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第三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教材分析:本教材把人类作为生物界普通的一员,同样是从整个生物进化的角度来探讨人类起源和进化问题。因此,教材内容不仅注意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更加注意人类与其他动物的联系,期望帮学生建立这样的观念: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亲戚”;人类既不是大自然的特殊产物,也不是世界的主宰者,而是生物圈的普通一员,并与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类人猿与人的分化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自然选择各自生活环境的结果。在教材内容的具体安排上,以讨论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为切入点,进而探讨由猿向人的过度及人与猿的标志;对人类的进化阶段进行简化处理,仅以各个进化阶段的体质特征、文化遗产及其主要代表为线索;对现代人种的划分点到为止。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

系最密切的动物。

(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

(3)简述森林古猿进化为类人猿和人类祖先的大致过程。

(4)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5)说出四种现代人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人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类人猿与人类有相似的特征。

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森林古猿进化为类人猿祖先的大致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1. 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

2. 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

3. 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

教学难点

1. 由猿向人的过渡;

2. 人类的进化阶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自制投影图片、视频资料

- 101 -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动物影视片(关于猩猩、黑猩猩生活行为的记录片),让学生对于影视片作自我的感想,自行发言。

【课堂导学】刚才请同学们看的影视片中的猩猩和黑猩猩与我们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像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这些与人类行为极为相似的动物称为类人猿。

一、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

小组谈论: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说明理由。

人类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中人类与类人猿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经过研究,证明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二者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人类又不同于类人猿。

二、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讨论:

1. 人类与类人猿有哪些不同的特征?(二者有共同的祖先)

2. 人类与类人猿的不同特征是怎样形成的?(阅读教材人类的起源)

师生小结: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所以,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活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总结】手的进化有助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而劳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

展和人类语言文化的产生。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

【达标检测】

1. 人类与类人猿的共同的原始祖先是()

A. 古猿

B. 黑猩猩

C. 猴

D. 大猩猩

2. 下列与人类关系最近的是()

A. 长臂猿

B. 黑猩猩

C. 猩猩

D. 大猩猩

3. 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特定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A. 造山运动

B. 出现冰川期

C. 森林变的稀疏

D. 恐龙灭绝

- 102 -

4. 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是,人类出现的标志是。人类和类人猿的祖先是。

5. 远古时候,森林减少了,一些下到地面上来的那部分森林古猿逐渐变成了;而那些一直生活在森林中的森林古猿,就逐渐进化成了。

【作业】课堂精炼

板书设计

第三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第一课时)

一、类人猿与人有着极为相似的特征二、人类祖先

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两足直立行走

树栖生活类人猿

森林古猿

地面生活人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早在1871年,达尔文就提出“人类的诞生地可能在非洲”的观点,1925 年—1960 年,科学家们先后在非洲发现了大量的原始人类化石,通过研究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进化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有那四个阶段呢?

【课堂导学】三、人类

进化的阶段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24页并并解读插图。找出四个阶段人种距今的年代、主要代表、体质特征、文化遗物等。

1. 南方古猿的特征是什么?

2. 能人或早期猿人的特征是什么?

3. 直立人的特征是什么?主要代表?

4. 智人的特征是什么?主要代

表?阅读教材找答案

1. 南方古猿:脑容量与现代人类猿相当。

2. 能人:脑容量700ml,能制造使用工具。

3. 直立人:脑容量1088ml,能用火和工具;元谋人、北京猿人。

4. 智人:脑容量和现代人相当,能从事农业和艺术活动;早起智人:金牛山人,晚

-103 -

期智人:山顶洞人。

四、现代人种

人种或种族,是指在体质特征,如肤色、眼色、发型、发色等方面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的人群。在生物学上,现代人类都属于智人。不同的人种或种族实际上是智人的各地方性亚种,现代人根据肤色和鼻形可以分为4种:

1. 蒙古利亚人:中国人、日本人

2. 高加索人:俄罗斯人、德国人、法国人

3. 格罗人:古巴人、印度人

4. 澳大利亚人:美国人

【总结】总之,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人类的出现是最晚的,人类的祖先使用和制造工具,既是人类求得生存的手段,也是人类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也选择了人类本身。

【课堂小结】人类进化的阶段和4个现代人种。

【达标检测】

1. 下列哪一种古人类化石是出现较晚的()

A. 元谋人

B. 东非人

C. 北京猿人

D. 山顶洞人

2.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早用火并开始狩猎的是()

A. 智人

B. 能人

C. 南方古猿

D. 直立人

3.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下列最先发展的是()

A. 使用工具

B. 两足行走

C. 大脑发达

D. 制造工具

4. 我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

A. 南方古猿和能

人 B. 直立人和智人

C. 能人和直立人

D. 智人和能人

5. 最早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原始人类是()

