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经验做法及成效

合集下载

试论禄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试论禄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试论禄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1. 引言1.1 背景介绍禄丰县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城。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完善、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禄丰县政府在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中积极探索,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大背景下,禄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禄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深入研究和总结,可以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类似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禄丰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深入了解该试点工作的具体情况,并对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

通过对试点工作的调研和分析,旨在总结出相关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更多地区开展类似的改革试点工作,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通过对试点工作的意义和未来展望的探讨,旨在深化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认识,为未来的改革工作指明方向和目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积极贡献。

【观点】2. 正文2.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展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展开的过程中,禄丰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该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政策制定阶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时间表。

在宣传引导方面,县政府充分利用媒体和宣传栏,广泛宣传该项改革的意义和目的,引导农民理解和支持改革。

通过召开座谈会、宣讲会等形式,与乡村干部和农民代表进行深入交流,听取意见,解答疑问,做好思想工作。

2024年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2篇)

2024年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2篇)

2024年乡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乡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

2024年,我国在乡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改革目标1. 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确保乡村集体经济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2. 加强农村土地经营制度改革,扩大农民土地经营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3. 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4. 建立健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提升农村集体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效益。

三、主要举措1. 加强产权保护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乡村集体经济产权的保护力度,确保农民合法权益。

成立专门的乡村产权保护机构,建立健全产权维权机制,及时受理、调解和解决涉及乡村集体经济产权的纠纷案件。

2. 完善土地经营制度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工作,确保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和可持续。

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化,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业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3. 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加大对农村集体经济的财政支持,鼓励农民依托集体经济实现增收。

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品牌认证制度,支持农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4. 健全组织管理制度完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制度,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的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对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督和评估,推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提升其经营效益和服务能力。

四、取得成效1. 乡村集体产权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依法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2. 土地经营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持续推进。

3.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4. 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服务能力和效益不断提高。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1. 乡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部分地区推进较慢,多个行政层级重复管理的问题较为突出。

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与成效

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与成效

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与成效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指宣威市政府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这一改革旨在通过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下面将对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与成效进行详细阐述。

一、改革措施1. 产权确权登记:宣威市政府通过组织人员对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林地、草场等资源进行清查与登记,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产权真实、合法和有效。

2. 分配制度改革:宣威市政府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水权等要素资源的市场化流转,鼓励农民通过出租、流转等方式进行土地等要素资源的合作经营,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农民的经营效益。

3. 经营主体多元化:宣威市政府鼓励农民适应市场需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村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4.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宣威市政府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5. 引入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理念:宣威市政府加大对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引导农民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改革成效1. 提升农民收入: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宣威市农民的土地流转率大幅提高,农民利用出租、流转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进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4. 加强农村治理能力:宣威市政府通过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完善农村治理体系,提高农村组织管理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包括产权确权登记、分配制度改革、经营主体多元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引入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理念等。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包括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农村经济活力以及加强农村治理能力等。

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与成效

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与成效

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与成效宣威市是云南省东北部的一个地级市,地处滇、桂、黔三省交界处,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门户城市。

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与成效。

一、改革措施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等方面。

土地制度改革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过去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存在着产权不明晰、流转不便利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采取了以下措施:1. 完善产权制度:为了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宣威市完善了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制度,将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明确化,使农民的土地产权得到了有效保障。

2. 推动土地流转:为了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宣威市鼓励农民通过流转等方式,组织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 支持农民发展产业:宣威市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支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

除了土地制度改革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也是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村民自治经济等制度,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改革成效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使农村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村民群众的积极性被有效激发。

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产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来源。

2. 村民收入稳步增加: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土地流转和发展产业,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致富机会。

3. 村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民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农村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得到了良好的调整和优化。

正安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成效、问题和对策建议

正安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成效、问题和对策建议

正安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成效、问题和对策建议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农业农村局 563400正安县20个镇(乡、街道),154个村居,总人口65.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1万人。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管长远、管全局的重大改革,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从2017年开始部署和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业务部门的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县各级干部的不懈努力下,全县涉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150个村居、4055个原生产队(或生产大队)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取得较好的成效。

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一)成效1、清产核资全县清查资产总额103624.32万元(账面数6104.14万元),固定资产总额29647.20万元(账面数为5029.01万元),其中经营性固定资产3790.74万元(账面数375.54万元),资源性资产集体土地总面积388.42万亩,其中农用地343.49万亩,未承包到户农用地27.13万亩。

2、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

全县涉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村级组织150个村居(其中112个村委会、38个居委会),组级组织4055个原生产队(或生产大队),100%完成成员身份确认,确认成员141999户,591966人。

3、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及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涉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所有组、村、镇(乡、街道)将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成员(资源性资产实行“折股不折资”),100%建立了集体资产股权台账。

建立集体经济组织150个村居,登记赋码和颁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的150个村居,并全部颁发了集体资产股权证。

4、集体经济组织运行(1)政策和制度保障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出台“十条措施”的通知》,文件中具体明确了支持农村集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人才培养、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正安县农业农村局印发了《正安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农村集体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农村集体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总结

农村集体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和意义2024年,国务院决定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试点工作,旨在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承包权、经营权等集体产权向农民个人合法私有转变,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需要对其进行总结和评价。

二、试点工作情况(一)试点范围:试点工作选择了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包括东部沿海地区、中部省份、西部边疆地区等多个地方。

(二)试点内容:试点工作主要包括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等内容。

1.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通过对农村土地权属的澄清和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认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承包权。

2.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将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实现农民合法私有资产的产生和流转。

3.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为了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和提高效益,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将土地流转给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

