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471-2009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表 1 不同织物的废水量
产品名称 机织棉及棉混纺织物/(m3/100 m) 针织棉及棉混纺织物/(m3/t)毛纺织物/(m3/t) 丝绸织物/(m3/t)
废水量
2.5~3.5
150~200
200~350
250~350
注 1:织物标幅 91.4 cm。
注 2:不同阔幅、厚度产品采用吨纤维产生量计算染整废水量时,可参照《印染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有关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191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GB 5019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5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36 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BJ 22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规定,《染整企业综合能耗计算导则》(FZ/T 01002—1991)附录 B,根据织物阔幅和厚度进行折算。
4.1.2 以全厂用水量估算时,废水量宜取全厂用水量的 85%。 4.2 废水水质 4.2.1 机织棉及棉混纺织物染整废水水质可参考表 2。
产品种类 纯棉染色、印花产品 棉混纺染色、印花产品
纯棉漂染产品 棉混纺漂染产品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天然纤维 natural fiber
指棉、麻、丝、毛等自然生长产生的非人工制造纤维。 3.2 化学纤维 chemical fiber
指以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化学方法处理加工制成的纤维。依据原料来源的不同 分为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 3.3 合成纤维 synthetic fiber
—
五日生化需氧量/ (mg/L) 200~300 150~250 100~200 90~140 200~300
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技术

纺织印染废水处理技术一、废水来源及主要污染物纺织印染工艺,是由坯布开始,先退浆、煮练、漂白、丝光、染色、印花,最后通过整理工序成为成品。
在各个工序中排出的废水通称印染废水,印染工业生产因为受原料、季节、市场需求等变化的影响,因此废水的水质变化很大。
同时,印染废水的排放量是间歇的,所以废水排放量极不均匀。
不同的印染厂加工工艺不同,废水中含有悬浮纤维屑粒、浆料、整理加工药剂等。
该废水水质复杂,含有大量残余的染料的助剂,因此色度大,有机物含量高。
并且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碱类,pH值高。
印染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如下。
BOD:有机物,如染料、浆料,表面活性剂酯酚,加工药剂等。
COD:染料,还原漂白剂,醛,还原净水剂,淀粉整理剂等。
重金属毒物:铜、铅、锌、铬、汞、氰离子等。
色度:染料、颜料在废水中呈现的颜色。
印染工业废水水质情况见表6—6。
纺织印染工业废水排放情况见表6—7。
表6—6 印染工业废水水质情况表6—7 纺织印染工业废水排放情况二、印染废水污染特点纺织、印染和染色废水,水量大,色度高,成分复杂,废水中含有染料(染色加工过程中的10%~20%染料排入废水中)、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及无机盐等,染料结构中硝基和胺基化合物及铜、铬、锌、砷等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大的生物毒性,严重污染环境。
印染废水的水质复杂,污染物按来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来自纤维原料本身的夹带物;另一类是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浆料、油剂、染料、化学助剂等。
分析其废水特点,主要为以下方面。
①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和pH值变化、水质变化剧烈。
因化纤织物的发展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浆料、新型助剂等难以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中,增加了处理难度。
②废水BOD5/CODCr值均很低,一般在20%左右,可生化性差,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使BOD5/CODCr 值提高到30%左右或更高些,以利于进行生化处理。
③印染废水中的碱减量废水,其CODCr值有的可达到10万mg/L以上,pH值≥12,因此必须进行预处理,把碱回收,并投加酸降低pH值,经预处理达到一定要求后,再进入调节池,与其他的印染废水一起进行处理。
纺织印染行业废水处理典型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概述:纺织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近年来由于化学纤维织物的发展,仿真丝的兴起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化学浆料、人造丝碱解物(主要是邻苯二甲酸类物质)、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其化学好氧量(COD)浓度也由原来的数百ms/L上升到2000—3000 mg/L,而生化好氧量(BOD)的增加幅度没有COD增幅大,大大增加了废水的处理难度,传统的生物处理、气浮处理、化学处理等对COD的去除率大大降低。
因此开发经济有效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日益成为当今环保行业关注的课题。