A. 智人

B. 能人

C. 南方古猿

D. 直立人

6. 唯一现存的人种是()

A. 直立人

B. 南方古猿

C. 能人

D. 智人

7. 中国人属于下列哪个人种()

A. 蒙古利亚人

B. 高加索人

C. 尼格罗人

D. 澳大利亚人

【作业】课堂精炼

- 104 -

板书设计

第三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第一课时

三、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

1. 南方古猿:脑容量与现代人类猿相当。

2. 能人:脑容量700ml,能制造使用工具。

3. 直立人:脑容量1088ml,能用火和工具;元谋人、北京猿人。

4. 智人:脑容量和现代人相当,能从事农业和艺术活动;早起智人:金牛山人,晚期智人:山顶洞人。

四、现代人可划分为四个人种

1. 蒙古利亚人:中国人、日本人

2. 高加索人:俄罗斯人、德国人、法国人

3. 格罗人:古巴人、印度人

4. 澳大利亚人:美国人教学反思:本节教材的重点是人与猿特征比较,人类的起源

和人、猿分界的标志,

人类进化阶段及其特点。在“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特征”的活动中,教师可提供多种动物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类人猿、人类和其他动物不同,以及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特征,认识到人类与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人类进化阶段的教学可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引导他们用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各个阶段的体质特征、文化遗产及其主要代表来学习。最后,在观察教材上的插图,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简单了解现代人的4个人种。

浅谈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浅谈电影赏析揭秘生命奥妙 谢丽聪 201215080104 预防一班 电影赏析揭秘生命奥妙,不仅用生动活泼的纪录片等让我们对生命进化有了了解,更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人,何为?生命,何为?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了解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生命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不仅是科学家感兴趣的问题,也是普通人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它已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由于生命现象的复杂性质,直到上世纪初,生命起源的研究才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远古的时候,人类的智力还很低下,认识能力也很有限,对世界上千姿万态、繁茂复杂的生物,特别是对人类自身是从哪里来的,充满了困惑和神秘感。因此,人们把这个大千世界中未知的神秘现象,编成了各种各样的神话和传说。我国古代就有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也有“白羊化石”、“腐草化茧”、“腐肉生蛆”的说法。 由于受到研究手段的限制,人类对于生命起源的研究只是到了近代才形成了科学的认识和方法,并确认了生命活动是物质运动的形式之一,它的物质基础是碳、氢、氧、氮,此外还有少量的硫、钙、磷和其它20几种微量元素,以及由这些元素在地球环境中自发产生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水和无机盐等。其中,蛋白质与核酸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区别生命和非生命的基本依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很大,由几千个或百万个氨基酸分子构成,具有十分复杂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是一切生命

的基础。在生命活动中,蛋白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构成生物体的骨架,催化生物化学过程,调节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机能。核酸同蛋白质一样,也是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基本单元是核苷酸,由磷酸和核糖分子联成长链。核酸有两大类,一种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是遗传基因的化学实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具有特殊的双螺旋结构。另一种叫核糖核酸,简称RNA,存在于细胞质中。因此,生命科学家们力求通过深入了解生命体的分子结构和组成。 浩瀚的宇宙广袤无垠,地球不过只是其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这颗体积不大貌似普通的蓝色星球却进化出了形形色色的生物从而变得与众不同丰富多彩。关于地球的起源比较公认的假说是约66亿年前银河系里发生过一次大爆炸,约50亿年前尘埃星云开始收缩,轻的物质向外逸散重的物质向内部集中形成行星,而地球约于46亿年前形成。人类的历史只不过只有短短的数百万年该如何确定地球的历史呢? 由于自然作用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不同地史时期生物的遗体、遗物、遗迹,及生物体分解后的有机物残余等统称为化石。化石按保存类型不同可分为实体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分子化石等,这些不同分类的化石亦可分为标准化石和非标准化石。在众多的古生物门类中,有些门类特征显著,演化迅速,在反应地质年代上非常灵敏,我们称之为标准化石,如只生存在古生代演化特征明显的三叶虫。非标准化石空间分布的局限性很大演化缓慢,在划分和确定地质年代是只能起辅助作用,如腕足动物舌形贝,其在寒武纪已经出现在现代海洋中仍然十分常见,在几亿年的时间内,这种化石从形态、大小到内部结构几乎没有显著变化。

