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之声】中国佛教史的启示(北大楼宇烈教授)

中国佛教史的启示

讲授地点:北京龙泉寺

讲授: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

根据【学诚法师的博客】(https://www.360docs.net/doc/8814225119.html,/b/)相关内容整理。

第一讲相关报道

为了丰富信众的知识结构,开拓弟子们的视野,学诚法师邀请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资深教授楼宇烈先生来龙泉寺给僧俗二众做讲座。1月16日,楼教授在春节前百忙中,进行了“中国佛教史”系列讲座的第一次开讲。

学诚法师开场时介绍楼教授是一位在学术界与宗教界都相当受尊崇的元老级的人物。楼教授有很高的佛学理论造诣,参访很多的佛学院、寺庙,并受邀出席各种佛教方面的研讨会等,他在学界和教界讲课,一直很受欢迎。

9点钟讲座开始,楼教授从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受到科学与物质主义影响,现代人役于物,精神变得匮乏不安并对自然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楼教授指出,科学发展要有一种伦理观念,呼吁东西方都要重新思考人与天、人与地的关系,思考天地人三才的关系。

基督宗教、中国儒家以及印度佛教这三种关于生命来源的探讨,呈现出不同思考方向与发展。西方自十五世纪文艺复兴,十六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到近代科学推动工业革命,人变成了世界的主人,不听命于自然、天地,产生一连串“异化”的过程。因此,要重新回归人文思潮,重建新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在中国。

楼教授说,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多元并存,和而不同。先秦诸子百家到了汉代只剩下儒、道、墨、法、名、阴阳六家。汉末,只剩儒、道两家,此时,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文化进相互交流、融合。儒释道三家兼容并蓄,隋唐时代,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还是你,我还是我”,形成“以儒治国、以道治身、以佛治心”三教配合的架构。“儒、释、道”三家成为中华文化三根支柱流传延续迄今,存在有三种条件:一、坚持自己的主体性;二、善于吸收其他文化;三、适

应时代做出自我调整。

谈到佛教中国化问题,经常会引起误解。楼教授主张,与其说佛教中国化,不如说佛教“本土化”。佛教适应了中国本土环境,讨论问题都是原来的佛教教义问题。楼教授认为,不该从佛教是否借用儒道名词概念表述,来判断佛教根本教义与理论是否发生变化来看,用这些名词不代表用儒道思想理念替代原来的佛教。佛教传入中国后作出调整,其观念与传统中国文化有内在契合,所以可以生根。

现代西方研究方法,科学方法强调“客观性”与“还原”。楼教授认为,历史、哲学、宗教很难完全站在客观立场。像是佛陀诞生时期,圣严法师统计有七十多种说法,时间从公元前一千年到公元前三百年,中间差了好几百年。谈到佛教历史、文献、典籍,要掌握读的方法,楼教授以《六祖坛经》转法华,不被法华转,强调根本宗旨不能忘掉。楼教授还曾经根据此公案,做了一个对联: 读书贵得义,要在能转法华

悟道成平常,不离穿衣吃饭

最后,楼教授以佛教所有名相都是假名施设,并介绍表诠(从正面作肯定的表述)、遮诠(从反面作否定的表述)两种表达方式做结尾。楼教授自谦地说,今天讲座尚未进入正题,然而其格局高度已涵盖整个中国佛教的沿革与信仰自觉,谓以“说古鉴今、古为今用”作为“中国佛教史”系列开篇。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结束,楼教授回答了听众提问。

问一、佛教如何看待入世和出世问题,其中有对立或统一吗?或者是有取舍?或者真正可以达到你们所说的成佛、超越三界?(分别问学诚法师、楼教授)

学诚法师:这个问题刚才楼教授都说过了,佛教的根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义”,佛教对社会的价值回应了佛教它自身的价值。

楼教授:这个问题对佛教有点了解,不能说没了解,没了解不会提这个问题,那么有点了解,但是又没有完全了解,经常会提这样的问题。(众笑)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存在着对佛教的一个了解的程度的问题,佛教在早期是比较强调要离开社会,出家,出家就是因为生活的这个家问题太多了,给我们的染污得太厉害了,所以要得到解脱,就要离开这个家,出家。但是慢慢我们可以看

到,很多人呢,他并不是出家就能解决问题,出了这个家,他还得进那个家,是吧,因为一个家嘛,在我们现实世界的这个大家小家,你出家去过修行的生活,其实也是一个家,那么这个家是不是能够把全部问题都解决呢,也不对,也不一定能够都解决,何况还有许多舍不得出家,但特意要求得心灵的宁净,那怎么办,佛教应该是有一种慈悲的心肠,你要上求菩提,还要下化众生,你让每个人都出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佛教后来的发展,尤其到了大乘佛教,就把出家和在家这个修行给统一起来了,尤其告诉在家的信徒,要自净其意,并不一定就要采用出家的这样一种方式,而是要更积进的在你的生活中间去转变你自己的生存的状态,这一现实就不是一个逃避的问题,而去面对它,去转化它的问题。所以在维摩诘经里有一句话:…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也就是你能够真正地认识到世间性空,我们一天到晚是被这个现象世界、虚幻的世界在摆布,认识到这些虚幻的本质是清净的,是没有那么多差异的,都是平等的,都是缘生的,缘起的,那么认识到这一点呢,他就能够放下了吗?他就不用出世了吗?是吧,也正因为这样的,所以说烦恼之外是没有菩提的,所以摩诘经里面也讲了,烦恼即菩提,或者说烦恼与菩提不二,所以到了大乘佛教已经把这个问题应该说解决了,不是把出世和入世对立起来,而是把出世和入世统一起来,不仅在家的信众要面对,不是回避,而且出家的信众也要关怀,关怀这个世界,所以这个宗教都在起一个导师的作用,引导的问题,可能有人又会提出来了,我前世造的孽,所以你现在的生存的状态,就命定了,即然你自己造的因,你受的报,那是一个积极的状态,推荐大家去看看《了凡四训》。”

问二:您今天讲了基督教、佛教,请问您本人是什么信仰?

楼教授:问到我有什么信仰?我当然有信仰了,我的信仰呢可以说不是单一,通过我对不管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作为一个人,就是要保持人格,信仰就是要铸造一个人格,人跟天地打交道,生活在天地中间,我们人又是跟其它的生命,从一个角度来讲是没有差异的,作为一个人呢,他有兽性的一面或者动物性的一面,又有人性的一面,所以人的一生,我认为就是人性跟兽性之间在较量,人性不战胜兽性的话,兽性就会战胜人性,那你就不成为一个人了。所以孟子讲:人跟禽兽之间的差别就是一点点,“在几希也”,差别在哪里?人有自觉和自律,我记得是在前年,四川发生地震,龙泉之声去采访我,我当时就讲这样的一句话:

天地给人以最大的自由,万物中间没有比人再自由的了,人是在天地万物中最自由的一类,因此人也就应该有最大的自觉和自律。天地对其它的万物都有某一种束缚,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自然给它规定了,规定死了。人呢?你动物不让它睡觉不行啊,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人几天不睡觉也可以支撑下去,这样行吗?这样就把你身体搞垮了。所以养生的第一条就是饮食要有节,起居要有常,这样才能够把身体养好,确实天地给你,你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没有不能吃的动物。可动物呢,有的只能吃这个,有的只能吃那个,有的动物即使是杂食,它也没有像人那么自由,人可以生吃还可以熟吃,动物没有熟吃的吧?它也没法熟吃啊!动物受到很多很多自然给它的规律性,人给他最大,自己不自觉自律,人跟动物一样,所以人格的塑造是人一生中间最重要的。人格怎么塑造呢?我是吸收了至少儒释道三家,要回归人自然,我们讲回归人的本来面貌,这是佛家讲的。道家回归婴儿,儒家讲什么?要保持赤子之心。我们一到这个社会上就不知道我自己了现在我找回我自己。我要保持一棵赤子之心。我要像一个婴儿一样,我要回归我的本来面貌,什么面貌?自性本来清净,原无烦恼嘛!这是禅宗最上乘的第一教导。所以我的信仰,做人就做一个真正的人做本来面貌的人,做赤子之心的人,要做像一个婴儿一样,没有这样的那样的杂七杂八想法的人。

学诚法师最后总结时说:“楼教授从西方文化到东方文化,从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从佛教的历史到佛教的现在都涉及到,并且提出了知识的两大类:科学的体系、人文的体系。从人文的体系里面强调了中国儒释道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科学知识体系里边指出了种种的不足、偏差,同时告诉我们如何来读佛教的历史,读佛经的两种方法遮诠和表诠,读书贵在得义,以古鉴今,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了解、学习中国佛教历史的方法。他也指出了社会上面一般所说的原生态、客观、还原,这些方法也不是唯一的好方法,这本身也不是最好的一种方法,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读经、读史的要领,不仅读佛教的历史,社会的历史也同样如此,也指出了现在社会上面传统文化的种种的一些迷惑,所以我觉得今天这个课非常的好,也为我们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今后还会有更多的机会请楼教授给大家讲课(掌声)。楼教授从他几十年来的研究,并且从哲学的高度研究佛教文化,视角是非常的独特和宽广,对于我们有佛教信仰的人来讲,是有非常好的帮助,我们再一次感谢楼教授!”(热烈掌声)

中国佛教史的启示

——楼宇烈教授“中国佛教史”系列讲座第一讲

尊敬的学诚大和尚,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到龙泉寺,在刚刚建成的道场来做一个讲座。龙泉寺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寺庙。凤凰岭,在北京地区也是一个风水非常好的地方。过去是很多的修道人静静修道的地方。现在,学诚大和尚在这把它恢复起来,而且把它发扬起来,搞成这么一个庄严的道场和这么好的讲堂。刚才,学诚大和尚还跟我讲,今后龙泉寺要在传播佛教文化、以至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东方传统文化这方面,要做更多的工作,我听了以后非常得振奋。

从现在整个的世界局势来看,近几百年来,西方文化占了主导的地位。可以说是,在整个的世界范围之内,构成了一个冲击,对于传统文化,可以说有很多方面都被西方文化的潮流给洗刷掉了。那么,我们想一想,人类的文化,一些古文明国家,都有五、六千年的文明史。中国也是五千年的古国,而且,有文字记载以来,我们现在能够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商朝的,到现在也有3000多年历史了。难道3000多年的文明就比几百年的文明差吗?几百年的文明就能把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冲击掉吗?我想是不行的。而且,从这几百年,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文明的主导下面,结果是给我们整个人类一方面带来了物质生活方面的提升,另一方面,给我们精神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惑。人,难道就应该这么活着吗?就为了物质而活着吗?

