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维数学讲义:还原问题(一)-含答案解析

小学思维数学讲义:还原问题(一)-含答案解析
小学思维数学讲义:还原问题(一)-含答案解析

还原问题(一)

本讲主要学习还原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倒推法的解题思路以及方法,并会运用

倒推法解决问题. 1. 掌握用倒推法解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2. 了解用倒推法解多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3. 培养学生“倒推”的思想.

一、还原问题 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运算之后,得到了一个新数,求原来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问题,它的解法常常是以新数为基础,按运算顺序倒推回去,解出原数,这种方法叫做逆推法或还原法,这种问题就是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又叫做逆推运算问题.解这类问题利用加减互为逆运算和乘除互为逆运算的道理,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相反的运算,逐步逆推.

二、解还原问题的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两个相反:一是运算次序与原来相反;二是运算方法与原来相反.

方法:倒推法。

口诀:加减互逆,乘除互逆,要求原数,逆推新数.

关键:从最后结果出发,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即变加为减,变

减为加,变乘为除,变除为乘.列式时还要注意运算顺序,正确使用括号.

模块一、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例 1】 一个数的四分之一减去5,结果等于5,则这个数等于_____。

【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难度】1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五年级,二试,第3题

【解析】 方法一:倒推计算知道,一个数的四分之一是10,所以这个数是104=40?。

方法二:令这个数为x ,则1554

-=x ,所以40=x 。 【答案】40

【例 2】 某数先加上3,再乘以3,然后除以2,最后减去2,结果是10,问:原数是多少?

【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分析时可以从最后的结果是10逐步倒着推。这个数没减去2时应该是多少?没除以2时应该是多

少?没乘以3时应该是多少?没加上3时应该是多少?这样依次逆推,就可以推出某数。如果没减

例题精讲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去2,此数是:10212+=,如果没除以2,此数是:12224?=,

如果没乘以3,此数是:2438÷=,如果没加上3,此数是:835-=,综合算式()1022335+?÷-=,原数是5.

【答案】5

【巩固】 (2008年“陈省身杯”国际青少年数学邀请赛)有一个数,如果用它加上6,然后乘以6,再减去6,

最后除以6,所得的商还是6,那么这个数是 。

【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难度】1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将最终结果进行逆推,得: 666661()?+÷-=

【答案】1

【巩固】 一个数减16加上24,再除以7得36,求这个数.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3672416244?-+=.

【答案】244

【巩固】 少先队员采集树种子,采得的个数是一个有趣的数.把这个数除以5,再减去25,还剩25,你算一

算,共采集了多少个树种子?

【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25255250()+?=(个),即共采集了250个树种子.

【答案】250

【例 3】 学学做了这样一道题:某数加上10,乘以10,减去10,除以10,其结果等于10,求这个数.小

朋友,你知道答案吗?

【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根据题意,一个数,经过加法、乘法、减法、除法的变化,得到结果10,应用逆推法,由结果10,

根据加、减法与乘、除法的互逆运算,倒着往前计算.

1010100?=,10010110+=,1101011÷=,11101-=综合算式为:

1010101010100101010110101011101()()?+÷-=+÷-=÷-=-=所以这个数为1.

解这种还原问题的关键是从最后结果出发,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

运算,即变加为减,变减为加,变乘为除,变除为乘.列式时还要注意运算顺序,正确使用括号,

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是数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答案】1

【巩固】 学学做了这样一道题:一个数加上3,减去5,乘以4,除以6得16,求这个数.小朋友,你知道

答案吗?

【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根据题意,一个数,经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变化,得到结果16,应用逆推法,由结果10,

根据加、减法与乘、除法的互逆运算,倒着往前计算.

16

÷×64-5+3某数 综合算式为:16645396453245329326?÷+-=÷+-=+-=-=

【答案】26

【巩固】 一次数学竞赛颁奖会上,小刚问老师:“我得了多少分?”老师说:“你的得分减去6后,缩小2倍,

再加上10后,扩大2倍,恰好是100分”.小刚这次竞赛得了多少分?

【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从最后一个条件“恰好是100分”向前推算.扩大2倍是100分,没有扩大2倍之前应是100250÷=

(分),加上10后是50分,没有加上10前应是501040-=(分),缩小2倍是40分,那么没有缩小2倍

前应是40280?=(分),减去6后是80分,没有减去6前应是80686+=(分).综合列式为:

(100210)26402686÷-?+=?+=(分),所以,小刚这次竞赛得了86分.

【答案】86

【例 4】 牛老师带着37名同学到野外春游.休息时,小强问:“牛老师您今年多少岁啦?”牛老师有趣地回答:

“我的年龄乘以2,减去16后,再除以2,加上8,结果恰好是我们今天参加活动的总人数.”小朋

友们,你知道牛老师今年多少岁吗?

【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采用倒推法,我们可以从最后的结果“参加活动的总人数”即38倒着往前推.这个数没加上8时应是

多少?没除以2时应是多少? 没减去16时应是多少?没乘以2时应是多少?

