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免疫学检查

合集下载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第二节 血清补体(complement)检测
补体是具有酶活性的一种不耐热球蛋白,由3组球蛋白分子组成 第1组:9种补体成分(C1~C9); 第2组:B、D、P、H、I 因子; 第3组:调节蛋白,如C1抑制物、C4结合蛋白、促衰变因子等。
1、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测定
2、血清C3: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主要由巨噬细胞和肝脏合成 ,在经典与旁路激活途径中发挥主要作用。 参考值: 0.85~1.70g/L 意义:↑:急性时相蛋白。 ↓:合成能力降低(肝病); 合成原料不足(营养不良); 消耗丢失太多 (肾炎、 SLE、白血病化疗、失血);
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与分泌,存在于机 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以及部分细胞的表面,分5类:IgG 、IgA、IgM、IgD、IgE。 1、概述
Ig 产生部位 含量
功能
IgG 脾脏、淋巴结 75% 1、血清中的主要抗体成分
2、通过胎盘,新生儿被动免疫
IgA 肠系淋巴组织 10% 1、抗细菌、抗病毒、抗毒素
。 6、癌抗原15-3 (CA15-3):乳腺癌
三、酶类肿瘤标志物 1、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前列腺癌 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小细胞肺癌和神经母细胞瘤 3、L-岩藻糖苷酶(AFU):肝癌
肿瘤标志物检测
一、特异与非特异 二、量变与质变 三、综合立体定位
四、不能作最后诊断 五、结合临床 六、动态检测的重要性
一、蛋白类肿瘤标志物检测 1、甲胎蛋白(AFP):肝癌 2、癌胚抗原(CEA):广谱肿瘤标志物,见于胃肠道恶性肿瘤 、乳腺癌、肺癌等。因此,在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 疗效评价方面,有重要价值。 3、组织多肽抗原(TPA):肿瘤的疗效监测。 4、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癌 5、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鳞癌

免疫学检验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免疫学检验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免疫学检验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免疫学是研究身体对致病微生物的防御能力以及防御能力失调的科学。

自从1796年E.詹纳使用疫苗预防天花后,免疫学研究开始全面深入地认识微生物在疾病中的作用,以及抗体和反抗原细胞的形成、动员、作用和相互作用所扮演的角色。

免疫学的范围涵盖了变态反应的治疗、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抑制以避免排异反应,以及对自体免疫疾病和免疫缺陷的研究。

免疫学常用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抗原检测法、抗体检测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等。

一、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严格遵循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基本原理,从基本定义来讲,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以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会以荧光为标记物,属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早在1942年,Coons等首次在报道中指出用FITC标记抗体,能检查小鼠组织切片中的可溶性肺炎球菌多糖抗原,这是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的基础。

在免疫学检验工作中,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用免疫荧光技术对组织内抗原、细胞或者半抗原物质实施检测,结合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首先将已知抗原或者抗体标记荧光素制作成荧光标记物,然后,用荧光标记物充当分子探针与组织细胞的相应抗原或者抗体反应,这种复合物的荧光素会在检测过程中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用荧光显微镜实施观察,就能够对组织细胞中的抗原或者抗体定性,做好定位与定量研究工作。

在检测过程中,蛋白质、酶、核酸、激素、多肽、多糖、磷脂、受体与病原体均可以作为抗原或者半抗原物质。

二、抗原检测法抗原是进入机体内能附着于淋巴细胞表面引发特定免疫反应的外来物质,几乎所有的异物大分子皆可作为抗原,如细菌、病毒、原虫、食物、毒液以及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细胞和组织。

抗原上面存在一个或者数个可与淋巴球表面接受体结合的部位,称之为抗原决定部位,当抗原决定部位与淋巴球表面接受体结合后,可以激活淋巴球,使其开始分裂繁殖或者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如制造抗体和活化杀手细胞等以对抗抗原侵入。

