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知识点整理

审计学知识点整理
审计学知识点整理

审计学知识点整理

审计方法演进:账项基础审计、内控导向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要素: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财务报表(鉴证对象)、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审计概念: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有关的证据,以确认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把审计结果传达给有利害关系的用户的系统过程。

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鉴证业务的分类:按保证程度分为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和有限保证鉴证(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业务。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以各自财产对事务所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和合伙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以其资产承担有限责任)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包括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

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准则旨在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并保持有关财务报表审计和审阅、其他鉴证和相关服务业务的质量控制制度。

质量控制制度的目标:1.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职业准则和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2.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合伙人根据具体情况出具恰当的报告

质量控制制度的要素:1.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2.相关职业道德要求3.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接受与保持4.人力资源5.业务执行6.监控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诚信、独立、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良好的职业行为

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自身利益导致的不利影响,自我评价导致的不利影响,过度推介导致的不利影响,密切关系导致的不利影响,外在压力导致的不利影响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1、违法行为①违反合同约定,②违反法律法规;2、过错行为①过失:普通过失,重大过失、共同过失;②欺诈

注会法律责任的种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会避免法律诉讼的应对措施:1、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守则;2、建立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3、谨慎选择合伙人;4、招收合格的人员,并予以适当培训和督导;5、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6、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7、严格遵守审计准则;8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

认定的含义: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管理层的认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的,有些则是隐含表达的。明确的认定:1.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2.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隐含的认定:1.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2.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

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2.完整性:确认已发生的交

易确实已经记录3.准确性: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4.截止: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5.分类: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1.存在: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2.权利和义务: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3.完整性: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2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审计证据: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构成财务报表基础的会计记录所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1.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未在记账凭证中反映的对财务报表的其他调整,以及支持成本分配、计算、调节和披露的手工计算表和电子数据表 2.其他信息:①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②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③自身编制或获取的可以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

审计证据的种类: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内部证据、外部证据、亲历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

审计证据的特征:充分性与适当性,证据数量受质量的影响;但质量存在缺陷,仅靠提高数量可能难以弥补。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的可信程度

判断证据可靠性时遵循的原则: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件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审计程序的种类:1.检查: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和文件进行审查,或对资产进行实物审查 2.观察:指注册会计师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 3.询问:指注册会计师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 4.函证:指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被询证者)获取书面答复以作为审计证据的过程,书面答复可以采用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等形式 5.重新计算:指注册会计师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重新计算可通过手工方式或电子方式进行6.重新执行:指注册会计师独立执行原本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7.分析程序: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审计工作底稿: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目的:1.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 2.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底稿的八大要素:1.审计工作底稿的标题2.审计过程记录3.审计结论4.审计标识及其说明5.索引号及编号6.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7.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8.其他应说明事项

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1.需要变动审计工作底稿的情形:①注册会计师已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得出了恰当的审计结论,但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够充分②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追加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 2.变动审计工作底稿时的记录要求:①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时间和人员,以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②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理由③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对审计结论产生的影响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审计报告日后的六十天内或者审计业务终止后的六十天内。

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审计报告日起的10年或审计业务中止日起的10年。

计划审计工作包括三个步骤:1.开展初步业务活动;2.制定总体审计策略;3.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1、审计范围 2、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的性质3、审计方向(确定重要性水平)4、审计资源

具体审计计划三点:①风险评估程序②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③计划其他审计程序

审计业务约定书: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3.管理层的责任4.指出用于编制财务报表所适用的财务报吿编制基础 5.提及注册会计师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以及对在特定情况下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的说明

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索有关.如经济萧条。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固有风险: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的可能性

控制风险: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

检查风险: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成反向关系;审计风险跟审计证据成正向关系;(在既定审计风险中,重大错报风险跟审计证据成正向关系,检查风险跟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

审计的固有限制:①管理层或其他人员可能有意或无意的不提供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或注册会计师要求的全部信息②舞弊可能涉及精心策划和蓄意实施以进行隐瞒③审计不是对涉嫌违法行为的官方调查,没有被授予特定的法律权力

重要性的含义: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倨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 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作用的影响 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整体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作出的

错报的种类:①事实错报:毋庸置疑的。产生于被审单位收集和处理数据的错误,对事实的忽略或误解,或故意舞弊行为;②判断错报:认为管理层对会计估计做出不合理的判断或不恰当的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而导致的差异。产生于注册会计师和管理层对会计估计值的差异、对政策判断的差异;③推断错报:对总体存在的错报作出的最佳估计数,涉及根据在审计样本中识别出的错报来推断总体错报。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1.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通常先选定一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选择适当的基准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①财务报表要素②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③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④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和融资方式⑤基准的相对波动性。2.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3.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六个方面: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经营风险;5.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内部控制的五要素:1.控制环境(诚信、胜任能力、治理层参与程度、管理层的理念与经营风格、组织结构、责任授权和划分方法、人力资料与实务);2.风险评估过程;3.信息系统与沟通;4.控制活动(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授权、执行、记录、保管、稽核分离五项职责分离);5.对控制