这样依次逆推,就可以求出牛老师今年的岁数.没加上8时应是:38830-=;没除以2时应是:

30260?=;没减去16时应是:601676+=;没乘以2时应是:76238÷=,即

[388216] 2()-?+÷=(岁).

【答案】38岁

【巩固】 小智问小康:“你今年几岁?”小康回答说:“用我的年龄数减去8,乘以7,加上6,除以5,正好

等于4. 请你算一算,我今年几岁?”

【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分析时可以从最后的结果是4逐步倒着推。这个数没除以5时应该是多少?没没加上6时应该是多

少?没乘以7时应该是多少?没减去8时应该是多少?这样依次逆推,就可以推出某数。

如果没除以5,此数是:4520?=

如果没加上6,此数是:20614-=

如果没乘以7,此数是:1472÷=

如果没减去8,此数是:2810+=

综合算式:()4567810?-÷+=(岁)

答:小康今年10岁。

【答案】10岁

【巩固】 在小新爷爷今年的年龄数减去15后,除以4,再减去6之后,乘以10,恰好是100,问:小新爷爷今年多少

岁数?

【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采用倒推法,(100106)41579÷+?+=(岁).

【答案】79岁

【巩固】 学学和思思在游玩时,遇到一位小神仙,他们问这位神仙:“你一定不到100岁吧!”谁知这位神仙

摇摇头说:“你们算算吧!把我的年龄加上75,再除以5,然后减去15,再乘以10,恰好是2000

岁.”小朋友,你知道这位神仙现在有多少岁吗?

【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这就是一个还原问题,可以用倒推法解决.从结果“2000”逐步倒着推,没乘10时是多少?没减去15

时是多少?没除以5时是多少?没加75时是多少?这样依次倒推,就可以知道神仙的年龄了.

⑴ “乘以10,恰好是2000”,不乘10时,应该是:200010200÷=

⑵ “减去15”是200,不减15时,应该是:20015215+=

⑶ “除以5”是215,不除以5,应该是:21551075?=

⑷ 现在的年龄加上75是1075,如果不加75,这个数是:1075751000-=

也就是神仙现在的年龄是1000岁.

验算:按原题顺序进行列式计算,看最后是否等于2000,如果等于2000,则解题正确.

1000751075+=,10755215÷=,21515200-=,200102000?=.

【答案】2000岁

【例 5】 在电脑里先输入一个数,它会按给定的指令进行如下运算:如果输入的数是偶数,就把它除

以2;如果输入的数是奇数,就把它加上3.同样的运算这样进行了3次,得出结果为27.原

来输入的数可能是 .

【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第七届,小数报

【解析】 本题用倒推法解.最后结果是27,上一步的结果是54,再上一步的结果是108或51,原来输入的

数是216,105,102.思路如下:

21610810554271025148(24()不合意)不合意??????????????????

????

【答案】216或105或102,答案不唯一

【例 6】 假设有一种计算器,它由A 、B 、C 、D 四种装置组成,将一个数输入一种装置后会自动输出

另一个数。各装置的运算程序如下: 装置A :将输入的数加上6之后输出;装置B :将输入

的数除以2之后输出;装置C :将输入的数减去5之后输出;装置D :将输入的数乘以3之

后输出。这些装置可以连接,如在装置A 后连接装置B ,就记作:A →B 。例如:输人1后,

经过A →B ,输出3.5。(1)若经过A →B →C →D ,输出120,则输入的数是多少?(2)若经过

B →D →A →

C ,输出13,则输入的数是多少?

【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五年级,二试,第16题,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方法一:逆向考虑。(1)输入到D 的数为120÷3=40,输入到C 的数为40+5=45,输入到B 的数为

45×2=90,所以输入到A 的数是90-6=84。(2)输入到C 的数是13+5=18,输入到A 的数是18-6=12,输入到D 的数是12÷3=4,所以输入到B 的数是4×2=8。

方法二:(1)设输入的数是x ,则(653=1202x +??-? ???

解得,x =84。(2)设输入的数是y ,则365=132y ?+-,解得y =8

【答案】(1)84;(2)8

【例 7】 哪吒是个小马虎,他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6错写成9,减数个位上的9错写成6,

最后所得的差是577,那么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多少呢?

【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被减数十位上的6变成9,使被减数增加906030-=,差也增加了30;减数个位上的9错写成6,

使减数减少了963-=,这样又使差增加了3,这道题可以说成:正确的差加上30后又加上3得577,求正确的差.所以列式得:577969060544()()----=.这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544.

【答案】544

【巩固】 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9看作6,十位上的6看作9,结果和是174,那么

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

【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难度】2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道题的意思:一个数(正确答案),由于小马虎两次错误的计算,变成了另一个数

(错误结果),我们知道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①把个位上的9看作6,这就相当于把正确答案减少了963-=

②把十位上的6看作9,这就相当于把正确答案增加了:109630()?-=

这样原题就变成了“一个数减去3,再加上30,所得结果是174,求这个数.”我们只要把少加的加上,多加的减去,就可以求出正确的结果:174961096174330147()()+--?-=+-=

【答案】147

【巩固】淘气在做一道减法时,把减数个位上的9看成了3,把十位上的4看成了7,得到的结果是164,请你帮淘气算算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呢?

