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优化调整油井沉没度提高有杆泵泵效对策

合集下载

油井沉没度过低的危害与优化对策

油井沉没度过低的危害与优化对策

油井沉没度过低的危害与优化对策作者:揭钟军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02期[摘要]随着老油田不断连续的开采,抽油机井内的抽油泵逐渐处于低沉没度中进行连续工作。

在这种低沉没度中,抽油机井内的抽油泵及附加设备管线等在外力作用下,出现问题的周期不断缩短,造成抽油机井检泵率不断上升,给油田开采增加了检泵相关费用,其开采成本上升。

为了降低油田开采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分析低沉没度对抽油机井检泵率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沉没度要根据油井的产量和动液面来确定。

抽油井正常生产需要稳定的供采平衡,而合理沉没度是油井能否达到供采平衡的一个衡量尺度。

沉没度过小,会降低泵的充满系数,沉没度过大,会增加抽油机的负荷。

本文就油井沉没度影响因素,以及低沉没度对泵效、成产压差以及抽油机管杆载荷的影响展开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油井生产;合理沉没度;结垢和偏磨;躺井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2-0147-01一般讲沉没度不合理,仅以影响产量方面研究,认为沉没度过高会抑制中低产液层产液量,沉没度过低会导致抽油泵烧泵也影响产液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破坏合理沉没度的首要原因,不是产量紧张而是对合理沉没度的认识不深刻所致,所以长期坚决执行科学有效的合理沉没度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油井沉没度过低对油井结蜡、结垢、油管刺漏、砂卡、泵漏失都有影响。

技术人员应强化合理沉没度意识,积极摸索油井合理沉没度区间,每口井都要摸索,由每口井合理沉没度制定出科学的区块合理沉没度。

积极贯彻合理沉没度制度,通过安装二级减速装置、间抽、提捞等措施,确保供采平衡。

谨慎调大参数,加大新技术应用,解决沉没度不容易监测到位的问题。

1.合理沉没度判别实际上对于抽油井,沉没度过低不仅仅是容易烧泵,也将出现油井结蜡、结垢、油管刺漏、出砂等一系列难题,给后续治理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

影响泵效的因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

影响泵效的因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

影响泵效的因素及提高泵效的措施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的石油企业,产业规模也在逐步扩大。

作为油田开采的重要设备的抽油机,其井泵效率是直接影响石油企业运营的重要因素。

因此,如何提高抽油机井泵效率是提升石油企业效益的关键因素。

本文通过对影响井泵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关于对提升井泵效率的措施,以期提高抽油机井泵效率及保证油井正常生产。

关键词:抽油机井;泵效;因素;措施引言:目前,随着高含水期的到来,泵效降低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油田的开发效率。

所以,为了防止抽油效率下降,有必要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尽量避免这些因素对抽油效率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抽油效率和油井生产效率,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减少消耗和提升经济效益。

一、抽油机井泵效率下降的原因1.沉没度对抽油机井泵效率的影响淹没程度应根据油井产量和动态液位来确定。

在一定范围内,下沉程度增大,井泵进口压力增大,滤头负荷减小,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井泵油管泄漏和泵能量泄漏,从而提高了抽油机的泵效。

下沉过多或过少会降低泵送效率。

(1)当抽油机内通过高填充系数下沉时,与淹没深度成正比,同时增大,油井流动压力增大,当抽油井流动压力的安全范围过大时,流动压力过大,不能造成部分储层流体稀薄,产液压力在1.5%左右,产量下降。

(2)当淹没度太低时,由于泵头处的气体分离度很高,抽油机的填充系数很小,导致抽油机上的液体无法填充工作缸。

下行程所选点的载荷过大,导致冲击载荷大,减载线变陡。

2.油管螺纹丝扣漏失的影响抽油井在作业工程中,对油管柱有重要影响的是油管螺纹工作的性能。

操作中,现有的条件是有限的,油管接箍与管体难以保持精确对准,在螺纹正在卸料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油管螺纹磨损,如果油管可能被清洗不干净,螺旋虎钳夹入杂质中,也会造成磨粒磨损和磨损。