的监督;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2.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①风险是否属于舞弊风险②风险是否与近期经济环境、会计处理方法和其他方面的重大变化有关③交易的复杂程度④风险是否涉及重大的关联方交易⑤财务信息计量的主观程度,特别是对不确定事项的计量存在较大区间⑥风险是否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与风险相关的控制)的整个过程中,结合对财务报表中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考虑,识别风险 2.结合对拟测试的相关控制的考虑,将识别出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 3.评估识别出的风险,并评价其是否更广泛地与财务报表整体相关,进而潜在地影响多项认定 4.考虑发生错报的可能性(包括发生多项错报的可能性),以及潜在错报的重大程度是否足以导致重大错报

识别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1.某些重大错报风险可能与特定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认定相关2.某些重大错报风险可能与财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进而影响多项认定

风险应对: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 2.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总体应对措施:1.向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 2.指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4.在选择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的不可预见的因素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相对于风险评估程序而言,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考虑的因素:1.风险的重要性2.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3.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列报的特征4.被审计单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5.注册会计师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指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1.目的:通过实施控制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 2.类型: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

确定何时实施审计程序需考虑的因素:1.控制环境2.何时能得到相关信息3.错报风险的性质4.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时考虑的因素:1.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水平越低,范围越广 2.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风险越高,对拟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的要求越高,范围越广 3.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保证程度越高,对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要求越高,范围越广

控制测试:指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三方面获取关于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1.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相关时点是如何运行的;2.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3.控制是由谁或以何种方式运行。

应当实施控制测试的情况:1.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 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实质性程序:指用于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实质性程序包括的审计程序:1.将财务报表与其所依据的会计记录进行核对或调节 2.检查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做出的重大会计分录和其他调整

实质性程序类型:1.细节测试: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 2.实质性分析程序:用以识别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错报

是否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需考虑:1.控制环境和其他相关的控制 2.实施审计程序所需信息在期中之后的可获得性3.实质性程序的目的4.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5.特定类别交易或账户余额以及相关认定的性质

审计抽样: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注册会计师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

审计抽样基本特征: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 2.所有抽样单元都

有被选取的机会3.可以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审计抽样的适用情形:1.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使用审计抽样 2.控制测试:当控制的运行留下轨迹时,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使用审计抽样实施控制测试。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3.实质性程序:在实质性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获取审计证据,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不宜使用审计抽样

抽样风险: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于如果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的风险。抽样风险分为两种类型:1.影响审计效果的抽样风险,包括控制测试中的信赖过度风险和细节测试中的误受风险 2.影响审计效率的抽样风险,包括控制测试中的信赖不足风险和细节测试中的误拒风险

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1.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与审计的效果有关2.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与审计的效率有关

细节测试中的抽样风险:1.误受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与信赖过度风险类似,误受风险影响审计效果,容易导致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 2.误拒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与信赖不足风险类似,误拒风险影响审计效率

审计抽样的基本原理和步骤:1.样本设计阶段,旨在根据测试的目标和抽样总体,制定选取样本的计划2.选取样本阶段,旨在按照适当的方法从相应的抽样总体中选取所需的样本,并对其实施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误差 3.评价样本结果阶段,旨在根据对误差的性质和原因的分析,将样本结果推断至总体,形成对总体的结论

样本设计阶段:1.确定测试目标:①控制测试是为了获取关于某项控制的设计或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②细节测试的目的是确定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金额是否正确,获取与存在的错报有关的证据 2.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①定义总体②定义抽样单元③分层3.定义误差构成条件:在控制测试中,误差是指控制偏差,注册会计师要仔细定义所要测试的控制及可能出现偏差的情况;在细节测试中,误差是指错报,注册会计师要确定哪些情况构成错报 4.确定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必须确定能够最好地实现测试目标的审计程序组合

选取样本阶段:1.确定样本规模:从总体中选取样本项目的数量2.选取样本3.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

样本规模的影响因素:1.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可接受的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成反比 2.可容忍误差,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可容忍误差越大,所需的样本规模越小3.预计总体误差,预计总体误差越大,可容忍误差也应当越大;但预计总体误差不应超过可容忍误差4.总体变异性,总体项目的变异性越低,通常样本规模越小5.总体规模,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几乎为零

选取样本的方法:随机数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系统选样,随意选样

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1.对总体项目进行编号,建立总体中的项目与表中数字的一一对应关系。编号可利用总体项目中原有的某些编号,如凭证号、支票号、发票号等等。在没有事先编号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需按一定的方法进行编号 2.确定连续选取随机数的方法。即从随机数表中选择一个随机起点和一个选号路线,随机起点和选号路线可以任意选择,但一经选定就不得改变

系统抽样:指按照相同的间隔从审计对象总体中等距离地选取样本的一种选样方法。首先要计算选样间距,确定选样起点,然后再根据间距顺序地选取样本。选样间距计算公式:选样间距=总体规模÷样本规模

