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信息技术vb选修知识点

2017 信息技术vb选修知识点
2017 信息技术vb选修知识点

选修知识点

(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流程图

(二)算法

一、 算法定义: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二、算法的描述方法:分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三种。

1、自然语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本国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符合我们的习惯,且容易理解。

2、流程图:也称程序框图,它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且描述算法形象、直观,更易理解。

3、伪代码:是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是专业软件开发人员常用方法。

三、算法的5个特征:

1、有穷性:执行有限步之后结束,且每一步的执行时间也都是有限的。

2、确定性:每一步都有确切的含义。

3、可行性:原则上能精确运行,用纸和笔做有限次运算后即可完成。

4、输入:有零个或多个输入。

5、输出:至少产生一个输出。

(三)程序设计基础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发展过程。

常用高级语言:BASIC 、VB 、Pascal 、C 、C++、Java 、Delphi 、Fortran 、Powerbuilder 等。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如vb :其中的对象主要是系统设计好的对象,包括窗体、控件等。 控件:是指工具箱中的工具在窗体中画出的能实现一定功能的部件,如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等。 常用控件:

对象的三要素 :属性 、方法 、事件

对象中属性可以在设计界面时通过属性窗中设置,也可以在运行时通过赋值语句在代码窗口设置:对象名.属性名=属性值

例:给文本框Txt123的Text属性赋值为字符串”20”,代码如下:Txt123.text = “ 20 ”

注意:如果直接给对象名赋值的话,是赋值给对象的默认属性。

例: Txt123 = “ 20 ”相当于 Txt123.text = “ 20 ”都是给文本框Txt123的text属性赋值。

如果要获取对象的状态或特性,这时就要读取对象的属性值,方法如下:变量名=对象名.属性名

例:读取文本框“txt123”的“Text”属性的代码如下:a = txt123.text

●方法常见的方法如下:Print Cls Move Show

格式:[对象].方法[参数名表]例:Form1.Print ”欢迎使用”

●事件及事件驱动常见的事件如下: Click 、 DblClick 、KeyPress 、Load 、MouseUp 等。事件是对象对外部操作的响应,如在程序执行时,单击命令按钮会产生一个Click事件。如需要命令按钮响应Click事件,就把完成Click事件功能的代码写到Click事件的事件过程中,与事件一一对应。事件过程的形式如下: Private Sub 对象名_事件名( )

(事件过程代码)

End Sub

一、常量:指在程序进行过程中不变的量,在VB中一般分数值常量与字符常量两种

数值常量:就是数学中说的常数,分整型常量和实型常量两种

整型常量:即整数,指不带小数点的数值如1、0、、-10、+35等都是合法的整数

实型常量:即实数,指带小数点的数值。

实型常量又分为定点数和浮点数两种。

例:定点数:3.14159和-6.8,1.99 浮点数:2E6、1E5、88E

例:1.2345×103可表示为1.2345E3,字母E表示底数10

浮点数就是数学上的科学计数法。

字符串常量:被一对英文双引号括起来的若干个合法的字符称为字符串常量。例如:”China”、”Visual Basic”、”18”、”3.1415”等,是指英文双引号中的字符,不包括英文双引号本身。

符号常量:如果多次用到同一个常量,则可用一个有意义的名字表示这个常量。

二、变量: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其值可以改变的量称为变量。变量命名注意要点:

1、必须以字母或汉字开头,不能以数字或其他字符开头。

2、只能由字母、汉字、数字或下划线组成,不能含有小数点、空格等字符。

3、最长不超过255个字符

4、不能以VB保留字作变量名,如语句定义符、函数名(Integer、End、Print、Dim)等。

5、VB不区分变量名中字母大小写。如HELLO和Hello是同一个变量。

三、数据及运算

1、常用数据类型:(框选的内容都要熟记)

2、常量和变量的命名、声明及赋值(注意:符号常量声明和赋值必须一起完成,变量却必须分2句)

符号常量的声明和赋值Const 常量名 [As 常量类型] = 常量值(或表达式)

如:Const pi As Single = 3.14159 常量名为pi

注意:常量必须在声明的时候立马赋值,如果没有“= 3”部分就是错误的。

变量的声明: Dim <变量名 >As <变量类型>

如:Dim a As Integer 定义一个整型变量,变量名为a

变量的赋值 VB中使用“ = ”给变量赋值,其形式为:变量名 = 表达式

四、运算符

1、算术运算符(注意:算术运算符的优先级问题、区分/ \ Mod三个运算符)

作用是将运算符两边的字符串连接为一个新的字符串。使用"&"运算符时应注意前后加空格。

注意特例:当数值型和字符型连接时,"+"把数据都转化成数值型然后相加,返回一个数值型数据。

例如:“123” + “45” = “12345” 123 + “45” = 168

“123” & “45” = “12345” 123 & “ 45” = “12345”

3、关系运算符(优先级相同)注意:关系表达式的运算结果为布尔值True或False

=等于<小于号<>不等于

>大于号>=大于等于号<= 小于等于号

运算规则:(1)当两个操作式均为数值型,按数值大小比较。

(2)字符串比较,则按字符的ASCII码值从左到右逐位比较,直到出现不同的字符为止。

例: "987" > "99",结果为 False。

(3)数值型与可转换为数值型的数据,按数值比较。例:29 > "189",结果为 False。

4、逻辑运算符Not(取反) And(与) Or(或)优先级依次降低

5、日期运算符与日期表达式

日期表达式是用“+”或“-”将算式表达式、日期型常量、日期型变量、日期函数等连接起来的式子。例如:表达式“#2003/09/01# + 30”的运算结果是“2003-10-1”