常见免疫学检查综述

常见免疫学检查综述

血清补体测定
? 补体是具有酶活性的一种不耐热球蛋白,分 3 组:9种补体成分( C1~C9 );B、D、P、H、 I 因子;补体调节蛋白,如 C1抑制物、 C4 结合 蛋白、促衰变因子等。
? 总补体溶血活性( CH 50)测定 ? 参考值 试管法:50000~100000U/L
意义:增高 见于急性炎症、急性组织损伤、恶 性肿瘤及妊娠。 降低 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慢 性肝病、肝硬化、 AIDS 、严重烧伤等。
? IgG :含量最多或最主要的 Ig(75% ),唯一 能够通过胎盘的 Ig。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 浆细胞合成与分泌。
? IgA :约占10% ,SIgA 在局部免疫中起重要作 用。主要由肠系淋巴组织中的浆细胞产生。
血清免疫球蛋白
? IgM :分子量最大,由5个IgM 单体通过J 链连接。是最早出现的Ig,是抗原刺激 后最早出现的抗体,其杀菌、溶菌、溶 血、促吞噬以及凝集作用比IgG 高 500~1000倍。
血清IgE :主要由鼻咽部、支气管、胃肠 道等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分泌,为亲细 胞抗体,能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膜上的FceR 结合,产生I型变态反应。
ELASA :0.1~0.9mg/L 临床意义:
1. I型变态反应 2. IgE 型骨髓瘤、寄生虫感染等 3. 慢性肝炎、SLE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 测定方法:单向免疫扩散法(RID )或 免疫比浊法。
血清免疫球蛋白 测定参考值
? 参考值: IgG :7.6~16.6g/L (RID 法) IgA:710~3350mg/L IgM :0.48~2.12 g/L
? 临床意义
.
免疫球蛋白增高
多克隆增高: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验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验

〖临床意义〗 1. IgE增高:见于IgE型多发性骨
髓瘤、特应性哮喘、特应性皮炎、过敏 性鼻炎、寄生虫感染、热带嗜酸细胞增 多症、SLE、RA及某些霉菌病等。
2. IgE减低:一般无意义。可见于 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恶性肿瘤及 细胞毒药物治疗后。
〖注意事项〗 年龄、性别均可影响总IgE水平。一
〖参考值〗 依年龄、性别、地区等因素有 差异。
IgG: 6.94-16.18g/ L IgA: 0.68- 3.78g/ L IgM: 0.60- 2.63g/ L 〖临床意义〗 1. Ig 含量减低:一种或多种Ig 水 平减少,分原发性和继发性。见于各种先 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常与免 疫抑制剂应用、射线、蛋白质丢失、营养 不良等有关。也可见于细胞毒药物治疗后。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应用的实验室检查项 目,在临床应用前并未给予充分的评价。 Jaeshke等认为,判断一项诊断试验是否 有用的最终标准是:试验是否增加了有用 的诊断信息。Burke认为,如果一项试验主 要用于筛检,其敏感性一定要高,但易出 现假阳性。任何新的检验只有在充分评价 其可靠性、准确性后才能用于临床实践。 而现实是,由于制造商的热情提供试剂、 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的欣然接受含量因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各地 区参考值也不相同,在判断结果时应综 合考虑。如有“M 蛋白”,可进一步作 血清或尿液免疫电泳,检测轻链和重链。
二. 血清总IgE测定 IgE为血清中含量极少的一种免疫球蛋白,
与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有关。目前检测 方法有多种,包括 ELISA、间接血凝试验 (indirect hemoagglutination assay IHA )、 RIA、电化学发光法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ECLIA,)、IFA 等。 〖参考值〗 0.1-150IU/ml

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第一篇:免疫学检查是一种用于评估人体免疫系统功能的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免疫系统的活性和功能状态,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与免疫相关的疾病。