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印染废水每天排放量为300—400万m 。
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悬浮物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
近年来由于化学纤维织物的发展,仿真丝的兴起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化学浆料、人造丝碱解物(主要是邻苯二甲酸类物质)、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其化学好氧量(ChemicalOxygen Demand,COD)浓度也由原来的数百ms/L上升到2000—3000 mg/L,而生化好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的增加幅度没有COD增幅大,从而使原有传统的生物处理系统对COD去除率从70%下降到5O%左右,甚至更低[3]。
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已受到严重挑战;同时传统的化学沉淀和气浮法对这类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也仅为3O%左右。
因此开发经济有效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日益成为当今环保行业关注的课题。
从研究资料可以看出印染废水需首先应选择性能优良的混凝剂对其进行物化处理,以降低其色度、悬泽l生有机物,经过混凝沉淀后的废水的生化性能还是一般,因此在选择生物处理时,不能仅用简单的好氧处理以期达到处理要求,而应选择酸化水解工艺与好氧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确保生物处理的处理效率达到75%左右J。
《印染废水污染防治制度》

《印染废水污染防治制度》1、总则1.1、为防治印染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引导和规范印染行业水污染防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纺织行业总体规划及产业发展政策,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本技术政策。
1.2、本技术政策适用于以天然纤维(如棉、毛、丝、麻等)、化学纤维(如涤纶、锦纶、睛纶、胶粘等)以及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按不同比例混纺为原料的各类纺织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印染废水。
1.3、印染工艺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各类纺织材料(纤维、纱线、织物)进行物理和化学处理的总称,包括对纺织材料的前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过程,统称为印染工艺。
1.4、鼓励印染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严格控制其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量、排水量和产污量。
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1.5、鼓励印染废水治理的技术进步,印染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成熟的废水治理技术,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2、清洁生产工艺2.1节约用水工艺2.1.1转移印花(适宜涤纶织物的无水印花工艺);2.1.2涂料印花(适宜棉、化纤及其混纺织物的印花与染色);2.1.3棉布前处理冷轧堆工艺(适宜棉及其混纺织物的少污染工艺);2.2减少污染物排放工艺2.2.1纤维素酶法水洗牛仔织物(适宜棉织物的少污染工艺);2.2.2高效活性染料代替普通活性染料(适宜棉织物的少污染工艺);2.2.3淀粉酶法退浆(适宜棉织物的少污染工艺);2.3回收、回用工艺2.3.1超滤法回收染料(适宜棉织物染色使用的还原性染料等);2.3.2丝光淡碱回收(适宜棉织物的资源回收及少污染工艺);2.3.3洗毛废水中提取羊毛脂(适宜毛织物的资源回收及少污染工艺);2.3.4涤纶仿真丝绸印染工艺碱减量工段废碱液回用(适宜涤纶织物的生产资源回收及少污染工艺);2.4禁用染化料的替代技术2.4.1逐步淘汰和禁用织物染色后在还原剂作用下,产生22类对人体有害芳香胺的118种偶氮型染料。
纺织、印染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纺织、印染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一、概述纺织印染废水水量大,废水中含大量碱类,PH值高,含大量残余的印染和助剂,色度大,有机物含量高,耗氧量大,悬浮物多,并含有微量有毒物质,若不经治理直接排放,将会对水体和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纺织印染废水的治理,首先也应该以防为主,积极改造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废物和废料的产生;通过逆流用水和重复用水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水的回用率;回用染化原料,降低生产成本,又减轻环境污染,一举多得,最终的废水再经处理排放。
纺织印染废水由于具有废水量大、水质复杂、水质水量变化大的特点,其治理比较复杂,它的处理一般也划分一级,二级,三级三个处理阶段。
一级处理多采用格栅、预沉池或初沉池,用简单的物理机械法或化学法使废水中悬浮物或块状体分离出来,或中和废水的酸碱度。
二级处理多是生物化学处理,可有效地去除胶状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效地改善水质,废水可生化性较好时,可选择生化法;当废水可生化性较差时,可选择化学法,如混凝沉淀或加压气浮等方法。
三级处理多采用物理法或化学法,对其进行深度处理,达标排放或回用。
二、纺织印染废水中常用的处理法1.物理法(1)栅栏法:用于去除废水中纱头、布块等漂物和悬浮物。
主要有格栅和格网、筛网等。