每次施工作业对螺纹的损伤较大,所以油管螺纹的泄漏也是一个累积损伤过程。

3.施工所造成的影响根据操作和施工标准,井口与游车左右偏差不超过20mm,前偏差不超过30mm,后偏差不超过50mm。

提高抽油机井泵效的对策与效果分析杜伟

提高抽油机井泵效的对策与效果分析杜伟

提高抽油机井泵效的对策与效果分析杜伟1. 引言1.1 研究背景抽油机井泵是石油开采中非常重要的设备,其泵效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油田的开采效率和经济效益。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油井开采难度的增加,提高抽油机井泵效已成为当前石油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石油行业仍存在许多抽油机井泵效低、能耗高、寿命短的情况。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也使得油田的成本大幅增加。

深入研究如何提高抽油机井泵效,优化其设计和运行,加强维护保养,使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已成为当前石油行业的迫切需求。

通过对抽油机井泵效的提升,可以降低能耗,延长设备寿命,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实现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提高抽油机井泵效的关键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评估其效果,为石油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提高抽油机井泵的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油田开采效率。

通过分析关键因素,设计优化抽油机井泵的结构和参数,提高泵的运行效率,加强泵的维护和保养工作,以及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来实现对抽油机井泵效的提升。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为油田生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提高油田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油田稳定生产做出贡献。

通过评估以上对策的效果,总结出有效的提高抽油机井泵效的方法和措施,为今后类似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我国油田开采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提高泵效的关键因素分析为了提高抽油机井泵的效率,首先需要对提高泵效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

泵效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泵的设计和选型:合理的泵设计和选型是提高泵效的基础。

泵的结构、材质、叶片形状等设计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泵的性能和效率。

2. 泵的运行状态:泵的运行状态对泵效也有很大影响。

包括泵的转速、进口压力、出口流量等参数,都会影响泵的效率。

3. 泵的维护保养:定期的维护保养对于泵的效率至关重要。

保证泵的内部清洁、密封件的完好以及润滑油的更换等都可以有效提高泵的效率。

优化调整油井最佳沉没度提高单井产能

优化调整油井最佳沉没度提高单井产能

优化调整油井最佳沉没度提高单井产能作者:张晓强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3期【摘要】本文通过对影响油井沉没度的各种因素及沉没度与有杆泵工作状况之间的关系的分析,确定机采油井合理沉没度的范围。

结合油田生产实际,对影响油井沉没度进行分因素治理,通过地面参数优化,泵径、泵挂深度优化,注采井组动态调配等治理措施,精细调整油井最佳沉没度,进一步提高有杆泵工况管理水平。

【关键词】抽油机;合理沉没度;泵效;优化中图分类号:TE933前言沉没度是指深井泵在动液面下的深度,也就是动液面至泵吸入口处的液柱高度。

它是将油层流体输送到泵筒内的能量,它的高低直接对深井泵的工作状况产生影响。

沉没度过高,虽然泵的充满系数较大,但是由于抽油杆弹性伸缩加大,泵效提高幅度小且有降低的可能;沉没度过小,由于泵进口气体分离较多,泵的充满系数较小,同样会影响泵效,但是沉没度在一定合理范围内时,泵吸入口压力大,驴头载荷减小,泵漏失程度减少,有利于泵效的提高。

因此合理优化调整油井沉没度对提高有杆泵泵效,改善油井工况显得尤为重要。

1 合理沉没度的确定为确定抽油机井合理沉没度范围,以42口井统计数据为例,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发现在相同的沉没度下,泵效随含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根据油井产出液含水的不同进行分类,分别对含水大于80%的井和小于80%的井进行统计,在不考虑漏失的情况下,这些井表现出泵效与供液能力不相匹配的特征,优化油井沉没度、改善油井生产工况亟待解决。

(1)影响泵效的因素深井泵泵效(η)定义为油井实际产量与抽油泵的理论排量之比,用公式表示为:通过对深井泵工作状态和工作原理的理论分析,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抽油杆和油管在抽油机上下冲程过程中,油管和抽油杆受交变载荷产生弹性伸缩,导致泵效下降;二是受气体或供液不足影响,充满系数降低导致泵效下降;三是由于深井泵漏失,泵充满系数下降,导致泵效下降;四是尽管泵充满系数虽然很高,由于油管漏失,导致地面产量下降,使泵效降低。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摘要】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是油田开发中关键的技术挑战之一。

本文主要从选择泵型、提高泵效率、优化配套设备、改善井下工艺控制和增加井下作业人员技能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在选择泵型时需要根据油井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合理选择适合的泵型。