本篇文章将介绍常见的免疫学检查方法及其应用。

1. 免疫细胞计数:免疫细胞计数是一种用于确定不同类型免疫细胞数量的检查方法。

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使用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对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进行计数,并计算出细胞比例。

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免疫系统的整体状况,例如免疫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免疫缺陷等。

2. 免疫球蛋白检测:免疫球蛋白是免疫系统产生的重要抗体,其功能是识别和中和入侵体内的病原体。

通过检测血液中不同类别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等)的浓度和水平,可以评估特定抗体的产生情况,判断免疫功能是否正常。

这种检测方法常用于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性异常,例如免疫缺陷病、风湿性疾病等。

3. 细胞因子检测:细胞因子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调节分子,参与调控免疫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等过程。

通过检测细胞因子的浓度和种类,可以了解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情况以及机体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检测在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和疾病进展监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4.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免疫细胞功能检测是通过激活免疫细胞,观察和评估其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

这种检测方法常用于评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杀伤能力。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免疫监测和治疗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免疫学检查是通过对免疫系统的不同方面进行检测,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和疾病相关的免疫异常。

这些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与免疫相关的疾病,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精确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免疫学检查结果需要综合考虑,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临床免疫学检查

临床免疫学检查

自身免疫检测
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成分产生免疫应 答,称为自身免疫.主要包括:
RF检测 ANAumatoid factor)
变性IgG刺激机体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 临床意义: RF:70%---90%
自身免疫性疾病:PM、SS、SD、SLE、AIHA 慢性感染疾病:肝病、SBE、TB
可提取性核抗原(ENA)
抗Sm抗体:SLE 抗Scl-70抗体:PSS 抗RNP抗体:MCTD SS-A:SS、SLE SS-B 抗着丝点抗体:PSS
组织与细胞抗体检测
抗线粒体抗体(AMA):针对肝细胞线粒体内膜脂
蛋白成分的自身抗体。 许多肝病可检出AMA。多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ANA(antinuclear antibody)
ANA泛指抗各种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
ANA阳性:未治疗SLE 80%---100%
MCTD:100%
SD:85---9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95—100%
DM:30---50%
SSC
RF
桥本甲状腺炎
ds-DNA:活动性SLE,70---90%(+)敏感性低
血清补体检测
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 反映补体传统途径活化程度 CH50增高:急性炎症、损伤、肿瘤 CH50减低:GN、AIHA、SLE、SBE、肝病
补体C3 补体C4
肿瘤标记物
AFP:肝癌、滋养细胞恶性肿瘤 CEA:胰腺癌、结肠癌、肺癌、乳腺癌
(诊断、预后、复发) PSA:前列腺癌 CA19-9 CA242 CA50
临床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免疫功能: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补体
细胞免疫:T细胞、B细胞
感染免疫