【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164(7349) 188

-+=.

+-=或164630188

【答案】188

【巩固】小新在做一道加法题,由于粗心,将个位上的5看作9,把十位上的8看作3,结果所得的和是123.正确的答案是多少?

【考点】计算中的还原问题【难度】2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倒推法,把个位上的5看作9,相当于把正确的和多算了4,求正确的和,应把4减去;把十位上的8看作3,相当于把正确的和少算了50,求正确的和,应把50加上去.所以正确的和是:+-=.即:123(8030)(95)169

12350 4169

+---=.

【答案】169

模块二、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例8】一只猴吃63只桃,第一天吃了一半加半只,以后每天吃前一天剩下的一半再加半只,则_________ 天后桃子被吃完。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难度】2星【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4年级,1试

【解析】通过画表格的方式,可知答案是6.

【答案】6天

【例9】乒乓球从高空落下,到达地面后弹起的高度是落下高度的一半,如果乒乓球从8米的高度落下,那么弹起后再落下,则弹起第_______次时它的弹起高度不足1米。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难度】2星【题型】填空

【关键词】走美杯,三年级,初赛,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弹起第一次时变为4米,弹起第二次时变为2米,弹起第三次时变化为1米,第4次弹起时不足1米,所以弹起第4次时不足1米。

【答案】4次

【例10】李奶奶卖一筐鸡蛋,第一位客人买走了一半少2个,第二位客人又买走了剩下的一半多2个,第三位客人把剩下的5个鸡蛋全部买走了.老婆婆的篮子里原来有个鸡蛋.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难度】2星【题型】填空

【关键词】学而思杯,1年级,第12题,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用倒堆的方法,第二位客人没有买走之前共有7714

+=(个),第一位客人没买走之前就是14212

-=(个),121224

+=(个).

<考点> 数学方法倒退法

【答案】24个

【巩固】小红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又10页,第二天看了余下的一半又10页,第三天看了10页正好看完。这本故事书共有页。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难度】2星【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五年级,一试,第13题,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第三天看的10页等于第一天看了余下的一半少10页,所以第一天看了余下了(10+10)×2=40页,所以原来有(40+10)×2=100页.

【答案】100页

【例11】学学看到太上老君正在用一根绳子拴宝葫芦,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还多2米,第二次用去余下

的一半少10米,第三次用去15米,最后还剩9米,那么这根绳子原来有多少米呢?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根据题意,画图倒推分析:15924

+=(米)

()

-?=(米)

2410228

+?=(米)

282260

()

所以,这根绳子全长60米.

【答案】60米

【巩固】一个人沿着公园马路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路程的一班,还剩下1千米,问:公园马路全长多少千米?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如图:

采取倒推的方法,1千米是第一次剩下的路程的一半,所以第一次剩下路程就是122

?=(千米)。而第一次剩下的路程2千米又是全程长的一半,所以全程长为224

?=(千米)。

答:公园马路全长为4千米。

【答案】4千米

【巩固】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10米,第三次用去15米,最后还剩7米。这捆电线原来有多少米?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为了帮助同学们分析数量关系,可依照题意画出右图。从线段图上可以看出:

+-=(米),就是第一次用去后余下的一半。

(1)7151012

(2)12224

?=(米),就是余下的电线长度。

+=(米),就是全长的一半。

(3)24327

(4)27254?=(米),就是原来电线的长度。

综合列式计算:()71510232??+-?+???(1223)2=?+?272=?54=(米)

答:这捆电线原来有54米。

【答案】54米

【巩固】 甲在加工一堆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

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如右图所示,按照图与题目的条件,

可以有如下算式:251035+=(个),35270?=(个),701080+=(个),802160?=(个)

列综合算式:[](2510)2102160+?+?=,答:这批零件共有160个。

【答案】160个

【巩固】 食堂买进一批大米,第一天吃了全部的一半少28千克,第二天吃了余下的一半少8千克,最后剩下

122千克.这批大米共有多少千克?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列式为:[1228228]22002400()-?-?=?=(千克)

【答案】400千克

【巩固】 山顶上有棵桃数,一只猴子偷吃桃子,第一天偷吃了总数的一半多2个,第二天又偷吃了剩下的一

半多2个,这时还剩1个,问: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2[1222]16()?+?+=(个).

【答案】16个

【例 12】 盒子里有若干个球。小明每次拿出盒中的一半再放回一个球。这样共操作了7次,袋中还有3个球。

袋中原有( )个球。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走美杯,3年级,初赛

【解析】 倒退法:如,第7次操作前,还剩()3124-?=个球。

100

6610643

【答案】4个球

【例 13】 有一个培养某种微生物的容器,这个容器的特点是:往里面放入微生物,再把容器封住,每过一

个夜晚,容器里的微生物就会增加一倍,但是,若在白天揭开盖子,容器内的微生物就会正好减

少16个。小丽在实验的当天往容器里放入一些微生物,心急的她在第二、三、四天斗开封看了看,

到第五天,当她又启封查看时,惊讶地发现微生物都没了。请问:小丽开始往容器里放了 个

微生物?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四年级,二试,第15题

【解析】 还原倒推:0←16←8←24←12←28←14←30←15所以原来容器内放了15个微生物.