(2)调节池:由于纺织印染废水水质水量变化大,必须设调节池,一般当废水量5000t/d时,调节池停留时间为4h;废水量2000t/d时,调节池停留时间为5-6h;废水量小于1000t/d时,调节池停留时间为7-8h。
(3)沉淀池:印染废水的悬浮粒小,故不经其它(如化学)预处理时,不宜直接进行沉淀处理,沉淀池又分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其中前者应用最多。
(4)过滤法:在印染废水中采用的过滤多是快滤池,即在重力作用下,水以6-12m/h 的速度通过滤池完成过滤过程。
2.化学处理法(1)中和法:在印染废水中,该法只能调节废水PH,不能去除废水中污染物,在用生物处理法时,应控制其进入生物处理设备前PH在6-9之间。
纺织印染工业高盐废水控制与治理技术

纺织印染工业高盐废水控制与治理技术摘要:纺织工业作为重要的传统产业,对全球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纺织产业的快速发展,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其中含有大量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如染料、助剂、重金属等,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因此,纺织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尤为重要。
目前,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和膜分离技术是纺织工业废水处理中较为常用的技术,在去除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关键词:印染;高盐废水;源头控制;末端治理引言随着纺织工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产生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纺织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如染料、助剂、油脂等,这些物质的排放会严重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
因此,纺织工业废水处理已成为当今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
目前,常用的纺织工业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化学法、生物法和物理化学法等。
然而,传统的处理方式大多存在投资大、运营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为改进纺织工业废水处理模式,相关人员应就目前纺织工业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此实现高效、低成本、环保的废水处理。
1印染工业废水的来源印染工业废水主要包括前处理废水、染色废水、印花废水、后整理废水和公辅工程废水。
由于不同企业生产产品及工艺有所差别,废水来源及水质特征也不尽相同。
以棉布为原料的印染前处理废水主要来自退浆、煮练、漂白和丝光工序;以化纤为原料的印染前处理废水主要来自精练、碱减量工序;以麻为原料的印染前处理废水主要来自脱胶工序。
前处理废水污染物大部分来自原料坯布所含料浆、纤维素及前处理使用的碱;染色印花废水污染物主要来自染料、印染助剂等;后整理废水污染物主要来自柔软剂、抗静电剂等整理助剂;公辅工程废水主要为软水制备产生的反冲洗废水。
印染废水污染物主要考虑pH、色度、COD Cr、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悬浮物、氨氮、总氮、总磷以及硫化物、苯胺类、全盐量等污染因子,染料及制网助剂中含铬的印染废水应考虑六价铬,涤纶印染废水应考虑总锑,含有氯漂工序的废水应考虑二氧化氯和可吸附卤化物。
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1. 简介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是一种典型的工业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酸碱度高以及色度较高等特点,其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2. 技术指标1.总排放标准:–COD:不得超过XXmg/L–氨氮:不得超过XXmg/L–PH值:X.X-X.X2.出水水质要求:–COD:不得超过XXmg/L–氨氮:不得超过XXmg/L–色度:不得超过XX度3. 工艺流程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一般采用生物处理、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相结合的综合工艺流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 预处理: - 过滤: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物 - 中和:调整废水的PH值 - 药剂投加:加入凝结剂或絮凝剂 2. 生物处理: - 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利用生物菌群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3. 化学处理: - 混凝沉淀:利用化学药剂进行沉淀处理 - 活性炭吸附:吸附有机物 4. 深度处理: - 膜分离:利用膜技术进一步净化水质 - 高级氧化:进一步降解残留有机物4. 设备选择根据不同规模的纺织染整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备的选择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设备: - 曝气池:用于生物接触氧化 - 混凝罐:用于混凝沉淀 - 活性炭吸附柱:用于活性炭吸附 - 膜分离设备:用于膜分离 - 高级氧化反应器:用于高级氧化处理5. 操作维护1.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各设备正常运行。
2.对处理工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参数以保证处理效果。
