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岩石学

岩浆岩岩石学复习题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岩浆、岩浆作用、岩浆岩的结构、次火山岩、辉长结构、粗玄结构、拉斑玄武结构、粗面结构、超镁铁质岩、玢岩与斑岩、里特曼指数、安山岩、粗面岩、重力结晶分异作用、原生岩浆、反应边结构、熔蚀结构、嵌晶结构、包橄结构、文象结构 2以SiO2含量为例,说明岩浆岩化学成分对矿物组合的影响。 3对比分析说明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之间的相似点与区别。 4说明钙碱性系列岩浆岩的深成相及喷出相的代表性岩石名称及次生变化。 5对比分析说明辉石闪长岩和角闪辉长岩之间的相似点与差异。 6试述钙碱性系列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7地壳与上地幔中产生岩浆的可能原因有那些? 8蛇绿岩的概念及其当代含义? 9简述岩浆岩的结构与岩浆冷凝条件的关系。 10何谓岩浆的分异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简述它们的基本特点。 11简述玄武岩的基本分异模式。 12简述原生岩浆种类的不同观点,主要的原生岩浆种类有那些?它们的起源条件是什么? 13岩浆岩相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侵入岩和火山岩各有那些主要的岩相?试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14何谓局部熔融或重熔作用?它们在岩浆起源中的意义是什么? 15解释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的概念,并对比分析这两种结构类型的区别。 16玄武岩与安山岩如何区分?

17规纳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特征,岩浆岩中常见的矿物共生组合有哪六种?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18岩浆主要由和两部分组成。岩浆的粘度主要受,,三个因素控制。 19喷出岩常见岩相有,,,,,六种。 20按SiO2含量,岩浆岩可分为,,,四类。按里特曼指数(δ)又分为,,三个系列。 21岩浆岩色率是指,根据岩浆岩中造岩矿物的化学成分,可将矿物分为,两类。 22根据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在岩浆岩分类中的作用,可以分 为,,三类。 23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斑晶以为主,称玢岩;斑晶以为主,称斑岩。 24岩石全分析,一般应作SiO2、等12项分析。 25基性喷出岩代表性岩石是,其往往具结构,基质常具,,结构。 26正长岩-粗面岩类主要造岩矿物有。粗面岩常具有结构,其特征是。 27原生岩浆的种类有,,,四种。 28常见的不整合侵入体有,,和。 29岩浆岩的碱性程度是指岩石的碱(Na2O+K2O)饱和度,确定岩浆岩碱性程度的里特曼指数(δ)=。 30斑状结构的斑晶和基质多形成于世代;似斑状结构的斑晶和基质则基本上是世代的产物。

成都理工大学岩浆岩石学复习题

岩浆岩石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岩石、岩石学的概念?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学是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上层的岩石。 ●2.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哪三大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者可互相转化:岩浆岩、变质岩经风化、搬运、趁机、成岩作用可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可转化为变质岩;沉积岩、变质岩经重熔作用可形成岩浆岩。 ●3.岩浆岩、岩浆岩岩石学的概念? 岩浆岩是主要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岩浆岩岩石学是研究岩浆的起源、活动、演化、结晶及岩浆岩的组成、结构、构造、产状、分布、分类、命名、共生组合、成因机理及与构造、矿产关系等的一门独立科学。 4.结晶岩的概念? 地壳深处主要由岩浆岩、变质岩组成,是内动力作用的产物。又称为结晶岩。

第二章岩浆、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1.岩浆的概念? 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熔融体。 2.岩浆的成分有哪些? 主要为硅酸盐和一部分挥发分。 ●3.挥发分在岩浆中有哪些作用? 1.降低岩浆的粘度,使之易于流动。 2.降低矿物的熔点,延长岩浆的结晶时间。 3.促进有用微量元素的迁移和富成集矿,故又称为矿化剂。 4.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的温度、粘度特点? 基性一般为1000-1300℃,粘度小;中性900-1000℃,粘度中等;酸性700-900℃,粘度大。 ●5.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有哪些? 1.氧化物可显著增加粘度,二氧化硅影响最大 2.挥发份可降低岩浆的粘度。 3.温度越高粘度越小。 4.晶体含量越高,粘度越大。

岩浆岩岩石学复习资料

岩石学 ...复习资料 一.岩浆及岩浆作用 ①岩浆:岩浆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岩石部分熔融产生的,含有挥发分也可含有少量固体 物质,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高温粘稠的熔融体。 ②岩浆作用(岩浆活动):是指岩浆从产生、运移,到冷凝固结成岩的整个过程。 ③次火山岩相:又称浅火山岩相,与火山岩同源、同成分,但因岩浆喷发晚期压力不足, 岩浆未能喷出地表而在地壳浅部定位固结成岩。次火山岩以熔岩状为主,但结晶程度往往好于熔岩。 ④岩浆的性质:a.物理性质:高温、粘稠熔融体,基性岩密度大,酸性岩密度小; b.化学性质:以硅酸盐矿物为主,有极少量是碳酸盐岩岩浆、氧化物岩浆或硫化物岩浆。二.化学成分 ①副矿物:在岩石中含量通常<1%,不影响岩石的分类命名。 ②次要矿物:在岩石中含量少于主要矿物,对岩石大类的划分不起主要作用,但对岩石种 属的确定起决定作用的矿物。 ③火山岩的形成条件对矿物的影响:其影响矿物的共生组合。 a.深成岩以出现低温矿物组合为代表; b.喷出岩的矿物组合以高温矿物、细粒矿物和玻璃质为特征; c.此外,地下深部高温高压环境,因大量挥发分参与结晶会形成含挥发分的。 ④色率:暗色矿物火成岩中的体积百分含量称为色率。 ⑤SiO2对矿物共生组合的影响:火成岩中各主要氧化物随SiO2含量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反映在矿物成分上就是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岩石中铁镁矿物由多到少,矿物种类从橄榄石、辉石变化到角闪石、黑云母;硅铝矿物则有无到有,或由多到少,矿物种类由富钙向富钠、钾、硅方向演变。 ⑥四大岩类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随SiO2含量增加,岩石酸性增强,从超基性岩变化到 酸性岩;SiO2渐增,铁镁矿物减少,浅色矿物渐增,石英由无到有。 ⑦6个矿物共生组合规律:a.橄榄石+辉石组合:相当于超基性岩;b.基性斜长石+辉石组合: 相当于基性岩;c.中性斜长石+角闪石组合:相当于中性岩;d.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黑云母组合:相当于酸性岩;e.钾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组合:相当于酸性岩;f.霞石+白榴石+钾长石+碱性暗色矿物组合:接近于基性岩。 三.结构、构造 ①间隐结构:隐晶质、玻璃质充填于微晶斜长石粒间空隙所形成的结构。 ②交织结构(安山结构):喷出岩的基质中,斜长石微晶呈交织状或办平行排列。 ③粗面结构:喷出的基质中钾长石的微晶呈平行排列。 ④花岗结构:即半自形粒状结构。特点是斜长石和暗色矿物为半自形—自形,碱性长石次 之为半自形—他形,石英主要为他形充填在长石粒间。 ⑤辉绿结构:先结晶的较自形的斜长石板状晶体搭成的近三角形空隙中充填他形辉石颗 粒。 ⑥辉长结构:表现为辉石和基性斜长石粒度相近,自形程度相同,均呈半自形—他形等轴 粒状。 ⑦煌斑结构:斑晶为自形的黑云母和角闪石等铁镁矿物,基质由自形的铁镁矿物和自形—

