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各个时期代表作
杜甫生平四个阶段简介

杜甫生平四个阶段简介
杜甫7岁学诗,15岁扬名。
我们通常说其人生的四个阶段,是指20岁以后的生活。
第一个阶段是南北壮游时期。
从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 年)起,为了扩大眼界、结识名流,杜甫数度漫游,历时达十余年之久,其间他到过金陵、姑苏、浙东、齐赵一带。
代表作:《望岳》。
第二个阶段是困居长安时期,长达十年。
杜甫到长安谋官未成,加之家庭突遭变故,生计日艰,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生活。
长安困守使杜甫成长为一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第三个阶段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曾陷贼,后“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被任命为左拾遗。
代表作:《悲陈陶》《哀江头》《春望》《北征》《羌村三首》及“三吏”、“三别”等。
最后一个阶段:759年7月杜甫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漂泊西南天地间”。
旅居夔州期间,杜甫作诗四百三十余首,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其一生的高峰。
大历三年(公元768 年)正月,杜甫启程出川,三月抵达江陵。
本想北归洛阳,又因河南兵乱不能成行。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作品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有哪些作品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开阔,涵盖社会、哲理、人生、爱情等多个方面,具有广泛的文化价值和艺术表现力。
本篇文档将为大家介绍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希望能对大家学习和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有所帮助。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河南巩县,出生于河南巩县杜陵,故又称杜陵。
其家境富裕,但由于战乱频仍而渐渐衰落。
杜甫年少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深厚的学问和卓越的才华。
他曾任过进士,但几次失败之后选择离开官场,致力于诗歌创作。
杜甫历经人生曲折,可谓是一位较早意识到诗歌的文化价值和批判社会现实的诗人。
他的诗在唐代被广泛传颂,至今仍然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和崇高的地位。
二、杜甫的代表作品1.《登高》《登高》是杜甫的一首名篇。
诗中描述了丰峰塔的景色和杜甫自己的怀想之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对战火纷飞的时代和离别的感慨。
同时也反映了杜甫自己的感受和人生旅程。
2.《春夜喜雨》《春夜喜雨》是杜甫的一首小令,也是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象征和比兴,描述了大地上一场春雨对人民生活的带来了欣喜和希望。
这首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3.《赤壁》《赤壁》是杜甫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写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诗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表达了作者的反战和爱国情怀。
这首诗对中华文化和军事史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4.《三别》《三别》描写了杜甫和三位忘年交分别离别的情景。
诗中杜甫对友情和共享艰难的情感表述得非常深刻,折射出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同时,也反映了杜甫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对治乱之道提出了一定的见解。
5.《登岳阳楼》《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一首名篇,诗中描述了他登上岳阳楼时的种种感受和思考。
这首诗流淌着杜甫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既有对社会现状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也有对爱情和生命美好的憧憬。
杜甫简介

杜甫简介:(712~770),唐代大诗人。
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他的生平可分为四个阶段来叙述。
1、读书游历时期(712~746)。
杜甫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杜审言是著名的大诗人。
这段时间,正处于开元盛世,度过了他读书和游历吴越、齐赵的快意时期,积累了知识和生活。
其中,他二十四岁时曾在东都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但未能及第。
于是往兖州省亲,游东岳,去齐赵。
后在洛阳与李白相遇,去梁宋又和高适同游。
这一阶段,诗作不多,仅存二、三十首,代表作有《望岳》、《登兖州城楼》、《赠李白》等。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杜甫在长安十年,曾献赋天子,上诗大臣,希望得到一官半职。
又曾参加特诏考试,但均未能实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的抱负,落得“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同上诗)的境遇。
他“卖药都市,寄食友朋。
”(《进三大赋表》)“退尝困于衣食”,(《进封西岳赋表》)“有儒愁饿死”,(《奉赠鲜于京兆》)这就是他的生活写照。
这段时间,安史之乱尚未爆发,他困居长安十年,进一步了解了人民,认识了统治者,写出了很多忧国忧民的诗作。
代表作如:《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3、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安史之乱发生于天宝十四年冬天。
原先杜甫从长安赴奉先,曾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写他的遭遇和心情。
战争爆发后,他安顿家人在鄜州羌村,准备投奔在灵武即位的肃宗行在,但被叛军掳至长安,他过着“潜行”、“吞声哭”的生活。
且睹敌军骄横,首都荒凉的景象,他都有诗的记载。
不久,他投奔风翔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
但因疏救房琯,几遭不测,幸得宰相张镐营救,方免于难。
后被放还鄜州省家。
至德二年(757)中,长安、洛阳先生收复,杜甫也回京任旧职。
未几,房琯遭贬,杜甫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在华州任职不及一年,因关内大饥,他又于乾元二年(759)年秋离华州,去秦州。
杜甫不同阶段的代表诗作

