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影响泵效的原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最新版)

合集下载

影响泵效的因素及

影响泵效的因素及

W f p gL
/ L

4
gL

解:
4 0.0562 900 9.8 1000 3.14 21713 N ) 21.713(kN ) (

查表 4 -2 得 7/8m 、 3/4in 抽油杆的截面积为 3.8cm2 和 2. 85cm2。
L2 L W / L1 ( ) E f r1 f r 2 可以看出 : 泵的余隙百分比越大 , 泵的充满系数越低 , 对泵效的 影响越大 ; 气油比越大 , 泵的充满系数越低 , 对泵效的影响 越大。 因此 , 对于气油比大的井应尽量减小防冲距和防止气 体进入泵内。
( 四 ) 漏失的影响




/



S
100%
例题

某井使用的油管直径为 2in( 外径 73mm 、内径 62mm) 选用 56mm 的管式泵 , 下泵深度为 1000m, 由直径为 7/8in 抽油杆 400m 、直径为 3/4in 抽油杆 600m 组成二级抽油杆柱 , 井内液体密度为 900kg/m3, 光 ; 杆冲程为 1. 8m, 试计算冲程损失及 对泵效的影响。
( 一 ) 对于油层的措施


提高和维持油层能量 主要是提高和维持油层能量 , 保证有充足的供 油能力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 , 合理注水是保证高产、 高泵效的根本措施 ; 采取增产措施 对于井底附近油层物性不好的 , 可采取增产措 施提高井底附近油层的渗透率 , 提高油层供油能力。
( 二 ) 油井方面的措施
( 五 ) 供液不足的影响

若油层能量低或沉没度较小时 , 当活塞的运动 速度大于吸入液体的速度时 , 会使泵充不满而影响 泵效。

影响抽油机井泵效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

影响抽油机井泵效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

影响抽油机井泵效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油田开采难度逐渐增大。

在油田的开采过程中,抽油机井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其效率受到了种种因素的制约。

本文将就影响抽油机井泵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探讨。

1. 井底流体性质井底流体的性质直接影响着井泵的效率。

当井底含气过多时,易造成井泵液柱裂,从而导致产量减少或者井泵损坏。

井底液面高度和井底水压也会影响井泵的产量和效率。

2. 油层渗透率油层的渗透率是决定井泵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油层渗透率较低时,井泵需要花费更大的功率才能将地下的原油提取上来,从而影响井泵的效率。

3. 泵的质量和状态泵的质量和状态直接关系到井泵的效率。

当泵的质量不好或者处于磨损状态时,易造成泵的漏泄或者故障,从而降低井泵的效率。

4. 电力供应稳定性抽油机井泵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当电力供应不稳定时会造成井泵的工作不稳定,影响到井泵的效率。

5. 井筒通透性井筒的通透性决定了井泵吸油的速度和效率。

当井筒通透性不好时,会导致井泵效率低下,产量减少。

6. 抽油机井泵配置和调度抽油机井泵的配置和调度也影响着井泵的效率。

当配置不当或者调度不及时时,会造成井泵的浪费和效率降低。

针对井底流体性质,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提前进行井底的气体除尽处理,保证井底的液面高度和水压稳定,确保井底的液体性质符合井泵的要求。

针对油层的渗透率,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可通过改善油层的渗透性或者采取提高井泵的抽油效率的手段,以提高井泵的效率。

针对泵的质量和状态,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定期对泵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确保泵的质量和状态良好。

可以考虑使用质量更好的泵来提高井泵的效率。

针对电力供应稳定性,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与供电部门的沟通合作,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或者考虑使用备用电源来应对电力供应不稳定的情况。

针对井筒的通透性,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在井筒不通透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酸洗井眼和井下充注等措施来改善井筒的通透性。