三、试点工作成效(一)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了农民土地承包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二)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取得积极进展,为农民个人合法私有提供了平台。

(三)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部分地方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精神支持不够的问题,导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在一些地方推进缓慢。

(二)农民参与集体产权制度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农民对的理解和支持程度不高。

(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与农村土地制度、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配套政策和制度还不够完善。

五、未来工作建议(一)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于集体产权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农业产权制度等工作的配套推进,形成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体系。

(三)加大对试点地区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技术、培训等支持,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汇报六篇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汇报六篇

工作总结(JobSummary/WorkSummary),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汇报6篇范文,供大家参考选择。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汇报篇119122021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情况汇报经验做法成效亮点去年,x市x村395名村民每人从村集体领取了1万余元分红,比往年提高了30多倍。

这一切都归功于该村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民成为股东,多了一份财产性收入。

据悉,x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村集体拿到了村建公寓3年的租金855万元,一次性向村民发放了400万元红包。

2021年,x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目前已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完成成员资格界定、资产量化5218个村(组),完成选举建立“三会”5216个村(组),完成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5215个村(组),占比均为99.7%,在非整市推进市中排名全省第一,今年9月底前将基本完成这项改革。

一、摸清家底,共分同享本村有多少亩地?使用情况怎样?收益有多少?……这对很多村民来说是笔“糊涂账”,村民更不可能从中受益。

而厘清这些,也成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清产核资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清查核定各村集体资产,厘清资产归属、权属关系以便有效利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启动后,x村成立了5人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另外,8个生产小组分别由相关村民推选出4人参与清产核资。

他们按照清查、登记、核实、公示、确认、建立台账等规定步骤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最终,该村确定集体资产增加640万元。

由于程序公正,过程透明,对这一核资结果,全村没有一个人有异议。

摸清村集体家底,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

2013年初,x以试点形式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5个专项小组,各小组明确职责。

另外,印发相关指导文件,全面核查村集体森林等资源性资产、村办企业等经营性资产和用于公共服务的非经营性资产。

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与成效

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与成效

宣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措施与成效宣威市是云南省曲靖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该市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村经济是该市的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基础。

近年来,该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集体经济组织改革。

该市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了以农民自愿参加为基础、以自愿退出为原则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2、集体土地制度改革。

该市实施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将有偿退出资金用于土地流转、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集体经济发展,同时支持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合作社和经济组织中,丰富了农民的收益来源。

3、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

该市逐步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机制,实行“量化清产核资”,并通过公示、公证等程序,确立了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为集体资产流转提供了有效保障。

4、集体林权改革。

该市积极推进农村集体林权改革,将传统的“木权、林权、地权”分离的农村林地统一归集到村集体名下,建立起以集体林权为主的农村林地产权制度体系。

二、改革成效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不断完善。

截至2020年底,该市共有农村专业合作社279个,其中涉及农业、畜牧业、渔业、农村金融等领域,覆盖全市98.3%的行政村。

2、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的尝试和探索,该市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得到了不断拓展和完善,截至2020年底,该市累计流转土地面积超过17万亩,土地流转交易额已经超过2亿元。

4、集体林权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该市的集体林权改革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该市已经归集集体林地面积达到40万亩,其中95%以上的村集体已完成了林地整理和林权确权登记。

同时,在林地流转和经营管理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宣威市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通过不断优化措施和完善制度,有效提升了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6月,成都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推进试验区建设,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成都市委、市政府作出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部署。

2019年1月1日,成都市正式出台了《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制度的意见(试行)》(成委发[2019]1号),明确把“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作为改革目标,明确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改革重点和配套措施。

为贯彻落实成都市委1号文件精神,顺利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我市被成都市确定为试点区(市)县,率先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在试点过程中,我市严格按照成都市委1号文件精神,坚持确权是基础、流转是核心、配套是保障的工作思路,周密规划,率先启动,大胆探索,扎实推进,为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较好地完成作为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点中点”所担负的改革探路的任务。

一、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一)确权颁证顺利推进截止目前,全市已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73820本,房屋所有权证6517本,林权证443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903本(产量亩)。

(二)农村产权有序流转我市于2019年8月25日,正式成立了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同时,各乡镇成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

2019年1月18日,我市又成立了城乡产权交易中心,现正积极开展农村产权交易意向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

截止目前,全市承包地经营权流转524宗,面积20197.8亩,涉及金额3871.23
万元;林权流转10宗,面积6135.4亩,涉及金额1146.3万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35宗,面积3819.9亩,涉及金额42354.1万元。

全市利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在建房屋所有权进行抵押贷款已出具担保函5022份,担保金额19404.7万元,实际金融部门放款4421户,发放金额17164.5万元,另外出具旅游产业担保函35笔1757万元。

(三)耕地保护扎实推进为实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三大任务之一“建立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我们通过明晰产权,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到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建立了耕地保护基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实施土地规划用途管理,初步建立了耕地保护制度,并正在落实耕保基金的发放工作。

同时,积极完善配套政策,着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着手制定完善农村廉租住房保障制度。

二是正建立对放弃农村土地的补偿和就业、养老保险机制,逐步实现城乡资源流动自主化。

三是着手建立农村信用体系。

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农户信用信息档案,强化农民的信用意识,对诚实守信的农户,金融部门可按规定提高信贷额度。

四是正着手建立价值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合理评价农村产权的价值。

集体建设用地、农村房屋、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在流转时,可委托评估中介机构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作为转让、抵押时的价值参考依据。

2019年4月,我市制定了《**市耕地保护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和《**市耕地保护基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并在柳街镇鹤鸣村(试点村)进行了实践,现已开始在向峨、天马、蒲阳等乡(镇)村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