通过提高泵效率和优化配套设备,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和提高生产效率。

改善井下工艺控制可以有效减少泵井堵塞和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在增加井下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培养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提高油田生产效率和安全稳定性。

【关键词】抽油泵、泵效、技术措施、泵型、泵效率、配套设备、工艺控制、作业人员技能、提高、优化、改善、井下、提高效率。

1. 引言1.1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对于油田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抽油泵是起到关键作用的设备之一,其性能和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个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产量。

随着油田开采的深入和复杂性的增加,如何提高井下抽油泵的泵效成为了重中之重。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技术措施的提升。

合理选择泵型是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关键一环。

根据井下实际情况和要求,选用适合的泵型能够提高泵的效率和性能,减少能耗和维护成本。

通过提高泵效率和优化配套设备,可以进一步提升整个系统的效能,实现更高的产量和更低的能耗。

改善井下工艺控制和增加井下作业人员技能也是提高泵效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减少故障发生和提高运行效率。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井下抽油泵的泵效,提升油田生产水平,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于油田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2. 正文2.1 合理选择泵型合理选择泵型是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在选择泵型时,需要考虑井下地质条件、油井产能、井深、液位变化、油液性质等因素。

抽油井合理沉没度优化调整

抽油井合理沉没度优化调整

抽油井合理沉没度论文优化调整论文摘要:抽油机井在低沉没度条件下生产,举升高度增加,因供液不足而产生液击,加重抽油杆柱振动,降低抽油机悬点最小载荷,加大交变载荷,从而减少抽油杆柱的轴向散布力与杆管产生偏磨的临界轴向压力而致使杆管偏磨;同时因井下供液不足致使抽油杆卸载时刻延长,容易引发杆断和脱接器坏,最终致使检泵率的上升。

统计检泵井的沉没度及检泵缘故,能够看到:要紧检泵缘故是偏磨、脱接器坏和杆断,占总井数的%;所有检泵井中20m以下低沉没度检泵井占总井数的%。

从统计结果来看:随沉没度的降低,检泵率上升。

沉没度是取得理想泵效、系统能耗及工具利用寿命的重要约束参数。

抽油机井沉没度太低,泵在供液不足状况下抽汲,会产生液击现象,致使额外的冲击载荷,杆管交变载荷增大;同时原油脱气,粘度增大,容易结蜡;沉没度低,油套环形空间内的液体少,对油管的径向束缚力小,油管的径向摆动就会相对猛烈,容易引发杆管偏磨、断脱。

沉没度太高,流压增大,会抑制相对薄差低渗透率油层出液,层间矛盾突出。

因此,有必要分析、确信抽油机井的合理沉没度范围。

本文利用曲线拟合法找出沉没度与泵效、系统效率的彼此关系,结合检泵率,最终确立抽油机井沉没度的合理范围,为油田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1 沉没度与泵效关系选取77口抽油机井生产数据,利用曲线拟合法绘制该区块抽油机井沉没度与泵效关系曲线。

通过数据分析发觉,泵效与沉没度的关系曲线符合三次多项式的曲线形态,其曲线拟合方程为:式中:η-抽油泵泵效,%;h-沉没度,m;m;a、b、c、d-拟合系数。

依照统计数据发觉,在相同的沉没度下,泵效随含水的转变而转变。

因此,依照油井产出液含水的不同进行分类,别离对含水小于70%、70%~80%、80%~90%和大于90%的井进行拟合计算,见表1。

从拟合结果能够看出,沉没度相同时,含水越高,泵效越高。

当含水大于90%时,最正确泵效所需沉没度为100~350m;当含水在80%~90%时,最正确泵效所需沉没度为150~400m;当含水小于80%时,最正确泵效所需沉没度为150~350m。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

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技术措施摘要:机械采油阶段的主要采油方法,是游梁式抽油机-抽油泵采油装置的使用,为了提高抽油泵的效率,充分分析影响抽油泵效率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抽油泵的效率,保证抽油系统的高效率,以达到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抽油设备;抽油泵;泵效当今社会注重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在与油井相关的工作中也有所体现。