影响抽油泵泵效主要因素分析及提高泵效措施

影响抽油泵泵效主要因素分析及提高泵效措施

影响抽油泵泵效主要因素分析及提高泵效措施抽油泵是一种用于将液体从一个低压区域抽到一个高压区域的机械设备。

抽油泵的泵效是指单位时间内抽取的液体的能量效率,影响抽油泵泵效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 输送介质的物理性质:液体的黏度、密度和流变性质等对泵效有直接影响。

黏度越大、密度越大、流变性越强,泵效越低。

2. 泵的结构和工作状态:包括泵的内部结构和几何参数、叶轮的叶片角度、进、出口管道的布局以及液体的入口速度和压力等。

这些参数直接影响泵的流量和扬程,进而影响泵效。

3. 液体的温度:温度对液体的黏度、密度和流变性质有直接影响,从而影响泵效。

高温下液体的黏度较小,泵效相对较高,而低温下液体的黏度较大,泵效较低。

4. 泵的选型和匹配:选择合适的泵型和配套的管道能够提高泵的效率。

泵的选型应符合输送介质的需求,避免过大或过小的泵型,以确保泵的工作在最佳点附近。

针对以上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抽油泵的泵效:1. 优化泵的结构和几何参数:合理设计泵的内部结构,减小泵的内部摩擦阻力,提高泵效。

通过调整叶轮的叶片角度和进、出口管道的布局,使液体的流动更加顺畅,减少能量损失。

2.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涂层:选择适用于输送介质的材料和涂层,减少泵叶轮和泵壳的磨损和腐蚀,提高泵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3. 控制液体的温度:合理控制液体的温度,将其控制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

一方面,避免液体过热引起黏度变小,避免液体过冷引起黏度变大,从而影响泵效。

4. 选用高效率和节能的电动机:选用高效率的电动机,提高电机的转换效率,减少能源的消耗,进而提高整个抽油泵系统的泵效。

提高抽油泵的泵效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包括液体的物性、泵的结构和工作状态、液体的温度以及泵的选型和匹配等因素。

通过优化泵的设计和选材,控制液体的温度,选用高效率的电动机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抽油泵的泵效。

影响抽油泵泵效主要因素分析及提高泵效措施

影响抽油泵泵效主要因素分析及提高泵效措施

影响抽油泵泵效主要因素分析及提高泵效措施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油气开采的深入,抽油泵在油气开采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需要不断提高抽油泵的泵效,降低生产成本。

影响抽油泵泵效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油井地质条件油井地质条件是影响抽油泵泵效最基本的因素之一,通常包括油井储量、含油层岩性、压力、温度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油井出油量、油质、粘度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抽油泵的泵效。

二、抽油泵结构参数抽油泵的结构参数包括泵的排量、提水高度、泵的直径、叶轮转速、泵的管道布置等。

这些参数的不同组合将影响抽油泵泵效,影响最大的是泵的排量和提水高度。

三、工作液的性质工作液的性质包括液体的黏度、密度、温度、酸碱度等。

这些性质直接影响抽油泵的摩擦损失和水力阻力,也会影响泵效。

四、泵的安装条件泵的安装条件涉及到管道的布置、支架的稳定性等。

泵的布置方式、管道的截面积和长度等因素会对泵的摩擦损失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泵效。

为提高抽油泵的泵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优化泵的结构参数通过选取合适的泵的排量和提水高度等参数,可以实现泵的最大输出功率,提高泵效。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叶轮几何形状、降低泵的转速等措施来提高泵效。

二、通过液体额外的加压来降低液体黏度在油井开采中,液体往往是高黏度油,这种液体会增加泵的摩擦损失和水力阻力,降低泵效。

此时,可以通过在上游以适当压力降低流体黏度,提高流体稀释,进而提高泵效。

三、采用宽范围变频控制系统采用宽范围变频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泵的变频调速,能够满足不同工况下的需求,从而提高泵效。

四、优化泵的安装条件通过合理的管道敷设和支架设计等方式,降低管道的阻力,提高泵效。

总之,影响抽油泵泵效的因素较为复杂,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正确的措施才能够实现泵效的最大化。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井下抽油泵是油田开发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其泵效的提高对于提高油井的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1. 优化泵选型:合理选择泵的类型和规格可以提高泵效。