3.对废水处理后的污泥进行专门处理,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6. 结论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导纺织染整企业合理治理废水、达到排放标准的重要依据。
科学有效的废水治理技术将有助于减轻环境压力,保护水资源,促进纺织染整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绍兴市纺织染整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要求规范

市纺织染整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规市环境保护局二O一六年二月前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省人民政府关于十二五时期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深化整治促进提升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1〕107号)、《省工业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实施方案(2014-2017年)》(浙政办发〔2014〕61号)、《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方案》(浙环发〔2013〕54号),加快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改善省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参考国家相关技术规及工作要求,特制定《市纺织染整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规》,以指导市纺织染整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及环境管理。
本规为首次发布。
本规将根据环境管理要求及技术发展情况适时修订,当本规与国家、省新颁布的相关要求有冲突时,以新颁布的要求为准。
本规由市环境保护局组织起草,由市环保科技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支撑。
企业的具体整治工作由企业所在地县级环境管理部门负责指导。
本规自颁发之日起试行。
本规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目录1 整治目标 .................................................................................. - 1 -2 整治要求 .................................................................................. - 1 -2.1 加强源头控制 ................................................................... - 1 -2.2 加强过程控制 ................................................................... - 2 -2.3 完善废气收集 ................................................................... - 3 -2.4 提升治理水平 ................................................................... - 5 -2.5 强化环保监督管理 ........................................................... - 6 -3 信息公开要求 .......................................................................... - 7 -3.1 信息公开流程 ................................................................... - 7 -3.2备案备查容 ........................................................................ - 8 -3.3监测要求............................................................................. - 8 -4 相关责任和职责 ...................................................................... - 9 - 附件1 企业整治要求 .................................................................- 10 - 附件2 适用处理工艺一览表.....................................................- 12 - 附件3 信息公开表 .....................................................................- 13 -市纺织染整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整治规1 整治目标通过污染整治,基本解决市纺织染整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落后、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率低下、环境管理滞后、部分区域VOCs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二○○七年十二月1 标准的编制工作过程1.1 任务来源2005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达了《印染行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计划。
东华大学作为该标准的第一编制单位,联合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治理委员会和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了规范编制组。