杜甫生平及代表诗作1、第一期: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这一个时期就是杜甫在34岁以前读书并且游历的时期。
杜甫现存的诗,能确定是这个时期的诗,仅仅留存下来二十多首,其中代表作为《望岳》。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2、第二期:困守长安时期(746年-755年)这第二时期,包括杜甫35岁到44岁的十年间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差不多一直住在长安,作品也基本是在长安所写。
这个时期结束了他年轻时期的游历生活,他奔走献赋,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也过着这十年间杜甫写出了一百一十首左右的诗,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具有深刻思想的诗。
《兵车行》(节选)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写作背景:关于此时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对吐蕃的用兵。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对南诏的用兵,此时杨国忠专权,谎报军情,弄得民怨沸腾。
3、第三期、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756年-759年)这一个时期,包括杜甫45岁至48岁的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在逃乱时陷于叛军中为时九个月,后又为官约两年零两个月。
虽然短短只有三年多,但是杜甫创作出了二百四十多首诗,代表作品有:《三吏》、《三别》、《春望》、《乾元中寓居同谷县歌七首》等。
尤其是三吏三别是杜甫的现实主义的一个光辉顶点,是他那种“穷年忧黎元”的进步思想。
所谓“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说的正是这三吏三别。
杜甫的简介与作品有哪些呢

杜甫的简介与作品有哪些呢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于公元712年出生于当时的襄州安西郡(今属湖北省襄阳市)。
父亲是一位小官,家境并不富裕,但家教颇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杜甫自幼好学,天资聪颖,师从当时著名的诗人韦应物学习诗歌。
杜甫的作品风格多变,包括抒情、叙事、哲理等多种类型。
他的诗歌充满人道主义和情感,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杜甫的代表作有:1. 《赤壁赋》:这是杜甫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文学的一大佳品。
此篇赋描写的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以及战争结束后的景色与感慨,语言优美动人,意境深远。
2. 《登高》:这首诗写的是杜甫被贬到巴陵时登高远望的感受,表达了他追求真理和高远的理想。
其中最著名的一句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 《三吏》:这是杜甫一篇以现实人物为题材的抒情长篇,描写了三位官员的悲惨遭遇和他们被贬谪的情景。
该诗寄托了作者对干政官员的不满和对清廉官员的追求。
4.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是杜甫被调离国都后所写的一首长诗,以五百字的篇幅记录了他的思乡之情与心境变化,富有诗情画意。
杜甫的诗歌风格经历了两个阶段。
早期的诗歌平易近人,内容贴近生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不公不义的愤慨。
后期的诗歌则更注重人格修养和哲学思考,探讨人生意义和社会现实,展现了较为高深的文艺风格和思想深度。
杜甫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和借鉴的经典,也被广泛翻译传达到国外。
杜甫诗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在当代依然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他的作品不仅有着文学的价值,还是了解中国古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也是文学界的巨匠。
他的诗歌以立意深远、风格雄浑、情感真挚著称,被誉为唐诗的“国之奇才”。
本文将为您介绍杜甫的简介资料和代表作品。
一、杜甫简介杜甫出生于唐代贞元元年(公元713年),原籍河南巩县(今洛阳市)。
父亲杜审言是一名州刺史,家境殷实。
杜甫的童年十分幸福,但在他15岁时父亲去世,家境一落千丈。
他曾在咸阳吏部试中考中第二,但因其出身贫寒,朝廷并未授予他官职。
自此以后,他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经历了许多苦难和挫折。
杜甫的性格十分坚韧不屈,他对生活和社会的种种不公和腐败现象十分痛恨。
他用自己的诗歌表达对时代的关注和担忧,通过阐述自己的不满和呐喊,希望能引起社会的重视和改变。
杜甫的作品风格多样,涵盖了政治、社会和人文等不同领域,同时充满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操。
他的诗歌不仅充满了激情和生命力,而且富有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杜甫代表作品1.《丽人行》《丽人行》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诗歌描绘了唐代美女的风姿和气质。
其中的“云鬓花颜金步摇”一句被奉为经典,成为古代爱情诗的经典之作。
2.《登高》《登高》是杜甫的另一代表作,描写了登高所看到的美景,包括森林、山峦和江河。
诗中表现了杜甫的豁达和乐观,以及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3.《春望》《春望》是杜甫又一经典之作,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其中的“飞花共舞鸟飞回,万物更新世无疆”一句被称为经典之作,表达了杜甫对生命力的认知和肯定。
4.《李陵》《李陵》是杜甫的历史题材作品之一,诗歌描绘了三国英雄李陵的生死轨迹。
杜甫通过史诗般的叙述,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赞颂和对历史传承的思考。
5.《赤壁》《赤壁》是杜甫的又一历史诗作,描写了三国时期曹操和孙权的战争,并通过对两个不同势力的对比,体现出了诗人对和平、统一的向往和寄托。
总之,杜甫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他的诗歌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社会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杜甫的诗歌代表作是什么