表达式“#2003/10/20# - #2003/10/10#”的运算结果为整数10

6、运算符的执行顺序:算术运算符 > 字符串运算符 > 关系运算符 > 逻辑运算符

如a = 2: b = 3: c = 4: d = 5 则表达式 a > b And 2 * a > c Or c <= d 的值为 True

7、表达式的写法

五、常用函数

1

注意:(1)Int (x)是取小于等于x的最大整数。

例如: Int (3.12) =3 Int (2.1+3) =5

Int ( -4. 6) = -5 Int ( -1-2. 5) = -4

(2)Rnd函数产生[0, 1) 之间的一个随机数,它常与Randomize(以初始化随机数生成器)结合使用,如果要产生 [0, A ) 间的随机整数,表达式为 Int (Rnd *A)

产生 [A , B) 间的随机数: Rnd*(B-A) +A

产生 [A ,B] 间的随机整数:Int(Rnd * (B-A+1))+A

2、字符串函数(注意的以下字符串函数返回的值是数值型,还是字符串型。)

注意:(1)String函数只返回n个指定的字符串的首字符。

(2)Left(字符串,n )和Right(字符串,n )中,当n的值大于字符串的长度时,返回整个字符串。

(3) Mid(字符串,m,n)函数中,如果m大于字符串的长度,则返回空串,如果省略n,则返回m

开始的全部字符。

注意(1)对于Str(数值)函数,如果其中的数值为正数,则返回的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为空格(符号位)。如Str(5)的结果为两个字符长度的字符串" 5",如要得到不含符号位的字符串,可使用CStr()函数。(2)CInt(表达式)当表达式的值对应的小数位为 .5的时候比较特殊,函数结果为离表达式的值最近的一个偶数。如CInt(4.5)=4

(3)Asc(字符)函数,只求"字符"中的第一个字符的ASCII码值,如:Asc("AB" )=65

(4)ASCII码的大小:空格< 数值< 大写字母< 小写字母

常用字符的ASCII码值:空格的ASCII码为:32 0 的ASCII码为:48

A 的ASCII码为:65 a 的ASCII码为:97

其他数字和英文字母按序依次类推。

(5)字母转换。因大写字母的ASCII码比对应的小写字母小32,所以可通过Chr 和Asc 函数互相转换。

例:a转A Chr ( Asc ("a") - 32) A转a Chr (Asc ("A") + 32 ) 注意式子中""不能省略4、日期函数

5、定位函数(与Print语句配合使用的),以控制输出数据的格式,主要包括Tab、Space等。

(l) Tab函数。功能:将被输出的内容放在由参数n所指定的位置(列数)处,在书写时,被输出的内容要放在Tab函数的右面,并用分号分隔。

例: Print Tab (15);"姓名"; Tab (30);"成绩"

(2) Space函数。功能:产生由n个空格所组成的字符串。

6、用户交互函数

VB提供InputBox( )和MsgBox( )函数用于人机交互。

(1) InputBox ( ) 格式:InputBox(提示[,标题][,默认值] [,X坐标][,Y坐标])

功能:在程序中调用InputBox函数,将产生一个提示用户输入内容的输入框,等待用户输入信息,并返回字符串类型的数据。用户要想得到InputBox ()函数的返回值,就必须将函数的结果赋值给指定的变量。

格式为:变量= InputBox(提示[,标题][,默认值])

注意:每执行一次InputBox()函数,用户只能输入一个数

据。输入框的样式是固定的,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输入框

的“提示”和“标题”的内容。

例如:r = InputBox ("请输入r" , "输入圆半径")

2. MsgBox( ) 格式为:MsgBox(提示信息[,按钮][,标题] )

功能:用于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产生一个消息框,可以看作是输出对话框,该函数的返回值为数值型数据。格式:MsgBox(提示信息[,按钮][,标题])

例如:p=MsgBox("你输入的密码不正确,是否继续?" , vbYesNo , "错误提示")

当用户单击消息框中的一个按钮后,消息框即从屏幕上消失。在上面的语句中,将函数的返回值赋给变量P,在程序中可引用P作相应的处理。

六、常用语句

1、赋值语句

格式1: Let变量=表达式功能:将右边表达式的结果赋给左边变量。

通常情况,Let可以省略。" =" 为赋值号。它与数学中的" ="是不同的。特别要跟方程式区分开。如: X=5 即把数值5赋值给变量X

Y =5 Mod 2 + 7 即先计算表达式5 Mod 2 + 7 的值,再将值8赋值给变量Y

N =N + 1 即将N的值加1后后再赋给N

X=Y 即将变量Y的值赋值给变量X

也可以在一行内给多个变量赋值,两条语句之间用冒号" : " 隔开,如: s=0: a=l: b=2

格式2:对象名[.属性名]=表达式如果省略属性名,则直接赋值给对象的默认属性。

如:Text1. Text ="你好! " 即把字符串 "你好! " 赋给Text l 的Text属性。

注意:赋值语句一般都独立成行,如果有类似赋值的语句出现在一些结构中,大家要会辨别。

例如跟在以下关键字之后 If x=5 While x=5 Until x=5 Print x=5

以上结构中的 x=5 不再是赋值语句,因为 " = "在这里是个关系运算符,判断左右是否相等,所以x=5 是一个关系表达式,其值应该是个逻辑型,不是True 就是False。

2、Print语旬

格式:[对象名.]Print [表达式列表]

功能:Print方法具有计算和输出双重功能。对于表达式,它先计算其值,然后再在指定的对

象上输出文本,对于常量、变量则直接输出其值。对象可以是窗体、图片框、打印机等。"对象名"

可以省略,省略时表示在当前窗体上输出数据。

说明:(1)表达式列表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表达式,之间用英文的" ; "或" , "隔开。如果用逗号分隔,则按标准输出格式输出各数据,此时以14个字符位置为一个区段,逗号后的表达式在下一个区段输出;如果之间用分号分隔,则按紧凑格式输出数据。

例: Print 1 ; 2 ; 3 ; 4 + 3 Print l , 2 , 3 , 4 + 3

输出结果为: 1 2 3 7 输出结果为: 1 2 3 7 (2)如果Print语句末尾没有逗号或分号,表示该Print输出完结果后自动换行,后面再执行Print 时将在下一行的起始位置输出数据;如果在Print语句末尾使用逗号,则在同一行上跳到下一个输出区段输出下一个Print所输出的内容。如果在Print语句的末尾加上一个分号,表示下一个Print输出的内容将按紧凑格式紧跟在前一个Print所输出的内容后面;