纺织工业中染整行业是主要排放废水的行业,染整包括前处理、印花和染色、后整理三部分,主要污染物和废水量产生于前处理和印花、染色。
印染是染整的俗称,为了与《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名字一致,因此将原任务规定的《印染行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改为《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1.2 制定标准的意义和必要性加入WTO后,我国纺织行业是利好行业,从业人数超过1960万,加上原料产地(棉花、毛、麻生产)的从业人员1亿,共约1.2亿,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行业人士估计,在十年之内还将连续增长,保持我国纺织行业第一大国的地位(数量上)。
纤维加工量占全球比重由2000年25%提高到2005年的36%,服装、化纤、纱、丝、布、呢绒世界产量第一。
2005年生产情况见表1-1:表1-1 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情况名称 总量 比2000年增长/平均增长销售收入 19794亿(26400亿) 137.4%/18.9%纤维加工量 2690万吨 97.8%/14.6%化学纤维 1629万吨(涤纶占80%) 134.2%/18.6%棉纱 1440万吨 118.2%/16.9%摘自:发改工业【2006】1072号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3-2004年纺织品进出口情况见表1-2:表1-2 2003-2004年纺织品进出口情况(亿美元)年度 项目 进口 出口 差额 差额倍数2003 全国 4128.40 4383.70 255.302003 纺织 155.86 804.84 648.98 2.542004 全国 5613.60 5933.60 319.802004 纺织 168.04 973.85 805.81 2.52由表2-2可见,纺织品的出口顺差高于全国总顺差,是其2.5倍。
中国纺织品产量是世界第一,并还在发展之中,环保问题将是制约纺织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纺织行业废水中,印染废水占80%,属于污染重、处理难度大,同时印染行业废水处理后回用率仅7%,是所有工业中最低的。
2004年下半年,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到浙江、江苏、山东和广东四省对印染污水处理情况进行调查(东华大学作为特约代表参加),调查结果表明印染较集中地区污染严重、处理不能稳定达标。
印染废水治理技术规范,是针对环境污染治理设施项目建设中咨询、环评、科研、设计、施工、设备招标、竣工验收和运营维护及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而做出的技术性规定,用以配合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的实施,用以指导政府部门的环境管理,并作为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体系,它是对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全过程实行技术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因此制定《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对规范设计、加强管理、节约投资、提高达标率,鼓励回用十分必要并具有重要意义。
1.3 标准制订的方法和工作过程通过对各种纺织印染工业原料、产品种类、生产工艺、生产规模,产生的废水水质、水污染物的特点和污染物处理方式方法的现场调研,对我国纺织印染工业生产和污染治理现状进行经济、技术评估,参考现有《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和国内外同行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最后确定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制订程序如图 1-1。
Array图1-1 规范的制订程序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研编制了大纲和初稿。
初稿经2006年12月、2007年3月、8月和11月三次专家论证会,听取了多方意见、多次修改后成为征求意见稿。
2 纺织印染生产产污分析及污染控制技术评析2.1 纺织印染行业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2.1.1 废水纺织行业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废水、废渣、废气和噪声三个方面。
废水是纺织行业最主要的环境问题。
纺织部门是一个用水量和排水量较大的工业部门之一,近年来纺织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2006年估计废水量达到180000万t。
纺织废水主要包括印染废水、化纤生产废水、洗毛废水、麻脱胶废水和化纤浆粕废水等。
印染废水是纺织工业的主要污染源。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印染企业每天排放废水量约450~500万t,印染厂每加工100 m织物,将产生废水量2.5~4.0t。
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纤维原料本身的夹带物,以及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浆料、油剂、染料和化学助剂等,具有以下特点:(1)COD变化大,高时可达2000~3000 mg/L,BOD也高达600~900 mg/L。
(2)pH高,如硫化染料和还原染料废水pH 可达10以上,丝光、碱减量pH可达达14。
(3)色度大,有机物含量高,含有大量的染料、助剂及浆料,废水粘性大。
(4)水温水量变化大,由于加工品种、产量的变化,可导致水温一般在40 ℃以上,从而影响了废水的生物处理效果。
另外,传统的印染加工过程会产生有毒废水,加工后废水中一些有毒染料或加工助剂附着在织物上,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如偶氮染料、甲醛、荧光增白剂和柔软剂具致敏性;聚乙烯醇和聚丙烯类浆料不易生物降解;含氯漂白剂污染严重;一些芳香胺染料具有致癌性;部分染料中具有害重金属;含甲醛的各类整理剂和印染助剂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等。