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

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 吴新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关键词 人类进化 身高发展趋势 脑量发展趋势 现代人起源 笔者大体上按照时代先后介绍包括600~700万年前的原初人和撒海尔人的最早期的人类、地猿、南方古猿、扁脸肯尼亚人、能人、鲁道夫人、格鲁吉亚的化石人、东南亚的直立人、魁人和弗洛勒斯人、欧洲的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非洲的匠人、罗德西亚人。接着介绍中国的直立人(俗称猿人)的主要特征,并对中国其他人类化石作了简略的介绍。其后用具体资料说明人类进化早期身材逐渐增高,这种趋势停止于大约180万年,人类的脑量则一直存在着增大的趋势,后期增速更快。笔者还简单叙述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最后介绍关于现代人起源的争论,特别是从人类化石的形态,古文化遗物,古气候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对中国现代人起源进行了讨论。 在19世纪中叶达尔文和赫胥黎论证人类起源于古猿时,已经出土的人类化石还很稀少,而且不被学术权威所认同。其后陆续发现不同时期的人类化石,使得人们逐渐对人类进化的历程获得越来越多的认识,越来越接受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而且为人类进化的历程勾画出越来越清楚的轮廓。 迄今所知最早的人类化石是2000年报道的非洲肯尼亚的原初人土根种的下颌骨、上臂骨、指骨、大腿骨和牙齿,以及2002年报道的撒海尔人乍得种的头骨。其年代估计都是600~700万年前,这可能是人类最初出现的时间。比这两批化石稍晚的有发现于埃塞俄比亚的580~520万年前的地猿族祖亚种,标本有下颌骨、锁骨、上臂骨、尺骨、指骨和趾骨等。440万年前有地猿始祖亚种,化石有头骨、下颌骨、胸椎、上臂骨、前臂的桡骨和尺骨、许多手骨、骨盆、大腿骨、小腿的胫骨和腓骨、以及许多脚骨。2009年美国 科学 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全面报道了关于他的研究成果。其四肢骨骼的形态介于后来的人与猿之间,而偏于人类,但是大脚趾不像后来的人那样与其他四趾平行,而是像现代猿那样适合于与其他各趾相对,做抓握的动作,因此推测他们除经常在地面身体直立用两条腿行走外还可能在树上活动。(地猿复原骨架与复原图,见封二) 420~390万年前出现了南方古猿(南方古猿头骨化石照片,见封二),最早的是湖畔种,最晚的有粗壮种,可能在150~100万年前灭绝。两者之间有非洲种、阿法种、惊奇种、羚羊河种、埃塞俄比亚种、包氏种。他们出土于南非、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乍得,大体上可以归纳为纤巧型和粗壮型,头骨、骨盆和四肢骨形态表明能直立行走。早期的南方古猿身高有的不足一米,后期的较高。纤巧型的平均身高男女分别为151cm 和105cm;粗壮型男女分别为137cm和110cm。头骨包括两部分,即面骨和保护脑子的脑颅。纤巧型的脑颅比较圆隆,脑量较小,平均在450mL以下;粗壮性平均大于500mL。人类的牙齿包括前面的门齿和犬齿以及后方的前臼齿和臼齿。纤巧型的前齿大,粗壮型的小。粗壮型的后齿比纤巧型的粗大得多,表明粗壮型南方古猿的食物以植物为主,需要用咬合面较大的后齿进行研磨,而纤巧型则食物比较杂,还包括小动物的肉。与粗壮型比较粗大的后齿配套的是比较强大的咀嚼肌,其中的颞肌需要头骨有比较大的表面供其附着。在脑颅较小,能为颞肌附着提供的表面积不够的情况下,便在其男性头顶正中,像大猩猩那样形成一块片状的矢状脊,以扩大颞肌的附着面。比较强大的咀嚼力使得粗壮型的面骨比纤巧型的粗硕得多。 南方古猿非洲种和阿法种、羚羊河种的生存时代较早,时间上有重叠,惊奇种和埃塞俄比亚种,包氏种和粗壮种比较晚,也可能有一段时间与中期的其他南方古猿同时生存。在360~330万年前还有扁脸肯尼亚人与南方古猿同时生存。已经发现的扁脸肯尼亚人的化石包括基本完整的颅骨和上颌骨,他的面骨下部比南方古猿的较欠向前突出,所以被称为扁脸,也因此被一些学者认为比南方古猿可能更接近后来的人类的祖先,而所有的南方古猿分支可能都只有灭绝的命运。 在南方古猿还没有完全灭绝前,出现了人科的一个新属 人属。早期人属是能人,与南方古猿相比,其脑量大得多,多数个体的脑量男性和女性分别在700~ 63 自然杂志 32卷2期特约专稿