随意抽样:指注册会计师不带任何偏见地选取样本

评价样本结果:1.分析样本误差 2.推断总体误差,当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样本中发现的偏差率推断总体偏差率。当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样本中发现的误差金额推断总体误差金额 3.形成审计结论,在控制测试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将总体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比较。低于则总体可以接受,大于则总体不能接受。在细节测试中,注册会计师首先必须根据样本中发现的实际错报要求被审计单位调整账面记录金额。将被审计单位已更正的错报从推断的总体错报金额中减掉后,注册会计师应当将调整后的推断总体错报与该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可容忍错报相比较。低于则总体可以接受,大于或等于则总体不能接受。

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1.发现抽样:在注册会计师预计控制高度有效时可以使用,以证实控制的有效性。注册会计师使用预计总体偏差率是0,在检查样本时,一旦发现一个偏差就立即停止抽样。

如果在样本中没有发现偏差,则可以得出总体偏差率可以接受的结论,主要是用来查舞弊和非常规事项;

2.固定样本规模抽样,常用于估计审计总体中某种偏差发生的比例。①确定审计目的;②定义“属性”和“可容忍偏差率”;③定义总体;④确定抽样方法;⑤确定样本规模;⑥选取样本进行审计;⑦评价抽样结果

如样本量为56,发现一个偏差,信赖过度险为5%,风险系数为4.8,可容忍偏差率为5%,该如何评价?;

3、停一走抽样,从预计总体偏差次数为0个开始,边评价边完成抽样工作的方法。

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运用:1.传统变量抽样:①均值估计抽样:先计算样本中所有项目审定金额的平均值,然后用这个样本平均值乘以总体规模,得出总体金额的估计值。总体估计金额和总体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就是推断的总体错报②差额估计抽样:平均错报=样本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差额÷样本规模;推断的总体错报=平均错报×总体规模③比率估计抽样:比率=样本审定金额÷样本账面金额;估计的总体实际金额=总体账面金额×比率;推断的总体错报=估计的总体实际金额-总体账面金额 2.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PPS,总体中某一项目被选中的概率等于该项目的金额与总体金额的比率。

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不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条件:1.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未受到限制3.没有必要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

审计报告的要素:1.标题2.收件人3.引言段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6.审计意见段7.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8.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9.报告日期

审计报告类型:1.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2.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的对重大事项予以强调的段落 3.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的,但还存在下列情形之一:①在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错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对财务报表影响更大,但不具有广泛性②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但认为未发现的错报(如存在)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重大,但不具有广泛性 4.否定意见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认为财务报表没有按照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发表的审计意见(重大错报重大且具有广泛性)5.无法表示意见:注册会计师不能就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公允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审计意见(范围受限影响重大且具有广泛性)

比较数据和比较财务报表的关系:比较信息包括对应数据和比较财务报表对应数据,属于比较信息,是指作为本期财务报表组成部分的上期金额和相关披露,这些金额和披露只能和与本期相关的金额和披露(称为“本期数据”)联系起来阅读。比较财务报表,属于比较信息,是指为了与本期财务报表相比较而包含的上期金额和相关披露。比较财务报表包含信息的详细程度与本期财务报表包含信息的详细程度相似。

其他信息:其他信息是指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或惯例,在被审计单位年度报告、招股说明书等文件中包含的除已审计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1.适当的职责分离2.正确的授权审批3.充分的凭证和记录4.凭证的预先编号5.按月寄出对账单6.内部核查程序

销售交易的实质性程序:1.销售交易的细节测试2.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3.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销售交易的细节测试:1.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是真实的:①未曾发货却已将销售业务登记入账,查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有无发运凭证②销售业务重复入账,查销售交易记录清单③向虚构的顾客发货,查赊销

批准手续和发货审批手续 2.已发生的销售交易均已登记入账:①通常无须对完整性目标实施交易实质性程序②测试发生目标时,起点是明细账,测试完整性目标时,起点应是发货凭证 3.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均经正确计价4.登记入账的销售交易分类恰当5.销售交易的记录及时:提货单或其他发运凭证的日期与相应的销售发票存根、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和应收账款明细账上的日期作比较 6.销售交易已正确地记入明细账并正确汇总

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 2.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条件、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3.获取产品价格目录4.抽取本期一定数量的发运凭证5.抽取本期一定数量的记账凭证6.选择主要客户函证本期销售额7.出口销售必要时向海关函证8.实施销售的截止测试9.存在销货退回的,检查手续是否符合规定10.检查销售折扣与折让11.检查有无特殊的销售行为 12.调查向关联方销售的情况13.调查集团内部销售的情况14.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列报是否恰当

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1.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2.检查涉及应收账款的相关财务指标3.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是否正确4.向债务人函证应收账款5.确定已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6.对未函证应收账款实施替代审计程序7.检查坏账的确认和处理8.抽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9.检查贴现、质押或出售10对应收账款实施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程序11.确定应收账款的列报是否恰当

存货监盘:指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

制定存货监盘计划应考虑:1.与存货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2.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性质3.对存货盘点是否制定了适当的程序,并下达了正确的指令4.存货盘点的时间安徘 5.被审计单位是否一贯采用永续盘存制 6.存货的存放地点7.是否需要专家协助