【答案】15个

【例 14】 小丽用4元买了一本《童话大王》,又用剩下的钱的一半买了一本《儿童时代》,买钢笔又用去第二

次剩下的钱的一半多1元,最后还剩4元,问:小丽原有多少钱?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用倒推法,第二次剩下的一半是415+=(元),第二次剩下5210?=(元),第一次剩下10220

?=(元),原来有20424+=(元)。列综合算式:()4122424+??+=

答:小丽原有24元。

【答案】24元

【巩固】 有一筐苹果,甲取出一半又1个;乙取出余下的一半又1个;丙取出再余下的一半又1个,这时筐

里只剩下1个苹果。这筐苹果共值6元6角,问每个苹果平均值多少钱?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从上面的线段图可以看出:

最后剩下的1个再加上丙取出的1个就是再余下的一半,即2个是再余下的一半,因此,再余下的就是224?=(个);4个再加上乙取出的1个就是余下的一半,所以,甲取出后余下的就是5210

?=(个);10个再加上甲取出的1个就是全筐的一半,所以,全筐苹果的总数是11222?=(个)。22个苹果共值6元6角,于是可求出每个苹果平均值多少钱?先求有多少个苹果:

[]{}21222(

1+1)2+1??+?=(个)再求每个苹果平均值多少钱:66223÷=(角),每个苹果平均值3角钱。

【答案】3角

【例 15】 思思看到织女在织布,她把一段五彩布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又剪去余下的一半,这时还剩下8

米,你知道这段五彩布原来长多少米吗?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倒推分析.

8216?=(米)

16232

?=(米) 所以这段五彩布原来长32米.

【答案】32米

【巩固】 一群蚂蚁搬家,原存一堆食物.第一天运出总数的一半少12克.第二天运出剩下的一半少12克,

结果窝里还剩下43克.问蚂蚁家原有食物多少克?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采用倒推法,教师可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如果第二天再多运出12克,就是剩下的一半,所以第

一天运出后,剩下的一半重量是431231-=(克);这样,第一天运出后剩下的重31262?=(克).那么同理,一半的重量是621250-=(克),原有食物502100?=(克).即

[4312212]2100()-?-?=(克).

【答案】100克

【巩固】 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10米,第三次用去15米,最

后还剩7米,这捆电线原有多少米?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由逆推法知,第二次用完还剩下15+722=(米),第一次用完还剩下(2210)224-?=(米),原来电线

长(243)254+?=(米),(15710)23254+-?+=?=(米).

【答案】54米

【例 16】 工程队要修一条小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一半多6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一半少20米,第三天修

了30米,此时还剩下14米没有修,则这条小路长 米。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4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2008年,陈省身杯

【解析】 如图1所示,先根据线段图理清数量关系,可得全长为:()143020262108??+-?+?=??(米)

【答案】108米

【巩固】 修建一条下水道,第一周修了全长的一半多12米,第二周修了剩下的一半少12米,第三周修了

30米,最后还剩18米,这条下水道长多少米?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4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如下图,从图中可知30181236+-=是第一周修后余下的一半,3621284?-=米是下水道全长的一

半.

列式为:[301812212]2842168()+-?+?=?=(米),所以,这条下水道长168米.画图法的关键:

标好有倍数关系的位置。

【答案】168米

【例 17】 货场原有煤若干吨。第一次运出原有煤的一半,第二次运进450吨,第三次又运出现有煤的

一半又50吨,结果剩余煤的2倍是1200吨。货场原有煤多少吨?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4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这道题由于原有煤的总吨数是未知的,所以要想顺解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先看图4,然后再分析。

结合上面的线段图,用倒推法进行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就可以跃然纸上,使学生们一目了然。

根据“剩余煤的2倍是1200吨”,就可以求剩余煤的吨数;根据“第三次运出现有煤的一半又50

吨”和剩余煤的吨数,就可以求出现有煤的一半是多少吨,进而可求出现有煤的吨数;用现有煤

的吨数减去第二次运进的450吨,就可以求出原有煤的一半是多少,最后再求出原有煤多少吨。

÷=(吨)

(1)剩余煤的吨数是:12002600

+=(吨)

(2)现有煤的一半是:60050650

?=(吨)

(3)现有煤的吨数是:65021300

-=(吨)

(4)原有煤的一半是:1300450850

?=(吨)

(5)原有煤的吨数是:85021700

答:货场原来有煤1700吨。

【答案】1700吨

【例18】从前,有一位樵夫,整天幻想着遇见神仙,求得一种不花气力就能发财的窍门.一天,有一位老人突然来到樵夫面前,对他说:“你不是想见到神仙吗?”樵夫苦苦哀求:“我在山里砍了三天