(完整word版)岩浆岩岩石学试题(修改)

绪论 1.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包括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2. 岩浆岩,指主要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却而形成的岩石。 3. 结晶岩地壳深处主要由岩浆岩、变质岩组成,它们又称为结晶岩。 4. 岩石学是地质学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5.岩浆岩石学,是研究岩浆的起源,活动,演化,结晶及岩浆岩的组成,结构,构造,产状,分布,分类,命名,共生组合,成因机理及与构造,矿产关系等的一门独立学科。 第二章岩浆及岩浆岩的特征 1、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炙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 2、原生岩浆:岩浆起源于上地幔和地壳底层,把直接来 自地幔或地壳底层的岩浆叫原生岩浆。 3、岩浆作用: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在其挥发分及地质应力的作用下,沿构造脆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地表,岩浆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又不断地自己的成分,最后凝固成岩浆岩,这一复杂过程的总体为岩浆作用。 4、熔岩;指火山宁静溢流出来的熔岩流,经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5、火山碎屑岩:指火山强烈爆发出来的各种碎屑物堆积而成的岩石。 二、填空 1、岩浆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岩浆的成分,岩浆的温度,岩浆的粘度。 3、喷出岩可分为熔岩和火山碎屑岩。 第三章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1、岩浆岩的产状主要指岩体的形态、大小、和围岩的接触关系。 2、岩浆岩的相系指生成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岩石和岩体总的外貌和特征。 2、熔透式喷发是指喷自直径很大,形状不太规则的火山 通道。 4、裂隙式喷发指岩浆沿一个方向的大断裂或断裂群上升,喷出地表。有的从窄而长的通道全面上喷;有的火山呈一字形排列分别喷发,但向下则相连成为墙状通道。 5、中心式喷发是指岩浆沿颈状管道的一种喷发 6、熔岩流是指线形流动、分布的熔岩,其形状决定于地形 7、火山口指火山堆顶部中心常见圆形的漏斗状、盆状凹陷。8、破火山口是指经过破坏的火山口及其周围的洼陷。 9、岩盆是中央微向下凹的整合盆状侵入体。 10、岩盖是上凸下平的穹隆状整合侵入体。 11、岩床是厚薄均匀的近水平的整合的板状侵入体。 12、岩墙是一种厚度比较稳定近于直立的板状侵入体。 13、岩株是一种常见的侵入体,平面上近园形或不规则状,接触面陡立,似树干状延伸,又称岩干。 14、岩基是最大的巨型侵入体,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平面上通常呈长园形。 15.次火山岩:是与火山岩同源的、呈侵入产状的岩石。它与火山岩有“四同”:同时间但一般较晚;同空间但分布范围较大;同外貌但结晶程度较好;同成分但变化范围及碱度较大。侵入深度一般<3.0km,又可分为:近地表相0~0.5km;超浅成亚相0.5~1.5km;浅成亚相 1.5~3.0km。 二、填空 1、常见的喷发类型可划分为:熔透式,裂隙式,中心式。 2、火山锥依物质组成不同分为:碎屑锥,熔岩锥和混合锥等三种。 3、火山岩相主要有喷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相和火山沉积相。喷出相又可分为溢流,爆发,侵出三个相。 第四章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1、主要矿物;指在延伸中含量多,并在确定延伸大类名称上起主要作用的矿物。 2、次要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少于主要矿物的矿物。 3、副矿物:指在岩石中含量很少,在一般岩石分类命名中不起作用的矿物。 4.矿物的成因类型及其概念? 原生矿物:是在岩浆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 分为:正常矿物(直接从岩浆中结晶出来)、 残余矿物与反应矿物:(矿物从岩浆中结晶出来,因物化条件的变化,,使矿物受到部分反应 和分解,其中尚未遭受变化的残留部门叫残余矿物,而反应,分解所形成的新矿物叫反应矿物)5、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可分为:主要造岩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 第五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2、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相互关系。 3、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4、斑状结构,岩石中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为斑晶,小的及不结晶的玻璃质的为基质 5、似斑状结构外貌类似于斑状结构,只是基质为显晶质的。 6、反应边结构:在早生成的矿物外围完全或局部包围着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这种结构为反应边结构。