肿瘤免疫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4.BF 方法:单向免疫扩散法 (0.1-0.4g/L) 意义:增高见于某些自身免疫病、肾病综合征、慢 性肾炎、恶性肿瘤; 2、减低见于肝病、急性肾 小球肾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第二节 细胞免疫检测 主要包括有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及其 亚群;临床常对淋巴细胞的数量,表面标志物及 功能进行检测,以了解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第六节 自身免疫检测 抗核抗体: •ANA阳性:血清滴度>1:40为阳性。最多见于未 治疗的SLE,活动期SLE几乎100%阳性。也可见 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核抗体共有4种荧光核 型:均质型,见于SLE、SS、PSS、MCTD;边 缘型,见于SLE、SS;颗粒型,见于SLE、RA; 核仁型,见于PSS、Crest征。 • 抗脱氧核糖核酸测定:分为抗双链 DNA抗体 (ds-DNA)、抗单链DNA抗体(ss-DNA)、抗 Z-D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的检测有重要的临 床意义,它见于活动期的SLE,阳性率70%90%。
• B细胞免疫检测 1. B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 B细胞表面有表面抗原 (CD19、CD20、CD21、CD22、CD40等)与表 面受体(BCR、CKR、CR、FC等) BCR又称B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发育阶段 不同而变化。 (1).B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测定:主要用 于检测外周血B细胞的百分率。临床意义: ① SmIg减低见于免疫缺陷性疾病; ② SmIg升高 见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毛细胞白血病和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 SmIgM阳性细胞可占78%。
(2).B细胞分化抗原测定:临床意义: ① 升高见于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和Burkitt淋巴瘤等; ② 降低见于无丙种球蛋白 血症、使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后。 • 淋巴细胞功能检测 (1).T细胞转化试验:反映T细胞的免疫功能。临床 意义同T细胞花结形成试验。但Down综合征时明 显增高。 (2).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反映机体整体的细胞免疫 功能,还可用于HLA的细胞学分型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胞等
5
细胞因子检 查:如IL-2、 IL-6、TNF-
α等
3
补体检查: 如C3、C4等
6
免疫细胞功 能检查:如 吞噬细胞功 能、淋巴细
胞转化等
2
临床常用免疫学 检查项目
免疫球蛋白检测
1
免疫球蛋白G(IgG):主要 参与体液免疫,是血清中含
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
2
免疫球蛋白A(IgA):主要 参与黏膜免疫,是血清中含
胞因子等
免疫细胞信号通路检测: 如NF-κB、MAPK等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1
检测技术的进步:不断提高检测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02
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立统一的检测标准和 规范,提高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03
自动化和智能化: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的 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04
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加强质量控制和持 续改进,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01
病毒感染:通过检测病毒抗原、抗体或核酸,判断病毒感染类型和程度
02
细菌感染:通过检测细菌抗原、抗体或核酸,判断细菌感染类型和程度
03
真菌感染:通过检测真菌抗原、抗体或核酸,判断真菌感染类型和程度
04
寄生虫感染:通过检测寄生虫抗原、抗体或核酸,判断寄生虫感染类型和程度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临床意义:补体检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多种 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
细胞因子检测
01
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反应的信号
分子
02
检测方法:ELISA、流式细胞术、
免疫荧光法等
03
检测项目:白细胞介素、干扰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临床意义。约 90%前 列 腺癌 患 者 的 升 高 , 术 后 可 见 PSA 明显下降。若术后患 者 的 PSA 水 平 升 高 , 则提示可能有转移或 复发。良性前列腺肿 瘤、前列腺增生症或 急性前列腺炎患者可 有PSA轻度升高。
4.EB病毒衣壳抗原IgA类抗体
(1 VCA IgA测定结果为阴性。
2 带者的HBsAg可呈 阳性。HBsAg可以 是具有传染性的完 整乙型肝炎病毒的 外壳,亦可为不含 HBV-DNA的外壳成 分。
(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抗-HBs是针对HBsAg的保护性抗体,对HBsAg有一定的中和作用,是机体具有免疫力的标 志。抗-HBs测定的适应证包括检查针对乙肝的免疫力、检查某些接触乙肝病毒人群的传染 性或危险性。