柴,累的要死要活,才卖的这么几个钱.您老人家神通广大,恳求您指点,使我可以不费力气

就能得到钱吧!”老人指着东边的一座石头桥说:“好吧!从现在开始,你只要从那座桥上每走

一个来回,口袋里的钱都会增长一倍,但是每次回来都要付给我24个钱作为报酬.”樵夫高兴的

在桥上走了一个来回,他数一数口袋里的钱,果然增长了一倍.他拿出24个钱交给神仙,然后

又向桥上走去,等到他第三次回来,把24个钱交给神仙后,摸一摸口袋,里面竟然一个钱都没

有了.正当他焦急不安的时候,神仙按原数把钱留下飘然而去,并留下一句话:“年轻人,不劳

而获可不行啊!”故事读完了,小朋友们,你能不能算出,樵夫原来有多少钱呢?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这个故事里包含的算题是:樵夫每次在桥上走一个来回,口袋里面的钱会增长1倍,樵夫第三次回来,交付24个钱给神仙后,他的口袋里就一无所有了.问樵夫原来有多少钱?我们可以倒着想,最后樵夫从桥上回来后,口袋里面只有24个钱,第二次交给神仙后有24212

÷=(个)钱,从桥上回来后有:122436

÷=(个)钱,第一次从桥+=(个)钱,也就是第一次交给神仙后还剩:36218

上回来后有:182442

+=(个)钱,所以樵夫一开始有:42221

÷=(个)钱.

【答案】21个

【巩固】有一个财迷总想使自己的钱成倍增长,一天他在一座桥上碰见一个老人,老人对他说:“你只要走过这座桥再回来,你身上的钱就会增加一倍,但作为报酬,你每走一个来回要给我32个铜板.”财迷算了算挺合算,就同意了.他走过桥去又走回来,身上的钱果然增加了一倍,他很高兴地给了老人32个铜板.这样走完第五个来回,身上的最后32个铜板都给了老人,一个铜板也没剩下.问:财迷身上原有多少个铜板?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第五次回来时有32个铜板,表明第五次走时有16个铜板(因为走到桥对面钱数要增加一倍),又表明第四次回来时有48个铜板(因为要给老人32个铜板)……依次类推即可.推算过程可列表如下:

所以原来有31个铜板.

【答案】31个

【巩固】某人发现了一条魔道,下面有一个存钱的小箱子,当他从魔道走过去的时候,箱子里的一些钱会飞到人的身上使人身上的钱增加一倍,这人很高兴;当他从魔道走回来时,身上的钱会飞到箱子里,使箱子里的钱增加一倍;这人一连走了3个来回后,箱子里的钱和人身上的钱都是64枚一元的硬币,那么原来这人身上有多少元?箱子里有多少元?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已知这个人和钱箱里最后都有64元,采用倒推法解题,列表如下:

所以最开始这个人身上有43元,箱子里有85元.

【答案】85元

【例19】学学和思思见到一种神奇的虫子,它每小时就长一倍,1天能长到20厘米,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小虫长到5厘米时需要多少小时吗?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难度】3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小虫每小时长一倍的意思是:第二个小时的身长是第一个小时的2倍,第三个小时的身长是第二个小时的2倍,第四个小时的身长是第三个小时的2倍,……1天是24个小时,从24小时能长到20厘米开始,往前倒推,当长到20210

÷=(厘米)时,就是第23个小时,以此倒推.(方法一)用倒推法解:20225

÷÷=(厘米),241122

--=(小时)

(方法二)用列表倒推法解:

【答案】22小时

【例20】桃园里来了第一群猴子,吃去桃子总数的一半又半个;第二群猴子又来吃掉剩下桃子的一半又半个;第三群猴子又来吃掉剩下桃子数的一半又半个.这时桃园里还只有100个桃了.那么园中原有多

少桃?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难度】4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第三群猴没吃,相应有桃:(1000.5)2201

+?=(个)

第二群猴没吃,相应有桃:(2010.5)2403

+?=(个)

第一群猴没吃,相应有桃(即桃园中原有桃):(4030.5)2807

+?=(个)

【答案】807个

【巩固】山顶上有棵桃数,一只猴子偷吃桃子,第一天偷吃了总数的一半多2个,第二天又偷吃了剩下的一

半多2个,这时还剩1个,问: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2[1222]16()?+?+=(个).

【答案】16个

【巩固】 某水果店进一批水果,运进的是原来的水果的一半,原有的蔬菜卖出去一半以后,恰好与现在的水

果同样多,已知原有的水果800千克,求原有的蔬菜多少千克?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3星 【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可逐步算出:运进水果8002400÷=(千克),现有水果8004001200+=(千克),原有蔬菜

120022400?=(千克)

。 【答案】2400千克

【例 21】 玩具店的玩具每卖出一半,就补充20个,到第十次卖出一半后恰好余下20个,则玩具店原有玩

具___个。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四年级,二试,第4题,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 20×2=40,40÷2+20=40,所以前9次每次都剩40个,原有也是40个。

【答案】40个

【巩固】 牧羊人赶一群羊过10条河,每过一条河时都有一半的羊掉入河中,每次他都捞上3只,最后清查

还剩6只。这群羊在过河前共有 只。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四年级,二试,第6题

【解析】 用还原法,过第10条河之前,有(6-3)×2=6只,因此他过每一条河之前都有6只羊,最初也共有

6只。

【答案】6只

【巩固】 牧羊人赶一群羊过10条河,每过一条河时都有三分之一的羊掉人河中,每次他都捞上3只,最后

清查还剩9只。这群羊在过河前共有________只。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3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六年级,二试,第4题

【解析】 采用逆推的方法,最后剩的9只羊中有3只是上一次捞上来的,有6只是上次没有掉入河中的,也就是上次全部羊的23

,那么可知前一次过河前羊的数量也是9只,同理可得最初羊的总数也是9.

