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效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合集下载

影响泵效的因素及

影响泵效的因素及

W f p gL
/ L

4
gL

解:
4 0.0562 900 9.8 1000 3.14 21713 N ) 21.713(kN ) (

查表 4 -2 得 7/8m 、 3/4in 抽油杆的截面积为 3.8cm2 和 2. 85cm2。
L2 L W / L1 ( ) E f r1 f r 2 可以看出 : 泵的余隙百分比越大 , 泵的充满系数越低 , 对泵效的 影响越大 ; 气油比越大 , 泵的充满系数越低 , 对泵效的影响 越大。 因此 , 对于气油比大的井应尽量减小防冲距和防止气 体进入泵内。
( 四 ) 漏失的影响




/



S
100%
例题

某井使用的油管直径为 2in( 外径 73mm 、内径 62mm) 选用 56mm 的管式泵 , 下泵深度为 1000m, 由直径为 7/8in 抽油杆 400m 、直径为 3/4in 抽油杆 600m 组成二级抽油杆柱 , 井内液体密度为 900kg/m3, 光 ; 杆冲程为 1. 8m, 试计算冲程损失及 对泵效的影响。
( 一 ) 对于油层的措施


提高和维持油层能量 主要是提高和维持油层能量 , 保证有充足的供 油能力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 , 合理注水是保证高产、 高泵效的根本措施 ; 采取增产措施 对于井底附近油层物性不好的 , 可采取增产措 施提高井底附近油层的渗透率 , 提高油层供油能力。
( 二 ) 油井方面的措施
( 五 ) 供液不足的影响

若油层能量低或沉没度较小时 , 当活塞的运动 速度大于吸入液体的速度时 , 会使泵充不满而影响 泵效。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井下抽油泵的泵效是指单位时间内泵送的油液量与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之比。

为了提高井下抽油泵的泵效,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 优化泵的设计:合理选择泵的类型和结构,使其适应地质条件和油井特点,提高泵的效率。

可以选用高效能的离心泵替代传统的柱塞泵,减少能量损失。

2. 优化泵的工作状态:通过调整泵的转速、液柱长度、进排油管直径等参数,使泵的工作点接近最佳工作状态,提高泵效。

合理选择泵相关设备的配套,如齿轮箱、驱动电机等,降低泵的能耗。

3. 降低泵的摩擦阻力:采用优质的油液和密封件,减少泵内部摩擦和泄漏,降低泵的摩擦阻力和能耗。

还可以采用陶瓷材料替代传统金属材料,减少摩擦阻力和能耗。

4. 提高泵的入口压力:通过应用人工提升方法或改善地层增压,提高井底液面,增加泵的入口压力,从而提高泵效。

但需注意不超过泵的最大工作压力。

5. 增加泵的冲程和冲次:适当增加泵的冲程和冲次,增加泵水泥程度,提高泵效。

但要注意不超过泵的额定工作范围,以免影响泵的使用寿命。

6. 进行系统改造和优化:通过改进井下管道系统、减少系统阻力,改善油液流动状态,提高泵效。

可以提高管道的直径、缩短进排油管长度等。

7. 定期维护和检修泵设备:定期清洗泵设备,保持其良好工作状态;检修和更换磨损严重的泵零件,提高泵的运行效率;及时排除泵设备故障,保障泵的正常运行。

8. 积极应用新技术:如采用变频技术控制泵的转速,在不同工况下调节泵的输出量,提高泵效。

可以利用无线传感器等远程监控技术,实时监测泵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调整和优化泵的工作参数。

提高井下抽油泵的泵效,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泵的设计、工作参数调整、油液质量、泵入口压力、系统改造等,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提高泵效。

