 销 员 , 是两 个 不 同 世界 同化 的产 物 , 这 就 他保 持 了双方 的平 衡 并 最 终 回归 了大 自然 。威 利 对 此 人 的格 外 崇 敬 也 暗示 着 他 对美 好 大 自然 的崇 敬 , 时 的他 是个 自然 的 人 。 此

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国际标准与文化传承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国际标准与文化传承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国际标准与文化传承研究的开题报告Title: A Study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and CulturalInheritance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erminologiesBackgroun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cultural heritage that has been passed dow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health industry and the increasing recognition of TCM's effectiveness, the demand for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TCM has grownsignificantly. Therefor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CM terminologies andtheir 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have become crucial issues for promoting TCM worldwide. However,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consensus and systematic standards for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 terminologies, which may lead to confusion, imprecision, and loss of cultural significance in the commun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CM.Objectives: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internationalstandardization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CMterminologies. Specifically, this research intends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objectives:1.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of TCMterminologies and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 in terms of terminologystandardization, translation accuracy, cultural sensitivity, and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2. To analyze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practices of terminology standardization and translation in other fields, and identify their potential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bility to TCM.3. To review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CM terminologi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and examin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erms of terminology and concept exchange.4. To propose a new framework for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f TCM terminologies and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taking into account the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diversity, scientific rigor, and practical applicability.Methodology:This research will adopt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 with afocus on literature review, case analysis, and expert consultation.Specifically, the research will involve the following steps:1. Collection and review of relevant literature, both in English andChinese, on TCM terminologi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terminologystandardization and translation theory,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and language philosophy.2. Case analysis of selected examples of TCM terminologies and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 with a view to identifying the commonproblem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in terminology standardization andtranslation quality control.3. Expert consultation through interviews and surveys with TCMpractitioners, translators, terminologists, and scholars, to obtain theirinsight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andcultural inheritance of TCM terminologies and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4. Proposal of a new framework for the internationalstandardization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TCM terminologies and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the existingliterature, case studies, and expert consultation.Expected Outcomes:This resear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d critical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of TCM terminologiesand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to propose a new framework for the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of TCM terminologies and their English translation,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the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CM with the global healthindustry and promote the cultural diversity and heritage of TCM. The research findings may also be useful for TCM practitioners, translators, and researchers, as well as for language and terminology professionals and scholars interested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erminology standardization.。

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的概念、原则与方法

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的概念、原则与方法

论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的概念、原则与方法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原则是将中国文化和语言特色与英语翻译相结合,以建立一个统一的、易于全球理解的及易于实施的国际标准。

以下旨在介绍这些原则:首先,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国际标准化应坚持严格按照词义进行翻译。

尽管中医术语具有不同的语言特点,但翻译时应尽量按原词义准确翻译,如中文四诊翻译为:Four Diagnostic Procedures,遵循原义,不参杂任何多余信息。

其次,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语标准应坚持采用简练、清晰的表达形式,避免使用复杂的表达,原词意不变,避免了其他文化理解和国际趋势不稳定的影响。

再次,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要尽可能简洁,尽量缩短单词的字数,只强调单词的核心含义。

在中医药学中,有很多词语与七十二经脉和四诊等较为特殊知识相关,在此情况下,要尽量简短、稳定,而不是把翻译结果变得更复杂。

此外,翻译中要充分考虑中华文化的组成元素,及其在形成和发展的背景及其功能,并考虑其与英语表达的对应,不能孤立于其语言本身而不能讲清楚。

按照以上原则,中医名词术语的英译国际标准化遵循一定的方法进行翻译。

首先,收集大量可供翻译的源文,然后根据源文原意匹配、修改其英译术语,最后能够达到英语翻译词语既保留中医特有文化又更加易懂。

其次,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改变或简化词语,以减少理解成本。

最后,要重视相关学术研究的协作性,在收集、审查和修订文本时,以紧密协作的方式进行协作,以确保源文的准确性和翻译的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是一项值得引进的国际化标准,其核心原则是坚持按照源文义翻译,做到简洁清楚,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协同进行,以减少理解成本,使全球使用更加快捷和便捷。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摘要:一、引言1.中医概述2.中医国际化需求二、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标准的重要性1.提高国际交流效率2.促进中医学术传播3.提升中医在国际医疗领域的地位三、国际标准制定过程1.国内外专家共同参与2.广泛征求国内外意见3.严谨的审定过程四、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的应用1.学术研究2.临床实践3.教育培训4.中医药产业发展五、结论1.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的意义2.面对挑战,持续完善正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正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医在国际交流中的沟通效率,更能推动中医学术的全球化传播,提升中医在世界医疗领域的地位。