根据井筒形状、流体性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离心泵、潜水泵或柱塞泵等不同类型的抽油泵,以及合适的泵材质和尺寸。

2. 提高抽油泵的工作效率:通过优化抽油泵的结构设计和加工工艺,提高泵的转矩转换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采用高效节流件、减阻件等技术措施,减小局部阻力,提高流体通过泵的能力。

3. 定期维护和检修:定期对泵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泵的各项性能指标处于良好状态。

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清洗排除堵塞物,保证泵的畅通工作状态。

4. 运用智能监测技术:采用现代化的智能监测技术对抽油泵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提前预警和处理故障,避免泵的不正常运行,提高泵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5. 优化泵浦配置:根据井下抽油的工况要求,合理配置泵浦,将泵浦安装在最佳位置,以减少管道阻力和泵下压力,提高泵效。

6. 减少泵的摩擦损失:减少泵的密封件磨损,采用低摩擦材料,最大限度减少摩擦损失,提高泵效。

7. 控制系统优化:利用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对抽油泵进行控制和调节,根据井下工况实时调整泵的转速、流量和压力等参数,使泵工作在最佳工况,提高泵的效率。

8. 降低筒压差:通过减小井筒中的摩擦阻力和压力损失,降低井下的筒压差,减轻泵的工作负荷,提高泵效。

9. 采用高效节能措施:使用变频调速技术、节能型电机等高效节能设备,降低能量损失,提高泵的工作效率。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包括优化泵选型、提高泵的工作效率、定期维护和检修、运用智能监测技术、优化泵浦配置、减少泵的摩擦损失、优化控制系统、降低筒压差和采用高效节能措施等。

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技术措施,可以提高井下抽油泵的泵效,提高油井的产量和效益。

影响抽油机井泵效的因素分析与改进对策

影响抽油机井泵效的因素分析与改进对策

影响抽油机井泵效的因素分析与改进对策抽油机井泵是一种用于抽取地下油井中的原油或水的设备,其效率直接影响到油田开采的效益。

下面将对影响抽油机井泵效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对策。

影响抽油机井泵效的因素之一是油井的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包括井眼形状、油负荷和地层类型等。

井眼形状会影响到油井的产能,水平井一般比垂直井具有更高的产能。

油负荷是指油井中含油层的含油厚度和覆盖面积,油负荷越大,抽油机井泵效越高。

地层类型决定了油井中储存的地下物质的渗透性和含油率,不同地层类型需要使用不同的抽油机井泵来提取。

抽油机井泵本身的参数和操作条件也会影响效率。

泵的流量、扬程和转速等参数都会对效率产生影响。

合理选择泵的参数可以提高抽油机井泵效。

良好的操作条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包括正确的启动和停止操作、定期维护和保养以及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等。

井筒管柱的设计和使用状况也会对抽油机井泵效产生影响。

井筒管柱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井深、井径、流体性质等因素,合理选择材料和尺寸,以提高井筒的稳定性和井壁的完整性。

及时检修和更换老化和损坏的井筒管柱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

环境因素也会对抽油机井泵效产生影响。

存在沙堵、水锤、腐蚀等问题都会降低抽油机井泵的效率。

要合理选择井底阀和抗腐蚀材料,加强现场管理和维护,以保证抽油机井泵的正常工作。

针对以上因素,可以采取以下改进对策:1. 定期进行井底流体测试,了解油井的地质条件,根据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抽油机井泵参数,以提高泵效。

2. 加强抽油机井泵的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泵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故障发生。

3. 对井筒管柱定期检修和更换,保证井筒的稳定性和井壁的完整性,提高抽油机井泵的工作效率。

4. 加强现场管理,防止沙堵、水锤等问题,定期清理沉淀物和杂质,保证抽油机井泵的正常工作。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改进对策,可以提高抽油机井泵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油田开采的效益。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抽油泵是油田生产过程中最核心的设备之一,其性能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整个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井下环境复杂、油层性质不同、油井天然产能差异等因素,经常出现抽油泵泵效达不到预期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

