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列车运行图和区间通过能力.
铁路运营基础-列车运行图和区间通过能力

铁路运营基础-列车运行图和区间通过能力铁路运营基础-列车运行图和区间通过能力铁路运营中,列车运行图和区间通过能力是重要的基础工作。
列车运行图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序列,安排列车开行的计划表,而区间通过能力则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某个区间内能够通过的列车数量。
这两个概念在铁路运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保证列车的准点和运能的最大化。
首先,列车运行图的制定是建立在铁路线路和车辆基础上的。
列车运行图需要根据线路的情况和车辆的性能,结合乘客需求和运输任务,合理安排列车开行的时间和间隔。
在列车运行图中,需要明确列车的始发站、终点站,经由车站、通过距离和时间、停车时间等信息。
通过合理的调整和优化列车运行图,可以实现列车之间的衔接和高效的运输。
列车运行图的制定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线路的特性,要考虑线路的长度、坡度、曲线等对列车行进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考虑不同类型的列车,如客车、货车和动车组的运行需求。
为了保证列车之间的安全间隔,还需要考虑列车的最小行车间隔和调整时间。
另外,还需要根据运输任务的需求,合理安排列车的班次和停站。
通过科学的列车运行图制定,可以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
区间通过能力是指在某个区间内,能够通过的列车数量。
铁路区间通行能力与列车运行图的制定密切相关。
为了确保区间的安全通行能力,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线路的容量。
铁路线路的容量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某个区间内可以通过的最大列车数量。
线路的容量主要受到速度限制、信号设备和道岔设备的限制等因素影响。
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评估出线路的容量,并对列车运行图进行相应的调整。
其次是车辆间隔和安全距离。
为了确保列车的安全通行,需要在列车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和距离。
首先是车辆间的间距,也就是列车之间的时间间隔。
这个间隔需要根据列车的速度和线路的安全要求来确定。
其次是列车的安全距离,指的是列车之间保持的物理距离。
这个距离需要保证列车在行进过程中的安全停车距离和保持距离,以防止碰撞和事故发生。
第八讲 列车运行图和区间通过能力

2. 会车间隔时间
会
A 一列停车,一列通过
连
B 两列都停车
图5-2-8 会车间隔时间图
3. 同方向列车连发间隔时间
概念:在单线或双线区段,从列车到 达或通过前方邻接车站时起,至由车站 向该区间再发出另一同方向列车时止的 最小间隔时间,称为同方向列车连发间 隔时间。
3. 同方向列车连发间隔时间
第五章 列车运行图和区间通过能力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列车运行图概述 第二节 列车运行图的组成要素 第三节 区间通过能力 第四节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学习要求
➢ 掌握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念 ➢ 领会列车运行图在铁路运输组织工作
中的地位和作用 ➢ 了解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 初步掌握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基本技能
特点:运行高速、手续简便、运期保证、安全优质、价格优惠
(二)按照区间正线数 单线运行图(见图5—1—5) 双线运行图(见图5—1—6) 单双线运行图(见图5—行图
(三)按列车运行速度
平 行 运 行 图 (见 图 5—1—5、图 5— 1—6 ) 非平行运行图(见图5—1—8 )
三、列车运行图的分类
随着客运专线的建设
货运专线列车运行图 按列车作用
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