一、引言1.中医概述中医,又称中国传统医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和总结出来的一种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的医学。

它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基础,运用中草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为防治疾病、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

2.中医国际化需求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医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认可和接受中医,将其纳入国家医疗体系。

然而,中医基本名词术语的翻译和解释存在一定程度的歧义和混乱,影响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因此,制定一套权威、规范的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标准的重要性1.提高国际交流效率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的确立,有助于消除语言障碍,提高国际间的交流效率。

通过规范的翻译和解释,使中医学术成果更好地为国际同行所理解和接受。

2.促进中医学术传播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有助于推动中医学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促进国内外学者共同研究和发展中医,将中医的优势和特色推向世界。

3.提升中医在国际医疗领域的地位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中医在国际医疗领域的地位。

中医术语翻译的国际标准与文化传承

中医术语翻译的国际标准与文化传承

中医术语翻译的国际标准与文化传承近期,千华翻译公司翻译了一批中医文献,现将我们搜集的部分有用的资料共享如下:2007年1O月,世界卫生组织(WH0)西太区颁布了《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Terminologies 011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Region)。

这一标准的颁布,使得中医术语翻译的规范化进程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同时,这一标准也将有助于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为“传统医学发展的里程碑”。

然而,从学科自身发展角度而言,这一新的国际术语标准并非一成不变,WHO有关官员表示在今后实践中将对此标准不断修改与完善,使术语的翻译能更准确地将中医文化体现出来。

现从经络部分就中医术语的翻译和文化传承进行粗浅探索。

1 WH0西太区颁布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经络部分的翻译和文化传承1.1 十二经脉的翻译与文化传承:十二经脉是结合脏腑、手足、阴阳三方面内容而命名的。

WH0西太区颁布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中,将十二经脉的翻译如下:手太阴肺经:lung meridian(LU);手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meridian(LI);足阳明胃经:stomachmeridian(ST);足太阴脾经:spleenmeridian(SP);手少阴心经:heartmeridian(HT);手太阳小肠经:small intestine meridian(SI);足太阳膀胱经:bladdermeridian(BL);足少阴。

肾经:kidlleymeridian(KI);手厥阴心包经:pericardium meridian(PC);手少阳三焦经: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TE);足少阳胆经:gallbladder meridian(GB);足厥阴肝经:liver meridian(LR)。

中医国际化与中医药术语英译标准化探析

中医国际化与中医药术语英译标准化探析

中医国际化与中医药术语英译标准化探析第一段引言中医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完整医学体系,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影响深远,对世界其他医学有重要意义。

随着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中医药国际化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外的医药研究机构、药企众多趋之若鹜,参与中医药研发,这些国家也希望中医药理论体系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然而,在中医药的发展过程中,术语的混乱(尤其是中西医合并系统中)极大地阻碍了中医药在国际化的发展。

在中西医结合中,中医术语不仅与中文不一致,而且与西医术语也存在差异,英文翻译存在错误翻译、混淆多义等情况。

这些混乱的术语阻碍了更多的西医学者们的研究和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学中术语国际化与英译标准化,探究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术语标准化。

第二段中医术语国际化中医药术语国际化是指将中医术语由中文翻译成英文,使其在国际语境中得到更好的使用,以便它可以在国际上具有可比性。

但是,在整理中医术语过程中,存在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中医术语不仅具有中文特色,而且还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拆字古文的问题,和术语的拆分与聚合。

另外,中医学中存在一些多义词,它们看似相同但具有不同的意义,如果没有明确的区分,会给英文翻译带来极大的困难。

第三段中医药术语英译标准化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现有一些学术机构对中医药术语进行翻译,构建了标准的英文翻译版本,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医学,加强其国际化进程。

根据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在中药和中医术语的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科学性,使用易记的翻译方式,如“中药-Herbs”,“中医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以及中医术语的常用和对应的英文解释,如“拔罐-Cupping”,“艾灸-Moxibustion”等。

第四段结论中医药术语国际化和英译标准化事关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中医药学科的深入研究、推广应用,改善人类健康水平,有效推动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国际学术研究、合作研讨、参与国际项目、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等交流活动,促进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研发,实现中医药国际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术语翻译的国际标准与文化传承近期,千华翻译公司翻译了一批中医文献,现将我们搜集的部分有用的资料共享如下:2007年1O月,世界卫生组织(WH0)西太区颁布了《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Terminologies 011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Region)。