存货监盘计划的内容:1.存货监盘的目标、范围及时间安排2.存货监盘的要点及关注事项3.参加存货监盘人员的分工4.检查存货的范围

存货监盘程序:1.评价管理层用以记录和控制存货盘点结果的指令和程序 2.观察管理层制定的盘点程序的执行情况3.检查存货4.执行抽盘

审计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 CPA教材定义——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特指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 三、三方关系 ——注册会计师对由责任方负责的财务报表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任程度。 注意: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可能是同一方,也可能不是同一方。某些情况下,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可能来自同一企业,但并不意味着两者就是同一方 第二章

第三章 一、审计的总体目标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二、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明确或隐含的表达)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目标——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程序——具体检查错报的程序

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2)完整性:(3)准确性:(4)截止:(5)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2)权利和义务:(3)完整性:(4)计价和分摊: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2)完整性:(3)分类和可理解性:(4)准确性和计价: 五、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履行责任 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职业道德要求,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确认其责任的方式 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 六、初步业务活动 1、目的 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审计工作前,需要开展初步业务活动,确保实现以下三个目的: (1).具备执行业务所需的独立性和能力(事务所); (2).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可能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的意愿的事项(管理层); (3).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关系)。

审计学知识点及试题

.审计的特征包括()。 ? A.独立性和法规性 ? B.独立性和权威性 ? C.合法性和权威性 ? D.合法性和公允性 【答案】B 【解析】审计特征包括独立性和权威性。 【知识点】审计特征。 【多选题】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 )。 ? A.详细审计阶段 ? B.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 C.会计报表审计阶段 ? D.利润表审计阶段 ? E.现代审计阶段 【答案】ABCE 【解析】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经历详细审计阶段、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会计报表审计阶段和现代审计阶段四个阶段。 【知识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多选题】1.注册会计师进行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时,应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进行了解,并可以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这是因为()。 ? A.内部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础 ? B.内部审计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C.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工作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 D.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效率 ? E.内部审计合法性和权威性 【答案】BCD 【解析】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一种外部审计,在工作中要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这是因为内部审计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利用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 【知识点】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

多选题】1.下列有关顺查法的提法中,正确的有( )。 ? A.审计取证的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一致 ? B.审计人员沿着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一财务报表的顺序进行审查 ? C.方法简单、易于掌握 ? D.审计过程全面细致,不容易遗漏错弊事项 ? E.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大、内部控制较为健全的被审计单位 【答案】ABCD 【解析】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小、会计资料较少、存在问题较多的被审计单位。 【知识点】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 【多选题】1.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 )。 ? A.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 ? B.注册会计师职业能力 ? C.注册会计师职业纪律 ? D.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 ? E.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 【答案】ACDE 【解析】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注册会计师职业纪律、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知识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概念。 【多选题】1.注册会计师对对同行的责任包括()。 ? A.会计师事务所不得雇用正在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注册会计师 ? B.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以招揽业务 ? C.对在执业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 ? D.不能按服务成果的大小决定收费标准的高低 ? E.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不正当手段与同行争揽业务 【答案】AE 【解析】注册会计师对对同行的责任包括(1)注册会计师应当与同行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配合同行工作。 (2)注册会计师不得诋毁同行,不得损害同得利益。(3)会计师事务所不得雇用正在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不得以个人名义同时在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4)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不正当手段与同行争揽业务。

学习审计学的心得体会.doc

学习审计学的心得体会 在选课前,就听到同学说这门课很难学,犹豫了再三我还是选择了这门课程,因为这门课程是建立在会计的基础之上的,而自己刚刚把财务会计上完,至少还是有一点点基础的。审计学习的开始还是比较枯燥的。记得刚开学的时候上审计课,譬如审计概念、审计目标等概念,虽然也学了两年多的会计了,听起来还是犹如天马行空,不知所云。 我觉得审计这门课不需要我运用多少的数学能力,要的是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自己实践经验的积累,要的是坚持不懈一直钻研的精神,要的是不怕苦不怕累的毅力。可是这些对于我来说,都觉得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我的目光没有聚焦在财务上面。我的想法很多都是片面和主观的,审计不是一个说明白就可以明白的东西,它所包含的深奥需要细细的品味和探寻,需要了解个中滋味对于我这个还没有出茅庐的孩子来说还需要很长的路。不过我相信只要肯坚持,不怕辛苦,我还是能够从这门课程中学到一些东西的。 等具体接触到审计学后,发现自己需要的东西还非常的多。审计学里的知识的确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即使学完这门课后,我觉得平时也要多翻翻看看,以便能熟练掌握,以后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经过大半个学期的学习,已经能够了解审计的基本工作流程。审计的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体现了审计的基本职能,是构成审计理论结构的基石,是整个审计系统运行的定向机制,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审计活动都是为审计目标服务的。 一、从审计中学到的以及审计知识的学习 学习审计,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从学习审计证据及内部控制以来,我觉得对于开展审计工作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分析了解企业会计工作的内在联系并用于解决审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企业会计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工作,各个环节是独立的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审计工作中不能孤立的就事论事必须学会发散思维注重事物的内部联系。 (二)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去观察和解决审计中遇到的问题 ?会计学是一部讲辩证法的科学,因此我们在审计工作中必须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去观察和解决企业的会计问题。 ?我们在学会计学的时候学到这样一个原理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大家 看这种说法无疑是一个辩证法的问题。我想了解了这一点按照辩证的方法去了解并解决审计中的问题就会轻松自如。 (三)学会在审计实务中抓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审计学重点整理汇编