将抽油泵泵效作为评价机械采油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此标准也可作为衡量抽油设备管理水平的指标,所以,在抽油机井的生产过程中产生了系列提高井下抽油泵效的技术措施,旨在确保油层的供液能力可满足需求,将油井的开采量不断提升,完善抽油系统的功能,将机械采油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但在提高井下抽油泵泵效的同时,也应注重抽油设备的质量维护,控制对抽油机设备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出现,如抽油机井的低泵效,采取有效保护维修措施延长抽油系统的使用寿命,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1 抽油泵的泵效机械效率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视的关键因素,决定了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井下抽油泵也有泵效,此泵效的定义为抽油泵的实际体积排量与理论排量体积得比值。

抽油泵的工作原理是活塞的上下往复运动来不断的吸入、排出液体,井下油液可以抽及到地面上是依赖着活塞往复运动和三抽设备的协力运行配合达成的。

此三抽设备则是指抽油系统的三部分:地面抽油机、中间抽油杆与井下抽油泵。

首先,施加动力向地面抽油机,中间抽油杆则是作为动力的中间传输设备,将动力传下井下抽油泵的活塞,作往复运动直至将液体抽至地面。

综上可见,抽油泵的泵效与地面抽油机、中间抽油杆、油管与活塞的工作均有关系,提高泵效的同时应进行多方考虑,技术改革时应从多角度出发,但基于液体产量受多因素影响的实际情况,一般井下抽油泵的泵效达80%,即可满足油田生产需要。

2 影响井下抽油泵泵效的因素2.1 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变形抽油机基本构造作为抽油设备组成部分的抽油杆、抽油柱、油管柱均为抽油过程中动力传递的系统,所以在抽油过程中,长时受力、承受交变载荷的作用,向作用力方向发生形变,受到拉力作用则会伸长,受到压力作用则会缩短。

提高杆式泵泵效方法的探讨

提高杆式泵泵效方法的探讨

提高杆式泵泵效方法的探讨摘要】杆式泵在石油开采中具有适应性强、诊断简单、泵挂深度大和耐高温等众多优点;加之成本低廉,应用性强,在泵井的实际开采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根据延长油田的实际发展情况,就杆式泵在延长油田的实际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提高泵效的多种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杆式泵;泵效方法;延长油田0.引言自20 实际80 年代以来,中国的石油开采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延长油田作为中国大陆勘探最早的油田,它采用自然能量开发,在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油层改良工艺的不断优化中,快速向前发展。

杆式泵的采油方式,提高油井的出产效率的同时节省了成本,在延长油田的开采中应用的较为广泛。

杆式泵在延长油田的实际生产中,提高效益的同时仍旧存在着问题,值得探讨。

1.杆式泵结构简介杆式泵被广泛应用于中小排量的小泵深抽油井中,延长油田油区的埋藏深度在200m-3000m 之间,深度较大,且其地质构造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油藏,适合杆式泵工艺进行深井作业。

杆式泵抽油泵主要是由杆式泵和密封的支撑接头两部 分构成。

其工作过程是:按照设计采油的要求,将密封的支 撑接头沿油管,与井下的泵挂相连接,随后,抽油泵的抽油 管柱进入井底的油管,锁定并坐封与油管相连接的密封支撑 接头。

再经过防冲距的调整,进行憋压和试抽,抽取成功,可反复进行抽取作业。

杆式泵结构简图,如图 1:2. 影响杆式泵在延长油田石油开采中效果的主要因素延长油田的石油区块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榆林这大鄂尔多斯盆地,其地表呈西向单斜走向。

在低渗透的油件中,致密性的油层、岩性多变、油层埋藏深的特点给 石油的开采中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杆式泵的具体运用中,低于75 C 的油层温度,过高的含水量,底层水矿化渗透率在的因素: 2.1 抽汲液的温度、粘度、气体和密度对泵效的影响 延长油田油区的温度低、粘度大、气体多、油性密度大等因素,影响着深井泵效的沉没度。

延长油田低于75 C 的油 层温度,过高的含水量,底层水矿化渗透率在 0.1--10X 10-3卩m2、底层水矿化度小于15000mg/L 等因素给杆式泵的正常0.1--10 X 10-3 卩 m2、 底层水矿化度小于 15000mg/L 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理优化调整油井沉没度提高有杆泵泵效对策
本文通过对影响油井沉没度的各种因素及沉没度与有杆泵工作状况之间的关系的分析,确定机采油井合理沉没度的范围。

结合油田生产实际,对影响油井沉没度进行分因素治理,通过地面参数优化,泵径、泵挂深度优化,注采井组动态调配等治理措施,精细调整油井最佳沉没度,进一步提高有杆泵工况管理水平。