其实,人类诞生以来,几千年的努力,都在让人怎么样和动物区别开来。可是这几百年的文化,在很大的程度上,又让我们重新回到动物那方面去。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个其实在100年以前,这个苗头已经出现了。当时,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们感觉到人的自我越来越丢失了,人越来越成了机器的奴隶。我们如果看看100年前的那些西方的一些学者,包括中国的一些学者,他们的文章都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就是说,人不能成为机器的奴隶。那么,人成为机器的奴隶的背后,隐藏着的就是人成了物的奴隶。

那么这个问题在中国,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贤们就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在战国末年,我们有一位非常伟大的思想家,叫做荀子。在他的集子里边就讲到,

他说“传曰”,所谓“传曰”,就是说以前就有这样的说法。什么说法呢?叫做“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他说我们的圣贤很早就讲了,君子是应该去支配物的,小人是让物来支配。所以叫“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这是很早就提出来,人不应该成为物的奴隶,不应该让物去支配人。那么到了近代以来,实际上是有了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在西方文化中间,它就是走了两个极端。

我常常讲,我们人活在世界上,是头朝天,脚朝地。可以说,自古至今,自东至西,我们所有思考的问题都离不开天、地、人。因为人是头朝天,脚朝地嘛。拿中国的话来讲,就是“天生地养”。天是赋予我们生命的,地是养育我们生命的,地出产各种各样的东西来养育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中国人说“天生地养”。于是人就要思考人与天的关系是什么,人与地的关系是什么。在天地中间,人应该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那么关于天生,就有许许多多的人们的思考。天怎么生出人来的?什么叫天呢?那么在中国也有很多说法。中国比较普遍的一个说法,就是“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这是东汉时候一个哲学家,叫做王充的讲的。天地、阴阳之气一合,万物就产生了。那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叫做“夫妇合气,子自生矣”。很自然的一个事情,自然而然的一个事情,就是天生万物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中国的文化里,天生长人,天生出万物来,所以天是一切生命的来源。一切生命由天生出来以后,要靠地来养活他,地出产万物嘛。万物的生命都离不开天,所以人应该尊重天。这是没问题的。

我们知道中国人很讲礼仪,“礼仪之邦”嘛!很讲礼仪,礼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报本!不能忘掉我们的根本。所以荀子在讲到礼,叫做礼有三本。首先一个,就是“天地者,生之本也”,天地是一切生命的本,不能忘掉。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祭天、又为什么要祭地。祭天祭地都是不忘本。北京有六个坛,都是祭祀用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社稷坛,六个坛。这六个坛都是要报本用的。天地日月,我们人能离得开天地日月吗?先农就是记农时,虽然也可以说祭,也跟祭地坛一样,跟祭地一样,它是农作物嘛,中国最早是一个农业国家。社稷就是国家、政权的代表、象征。

所以荀子讲,天地是一切生命的本,万物都由天地所生、所养。但是天地生万物又有各种各样的,有很多,有兽类、有禽类、有人类,分类的呀。每一类的

生命,又来源于什么呢?就来源于它的祖先。人有人类的祖先,兽有兽类的祖先。每一类,兽里面,老虎有老虎的祖先,牛有牛的祖先。人也有祖先,人里面还有各个族,各个人种,都有他自己的祖先。祖先生养你,你也不能忘掉。所以荀子第二句话就讲,“先祖者,类之本也”,祖先就是这一类的本源。这个也不能忘。

那么作为人来讲,你生下来了,父母把你生下来了。你呢,要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样作一个人,怎么样才算一个真正的人。那要靠什么呢?靠师长的教育,老师的教育,靠我们社会的教育。所以荀子讲第三句话,叫“君师者,治之本也”。君——君主,象征一个政权,象征一个社会的领导,君和师,是治之本也。使这个社会得到治理,每个人能得到治理,这个治是包括治人和治己。既要治理国也要治理自己,所以怎么样治理好自己,也要靠君师的教育,所以过去,中国人历来在一般的家庭里边,都供一个牌位。现在我们没有了,但是如果到许多的老宅子里面去看,到山西的很多个大院,到这个其他的云南也好,可以说所有地方的老宅子里面进去看,都可以看到一块很大很大的牌,叫什么?天、地、君、亲、师,我们过去要来祭这个。现在有的地方就说我们现在哪有君主呀?我们国家已经没有君主了,不是君主国家了嘛,所以有的地方就把这个君改成国。天、地、国、亲、师,这个也可以。君本来也可就是代表一个国家,代表一个社会,也就政权嘛,就是刚才讲的社稷。所以人是不能忘本的。所以在中国的那个天呢,除了整体上来讲是所有生命的本源,同时也象征着自己的祖先。所以在中国的文化中间,常常把天称为“大父母”。生你的父母是直接的父母,这个天是“大父母”。还称“王父”,“王”就是最大的意思啦,“王父”就是大的意思啦。所以在中国,这个生命的来源,就是来源于自然的天地和自己的祖先。所以中国人重视天,一个是一切生命的来源,一个就是自己的祖先。

所以中国文化中间,这个天是代表一种祖先崇拜。那么在外国文化中间呢,生命是不是也是来源于天呢?那么这个天是谁啊?我们都是很清楚的,如果从基督宗教文化来讲,那就是上帝。生命都是上帝创造的,所以就有了基督宗教文化。伊斯兰宗教的文化,那么就是都是真主,真主创造这个世界,创造万物和创造人。

所以人们就在讨论,在考虑生命是怎么来的?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考虑,西方人有西方人的考虑。了解生命的来源很重要。包括佛教,也思考,生命是怎么来

的。我们现在世界上关于生命的来源,其实有很多很多的思考。但大致上来讲,我给它归纳成三大类:一类就是刚才讲到的,基督宗教,那种文化背景下面的生命来源。一切生命其实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不仅仅赋予你肉体的生命,同时也给了你灵魂,也创造了你的灵魂。那么这个生命都是一个个个体的,这个个体的生命呢,只有一次,死了以后,肉体是消失了。那么灵魂呢,或者是上天堂,或者是下地狱。

你这一生中间,做了能够增加上帝荣耀的事情,那么你得到上帝的救赎,让你的灵魂上天堂。那么如果你,这一辈子做的事情都有辱于上帝的荣誉,损害了上帝的荣誉,那么你死后呢,你的灵魂就得下地狱。生命对于人来讲就只有一次。那么生命跟生命之间呢,都是一个一个的个体,都是上帝的子女。所以在西方呢,父母跟子女之间关系就是都是兄弟姐妹的关系。所以他的,关于个体的观念很强烈。父母对子女,也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抚养这样的子女的。所以子女到他的独立年龄的时候,父母就不应该再去管他了。基本上形成了这样一些观念。

那么,中国的观念就不是这样了。中国的观念,认为生命都是有一个系列的。或者有一个族类的,天地生了万物,万物中间的每一类都有他自己的祖先,生命延续。所以在这个生命的链条中间,每一个体只不过是生命链条中间的一个环节。个体的生命有生就有死,这是自然现象。生命是会延续的,那怎么延续呢?在子女身上延续。所以他这个延续就是,父母子女之间的延续。我们大概都知道中国有那么一句话:叫做“薪传”,或者“传薪”。“薪”就是草字头下面一个新旧的“新”,一根木柴。我们现在理解就像接力棒,“薪传”就是接力棒。像接力赛跑一样,你拿着接力棒跑,跑到那地方传给后一棒,后一棒接着跑。中国古代讲“薪传”,就是一个个体生命,就像一根木柴一样。生命在的时候,就是木柴在燃烧。所以是薪火相传嘛!那么火烧啊烧,把这木柴烧完了,怎么办?另一根木头接着烧。这就是火尽薪传。一个个体生命结束了,另一个生命接着——那就是子女了,一根木头的火烧尽了,另一根接着烧。作为个体生命,有生就有死,这是非常自然的。所以为什么其实中国人对生死是很豁达的。但是,生命会延续的。怎么延续?子女延续。所以,中国人观念中非常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就意味着这一族类的生命就要结束了。这就是中国文化对于生命的观点。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间,肉体和精神都是相连的。所以,中国传统观念里面,子女继承父母财产,

是顺理成章的,这在西方是没有的。反过来,子女替父母还债也是理所应当的,父债子还嘛!这都跟生命的观点有关系。

再一个生命观念,是印度文化中间,有很多关于生命的说法了。像婆罗门教,他们也讲个体生命是轮回的。但是,是由神来决定的。佛教兴起来以后就不一样了。佛教强调的生命,是一个个体的生命。这与婆罗门教是相同的,跟基督教也是相同的——生命是一个个体。但生命是怎么来的?佛教认为,生命是由自己以往的业造成的。佛教讲业、业力、业报。业有身、口、意三业。也就是人的行为、言论、思想。身,就是人的行为;口,就是人的言论;意,就是人的思想。所以,生命就是人的一切行为、言论、思想的结果。你有了这样的思想、言论和行为,就有了现在这样一种生命状态。你的业力没有消除,你还在不断地造这个业,你的生命就会延续。哪怕你这一生的肉身结束了,还会有下一生——这就是轮回,中国早期佛教里就称之为“更生”。因此,你要想了脱生死,就必须消除你所有的业。你的业消除了,你的生命才不会再延续。这样的一种生命观,说明你的生命完全就是你自己的业所积累的结果。所以,我们佛教讲是,自作自受。个体的生命,来源于自己的业。

这样我们可以看出来,三种不同的生命观,也就决定了三种不同文化,对许多问题上认识的差别。但不管怎样差异,不管怎么说,都是探讨人的生命来源的问题,也就是人对天的关系的问题。西方文化,我刚才讲,走了两个极端。前一个极端,很长时间,也可以说一千多年,为什么这样讲呢?就是基督教文化的出现,到现在也就2000多年。当然,它还有上面的源头,不是突然出来的。因为我们现在公元纪年,就是按照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的生年来定的。今年是2010年,也就是基督教正式诞生2010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西方文化中,基督教文化对生命的来源,对待天的看法,一直在起主导作用。直到16世纪以前,人们都认为生命来源于上帝。所以说,对上帝要绝对服从,不能违背上帝任何的意志。

近代以来,就是要冲破这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思想,怎么能够什么都听上帝的呢!当然,在基督教文化统治时期,只有上帝是全知全能的,上帝的话绝对正确的。所以,人们称那时的基督教文化是独断的,人的理性无法得到发展。西方从中世纪走到近代,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把人的理性的自由激发出来,冲破基

督教的独断论。所以,西方从中世纪走到近代,经过了几个阶段,就是说,怎么样来证明人的理性应该得到独立的、自由的发展,不应该完全、盲目的听从上帝的旨意。

第一步,是到自己的文化传统里面来寻找,这就是我们都知道的,有一点世界文化常识的都知道,西方在十五、六世纪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就是在西方自己的传统里面,在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中去寻找、证明人的理性的合理性。因为人有独立的意志,有独立思考的权力!