弟一早 CPA教材定义一一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以 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特指注册会计 师财务报表审计) 三、三方尖系 ——注册会计师对由责任方负责的财务报表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 财务报表的信任程度。 注意: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可能是同一方,也可能不是同一方。某些情况下,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可能来自同一企业,但并不意味着两者就是同一方 第二章

第二童 一、审计的总体目标 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 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二、具体审计目标 认定一一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明确或隐含的表 达)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目标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程序一一具体检查错报的程序 三、认定 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尖的认定 (1)发生:(2)完整性:(3)准确性:(4)截止:(5)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尖的认定 (1)存在:(2)权利和义务:(3)完整性:(4)计价和分摊: 3?与列报和披露相尖的认定 (1 )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2 )完整性:(3)分类和可理解性:(4)准确性和计价: 五、财务扌艮表审计的责任戈U分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审计学知识点整理

审计方法演进: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要素: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财务报表(鉴证对象)、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标准)、审计证据和审计报告 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2.完整性: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3.准确性: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4.截止: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期间5.分类: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1.存在: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2.权利和义务: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3.完整性: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2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认定的含义: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管理层的认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上的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的,有些则是隐含表达的。明确的认定:1.记录的存货是存在的2.存货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隐含的认定:1.所有应当记录的存货均已记录2.记录的存货都由被审计单位拥有 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2.权利和义务:记录的资产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记录的负债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偿还义务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1.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相关,且独立存在于财务报表的审计。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索有关.如经济萧条。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审计学知识点归纳总结(20200930100756)

第一章审计概论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1审计的定义: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或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规、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管活动 (1)审计主体:审计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2)审计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领导和相关领导的授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3)审计客体: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4)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主要包括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企业内部的预算计划、经济合同等 (5)审计目的:社会审计的目的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6)审计本质: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管、评价、鉴证活动 2审计的特征: (1)独立性:机构独立、业务工作独立、经济独立 (2)权威性:权威性是审计机构正常发挥作用的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其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我国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西周时期就有了审计萌芽的思想 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 “上计”制度日趋完善 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82 年12月4日五届人大通过新宪法,明确规定了设立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 1983 年9月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1988 年11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

审计学重点

1、独立性的判断 (1)是否组织、形式独立; (2)是否经济独立(实质独立); (3)是否人员独立(精神独立)的原则; (4)形式上独立; 2、审计对象的含义及内容(练习题原题) (1)含义:是指审计监督、鉴证和评价的客体、内容及范围; (2)①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相关的经营管理活动;②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 3、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1)鉴证业务,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出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主要包括:审计业务、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 (2)相关业务(扩展业务),主要包括管理咨询、税务服务、会计服务、代便财务信息、对财务执行商定程序、其他服务(如资产评估)。 4、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体系 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包括; (1)业务准则包括:①鉴证业务准则: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 ②相关服务准则:代便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管理咨询等; (2)质量控制准则: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指用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各类业务时应当遵循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 5、审计证据可靠性的判断 (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6、审计风险导向下的风险模型(重大错报审计)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1)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 (2)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 7、经营风险导向下审计风险各组成要素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审计学常考知识汇总

第一章审计概论 【学习重点】 审计的定义和特征(掌握)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熟悉)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掌握) 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熟悉)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一、审计的含义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审计的主体 (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 (四)审计的依据 (五)审计的目的 (六)审计的本质 二、审计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 (一)独立性 ①机构独立;②业务工作独立;③经济独立。 (二)权威性 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了设立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 1983年9月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二)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985年10月国家审计署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经历四个阶段: 阶段1----详细审计阶段 起因:南海公司事件 审计的目的:查错防弊 审计的方法:详细审计 审计的对象:会计账目 使用人:股东 阶段2----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20世纪初,美国式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也称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审计的目的:对报表数据做检查,判断企业的信用