【答案】9只

【例 22】 甲、乙、丙三人一起去钓鱼,他们将钓得的鱼放在一个鱼篓中,就在原地躺下休息,结果都睡着

了。甲先醒来,他将鱼篓中的鱼平均分成3份,发现还多一条,就将多的这条鱼扔回河中,拿着

其中的一份鱼回家了。乙随后醒来,他将鱼篓中现有的鱼平均分成3份,发现还多一条,也将多

的这条鱼扔回河中,拿着其中的一份鱼回家了。丙最后醒来,他也将鱼篓中的鱼平均分成3份,

这时也多一条鱼。这三个人至少钓到__________条鱼。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难度】4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六年级,一试,第12题

【解析】 根据题意画图分析如下:

当1=a 时,2317?=+=b b ,无法被2整除

当2=a 时,317+=a ,无法被2整除

当3=a 时,()3125=+÷=b a ,()3128=+÷=c b ∴ 三人至少钓得()38125条?+=

【答案】25条

【巩固】有一堆棋子,把它四等分后剩下一枚,取走三份又一枚;剩下的再四等分又剩一枚,再取走三份又一枚;剩下的再四等分又剩一枚.问:原来至少有多少枚棋子?

【考点】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难度】4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可逆思想方法

【解析】棋子最少的情况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1枚.由此逆推,得到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

?+=(枚),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

?(枚).所以原来至少有85枚棋子.

?=(枚),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

【答案】85枚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12套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一) 1.15个小朋友排成一队,小东的前面有9人,小东后面有几人? 2.14个同学站成一队做操,从前面数张兵是第6个,从后数他是第几个? 3.13只鸡排成一队,其中有只大公鸡,从前面数,它站在第8,它的后面有几只鸡? 4.13只鸡排成一队,其中有只大公鸡,它的前面有8只鸡,它的后面有几只鸡? 5.有两篮苹果,第一篮25个,第二篮19个,从第一篮中拿几个放入第二篮,两篮的苹果数相等?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二) 1.小力有18张画片,送给小龙3张后,两人的画片同样多。小龙原来有几张画片? 2.小华给小方8枚邮票后,两人的邮票枚数同样多,小华原来比小方多几枚邮票? 3.大林比小林多做15道口算题,小明比小林多做6道口算题,大林比小明多做几道口算题? 4.小花今年6岁,爸爸对小花说:“你长到10岁的时候,我正好40岁。”爸爸今年多少岁? 5.动物园里有只长颈鹿,它的年龄数是用最大的两位数减去最小的两位数,再减去最大的一位数后所得的数。这只长颈鹿有多少岁?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三) 1、用6根短绳连成一条长绳,一共要打()个结。 2、篮子里有10个红萝卜,小灰兔吃了其中的一半,小白兔吃了2个,还剩下()个。 3、2个苹果之间有2个梨,5个苹果之间有()个梨。 4、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你能把它们写出来吗? 5、有两个数,它们的和是9,差是1,这两个数是()和()。 6、3个小朋友下棋,每人都要与其他两人各下一盘,他们共要下()盘。 7、15个小朋友排成一排报数,报双数的小朋友去打乒乓,队伍里留下()人。 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四) 1.一根钢丝长8米,要截成8小段,需要截()次。 2、学校插了6面彩旗,在两面彩旗之间又插了黄旗,黄旗有()面。 3.妈妈买回一些巧克力,名名吃了4块,还有9块,妈妈买了()块巧克力 4.大光和小名每人有5块糖,大光给小名4块后,大光有()块。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合集之还原问题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之还原问题 一、含义 还原问题是典型应用题之一,指已知某数经过四则运算的结果,要求出某数的应用题。 二、解题思路和方法 解这类问题应按题目所述顺序的逆序,施行所述运算的逆运算,就可列出算式。简言之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就能算出结果。 三、例题 例题(一):将一个数先加上6,然后乘6,再减去6,最后除以6,结果还是6,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一个量多次变换还原,关键是从最后的结果出发,根据加减乘除的逆运算进行解答。 (2)由最后的结果出发,除以6商是6,那么之前就是6×6=36。 (3)减去6是36,那么之前是36+6=42。 (4)乘6是42,那么之前是42÷6=7。 (5)加上6是7,那么之前数7-6=1。 例题(二):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一半多20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一半少15米,第三天修了50米,还剩30米没有修,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一半与整体关系还原,关键是抓住最后的数量,