1. 优化油液系统在抽油泵运行过程中,油液系统的运行状况会直接影响泵效。

因此,优化油液系统是提高抽油泵泵效的关键措施之一。

具体做法如下:(1)完善油井基础设施,确保油井地面油液系统的正常运行。

(2)加装油液泵,增大油液流量,提高泵效。

(3)优化油液管路,减少管阻、限制油液流通的窄口和弯道等,以提高油液流动性,减少能量损失,从而提高泵效。

2. 优化泵设计抽油泵的设计是提高泵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油层的特点和生产条件,选择合适的泵型和参数,确保泵的工作性能最大化。

具体做法如下:(1)确定合适的泵型和参数,包括泵径、叶轮进口直径、鼓风器旋速等,以提高泵效。

(2)采用CAD技术进行泵的设计和优化,提高泵的机械强度和液体流动性能。

(3)采用先进的材料,如新型合金材料、陶瓷材料等,以提高泵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3. 优化井筒状态井筒状态也是影响抽油泵泵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优化井筒状态可以改善油液流动性和减小泵的摩擦阻力,从而提高泵效。

具体做法如下:(1)清堵井筒,减小井筒壁面的摩擦阻力,提高油液流动性。

(2)加强井筒防护,减少井壁破裂和塌陷等现象,减小摩擦阻力。

(3)合理选用井泵放置位置,避免井泵受到沉积物、杂质等影响,提高井泵的泵效。

4.采用智能电控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电控技术在抽油泵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采用智能电控技术可以精确控制泵的运行参数,避免过载、过流等故障,从而保证泵的正常运行和泵效的优化。

具体做法如下:(1)采用智能电控器,实现泵的自动控制和监测,提高泵的生产效率和泵效。

(2)采用远程监测技术,实现实时监测泵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减少停车维修时间,避免生产损失,提高泵效。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油田开采难度也在不断增加。

井下抽油泵是油田开采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其泵效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开采效率和成本。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成为了石油行业的重要课题。

为此,针对目前井下抽油泵泵效较低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进行改进。

一、选择合适的井下抽油泵型号不同的油田及不同的工况下需要选择适合的井下抽油泵型号。

根据油层温度、产液粘度、含气量、泵油量等参数,合理选择泵型。

要根据井眼直径和油井特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泵径和叶轮类型,以确保抽油泵能够顺利运行,降低泵效降低的影响。

二、改进材料和工艺通过改进井下抽油泵的制造材料和工艺,提高泵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延长泵的使用寿命,降低泵的维修成本,提高泵效。

采用耐磨、耐腐蚀的高强度材料制造泵体、叶轮、轴承等关键部件,同时采用先进的热处理工艺,提高材料的硬度和韧性,以提高泵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三、优化泵的结构设计通过优化井下抽油泵的结构设计,改善泵的水力性能,提高泵效。

采用先进的CAD/CAM技术,进行流体力学分析和优化设计,改进叶轮、导叶等水力部件的形状和结构,减小水泵内部的流阻,增加进出口的流量,提高泵的泵效。

四、采用先进的泵驱动技术采用先进的泵驱动技术,如变频调速技术、柔性传动技术、高效能电机等,提高井下抽油泵的运行效率,进而提高泵效。

通过变频调速技术,根据实际工况调整泵的运行速度,使泵始终在最佳工况下运行;采用柔性传动技术,减小传动损失,提高能量传递效率;选用高效能电机,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整体能效。

五、优化油井生产管理通过优化油井生产管理,合理控制生产参数,提高井下抽油泵的工作效率。

对油井进行良好的调控和管理,保持适当的产液速度,避免因液位下降过快或产液过载而导致井下抽油泵出现顿挫、卡橡皮等问题,进而提高泵效。

六、引进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引进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实现对井下抽油泵的远程监测、诊断和控制,保障泵的安全运行,提高泵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影响泵效的原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最新版)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996浅议影响泵效的原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最新版)一、泵的排量及泵效活塞上、下活动一次叫一个冲程。