《审计学》复习提纲

《审计学》复习提纲 考试卷型:名词解释题(分*分) 填空题(分*分) 判断题(分*分) 案例分析题(分分分分分) 考试范围:审计概论(概念、特征、本质、审计责任划分等)、管理层认定、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要素、方法程序等)、货币资金审计(现金监盘、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函证等)、销售收款循环审计 考试内容: 一、名词解释题 审计、管理层认定、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内部控制、控制活动、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应收账款函证、银行存款函证 二、填空题 、审计的本质特征是,包括和。 、审计活动中必须包含三方关系人,即、和。、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会计师承担不同的责任,它们的责任不能混淆和替代。如果审计后的财务报表仍然存在重大错报,则由管理层和治理层对承担完全责任,由注册会计师对承担完全责任。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通常会出现高估资产和低估负债的情况,因此,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上市公司年报时,一般会将“发生”认定作为重点审计目标的是,会将“完整性”认定作为重点审计目标的是。 、注册会计师对资产类财务报表项目的“存在”认定获取审计证据时会进行细节测试,细节测试的方向是从到。 、内部控制要素包括、、、和。 、了解内部控制的程序包括查阅以前年度审计工作底稿,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更新; ;;; ;和穿行测试。 、按照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要求,出纳员不可以兼任、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对于应收账款的函证方式有两种,包括积极式函证和消极式函证。当债权人符合以下所有条件时,审计可采用消极式函证:相关的内部控制是有效的;; ;欠款余额小的债务人数量很多; 。 、审计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是。 、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其所有权归属于 。 、监盘现金是审计人员证实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所列现金是否存在的一项重要程序,被审计单位必须参加的人员有、和。、销售与收款循环业务的起点是。 、如果拟信赖的控制自上次测试后未发生变化,且不属于旨在减轻特别风险的控制,注册会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请各位同学按照下列知识点仔细阅读教材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法约尔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关系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亚当·斯密管理思想 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马萨诸塞车祸 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欧文的人事管理 ?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理论 ?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甘特等 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功利主义道德观 基本观点: ?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社会契约道德观 基本观点: ?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合乎道德的管理的特征 以社会利益为中心 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

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自律 超越法律 视人为目的 重视利益相关者利益 影响管理道德因素的个人特性 管理者的个人特性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 ?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 ?自信心 ?自控力 影响管理道德因素的组织结构 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有没有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 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 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 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社区福利投资 社会慈善事业 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具体表现 ?跨国服务贸易增长迅速 ?国外直接投资(FDI)发展迅猛 ?同国旅游人数快速增加 ?跨国并购进程加快 全球化下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全球化的一般环境 ?政治与法律环境 ?经济和技术环境 ?文化环境 全球化的任务环境 ?供应商 ?销售商 ?顾客 ?竞争对手 ?劳动力市场及工会 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 ?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出口、非股权安排和国际直接投资 全球化组织模式考虑的因素 “全球一体化压力”和“本地化反应压力”

00160审计学(复习重点)

审计复习题 1.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分为哪几类? 答: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账项基础审计,又称为详细审计,是在被审计单位规模较小、业务较少、账目数量不多以及审计技术和方法不发达的特定审计环境下产生的。第二类为制度基础审计、第三类为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2.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分为哪几类? 答:审计按照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政府审计,又称为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主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二类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能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第三类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为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3.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 答: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五类,第一类为独立、客观、公正,其中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所谓独立性,是指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客观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力求公平,不因成见或偏见、利益冲突和他人影响而损害其客观性。公正性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专业服务时,应当坦率、诚实,保证公正。第二类为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其中专业胜任能力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专业知识、技能或经验,能够胜任承接的工作,应有关注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职业谨慎,以质疑的思维方式评价所获取证据的有效性,并对产生怀疑的证据保持警觉。第三类为保密,保密性要求注册会计师与客户的沟通,必须建立在为客户信息保密的基础上。第四类为职业行为,职业行为要求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应符合本职业的良好声誉,不得有任何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这一义务要求注册会计师履行对社会公众、客户和同行的责任。第五类为技术准则,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遵照相关的技术准则提供专业服务。其中,应当遵守的技术准则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和与执业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 4.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什么? 答:(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判断证据是否充分,应当考虑六方面因素:审计风险、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注册会计师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经验、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审计证据质量、总体规模与特征。(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审计证据适当性的核心内容,只有既相关又可靠的审计证据才是高质量的。

自考审计学各章重点.

自考审计学各章复习要点 注意黄色字体的部分是根据考试大纲缩减 第一章审计概论 第一节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审计的主体 审计主体,就是审计的执行者,即审计的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 (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 审计的授权者泛指国家审计机关、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授权,单位主管机构和相关领导的授权,它是针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而言的。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 审计的客体(对象)是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用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表现的全部或一部分经济活动。 (四)审计依据 审计依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评价和判断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据以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结论的客观标准。 (五)审计的目的 (六)审计的本质 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审计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部门和各机构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

独立地对被审查的事项作出评价和鉴定;其次又指审计人员要保持精神上的独立,自觉抵制干扰,对审计事项作出客观公正的结论。 第三. (二)权威性 审计机构或人员以独立于被审计者的身份进行工作,在审计的过程中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一定的准则、原则、程序进行,因此,审计人员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一定的社会权威性。 第二节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上计”制度,可以说是审计制度的雏形,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审计模式。二是“上计”制度日趋完善。三是审计地位提高,职权扩大。 (二)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和权威性很小。 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外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威性。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918年9月7日,谢霖在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这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正式诞生。 (二)国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详细审计阶段 产生于英国,又称为英国式审计 2、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06069-审计学原理重点