这样的废水如果不经处理或经处理后未达到规定排放标准就直接排放,不仅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破坏水体、土壤及其生态系统。
2.2 印染废水污染源及污染物基本处理工艺2.2.1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选择原则印染废水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前处理(退浆、煮练、丝光、漂白)、染色、印花和后整理等工序。
印染废水的污染物主要有腊质、果胶、半纤维素、残余的染料和助剂等。
印染废水的特征污染是BOD5、COD cr、色度、pH值、SS、NH2-N、硫化物等。
应根据织物原料、产品种类、水质特点、受纳水体的环境功能、当地的排放要求和水的回收利用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和采用合理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由于印染废水主要是有机污染,所以应采用生物处理为主,物化处理为辅的综合治理路线,以降低运行费用。
生物处理宜采用厌氧水解酸化同好氧生物处理法相结合的处理工艺。
物化处理技术宜采用混凝沉淀、混凝气浮、化学氧化脱色等方法。
2.2.2 印染废水常用处理工艺流程印染废水处理单元由预处理(格栅、中和、调节),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化学混凝或混凝气浮等组成。
主要处理单元对CODcr、BOD5和色度的去除率与处理水质、相关的设计参数和处理设备等有关,如缺乏资料时,可参照表2-1。
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主要设计参数,可参照表2-2。
注:生物膜法主要指生物接触氧化法。
应该强调的是:1、印染废水是一个大类,不同纤维(棉、毛、丝、麻、涤纶、晴纶、氨纶、锦纶等),所采用染料不同(活性、阳离子、分散、靛兰、酸性染料等),前处理和染色工艺不同,所用的助剂也不同,其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相差很大,所以处理工艺及所选参数,差别很大。
3、任何一个好的工艺方案,实际上是多种技术的优化组合。
4、工艺方案只是解决处理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同样的工艺对同样的废水,可能处理结果不一样,在具体实施时,技术参数的选择是施工设计的关键。
5、废水处理最终效果还和施工质量、设备选型、运行管理等多种因素有关。
3 技术规范的框架与技术规范值的确定3.1 技术规范的框架结构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对技术规范制定的要求,本技术规范包括:前言、总则、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生产工艺及污染物来源、方案设计基本规定、废水处理工艺、废水处理站建设要求、监测与控制、运行管理、劳动安全和环境保护、工程施工与验收等共11部分内容。
3.2 技术规范的适用范围3.2.1 制定技术规范对企业的适用范围纺织染整企业印染废水处理,在一定区域内多个印染企业建立集中废水处理厂,规范中鼓励有条件地方建设集中废水处理厂,有利于节约投资、规范处理、技术集中、管理方便。
3.2.2 制定技术规范对污染源的适用范围印染废水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前处理(退浆、煮练、丝光、漂白)工序和染色和印花工序。
后整理工序相对较少。
印染废水的污染物主要有助剂、腊质、果胶、半纤维素和残余的染料等。
印染废水的特征污染是BOD5、CODcr、色度、PH值、SS、NH3-N、硫化物等。
COD污染主要来源于助剂、腊质、果胶、半纤维素等;色度污染来源于残余染料。
3.3 规范的内容3.3.1 控制指标根据GB4287《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印染废水的特征污染物是BOD5、CODcr、色度、pH值、SS、NH3-N、硫化物等,并以其为控制指标。
3.3.2 时间分段(由国家环保总局另定)4 规范中几个问题说明4.1 关于水解酸化时间印染废水水解酸化技术参数非常重要,由于印染废水污染印数中COD主要来源于各种助剂,而色度主要来源于染料,这些污染物大多属难降解物,根据对近20种染料、助剂包括荧光增白剂测定,开始水解酸化时间大多在16小时以上,而完成水解酸化在24-36小时,最近研究表明新型浆料PVA1790或PVA1799,其分子量可高达70000,完全水解约需7-8天;水解酸化可以降解大分子、提高B/C比,从而增加可生化性,提高好氧生化的效果,同时也是污泥减量、脱色的最经济、最好方法,虽然占地面积和初次投资增加,但是运行费用几乎为零,经讨论各种实例和反复征求专家意见,本次根据不同类型印染废水污染物生物降解性不同,规定不同的水解酸化时间供设计参考,对于高浓度PVA、难降解印染废水和碱减量废水还需增加时间,或采用相应的厌氧技术。
4.2 关于事故池的规定我国突发性污染事件发生频繁,同样印染企业事故排放也是有发生,为了保证稳定达标,保护地表水环境质量,设置事故池是必要的,讨论中对事故池的容积、设置方式有许多意见:主要问题是占地面积和造价的增加;设置方式是在前面还是在排放口前,最后意见是有条件的建议设置事故池;当印染废水排放口为环境容量不足和敏感地区,必需设置事故池,事故池容积不小于日排放水量的1/6,设置方式可以与调节池并联或串联,发生事故时用跨越管旁路。
4.3 关于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由于我国地表水域污染较重,部分纺织发达地区环境容量不足,地方环保部门制定了更严的印染废水排放标准,用常规的好氧-厌氧加物化方法难以达到要求,这就需要深度处理。
另一方面,我国纺织废水排放量占行业的第六位,而印染废水占其中80%,回用率仅7%,为全国各行业最低,提高回用率是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措施,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要求的,但由于印染废水是一大类废水,情况复杂,本规范鼓励清洁生产,废水清浊分流后将轻污染水处理回用,由于回用水水质标准正在编制之中,所以本规范,规定了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