第二步,是十六世纪开展的宗教改革运动。是从天主教里面,出现了一批新教的人士。这就是我们现在称为“基督教”的,原来的称为“天主教”,就是这么来分的。那个时候叫做“新教”和“旧教”,我们现在叫做“基督教”和“天主教”。

那么这一批人呢,也是来对宗教内部进行改革,强调宗教要更接近世俗人的生活。也正因为这样呢,我们知道西方有一个很著名的宗教学者,叫做马克思·韦伯,他就写了一本书叫做《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来证明新教的伦理更接近我们的世俗生活,他的那些伦理道德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一个宗教改革的运动。

那么宗教改革运动的过程中间呢,有一批维护旧的传统的天主教的传教士在欧洲失去了地盘,在那儿没有一个活动场所了,所以他们就到东方来想开发新的传教场所,所以一批传教士来到了中国,来到了日本,来到了朝鲜半岛。那么他们来到这以后呢,发现中国这个国家和欧洲不一样,在中国这个国家里面,她没有像西方基督教的那样至高无上的、独一无二的上帝。在中国的整个社会中间是靠一种道德的自觉自律来维系社会的秩序,所以他们来了以后,把许多的中国传统的典籍又给传回到欧洲去。传回到欧洲去以后呢,对欧洲当时的一些思想家就发生了影响,他们就说我们这里老是说要靠一个上帝,这个社会才能得到维持,你们看在东方不是靠一个上帝,而是靠一个人们的道德的自觉来维持这个社会,不是也可以吗?所以当时在欧洲掀起了一个启蒙运动,这直接影响了西方现代社会的进程。启蒙运动思想家就开始很关注中国,就发现中国这样一个社会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社会,人们的理性没有受到压制,把中国作为一个理想的榜样来学习。所以我们去看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著名的思想家,从他们的言论就可以看到这一点,对他们有个启发。

经过了这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欧洲社会从过去走到了近代,人们的理性得到了一个肯定、认同、自由的发展,很多跟上帝的说法的不同的东西都出来了,本来你和上帝有不同的意见,那就会受到宗教的审判所的制裁的,所以我们看到很多西方中世纪的科学家都被宗教审判所绞死。人的理性自由发展了以后,这种科学的东西跟着就发展了。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了以后,推动了西方的工业文明的发展。那么,物质、人,可以来做,从当时来讲,人可以做世界的主人的。所以人不再应该去听命于自然,听命于天地。人不应该仅仅去解释自然。所以我们后来学哲学,学马列的时候,大家都会说学到这个,人不应该仅仅去解释自然,人应该去掌握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是不是啊?就这么发展出来了。

那时候,人确实是改造了自然、征服了自然。但是没想到,人在改造了自然、征服了自然这个过程中间呢,发生了异化,从哲学上来说叫做异化。什么叫做异化呢?哲学上面讲的异化的概念,就是本来人创造这些东西是为了让人活的更自由,结果呢?人一创造出来呢,反而被人自己创造出来的这些科学啊、技术啊,给自己禁锢住了、束缚住了。这就是异化了。你的目的变了,本来目的是让人更自由,结果变成更不自由。

其实我们现在很不自由。怎么不自由了?我们现在人已经都让电脑给束缚住了。那我也一样。有一天,网上不去,麻烦了。什么信息也收不到了,人家给我发的E-mail,就在电话里问,你收到没收到?我没收到,没办法。所以人已经一点自由也没有了。最早我就已经讲了,上个世纪人已经感觉到成了机器的奴隶。人一天到晚和机器在一起,很单调啊,很多工人一天到晚拿个小锤,敲一下,过来一个敲一下,过来一个敲一下,八个小时就这么敲。人成了机器的奴隶。

那么,慢慢慢慢,人发现自己的能量很大,可以把那个地下的东西都挖掘出来,能够让自己吃得更好,一天到晚去追求这个了。追求财富,追求美好的衣食等等。这就麻烦了,异化了,人变成物的奴隶,变成金钱的奴隶。所以,从上个世纪就开始,拜金主义,拜物主义都出来了,人就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精神性的东西。现在我们看到这一百多年来的发展,这个问题应该说越来越严重。其实上个世纪初,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西方的思想家、哲学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怎么会发生那么大规模的战争呢?这个

战争死了那么多的人,为了什么?战争背后是政治,政治背后是经济,那就是完全是物质利益的驱使,那么就应该反思,西方文化怎么会从一个盲目的崇拜变成另外一个盲目的崇拜?就是由对天的崇拜一下子转变成对地的崇拜,盲目的崇拜。我刚才讲的两个极端就有这个,应该去反思。那个时候就有西方的思想家,有一部很有名的书,叫《西方的没落》,就讲的是对西方文化的一种反思。因为人失去了自我,所以这时候西方许多思想家就提出来,要重新回归人文的思潮,提倡新的人文精神。启蒙运动其实就是提倡的人文主义,没有想到启蒙运动把人的能动性、理性发挥起来以后,结果人反而会被异化掉,所以提出要建立新的人文的精神,恢复人文主义,那么这时候人们就开始讲,人文精神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在哪里啊?在东方,在中国。所以那时候就掀起了一个向东方寻求人文精神的高潮。

但是人的心中的魔鬼给它释放出来以后,再要收回去就不容易,所以并没有能够使大家真有这样的警觉,真正要回过头来做人自己,不要做物的奴隶,现在还是继续发展。继续发展以后呢,不久三十年后又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厉害了,死的人更多了。所以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的思想家又都在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思考来思考去问题还是人文精神的丢失,所以又呼吁要建立新的人文精神,人文主义,同样还是说要向东方去寻找人文的精神资源,同样我们看也是没用。

人们疯狂的去向大地索取金钱财物,科技也越来越发展,越来越快速地发展,可以说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科技的发展超过我们以往的所有的世纪。这个迅速的发展,现在就是我们在感受的,一方面感受到了我们物质方面的便捷丰富,同时一方面又感受到了非常的不安。我们现在都不安啊,怎么不安?吃,也觉得不安,这个也不好吃,那个也不好吃,不能吃,吃着麻烦,我们现在,难道我们的就安心了吗?不安心,我们现在每年交通事故死的人,不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死的人少,而且现在我们对自然的这样一种索求、改造,已经切身感受到了它已经在威胁我们人类生存的问题,所以现在提出来的环境的问题,生存的环境等等。这些东西就越来越促使我们来思考,人在天地之间究竟应该怎么样来认识这个天地,应该怎么样来处理人跟天地的关系,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我讲了那么多,听起来跟我今天的主题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是有密切的关

系的。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人对佛教有那么大的兴趣,就是要找一个心灵安歇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现在物质生活的丰富,并没有能够解决我们心灵的安宁的问题。我们就需要了解,为什么造成我们心灵的不安?一个社会中间,如果把他分一分的话,其实是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维护经济制度的,维护这个社会的,还有就是文化,各种各样的文化,文化是慰藉我们心灵的。当然我们讲文化有物质的文化,也有非物质的文化,但总的来讲,我们分三个,经济、政治、文化。经济会影响政治,也会影响文化,反过来呢,文化也会影响经济,也会影响政治,文化中间最高层次的应该是哲学、宗教。它是人生的一种价值观念所在,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就会决定他做什么样的事情,怎么样去做这个事情,也就会影响他的政治甚至各种各样的政治制度,也会影响他的经济怎么样去发展,什么应该发展,什么不应该发展,包括科技也会如此。在二十年前,我就跟一个朋友,他是搞自然科学的,搞遥感科学,那时候我就问他,因为那个时候我就看到有些科学的发展,我觉得有点离谱,怎么离谱呢?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有制造基因啊,细胞啊,已经提出来有克隆啊,当时我就提出来,哎呀,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了,把我身上的基因弄点出来,给冷藏起来,然后等我死了过了一百年后,又把我复制出来,这会怎么样,可怕不可怕啊,我这是瞎想啊(众笑),这个一百年以后我又复活了,可怕不可怕?而且我就问这有什么意义呢?一百年以后又有我,那时候对于我已经跟社会完全格格不入了,那生活在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可能一点不愉快,一看什么东西都不顺眼,你能愉快吗?(众笑)当时我就想,淘汰就淘汰,人有生就有死,死了就死了吗,又下一站,新的东西又出来了,是吗?就是这样。所以我就跟我的朋友说,哎呀,老兄啊,你看是不是科学的发展,越发展越好呢?越发展得高级越好呢?他说你怎么会提出这么个问题?科学嘛,当然是越发展越好了,人类的进步嘛。我说未必是如此啊,人类在科学的发展可能也应该有个自觉,也就是说,有的东西即使我们是可以发展的,可以把它制造出来的,但是我们应该有一种自觉,我们不应该制造这些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制造出来是会让大家感觉到恐慌的,或者对大家是有害的,那么我们就应该自觉的不去制造这些东西。也就是说,科技的发展,是要有一种价值观念去指导的,什么该发展,什么不该发展。所以我讲,科技也要建立一个伦理的观念,我们现在讲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要建立在生态伦理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生态伦理的观念,是建立不