1 沉没度对泵效的影响
考虑含气液体的体积收缩、漏失、油井工作制度及油层性质等方面的影响,对油井的泵效进行了理论计算。

结果表明,实际泵效明显低于理论值,其主要原因是沉没度、工作参数及漏失的影响。

1.1沉没度过低的影响沉没度过小,会降低泵的充满系数,深井泵工作状况表现为:上冲程液体未能将工作筒充满,下冲程开始,悬点载荷不能立即减小,只有活塞下碰到液面时开始减载,减载线和理论示功图的减载线基本平行。

当S,n大,活塞下下行速度快,碰到液面时会发生振动,产生较大的冲击载荷,使减载线变陡。

1.2沉没度过高的影响沉没度越高,油井的流压越大,当超过了合理界限后,相对一些薄差油层由于渗透率低或者地层压力低,压制该层不出液,使该井的产液层层间矛盾突出。

而且,当沉没度超过合理的沉没度后,油井的产量不再增加,系统效率下降。

2合理沉没度的确定
为确定抽油机井合理沉没度范围,以52口井统计数据为例,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发现在相同的沉没度下,泵效随含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根据油井产出液含水的不同进行分类,分别对含水大于80%的井和小于80%的井进行统计,在不考虑漏失的情况下,这些井表现出泵效与供液能力不相匹配的特征,优化油井沉没度、改善油井生产工况亟待解决。

(1)影响泵效的因素
深井泵泵效(η)定義为油井实际产量与抽油泵的理论排量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通过对深井泵工作状态和工作原理的理论分析,影响深井泵泵效的因素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抽油杆和油管在抽油机上下冲程过程中,油管和抽油杆受交变载荷产生弹性伸缩,导致泵效下降;二是受气体或供液不足影响,充满系数降低导致泵效下降;三是由于深井泵漏失,泵充满系数下降,导致泵效下降;四是尽管泵充满系数虽然很高,由于油管漏失,导致地面产量下降,使泵效降低。

以上四个方面的影响都与深井泵沉没度有一定关系,合理的沉没度对以上原因产生的泵效下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不同含水级别油井沉没度与泵效关系
按照不同含水级别将抽油机井沉没度和泵效的关系开展数学统计,并进行了回归拟和分析,以便寻找一定的规律。

图1是抽油机井不同含水级别下泵效与沉没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及其拟合公式。

图1不同含水级别沉没度与泵效关系趋势曲线
从图1可以看出,油井沉没度与泵效存在以下普遍规律:(1)沉没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油井含水的上升泵效逐渐增加;(2)对于任何含水级别的油井,随着沉没度的增加泵效提高幅度逐渐减小;(3)最小沉没度应为100m,对于含水≥80%的油井,合理沉没度应在200~350m之间;含水80%的油井,合理沉没度应在300~450m之间。

3 现场实施情况
例1:**井,含水88.8%,工作制度¢70×3×4,动液面256米,泵深810米,沉没度554米。

2021年2月对该井实施上提泵挂至600米,沉没度减小至345米。

实施后该井液量基本保持不变。

该井泵效随沉没度的增大而提高,当沉没度增加到345米时,泵效达到最大,沉没度继续增大时,泵效保持不变。

因此,需要根据分析确定的合理沉没度范围,按照“长冲程、慢冲次,先地面、后地下”的原则逐口井精细开展沉没度优化治理。

4 结论
理论上计算合理的沉没度和下泵深度的过程非常繁琐、复杂,而且有些参数无法计算或者计算误差较大。

按照统计分析确定的油井合理沉没度对单井实施沉没度优化是切实可行的。

通过开展精细沉没度优化工作取得的良好效果得出以下结论与认识:
(1)为提高泵效,应加强抽油机井日常生产管理,对于因供液不足造成沉没度低的井应优选油井间开、地面参数调整等沉没度优化方式,尽量不采取加深泵挂的措施。

(2)优化合理沉没度最大的潜力点是通过完善注采动态井网,改善油水井供排关系,应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水井综合治理方面。

(3)在确保产液、产油稳定的同时保持合理的沉没度,可以提高单井的泵效,降低单井日耗电量,减少生产成本投人。

(4)优化合理沉没度是一项长期、动态的工作,应将这项工作全面貫彻到日常注采管理中去,提高全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