人类起源进化

/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牛青青生技081 0809052024 摘要: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同其他生物类群一样,人类也经历了一个起源.进化发展的过程.人类进化符合整个生物界的进化规律,遵循着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程序.人起源于动物,人于动物之间有亲缘关系.人与类人猿之间有更进的亲缘关系.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体质形态和行为特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人类起源进化类人猿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学派根据人类与猿猴在形态学和胚胎学上的相似,间接地推断人类起源于古代非洲的猿类。后来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人类和猿类化石,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有了大量直接的证据。一般说来时代越早的人类化石在形态上与猿类越近似,有力地表明现代人是从古猿一步步进化来的。虽然至今已经发现了许多种古猿,但是还没有一种可以肯定是人类的直系祖先。不过可以从它们的化石上不同程度地折射出人类祖先的影子,有助于对人类起源的研究。 人类起源于动物界的证据 1 人与动物间有亲缘关系 人是动物界得一个自然种.动物界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其各类群,各个物种之间都有一定的演化关系,人和其他动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演化关系.首先从解剖学上来看,人非常像一般的哺乳动物.人体上具有的典型器官,如骨骼.心脏.肺脏和脑部,一般哺乳动物也都有.此外人体还保留了许多痕迹器官,如第三眼睑.耳动肌.腹直肌.阑尾及尾椎等.这些退化部分的存在,说明它们在人类祖先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是有用的,后来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才在新的条件下变得无用或用处不大,使之丧失了原来的机能而退化. 从胚胎学上看,人类胚胎与其他脊椎动物一样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发育到18--20d时,人胚胎的颈部两侧出现具有鳃一样的结构,发育到两个月末时有相当长的尾巴,后来逐渐消失,只留下骶骨.胎儿5--6个月时全身长满浓密的细毛,直到分娩前脱落. 最早的猿的化石出现在渐新世,即体型较小的原上猿(P ropliopithecus)和埃及古猿(A egyptopithecus).它们可能是中新世(2000万年--1400万年前)广泛分布的槲猿(D rypithecus)的猿类.中新世的猿类化石很丰富,从长臂猿到大猩猩都有发现.其中有三个属已经确定是现代猿的祖先.比较肯定的事人科早期化石代表是发现于非洲南部与东部的南方古猿(A ustralopithecus)化石. 上述化石资料表明,人与动物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人是由低等灵长类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逐渐演化而来的.现生的灵长类本身就存在一个由低级到高等的演化过程,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2 人与类人猿间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人与类人猿之间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这从形态结构上能看出来,心理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资料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黑猩猩等高等类人猿有复杂的面部表情,能表达喜怒哀乐等复杂的心理活动,与人类十分相似.此外,类人猿也有人类一些疾病,如霍乱,伤寒等,而猴类则不患此疾病. 尽管早就知道人类与类人猿的亲缘关系密切,但其程度直到20世纪后半叶才由分子生物学研究资料揭示出来.首先在多种蛋白质中,人与黑猩猩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两者之间有44种蛋白质和大约一半的等位基因难以用电泳方法加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人类起源于古猿。 2、概述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人猿同祖,能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2、说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难点 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三、教学方法:讨论、演示、讲述 四、学时安排1学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对自身的产生一直是十分好奇的。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进化的?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这个孩提时代的困惑,一起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吧! 设计思想通过设疑激趣,让学生打开思路,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教学

(一)人猿同祖 活动一:探究人与猿的关系 1、学生以小组方式阅读和分析教材 2、教师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几种现代类人猿的图片,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及所收集的资料回答: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人类与类人猿为什么这么相似? 生:有共同的祖先。 (3)共同的祖先是谁? 生:森林古猿(树栖)。 设计思想通过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特征的比较,得出人、猿同祖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找出事物的异同点,这样的教学能留给学生较深刻的印象。 活动二:观看森林古猿的生活图片及视频资料,各小组展示收集的信息 师: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在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请同学们观看森林古猿的生活图片及

视频资料,尝试着描述出它们的生活状况。 生1:森林古猿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的呢? 生2: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下肢用来支撑体重和行走,逐渐变得粗壮有力;而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也逐渐变得灵巧。 生3: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复杂而精巧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脑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而且大脑的语言中枢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使他们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师:由此可见,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动物进化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但人类已超出了动物界,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人类现在被称为“生物圈的主宰者”,改变环境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的生物,人类是否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生: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掉。人类虽然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但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人类起源进化论文

人类起源与进化 班级:生物师范101 学号:1009012017 姓名:陆雪琴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同其他生物类群一样,人类也经历了一个起源、进化、发展的过程。现代考古研究认为,地球存在已有46亿年,而地球上简单生命的产生大约在距今34亿年前。也就是说,从处于原子状态的炽热地球到形成有机小分子,再到组成有机大分子和多分子组织,直到产命,经历了大约12亿年的漫长过程。从简单生命进化到高级生命,即人类的产生,又经历了34亿年的漫长过程。人来的生物学进化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阶段,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多次突变选择的过程,而且文化进化逐渐占据了重要位置。 20世纪后期,遗传学的方法被应用到人类起源的研究中,但也使问题更加扑朔迷离。目前,关于人类起源学界流行两种观点,一种是“单一地理区起源说”,另一种是“多地区进化说”。 一、单一地理起源 “单一地理起源”说也被称为“夏娃理论”或“非洲起源学说”,是最新的观点。此说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 所有现代人都是20万年前某个非洲女性远祖的后代。她的后代离开非洲, 扩散到欧洲、