从后往前推理。 (2)根据题意,如果第二天正好修了余下的一半,则剩下(30+50-15)=65(米),用65×2=130(米)就是第一天修完余下的长度。 (3)又因为第一天修了全长的一半多20米,如果第一天正好修了全长的一半时,则剩下的是130+20=150(米)。 (4)这样得出剩下的长度的2倍就是全长,即150×2=300(米)。 例题(三):甲、乙、丙三人各有连环画若干本,如果甲给乙、丙各5本,乙给甲、丙各10本,丙给甲、乙各15本后,那么三人所拥有的连环画一样多,都是35本,原来甲、乙、丙各有连环画多少本?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多个量之间的还原关系,我们通常采用列表的方式倒推解决此类问题。 (2)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列表如下: (3)最后每人都有35本,因为丙给甲、乙各15本,所以丙给甲、乙前,丙有35+15×2=65(本),甲、乙各有35-15=20(本)。 (4)因为乙给甲、丙各10本,所以乙给甲、丙前,乙有20+10×2=40(本),甲有20-10=10(本),丙有65-10=55(本)。 (5)因为甲给乙、丙各5本,所以甲给乙、丙前,甲有10+5×2=20(本),乙有40-5=35(本),丙有55-5=50(本)。

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与数学思维 众所周知,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正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就努力改变传统数学教育严重脱离实际的弊病而言,这一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从更为深入的角度去分析,我们在此则又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应当如何去处理“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即使就最为初等的数学内容而言,我们也可清楚地看到数学的抽象特点,而这就已包括了由“日常数学”向“学校数学”的重要过渡。 也正由于数学的直接研究对象是抽象的模式而非特殊的现实情景,这就为相应的“纯数学研究”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例如,就以上所提及的加减法运算而言,由于其中涉及三个不同的量(两个加数与它们的和,或被减数、减数与它们的差),因此,从纯数学的角度去分析,我们完全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即如何依据其中的任意两个量去求取第三个量。例如,就“量的比较”而言,除去两个已知数的直接比较以外,我们显然也可提出:“两个数的差是3,其中

较小的数是4,问另一个数是几?”或者“两个数的差是3,其中较大的数是4,问另一个数是几?”我们在此事实上已由“具有明显现实意义的量化模式”过渡到了“可能的量化模式”。 综上可见,即使就正整数的加减法此类十分初等的题材而言,就已十分清楚地体现了数学思维的一些重要特点,特别是体现了在现实意义与纯数学研究这两者之间所存在的辩证关系。当然,从理论的角度看,我们在此又应考虑这样的问题,即应当如何去认识所说的纯数学研究的意义。特别是,我们是否应当明确肯定由“日常数学”过渡到“学校数学”的必要性,或是应当唯一地坚持立足于现实生活。 总的来说,这就应当被看成“数学化”这一思维方式的完整表述,即其不仅直接涉及如何由现实原型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概念或问题,而且也包括了对于数量关系的纯数学研究,以及由数学知识向现实生活的“复归”。另外,相对于具体知识内容的学习而言,我们应当更加注意如何帮助学生很好地去掌握“数学化”的思想,我们应当从这样的角度去理解“情境设置”与“纯数学研究”的意义。这正如弗赖登塔尔所指出的:“数学化……是一条保证实现数学整体结构的广阔途径……情境和模型,问题与求解这些活动作为必不可少的局部手段是重要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于总的方法。”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学习数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国内外一系列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所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思维数学思维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前提条件。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纬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那么,教师怎样通过明理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此谈谈一些教学体会。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维。 大教育家赞科夫说:“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大家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这是把思维与兴趣分开来看。如果把思维和兴趣这两者结合起来,将会达到更加完美的效果。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如何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有利于发现新事物和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积极探索创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调动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呢? 1、利用演示、操作。演示可把图由静变动,能更好吸引学生的注意,起到直观的效果;操作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直观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又增强了思维能力。 2、保护好小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好奇心是对所发生的新异事物感到惊奇,引发疑问,进行探究的心理倾问,它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 3、克服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教师讲、问牵着学生听、答的教学现象。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在活动探究中发挥创造性,进行自主的建构。 4、考虑到学生现有心理水平,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为学生创造一定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外部环境因素。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才能使他们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教学时通过谈话、设问、提问、实

(完整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思维训练题13篇

班级 姓名 1、晾晒1块手帕,要用2只夹子;2块手帕,要用3只夹子;11块手帕,要用( ) 只夹子。 2、老师带了一些小朋友去看电影,一共买了11张票。问和老师一起看电影的有 ( )个小朋友。 3、8名女同学站成一排,每隔2名女同学插进3名男同学,共插进( )名男同 学。 4、把2、3、4、5分别填入( )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 )+( )-( )=( ) 5、小朋友排队。小平的左面有4个人,右面有8个人。这一行有( )个人。 6、小朋友排队。从左数过来小平是第4个,从右数过来是第8个。这一行有( ) 个人。 7、按规律写数。 8、 15、10、13、12、11、( )、( ) 1、4、3、6、5、( )、( ) 1、 2、4、8、( )、( ) 8、 ( )个正方形 ( )个长方形 9、小明、小林和小红一起比体重,结果是小明比小林重,小林比小红重,小明比小红重。他们三人中( )最重,( )最轻。 10、小明、小红、小林进行100米跑步比赛。小明用了13秒,小林用了12秒,小红用 了11秒。那么,( )是第一,( )是第二。 11、强强的体重是27千克,芳芳的体重是25千克。东东的体重居于第三, 他和强强体重相差5千克,东东的体重是( )千克。