审计:审计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被审计单 位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发表意见的一 种经济监督活动。 审计关系:(第一关系人)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称为审计人 (第二关系人)资源财产经营人,称为被审计人 (第三关系人)资源财产所有人,称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 审计特点:1、审计监督经济管理,但并不直接参加具体经济业务管理 2、审计师经济监督,区别于行政监督或法律监督 3、审计是具有独立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经济监督 审计按不同的主体可以划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 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区别: 1、从审计独立性看: 政府审计---单向独立,仅独立于被审计单位---无偿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双向独立,既独立于审计委托人,又独立于被审 计单位---有偿审计 2、从审计对象看:政府审计---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及公共资 金的收支、运用情况; 注册会计师审计---一切盈利及非营利组织 3、从审计监督性质来看: 政府审计:可以根据审计结果发表审计处理意见,如被审计单位拒不采纳,政府审计部门 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注册会计师审计:根据其审计结论发表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以合理保证审计 报告使用人确定已审计的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 4、从审计方式来看:政府审计---强制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受托审计 5、从依据审计准则来看:政府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注册会计师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审计模式的发展按照历史的顺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账项基础审计阶段、制度基础(导向)审计阶段、风险导向审计阶段 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未按照审计规范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而签发了 不适当的审计意见 审计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会计报告审计意见表达不当或有错的可 能性。 我国注册会计师设计的业务循环与审计模型如下: 1、销售和收款循环 2、购货和付款循环 3、生产循环 4、筹资和投资循环 5、货币资金循环 注册会计师应该配备以下资格进行审计: 1、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专门学识与经验 2、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 3、注册会计师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4、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职业谨慎态度

审计学在线作业

审计学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6-05-04 16:33:49 一、单选题 1. (5分)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制定依据是( )。 ? A. 《会计法》 ? B. 《审计法》 ? C. 《注册会计师法》 ? D. 《企业会计准则》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审计学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2. (5分)社会审计中,审计计划由( )审核。 ? A. 部门经理 ? B. 助理人员 ? C. 业务负责人 ? D. 主任会计师 纠错

知识点:审计学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3. (5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民间审计专业团体是( )。 ? A.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B.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C. 法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D. 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审计学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4. (5分)审计程序的内容有( )。 ? A. 调查阶段 ? B. 检查阶段 ? C. 准备阶段 ? D. 分析阶段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审计学

答案C 解析5. (5分)审计是一项具有()的经济监督活动。 ? A. 相关性 ? B. 独立性 ? C. 完整性 ? D. 政策性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审计学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6. (5分)审计的职能不包括( )。 ? A. 经济评价 ? B. 经济监督 ? C. 经济鉴证 ? D. 经济司法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审计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7.

(5分)( )业务属于不相容职务。 ? A. 保管员和车间主任 ? B. 经理和董事长 ? C. 记录日记账和记录总账 ? D. 采购员和购销科长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审计学 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8. (5分)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 )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 A. 社会 ? B. 国家 ? C. 社会审计组织 ? D. 国家审计机关 纠错 得分:5 知识点:审计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9. (5分)( )易于判断选择。

《审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共39页

《审计学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一、单项选择(共15分) 1、( B )是审计的本质特征,也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A、权威性 B、独立性 C、合法性 D、合理性 2、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是(A ) A、受托经济责任关系 B、生产发展的需要 C、会计发展的需要 D、管理的现代化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在全国实施的时间是( B )。 A、1994年1月1日 B、1995年1月1日 C、1996年1月1日 D、1997年1月1日 4、宋代审计司(院)的建立,是我国“审计”的正式命名,从此,“审计”一词便成为( D )的专用名词。 A、财会审核 B、经济监督 C、经济执法 D、财政监督

5、审计的职能不包括(B )。 A、经济监督 B、经济司法 C、经济鉴证 D、经济评价 6、按照预先规定的时间进行的审计,称为(A )。 A、定期审计 B、不定期审计 C、事前审计 D、事中审计 7、在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审计机关是(B )的国家审计机关。 A、司法系统 B、立法系统 C、行政系统 D、管理系统 8、逆查法应先从( D )查起。 A、原始凭证 B、记账凭证 C、会计账簿 D、会计报表 9、函询法是通过向有关单位发函了解情况取得证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用 于( C )的查证。 A、无形资产 B、固定资产

C、往来款项 D、流动资产 10、(B )是指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整有关数据,从而求得需要证实的数据方法。 A、鉴定法 B、调节法 C、盘存法 C、抽样法 11、民间审计属于(A )。 A、任意审计 B、强制审汁 C、专项审计 D、突击审计 12、( D )是民间审计组织与被审单位就审计项目所签定的正式文件。 A、审计通知书 B、审计报告 C、审计建议书 D、审计约定书 13、民间审计的业务范围不包括( D )。 A、验资 B、审计业务 C、会计咨询业务 D、会计监督 14、民间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发现有弄虚作假等不法行为的,应当在( D )中明确提出。