影响泵效的因素

影响泵效的因素

影响泵效的因素抽油机井的实际产液量与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叫做泵效。

其计算公式为:泵效的高低反映了泵性能的好坏及抽油参数的选择是否合适。

在正常情况下,若泵效为0.7-0.8,就认为泵的工作是良好的。

而有些自喷井的泵效会接近或大于1,矿场实践表明,往往平均泵效低于0.7,甚至有的油井的泵效低于0.3。

影响泵效的因素有三个方面:(1)地质因素:包括油井出砂、气体过多、油井结蜡、原油粘度高、油层中含腐蚀性的水、硫化氢气体腐蚀泵的部件等;(2)设备因素:泵的制造质量、安装质量、衬套与活塞间隙配合选择不当、或凡尔球与凡尔座不严等都会使泵效降低。

(3)工作方式的影响:泵的工作参数选择不当也会降低泵效。

如参数过大,理论排量远远大于油层供液能力,造成供不应求,泵效自然很低。

冲次过快会造成油来不及进入泵工作筒,而使泵效降低。

泵挂过深,使冲程损失过大,也会降低泵效。

从深井泵的工作的三个基本环节(活塞让出体积,原油进泵和从泵内排出原油)来看,可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1.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伸缩由于深井泵工作特点,抽油杆和油管柱在工作过程中承受着交变载荷,从而发生弹性伸缩,使活塞冲程小于光杆冲程。

因而,减小了活塞让出的体积。

2.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当泵内吸入油气混合物后,气体占据了活塞让出的部分空间,油来不及进入泵内,或者当泵的排量大于油层供油能力时,都会使进入泵内的油量减少。

漏失的影响活塞与衬套的间隙及凡尔和其它连接部件间的漏失都会使实际排量减少。

只要保证制造质量与装配质量,在下泵后一定时期内,漏失的影响是不大的。

但当液体有腐蚀性或含砂时,将会由于泵的腐蚀和磨损使漏失迅速增加。

泵内结蜡和沉泵都会使凡尔关闭不严,甚至于被卡而严重破坏泵的工作。

在这些情况下,除改善泵的结构、提高泵的抗腐蚀性能外,主要是采取防砂及防蜡措施,以及定期检泵来维持泵的正常工作。

在油田开发的中后期,动液面较低的油井,气体影响十分严重。

表现在:①气体进入泵筒后,占据了泵腔的部分空间,泵筒充不满液体。

影响抽油泵泵效主要因素分析及提高泵效措施

影响抽油泵泵效主要因素分析及提高泵效措施

影响抽油泵泵效主要因素分析及提高泵效措施抽油泵是一种用于将液体从一个低压区域抽到一个高压区域的机械设备。

抽油泵的泵效是指单位时间内抽取的液体的能量效率,影响抽油泵泵效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 输送介质的物理性质:液体的黏度、密度和流变性质等对泵效有直接影响。

黏度越大、密度越大、流变性越强,泵效越低。

2. 泵的结构和工作状态:包括泵的内部结构和几何参数、叶轮的叶片角度、进、出口管道的布局以及液体的入口速度和压力等。

这些参数直接影响泵的流量和扬程,进而影响泵效。

3. 液体的温度:温度对液体的黏度、密度和流变性质有直接影响,从而影响泵效。

高温下液体的黏度较小,泵效相对较高,而低温下液体的黏度较大,泵效较低。

4. 泵的选型和匹配:选择合适的泵型和配套的管道能够提高泵的效率。

泵的选型应符合输送介质的需求,避免过大或过小的泵型,以确保泵的工作在最佳点附近。

针对以上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抽油泵的泵效:1. 优化泵的结构和几何参数:合理设计泵的内部结构,减小泵的内部摩擦阻力,提高泵效。

通过调整叶轮的叶片角度和进、出口管道的布局,使液体的流动更加顺畅,减少能量损失。

2.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涂层:选择适用于输送介质的材料和涂层,减少泵叶轮和泵壳的磨损和腐蚀,提高泵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3. 控制液体的温度:合理控制液体的温度,将其控制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