第二节 列车运行图要素
一、概述
列车运行图虽有多种类型,但它总是由一些基本要素 所组成的。
列车运行图的基本要素:
(一)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二)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 (三)机车在机务段和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 (四)列车在技术站、客运站和货运站的技术作业过 程及其主要作业时间标准 (五)车站间隔时间和追踪时间间隔
(三)机车在机务段和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
1、概念:指机车在机务段和折返段所在站办理作 业所需要的最小时间。 如机车入段走行、机车在段内作业、机车出段走 行等 2、决定因素:机车的运用方式(包括肩回运转制 交路、循环运转制交路、半循环运转制交路和环 形运转制交路等);
列车运行图—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三
1 平行运行图周期
02 在平行运行图上
一个区间内的列车运行线, 总是以同样的铺画方式一 组一组地反复排列着。 这种以同样铺画方式反复 排列的一组列车占用区间 的总时分,称为运行图周 期(T周)。
三
2 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计算
N平
1440 T固 T周
K周
K周:
一个运行图周期内所包含的列车对数或 列数。
1 输送能力
大秦铁路承担着“西煤东调”、“北 煤南运”的国家战略,是山西、陕西、 内蒙古西部煤炭外运的主通道,拥有 成熟、先进、可靠的铁路煤炭重载运 输技术体系。 2020年大秦线运量 4.05亿吨,最高 值曾突破4.4亿吨。
一
机务
通信
车辆
车务
一
信号
工务
供电
一
2 通过能力
2021年1月2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 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开旅客列车 325列,主要货运通道增开货物列车 114 列。
在整个区段内通过能力最小
为最大区间。
的区间限制了整个区段的通
过能力,称为该区段的限制 3. 一般情况下,最大区间就是限制区间。 区间。
二
01 开入限制区间的两列 车都在车站通过
A
B T周
(a)
T周1
t't'
'
A 不
不B
t停A
t停(B min)
开出限制区间的两列 02 车都在车站通过
A
B T周
(b)
调图后,全国铁路客货列车开行总量 分别达到10203列、20513列,铁路 客货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
1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01 一个区间根据现有固定设备
第3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二、铁路区段通过能力
1.影响区段通过能力的因素
“硬件”因素
区间;
车站;
机务段设备和整备设备; 电气化铁路的供电设备。——只对电力牵引区段计算
其中,能力最小的设备限制了整个区段的通过能力,该设 备的能力就作为区段的最终通过能力。因此,各项设备的能力应 当相互匹配,协调发展。通常,区间和车站对区段能力影响最大, 往往成为薄弱环节,故应重点考虑。
a
a b T周
a 站
b
ab ab a T周 t起停 t运 t2 站
t3
c
t1
b c T周
c 站
bc bc c 大区间小开口
中间站技术作业停站对两端通过能力的影响
a t3 b t''站 t2 c
c τ站 b-c T周
6
6
2
例2:设某区段内i、j、k三站相邻,i—j 的纯运行时分为30min,j—
k 的纯运行时分为20min ,j 站是双向技术需要停车站,停站时间标 准为8min,若该区段的通过能力受i—j 和j—k区间限制,请合理铺画 i—j 和j—k区间的会车方案,使得区段的通过能力最大。已知:
t起 2 min, t停 1min, 不 5 min, 会 2mim。
站是双向停车站,进行机车给水作业。为简化起见,令双方向列车停
上 下 站作业时间标准 t技 t技 t技,若该区段的通过能力受a—b和b—c区间
限制,请合理铺画a—b和b—c区间的会车方案,使得区段的通过能力 最大。
a
t1
T
a b 周
a
a b T周
a 站
a 站
b
c 站
t3
列车运行图和铁路通过能力

未来可以研究铁路与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方式的协同优化方法,提