审计知识点总结

审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审计的产生与发展:审计起源的根本点在于两权的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几个词语:宰夫,御史大夫,上计律。 2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意大利的合伙企业制度,形成于英国股份制企业制度(编制的会计报表主要是提供给企业股东),发展和完善于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编制的会计报表主要提供给债权人)。 3法律规章制度分三个层次 (1)法律法规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法》 (2) 准则会计准则审计准则 (3)规章制度(略) 4审计的特点 (1)独立性审计最本质的特征。表现在·经济独立·组织独立·工作独立 (2) 公正性(3)权威性 5审计的职能 经济监督经济鉴证经济评价重点在于鉴证 6审计的对象(略) 7审计的总目标(1)合法性即会计报表的编制要符合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其他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2)公允性即会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的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3)管理当局的认定(5个) ·存在或发生的认定·完整性的认定·权利和义务的认定·估价和分摊的认定·表达与批露的认定 8,具体目标 (1)存在性(2)完整性(3)金额(4)所有权(5)披露 (审计的目标具体在课本第9到12页) 第二章 1我国审计是行政性的须向国务院负责我国最高审计机关是审计署 2审计分三类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即注册会计师审计) 3审计的法定业务四个 (1)(1)审计会计表报,出具审计报告(2)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表报(3)办理企业的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 关报告(4)办理法律行政法规的其他审计业务,出具相应的审计报 告 第三章 1重要性水平(p38) 指允许错报的最大差额重要性水平越高,意味着他允许错报的金额就越大,所需的审计证据就越少。即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成反向关系(可能有道小计算

审计学原理重点

1.会计与审计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审计的主要对象是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会计资料是 审计的前提和基础。会计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活动本身就是 审计监督的主要对象。 ●区别:1、产生的前提不同。 2、两者性质不同。 3、两者对象不同。 4、方法程序不同。 5、职能不同。 2.审计的三个基本要素: 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授权或委托人。 3.审计本质的两方面含义: 1、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2、审计具有对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最本质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键所在。 4.审计的职能: 经济监督职能、经济鉴证职能、经济评价职能。 5.我国的审计假设: (一)审计基本假设:1、审计必要性假设2、审计对象可证实性假设3、错误与弊端 存在性假设4、行为衡量标准假设5、无反证判定假设 (二)审计特种假设:1、审计主体假设2、审计方法假设3、审计证据假设4、其他 方面假设 6.国家审计机关的隶属模式: 立法型、司法型、行政型(我国) 7.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 审计业务和会计咨询服务业务,其中审计业务包括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的报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等。 8.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胜任能力(政治素质、业务素质) 9.审计道德规范的一般原则: 注册会计师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因素包括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联系和外界压力。 10.审计准则特性: 1、审计准则的权威性 2、审计准则的规范性 3、审计准则的可接受性 4、审计准则的课操作性 5、审计准则的性对稳定性 11.审计的对象: 1、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有关经济资料(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 证其他相关经济资料)审计对象的现象 2、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 有关的经济活动)审计对象的本质 12.审计的具体目标:

审计学期末考试重点归纳

审计学期末考试重点 基础题 1、民间审计的起源:16世纪末期,地处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等国合伙企业的出现,产生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需要有所有者和经营者出面查证账目,民间审计应运而生。 2、民间审计的形成:真正使民间审计得以大发展的是18世纪下半叶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1721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宣告了独立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诞生查尔斯·斯奈尔 1853年,苏格兰爱丁堡创立了第一个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该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诞生。 3、民间审计的发展:从20世纪初开始,全球经济发展重心逐步由欧洲转向美国企业同银行利益关系更加紧密,银行逐渐把企业资产负债表作为了解企业信用的主要依据在美国产生了帮助贷款人及其他债权人了解企业信用的资产负债表审计,即美国式审计。 4、我国政府审计的起源,基于西周的“宰夫”。 5、朝廷将当时专事审计职能的“诸军诸司专勾司”更名为“审计院”,是我国审计一词的起源。 6、民间审计的起步:在1918年9月,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注册会计师法规——《会计师暂行章程》,并于同年批准著名会计学家谢霖先生为中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分为全面质量控制和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7、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8、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 9、审计工作底稿的保存期限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至少保存10年 10、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金额越大,波动幅度越大,重要水平的绝对额应该更高 11、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选取:应该选择最低标准,可以保证项目误差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不重要的 12、重要性水平及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重要性水平及审计证据数量之间成反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低,应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 13、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水平应用的目的是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及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审计学》复习提纲

《审计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这些章节可能与咱们的教材有出入,大家对照教材相关章节及内容即可) 重要名词 1.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财务报表的鉴证和经济活动的鉴证及咨询活动。 重要复习思考题 一、审计的主要分类。 (一)审计按其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 (二)审计按其内容和目的分类,可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 (三)审计按其主体分类,可分为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 (四)审计按其范围分类,可分为全部审计和局部审计。 (五)审计按其时间分类,可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定期审计和不定期审计,期中审计和期末审计。 (六)审计按其执行地点分类,可以分为就地审计和报送审计。 二、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一)审计业务 1.审查企业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 2.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3.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 4.办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审计业务,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 (二)审阅业务 财务报表审阅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排,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三)其他鉴证业务。包括: 1.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 2.内部控制审核; 3.基建工程预算、结算和决算的审核; (四)相关服务 注册会计师执行的这类业务属于服务性质,主要包括: 1.代理记账,代为编制会计报表; 2.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提供建议; 3.税务代理; 4.担任常年会计顾问; 5.培训财务会计人员; 6.执行商定程序。 第二章 重要名词 1.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 2.鉴证对象信息:是按照标准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的结果。 3.鉴证业务风险:是指在鉴证对象信息存在重大错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提出不恰当结论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