(3)当一个Print语句的后面无任何表达式时,则输出一空行或换行。

注意:与Tab()函数结合使用,掌握各种图形的输出。

3、注释语句

为了提高程序的可读性,通常需要在程序的适当位置加上必要的注释。在VB中添加注释语句的方法为在字符" ' "后加注释内容或采用 " Rem注释内容 "两种形式。

格式1: ' 注释内容

用 ' 写的注释语句既可以单独写一行,也可以跟在其他语句后。

格式2: Rem 注释内容

用Rem写的注释语句必须单独写一行。

4、结束语旬格式: End 功能:强制程序结束运行。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End

End Sub 该过程用于结束程序,即单击命令按钮Commandl 时,结束程序的运行。

(四)程序设计的三大基本结构

一、顺序结构

代码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一行一行地执行。程序执行过程中没有分支、没有重复。

二、分支结构(选择结构)

程序在运行时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决定程序的走向。实现选择结构的语句有If语句和Select语句。

1、If语句分为单分支、双分支和多分支三类。

(1)单分支if结构:(注意:行if和块if 的区别只在书写格式上。)

●行if语句:IF <条件表达式> Then 语句A

●块if语句:IF <条件表达式> Then

语句A

End if

(2)双分支if结构:

●行if语句:IF <条件表达式> Then 语句A Else 语句B

●块if语句:IF <条件表达式> Then

语句A

ELSE

语句B

END IF

(3)多分支If语句

If <表达式1> Then

<语句块1>

[ ElseIf <表达式2> Then

<语句块2>]

……

[ Else <语句块 n+1> ]

End If

2、Select Case 语句

Select Case <测试表达式>

Case 表达式列表1

语句组1 注意:要会区分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流程图。

如上图:甲为循环结构,有向上回到条件框的箭头。

乙为选择结构(双分支)。

Case 表达式列表2

语句组2

Case ELSE

语句组N+1

End Select

Select/Case语句的执行过程是:先求"测试表达式"的值,然后顺序测试该值符合哪一个Case子句的情况,如果找到了,则直接执行该Case子句下面的语句块,然后执行End Select的后续语句;如果没找到,则执行Case Else下面的语句块,然后执行End Select的后续语句。

说明:(1)"测试表达式"可以是数值型或字符串型表达式。

(2)"表达式列表"形式有以下4种。

①一个表达式或用逗号隔开的若干表达式,例如2, 4, 6, 8。

②表达式1 To 表达式2,例如60 To 80。注意,表达式1 应该小于表达式2

③ Is关系运算符表达式,例如Is > 80。

④表达式,例如 x+3。

三、循环结构

1、For-Next循环(适合于解决循环次数事先能够确定的问题。)

For循环变量一般形式是:

For 循环变量 = 初值 To 终值 [ Step 步长值 ]

[ 循环体 ]

Next [ 循环变量]

说明:(1)循环变量,必须为数值型。循环初值、循环终值也是数值型或数值表达式。

(2)循环的有效区间是由循环初值、循环终值所限定的闭区间。

(3)步长值是循环变量的增量,是一个数值表达式。若步长值为正,则初值就应小于终值,否则循环体一次都不执行;若步长值为负,则初值应大于终值,否则循环体一次都不执行。如果步长值是1, Step 1可略去不写。但若步长值为0,会造成死循环,这是要避免的,可用Ctrl+Break 结束程序。

(4)循环体是For语句和Next语句之间的语句序列,也是需要重复执行的语句组。

(5)Next后的循环变量与For语句中的循环变量必须相同。

(6)循环的次数=(循环终值-循环初值)\ 步长值 + 1

For/ Next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1)系统将初值赋给循环变量,并自动记下终值和步长。

(2)检查循环变量的值是否越过终值。如越过就结束循环,执行Next后面的语句;否则执行一次循环体。(3)执行Next语句:将循环变量增加一个步长值再赋给循环变量,转到第2步继续执行循环。

2、Do-Loop循环(对于不能预先确定次数,但需要执行多次的情况,可以使用Do/Loop循环。)格式一:Do While 条件表达式

循环体

Loop

先判断条件是否为真,若条件为真,执行循环体,条件为假时退出循环。因此可能一次都不执行循环。

格式二: Do

循环体

Loop While 条件表达式

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是否为真,若条件为真,执行循环体,条件为假时退出循环。因此至少执行一次循环体。

格式三: Do

循环体

Loop Until 条件表达式

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是否为假,若条件为假,执行循环体,条件为真时退出循环。因此至少执行一次循环体。

格式四:Do Until 条件表达式

循环体

Loop

先判断条件是否为假,若条件为假,执行循环体,条件为真时退出循环。因此可能一次都不执行循环。

注意: If语句和 Do语句中都有的"条件表达式",一般是一个关系表达式或逻辑表达式,其值不是True就是False。但如果是数值型的表达式的话,会进行强制转换,即数字0 转换成False ,非0 转换成True。

二、穷举法

穷举法是将求解对象一一列举出来,然后逐一加以分析、处理,并验证结果是否满足给定的条件,穷举完所有对象,问题将最终得以解决。穷举法也叫枚举法、列举法。

穷举法关键是如何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注意取值范围,减少计算机工作量。适用编程问题:水仙花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百钱百鸡问题、素数问题。

如:已知公鸡每只3元,母鸡每只5元,每3只小鸡1元。用100元钱买100只鸡,应各买多少只鸡?