1.1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因其功能和理化性质的不同可分为IgG、IgA、IgM、 IgD和IgE五大类。血清中IgG、IgA和IgM的含量较高,IgD和IgE的含量较低。
1.标本采集方法
1 空腹静脉采血。
2.参考值
2 IgG的正常值为7.0~ 16.6 g/L,IgA的正常 值为0.7~3.5 g/L, IgM的正常值为0.5~ 2.6 g/L,IgE的正常值 为0.1~0.9 mg/L (ELISA法)。
(3)CA15-3的临床意义。 CA15-3是乳腺癌的相关抗原,主 要用于乳腺癌的疗效监测。乳腺癌 患者的CA15-3水平明显升高,术 后CA15-3未恢复正常提示尚有残 存的肿瘤;若肿瘤复发,则患者的 血清CA15-3水平可又升高。
01 02
03
(2)CA125的临床意义。 CA125是卵巢癌的相关抗 原,可用于恶性浆液性卵 巢癌、上皮性卵巢癌的辅 助诊断,也可作为卵巢癌 手术和化疗后疗效观察的 指标。
1.3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测定 1.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1)参考值。正常人的抗HAV-IgM为阴性(ELISA法),如感染过HAV,则抗HAV-IgG可终生阳性。
(2)临床意义。
①抗HAV-IgM阳性率在发病后 2周最高,达100%,约6个月 后转为阴性。抗HAV-IgM阳性 说明机体正在感染HAV,是早 期诊断甲肝的特异性指标。
(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为HBV中Dane颗粒外层的包膜蛋白的成分,在感染后1~2个月出现于血清中,可 持续存在数周、数月甚至数年。HBsAg测定的适应证包括诊断急性或慢性感染、筛检献血 员的HBV感染、急性乙肝的最早预后诊断。
①参考值。 正常人的HBsAg
1 为阴性。
②临床意义。急性、 慢性乙型肝炎及携
3.临床意义 (1)免疫球蛋白增多。
①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增多。仅某一种免疫球蛋白增多,见于 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
②多克隆性免疫球蛋白增多。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免疫球蛋白同时 增多,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瘤等。
③IgE增多。IgE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及皮肤过敏等,亦 可见于肝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综合征等。
(2)临床意义。CEA 浓度明显升高见于胰 腺癌、结肠癌、肺癌、 乳腺癌患者。患者的 病 情 好 转 时 , CEA 浓 度下降,病情加重时 CEA浓度可升高。
3.前列腺特异抗原
(1)参考值。血清前列 腺 特 异 抗 原 (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 PSA ) 定性检测为阴性,定量检 测PSA<0 IgA阳性 见于鼻咽癌。抗-VCA IgA可作为 鼻咽癌诊断、疗效及预后判断的指 标。支气管肺癌、甲状腺癌、慢性 鼻咽部炎症等患者的抗-VCA IgA 偶呈阳性。3%~4%的正常人有抗 -VCA IgA阳性结果。
5.其他肿瘤标志物
(1)CA19-9的临床意义。 CA19-9是胰腺癌、胃肠癌的相关抗 原,主要见于胃癌、肝癌、胰腺癌、 胆管癌、胆囊癌、直肠癌等,也见于 急性胰腺炎、胆汁淤积性胆管炎、急 性肝炎、肝硬化等。
1
2
②抗HAV-IgG阳性提示既往感染, 且 体 内 已无HAV 。抗 HAV-IgG 是
一种保护性抗体,可作为流行病学
调查的指标。
2.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DNA病毒,由外壳与核心组成,其外 壳含有HBV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核心含有 环形双股DNA(HBV-DNA)与DNA聚合酶,HBV核心抗原(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HBcAg)和HBV e抗原(la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 人体感染HBV后可产生HBV表面抗体(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body,antiHBs,抗-HBs)、HBV核心抗体(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body,anti-HBc, 抗-HBc)、HBV e抗体(hepatitis B virus e antibody,anti-HBe,抗-HBe)。
(2)免疫球蛋白减少。 免疫球蛋白减少见于各类先天性或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病,如先 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1.2肿瘤标志物测定 1.甲胎蛋白
(1)参考值。正常人的 甲 胎 蛋 白 ( alpha fetoprotein , AFP ) 定 性检测为阴性,定量检测 AFP<25 μg/L。
①参考值。正 常人的抗-HBs
(2)临床意义。AFP 增高主要见于原发性 肝 癌 , 但 也 有 约 10 %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 AFP呈阴性。AFP增高 还可见于生殖腺胚胎 瘤、病毒性肝炎、肝 硬化、孕妇等,但增 高不如原发性肝癌明 显。
2.癌胚抗原
(1)参考值。癌胚抗原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 CEA)定性检测为阴性,定量检 测CEA<5 μg/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