起来生态文明的,什么叫做生态伦理呢?所谓生态伦理,伦理就是一种关系,不同的,我们说伦理的伦这个字啊,是类的意思,人伦人伦,就是人类,人有各种各样的类,有父母,有子女,有长辈,有晚辈,有老师,有学生,有领导,有被领导等等各种不同的关系,所以伦理就是研究这种类与类的关系,应该怎么样来处理。

那么这类与类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来处理呢?这中间就是刚才讲到的礼了,礼的一个核心就是敬。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就是相互尊重。父母应该尊重子女,子女也应该尊重父母。老师应该尊重学生,学生也应该尊重老师。所以这个伦理是双方的,而且它的核心就是敬,敬重的敬。

所谓生态伦理就是除了人之外的,人跟其它生命,人与社会非生命的物质是不是也应该相互的尊重。如果没有这个,只认为人是老大,其它的都应该听我支配,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就没有伦理关系了。如果没有这种伦理关系,我对我之外的,人之外的其它生命我可以随意地去干涉它,我想让它怎么样就怎么样,对于那些非生命的东西,山啊,水啊,我想怎么样去改造它就怎么改造它,这样的话,建设得起来生态伦理吗?绝对建立不起来生态伦理,更不要说是建立起生态文明来了,这不可能的。所以说生态文明是建立在生态伦理的基础上。而生态伦理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人跟万物之间,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没生命之间要建立一个相互尊重,这就是伦理。

科技的方面应该也是这样,也应该有一种伦理观念去指导它。这样的发明对人类是有益的还是没益的,该不该这样做,当然这个问题更复杂,因为科技的发明不是一个短时间能看出来的。人呢,都有一种发明的欲望,都有一个成就感,这是很正常的。可以讲,我不管,我这个有这样发明的欲望,我成功了以后非常有成就感,高兴得很。这对一个科学家来讲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是不是我们站在更高点看看,这个成就会给人们带来好处还是带来坏处,是有益于人类还是有害于人类。有害于人类的发明创造,我不要去发明创造。这就是一个道德的自觉、自律的问题。这样一种发明创造,当然跟我们一般的事情又复杂了。刚开始发明出来那是很好的,有益的。但是没想到他被利用,用作别的用途了,那就麻烦了,它是会转化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科学家,他发明创造原来的愿望是很好的,

可是后来的结果呢,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著名的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很成功,但到了晚年呢,都有一种忏悔,不应该这样。爱因斯坦就是最有名的例子,他就是思考这个问题。所以人生呢,不应该仅仅是想怎么样做就怎么样做。我们有的说想得远一点,很远很远我们想不到,别人利用这我也想不到,但是近一点的东西至少可以想得到。所以为什么现在我们有些人做做,做到后来呢,我这样做究竟有什么意义啊。究竟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益处啊,就来寻求这些答案。寻求这些答案不是科技本身能解决。这就涉及到了人心灵的问题了,人文的问题了。

近代,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有一场很大的讨论,叫做科学与人生观的讨论。有的也称为科学与玄学的讨论。这场讨论就因为当时,中国一批从西方留学回来的科学家,他们推崇科学万能,认为科学能解决一切问题,包括人生观,科学都能解决。可有一批思想家、哲学家就认为人生观的问题是要靠哲学、靠宗教才能解决。科学更多的是对人之外的东西。人内心的东西是要靠哲学、宗教才能解决,于是就发生了争论。那么这就说明当时认为科学能够解决一切问题,科学万能,事实上是行不通的。

科学跟人文在人生中间是不可缺一的。就拿人类的知识来讲,虽然现在我们分化的很厉害,就是分科分的很精细,但总体上应该来说有两大知识体系。一个就是科学知识体系,一个就是人文知识体系。这两大知识体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人文的知识体系比科学知识体系更加发达,因为人文是起一种指导作用的。虽然人文很多东西看了是没有直接效果的,我是学哲学的,我们经常讲哲学是无用的,因为它根本不告诉我们任何的技能,没用。但是我们又讲哲学是有大用的。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导我们思想的。告诉我们该怎样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它起这样指导作用,所以它又是有大用的。我们说一个人没有了这些东西就是没有灵魂了,没灵魂也就是没有它的精神指导了。我们中国有一句最好的成语来描述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就是一个“行尸走肉”,没有灵魂了,没有精神指导,它就是一堆肉。所以人是一个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结合在一起的这样生命体。虽然没有肉体生命就不会有它的精神生命。但是没有精神生命的指导,这个肉体的生命是一堆行尸走肉,所以这个精神的生活非常重要。

现在,当我们的物质的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都会去思考,所以我们有那么多的人来追求一种信仰。信仰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也就是人的精神必须要具备一种信仰。信仰包括宗教信仰在内,但信仰不是仅仅只有宗教信仰,哲学信仰也是一种信仰。即使宗教信仰里面,他也可以信仰这样一种宗教也可以信仰那样一种宗教。信仰的概念是非常大的,但是人没有信仰那是不可能的。现在我们还有一种人觉得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信仰缺失的社会,或者信仰真空的社会。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很多年轻人都觉得:我没信仰!现在这个社会里不用谈信仰!其实我讲了:一个人没有信仰,他是一天都活不成!所以不是有没有信仰的问题,也不是需不需要信仰的问题。而只是说,你信仰什么的问题,你对自己这样的一种信仰,有没有一种自觉?也就是说我确实信仰这样一种东西,我追求这样一种东西。不存在没有信仰,没有信仰他一天都活不了。根本的问题是你信仰什么?你对自己的这种信仰是有自觉的还是不自觉?我们很多人其实是不自觉的,所以他说自己没有信仰,他不知道自己在信仰什么东西,其实他是有一种信仰。吃饱了混天黑,不是一种信仰吗?对不对,也是一种信仰啊!人生在世嘛,就吃饱了混天黑嘛!现在很多年轻人就是这样。人生来一次不容易啊,那么就应该享受。人生可以享受到的我都应该享受到,追求的就是这一个东西。什么新奇我就要追求什么东西。这难道不是一种信仰吗?只是他没有自觉,只是在追求这样一种生活,他不知道还有另外一种生活,还有那么多的人在那清修呢!这也是一种追求,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呀,精神上的净化呀!我们佛教讲自净其意啊!我们在自净其意啊!他不知道!他是在花天酒地啊!他不清楚自己这样一种人生观,这样一种信仰。

所以我们今天到这来,我想大家都在自觉地在追求一种信仰。就拿佛教来讲,最简单的就是四句话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佛教是什么?不做坏事,多做善事,自己不断来打扫干净自己的思想、观念,自净其意嘛!熄灭种种的贪嗔痴嘛!那我们自己来追求这个东西。我们要了解这样的东西,我们就要对佛教要有个相对全面的了解。佛教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间,也是一个主干、一个柱子。中国文化中间有许许多多的成分,也可以说有许多的支柱,就像我们厅里面有那么多柱子支撑起来一样,有很多。其中有三根最重要的支柱,就是我们讲的儒、释、道。其它的一些柱子不是不重要,也很重要,也需要我们

去很好的研究,很好地发掘。比如我最近老讲这样的问题:伊斯兰教的文化其实在中国影响也不小啊!我们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十多个,涉及的地区也不小,而且伊斯兰教里边有一些民族的文化在我们生活中间到处可见啊!我们跑到哪个地方看不见清真食堂?跑哪都看见!清真食堂不就是一个伊斯兰的文化吗?你在清真食堂里面就只能吃牛羊肉!不就一种文化的表现嘛!其实在我们生活中间相当普遍。

追溯上去,伊斯兰文化,在中国,是在回族中间,在维族中间。在中国有两大语言系统,一个是汉语语言系统,一个是非汉语系统。像新疆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等,他们不是汉语系统的。而在汉语系统中,伊斯兰教文化什么时候传到中国内地呢?不是说中国新疆西域地区,新疆这些地区完全归属于中国那是比较晚的。汉地回族是从什么时候传进来的呢?唐朝!公元六世纪时候,而且一直没有中断,到现在一千四百多年,历史也不算短了。汉语系统的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文化流传中间,它跟中国的文化,本土的文化,儒教、道教,发生了非常密切的接触,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我们不仅在一个外表的文化上面可以看到,它已经融入到中国的文化里面去了,就像佛教一样。佛教我们现在看到的寺庙不是原来印度佛教寺庙的样式了,是中国文化建筑的样式了。伊斯兰文化呢?伊斯兰教呢?我们看到北京著名的清真寺,牛街的清真寺,东四的清真寺,它的建筑跟我们佛教寺庙是一样的,它也已经融入到了中国的文化中间。所以它的理论到了明代,汉语系的伊斯兰教最经典的诠释,可以说,已经跟中国的文化密切相关了。它们跟儒、道完全打通了。所以在中国的文化中间,至少在汉语系的伊斯兰文化中,它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外来文化了,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构成部分。但是从整体来讲,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是儒、释、道作为主体,伊斯兰文化影响面还没有儒释道那么广。

所以,虽然佛教是外来的,但是它已经不是一个纯粹外来的文化了。它已经扎根到了中国的土壤中间去,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是在中国的文化中间,我觉得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文化的传统是强调多元并存的。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和而不同。同,就是单一化,趋同;和,就是多元的,并存。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并存。但是多元并存呢,这里边它就需要,你这个文化要能够存在,并存嘛。你要存在,有几个条件,才能够流传下来:一