三、数组及其应用

数组是一组相同类型的变量集合。数组用一个统一的名字代表逻辑上相关的一批数据,每个元素靠下标变量来区分。有一个下标的数组称为一维数组。数组中的数据,逻辑上是相互关联的。

1、使用数组要先声明数组的大小和数据类型。声明数组的格式如下:

Dim 数组名(最大下标常量) As 数据类型

例1: Dim s (9) As Integer

表示:名称为s的一维数组中包含10个元素,下标从O到9。用来存放整型数据。

也可以指定下标的起始值。

例2: Dim x (2 to 10) As Single

这个数组含有9个元素,下标从2到10,数据类型属于单精度实型。

还可以说明多维数组。

例3: Dim D (4, 2 To 6, 3 To 9) As long

说明了一个3维数组,一共5*5*7个数组成员,数据类型属于长整型。

2、应注意的问题:

(1)在同一个程序中,任何数组只能声明一次。例如:

Dim s(5) As Integer

Dim s(10) As Integer 这样,运行时会报错:当前范围内的声明重复。

(2)下标必须是常量且为整数(若不是整数,程序运行时自动4舍5入为整数)。

(3)同一个程序中,数组名不能与变量名相同。例如:

Dim s As Integer

Dim s (10) As Integer 这样,运行时会报错:变量与数组不能同名。

(4)数组必须先声明后使用

否则运行时会报错:子程序或函数未定义。

(5)数组使用时,下标不能超出声明的范围。例如:

Dim s (10) As Integer

Print s(11) 这样运行时会报错:下标越界。

(6)数组声明时和变量一样,要注意类型。例如:

Dim s (10) As Integer

S(3)=40000 这样运行时会报错:溢出。

3、数组的应用

数组的赋值、计算、输出通常都与For—Next循环结合使用。For语句中的循环变量作为数组元素的下标,通过循环变量的不断改变,达到对每个数组元素依次进行处理的目的。

四、顺序查找

顺序查找是查找算法中简单、易行的算法。进行查找时一般从数据的第一个元素开始,按照数据的顺序查找指定的关键值。如果被查数据和该关键值相匹配,则表示找到;如果所有数据与关键值都不匹配,则表示被查数据中不存在该关键值,查找失败。顺序查找的数据不要求是有序的。

五、二分法查找(二分法查找也叫折半查找)二分法查找要求被查数据是有序的

查找思路:对于有序数列(从小到大排),设定下界low(最小元素下标)和上界high(最大元素下标),当满足条件low<=high时,求中点mid,将中点元素的值与所要查找的值比较,若中点元素值比所要查找元素小,则应找后半段,所以low=mid+1,否则应找前半段high=mid-1,直到找到为止;若

六、冒泡排序

排序的种类有交换排序、选择排序、快速排序等。“冒泡法排序”也叫“起泡法排序”,是一种比较简单、易懂的交换排序方法。它通过将相邻元素进行比较和交换,逐步将一个无序序列排列为一个有序

序列。简单说:就是对相邻数据两两比较,将符合条件的数据"冒上来"(沉下去),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冒泡"处理余下的数据,直至全部数据完成排序。

七、递归法

1、自定义函数:编程者自己编写的函数。自定义函数定义格式:

Function <函数名称> ([<参数列表> ]) [As<类型>]

<局部常量、变量说明>

<语句组>

函数名=返回值

End Function

自定义函数的调用有三种格式:格式1:变量=函数名称(参数)

格式2:Call函数名称(参数)

格式3:函数名称参数

2、递归法如果一个函数在定义时,直接或间接地调用了自己,这种算法称为递归法。例如函数A自己调用了自己。另外如果函数A调用了函数B,函数B反过来再调用函数A的算法,这也是递归算法。用递归写出的算法往往十分简洁。递归法一般需要自定义函数或过程来实现。

例1:用递归函数求n! ‘注意给函数名s赋的值,就是该函数的返回结果值。

福建信息技术会考数据库知识点(答案)

高一信息技术(选修)复习班级:姓名:座号: 一、数据管理的基本知识 1、数据及数据类型(P6-7) 1)数据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对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的符号化表示,分为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的数据是数值数据,如轻重、高矮、大小等数值型数据,用非数字形式来表示的数据称为非数值数据。如字符、文字、图表、图像、声音等非数数值型数据。 数据与信息的区别和联系:数据是信息的具体描述,是信息的载体 0806) A.记录 B.数值 C.数据 D.数字 2、用一组数据“班级:05;姓名:李想;性别:男;座号:9 ;总分:369”来描述某位学生信息,其中“总分”字段适合的数据类型为()(0906) A:数字型B:逻辑型C:日期型D:货币型 3、用一组数据“客房编号: 0101,额定人数:4,状态: 即将到达,是否可预定: TRUE”来描述某客房信息,其中“是否可预定” 字段适合的数据类型为()(0906)A:数字型B:逻辑型C:日期型D:货币型 4、用一组数据"产品名称: 自行车,开始时间:2009-6-29,结束时间: 2009-12-3,需求数量:1010"来描述某生产计划信息,其中"开始时间"数据可设置为()(0906)A:数字型B:逻辑型C:日期/时间型D:货币型

5、用一组数据“班级:05,姓名:李警,性别:男,座号:9 ”来描述某位学生信息,其中“姓名”数据可设置为()(0906) A:文本型B:逻辑型C:日期型D:货币型 6、用一组数据“类型编号: BK001;类型名称:管理;可借天数:30”来描述图书类型信息,其中“类型编号”数据可设置为()(0906) A:数字型B:逻辑型C:日期型D:文本型 7、下列关于数据的叙述,错误的是( ) (0901) A.数据只能以数字形式来表示 B.数据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信息资源 C.数据是的信息的符号化表示 D.数据是对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的符号化表示 2、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变迁(P8) 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 人工管理特点:没有专门的软件管理数据,数据与应用程序紧密联系,不能共享。 文件系统特点:数据文件与应用程序分离,但独立性、安全性和完整性较差。 ①数据结构化。这是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形式为二维表。 ②数据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多个用户所共享,冗余度小。 ③数据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④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保证。 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人工管理、数据库管理和()(0906) A:网络管理B:计算机管理C:文件管理D:软件管理 2、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最早出现的是()(0906) A:人工管理阶段B:机器系统阶段C:数据库系统阶段D:文件系统阶段 3、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按照先后顺序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0901) A.文件管理、人工管理、数据库管理 B.数据库管理、文件管理、人工管理 C.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 D.人工管理、数据库管理、文件管理 4、下面列出的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的阶段的是( )(0901) ①人工管理阶段②文件系统阶段③数据库系统阶段 A.只有② B.只有③ C.②和③ D.①和③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知识点总结-基础知识上