高级岩浆岩石学复习题 答案

一、岩浆岩的成因 1.岩浆岩成因包括哪两个基本过程?什么是原生岩浆和演(进)化岩浆?什么是部分熔融?固体地幔与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原生岩浆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岩浆岩成因包括岩浆的起源与演化。 岩浆的起源:在合适的温压条件下地壳或上地幔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原生岩浆的作用过程。 岩浆的演化:就是原生岩浆通过各种作用派生为多种多样进化岩浆及岩浆岩的过程。 其中主要发生了分异作用,岩浆混合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 原生岩浆:是由地幔或地壳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发生变异的岩浆 进化岩浆:经分异作用产生的派生岩浆又可成为进化岩浆 导致固体地幔/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的基本原因 (1)地温异常:由于软流圈上隆、地幔柱上升、或板块俯冲引起地温异常,超过源岩的固相线温度(即起始熔融温度)。 (2)挥发份的加入:由于挥发份的加入使源岩的固相线温度降低。三种体系。 (3)压力改变:由于地幔对流、拆沉、去根作用或大断裂诱发的减压熔融;在某些情况下,增压也可以引起部分熔融,增压熔融。 2.控制原生岩浆类型与成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源岩及源区的性质和组成; (2)起源温度与熔融程度; (3)起源压力与深度; (4)挥发份的类型及含量 3.岩浆的三大源区指的是什么?这些不同源区分别能产生哪些岩浆? (1)地幔岩浆:各类玄武岩浆(碱性玄武岩浆、拉斑玄武岩浆),金伯利岩浆、碳酸岩浆。 (2)陆壳岩浆:花岗岩类岩浆 (3)俯冲洋壳:埃达克岩浆、钙碱性或岛弧拉斑质岩石组合(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 4.解释相图中以下名词:固相线温度与固相线矿物,液相线温度与液相线矿物,熔融

岩石学

1. 岩石的概念 定义: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矿物或其他物质(如火山玻 璃、生物遗骸、胶体)构成的固态集合体 特点: 1、它是天然产物,是内力、外力地质作用甚至天体作用的产 物(陨石),因此人工合成的陶瓷、砖瓦、水泥、炼钢炉渣 不是岩石 2、它可以由一种矿物组成,如石英岩、灰岩,也可以由多种 矿物组成,如花岗岩、辉长岩 3、它是固态集合体,是具有一定形状的固体,所以天然产出 的石油、天然气不属于岩石的范畴 4、岩石产出部位(即分布位置):主要分布在地壳与地幔的 上部,软流圈之上,组成岩石圈(软流圈以上的固态部分) 2、岩石的分类:通常根据成因可划分为三类 ①火成岩:主要由地壳与上地幔中形成的岩浆侵入到地下或喷 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也被称为岩浆岩。如花 岗岩、玄武岩 ②沉积岩:主要由地表风化产物、生物遗体、火山碎屑等经搬 运、沉积、成岩形成的岩石。如砂岩、灰岩 ③变质岩:是由岩浆岩、沉积岩等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岩石学可分为: ①按研究内容分为: 岩相学/岩理学 ②按研究对象分为: 火成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 一、火成岩的结构 1、结晶程度:指火成岩中结晶物质与非结晶物质(玻璃)的比例 ①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已结晶的矿物颗粒组成,这一般是岩浆缓慢结晶形成,多见于深

成岩中 ②玻璃质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未结晶的火山玻璃组成,主要出现于酸性喷出岩中,或超浅成侵入体边部 ③半晶质结构:岩石由部分晶体和一部分玻璃组成,多见于喷出岩及部分浅成岩中,如玄武岩,安山岩 2、①颗粒大小大小:根据肉眼可分为显晶质结构和隐晶质结构。 显晶质结构:肉眼能分辨出矿物颗粒,可进一步划分为 伟晶结构》25mm 粗粒结构矿物粒径5-25 mm 中粒结构2-5 mm 细粒结构0.2-2 mm 隐晶质结构:肉眼不能分辩出矿物颗粒。 微晶结构:<0.2mm镜下由结晶颗粒组成,可以明显看出矿物颗粒 显微隐晶质结构:颗粒细小,镜下不能分辨出矿物颗粒。 颗粒大小 不等粒结构 斑状结构 3、颗粒形态 自形粒状结构:岩石由自形矿物晶体组成。自形晶:晶体具有完整的晶面,镜下由规则的多边形组成,多为直边接触 它形粒状结构:岩石由它形晶组成。晶体呈它形,不规则的曲线所包围 半自形粒状结构:岩石由半自形晶组成。部分晶面发育良好,其它晶面发育不好 4、颗粒取向 粗面结构 似粗面结构 交织结构 5、相互关系 交生结构 套幔结构 环带结构 包含结构 填隙结构 5、研究结构的意义 ①可以确定火成岩中矿物的生成顺序 如自形好的结晶早,被包裹的结晶早,斑晶比基质结晶早。 ②确定火成岩的产状与形成条件 如全晶质粗粒者为深成岩,玻璃质结构为喷出岩。 结晶粗大的岩石结晶缓慢,形成的P、T比较高,而斑状结构则形成于地表 1、侵入岩构造 块状构造:岩石各部分矿物与结构分布均匀 带状构造:表现为不同颜色、粒度的矿物相间排列,成带出现 斑杂构造:指岩石的不同部位,其成分、颜色、结构差别很大,整个岩石显得杂乱无章面理、线理:包括流面、流线构造,它们反映了岩浆流动的情况