根据泵的工作原理可知,在一个冲程内完成进油与排油的过程。

在理想情况下,活塞上、下一次进入和排出的液体体积都等于活塞让出的体积V。

活塞上冲程:吸入泵内的油量V=fp.s式中fp——活塞面积,m2;s——光杆冲程长度,m。

排出井外体积V1=(fp–fr)s式中fr——抽油杆的截面积,m2。

活塞下冲程:泵吸入的油的体积V将通过游动凡尔排到活塞上部的管中,由于有相当冲程长的一段光杆从井外进入油管,因此,将排出井外体积V2=frs所以活塞每一冲程(活塞上、下一次)排出井外的油体积V=V1 +V2=(fp–fr)s+frs=fps,即每一行程吸入泵内油的体积分上、下冲程两次排出井外。

每日排量qt=1440nv式中qt——泵的理论排量,m3/d;n——冲次,次/min;其余符号同前。

在抽油井生产中,实际抽出的液量q,一般都比理论产量qt 低,两者的比值叫抽油系数,或叫泵效,用η表示,即:η=q/qtη愈大,说明泵的工作实效愈好,但在正常情况下,若η达到0.7~0.8,就认为泵的工作是良好的。

只有自喷井刚转入抽油时,油井连抽带喷,此时的η才接近或大于1。

实际生产中,η往往低于0.7,甚至很低。

这是由于深井泵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二、影响泵效的因素(一)冲程损失的影响由于抽油杆、油管在工作过程中承受交变载荷,从而引起抽油杆和油管的弹性伸缩,使活塞冲程小于光杆冲程,并减少了活塞让出的体积,造成泵效降低。

以下就静载荷及惯性载荷引起抽油杆、油管弹性变形,及其对活塞冲程的影响介绍如下:1.1.静载荷对活塞冲程损失的影响当驴头从下死点开始上行时,游动凡尔关闭,液柱重量作用在活塞上,使抽油杆发生弹性伸长,抽油杆虽然由下死点向上走了λr 距离,即悬点从位置A移到B,但活塞尚未发生移动,所以抽不出油,λr即为抽油杆柱的伸长。

油管由于卸去液柱重量而缩短一段距离λt,悬点位置由B移至C,此时虽然通过抽油杆带着活塞一起向上走了λt的距离,但活塞与泵筒之间仍无相对运动,因此,抽不出油来,吸入凡尔也仍是关闭的。

当驴头位置由C继续向上移动时,活塞才与泵筒发生相对位移,井口出油,吸入凡尔打开吸入液体,一直移到上死点D点,走完上冲程。

由上述可知:驴头冲程为s而活塞冲程为sp。

则s-sp=λ=λr+λt同理,悬点由上死点开始下冲程时,吸入凡尔关闭,排出凡尔打开,液柱载荷由抽油杆移到油管上,使抽油杆缩短λr ,油管伸长λt。

当驴头下行λ=λr+λt距离之后,活塞与泵筒才有相对运动,才开始抽油。

因此,下冲程与上冲程一样,活塞冲程比驴头冲程小λ值,λ称为冲程损失。

由于冲程损失使泵效降低的数值ηλˊ为L:ηλ′=(s-sp)/s=λ/sλ值根据虎克定律算出:λ=WlˊL/E(1/fr+1/ft)=fprlL2/E(1/fr+1/ft)对于多级抽油杆,以2级为例,λ值为:λ=Wlˊ/E(L1/fr1+L2/fr2+L/ft)式中λ——冲程损失,m;Wl——上、下冲程中静载荷之差,即液柱载荷,Wl =fprlL*10-4,N;fp、fr、ft——活塞、抽油杆、油管截面积,cm2 L——抽油杆柱总长度,m;γ1——液柱重量,N/m3;E——钢的弹性模数,2.1*107N/cm2L1、L2——每级抽油杆的长度,m;fr1、fr2——每级抽油杆的截面积,cm2例田井油管直径21/2″(外径73毫米、内径62毫米),选用38毫米杆式泵,下泵深度为1400米,由直径7/8″抽油杆580米;直径3/4″抽油杆820米组成二级抽油杆柱,井内液体重度为8600N/m3,驴头冲程为1.8米,试计算冲程损失及对泵效的影响。