基础知识单元(上) 基础知识单元复习两节课,这是第一节。蓝色、下划线字为考纲上原文。 《考试说明》及详细知识点 (1)认识信息的基本特征。 1.信息:载体所包含的意义,抽象概念,无实体。载体:承载信息的媒介物,如声音、文字、影像等,实体、可感知。区别:电视是载体,电视的内容是信息。 2.信息在计算机内使用二进制的形式表达。国内外使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ASCII码。(2)了解信息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3.计算机发展趋势: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巨型化、微型化。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电子计算机的历史按元件不同分为四代,按时间顺序为:(1)电子管;(2)晶体管;(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4)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目前所用)。 5.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C,、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法。 6.电子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超强记忆力、逻辑判断力;(4)实现自动控制;(5)可靠性高。 7.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分类:(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要求能分类;比如:计算卫星轨迹、天气预报属于科学计算;学生成绩管理、预订机票属于数据处理;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属于辅助系统;导弹、卫星发射属于过程控制;电脑下棋属于人工智能); (4)理解应用软件、操作系统、硬件的关系,掌握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并了解其作用。 8.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软件。硬件按功能分为5大类: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如windows)和应用软件(如:word)。 9.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电脑的元件,如键盘、鼠标、麦克风、扫描仪、摄像头。输出设备:将信息从电脑输出的元件,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 10.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为B,为8个二进制位。存储一个英文字符使用一个字节空间;存储一个汉字使用2个字节。 11.存储单位换算:1Byte=8bit(比特,二进制位);1GB=1024MB;1MB=1024KB;1KB=1024B。 12.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最核心的部件,集成了运算、控制两大功能。我们经常说:pentiumⅣ2.0Ghz;其中pentiumⅣ(奔四)是CPU的型号;2.0Ghz 是主频。 13.存储器包括内存(主存)和外存(辅存。内存主要指内存条,存储速度快,但内容在断电后会丢失。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优盘等,存储速度慢,但可以长期保存数据。(5)树立信息安全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自觉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14.计算机病毒:人为编写的起破坏作用的程序。特征:潜伏性、传染性、破坏性。

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大全

信息技术高考知识点大全 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3.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传递性、共享性、相对价值性、时效性、真伪性。 4.信息编码:即将各种信息用二进制位来表示,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即机器语言)。 5.冯·诺依曼:“电脑之父”,提出“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即数据和程序都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经典计算机系统结构。“信息论之父”:申农 6.eniac爱尼阿克:1946年2月14,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7.计算机发展:(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第五代,智能化和网络化)

代次年份主要采用的元器件 第一代计算机 1946-1957 电子管 第二代计算机 1958-1964 晶体管 第三代计算机 1965-1977 小规模和中规模集成电路 第四代计算机 1978至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8.计算机存储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8位=1个字节 9.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10.n个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 1.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 2=1*25+1*24+1*22+1*20=53 2.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10=(11010 )2 13.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示27=128种编码。1个字符(包括英文字符)占1字节。 14.在计算机内汉字以代码形式表示,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我国采用gb2312-1980标准进行汉字编码。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知识点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组成。课程结构如下表: 必修:模块1:数据与计算; 模块2:信息系统与社会; 选择性必修: 模块1:数据与数据结构; 模块2:网络基础; 模块3:数据管理与分析; 模块4:人工智能初步; 模块5:三维设计与创意; 模块6:开源硬件项目设计; 选修:模块1:算法初步; 模块2:移动应用设计; 二、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基础课程。课程围绕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精炼学科大概念,吸纳学科领域的前沿成果,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内容;课程兼重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课程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增强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提高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从而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三、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坚持立德树人的课程价值观,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中国公民。 2.设置满足学生多元需求的课程结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选择体现时代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内容,支撑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 4.培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关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 5.构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学习创新。 四、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 五:课程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评价原则: 1.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2.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评价应公平公正,注重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4.评价应科学合理,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七、教学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过程) 1.确定评价目标与内容 2.确定评价方式和评价的具体指标

2017信息技术vb选修知识点

选修知识点 (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流程图 (二)算法 一、 算法定义: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算法是程序设计的“灵魂”。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二、算法的描述方法:分自然语言、流程图和伪代码三种。 1、自然语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本国语言),用自然语言描述符合我们的习惯,且容易理解。 2、流程图:也称程序框图,它是算法的一种图形化表示方法。且描述算法形象、直观,更易理解。 3、伪代码:是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程序语言之间的一种算法描述。是专业软件开发人员常用方法。 三、算法的5个特征: 1、有穷性:执行有限步之后结束,且每一步的执行时间也都是有限的。 2、确定性:每一步都有确切的含义。 3、可行性:原则上能精确运行,用纸和笔做有限次运算后即可完成。 4、输入:有零个或多个输入。 5、输出:至少产生一个输出。 (三)程序设计基础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发展过程。 常用高级语言:、、、C 、、、、、等。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如:其中的对象主要是系统设计好的对象,包括窗体、控件等。 控件:是指工具箱中的工具在窗体中画出的能实现一定功能的部件,如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等。 常用控件: 控件 对象的类型 前缀 名字举例 窗体 命令按钮 标签 文本框 若命令按钮()的属性设置为时按钮有效,设置为时按钮无效 输入、输出 判断 处理、运算 连 接点 流程线 开始、结束