岩浆岩复习思考题

《岩浆岩石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岩石、岩石学的概念? ●2.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哪三大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岩浆岩、岩浆岩岩石学的概念? 4. 结晶岩的概念? 第二章岩浆、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1.岩浆的概念? 2.岩浆的成分有哪些? ●3.挥发分在岩浆中有哪些作用? 4.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的温度、粘度特点? ●5.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有哪些? 6.岩浆作用的概念? 7.什么叫侵入作用、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 ●8.什么是侵入岩、喷出岩(或火山岩)、次火山岩? ●9.什么是熔岩、火山碎屑岩? 第三章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1.火山岩常见产状类型有那些?(岩流、岩被、岩针、岩钟、火山锥等) ●2.火山岩的相是如何划分的?(溢流相、爆发相、次火山相、火山沉积相等) ●3.侵入岩常见产状类型有那些?(岩基、岩株、岩盆、岩床、岩脉或岩墙等) ●4.侵入岩的相是如何划分的?(深成相、中深成相和浅成相) 第四章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1.岩浆岩中常见的矿物成分有哪些? ●2.岩浆岩中矿物是怎样分类的? ●3.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的概念? ●4.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反应矿物与残余矿物以及它生矿物的概念? ●5.常见造岩矿物中,哪些是硅铝(浅色)矿物、哪些是铁镁(暗色)矿物? 6.岩浆岩的色率是指的什么? 7.岩浆岩中主要氧化物有哪些? ●8.根据SiO2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哪四大类,界限如何? ●9.通常所说的岩浆岩的基性程度或酸性程度是什么含义? ●10.岩浆岩的碱质含量和碱性程度有何关系?表示碱度的里特曼指数σ值 如何定义?(σ计算表达式) ●11.随着基性程度的降低,钙碱性岩浆岩中SiO2含量与其他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如何?有何变化规律?(参见图Ⅳ-1) ●12.岩浆岩中常见造岩矿物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如何?(参见图Ⅳ-4) 13.化学成分对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影响?(以SiO2及碱质含量为例) ●14.SiO2过饱和矿物与过饱和岩石、不饱和矿物与不饱和岩石的概念? ●15.平衡结晶条件下,石英与似长石、石英与镁橄榄石能否共生?为什么?

国家级精品课程岩浆岩石学16章

国家级精品课程:岩浆岩岩石学(1-6章)发表时间:2006-05-2 第一章绪论 (1)地球上存在着大量火山(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现代火山喷发 (3).火山喷溢产物-挥发份、碎屑 (1)地球的圈层结构 (2)岩浆得起源条件 (3)岩浆及其研究意义 ● 岩石类型及其鉴别特征 ● 岩石系列与组合 ● 岩石成因 ● 岩浆作用与构造环境 ● 火成岩岩石探针与当代地球科学前缘 (4)基本概念 ●岩石: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岩浆岩:它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岩石学:是专门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a.岩类学:或称描述岩石学或岩相学,它主要

是研究岩石的产状、分布、组成、分类、命名等方面的问题b.岩理学:又称理论岩石学或成因岩石学,它主要是研究岩石的形成条件及成因等方面的问题 ●岩浆岩岩石学:是研究岩浆的起源、运移、演化、结晶及岩浆岩的组成、结构、构造、产状、分布、分类、命名、共生组合、成因机理及与构造、矿产关系等的一门独立科学(5)岩浆岩不同于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判别标志 ●岩浆岩大部分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为玻璃质岩石。具有玻璃质的岩石一般是岩浆岩,只有极少数情况下,在强烈断裂带内才有玻化岩。 ●岩浆岩中有一些特有的矿物和结构构造。霞石、白榴石、气孔、杏仁构造。 ●岩浆岩体与围岩间一般都有明显的界线,呈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在于地层中,有的平行,有的切穿围岩的层理和片理。 ●岩体中常含有围岩碎块(捕虏体〕,这些被捕虏的围岩碎块和围岩常遭受热变质作用。 ●各地质时期形成的主要岩浆岩类,大部分都可以找到与其化学成分近似的现代火山岩。 ●岩浆岩中没有任何生物遗迹。 (6)关于岩浆的讨论 ●岩浆的概念 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熔体)。 少数情况下有: 碳酸盐岩浆 金属硫化物及金属氧化物岩浆

岩石学复习思考题2013.12(2)

岩石学复习思考题 岩浆岩部分 1.岩浆的概念、岩浆的成分(主要成分,挥发份),挥发份存在的意义(降低岩浆粘度和矿物的熔点),不同 成分岩浆的温度范围(基性、中性、酸性),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氧化物,挥发份,温度) 2.岩浆岩中矿物按含量划分(主要矿物/决定大类划分、次要矿物/决定钟属、副矿物),按成分和颜色划分(硅 铝/铁镁矿物或浅色/暗色矿物),色率的定义 3.二氧化硅饱和度分类及其对应的岩石和矿物组合。 4.岩浆岩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岩石类型变化中,SiO2的范围、硅铝矿物、铁镁矿物、颜色、色率、 酸性程度和基性程度是如何变化的? 5.岩浆岩中最主要的7种造岩矿物(橄,辉,角、黑,斜,钾,石英) 6.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的概念 7.岩浆岩的结构按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绝对大小、相对大小、矿物自形程度分别分成几种类型 8.岩浆岩的构造的主要类型(块状、斑杂、带状、气孔和杏仁,流纹、枕状等) 9.岩浆岩的产状概念,侵入岩的6种产状,喷出岩的3种产状 10.岩浆岩的相的概念,侵入岩在深度上和平面上的相划分,火山岩的相划分 11.岩浆岩分类简表(见表1) 表1 岩浆岩分类简表 12.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的定义,区别(基质,时间,岩石类型);玢岩定义,与斑岩的区别(斑晶,斑岩为 碱性长石和石英,玢岩为斜长石和暗色矿物) 13.超基性岩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殊特征(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金伯利岩是金刚石母岩,科马提岩具有典型 的鬣刺结构) 14.基性岩类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征(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特征包括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掌握