一方面,避免液体过热引起黏度变小,避免液体过冷引起黏度变大,从而影响泵效。

4. 选用高效率和节能的电动机:选用高效率的电动机,提高电机的转换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进而提高整个抽油泵系统的泵效。

提高抽油泵的泵效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包括液体的物性、泵的结构和工作状态、液体的温度以及泵的选型和匹配等因素。

通过优化泵的设计和选材,控制液体的温度,选用高效率的电动机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抽油泵的泵效。

影响抽油泵泵效主要因素分析及提高泵效措施

影响抽油泵泵效主要因素分析及提高泵效措施

影响抽油泵泵效主要因素分析及提高泵效措施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油气开采的深入,抽油泵在油气开采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要不断提高抽油泵的泵效,降低生产成本。

影响抽油泵泵效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油井地质条件油井地质条件是影响抽油泵泵效最基本的因素之一,通常包括油井储量、含油层岩性、压力、温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油井出油量、油质、粘度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抽油泵的泵效。

二、抽油泵结构参数抽油泵的结构参数包括泵的排量、提水高度、泵的直径、叶轮转速、泵的管道布置等。

这些参数的不同组合将影响抽油泵泵效,影响最大的是泵的排量和提水高度。

三、工作液的性质工作液的性质包括液体的黏度、密度、温度、酸碱度等。

这些性质直接影响抽油泵的摩擦损失和水力阻力,也会影响泵效。

四、泵的安装条件泵的安装条件涉及到管道的布置、支架的稳定性等。

泵的布置方式、管道的截面积和长度等因素会对泵的摩擦损失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泵效。

为提高抽油泵的泵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优化泵的结构参数通过选取合适的泵的排量和提水高度等参数,可以实现泵的最大输出功率,提高泵效。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叶轮几何形状、降低泵的转速等措施来提高泵效。

二、通过液体额外的加压来降低液体黏度在油井开采中,液体往往是高黏度油,这种液体会增加泵的摩擦损失和水力阻力,降低泵效。

此时,可以通过在上游以适当压力降低流体黏度,提高流体稀释,进而提高泵效。

三、采用宽范围变频控制系统采用宽范围变频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泵的变频调速,能够满足不同工况下的需求,从而提高泵效。

四、优化泵的安装条件通过合理的管道敷设和支架设计等方式,降低管道的阻力,提高泵效。

总之,影响抽油泵泵效的因素较为复杂,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够实现泵效的最大化。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1. 选择合适的抽油泵:根据井底情况、地层特点和井口压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抽油泵。

不同地层和工况下,选择不同类型的抽油泵,如离心泵、柱塞泵等,以提高泵效。

2. 优化泵的结构和材料:改进抽油泵的结构设计,减小泵的阻力,提高流体的流动
速率,从而提高泵的泵效。

采用高强度、耐磨的材料制造泵的内部零部件,能够延长泵的
使用寿命,保持泵的泵效。

3. 控制井口压力:根据地层压力和油井生产情况控制井口压力,使其保持在合理范
围内。

过高或过低的井口压力都会影响抽油泵的工作效率,适当调整井口压力可以提高泵
的泵效。

4. 采用先进的提升技术:引入先进的提升技术,如人工举升技术、气体助力技术等,可以减小抽油泵的工作负荷,提高泵的泵效。

5. 加强运行维护管理:定期对抽油泵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洗泵的零部件、检查密
封件的损坏情况、修复泵的磨损或破损部件等。

通过有效的运行维护管理,保持抽油泵的
正常工作状态,提高泵的泵效。

6. 优化井眼和油管:在井底增设井眼和油管,以减小油液流动的阻力,提高油液的
流动速率,从而提高泵的泵效。

7. 应用智能控制技术: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对抽油泵的启停、运行参数进行自动调节,以及实时监测泵的工况和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复,提高泵的泵效。