这一标准的颁布,使得中医术语翻译的规范化进程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同时,这一标准也将有助于包括中医学在内的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为“传统医学发展的里程碑”。

然而,从学科自身发展角度而言,这一新的国际术语标准并非一成不变,WHO有关官员表示在今后实践中将对此标准不断修改与完善,使术语的翻译能更准确地将中医文化体现出来。

现从经络部分就中医术语的翻译和文化传承进行粗浅探索。

1 WH0西太区颁布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经络部分的翻译和文化传承1.1 十二经脉的翻译与文化传承:十二经脉是结合脏腑、手足、阴阳三方面内容而命名的。

WH0西太区颁布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中,将十二经脉的翻译如下:手太阴肺经:lung meridian(LU);手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meridian(LI);足阳明胃经:stomachmeridian(ST);足太阴脾经:spleenmeridian(SP);手少阴心经:heartmeridian(HT);手太阳小肠经:small intestine meridian(SI);足太阳膀胱经:bladdermeridian(BL);足少阴。

肾经:kidlleymeridian(KI);手厥阴心包经:pericardium meridian(PC);手少阳三焦经: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TE);足少阳胆经:gallbladder meridian(GB);足厥阴肝经:liver meridian(LR)。

从上述翻译中可以看到,WH0西太区在翻译这些术语时,主要是由“脏腑名称”+“经脉名”构成。

这种方法简便、方便交流,但这样翻译明显有遗漏。

如“lung meridian(LU)”的翻译中,看不到“手太阴”的翻译。

《灵枢·经脉》中对十二经脉的命名采用“脏/腑+手/足+阴/阳+脉”的形式命名。

该命名形式,主要是在继承和保留“手/足+阴/阳+脉”格式的基础上,将脏腑名置于手足阴阳之前,增加了脏腑的元素,体现了经脉理论和脏腑理论的融合。

所以,我们看到每一经脉的名称均依据分布于手足内外、所属脏器的名称和阴阳属性命名。

为了准确、毫无遗漏的传递这些术语信息,笔者建议应以“脏或腑+经脉名称+of+手或者足+阴阳”的格式翻译,具体如下:手太阴肺经:lung meridian ofhand.taiyin(LU);手阳明大肠经: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hand.yangming(LI):足阳明胃经:stomach meridian offoot.yangming(ST);足太阴脾经: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SP);手少阴心经:heartmeridian ofhand.shaoyin(HT):手太阳小肠经:small intestinemeridian ofhand.taiyang(SI);足太阳膀胱经:bladder meridianof foot.taiyang(BL):足少阴肾经:kidney meridian offoot.shaoyin(KI);手厥阴心包经:pericardium meridian ofhand-jueyin(PC);手少阳三焦经:sanjiao meridian ofhand.shaoyang(SJ);足少阳胆经:gallbladder meridian offood—shaoyang(GB):足厥阴肝经:livermeridian offood-jueyin(LR)。

采用这样的格式英译十二经脉名,能够完整体现中医对十二经脉命名的全部信息。

另外,三焦的英译也与中医理论和传统文化不合。

WHO西太区在《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将“手少阳三焦经”译为“triple energizer meridian(TE)’这里涉及一个很具有中医文化特色的术语“三焦”的翻译。

三焦是一个特殊的“腑”,既是对人体胸腹部位及其所藏脏腑器官目的划分,又是对人体某些功能系统的概括。

三焦分上、中、下三焦,主要有调和诸气、疏通水道、布散水谷精微的作用。

triple表示“三”;energizer是由动词energize变来,表示“释放能量”。

按照字面意思,将“三焦”简单的理解为“三个产生能量地方”。

“三焦”为中医理论所独有,无论其概念、部位、功能,都有鲜明的中医特色。

如果充分考虑其中的文化因素的话,将“三焦”翻译成“triple energizer”并不合适,最恰当的处理应采取音译“saojia0”。

如果将“三焦”翻译成“tripleenergizer”,那么这个术语中的文化意蕴及内涵就无法体现,所以建议将“手少阳三焦经”译成“sanjiao meridian ofhand—shaoyang(SJ)”。

1.2奇经八脉的翻译与文化传承: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和阳跷脉。

《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中,将奇经八脉译为:督脉:90vernorvessel(GV);任脉:conceptionvessel(CV);冲脉:thoroughfarevessel:带脉:belt vessel:阴跷脉:yin heel vessel;阳跷脉:yang heel vessel;阴维脉:yin li政vessel;阳维脉:yang linkvessel。