升综合交通运输效率。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优化列车运行图提高通过能力策略
优化铺画方式 采用周期运行图,提高线路的均衡性和通过能力。
减少非周期运行图的使用,降低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影响。
优化列车运行图提高通过能力策略
调整停站方案 优化停站次数和停站时间,减少车站作业冲突。
设计合理的停站间隔,提高车站的通过能力。
优化列车运行图提高通过能力策略
指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留时间标准,由车站 进行查定。
机车折返停留时间标准
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指机车在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 由车站进行查定。
指同方向追踪运行的两列列车间的最小间 隔时间,一般由铁路局组织查定。
02 铁路通过能力概述
定义及影响因素
定义
铁路通过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机车车辆类型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的条件下,铁路区段内的各种固定设备,如区间、 车站(通常指技术站)、机务段及水电段管内的供电、给水设备等,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昼夜)所能通过的 最多列车对数或列数。
日本列车运行图
日本铁路以高密度、高效 率著称,其列车运行图编 制精细,能够充分利用线 路资源,提高运输效率。
美国列车运行图
美国铁路以货运为主,列 车运行图编制注重长距离、 大运量的运输需求,同时 兼顾旅客运输服务。
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将更加依赖智能化技术,实 现自动化编制和优化调整。
针对线路通过能力紧张的情况,采用周期运行图并调整 停站方案,成功提高了线路的通过能力。
某大型枢纽车站成功提高通过能力经验
铁路行车工作组织—列车运行图及线路通过能力

第三节 列车运行图及线路通过能力 列车运行图
(3)机车全周转时间T全,即机车在一个牵引区段内往返一次平均消耗的时间。 当机车交路采用肩回运转制时,机车在一个牵引区段内往返一次需要经过以下4个过程。
a.从机务段所在车站牵引列车到折返段所在车站花费的时间,用T折表示。 b.从折返段所在车站停留后进入折返段,在折返段停留,进行整备作业、日常检查后,再出段 开到车站并等待出发,总的时间用t标表示。 c.从折返段所在车站牵引列车返回机务段所在车站,所花费的时间,用T旅表示。 d.从机务段所在车站停留后进入机务段,在机务段停留,机车乘务人员进行交接班,为下一次 运行进行整备作业、日常检查后,再出段开到车站并等待出发,总的时间用t机表示。机车全周转
v旅=L区段/∑t + ∑t停(公里/小时)
(2)列车技术速度v旅,即机车牵引列车在区段内的各区间内,
财平均走行公里数(只计算∑t,而不考虑∑t停
v技=L区段/∑t
(公里/小时)
式中 L区段-区段长度(公里)
∑t-列车在区段内纯运转时间的总和(小时)
∑t停 -列车在区段内各中间站停留时间的总和(小时)
在改善对旅客的服务、加速货物送达,扩大铁路在运输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以及改进机车车辆运用
和更好地利用区段通过能力诸方面获得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
4.列车运行图的主要质量指标
列车运行图编完后,各铁路局应对运行图编制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在确认完全符合规定要求
后计算运行图质量指标,其主要质量指标有,
(1)列车旅行速度v,即机车牵引列车在区段内的平均速度。
时间(T全)就是以上四部分时间的总和: T全=T折+t标+T旅+t机(小时)
(4)机车日车公里S日:平均每台机车在一昼夜内完成的走行公里数。
列车运行图—铁路通过能力的加强

知识回顾
1 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计算
N平
1440 T固 T周
K周
2 非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力计算公式
N非 = N货 + n客(对或列) N货 = N平 − ε客n客 + (ε快 − 1)n快 + (ε摘 − 1)n摘 (对或列)
如何提高铁路通过能力?