亚洲, 取代了当地原有的人种。 支持这种理论的主要是一些分子生物学者。他们利用先进的分析技术,从DNA、关键蛋白质结构、免疫学、血清学等方面对大量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进行分析,从而在1987年提出现代人的“走出非洲学说”。他们认为,分布于全球的现代人群均起源于非洲,是单一起源的,是20多万年前某一个非洲女性的后代,这个非洲女性祖先与传说中的“夏娃”相符,所以“非洲起源学说”也称为“夏娃学说”。“夏娃”的后代大约在10万年前走出非洲,扩散到亚欧等地,并完全取代了当地原有的早期智人。亚洲、欧洲原先的早期智人,并非现代人的祖先,他们和现代人类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金力教授是坚定的“非洲起源学说”支持者。他认为DNA代代相传,是进化事件的忠实记录者。他和助手分析了来自全世界的近1000个男性个体的Y染色体,其中80%的个体来自东亚各国各地人群。研究结果表明,东亚男性的Y染色体单倍型均衍生于目前仅在非洲群体中存在的祖先单倍型。金力教授认为这个研究结果完全支持东亚人非洲起源假说,也是人类“非洲起源学说”的有力证据。通过计算,他们还指出,我们的祖先从非洲到达东亚的时间大约是6万年以前,通过进一步研究证明,来源于非洲的人群对东亚古人类的取代是完全的。现代人是单一的物种,而各地的猿人差异却很大,属于不同的物种,并非都进化成为现代人,只有东非的猿人走上了向现代人进化的道路。所以,北京猿人不一定是我们的祖先,或至少不是线系进化的祖先。

浅谈人类进化与起源

人类起源与进化 田玉莹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 14级 2班 摘要:随着古人类化石标本的不断发现和分子生物学家等学科科研的发展,有关人类起源及进化的研究已经取得扎实的进展。本文综述了有关人类起源及进化整个历程中较重要的几方面,包括了对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一直存在的单中心和多中心起源论以及进化过程中新旧特征更替的简单介绍。同时通过对古人类在整个进化历程所经历过的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这四个阶段里形态特征及社会行为的进化的研究发现,说明现阶段对人类进化的认识仍然是间断、不完善的。本文对人类起源及进化大致轮廓的阐述,特别是对早期猿人等四个阶段的详细研究,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进化历程的认识。 关键词:人类起源进化阶段特征更替 引言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这个问题一直是一个热话题。人类起源于哪?我们的祖先是谁?我们的哪些特征已被更替?等等的一系列问题都缠绕着我们。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人由此而来,但对于今天的科学来说是行不通的。如今,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研究持续了100多年,目前我们也对之也有了相对的了解。现在人们普遍接受这样一个观点,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再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才成为今天我们口中的人。 1、人类起源学说 1.1.单一地区起源说—非洲走出理论 该学说认为现代人起源于非洲的早期智人,他们迁移到世界各地定居。 1987年,科学家选择了来自世界各地147位妇女,分析了她们生产时的胎盘中的mtDNA,通过对mtDNA的追踪,科学家们追索到了一位生活在大约20万年前的非洲妇女,据此认为世界各地的人类祖先就是这位妇女(Miguel Arenas. Centre for Molecular Biology "Severo Ochoa", 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ificas (CSIC), Madrid, Spain. )。达尔文在很多年以前就预言非洲是人类的摇篮。在《人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16.4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同步训练题解析版

【练基础】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由猴子变来的 B.血细胞都有细胞核 C.胃属于组织结构层次 D.属于哺乳动物 【解析】选D。本题考查人类起源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起源于古猿;血小板和成熟的红细胞都没有细胞核;胃是器官,主要由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构成。 2.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观点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林奈 C.赫胥黎 D.裴文中 【解析】选C。英国科学家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等方法,第一次提出了人猿同祖的观点。 3.人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长臂猿 B.北京猿人 C.森林古猿(古猿) D.黑猩猩 【解析】选C。本题考查人类的起源。古生物学研究证实,由于造山运动和气候的剧烈变化,迫使一些古猿成群地转向地面生活,最终进化为人类的最早祖先;长臂猿和黑猩猩都是现代类人猿;北京猿人属于直立人。 4.现代类人猿与人类不相似的是() A.面部表情 B.身体结构 C.社会化生活 D.行走方式 【解析】选D。本题考查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类人猿的行走方式是四肢爬行,而人类是直立行走。 5.两足直立行走可使人类祖先() ①身体重心下移②骨盆变长变窄 ③下肢骨增长④脊柱由弓形变为“S”形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D。从猿到人的过程中,古猿的身体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由四肢行走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这一转变不仅增强了人类祖先的生存能力,也使他们的身体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如