对象的三要素:属性、方法、事件 对象中属性可以在设计界面时通过属性窗中设置,也可以在运行时通过赋值语句在代码窗口设置:对象名.属性名=属性值 例:给文本框123的属性赋值为字符串”20”,代码如下:123 = “ 20 ” 注意:如果直接给对象名赋值的话,是赋值给对象的默认属性。 例: 123 = “ 20 ”相当于 123 = “ 20 ”都是给文本框123的属性赋值。 如果要获取对象的状态或特性,这时就要读取对象的属性值,方法如下:变量名=对象名.属性名 例:读取文本框“123”的“”属性的代码如下:a = 123 ●方法常见的方法如下: 格式:[对象].方法[参数名表]例:1 ”欢迎使用” ●事件及事件驱动常见的事件如下:、、、、等。 事件是对象对外部操作的响应,如在程序执行时,单击命令按钮会产生一个事件。如需要命令按钮响应事件,就把完成事件功能的代码写到事件的事件过程中,与事件一一对应。 事件过程的形式如下:对象名_事件名( ) (事件过程代码) 一、常量:指在程序进行过程中不变的量,在中一般分数值常量与字符常量两种 数值常量:就是数学中说的常数,分整型常量和实型常量两种 整型常量:即整数,指不带小数点的数值如1、0、、-10、+35等都是合法的整数 实型常量:即实数,指带小数点的数值。 实型常量又分为定点数和浮点数两种。 例:定点数:3.14159和-6.8,1.99 浮点数:2E6、1E5、88E 例:1.2345×103可表示为1.2345E3,字母E表示底数10 浮点数就是数学上的科学计数法。 字符串常量:被一对英文双引号括起来的若干个合法的字符称为字符串常量。例如:””、””、”18”、”3.1415”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1.1 重点知识 一、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及其主要特征 1.有关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几种影响较大的对信息的定义和解释: (1)信息是可以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容。 (2)信息是控制系统进行调节活动时,与外界相互作用、相互交换的容。 (3)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从系统科学角度看,信息是物质系统中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通俗地说:信息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反映,是通过物质载体所发出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容。 2. 信息的主要特征 社会性、传载性、不灭性、共享性、时效性、能动性。 3. 信息的分类 对信息进行分类的常见的8 种方法:容上、存在形式上、状态上、外化结果上、符号上、信息流通方式上、信息论方法上、价值观念上。 (二)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简要掌握信息在现代中的5 点作用:认知作用、管理作用、控制作用、交流作用、娱乐作用。 (三)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就是能够提高或扩展人类信息能力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这些方法和手段主要是指完成信息产生、获取、检索、识别、变换、处理、控制、分析、显示及利用的技术。 2. 信息技术的三个发展时期 ⑴以人工为主要特征的古代信息技术;⑵以电信为主要特征的近代信息技术;⑶以网络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的体系信息技术是一个由若干单元技术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整体,又是一个多 层次、多侧面的复 杂技术体系。信息技术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层次。 ⑴主体层次: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①信息存储技术;②信息处理技术;③信息传输技术; ④信息控制技术。 ⑵应用层次:是信息技术的延伸部分。 ⑶外围层次:是信息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4.信息技术的特点

高三复习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一、计算机系统及其组成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主板motherboard 主板是整个电脑的基板,是CPU 、内存、显卡及各种扩展卡的载体 主板是否稳定关系着整个脑是否稳定,主板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整机的速度 是计算机各部件的连接工具 ◆中央处理器(CPU)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 ◆运算器计算机中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操作的部件 ◆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中心,负责决定执行程序的顺序,给出执行指令时机器各部件需要的操作控制命令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发展:286、386、486、奔腾、 PⅡ、PⅢ、PⅣ等 品牌AMD intel等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 RAM+ROM )和外存储器(软盘1.44MB、光盘650MB、U盘、硬盘等 ◆内存:电脑的核心部件,重要性仅次于CPU,它的容量和处理速度直接决定了电脑数据传输的快慢。通常内存容量为1G、2G、4G是勾通CPU与硬盘之间的桥梁 RAM:随机存储器。可读出写入数据断电信息丢失 ROM:只读存储器。又叫固化存储器,断电信息不丢失 ◆硬盘 程序、各种数据和结果的存放处,里面存储的信息不会由于断电而丢失 存储容量大,硬盘为40、60、80 、160、300GB 等 2、其中硬件系统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 和输出设备由五部分组成。 3、软件系统是指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程序、数据及有关资料。包括系统软件(如Dos、Windows 、 Unix等)和应用软件(如Word、Excel、Wps等)。 二、信息技术及其基础 1、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本身并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3、二进制:有0和1两个代码,逢2进一,各位有不同权值。计算机采用二进制存储和处理数据,因其易于电子原件的实现。存储基本单位字节 bit 二进制位简写为 b