个,你要坚持自己的主体性,你自己的特色不能够抛掉;如果自己特色抛掉了,没有特色了,你还能称之为一家吗?或者称之一个文化吗?称不了了。所以首先要保持自己的主体性。第二,你要善于吸取其他的文化。要不然你没有发展那!必须要有发展,才能够生存那!这个发展怎么发展?就是在文化交流中间来积极地、主动地吸收其他的文化。第三个,你必须要适应时代,能够做出自我调整。随着时代的发展,你要做出自我调整,来适应这个时代。没有这三个条件,一种文化要能够流传下来,那是不可能的。那我们现在讲儒释道,在中国文化中间有许许多多的(文化),有的是影响的问题,有的在历史上就消失了。我们先秦有百家,我们常常讲前秦时期有百家争鸣,就是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那百家,如果我们数不出来一百家,至少十几家是数得出来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多了。而且一家里面可能还分出好多来了。儒分为八呀,道分为三,墨分为三啊,好多。可是,那么多种文化,有一些学派没有把自己的特色坚持、发展出来,那它慢慢地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到了汉代的时候,我们常常讲,汉代主要的思想文化有哪些?六家,《史记》里面就记载了六家,重点的学派就是六家。哪六家啊?儒,道,墨,法,名,阴阳。那么先秦其他很多家,都自动地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它不能够有新的东西出来了。不能够吸收其他东西来更新自己嘛,来发展自己嘛,它就退出了。那么我们看,这是西汉初年了,《史记》里面总结的。汉代的末年,主要的也就剩下两家了:儒、道两家。那四家是不是没有了呢?也不是。因为它们没有去自我更新,没有去广泛地吸收,因此它的学说的东西、它的精华的东西,被儒道两家给吸收了,儒道两家发展起来了,延续下来了。其他的就被淘汰了。

那么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了中国,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又和中国的文化进行了相互的冲突、融合,它能够做出不同地区文化背景的调整,又能够吸收儒道的东西来充实发展自己,那就在中国这块土壤上面能够站住脚了。当然这也和佛教本身原来的那种教理和理论的特点有关,这个我以后会讲到。所以它到了中国以后,发展到隋唐,那么这三教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我,但是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也就是各自学习、各自丰富自己,各自又保持自己的特色。所以隋唐以来就形成了三教兼用的这样一个构架。在唐代一些重大的时刻,在皇宫里面都要经常举行三教的论坛。儒释道三教都出一批人,在一起共同来讨论,相互之间学习、

交流。同时,在整个社会里面,三教又形成了相互配合的一个局面。所以隋唐以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说法,这样一个传统,就是以儒治国、以道治身、以佛治心,一个很好的配合。当然这是就某一个方面来讲的,就是这三个相互关系、互相配合来讲。而不是说儒只能用来治国,道只能用来治身,佛只能用来治心,不是这个意思。其实每一个都可以用在治国、治身、治心上,都可以。只不过相互的方式不一样,我们是从某一个角度来讲它们相互配合的(关系)。所以中国就形成了这样一个特点。

我们常常讲,中国佛教是中国化的佛教。这个说法有没有错呢?也没有错。其实中国的佛教和印度原来的佛教不完全一样,跟流传到东南亚地区的佛教也不完全一样。所以这么说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我们也有时候会形成一种误解,就是中国化了以后,佛教是不是失去了它自己的特色了,它的根本和宗旨是不是就变化了?它根本的教义是不是变化了?它根本的理论是不是已经变化了?我们现在有些学术界的讨论,就会涉及到这些问题,认为很多理论问题是佛教原来没有的,完全是受了中国儒家思想影响或道家思想影响,才有了这些理论。所以对这个问题,我觉得是不应该这么来看的。它是不是借用了一些儒家的、道家的名词概念?中国人熟悉的是这些名词概念,许多佛教的名词概念刚传进来,对中国来说是陌生的,所以用中国的名词概念来表达。但用这些名词概念来表达,并不等于用这些名词概念背后儒家的、道家的思想,用里面的一些理念来替代它原来的。

近些年来我经常讲:与其说佛教中国化,不如说佛教本土化。因为本土化的概念不会引起是不是让中国儒道的思想把它改变了,而只会让我们理解成佛教是适应了中国本土文化的环境,它做出了一个自我调整。也就是很多情况下,它讨论的问题实际上都是原来佛教教义里面的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在印度那个时期,根据印度文化的环境,不是那么突出,讨论得不是那么充分。但是到了中国,这些问题就比较突出了,所以就把它扩大了,把它突出来了。

比如说关于孝的问题,我刚才一开始讲到生命观念的时候产生很多观念,在印度文化,特别是在佛教文化里面,生命都是自己业的延续,因此和父母没有很直接的关系。不是说和父母没有关系,父母生你养你怎么会没有关系呢。但生命的根源不在父母,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面,生命的根源就在父母,是父母的精血把

你生养出来的。不是自己的父母,是自己前生的业延续下来的,观念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也要孝顺父母,但孝顺父母的观念不是那么强烈,不是那么突出。他也要孝顺父母,生你养你不要孝顺了?但是,不像中国那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是重要的,孝是根本,有了孝,才可能有忠。因为中国人强调血缘关系,哪个生命来源不是一个血缘关系,是自己的业的延续。所以中国人的观念是很深入的,你再想给它排斥掉,其实排斥不掉。我们都知道新文化运动,包括五四文化运动在内,我们对儒家的批判最激烈的思想就是宗法血缘观念,而且认为这种宗法血缘观念是维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根源。要彻底地破除这个宗法血缘观念,彻底地破除中华血缘制度,当时集中的批这个。因为这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根源,是观念上的根源,所以父传子,子传孙,这是血缘的关系。历代的皇帝都是父传子,子传孙,那要彻底地批判。你看西方就不讲这个东西,他不知道西方的生命观念是人的生命都是上帝赋予的。跟中国的生命的观念不一样的,要彻底地批判掉,要向西方学习,可能吗?不可能的。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张口就是血浓于水,这不就是血缘关系很重要嘛。西方人绝不会讲“血浓于水”的,而只会讲“上帝与我同在”,(众笑)这背景、文化的观念很不一样。所以孝的问题在印度文化中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子女应该孝顺父母,这没问题,佛教里面也讲。

但到了中国,这个问题就不一样了,你要适应中国文化,就要把孝的观念扩大,要强调出来。佛教到了中国,一开始争论的重要的问题就是孝的问题,你信仰了佛教,你要出家,出家你就不能够娶妻,不能娶妻你就不能生子,那断了我的种了那怎么办?所以就讨论这个问题,尖锐得很。我们可以看到东晋的时候这个问题的争论,其中庐山的慧远写了很多文章,就是来说明佛教不是不讲孝的,佛教的孝是更大的孝。我们不是孝一个小家,而是孝一个大家,等等。这样一些说法,目的就是说明佛教要在中国生存,如果不能适应中国这样的环境,把它突出来,那是不行的。但并不是这些东西只有中国才有,佛教本身里面没有的,不是这样的,而是把它做了一个调整,原来不突出的现在把它突出来了。原来在印度很突出的,在中国可能不是很突出,那我可以少讲,就这么调整。所以佛教里面有好多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内在的契合,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佛教才能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这有内在的问题,所以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三

北大学子在2019毕业典礼致辞

北大学子在2019毕业典礼致辞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守于北大毕业典礼致辞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大毕业典礼致辞】 敬爱的同事,尊敬的各位亲友,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光华管理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衷心祝贺2019届一千五百余位各个项目的毕业生。你们多年的辛勤努力使得你们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祝贺你们!还有在现场见证这一激动人心时刻的家人们、朋友们,正是你们长年累月的支持,毕业同学能走到今天。感谢你们! 数载燕园,一生燕缘,大家身上已经留下了深深的北大印记,种下了因思想,而光华的基因。毕业只是暂时的告别。不要忘记你们在学校学会的不唯上、不唯书、注重实证证据的科学思辨方法;相信专业精神、创造力和智慧能够帮助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我们的教育旨在赋予大家定义美好的能力和建设美好的愿力。在大家再度启程,在那些经过审视或是未经审视的生活奔涌而至的时候,这两种力量会让你们少些疑虑,多些信心。 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正处于一个变化莫测的VUCA时代。波动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

(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正在不断挑战我们赖以生存的理性和智慧。 急剧变化之下,我们对事物内在逻辑的认知遭到破坏,传统的秩序和规则受到冲击,我们变得慌张、焦虑、愤世嫉俗,开始对那些穿越旧时烟雨、岁月山河具有普适性的规律,甚至对科学理性精神本身产生了怀疑。 在波诡云谲的大时代,我们应该如何安置自己?我们如何在变化之中找到那些朴素的不变,随身携带,以个体的无足轻重真正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引用大卫鲍伊曾经唱过一句歌词,穿上红舞鞋,跳出忧伤的舞步(Put on your red shoes and dance the blues)。 穿上红舞鞋,我们怎样才能跳出那些属于自己的卓尔不凡的舞步?在大家开启人生新的旅程之际,其实都会希望增多一些确定性,能够知道这些问题哪怕只是其中一部分的答案。很遗憾,我只能告诉大家,答案其实不在任何一条路上,只有行走本身才是答案。 我希望大家拥有行走的一生,永远在路上。 作家劳伦斯布洛克曾用感性的笔触描述孩子们怎样学会行走,没有人灰心丧气,没有人提早放弃,每个人都在按步学习;而且,没有奖励的诱惑,也没有惩罚的威胁;没有对天堂的憧憬,也没有对地狱的恐惧;没有帖,也没有棍棒。摔倒,起来,摔倒,起来,摔倒,起来,然后开始走路。 学会行走,是人类进化历程中最神奇的飞跃,是人类精神中最淳朴,也是最高贵的部分。

最新北京大学历史系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教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 【阅读杂志】 《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 【文献索引】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 《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 《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 《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饶毅2020北大毕业典礼致辞:做自己尊重的人

饶毅2020北大毕业典礼致辞:做自 己尊重的人 饶毅是中国生物学家,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前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神经科学博士,20xx年7月,获得20xx年度科学传播人国际奉献奖。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饶毅在北大20xx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做自己尊重的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饶毅20xx北大毕业典礼致辞:做自己尊重的人 在祝福裹着告诫呼啸而来的毕业季,请原谅我不敢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成功、都幸福;因为历史不幸地记载着有人成功的代价是丧失良知,幸福的代价是损害他人。 从物理学来说,无机的原子逆热力学第二定律出现生物是奇迹;从生物学来说,按进化规律产生遗传信息指导组装人类是奇迹。 超越化学反应结果的每一位毕业生都是值得珍惜的奇迹;超越动物欲望总和的每一位毕业生都应做自己尊重的人。