身体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增宽、脊柱由弓形变为“S”形等。因此,人体的基本结构特征都与两足直立行走有关。 【拓展归纳】露西少女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多纳尔德·约翰森等研究人员,来到号称“非洲屋 脊”的埃塞俄比亚,他们在那里的哈达地区,发掘到一具不太完整的古人类化石。 解读:根据骨骼的形态分析,化石的主人是一位年仅20岁的女性,约翰森给她 起了个名字——“露西”,并详细分析了她的身体结构特点。约翰森认为,“露西”生活 在距今300万年以前,她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后来,在发现“露西”化石的地区,人们 又相继发现了65具古人类化石,约翰森将它们统称为“阿法尔南猿”化石。 6.如图是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的示意图,其中脑容量最小的是() 【解析】选A。本题考查人类的进化。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脑容量的逐渐增加。选项A 是人类进化的第一个阶段——南方古猿,其脑容量与现代类人猿相当。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首次提出“人猿同祖”理论的博物学家是达尔文 B.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 C.中国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人猿同祖的证据之一 D.早期人类首先学会了人工取火,接着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等知识。A项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首次提出了人猿同祖论,错误;B项由于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使人类的大脑更发达,在劳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语言。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因此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使用工具、制造工具)是一个重要因素,正确;C 项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人猿同祖的证据之一;D项早期人类首先学会使用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才学会用火,错误。 8.距今大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4万年的山顶洞人分别属于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哪一阶段() A.直立人和南方古猿 B.直立人和智人

知识点汇总及复习题——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基础知识巩固 一、人类的起源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3.最直接证据是化石。 4.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5.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二.人类的进化 1.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 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2.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3.进化历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4.现代人种的分化: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 例题解析 例1.观察距今300万年的露西化石的骨骼,她的上肢和下肢 是否有区别?根据化石,分析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思路分析:本题需要运用比较观察的学习方法。用比较思维的 方法去观察化石在形态上的不同点。从“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 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露西”具有较为粗长的下肢骨,骨 盆上下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答案: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露西”具有较为 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 运动方式。 例2.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的是( ) A.有复杂的语言 B.使用工具 C.直立行走 D.大脑发达 分析:人类会使用工具,但类人猿也会使用具,因此不能称其为 特征。而有复杂的语言、直立行走、都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的大脑 是动物中最发达的,因此也可算是人类特有的特征。因此,本题答案 是B。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64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6-4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知识目标 1.概述人类起源于古猿。 2.概述人类进化主要历程。 能力目标 1.通过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比较猿与人的相似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找出事物的异同点的能力。 3.通过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认同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2.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惜我们的生存家园——生物圈以及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1.知道人猿同祖,能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2.说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难点 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 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及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方案一:“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对自身的产生一直是十分好奇的。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进化的?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这个孩提时代的困惑,一起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吧!

设计思想通过设疑激趣,让学生打开思路,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的欲望。 方案二:影片导入。 教师播放电影《金刚》片段以问题导入。 问题:影片中的“金刚”是哪种动物?他与人类的关系如何? 设计思想情景创设一方面引起学生注意,激发探究的欲望;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者指明方向,引导学生带着欲望进入学习任务,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影片《金刚》片段还能引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话题。 二、新课教学 (一)人猿同祖 活动一:探究人与猿的关系 1. 学生以小组方式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图241。 2. 教师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几种现代类人猿的图片,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及所收集页 1 第 的资料回答: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人类与类人猿为什么这么相似? 生:有共同的祖先。 (3)共同的祖先是谁? 生:森林古猿(树栖)。 设计思想通过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特征的比较,得出人、猿同祖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找出事物的异同点,这样的教学能留给学生较深刻的印象。 活动二:观看森林古猿的生活图片及视频资料,各小组展示收集的信息 师: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在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请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案课程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案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 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 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 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这方面材料。 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你们知道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什么呢?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交流: 1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 2、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兰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辩论 3、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捕食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观察几种现代类人猿图片和录像,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第三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教材分析:本教材把人类作为生物界普通的一员,同样是从整个生物进化的角度来探讨人类起源和进化问题。因此,教材内容不仅注意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更加注意人类与其他动物的联系,期望帮学生建立这样的观念: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亲戚”;人类既不是大自然的特殊产物,也不是世界的主宰者,而是生物圈的普通一员,并与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类人猿与人的分化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自然选择各自生活环境的结果。在教材内容的具体安排上,以讨论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为切入点,进而探讨由猿向人的过度及人与猿的标志;对人类的进化阶段进行简化处理,仅以各个进化阶段的体质特征、文化遗产及其主要代表为线索;对现代人种的划分点到为止。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 系最密切的动物。 (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 (3)简述森林古猿进化为类人猿和人类祖先的大致过程。 (4)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5)说出四种现代人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人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类人猿与人类有相似的特征。 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森林古猿进化为类人猿祖先的大致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1. 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 2. 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 3. 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 教学难点 1. 由猿向人的过渡; 2. 人类的进化阶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自制投影图片、视频资料 - 101 -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学设计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 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 3.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二.教学重难点: 1.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 2.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 3.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入 播放一段动物影视片(关于猩猩、黑猩猩生活行为的记录片) 【学生活动】:对于影视片作自我的感想,自行发言。 【引入新课】:刚才请同学们看的影视片中的猩猩和黑猩猩与我们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学生回答 像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这些与人类行为极为相似的动物称为类人猿。 《二》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 【学生讨论】: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说明理由。