辉长结构、辉绿结构的定义,洋岛玄武岩 15.在超基性-基性岩石中常见堆晶结构,请介绍堆晶结构的定义、分类,及其对于揭示岩石成因的指示意义。 16.中性岩类闪长岩—安山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表1) 17.中性岩类正长岩—粗面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表1) 18.酸性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表1) 19.花岗岩的一般特征及其有关矿产(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 构造, 有关矿产), 20.请绘制花岗岩的QAP分类三角图,并全面介绍花岗岩类QAP分类结果及各类岩石的主要特征。 21.碱性岩类的代表性岩石 22.理论上,地壳内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的3个条件:(1) 升高温度,(2) 减小压力,(3) 液相线下移 23.原生岩浆和次生岩浆的定义 24.导致岩浆演化的作用过程(分异作用,同化混染作用,岩浆混合作用) 25.简述岩浆混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判别标志是什么? 26.火山碎屑岩的主要特征 27.请简述脉岩的定义、特征和主要类型。 28.请综合论述蛇绿岩套的主要岩石组合及其重要的地质意义。 沉积岩部分 《沉积岩石学》复习参考题(一) 1沉积物、沉积岩和沉积岩石学的概念;沉积岩研究的重要性。 2简述沉积岩的形成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3风化作用的概念、类型,各类型发生的条件及最终产物。 4风化作用的阶段性及分带性。 5试述主要造岩矿物在风化作用中的稳定性。 6风化作用的最终产物及其在沉积岩形成中的贡献。 7风化产物的搬运方式有哪几种?搬运营力是什么? 8雷诺数(Re)和福劳得数(Fr)的概念及其水力学意义。 9尤尔斯特龙图解说明什么问题? 10在搬运和沉积作用过程中碎屑颗粒如何变化? 11冰川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特点。 12什么是胶体物质?胶体沉淀的原因是什么? 13什么是真溶液?呈真溶液搬运的物质如何搬运和沉积? 14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形成的铁质矿物分别是什么? 15什么是沉积分异作用?什么是机械分异作用的化学分异作用? 16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可分成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征? 17区分同生作用、准同生作用、成岩作用、后生作用、表生成岩作用(或表生作用)等概念 18沉积岩在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有何特征? 19什么是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20什么是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区分细层、层系、层系组等概念。 21简述下列各概念:水平层理、交错层理(板状、槽状、楔状、羽状)、韵律层理、粒序层理、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痕、槽模、重荷模、缝合线、生物扰动构造。 22沉积岩的颜色与形成环境条件有何关系?

岩浆岩岩石学教学大纲

《岩浆岩岩石学》实验教学大纲 (地质专业、地球化学专业,总学时42,其中实验课20学时) 一、教学思想 岩浆岩是一定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岩浆岩岩石学是岩石学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和地质学及其它自然科学存在密切的关系。岩浆岩内容丰富,作为分类基础的岩石物质组份、结构构造是了解各种岩浆岩基本特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岩石在自然界的产状、分布以及和周围地质构造的关系进行系统学习,进而阐明岩浆岩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并探讨岩浆活动的规律和岩浆岩形成的相关地质条件。因此,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在于阐明岩浆、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岩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岩石产状及相特征,分类命名,以及主要岩类的手标本及显微镜下鉴别特征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利用4~6学时,简明扼要地介绍岩浆岩形成过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机理,将岩石这一地质实体与地质作用过程中的深度维(上地幔→地壳)和时间维(地壳与上地幔的演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岩石成因理论与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融合在一起。最终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验资料的讲授,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岩浆岩岩类学知识,并对岩理学有一个初略的了解,使学生对现代岩石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理论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 开课学期:0.5 课内外总学时:42 课堂讲授:22 实验课:20 学分:3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验课教学相结合 授课对象:地质专业、地球化学专业 岩浆岩岩石学课时分配

三、考试方式:闭卷 实习一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一、预习内容 岩浆岩结构的概念;根据矿物结晶程度、颗粒大小、自形程度、相互关系划分的主要结构类型;典型结构的形成条件分析;构造的概念;主要构造类型。 二、实习要求 1、认识岩浆岩常见结构、构造特征;了解主要组构的形成条件。 2、了解岩浆岩组构观察描述内容、描述方法。 三、实习内容 1、从相关薄片中观察以下结构类型: 粒状镶嵌结构、辉长结构、反应边结构、粗玄结构、拉斑玄武结构、环带结构、蠕虫结构、斑状结构、熔蚀结构、暗化边结构、基质的安山结构 2、从相关标本中观察以下结构、构造类型: 斑状结构、基质玻质结构、似斑状结构、文象结构、块状构造、粗粒花岗结构、条带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线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杏仁构造 实习二、三橄榄岩-苦橄岩类 一、预习内容 超基性岩类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二、实习要求 1、掌握岩浆岩手标本、薄片的观察内容、鉴定分析方法、描述记录一般格式。 2、掌握超基性岩类的鉴别特征及定量分类命名标准。 3、掌握橄榄石类、辉石类矿物的鉴定特征及超基性岩主要组构,如粒状镶嵌结构、网环结 构、条带状构造等。 4、认识透闪石、蛇纹石等次生矿物。 三、实习内容 1、对照参考材料,学习岩浆岩观察鉴定的内容和方法,熟悉一般描述记录格式。 2、鉴定二个典型的超基性侵入岩标本和薄片,并交鉴定报告。 3、观察下列典型岩石类型: 条带状橄榄岩、透闪石化异剥橄辉岩、角闪辉石岩、含镍黄铁矿纯橄岩、含长斜辉角闪橄榄岩、蛇纹岩、条带状铬铁矿 实习四、五辉长岩-玄武岩类

(完整word版)岩石学复习知识点总结最全

第一篇绪论 一、岩石及其地质分布 1. 概念 岩石(rock):天然形成的、由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等)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岩石的基本特点: 1) 岩石多由不同矿物组成,单矿物的岩石相对较少; 2) 岩石可由玻璃质(如黑曜岩)、有机质(如沥青)、胶体物质等组成; 3) 岩石一般指天然产出的固体物质,人工合成的矿物集合体称为工业岩石。 2、分类: 岩石可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① 火成岩: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在地面以下或喷出地表 后冷却、凝结的产物。占地壳体积的66%。 侵入岩: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凝固成岩; 喷出岩:岩浆喷出到地表形成。 ② 沉积岩:地表岩石经风化等作用形成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约占地表面积的70%、地壳体积的8%。以下两种作用综合产物的沉积→ 混积岩:☆化学及生物风化→ 化学溶液及胶体的沉淀→ 化学沉积(岩); ☆剥蚀及机械破碎→ 碎屑物质(岩石碎屑、矿物碎屑或生物碎屑)→ 碎屑岩; ③ 变质岩:已有岩石(火成岩及沉积岩)在温度、压力、应力变化及化学流体等内动力作用 下,成分、结构、构造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所形成的岩石。占地壳体积的20%。 ◇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固体状态下,一般未经过熔融过程。 ◇变质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介于地表的沉积作用及岩石的熔融作用之间。 3、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关系 互相过渡:火山碎屑岩与沉积岩;混合岩与火成岩;沉积岩与低级变质岩。 火成岩经风化沉积或变质作用,可形成沉积岩或变质岩; 互相转换:沉积岩经变质改造或进一步的重熔作用,可形成变质岩或火成岩; 变质岩经风化沉积或重熔作用,可形成沉积岩或火成岩。 3楼 第二篇火成岩(Igneous rocks) 二、岩浆及岩浆作用 一、岩浆 1、岩浆的定义: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部的高温、粘稠熔融体,以硅酸盐成分为主,含有挥发分及少量固体。有以下两层含义: 1)岩浆产生的部位、性状和成分; 2)岩浆的基本特点:具一定的化学组成、高温、具有流动性。 2、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包括→成分、粘度、挥发分、温度、压力) 2.1 岩浆的成分 △SiO2、Al2O3、Cr2O3含量高,岩浆粘度增加; △Ca、Mg、Fe、K、Na、OH-含量高,粘度低。