杜甫的诗歌代表作是什么杜甫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被称作诗史,那么杜甫的代表作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杜甫的代表作,希望对你有帮助!杜甫的代表作杜甫为现实主义诗人,其所写之诗最大的特点便是能够很好的将现实社会和个人生活密切结合,使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得到高度统一,他早年的诗歌多为伟大抱负,在他漫游时期,诗歌多表现放荡不羁狂傲的一面,有内心宏伟之志也有山河雄伟之象。
在杜甫客居长安期间和经历“安史之乱”时期,诗歌多为表现仕途不顺、动荡年代的社会全貌,深刻的反映了现实的同时也通过独特的方式表达出了诗人的情感变化。
杜甫的代表作也在这期间产生,不仅使用独特的创作风格,而且很好的表达情感,使人产生共鸣,在文学造诣上达到一个新高度。
其中“三吏”、“三别”是杜甫看到人民不仅要忍受战争的残酷还要受到统治者的压迫,其中感受他们所受的苦难所写的,分别是《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成为著名的诗集。
在“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杜甫心系国家兴亡,满腔愤怒之情通过《悲陈陶》、《悲青坂》、《春望》、《哀江头》等诗爆发悲愤之情。
在杜甫回乡探望,心系家人也有几篇很具代表的著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都表现了杜甫在旅途所经历的悲苦之事还有见家庭贫困的现状以此表达对当时局势的见解和无奈。
杜甫名诗望岳《望岳》是杜甫的系列作品,共有三首,第一首诗描述的是泰山的雄伟与秀丽,流露出了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本人不畏艰险的雄心气魄;第二首诗赞咏的是华山,讲述了诗人官场失意的郁郁不得志;第三首诗感叹的是衡山,表达了诗人浓烈的爱国忠情。
第一首诗是杜甫青年时期的诗作,将其本人的浪漫与激情展露得淋漓尽致,全诗没有未曾一个“望”字,却丝毫没有脱离诗文的主题“望岳”,从前到后没有一句不是在围绕主题描写的。
由远及近,由凝望至俯瞰,诗人通过对已泰山气势恢宏雄壮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大志,洋溢着欣欣向荣的蓬勃朝气。
杜甫的简介和诗句有哪些

杜甫的简介和诗句有哪些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之一,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直抒胸臆,抨击时弊,描写民生,被誉为“诗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下面将从杜甫的生平、诗集和代表作等方面来介绍他的简介和诗句。
一、生平杜甫于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外祖父是官员的家庭,是唐朝仕族家庭的一员。
由于他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他的家境并不是很富裕。
年轻时期,杜甫曾在公私部门工作过,后来他投奔了李白,对李白师从两年之久,因为李白的影响,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创作中。
但是,唐玄宗口风相当严厉,文学家生活遭到很大障碍,杜甫就成了没钱没饭吃的穷诗人。
不过,他的诗作曾让最高统治者为之倾心。
晚年,杜甫病重,深受社会风气腐败之害,于公元770年在湖北省死去。
二、诗集杜甫的诗集有《杜工部集》、《杜工部集补遗》等。
《杜工部集》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部诗集。
《杜工部集》包括杜甫五十年的写作内容,全书分521篇。
有《登高》、《岳阳楼记》、《兵车行》、《将赴吴兴登九峰》等诗篇。
该诗集是杜甫诗歌创作的主要集部。
《杜工部集补遗》这一部诗集收录了50多篇杜甫的散体诗。
该书由明朝康熙年间黄宗羲编辑而成。
书中包括了一些非主流的诗篇,例如《古柏行》、《秦女吟》、《尉迟乡愁赋》等。
三、代表作杜甫的诗创作涉及政治、军事、风景、社会、哲学等方面,文字生动、朴实无华。
以下为杜甫的代表作:①《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眼前,花枝游酒洒家门。
琴韵悠扬引客情,自挥自奏奏无休。
回车驾言出万乘,取彼音书说相送。
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
忍能对面为欺凌,三杯吐然诺不饮。
客来茅屋无人开,蜗角蝇头不到来。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晚翠湖畔别有鸟,人归山寺磬声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