技术组织措施 改进行车组织方法,或只需要少量投资, 就能使通过能力达到需要水平的加强措施。
01 采用大型货车,
改善车辆构造;
02 采用补机推送,实
行多机牵引,开行 组合列车和重载列
车等;
03 降低限制坡度。
2 增加行车密度,即增加行车量
01 压缩列车运行图
周期以提高平行 运行图通过能力
2 增加行车密度,增加行车量
01 压缩列车运行图
周期以提高平行 运行图通过能力
02 减少扣除系数,这
二
1 增加行车密度的意义
作为统计列车正晚点、 列车技术速度、旅行速 度等项指标的主要依据。
二
2 缩短区间周期。 (2)向限制区间方面延长站线 缩短限制区间长度、缩短车站间隔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 可组织列车不停车交会;同时有助于提高列车重量标准。
二
主要是通过改善列 车运行图的铺划方
法来达到。
3
同时增加列车重量和 行车量。
一
1 提高列车牵引质量的效果及列车质量标准
线路的平纵断面不改变、货 流和车流结构一定时,货物 列车牵引质量主要受机车类 型(机车牵引力)和站线有 效长度的制约。
一
2 统一列车牵引质量标准和差别质量标准
区段站或编组站上,需经常 变更重量,进行增减轴作业。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课件

3
提升线路设备质量还需要加强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实现设备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设备的可靠 性。
强化调度指挥能力
01
调度指挥能力是保证列车安全 、有序运行的关键,通过强化 调度指挥能力可以提高区间通 过能力。
02
强化调度指挥能力的方法包括 加强调度员的培训、提高调度 员的素质和技能、优化调度指 挥流程等。
提高区间通过能力可以增加铁 路运输量过能力的因素
01
02
03
04
线路条件
线路平面、纵断面、曲线半径 、坡度等线路条件对列车运行 速度和通过能力产生影响。
车辆类型
不同类型车辆的牵引力和制动 性能不同,对区间通过能力的
影响也不同。
信号设备
信号设备的配置和性能对列车 运行速度和通过能力产生影响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ppt课件
• 区间通过能力的定义与重要性 • 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 • 提高区间通过能力的措施 • 区间通过能力的评估与改善 • 实际案例分析
01 区间通过能力的定义与重要性
通过能力的定义
通过能力是指铁路区间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在固定设备条件下,按照列车运行图和 规定的技术设备条件下,所能通过的列车对数或列数、车辆数。
03
基于历史数据和实际运行情况,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计算区间
通过能力。
计算公式
• 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通常包括时间、空间和速度等参数 ,如公式:N = (1-ρ) u S / t,其中N为区间通过能力,ρ为 列车追踪时间比,u为区间线路设施的平均速度,S为区间 线路设施的长度,t为列车追踪间隔时间。
详细描述
某铁路局针对既有线路瓶颈,通过技术改造和调度指挥优化,提高了区间通过 能力。具体措施包括更换新型机车、升级信号设备、优化列车运行图等,实现 了运输效率的大幅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按照上下行方向列车数
成 对 运 行 图 (见 图 5—1—5 、图 5—
1—6 )
不成对运行图(见图5—1—9 )
5-1-9
(五)按照同方向列车运行方式
连发运行图(见图5—1—9 ) 追踪运行图(见图5—1—10 )
图4—1—10
5-1-10
三、列车运行图的分类
随着客运专线的建设
第五章
列车运行图和区间通过能力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列车运行图概述
第二节 列车运行图的组成要素
第三节 区间通过能力
第四节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学习要求
掌握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念 领会列车运行图在铁路运输组织工作 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初步掌握列车运行图编制的基本技能
第一节 列车运行图概述
(五)列车运行线的表示方法和车次的规定 运行线的表示: 旅客列车 货物列车
车次的规定:上行列车车次为双数
下行列车车次为单数
向首都:上行,远离首都:下行
车次填记位置:标在区段的首末两端 区间相应列车运行线的上方。
三、列车运行图的分类
(一)按使用范围
(二)按照区间正线数
(三)按照列车运行速度
(四)列车运行时刻的表示方法 在二分格图上: |表示分钟,| 表示30s
在十分格图上:填写10min以下的数值
在小时格图上:填写60min以下的数值
表示时刻的数字具体填记位置:
所有表示时刻的数字,都填写在列车运 行线与横线相交的钝角内; 列车通过车站的时刻,一般填写在出站 一端的钝角内。
一、列车运行图
3、作用:
1)是铁路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产品; 2)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和经 济有效地组织铁路运输工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 3)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一个综合性计划;