解WL=fpLγ1=π/4D2Lγ1=3.14/4*0.0382*1400*8.6=13.648KN(或13648N)查表3-4得7/8″、3/4″抽油杆的截面积分别3.8平方厘米、2.85平方厘米。

ft=π/4(7.32-6.22)=11.65平方厘米λ=Wlˊ/E(L1/fr1+L2/fr2+L/frt)=13684/2.1*107(580/3.8+820/2.85+1400/11.68)=0.36米对泵效的影响ηλ=λ/s=0.36/1.8=20%2.惯性载荷对活塞冲悬点上升到上死点时,抽油杆在向上最大惯性载荷作用下减载而缩短,因此,悬点到上死点后,抽油杆在惯性力作用下带着活动塞仍继续上行,使活塞比静截变形时,向上多移动一段距离λˊ。

当悬点下行到下死点时,抽油杆受到向下的最大惯性力,使抽油杆伸长,活塞又比静截荷变形时向下多移动一段距离λ″。

由上述可知:在惯性载荷作用下,使活塞冲程比只有静载荷变形时要增加λpλp=λˊ+λ″式中λp——由于惯性载荷的作用,使活塞冲程增加的数值。

根据虎克定律计算:λp=λ+λ″=L/frE.Wrsn2/2*1790(1-r/l)+L/frE.Wrsn2/2*1790(1+r/l)=Wrsn2L/1790frE上式中由于抽油杆柱上各点所承受的惯性力不同,计算中取其平均值,即取悬点惯性载荷的一半.静载荷和惯性载荷对活塞冲程的影响为:惯性载荷引起的抽油杆柱变形会使活塞冲程增大,有利于提高泵效。

但惯性载荷增加会使悬点最大载荷增加,最小载荷减小,抽油杆受力情况变坏。

因此,通常并不采用快速抽汲增加惯性载荷的办法来增加活塞冲程。

(二)气体对泵效的影响当活塞在下死点位置时,在泵的排出凡尔与吸入凡尔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这个距离叫防冲距,两凡尔间的泵筒容积叫余隙容积。

当泵入口处的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抽汲时总是气、液两相进入泵内,而气体进入泵内占据一定的体积,必然减少进入泵内的液体量使泵效降低。

进气严重时,甚至发生“气锁”,即在抽汲时由于气体在泵内压缩和膨胀,使吸入和排出凡尔无法打开,出现抽不出油的现象。

调整前受气体影响调整后气体影响减弱,工况变好柳87-31井调整前后泵效对比表调整前调整后动液面m1210动液面1232沉没度m124沉没度102产液量m34.42产液量5.12泵效%22.6泵效25.9气体的影响程度通常用充满系数β表示,即每一冲程吸入泵内的原油体积与活塞上冲程让出的体积之比。

β=Vo/Vp式中Vp——上冲程活塞让出的体积;Vo——每冲程吸入泵内的油的体积。

以R表示进入泵内的油气比,即:R=Vg /Vo可以看出:Vp+Vs=Vg+Vo=Vo(1+R)Vo=(Vp+Vs)/(1+R),而Vo′=Vo+Vs=(Vp+Vs)/(1+R)-Vs带入式中,得β=Voˊ/Vp=(Vp+Vs)/(1+R)Vp-Vs/Vp(余隙比),则β=(1+K)/(1+R)-K=(1-KR)/1+R很明显,β越大,泵效越高。