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基础知识点汇总

1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一词通常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信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如: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 2 2、信息的基本特征: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3 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4 1、信息技术:简称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5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6 3、 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第一次、语言的使用 第二次、文字的创造 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7 3、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8 4、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虚拟现实技术: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如:3D 游戏、电子宠物、三维全景图片、虚拟试验;9 语音技术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 )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 10 4、语音识别技术(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 )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语音合成技术(Text to Speech )11 是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12 6智能代理技术主动根据人的需要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在教育、娱乐、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诸多方面得到应用(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13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知道电脑的主要性能参数:cpu 、硬盘、内存、显示器 14 三、信息的获取过程 15 1、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1)直接获取信息: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实践和参加各种科学实验等,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 16 (2)间接获取信息:人与人的沟通,查阅书刊资料、广播电视、影视资料、电子读物等获取的信息 17 2、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3信息来源分类(1)文献型信息源:报纸、期刊、公文、报表、图书、辞典、论文、专刊(2)口头型信息源:通过交谈、聊天、授课、讨论等方式进行口头相传的信息(3)电子型信息源:广播、26 电视、电话、因特网(4)实物型信息源:运动会、动物园、销售市场、各类公共场所 27 信息获取的工具:(1)扫描仪扫描图片、印刷体文字,并能借助文字识别软件OCR 自动识别文字。(2)录音设备可采集音频信息。(3)数码相机可采集图像信息部分相机还有摄像功能。(4)数码摄28 像机可以采集视频和音频信息。(5)计算机可以获取来自光盘、网络和数码设备的多种类型的信息。 29 四、网络信息的检索 30 定位信息需求 选择信息来源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评价信息 调整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最全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信息载体的概念与区别 ①信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如:书本上的知识、报刊上的新闻内容 ②信息载体: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只是东西不表示内容)如:书本、图片、存有数据的U盘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除了一般特征外,信息还具有以下的特征:普遍性、可存储性、可传递性、可转换性、可增值性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傅宁121090036 第1章信息技术概述 1.1 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是什么?信息是指“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它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2.客观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信息、物质、能量。 3.信息的性质:普遍性、动态性、时效性、多样性、可传递性、可共享性、快速增长性。 *4.什么是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指的是与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递、施用相关的行为和活动。 5.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ICT)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①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 ②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 ③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与存储技术; ④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 6.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特征:①以数字技术(计算机)为基础;②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 ③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 核心技术:计算机、集成电路、通信、广播、互联网、自动控制、机器人等。 7.什么是信息产业?信息产业(也称为“电子信息产业”) 是指信息设备生产制造,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信息采集、储存、传递、处理、制作与服务的所有行业与部门的总和。 8.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是指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经济和社会的变革。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社会个人和群体有效利用知识和新思想,从而能建成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其抱负的信息社会。 1.2 数字技术基础 1.什么是比特?比特(b)是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是组成数字信息的最小单位。它只有两种状态(取值)。 计算机(包括其它数字设备)中所有信息都使用比特(二进位)表示,只有使用比特表示的信息计算机才能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 2.计算机中表示与存储(比特)二进位的方法:电路的高电平状态或低电平状态(CPU) 电容的充电状态或放电状态(RAM) 两种不同的磁化状态(磁盘) 光盘面上的凹凸状态(光盘) 3.用比特表示信息的优点: ①比特只有0和1两个符号,具有2个状态的器件和装置就能表示和存储比特,而制 造两个稳定状态的电路又很容易 ②比特的运算规则很简单,使用门电路就能高速度地实现二进制数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③比特不仅能表示“数”,而且能表示文字、符号、图像、声音,可以毫不费力地相互 组合,开发“多媒体”应用 ④信息使用比特表示以后,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压缩”,从而大大降低信息传 输和存储的成本。 ⑤使用比特表示信息后,只要再附加一些额外的比特,就能发现甚至纠正信息传输和 存储过程中的错误,大大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 《高一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篇一:高中信息技术必修各章节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信息及其特征一、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又是可以增殖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信息共享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信息技术()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意义: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

意义: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了更可靠的保证;第页共页载体举例:报纸、课本、光盘等信息举例:报纸上刊登的足球消息播出的新闻等价值性举例:最全面的范文写作网站学习材料、生产技术商业信息、定位系统时效性举例:天气预报、股市信息交通信息共享性举例:网络信息、课本图书等问: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形容一个人的知识非常多,家中的书多的以至于搬家时要用车来拉,因为当时的书是笨重的竹简。 从而使得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极为不便,从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来看,这应该是属于第()次信息技术革命以前的事。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意义: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信息技术在不断,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电脑配置说明:虚拟现实技术举例:物理仿真实验室、大型游戏或视频、汽车碰撞计算机模拟实验等语音技术举例:语音拨号、语音查询、语音自动定票系统、语音

高一信息技术选修(一)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 1、分析问题:明确条件和需求,找出条件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2、设计算法:用适当的方式描述问题的具体解决步骤; 常见的描述方式: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 流程图的基本符号: 算法的特征:有输入(0或多个)、确定性、有穷性、有输出(至少要有1个输出)、可行性 3、编写程序:用计算机能读懂的程序语言描述算法; 程序的发展:机器语言(用二进制(0和1)代码表示, 唯一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和接受的语言) 汇编语言:又称符号语言,间接接受的语言 高级语言:间接接受的语言, 常见的有FORTRAN 、BASIC 、PASCAL 、COBOL 、C 、Visual Basic 、Visual C++、LISP 、Visual Foxpro 、Delphi 、Java 等 4、调试运行:主要目的是查错,查找和改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使程序顺利地执行, 得出正确结果; Eg : 1、一位同学想编程解决“韩信点兵”的问题,他制定的如下工作过程中,最恰当的是 A. 设计算法,提出问题,编写程序,运行程序,得到答案 B. 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运行程序,得到答案 C. 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设计算法,运行程序,得到答案 D. 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提出问题,运行程序,得到答案 2、算法与程序的关系( ) A .算法与程序之间无关系 B .算法是对程序的描述 C .程序决定算法,是算法设计的核心 D .算法决定程序,是程序设计的核心 3、能够被计算机直接接受和执行的计算机语言,通常称为( )。 A .低级语言 B .高级语言 C .机器语言 D .汇编语言 4、在流程图中表示算法中的条件判断时使用( )图形框。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要点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 主题1 信息的获取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信号、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2、信息的基本特征 a)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信息的表现载体: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等 信息的实物载体:CD、U盘、硬盘、纸张等 b)信息是可加工处理的 c)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 d)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 e)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 f)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1.下列情形可能引起信息丢失的………………………………………() (A)载体的损坏(B)共享范围扩大(C)获知人数增加(D)有效期限延长 2.李斌发现按照车上的GPS导航仪规划的路线驾驶经常出错,他更新了导航软件的地图文件后, 出现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该事例反映出信息具有……………() (A)载体依附性(B)时效性(C)共享性(D)传递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1、信息技术:简称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量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机器人、数字地球、虚拟现实、云技术、物联网等。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虚拟现实技术 语音技术 ?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智能代理技术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 知道电脑的主要性能参数:cpu(频率越大运算速度越快)、硬盘(存储空间)、内存、显示器