提高井下抽油泵的泵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优化,包括选择合适的抽油泵、优化
泵的结构和材料、控制井口压力、采用先进的提升技术、加强运行维护管理、优化井眼和
油管等。

只有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有效地提高抽油泵的泵效。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井下抽油泵是油田开发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其泵效的提高对于提高油井的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1. 优化泵选型:合理选择泵的类型和规格可以提高泵效。

根据井筒形状、流体性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离心泵、潜水泵或柱塞泵等不同类型的抽油泵,以及合适的泵材质和尺寸。

2. 提高抽油泵的工作效率:通过优化抽油泵的结构设计和加工工艺,提高泵的转矩转换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采用高效节流件、减阻件等技术措施,减小局部阻力,提高流体通过泵的能力。

3. 定期维护和检修:定期对泵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泵的各项性能指标处于良好状态。

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清洗排除堵塞物,保证泵的畅通工作状态。

4. 运用智能监测技术:采用现代化的智能监测技术对抽油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前预警和处理故障,避免泵的不正常运行,提高泵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5. 优化泵浦配置:根据井下抽油的工况要求,合理配置泵浦,将泵浦安装在最佳位置,以减少管道阻力和泵下压力,提高泵效。

6. 减少泵的摩擦损失:减少泵的密封件磨损,采用低摩擦材料,最大限度减少摩擦损失,提高泵效。

7. 控制系统优化:利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对抽油泵进行控制和调节,根据井下工况实时调整泵的转速、流量和压力等参数,使泵工作在最佳工况,提高泵的效率。

8. 降低筒压差:通过减小井筒中的摩擦阻力和压力损失,降低井下的筒压差,减轻泵的工作负荷,提高泵效。

9. 采用高效节能措施:使用变频调速技术、节能型电机等高效节能设备,降低能量损失,提高泵的工作效率。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包括优化泵选型、提高泵的工作效率、定期维护和检修、运用智能监测技术、优化泵浦配置、减少泵的摩擦损失、优化控制系统、降低筒压差和采用高效节能措施等。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提高井下抽油泵的泵效,提高油井的产量和效益。

泵效分析与计算

泵效分析与计算

(三) 工作方式对泵效的影响
抽汲参数选择不合理也会降低泵效。例如参数太大,
理论排量远远大于地层的供液能力,造成供液不足,液体
充不满泵筒影响泵效。泵挂太深,使冲程损失过大降低泵 效。 考虑以上各种因素后的理论泵效为:
l B
B
1 Bl
—— 考虑原油在地下和地面体积的差别的系数, 为体积系数的倒数。
(三)设备和管理方面的措施
1.改善泵的结构提高泵效 如用在出砂井的防砂卡抽油泵,用在含气多的井中的环 阀式防气抽油泵,用在稠油井中的液压反馈抽稠泵。 2.改善泵的材料提高泵效 采用耐磨材料加工成的泵可减轻砂磨引起的漏失,采用 耐腐蚀的材料加工的泵防止泵受腐蚀引起的漏失和破坏。 3.加强检泵作业质量防止漏失 检泵中下油管时按要求上紧丝扣,防止油管漏影响泵效。 防止泵和泄油器等的连接部位漏失等。
二、提高泵效的措施
泵效的高低是反映抽油设备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一
个重要指标,在同样的理论排量下,泵效高,获得的产量
就大。根据前述影响泵效的因素,可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一)地层方面的措施 (二)井筒方面措施
(三)设备方面和管理方面的措施
(一)地层方面的措施
1.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加强注水,保持油层能量高,
如硫化物、酸性水,腐蚀泵的部件,引起漏失降低泵效。
(二)影响泵效的设备因素
1.活塞的有效冲程:由于制成抽油杆和油管的材料具 有弹性,而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承受不对称的脉动载荷, 有一部分载荷在上下冲程中,在杆柱和管柱间来回转移, 从而引起杆柱和管柱伸长和缩短。 结论:泵径越大,活塞截面积越大,冲程损失越大。 冲程损失还与抽油杆柱长度成正比,抽油杆柱越长,冲程 损失越大。 2.泵的制造、安装质量的影响:例如球与球阀关闭不 严,活塞与衬套间隙配合选择不适当等都会引起漏失影响 泵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节 泵效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在抽油井生产过程中,泵的实际排量 Q 常小于
其理论排量 Qt ,二者的比值称为泵的容积效 率 v ,油田通称为泵效,即
其中
v Q Qt
Qt 1440 A p sn 360d p sn
2
一、 泵效的影响因素
活塞让出体积
从泵三个基本工作环节出发: 油进泵