过去、现在、将来,能够完全知道个人行为和思想的只有自己;世界很多文化借助宗教信仰来指导人们生活的信念和世俗行为;而对无神论者——也就是中国大多数人来说,自我尊重是重要的正道。 在你们加入社会后看到各种离奇现象,知道自己更多弱点和缺陷,可能还遇到大灾小难后,如何在诱惑和艰难中保持人性的尊严、赢得自己的尊重并非易事,但却很值得。 这不是:自恋、自大、自负、自夸、自欺、自闭、自缚、自怜;而是:自信、自豪、自量、自知、自省、自赎、自勉、自强。 自尊支撑自由的精神、自主的工作、自在的生活。 我祝愿:退休之日,你觉得职业中的自己值得尊重;迟暮之年,你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 不要问我如何做到,50年后返校时告诉母校你如何做到:在你所含全部原子再度按热力学第二定律回归自然之前,它们——既经历过物性的神奇,也产生过人性的可爱。 关于饶毅的社会评价 20xx年,在饶毅回国之前,他就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撰文,对中国政府的中长期科技规划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批评。20xx年年底,其又在美国《科学》杂志刊出社论,认为中国现行的科研基金分配,更多的是靠关系而非学术水平高低,“浪费资源、腐蚀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历史学、世界历史双学位招生简章 一、培养要求、目标 历史学本科双学位的培养目标是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的史学素质教育,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的不同领域对于具有一定史学功底的专业人才的广泛需求。要求学生通过科学的、系统的学术训练,掌握一定的历史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结合今后各项工作的需要,运用历史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搜集、考订和分析各种复杂的现象和材料,善于思辩、表述和写作,能够独立地研究和解决问题。 二、报名条件: 1、在校2004级和2005级本科生(专科起点本科 除外),没有不及格课程且全部课程的GPA绩 点在2.0以上,学有余力者; 2、每人只能选修一个辅修或者双学位; 三、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如有疑问,请咨询62757444) 总学分:38学分,其中:

修满15学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历史学、世界历史辅修 一、培养要求、目标 历史学本科辅修课程位的培养目标是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的史学素质教育,以满足现代化社会的不同领域对于具有一定史学素养的人才的广泛需求。要求学生通过较为系统的学术训练,掌握一定的历史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结合今后各项工作的需要,运用历史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搜集、考订和分析各种复杂的现象和材料,善于思辩、表述和写作,能够独立地研究和解决问题。 二、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28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16或18学分 方案①中国古代史8学分 中国近代史4学分 中国现代史2学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学分 共16学分 方案②世界上古史3学分 世界中古史3学分

祝愿——戴锦华在北大中文系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8814225119.html, 祝愿——戴锦华在北大中文系2018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作者:戴锦华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2018年第07期 今天,在这里,我们送你们离去,送你们登程。 当然,你们早已成人。大学的岁月,老师的工作是扶你们上马,牵马送你们一程。如今,你们独自上路。若你们自此扬鞭绝尘,奔向你们生命的天际线,我们始终会在这里,在你们视野中的某个地平线上,在岁月的此岸,在代沟的此端,伫望着你们,怀着暖意,怀着柔软,怀着祝愿。若你们间或回望,我们将欣然;其实,你们能在某个寂然的时刻,会心或调侃地忆起自己青春岁月的某个瞬间,瞬间中某个老师的侧影,便已足够。唯愿,我们曾在你们的生命中留下了某种有美感的刻痕,而非擦伤。 羡慕你们,你们成长于中国崛起的时代,你们不必再如先辈那样痛切地叹息:“我多么痛苦地忆起我是一个中国人”,你们不会再如我们曾有的那样低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如今你们可以坦然而自在地行走在地球之上,你们可以轻松而不无骄傲地做一个来自中国的世界公民。你们拥有近乎无限定的选择和可能。生命正在你们的前方展开。但我,我们也并不羡慕。你们将进入一个地球已格外拥挤、无穷上升的承诺已不时触碰着透明穹顶的世界。你们拥有“宅”之中的无尽自由,你们可以在“二次元”与“三次元”间自由的穿行,与此同时,你们必然要承受的,是置身于角逐与竞争的战场,也许会在受伤与落败之际的茕茕孑立。在歌咏与膜拜“成功”的流行中,我们都知道,追逐成功,是一场巨型的马拉松的竞赛,起点处千军万马,终点处屈指可数,夺魁者凤毛麟角。祝愿你们夺魁,但那不是人生的唯一模板,唯一目标与价值。 曾经说过,也许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毕生之课,是学会输得起。输得起,是当年我步入高考考场时的自勉,也是我一生的功课。我说过,输得起就好。我仍要说,祝你们成功,若果你们不甚成功,甚或落败,那么,输得起就好。输得起,凭借的是一份自知,更是一份自信。生命的价值,原本并不缘自通用价值的评说。愿你们有承当,首先承当起自己,进而承当起时代和社会。愿你们做个好人,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会。愿你们快乐地生活。愿你们始终拥有真诚与坦荡,独自扪心,静夜自问之时,磊落心安。愿你们大胆地去爱人,以赢得被爱。愿你们去争取也坚持。愿你们必然与世界谈判并妥协之际,记得自己设定过的底线。不要理会诸如“幸福指数”一类的说辞,幸福原本不可统计,一如缘自心底的微笑从不进入计量。 你们自北大中文系走出,你们带着人文学的底色。而希望与梦想是人文学的特权领域。我相信,这也是今日世界的稀缺资源。再一次重复,“小时代”是一种错觉和误判。你们生逢大时代,文明重新选择方向的大时代。你们个人生命的选择则汇聚为对未来方向的选择。

北大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致辞

北大校长毕业典礼精彩致辞 校长刘洪涛北大毕业典礼致辞:在骨感中走向丰满各位敬爱的老师、可爱的师弟师妹,上午好! 感谢你们让我来分享生命中重要的时刻,这是我的荣幸! 毕业是结束,更是开始,从此你们将走进一个全新世界。在这样一个临界点,你们的心中,除了万丈豪情、离愁别绪,或许还有一点点茫然,对于未来的茫然。 历史是公正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我们毕业时,有单位、有宿舍,但没有选择的机会;今天,你们没有保障,但有选择的机会。你们中的很多人会感到两难:如果坚持理想,可能生活窘迫;如果迁就现实,可能与理想渐行渐远。未来的日子里,该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中寻找到平衡点、寻找到事业的起点?我想说,即便现实很骨感,仍然要努力实现丰满的理想。 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人生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拿得起放得下。 我的同班同学于川,1988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九十年代中期已经拥有一家规模可观的科技公司,在世俗的眼光中,他无疑是令人艳羡的成功者。但他却惊世骇俗地关闭公司,彻底回归文学梦想。也许是纪伯伦提醒了他:不要因为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 这一刻,对你们而言,可能是伤感的。三年前的此时,

你们也曾带着不舍告别故友,意气风发地走进一中;而今你们又会再一次离别,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的每一个方向。罗汉松下,有你们匆匆掠过的身影;樱花丛中,有你们惊喜驻足的印迹;篮球场上,有你们悸动欢呼的声音;楠楼柏楼,有你们认真专注的目光。你们不会忘记第一次走进一中校门时的激动,不会忘记第一次考“砸”了的沮丧,也不会忘记在球场上与队友一起拼搏的汗水与激情,更不会忘记,三年来老师们苦口婆心的谆谆教诲。再过十几天,这些都将成为你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今后,每当你在异乡的夜空下想起母校的时候,你就会从心底翻阅这些记忆。 为了挽回此前所有蹉跎的岁月,他以超常的真诚、勤奋、热情投入写作,转型的阵痛剧烈并且持久,他却甘之如饴,终于大器晚成,迄今已发表12部长篇小说、三部电视剧本,其中,小说《最后一个贝勒》XX年创造了影视改编授权费用的全国纪录,电视剧《青果巷》今年三月在央视八套黄金时段播出,并获得广电总局首届年度优秀剧本奖,全国只有18部剧本获奖。 拿得起放得下是很难到达的人生境界,于川做到了,相信他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第二个故事是持之以恒。 今年是南科大创校的五周年,刚才你也听过,在两个礼拜之前是我们港科大的25周年,好像我们年纪是南科大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传统优良,历史辉煌: 本系始创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历经110年的风风雨雨,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长盛不衰。1903年开设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民国初年增设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史学理论与方法、专门史等课程体系。屠寄、王舟瑶、李大钊、朱希祖、马衡、叶瀚、陈汉章、陈翰笙、陈寅恪、冯承钧、何炳松、傅斯年、李济、董作宾、孟森、钱穆、陈受颐、陈垣、顾颉刚、范文澜、张星烺、刘崇鋐、冯家升、毛子水、劳干、姚从吾、郑天挺等史学名师先后在此执教。1952年院系调整后,清华、燕京等名校精华汇入本学科,翦伯赞、向达、张政烺、邓广铭、齐思和、杨人楩、周一良、侯仁之、王铁崖、邵循正、苏秉琦、田余庆、罗荣渠、张广达、宿白、严文明等名师云集,再创辉煌。 学科齐全,师资强劲: 本系目前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含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教学科研实体,20个挂靠的研究虚体机构,2个藏书30多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分馆。1998年即获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师资岗位向国内外开放竞争,择优选用一流人才。目前一大批占有广阔学术前沿的中年教师已成为主力,一代史学新秀正在茁壮成长。教师中有过6位现任和曾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田余庆、何芳川、朱凤瀚、罗志田、钱乘旦、李剑鸣),4位北大文科资深教授,现有4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马克垚、阎步克、钱乘旦、李剑鸣),5位教育部“长江学者”,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5位