信息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必修部分) 第一章绪言 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1、什么是信息(A、不用背,但要了解) 1)、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2)、对信息的三种典型的定义。 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维纳: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是客观事物的基本存在形式之一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信息的主要特征(B、给出问题能分析出是信息的哪个特征,能区分载体和信息) 普遍性:信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依附性:一方面,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但是,载体并不是信息;另一方面,相同的信息也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但其内容并不因记录手段或物质载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共享性:是指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同地或异地被多个人所共享。共享过程中,信息本身不会有损失,这与物质和能源有着本质的不同。 价值性:信息与物质和能量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之一,因此总是有价值的,信息的价值大小因人而异。时效性:信息不能及时利用可能会贬值或者毫无价值,这就是信息的时效性。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1、什么是信息技术(A、重点了解画线内容)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本质上说,它的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其中微电子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2、信息技术的发展(A、了解五次革命标志,知道发展方向) 五次革命及其意义: 语言的产生:语言的产生使人类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生了革命性的飞跃,最终使人与动物彻底区分开来。语言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是信息表达和交流手段的一次关键性革命,大大提高了信息表达的质量和利用效率。 文字的发明:用文字记载信息,增加了交流信息的手段,突破了原来时空方面的限制,延长了信息的寿命,使人类可以跨时间和地域传递、交流信息。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近代文明奠定了基础,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一次重要革命。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使人类的信息交流迈进了一个新纪元,是信息存储和传播手段的又一次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是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一次革命,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第五次信息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代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 第二章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的过程:需求确定→来源确定→方法确定→价值判断 一、信息需求的确定 1、信息需求的含义: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所需要的信息内容,即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本、图、声音、视频等。 2、常见信息类型的作用和效果:文本提供“事实材料”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客观依据;文本中的观点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其中人性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1)、虚拟现实技术:3D游戏等。 (2)、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3)、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Office助手、电子商务(EC)等。 GUI:图形用户界DOS:磁盘操作系统CPU:中央处理器EC:电子商务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 2.信息指数据(data)、信号、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3.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关于事物运动状态的描述。 4.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万事万物里都有信息。 5.信息是指对消息接受者来说是预先不知道的东西,所以具有“不确定性”。 ★信息的载体和形态 1.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但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而变化。 2.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3.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 4.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 5.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 ★信息的六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 3.信息具有真伪性。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5.信息具有时效性。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 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6. n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 7.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8.二进制进位规则:逢二进一。 9.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反之相同。 如7F H=0111 1111 B。其中H和B是进制标识符。 10.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 11010 )2

信息技术知识点总结2012

必修基础要点 第一章: 1、信息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传递性,可以处理。如:某图书馆将《红楼梦》数字化后,可实现多人同时阅读,这体现了信息的共享性。虚假情报也是信息。 2、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3、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磁带可以承载声音,电视可以承载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所以也把纸张、磁带、广播、电视、光盘、磁盘等称为信息的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 4、信息编码:即将各种信息用二进制位来表示,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即机器语言)。 5、冯·诺依曼:“电脑之父”,提出“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即数据和程序都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经典计算机系统结构。“信息论之父”:申农 6、ENIAC爱尼阿克:1946年2月14,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 7、计算机存储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8位=1个字节 8、1B=8b;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9、N个位能最多表示2n个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数是2n-1。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十六进制转换为二进制时,每一位十六进制数对应4位二进制数

10.二进制——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11、十进制——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10=(11010 )2 12、计算机内的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 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示27=128种编码。1个字符(包括英 文字符)占1字节。 13、在计算机内汉字以代码形式表示,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1个汉字占2字 节,2字节=2*8位=16位,我国采用GB2312-1980标准进行汉字编码。 14、汉字输入码: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又称外码。 15、常用的输入码:音码、形码、音形码(以字音为主)、形音码(以字型为主) 交换码:又称为区位码,在计算机中,用第一个字节标记区码,第二个字节标 记位码。 16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这个过程称“模数转换(A/D转换)”, 17、模拟量:连续、平滑变化的量称为模拟量(或模拟信息)。容易失真受外界 干扰。 数字化:将模拟量变成一系列二进制数据(或数字信息)。如计算机处理的 信息,光盘里记录的信息等。数字技术将逐步取代模拟技术。 18、数模转换(D/A转换):即将数字化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19、采样:就是按一定的频率,即每隔一小段时间,测得模拟信号的模拟量值。如CD采用的采样频率为44K Hz,即每秒钟要采样44000次。 20、数字化声音的质量取决于采样频率和量化分级的细密程度,采样频率越高, 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序也越好,数据量(即储存空间)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整理

信息、物质、能量构成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三大要素 信息的特征:传载性、共享性、可处理性、时效性 把各种形式的信息转化为二进制数的过程叫做信息的数字化 进位计数制:数位、基数、位权 将二进制数按权值展开求和,称为“按权乘基数相加”法 目前计算机中普遍采用的字符码是ASCII码 共可表示128种不同字符 控制字符34个、阿拉伯数字10个、英文字母52个、标点符号和运算符号32个 汉字的编码包括输入码、内码和字形码 输入码:为方便汉字输入的编码 内码:计算机内部用来进行存储、处理的编码,是唯一的 字形码:为显示、打印输出汉字的编码,用点阵、矢量、和曲线轮廓的方式表示 输入汉字编码→转化为内码→输出字形码 GB2312-80 7445个字符、6763个汉字 GB18030-2000 27484个汉字 声音的编码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 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级数越多,数据量越大 音质最好的是CD和W A V格式,MP3和WMA次之,RA只适用于在线播放MP3、WMA压缩、mid以乐器形式编码 图像分为矢量图和位图 矢量图通过数学计算公式获得WMF 位图由像素点构成,像素越多越清晰BMP、TIF、GIF、JPG 压缩分为有损和无损 无损:WinZip、WinRAR 有损:广泛应用于动画、声音、图像中MP3、JPG、MPEG JPG压缩比约为50:1 1B=8bit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实现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分配的相关技术 四大基本技术:感测(OCR 字符识别软件)、通信、计算、控制 信息处理:获取原始信息,加工处理使之成为有用的信息过程 获取、加工(文本表格多媒体)、表达、传播、存储、转换、使用 ENIAC 1946 美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