Wr s 2 w L 2 Wr sn L g 2 i 1790 Ar E Ar E
2
2
在静载荷和惯性载荷的共同作用下,活塞冲程为:
Wr n L s p s i s (1 ) 1790 Ar E
考虑到弹性波在抽油杆中的传播速度 a 还可写成:
E
2
3. 合理利用气体能量及减少气体影响
带喷井:利用气能举油,加油 合理利用套管气 嘴控制
不带喷井:稳定液面和产量, 减少脱气后引起的油粘度增加 正常抽油井: 增加沉没度,或安装气锚以减 少气体进泵
2) 吸入部分漏失:指固定阀漏失,它将会减少进 入泵内的油量。 3) 其它部分漏失:由于油管丝扣、泵的连接部分 及泄油器不严,都将降低泵效。
二、 提高泵效的措施
泵效的高低,是反映抽油设备利用率和管理 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泵效同油层条件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提 高泵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从油层着手,保证 油层有足够的供液能力。
3)B’
C吸入阀打开,B’C=Sp =S-(λr + λt )=S- λ
下冲程:开始时固定阀关闭。
1)C D,抽油杆卸载,缩短λr ;
2)D
3)D’
D’,管加载,伸长λt ;
E,游动阀打开,D’E=Sp=S-(λr + λt )
*实际上,抽油杆和油管的伸缩是同时进行的。
由于抽油杆柱与油管柱的弹性伸缩使活塞冲程小于 光杆冲程的值,称为冲程损失。
2)Fgo , 增加沉没度,增加泵入口压力,
3)若油层能量低或 o高,造成冲不满,可以 采用:加深泵挂,增加沉没度,实施增产措 施,优选抽汲参数,若为稠油,可以降粘。
3. 漏失的影响 抽油泵在工作时,由于各种原因将产生漏失,使 泵效降低。影响泵效的漏失主要有: 1) 排出部分漏失:指活塞与衬套的间隙漏失和游 动阀漏失,将减少泵内排出的油量。
2 2
Lw s p s (时Wmax增加,Wmin降低, 杆受力条件变差。所以,不采用增加关系载荷的 方法增加sp ,即不采用快抽。 (3) 振动载荷对活塞冲程的影响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抽油杆柱本身振动的 位相在上、下冲程中几乎是对称的,即如在上冲 程末抽油杆柱伸长,则在下冲程末抽油杆柱缩短; 反之亦然。
2. 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
通常:P泵入口 Pb 气体进泵 减少 V液进泵
气锁:由于气体在泵内的压缩和膨胀,使得吸入 阀无法打开而抽不出油,这种现象称为“气锁”。
充满系数:是指每冲次吸入泵内的原油(或液体) 的体积 V0 与活塞让出容积 V p 之比,即 V0


i 1
m
Li ) Ari

Wr L( Ap Ar ) ( L H fl ) Ap l g

i 1
m
Li L ) Ari At
(2) 惯性载荷对活塞冲程的影响 上死点:aA 最大,向下;Fi最大,向上,杆 压缩,多向上移动λiu ; 下死点:aA 最大,向上;Fi最大,向下,杆 拉长,多向下移动λid
调整抽汲参数时,在保证Ap、s和n的乘积不变(即理论 排量一定)的条件下,虽然可以任意调整三个参数,但 当其组合不同时,冲程损失、气体的影响及漏失的影响 也不同。此外,对于深井抽汲时,要充分注意振动载荷 影响的s和n配合不利区。
2. 使用油管锚
使用油管锚将油管下端固定,则可消除油管变形,从而 减小冲程损失。
油从泵内排出 影响泵效的因素主要有: 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伸缩 气体和充不满的影响 漏失