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毕业礼是对我们学习生活一个阶段的画上完美句号。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武汉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毕业典礼栏目! 我唯一的害怕 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亲爱的学弟学妹——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卢新宁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刚才看了你们的毕业视频,点点滴滴的片段连成了大家的北大光华岁月。时间过的真快,你们刚刚入学时欢迎大家的开学典礼仿佛就在眼前。今天你们从北大光华毕业,顺利的走过了人生中一段重要的里程。我代表光华管理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对你们的毕业,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

北大毕业典礼致辞

北大毕业典礼致辞 20多年前,和你们一样,我在北大过着一段悠闲得令人羞愧的日子,一段努力地无所事事的日子;有时间的概念,我愿意、好像也可以永远这样地赖在这里。也知道毕业这个词,但它没有体温;直到有一天才残酷地发现,原来大学也会毕业的。于是,“改邪归正”,从春天开始(那时还不用自己找工作),就不再上课,不再到图书馆占座,茫然地一心一意——毕业ing。 今天,你们的这个ing也走到了尽头,黑色的学位服凝重在你身上……不要说你们伤感。伤感不是青年人的专利。静下来,写这段讲话的时候,其实,我,我们这些看着你们长大的老师,也一样伤感;并且年年如此。岁月并没有让我们的心长出茧子,只是我们学会了掩饰,也善于掩饰。我们不再表达;伤感的表达是青年知识人的专利,我们知道。 “自古多情伤离别”;但离别会让你想一些来不及想的事,说一些本不会说的话,让没心没肺的你第一次品味了甚至喜欢上了惆怅,或是让滴酒不沾的你今晚变成了“酒井”先生或小姐。如果没有这样的离别,人生会多么乏味!问一问今天在座的王磊老师,还有刘燕老师、沈岿老师,还有今年毕业的凌斌博士、李清池博士,自打他们本科进来之后,就一直没有离开北大的校门,或只有短暂的离开。他们的本科或研究生毕业都不像你们今天这样百感交集,有滋有味,

肆无忌惮;在他们心中,那只是又一个暑期的开始。 孩子们,你们马上就要离开幼儿园了。我和老师一样都很舍不得你们。这几年,我个人记忆中也承载了太多和你们相关的美好回忆。无论是教师节、还是“感恩”活动中都收到的来自孩子们的祝福,这份来自孩子心灵深处的、没有任何杂质的爱使我获得了其他职业难以企及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也许有同学会笑话,大师姐写报社论写多了吧,这么高的调子。可如果我告诉各位,这是我的那些中文系同学,那些不管今天处于怎样的职位,遭遇过怎样的人生的同学共同的想法,你们是否会稍微有些重视?是否会多想一下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他们依然如此? 前几年,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所下降,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来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你们的身体素质,因为走上社会,面对逐渐加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你们需要拥有健康的体魄。身体是一个人道德、知识、才华、个性的载体,离开学校以后,希望同学们强化健康意识和锻炼意识,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小处讲,这种健康意识与态度可以强身健体、提高个人生活质量,从大处讲,可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国民素质。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人的身体、精神与社会的最佳状态”。养成文明健康生活的习惯,坚守诚信、友善、博爱、悲悯等这些人类的美

2020北大毕业典礼幽默的致辞五篇

2020北大毕业典礼幽默的致辞五篇 2020北大毕业典礼幽默的致辞一 同学们、家长朋友们、老师们: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无疑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华文明自宋代达到顶峰之后,停滞达千年之久,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得以重新上路。 在未来的三十年里,我们将为重回世界文明之巅发起最后的冲刺。从1840年算起,以200年的时间实现现代化,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大国而言,注定将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然而,历史进程不是线性的;对于身处其中的当事者来说,体会更多的往往不是“进步”,而是停滞、甚至倒退。 今天我们知道,当亚当·斯密写作《国富论》的时候,人类开始迈入工业文明时代;而斯密本人却对此浑然不知,他想做的,不过是为人类的占有欲找到一个合理的释放场域,也就是市场。 社会进步之于个体,永远是一个超慢的变量,以至于我们常常忽略它们。我们能够感知的,多半是各种各样的焦虑和日常的琐碎:升学、找工作、找爱人、找投资、找房子、还贷款,还有各种各样无休止的柴米油盐。 在更高的层面,我们还要面对个体在社会和历史面前的无力感,似乎空有一腔报国志,却总是不得其门而入。 这就引出了我今天要和同学们分享的话题:我们要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去战胜生活的琐碎和不断袭来的挫败感? 我想以大学时代对我影响很大的一本小书《六人》来开始我的分享。这本书借助六个文学著作中的人物,讲述了六种人生态度。作者德鲁多尔夫·洛克尔把这六种人生态度比作人生的六个篇章,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人生的交响乐。 第一个人物是浮士德。 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曾经尝试各种人生路径,最终回归理性,把探究终极真理

点评北大历史系诸先生

点评北大历史系诸先生 范美忠 北大让我失望是一步步的,是随着自己看书的增多,眼界的扩大和对它了解的加深而最终彻底失望并放弃读研究生的想法的。首先让我失望的是本系的教授。应该说我第一次坐在教室里边听北大老师讲课,真的有种很异样的感觉,首先开一大堆书的书目让人觉得很新鲜,有否定了好多中学时当作绝对真理记住的结论,的确有些新鲜感。后来看书渐多,涉猎了一些西方史学的理论,比如兰克的客观主义学派,柯林伍德的新历史学派,布罗代尔和布洛赫的年鉴学派的理论等等,总之,西方的理论虽不完美(哪有完美的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不完美呢?),但就象西方人在文学绘画等领域一样新见迭出,,令人大开眼界。而我们那帮老师还在讲乾嘉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死抱着制度史不放,毫无新意可言,既无独到的理论又缺乏趣味,所以他们的讲课就成了最好的催眠曲了,尤其是大一时我上朱龙华和张衍田先生的课是肯定要睡觉的,别误会我是一个混日子的学生,我泡图书馆看的书真不少。后来我看了《史记》和《剑桥中国史》和《万历十五年》这些书,则从实践上否定了他们的水平。因为他们写的书我是从来提不起兴趣看的。下面点评诸位先生,我在看历史书时一直为中国从古至今虚假的历史书写感到头痛,所以这里我也就不为尊者讳了。 中国先秦史,吴荣曾先生,他总是在校园里骑着一辆破烂的过时的加重自行车。应该承认,如果不以大师的标准衡量,他的学问还是扎实的,他是翦伯赞的学生。但问题不在这里,北大老师里面可能有三分之一是混混,但一般大学混混的比例可能是三分之二,所以比较而言,北大文科老师的功底还是扎实的,态度还是严谨的。但问题不在这里,研究历史最重要的是除了真实的史料之外,关键是看你如何去诠释它,要说功底的扎实的话,清代人谁比得过,可是所谓三大考史名著有什么价值?钱穆的〈国学大纲〉有何价值?先是他给我们讲封建社会始于何时的争论,当时倒也略具新鲜感,后来一想,够糟糕,中国传统的王朝史学固然乱七八糟,但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的划分之说也根本不应该适用于中国社会,就是用封建社会来命名中国历史

北大历史学系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

北大历史学系各专业最低录取分数线 2015年北京大学历史系系考研复试分数线总分不低于345分,政治、英语不低于50分,专业课不低于180分。 世界史:复试所占权重为总成绩的50%。复试成绩由专业外语笔试、考生资格审查、面试三部分组成,其中笔试占20%,考生资格审查占10%,面试占20%; 中国史:复试所占权重为总成绩的50%。复试成绩由考生资格审查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其中考生资格审查占20%,面试占30%。 最终录取成绩为初试(50%)+复试(50%)+英语听力成绩的总和。 具体计算方式为:总成绩=[初试权重×初试各门总成绩+复试成绩(换算成百分制)×复试权重+外语听力成绩(换算成3分制)] 考研复试面试不用担心,凯程考研有系统的专业课内容培训,日常问题培训,还要进行三次以上的模拟面试,还有对应的复试面试题库,你提前准备好里面的问题答案,确保你能够在面试上游刃有余,很多老师问题都是我们在模拟面试准备过的。本文系统介绍北大历史学系考研难度,北大历史学系就业,北大历史学系学费,北大历史学系考研辅导,北大历史学系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大考研机构! 一、北大历史学系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最近几年北大历史学系考研很火,特别是北大这样的名校。北京大学2015年历史学系研究生共招收42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北大历史学系考研专业课623历史学基础复习较为容易,考研难度不大。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历史学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历史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北大历史学系硕士毕业生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 北大历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分别为:政府机关,新闻出版,公司,高校任教,读博,出国。 三、北大历史学系各招收专业介绍 北大历史学系共有两个专业招生,即中国史和世界史。学术型硕士学费总额2.4万元。 北京大学2015年历史学系研究生共招收42人,其中中国史25人,世界史17人。拟接收推荐免试生50%-70%。应试生差额复试比例为200%。复试权重为50%。 其考试科目如下: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53法、254德任选一门 623历史学基础(中国史或世界史) 考北京大学的历史学研究生是分专业分科目考试的,也就是说考中国史专业的研究生,在专业课方面只考中国史,不再考是世界史;同样,考世界史的研究生不考中国史。