这里所有的“脉”均被译成“vessel”。

根据英汉大词典的解释,“vessel”是“血管”的意思。

按照中医理论,中1嚣学中奇经八脉中的“脉”并非西医“血管”的概念。

李照溷先生在《中医基本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

一书中,gl用著名针灸学家李鼎教授对经脉的解释:脉的本意为血管。

而“经”和“络”的概念出现的较晚,是对“脉”的进一步分析,并按照“脉”的大小、深浅差异分别称作“经脉”、“络脉”、“孙脉”。

之后,“经脉”、“络脉”又简称经络,并按照气血虚实和阴阳部位将其分为“虚经”、“盛经”、“阴经”、“阳经一等,这些名词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分析各种气血运行通路,而最为具体而直观的通路就是血管,也就是“脉”。

但是古人由此而扩展出许多概念,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脉”的应有范围。

经络系统中奇经八脉的“脉”实际指“经”。

据此认为,上述奇经八脉中的“脉”应译为“meridian或channel”更妥,作为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与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十二经脉”在名称格式上保持一致。

此外,督脉、任脉、冲脉的英译亦值得商榷。

督脉被译为“90vemorvessel(Gv)”。

“governor”的意思为“统治者、管理者、总督”,那么许多外国学员在理解“90vernor vessel(Gv)”时,就会认为督脉领导其他七脉。

实际上,督脉的作用为统帅、督促全身阳经脉气,所以译作“90vernor vessel(Gv)”会以偏概全。

据此,建议采用音译“Du Meridian”较好。

任脉总揽、总任全身阴经脉气,并有“主胞胎”功能,所经过的关元穴,又称“丹田”,为男子储藏精气、女子维系胞宫之所,又为‘‘生气之原”0但“conception”的意思为“妊娠、概念、构思”,显然,该标准英译所取的仅是“妊娠”的意思。

任脉虽与女性生育有关,但任脉总揽、总任全身阴经脉气的功能无法通过“conception”体现。

所以笔者认为音译成"Ren Meridian”更合适。

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联系人体之先、后天,并与经、带、胎、产、乳关系密切。

“thoroughfare”的意思为“大路、通道”,如果按“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来理解的话,可译成“thoroughfaremeridian”,但冲脉还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之称,所以笔者认为采取音译成“ChongMeridian”更能将冲脉所蕴含的文化体现出来。

1.3十二经脉附属部分的翻译与文化传承: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为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中,将其译成“twelve meridian divergences、twelvemeridian sinews、twelve cutaneous regions”。

这里能看出是字对字的翻译。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行而出、深入体腔的分支,又称为“别行的正经”。

鉴于此,笔者认为将“十二经别”译为“branches of the twelve meridians”更恰当。

“divergence”为“散开、分散、辐散”的意思,而“branch”意为“树枝、分支”,这样更能形象地表示“别行的正经”、体现“别行”的文化含义。

1.4络脉的翻译与文化传承:络脉是从经脉分出的支脉,包括十五络脉、孙络和浮络。

《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中译为“fifteen collateral vessels、tertiary collateral vessel、superficial collateral vessel”。

孙络指络脉系统中最细小的络脉,而“tertiary”的意思是“第三级”,与“最小”在意思上有一定差异,所以译为“minute collaterals”较好,能将“孙络”中的“孙”所含的文化体现出来可少的工作。

然而,中医翻译非常困难,因为中医为中国特有并与中国文化密切相连。

这就要求翻译者努力对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的中医术语进行恰当合理的文化传译,准确“输出”中医信息。

为此,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2.1音译,保持中医术语特有的民族特色:中医学理论形成于中国古代,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是不同于西医的医学体系。

我们不能因为西医是现在的主流医学,就尽量向西医靠拢,用西医术语替代中医术语概念。

如果一味用西医术语来表达中医术语概念,就会抹煞中医术语的民族性、独立性。

所以对于抽象而意义广泛的中医术语,采用直译或意译不能完全表达意思和文化时,可用音译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

例如,上文中阐述的‘‘三焦”、“任脉”的翻译,这些术语本身蕴藏着丰富的中医文化,西医中没有对应的词,不妨采取译音的方法,翻译成“Saojia0、Ren Meridian”。

又如“阴、阳、气”等中医术语的翻译,都可以采用音译,不仅保存中医固有的特色,有利于表达和交流,也有利于中医术语翻译的规范和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