1. 抽油杆和油管弹性伸缩的影响
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伸缩,将减小活 塞冲程,因而降低泵效。抽油杆柱和油管柱 的弹性伸缩量越大,活塞冲程与光杆冲程的 差别也就越大,泵效也就越低。抽油杆柱所 受的载荷性质不同,则伸缩变形的性质与程 度也不同。
Vp
泵的充满系数与 泵内气油比及泵 的结构有关。
定义 Fg 0 为泵内 的气油比;
K s 为泵的余隙比;
则: Fg 0 V g V0
可导出充满系数表达式为:
1 K s Fg 0 1 Fg 0
推导过程如下:
Vs Fgo Vg FgoVo 又Ks Vo Vp Vo ' Vo Vs V p Vg V p FgoVo Vo V p Vs 1 Fgo V p Vs 1 Fgo Vs V p Vs Fgo 1 Fgo 1 K s Fgo 1 Fgo Vg
Vo ' Vo Vs
Vo ' V p Vs Fgo 1 Vp 1 Fgo V p 1 Fgo
Vs 1 Fgo Vp
讨论:
1 K s , , 应使Vp , Vs , 在不撞击固 ) 定阀尔时,应减少防冲距Vs以减少K s
减少Fgo或使用气锚以减少气体进泵
活塞冲程比只有静载荷作用时要增加 :
i
iu id
由于抽油杆柱上各点的惯性力不同,故取其平 均值。根据广义虎克定律可得:
Fird L Wr sn L r iu (1 ) 2 Ar E 2 1790 Ar E l
Firu L Wr sn L r id (1 ) 2 Ar E 2 1790 Ar E l
1)A B驴头上移,游 动阀关闭, Wl 抽油 杆,杆伸长λr 。
2)B B’与此同时, 管卸载,缩短λt ,活塞与 衬套无相对位移,吸入阀 关闭。
3)B’ C吸入阀打开, B’C=Sp =S-(λr + λt )=S- λ
(1) 静载荷对活塞冲程 的影响
上冲程中:抽油杆加载, 油管卸载。
1)A B驴头上移,游 动阀关闭, Wl 抽油 杆,杆伸长λr 。 2)B B’与此同时,管 卸载,缩短λt ,活塞与衬套 无相对位移,吸入阀关闭。

,上式
s p s(1
其中:

2
2
)
L a
证明如下:
Fird iu 2 Firu id 2 L 1 Wr s 2 r L w (1 ) ArE 2 g 2 l ArE L 1 Wr s 2 r L w (1 ) ArE 2 g 2 l ArE LAr s g s 2 Wr s 2 L L i iu id w w g 2 ArE g 2 Ara 2 s Ls 2 2 s 2w s 2a 2 2
r t
活塞冲程 : s p s ( r t ) s
A p 1 H f 1 g L 根据广义虎克定律 : ( E At 推导如下:
W L A E W静 Wr Wl Fs Wr ' (Wr LAr g ) Ap l H fl g r t Apl H fl g E (
油层:对注水开发油田:加强注水,实施增产措施
对于井筒方面,提高泵效应采取下述措施。
1. 选择合理的工作方式
选择合理的工作方式来提高泵效的基本原则是:
1) 当抽油机已选定,并且设备能力足够大时, 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应以获得最高泵效为基本 出发点来调整抽汲参数。 2) 当产量不限时,应在设备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以获得尽可能大的产量来提高泵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