岩浆岩岩石学

岩浆岩石学复习资料 *1.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非晶质) 和生物遗骸等构成的固态集合体。 2.根据成因,岩石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是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继而冷却固结的产物。 沉积岩:是由地表风化产物、火山碎屑物等,在外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的。 沉积岩常形成层状。沉积岩形成过程中也可以有结晶作用的发生,但不同于 岩浆岩的结晶作用。前者结晶于地表或近地表的温度、压力条件,而且是在 水溶液或胶体溶液中结晶的。 变质岩:是由先已存在的岩石(岩浆岩及沉积岩)在温度、压力及应力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为适应新的环境而形成的岩石。 3.三大岩类特征与区别 岩浆岩:(1)特征构造:1.火山及其相关的熔岩流 2.与围岩构造为切割关系 3.对相邻岩石 的热效应,如重结晶、变色、反应分带等4.有细粒结构边缘5. 没有化石和层理(火山碎屑岩除外)6.矿物颗粒相互镶嵌,定向 构造不明显7.典型产状如岩株、岩床、岩基、岩脉等。 (2)结构:1.斑状结构 2.玻璃质3.多孔状结构4.杏仁状结构5.文象结构6.火成碎屑结构 7.成镶嵌集合体 (3)矿物组成:角闪石、大量的长石、白榴石、云母、霞石、橄榄石、辉石、石英、玻璃 沉积岩:(1)特征构造:1.成层性及分选性 2.波痕、交错层理、泥裂等构造 3.经常长距离 延伸和互层 4.像三角洲、堤坝、河流水系这样的沉积体形态 5. 岩石可以是不太固结的 (2)结构:1.碎屑结构 2.化石结构3.鲕状,叶片状,纹层状结构 (3)矿物组成:大量石英、碳酸盐(特别是方解石和白云石)、粘土、硬石膏、燧石(微晶质石英)、海绿石、石膏、食盐 变质岩:(1)特征构造:1.变形砾石、化石、晶体 2.平行片状和大范围颗粒拉长 3.围绕侵 入体呈带状分布4.典型的局限于前寒武纪和造山带5.岩石片理与 区域构造有关6.大范围的矿物学前进变化7.也可以有些块状岩石(2)结构:角砾状、变粒结构、变晶结构、角岩结构 (3)矿物组成:角闪石、红柱石、菁青石、绿帘石、长石、蓝闪石、石墨、蓝晶石、矽线石、十字石、透闪石-阳起石、硅灰石、云母、石英 *4.岩石学:是专门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4.岩石学的研究方法 1) 野外调查取样:研究岩石地质体的产状、岩性、接触关系、构造特点、成矿作用、地 质制图、测制地质剖面、照相素描、采集样品,等等; 2) 室内测试分析:显微镜鉴定、地球化学样品测试、同位素测试、矿物学和矿物化学 精细研究,等;

岩石学复习思考题2011-12

岩浆岩部分 1.岩浆的概念、岩浆的成分(主要成分,挥发份),挥发份存在的意义(降低岩浆粘度和矿物的熔点),不同 成分岩浆的温度范围(基性、中性、酸性),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氧化物,挥发份,温度) 2.岩浆岩中矿物按含量划分(主要矿物/决定大类划分、次要矿物/决定钟属、副矿物),按成分和颜色划分(硅 铝/铁镁矿物或浅色/暗色矿物),色率的定义 3.二氧化硅饱和度分类及其对应的岩石和矿物组合。 4.岩浆岩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岩石类型变化中,SiO2的范围、硅铝矿物、铁镁矿物、颜色、色率、 酸性程度和基性程度是如何变化的? 5.岩浆岩中最主要的7种造岩矿物(橄,辉,角、黑,斜,钾,石英) 6.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的概念 7.岩浆岩的结构按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绝对大小、相对大小、矿物自形程度分别分成几种类型 8.岩浆岩的构造的主要类型(块状、斑杂、带状、气孔和杏仁,流纹、枕状等) 9.岩浆岩的产状概念,侵入岩的6种产状,喷出岩的3种产状 10.岩浆岩的相的概念,侵入岩在深度上和平面上的相划分,火山岩的相划分 11.岩浆岩分类简表(见表1) 表1 岩浆岩分类简表 钙碱性碱性 岩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碱性岩 SiO2 (%)<45 45-53 53-66 >66 53-66 石英无无或很少<5 >20 无 长石种类一般无斜长石为主斜长石为主钾长石为主钾长石>斜长石钾长石为主 含似长石 暗色矿物种类与含量橄榄石,辉石 >90 辉石为主,可 有角闪石、黑 云母和橄榄 石 <90 角闪石为主 黑云母和辉石次之 15-40 黑云母为主 角闪石次之 10-15 碱性辉石 碱性角闪石 <40 深成岩橄榄岩,辉岩辉长岩闪长岩正长岩花岗岩霞石正长岩 浅成岩苦橄玢岩 金伯利岩辉绿岩闪长玢岩正长斑岩花岗斑岩霞石正长斑 岩 喷出岩苦橄岩 科马提岩 玄武岩安山岩粗面岩流纹岩响岩 12.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的定义,区别(基质,时间,岩石类型);玢岩定义,与斑岩的区别(斑晶,斑岩为 碱性长石和石英,玢岩为斜长石和暗色矿物) 13.超基性岩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殊特征和矿产(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金伯利岩是金刚石母岩,科马提岩具 有典型的鬣刺结构) 14.基性岩类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征和矿产(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特征包括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掌握辉长结构、辉绿结构的定义