卢新宁北大毕业典礼震撼致辞

卢新宁北大毕业典礼震撼致辞 以下内容是由应届毕业生毕业典礼网站为大家整理的人民日报社副 总编辑兼评论部主任卢新宁在北大中文系2012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卢新宁在这篇致辞里告诉大家要选择理想,选择听从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 最饱满的人生。 刚才播放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非常喜欢。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你的心中是否有愧,为妈妈、为母校、为家庭、为自己带 来多少光荣和骄傲!孩子们,一定要珍惜啊!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同学们,四年里,你们长大了,更加自信了。你们掌握了未来发展 的初步知识与方法,有了自己的思考,但这仅仅是迈开了人生的第一步,未来的道路必将漫长而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明天,你们又将站在一个 新的起点,开启新的征途。国家的安宁,社会的繁荣,乃至人类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将依靠你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与奋斗。在同学们即将启程之际,我谈几点想法与大家共勉,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伴你们一路顺利 前行。 北大邱德拔体育馆门口已排起长队。8点半,伴随着学校艺术社团 诗朗诵《永远的校园》,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 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 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 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 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他 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我想,老人与海的故事,主角其实不是老人,也不是大海。而是马 诺林这个孩子。他是善良,忠诚,独立和坚强的化身。老人在海上孤独 的捕鱼,和鲨鱼搏斗的间隙,时时思念马诺林,因为他给老人以希望和 力量。没有马诺林,老人的英雄主义精神就没用了意义。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 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 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 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 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 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 么。 党校学习培训就要落下帷幕了,我们党校毕业典礼也即将开始,下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毕业生就业前景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毕业生就业前景 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分别为:政府机关,新闻出版,公司,高校任教,读博,出国。本文系统介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难度,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就业,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学费,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辅导,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京大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京大学考研机构! 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最近几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很火,特别是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北京大学2015年历史学系研究生共招收42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专业课623历史学基础复习较为容易,考研难度不大。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历史学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历史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三、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各招收专业介绍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共有两个专业招生,即中国史和世界史。学术型硕士学费总额2.4万元。北京大学2015年历史学系研究生共招收42人,其中中国史25人,世界史17人。拟接收推荐免试生50%-70%。应试生差额复试比例为200%。复试权重为50%。 其考试科目如下: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202俄、203日、253法、254德任选一门 623历史学基础(中国史或世界史) 考北京大学的历史学研究生是分专业分科目考试的,也就是说考中国史专业的研究生,在专业课方面只考中国史,不再考是世界史;同样,考世界史的研究生不考中国史。 世界史专业研究方向如下: 0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02.国际关系史 03.世界历史 中国史专业研究方向如下: 01.中国历史地理 02.历史文献学 03.礼学与经学 04.中国少数民族史 05.敦煌吐鲁番文书 06.古代中外关系史 07.先秦史 08.秦汉史

2020本科生毕业典礼北大校长致辞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各位嘉宾,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刚才,教师和学生合唱团演唱了《燕园情》,这首歌虽然还不是我们正式的校歌,但这么多年来,它的旋律、它的歌词、它所包含的深厚感情以及北大人以四海为家、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已经深深刻在了我们的心中。在座每一位北大同学的本科生活,都是由《燕园情》开始的,今天在这里,也将以《燕园情》画上一个休止符。 四年前,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你们从五湖四海汇聚到燕园,开始了在北大的求学生涯。那时,你们在一体的操场上第一次学唱《燕园情》;而今天,在同样悠扬的歌声里,你们就要带着在北大收获的知识、友情以及爱情,带着一生一世的北大印记,走向天南海北。前段时间,我们的一张本科毕业生“合影”在络上“走红”,这张一个人的“合影”来自元培学院的薛逸凡同学,她所在的古生物学专业,或许是中国唯一的只有一个学生的专业。很多友赞她为“女汉子”,纷纷留言——“一个人的寂寞谁懂?”,“专业第一名和最后一名都占了”……其实,无论什么专业,寂寞也好,热闹也罢,作为校长和老师,只要你们学有所成,只要你们快乐成长,就是我们内心最大的满足。2019届毕业的全体本科生同学们,祝贺你们! 同学们,大学时光匆匆而过,以至于身为“90后”的你们都开始慨叹:“时间都去哪儿了?”是的,对一个始终在奋斗、始终在攀登的年轻人来说,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四年光阴转瞬间就流走了。我想,这四年的时间,已经凝结成了你们在无数次“刷夜”苦读之后的哲思与明辨,凝结成了你们在国际交流舞台上闪光的才华与自信的气度,也已经变成了悄悄爬上父母和师长双鬓的缕缕白发。当你们在回忆过往,追问青春的意义时,我希望,大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向默默哺育你们的父母、悉心教导你们的师长以及四年来相互关爱、相互扶助的“小伙伴”们说一声——“谢谢!”正是他们时时在你的左右,你的人生才如此的精彩!今天,请把掌声献给他们! 此时此刻,站在这个讲台上,我的心情也很不平静,愿意与大家分享一点自己的时间印记。我和我的同龄人,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成长起来的,虽然历经波折,却也幸运地搭上了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时代列车。1978年我上大学的时候,人们还在讨论收音机和电视对未来教育的影响。而现在,我也同你们一样,经常看看BB 和微博,也试图用与朋友们交流。时至今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拉近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相信就在此刻,你们当中有不少人正通过微博、将毕业的体悟和感恩的心情传递给千里之外的亲友。这在几十年前,甚至几年前,都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同学们,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包括我们所身处的燕园,每天也都在发生着许多细微但深刻的变化。我们的北大,正变得更加国际化、更具包容性,也更充满了创新的活力。这一切的变化,是所有的北大人,包括在座各位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 那么,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北大人应如何作为?我们除了与时俱进,紧紧跟上时代的

北大中文系XX年毕业典礼致辞

北大中文系XX年毕业典礼致辞 北大中文系XX年毕业典礼致辞(我唯一的害怕)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他们的孩子都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他们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

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形容自己的处境。 20多年时光,中国到底走了多远?存放我们青春记忆的“三角地”早已荡然无存,见证你们少年心绪的“一塔湖图”正在创造新的历史。你们这一代人,有着远比我们当年更优越的条件,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站在更高的起点。 我们想说的是,站在这样高的起点,由北大中文系出发,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庇荫,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

2013年北大历史系博士复试名单及录取名单

2013年北大历史系博士复试名单及录取名单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3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名单公示 根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的复试分数线,现将2012年博士研究生复试名单公示如下: 陈业诗冯鹤昌付马高然郭晨晖郭洪伯郭宁何思源胡莉黄桢蒋凌楠李伟李洋刘芳刘梦佳刘鸣刘祥刘旭卢雅怀罗敏亓民帅邱林 求芝蓉唐笑天王倩王庆帅向伟闫建飞杨朝杨萍尹航岳梦臻詹刚 张慕智张亦冰赵春水赵鹏赵秀宁赵永磊朱义群 (共计40人,其中含硕博连读生17人) 留学生: 窦安德金炳辰YANG LANGTIAN图巴尹淑铉 港澳台生: 關棨勻吾國麟嚴智德赵埜均鍾國昌 【有关复试的时间、地点安排】 面试时间:2013年4月20日9:00 面试地点:北京大学二院历史学系各教研室 集合场所:108会议室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2013年4月11日

育明教育 【喜报】38人考研状元集训营,20人考上北大、人大、清华、复旦。【喜报】36人考研冲刺集训营,16人考上北大、清华。 【喜报】“三跨”学员隋JiaLun(378分)36天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喜报】2013年,育明教育包揽北京大学国际关系(378分)、城环(409分)、政管(402分)共11个专业状元。 【喜报】2013年,育明教育包揽北外汉教、翻硕、法语等6个专业状元。 【喜报】2013年,育明教育共有126人考上北大、人大、中财、贸大、五道口经济金融类研究生,众多学员成绩400+,最高分464分。 【喜报】2013年,育明教育包揽北大(402分)、人大(396分)、北师大(378分)等6大名校行政管理状元。 【喜报】“三跨”学员马Lin(402分)以第一名考上对外经贸大学翻译硕士国际会议传译。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3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一、内地考生(共计33人,其中含硕博连读生17人、国学院2人(招生名额另计)) 陈业诗冯鹤昌付马高然郭晨晖郭洪伯郭宁胡莉黄桢蒋凌楠李伟李洋刘芳刘梦佳刘鸣刘祥刘旭卢雅怀罗敏亓民帅求芝蓉唐笑天王倩王庆帅闫建飞杨萍尹航张慕智张亦冰赵鹏赵秀宁赵永磊朱义群 二、港澳台考生(3人) 關棨勻嚴智德赵埜均

2019最新各大名校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2019最新各大名校毕业典礼校长致辞 四年的青春那么度过了最好的大学,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共同见证中央民族大学20XX届毕业生们的美好时刻,接下来在这给大家带来2019各大高校毕业典礼校长致辞,仅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19最新各大名校毕业典礼校长致辞一 同学们: 今天是一个值得隆重庆祝并且会让我们永远记忆和珍藏的日子!大家就要毕业了,就要从北大出发,走上人生的新征程。作为你们的校长、老师,也作为北大的一名老学生,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激动。看到同学们的成长,看到你们取得的成绩,看到大家值得憧憬的远大前途,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在这里,我要代表学校的全体老师和员工,向同学们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向关心北大、爱护北大、支持北大的各位家长、中学校长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的前任社长杜维明教授曾经这样评价北大,他说:五四以来,北京大学不仅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主的象征,而且是现代中国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向往的精神家园。仅此一端,世界其他大学,如东京、首尔、哈佛、牛津或柏林都无法望其项背。 杜先生的话,对我们所有北大人都是一种鞭策,也说明了北大之所

以为北大。北大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从1898年到现在,在中华民族解放和振兴的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北大人都没有缺席。为了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伟大复兴,北大人前赴后继,献出了智慧、心血乃至生命。这在世界大学发展史上也是鲜见而独特的历史贡献。 今天在座的各位同学,在北大求学的这几年时间里,都亲身经历了许多历史性的大事件,对中国的和平崛起应该有着最切身的体会。我们遭遇了罕见的大灾难,但是灾难中我们所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和民族凝聚力是惊人的;我们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就在大家现在所在的这个体育场里,国歌一次又一次地奏响,很多同学亲自参与了奥运志愿服务,你们自信的微笑,你们所展现出来的高素质,让全世界的媒体都给予了毫不吝惜的赞美;我们还正在经历一场百年难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但是就在这场危机中,中国的国际地位变得更加举足轻重。 可以说,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遏的历史趋势。国运兴,教育兴,北大兴。北大只有把自己的发展深深融入到国家发展的战略体系之中,始终牢记我们工作的意义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动力是什么、依靠是什么,才能够实现一百多年来几代北大人的一流大学之梦。北大曾经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未来还应该继续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源泉,我想,只要我们做出了这样的历史性贡献,那就可以当之无愧地说,北大是世界第一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