人类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中人类与类人猿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经过研究,证明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二者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人类又不同于类人猿。 (1)人类与类人猿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2)人类与类人猿的不同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小结】: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所以,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活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 【总结】:手的进化有助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而劳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和人类语言文化的产生。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 早在1871年,达尔文就提出“人类的诞生地可能在非洲”的观点,1925年—1960年,科学家们先后在非洲发现了大量的原始人类化石,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2013.12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摘要】自从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但人类这一支系是何时、何地从共同祖先这一总干上分离开来的?什么是他分离开的标志?原始人类又是何时、何地转化为真人的。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研究进行了100多年,对于这个问题需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人类是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基本上有了结论,即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二是人类的祖先究竟出现在哪个地方,现在多倾向于来自非洲。本篇我们就来介绍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研究历史、目前对中国人类进化概况的认识和发展过程等。 【关键词】起源进化人猿认识发展 前言:对人类起源在认识,起初是从比较人与动物的关系开始的,主要用的要的要演绎方法。最早提出“人猿同祖”思想的是具有进化思想的先驱者布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在广泛论述生物进化的基础上断言,“人类的起源和历史与将由此得到许多启示”。此后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学、发生学、古生物学等研究,证明了人与猿是最近的亲属,并于1863年发表了他的名著《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明确提出人、猿同祖论。1871年,达尔文又发表了《人类起源和性选择》一书,书中既肯定了人与猿在直立、四肢、牙齿、脑、智力等方面的区别。达尔文认为,支配人猿分化的不是超自然的东西,而是生物演化规律,即自然选择(包括性选择)的作用。当然,对于人类来说,除了生物属性外,还有社会方面的属性。 20世纪上半叶,首先是逐步积累起来的化石资料,有力地支持人猿同祖的论述,也为用归纳法研究人类起源问题奠定了科学基础。如果说在达尔文时代有许多人相信上帝造人的说教,那么,随着古生物学以及分类学、比较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成就,人类起源于某种似猿的祖先体质进化过程,已被人们所普遍接受。近几十年来,人类起源的研究深入到社会行为、文化发展等各个方面。与它们有关的学科,如科学生物学、人种学、神经生物学、比较心理学都对此做出贡献。 1 目前对中国人类进化概况的认识 经过70余年,特别是解放后的工作,我国已发现近70处人类化石地点,其中最早的可能是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只有两枚门牙,这个年龄是用古生物对比和古地磁测定的。研究成果最丰硕的仍旧是周口店的北京直立人。根据已发现的化石,可以看出我国古人类具有一系列共同形态特征,如面部骨骼比较扁平、颧骨额蝶突的前外侧面比较朝向前方、鼻梁较低、眼眶与梨状孔之间不隆起、眼眶呈长方形、其外侧下缘圆钝、颊部骨骼下缘呈弧形、脑颅最宽处在中三分之一部、额骨有正中矢状脊、额骨与鼻骨、上颌骨之间的骨缝呈大约水平的弧形、上门齿呈铲形等。在人属的几个进化种中,中国迄今只发现了直立人和智人,两者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案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 1.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2.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难点: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自从人类第一次冲出地球、飞向太空、登上月球,接连向火星、木星、土星发出探测器以来,至今仍未发现生命。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只有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家园。 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郭沫若老先生在《女神》中对地球的赞美,从中去思考人与地球上生物圈的关系。 生:(一学生领读、全班齐读) 师:我们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都依赖于生物圈,同时人类的活动还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并进一步探究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我是从哪里来的?”这是孩提时代你们向爸爸妈妈提出的问题。也许爸爸妈妈的回答给你幼小的心灵以暂时的安慰,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又有了新的困惑。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你们的这些困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 二、小组讨论,探究新课 师: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生:(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师: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这方面材料。 生:(分组汇报交流) 师:你们知道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什么吗? 生:森林古猿。 师:对。下面你们观察几种现代类人猿图片和录像,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这些