岩浆岩石学

1.岩浆岩成因包括哪两个基本过程?什么是原生岩浆和演(进)化岩浆?什么是部分熔融?固体地幔与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原生岩浆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答:两种基本的作用过程:岩浆的起源;岩浆的演化。 原生岩浆(primary magma)是指由地幔或地壳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成分未发生变异的岩浆。 进化岩浆是指经过分异作用产生的派生岩浆。 部分熔融是指在熔融过程中,熔出的熔体与残余固相始终保持平衡,残余固相的颗粒间隙中保留着静态的熔体。 导致固体地幔/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的原因 (1)地温异常:由于软流圈上隆、地幔柱上升、或板块俯冲引起地温异常,超过源岩的固相线温度(即起始熔融温度)。 (2)挥发份的加入:由于挥发份的加入使源岩的固相线温度降低。三种体系。 (3)压力改变:由于地幔对流、拆沉、去根作用或大断裂诱发的减压熔融;在某些情况下,增压也可以引起部分熔融,增压熔融。 2.控制原生岩浆类型与成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源岩及源区的性质和组成; (2)起源温度与熔融程度; (3)起源压力与深度; (4)挥发份的类型及含量。 3.岩浆的三大源区指的是什么?这些不同源区分别能产生哪些岩浆? 答:(1)地幔岩浆:各类玄武岩浆(碱性玄武岩浆、拉斑玄武岩浆),金伯利岩浆、碳酸岩浆。 (2)陆壳岩浆:花岗岩类岩浆 (3)俯冲洋壳:埃达克岩浆、钙碱性或岛弧拉斑质岩石组合(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 4.解释相图中以下名词:固相线温度与固相线矿物,液相线温度与液相线矿物,熔融区间略 5.什么是岩浆的演化?什么是母岩浆和派生岩浆(子岩浆)?母岩浆与原生岩浆是否为同义词?岩浆演化的主要机制是什么?什么是岩浆分异作用,又可进一步分为哪些作用?什么是同化混染作用?什么是岩浆混合作用,与同化混染作用有何区别? 答:岩浆演化:就是原生岩浆通过各种作用派生为多种多样进化岩浆及岩浆岩的过程。 母岩浆是能够通过各种作用(分异作用、同化作用、混合作用等)产生派生岩浆的独立的液态岩浆。

岩石学复习资料

岩石学复习解答 名词解释: 1.岩石: 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 固态集合体。岩石构成了岩石圈,即整个地壳和地幔的 固态部分。 2.火成岩:又称岩浆岩,是由来自地球深部炽热的岩浆固结成岩的岩石。包括侵入岩和喷出岩。例如花岗岩、玄武岩。 3.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主要由成层堆积的松散碎屑沉积物固话而成的岩石。占大陆面积的75%以及大部分的海底沉积,例如砂岩、砾岩。 4.变质岩:是指由于温度、压力、活动性流体参与,使原先岩石发生物质形态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多在地壳深处形成,与岩浆岩一起占地壳体积的95%。例如岩。 5.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熔体)。岩浆的温度高达1300 C以上,压力可达数千个大气压。 6.岩浆作用:自岩浆的产生、上升到岩浆冷凝固结形成岩的全过程。 7.原生岩浆:由地幔或地壳岩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的成分未发生变异的岩浆。 原生岩浆的类型:橄榄岩岩浆、玄武岩岩浆、安山岩浆、花岗岩岩浆 8.母岩浆和派生岩浆:能够通过各种作用(如分异作用、同化作用、混合作用等)产生派生岩浆的独立液态岩浆称为母岩浆。 9.分异作用:指原来成分均匀的岩浆,在没有外来物质加入的情况下,依靠本身的演化,最终产生不同组分的火成岩的全部作用。 10.熔离作用:原来均一的岩浆,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使其分为互不混溶的两种岩浆。 11.风化作用:指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由于温度变化、水及水溶液的作用、大气及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的机械崩解及化学变化过程。风化作用一般分三类: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作用——由各种因素造成岩石发生机械破碎,而没有成分的改变。 化学风化作用——母岩的矿物在富含O2、CO2、H2O和有机质等条件下发生化学分解,一部分被带走,一部分形成新生矿物,这种作用叫做化学风化作用。常见的化学风化作用有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和酸解作用。 生物风化作用——由生物不同造成的岩石风化,即有机械破碎,又有化学分解。 12.自生颗粒:复合沉积作用形成的中间产物,粉砂或以上级别的较粗粒实体。 13.成岩作用: 沉积物从沉积下来的那一时刻起一直到变质或风化之前在其表面或部发生的一切作用。 14.压实作用:静压力下沉积物排气、排水、体积缩小、孔隙度降低、密度增加。 15. 压溶作用:压力下沉积物颗粒间或沉积岩部发生溶解。 16.胶结作用:孔隙水过饱和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将沉积物粘结成岩石。 17.重结晶作用: 岩石在基本保持固体状态下的矿物重新组合和通过 化学反应形成新矿物的过程。重结晶前后,岩石总化学成分不变(除H2O、CO2