行车有关部门的工作
运行图 线路、站场、 机车、车辆的 运用
铁路网的运 输生产活动
一、列车运行图
4)是铁路运输生产联结厂矿企业和社会生活的纽带。 厂矿 企业 社会 生活
即水平线表示分界点的中心线,水平线间的间距表示 分界点间的距离;垂直线表示时间;
2. 以横坐标表示距离,纵坐标表示时间。
这时,水平线表示时间;垂直线表示分界点中心线, 垂直线间的间距表示分界点间的距离。
(二)列车运行图的三种格式:
1. 二分格运行图(见图5—1—1) 2. 十分格运行图(见图5—1—2) 3. 小时格运行图(见图5—1—3)
(一)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1.概念:指列车在两相邻车站或者线路所之间的 运行时间标准,它由机务部门采用牵引计算和实际 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查定 。 2.计算方法:按车站中心线或线路所通过信号机 之间的距离计算。当到发场中心线与车站中心线 不一致时,按到发场中心线计算(见图5—2—1)。
(一)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图5-2-1 计算车站或线路所间列车运行时分距离图
3.注意事项: 1)由于旅客列车和货物列车的运行速度各不相同, 上下行方向的线路平面、纵断面条件和列车重量也不相 同,所以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应按各种列车和上下行方向
分别查定。
2)列车区间运行时分还应根据列车在每一区间两个 车站上不停车通过和停车两种情况分别查定,列车不停
铁路运 输生产
社会 生活
厂矿 企业
二、列车运行图的图形表示方法
(一) 坐标原理
(二) 运行图的格式
(三) 车站中心线位置的确定方法
(四) 列车运行时刻的表示方法
(五) 列车运行线的表示方法和车次的规定
(一) 坐标原理
列车运行图是运用“坐标原理”表示列车运行时间、 空间关系的一种图解形式。
在列车运行图上,对列车运行时空过程的图解 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1. 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距离。
(四)按照上下行方向列车数
(五)按照同方向列车运行方式
三、列车运行图的分类
(一)按使用范围
铁路内部使用的运行图 旅客列车时刻表
社会使用的运行图 五定班列时刻表
小常识:货运五定”班列
概念:指在主要城市、港口、口岸间铁路干线上组织开行的“定点 (装车地点)、定线(固定运行线)、定车次、定时(固定到发时 间)、定价(运输价格)”的快速货物列车。 种类:集装箱“五定”班列和普通货物“五定”班列两种组织形式。 作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优势:实行优先配车、优先装车、优先挂运、优先放行、不准停限 车、不准分界口接、不准保留、不准中途解体、不准变更到站、严 格按图行车、确保运输到期限的直达快运货物列车,是名副其实的 星级物流产品。 特点:运行高速、手续简便、运期保证、安全优质、价格优惠
(二)列车运行图的三种格式:
图5—1—1 二分格运行图
(二)列车运行图的三种格式:
图5—1—2 十分格运行图
(二)列车运行图的三种格式:
图5—1—3 小时格运行图
(三)车站中心线位置的确定方法
1. 按区间实际里程的比率确定。 2. 按区间运行时分的比率确定,如图5—1—4所示。 即按整个区段内各车站间实际里程的比例来确定横线位置。 即按整个区段内各车站间列车运行时分的比例来确定横 线位置。
(二)按照区间正线数
单线运行图(见图5—1—5) 双线运行图(见图5—1—6) 单双线运行图(见图5—1—7)
5-1-5
5-1-6
图5-1-7 单双线运行图
(三)按列车运行速度
平 行 运 行 图 (见 图 5—1—5 、图 5—
1—6 )
非平行运行图(见图5—1—8 )
图5-1-8 单线非平行运行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货运专线列车运行图
按列车作用 客运专线列车运行图
第二节 列车运行图要素
一、概述
列车运行图虽有多种类型,但它总是由一些基本要素 所组成的。
列车运行图的基本要素: (一)列车区间运行时分 (二)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 (三)机车在机务段和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 (四)列车在技术站、客运站和货运站的技术作业过 程及其主要作业时间标准 (五)车站间隔时间和追踪时间间隔
一、列车运行图
1、概念:列车运行图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路区间运 行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是全路组织 列车运行的基础。 2、内容:
1)规定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程序;
2)给出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到达和出发(或通过)时刻;
3)给出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 4)给出列车在车站的停站时间 5)给出机车交路、列车重量和长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