北师大版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第3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一.教学目标: 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 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 3.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二.教学重难点: 1.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 2.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 3.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入 播放一段动物影视片(关于猩猩、黑猩猩生活行为的记录片) 【学生活动】:对于影视片作自我的感想,自行发言。 【引入新课】:刚才请同学们看的影视片中的猩猩和黑猩猩与我们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学生回答 像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这些与人类行为极为相似的动物称为类人猿。《二》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 【学生讨论】: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说明理由。 人类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中人类与类人猿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经过研究,证明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二者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人类又不同于类人猿。 (1)人类与类人猿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2)人类与类人猿的不同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小结】: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所以,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活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 【总结】:手的进化有助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而劳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和人类语言文化的产生。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摘要: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同其他生物类群一样,人类也经历了一个起源.进化发展的过程.人类进化符合整个生物界的进化规律,遵循着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程序.人起源于动物,人于动物之间有亲缘关系.人与类人猿之间有更进的亲缘关系.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体质形态和行为特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人类起源进化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学派根据人类与猿猴在形态学和胚胎学上的相似,间接地推断人类起源于古代非洲的猿类。后来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人类和猿类化石,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有了大量直接的证据。一般说来时代越早的人类化石在形态上与猿类越近似,有力地表明现代人是从古猿一步步进化来的。虽然至今已经发现了许多种古猿,但是还没有一种可以肯定是人类的直系祖先。不过可以从它们的化石上不同程度地折射出人类祖先的影子,有助于对人类起源的研究。 现代一般认为,人类是由古猿中的一支进化而来的,古猿早在3000多万年以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体形较现代猿类小。考古学通常讲的“腊玛古猿”,大约生活在1400万一1000万年前,身高仅1米多一点,体重在15—20公斤左右。所谓的“南方古猿”,大约生活在距今500万—100万年以前。我们人类就是由南方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大约200万—30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一支脱离了古猿类,朝着人类的方向演化。根据化石发现,现在一般将人类脱离古猿后的发

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猿人阶段,大约开始于距今200万—300万年以前,这时的猿人会制作一些粗糙的石器,脑量大约在630—700毫升,会狩猎。晚期猿人化石发现较多,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猿人(周口店),以及在坦桑尼亚发现的利基猿人,都是这个时期的化石代表。这时的猿人已经很接近现代人,打制的石器也比较多样化,有用于狩猎和劈裂兽骨的砍砸器,用来剖剥兽皮和切割兽肉的刮削器。最有进步意义的是,此时的猿人已经懂得了使用火,并知道如何长期保存火种。猿人阶段一般认为到大约30万年前结束。 第二阶段是直立人阶段,或称早期智人阶段。直立人约20万到200万年前,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懂得用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直立人能使用更精致的工具,叫做阿舍利文化。有证据表明直立人在非洲出现的时间和硕壮人出现的时间差不多。非洲直立人种系中最早的代表是壮人,它最像是直立人的亚种,正是这个非洲群体大概在190万年前至170万年前之间的某个时间从非洲扩散到亚洲。约100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原化,直立人不得不开始迁徙,向世界各地扩张,在欧亚非都有分布,在非洲发现的距直立人今最近的化石(大约100万年前)已经表现出向着智人发展的趋势。 第三阶段为新人阶段,又称晚期智人阶段。大约开始于5万年以前,新人化石在体态上与现代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其打制的石器相当精致,器形多样,各种石器在使用上已有分工,并且出现了骨器和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一.教学目标: 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 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 3.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二.教学重难点: 1.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 2.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 3.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入 播放一段动物影视片(关于猩猩、黑猩猩生活行为的记录片) 【学生活动】:对于影视片作自我的感想,自行发言。 【引入新课】:刚才请同学们看的影视片中的猩猩和黑猩猩与我们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学生回答 像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这些与人类行为极为相似的动物称为类人猿。 《二》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 【学生讨论】: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说明理由。 人类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中人类与类人猿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经过研究,证明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二者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人类又不同于类人猿。(1)人类与类人猿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2)人类与类人猿的不同特征是怎样形成的? 【小结】: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所以,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活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 【总结】:手的进化有助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而劳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和人类语言文化的产生。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 早在1871年,达尔文就提出“人类的诞生地可能在非洲”的观点,1925年—1960年,科学家们先后在非洲发现了大量的原始人类化石,通过研究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进化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有那四个阶段呢?x k b 1.c o m 《二》人类的进化阶段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24页。找出四个阶段人种距今的年代、主要代表、体质特征、文化遗物等。 (1)南方古猿的特征是什么? (2)能人或早期猿人的特征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