岩浆岩岩石学—— 当代火成岩研究新进展

第十五章当代火成岩研究新进展 概略地介绍80年代以来硅酸盐熔体及硅酸盐晶—液悬浮体的密度、粘度、熔体结构、流体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动向,及其对岩浆作用、岩浆运移、岩浆侵位机制的动力学约束条件。硅酸盐熔体的结构是制约熔体粘度的主导因素,化学成分对熔体粘度的控制是通过改变熔体结构而实现的,粘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岩浆的迁移、侵位和喷发方式。密度和浮力是岩浆上升侵位的重要约束,地壳是岩浆上升的一个密度过滤器,岩浆最终由于浮力的消失而停止上升。 一、引言 岩浆活动不仅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而且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对于岩浆作用的全面认识,不仅要从化学过程去了解,还必须从物理过程去探索。几十年来,火成岩岩石学主要研究岩浆体系的化学作用过程,包括成因岩石学、岩石物理化学与热力学和地球化学等,并取得了巨大进展和成功。岩石学研究发展到目前的阶段必将导致岩浆物理性质及流体动力学的研究,以解决火成岩岩石学中尚不能解决的难题,比如岩浆从源岩中的分凝机制、岩浆房中晶体的分离对流以及岩浆的上升侵位过程和岩浆的混合作用过程等,从而使火成岩岩石学研究的定量化大大向前迈进一步。 二、岩浆的物理性质 近年来,岩石学工作者发现,很多火成岩岩石学特征不能用化学的和物理化学的原理来解释。因此,人们开始重视岩浆物理性质和流体动力学性质的研究,其中岩浆(硅酸盐熔体)的密度、粘度及熔体结构是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它们是影响硅酸盐熔体动力学行为的最重要的物理参数,在岩浆起源和演化的一系列动力学过程中,都受到了岩浆的粘度、密度等物理性质的制约。 (一)、岩浆(硅酸盐熔体)的密度 硅酸盐熔体密度的获得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硅酸盐熔体密度的测定,二是利用实验结果拟合的密度公式进行硅酸盐熔体密度的计算。实验测定的方法:在压力大于1大气压时,可用落球法测量密度,在常压下可用阿基米德原理测定。目前,野外原地测量密度数据最精确的方法是井眼精细重力测量。尽管硅酸盐熔体的密度值对于研究岩浆作用的物理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所获得的有关硅酸盐熔体的可靠的密度数据并不多,这主要是由于硅酸盐熔体的密度测量是一件较为困难的工作。硅酸盐玻璃与硅酸盐熔体之间的密度差可达10%,同时,总体成分、温度和压力也是影响硅酸盐熔体密度值的重要因素。 常压无水条件下岩浆密度的计算,最早是由Bottinga等提出的,他们考虑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即组成的偏摩尔体积(Vi)和总组成无关,也就是说组分是理想混合,没有过剩偏摩尔体积。后来,他们发现在SiO2-Al2O3体系中偏摩尔体积并不是与总组成无关,因为铝硅酸盐中Al有两种配位Al IV、Al VI,因此,VAl与总组成有关。

岩浆岩岩石学笔记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岩石的概念 什么是岩石?科学地说岩石就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或火山玻璃、生物遗骸、胶体组成的固态集合体。岩石构成了地球的岩石圈,也就是整个地壳和地幔的固态部分。岩石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将它们分为三大类: (1).岩浆岩(Magmatic rocks, Igneous rocks):它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形成的高温熔融的岩浆,在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也可称之为火成岩。或者简单地说: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 (2).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s):它是由地壳风化产物、生物有关物质、火山碎屑物等,在外营力作用下搬运、沉积、固结而成。如砂岩、灰岩。 (3).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s):由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转化而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片麻岩等。 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统称为结晶岩。三大岩类可以相互转化:岩浆岩、变质岩经风化、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可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重结晶、交代、碎裂等),可转变为变质岩;而沉积岩、变质岩经重熔作用可形成岩浆,冷凝为岩浆岩。 二、岩石学的概念 岩石学(Petrology)是专门研究地壳、地幔及其它星体产出的岩石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演化等方面的科学。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岩石学又可分为岩类学和岩理学。 岩类学:或称描述岩石学或岩相学,它主要是研究岩石的产状、分布、组成、分类、命名等方面的问题。 岩理学:又称理论岩石学或成因岩石学,它主要是研究岩石的形成条件及成因机理等方面的问题。 岩浆岩岩石学:是研究岩浆的起源、运移、演化、结晶及岩浆岩的组成、结构、构造、产状、分布、分类、命名、共生组合、成因机理及与构造、矿产关系等的一门独立科学。 岩浆岩不同于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主要判别标志有六点: 1、岩浆岩大部分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为玻璃质岩石。具有玻璃质的岩石,一般是岩浆岩,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在强烈断裂带内才有玻化岩。 2、岩浆岩中有一些特有的矿物和结构构造。如霞石、白榴石等矿物,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等只有岩浆岩中才有。 3、岩浆岩体与围岩间一般都有明显的界线,呈各种各样的形态存在于地层中,有的平行,有的切穿围岩的层理或片理。 4、岩体中常含有围岩碎块(捕虏体),这些被捕虏的围岩碎块和围岩常遭受热变质作用。 5、各地质时期形成的主要岩浆岩类,大部分都可以找到与其化学成分近似的现代火山岩。 6、岩浆岩中没有任何生物遗迹。 三、岩浆的概念 现代火山喷发使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到岩浆。岩浆: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份的熔融体(熔体)。 少数情况下存在有碳酸盐岩浆、金属硫化物及金属氧化物岩浆,后者也称为矿浆。 岩浆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岩浆的成分: 岩浆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硅酸盐岩浆的化学成分常以氧化物形式表示:主要氧化物为:SiO2、Al2O3、FeO、Fe2O3、MgO、CaO、Na2O、K2O、H2O等,其中最主要的是SiO2,其含量可高达40~75%。不同成分的岩浆,其氧化物的含量也不同,但这些氧化物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相互制约关系,一般来说,随着SiO2含量的增高,K2O、Na2O随之升高,而MgO、FeO(Fe2O3)则随之降低。因此,SiO2的含量就成为划分岩浆岩化学成分的主导因素。它支配着其它氧化物含量上的变化。岩浆中还含有大量挥发份及成矿金属元素,挥发份含量在岩浆中一般不超过6%,主要为水蒸气,其次为CO2、CO、N2、SO2、SO3、H2S、HCl、H2F等。 2、岩浆的温度: 地下深处的岩浆,我们无法直接测得其温度,一般由以下几种方法近似地确定: (1)、观察现代熔岩流的温度:观察表明,现代熔岩流的温度范围一般有700~1200℃范围内,其中基性火山熔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