从式中可以看出:β与油气比R及余隙比K有关。

K值越小,β值越大,而要减小K值,就必须减小余隙Vs或增大活塞冲程来增加Vp。

因此,在保证活塞不撞击固定凡尔的条件下,尽量减小防冲距,即减小余隙。

R值越小,β值越大,通常为了降低R值,而采用增加泵的沉没度,使自由气更多的容于油中的方法;或安装气锚,使气体在未进入泵之前就在泵外分离掉。

(三)、漏失的影响漏失会使泵效降低。

常见的漏失包括以下几种:1)油管漏失包括丝扣漏、腐蚀穿孔漏、制造缺陷的管壁砂眼、裂缝漏等。

2)选泵不合理活塞与衬套的配合间隙过大,通过间隙的漏失量与间隙的三次方成正比例的增加,而与活塞运动速度成反比。

因此间隙过大造成的漏失可通过合理选择泵的级别来决定。

泵工作正常活塞与衬套明显漏失柳92-33泵效对比表活塞与衬套漏失正常工作动液面m560动液面580沉没度m864沉没度844产液量m37.95产液量10.36泵效%58.0泵效62.73)深井泵的零件磨损或被卡,包括衬套与活塞工作面、凡尔、凡尔座因磨损或被卡而引起的漏失。

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容易造成磨损或被卡:(1)井内液体含有腐蚀性物质,如含硫的气体,会很快腐蚀泵的零件,使凡尔变脆而损坏。

(2)油井出砂,带砂液体对凡尔磨损非常严重,对活塞和衬套的磨损也较严重。

(3)结蜡会使凡尔关闭不严,甚至结蜡凡尔和活塞。

(4)由于井身弯曲,抽油杆与油管壁发生磨擦,落下的金属碎屑垫住凡尔球造成漏失。

同时由于偏磨,造成活塞与衬套一边间隙增大,加大漏失量。

严重时可以把油管磨穿。

(5)有些井,由于钢制部分发生磁化现象,把凡尔球吸在凡尔罩的侧旁而不能正常工作。

通常防磁化的方法是应用瓷制的凡尔球。

(四)泵筒未充满的影响若油层能量低,或沉没度较小时,有时活塞的运动速度大于所吸入液体的运动速度,供油跟不上,原油来不得充满活塞所让出的泵筒空间,而活塞已开始下行,出现充不满的现象。

使泵的充满系数减小,泵效降低。

同时,活塞下行时还可能与液体发生冲击,引起整个抽油杆系的振动,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是加深泵的沉没度,或选择合理的抽汲参数来解决。

三、提高泵效的措施泵效是反应抽油设备工作效率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泵效除与泵工作情况有关外,又同油层条件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为了提高泵效必须对油井及油层两方面采取措施。

对于油层的措施,主要是提高和维持油层能量,保证有充足的供油能力。

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合理注水是保证高产、高泵效的根本措施;对于井底附近油层物性不好,可采取增产措施提高井底附近油层的渗透率,提高油层供油能力。

对于油井反面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选择合理的工作方式当抽油机已选定,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应以获得高泵效作为出发点对三个参数进行调整,即在F、S、n的乘积不变的条件下调整三个参数,一般是长冲程、慢冲数、小泵径的原则。

在满足油井生产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小泵径,这是因为在同样泵挂深度与产量的条件下,泵径越小,光杆负荷就越小,这样就可以减少冲程损失,有利于提高泵效。

在生产中,对于原油乳化严重或比较稠的井,一般采用大泵径、大冲程、慢冲数。

这是因为粘度大的原油通过小泵径的工作筒时,阻力很大,在活塞往返一次的时间内,液体不能充满工作筒,使泵效降低,采用较大的泵径就可以改善充满程度。

在满足产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慢冲数,因冲数快时,抽油杆柱上载荷变化频率高,杆柱的惯性载荷大,冲程损失减小,却增加了光杆负荷;如冲数太快,活塞上移速度大于液体进入泵筒的速度时,供油跟不上,泵筒来不得充满液体,当活塞向下时,将撞击液面引起杆柱振动,使泵效降低,且使抽油杆易发生弹性疲劳,缩短使用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