班级姓名 1、小猫、小狗、小兔、小猴、小熊排成一横排做广播操:兔的左边是狗;猴在熊的左 边;猫的右边是狗;猴在兔的右边。()排在队伍的最左边。 2、1、2、4、5、7、8、()、() 15、1、12、1、9、()、()、()、() 75、()、()、60、()、50、()、()、() 10、5、9、6、8、7、7、()、()、() 3、拔河比赛结束后老师买了些饮料给同学们喝,可乐比雪碧多4瓶,可乐比芬达多6 瓶。老师买的是()多,多()瓶。? 4、举行跳绳比赛。秋秋跳得比丁丁少,小牛跳得比阿婷多,比秋秋少。 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 5、在“+” 或“-”,使算式成立。 1=1-+--+ 1=21+++++ 1=11+-++- 1=9+-+-+ 1=15++-++ 6、你能把0、1、2、3、7、8、9填入下面的算式,使等式成立吗? + 7、6()3()2()7() +5-7+57-48 ()3()48()2() ()8()8()8()() +1()-3()-8()-()77664926

小学数学还原问题,例题解析汇报

小学数学还原问题,方法解析 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运算之后,得到一个新数,求原来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它的解法常常是以新数为基础,按运算顺序倒推回去,解出原数,这种方法叫做逆推法或还原法,这种问题就是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又叫做逆推运算问题,解这类问题利用加减互为逆运算和乘除互为逆运算的道理,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相反的运算,逐步逆推。 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两个相反:一是运算次序与原来相反;二是运算方法与原来相反。 例题 1. 一个数,加上2,再除以4,最后乘8,结果为16.这个数是() A. 2 B. 3 C. 4 D. 6 2. 红红在计算□﹣40÷4时,先算减法,后算除法,结果得到20,正确的结果是() A. 80 B. 110 C. 120 3. 解放军某部阻击敌人,因情况发生变化,需要从一营抽调一半的人去支援二营,抽调54人去支援三营,抽调剩下的一半去支援四营.后来团部将4名通讯员调进了一营,这时一营有38人,一营原来有()

人. A. 244 B. 260 C. 280 D. 440 4. 一个数加上7,乘以3,减去15,得到最大的三位数.则这个数是() A. 133 B. 213 C. 331 D. 312 5. 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A. 160 B. 130 C. 97 D. 200 6. 甲、乙、丙三个组共有图书90本,如果乙组向甲组借3本后,又送给丙组5本,那么三个组所有图书的本数刚好相等,乙组原有图书()本. A. 28 B. 30 C. 32 7. 有砖30块,兄弟二人争着去挑.弟弟抢在前面,刚摆好砖,哥哥赶到了.哥哥看弟弟挑的太多,就抢过一半.弟弟不肯,又从哥哥那儿抢走一半.哥哥不服,弟弟只好给哥哥6块,这时哥哥比弟弟多挑2块.则最初弟弟准备挑________ 块砖. 8. 陈小明买一支钢笔用去所带钱的一半,买一本笔记本又用去2元,这时还剩18元,陈小明原来带了________ 元. 9. 小马在计算600﹣□÷5时不小心先算了减法再算除法,算出的结果是60,实际的正确结果应该是________ . 10. 篮子里有一些梨,笑笑取走总数的一半多一个,小明取走了笑笑取

如何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如何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培训心得美国康奈尔大学诺瓦克(J.D.Novak)博士根据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最早提出了思维导图这一概念,并将思维导图运用到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思维导图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比较成熟、丰富,研究内容涉及思维导图的内涵、结构和特征、分类及其编制过程、评价标准等诸多方面。我国目前还处于介绍引进阶段,小学数学教育对思维导图的专题研究还不多见,中文版的思维导图软件较少,本文将从思维导图的内涵,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制图的策略、应用的注意事项几方面做初步探究。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思维导图能够构造清晰的知识网络,便于学习者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掌握,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设计的工具 思维导图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支持与帮助,通过思维导图教师能够更清晰地呈现知识的框架结构,更加有条理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将教学的主要概念和原理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来,简明扼要地表达概念的逻辑关系,呈现概念的地位以及相关性,以便学生发现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造思维的工具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学生拥有较为宽泛的想象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符合条件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思考,会在头脑中萌发各种新的想法,且学生在构建成自己的思维导图之后与他人的作品比较时还会有新的想法出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过五年级上册小数这一节内容时,通过与同学交流构建出这样一个思维导图。 (三)知识整合的工具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在小学数学中很多知识表面看起来毫不相干,其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数学思想与方法”。融人了思维导图的教学让学生从散杂、片断的机械式学习提升为注重关系并充满主动探究活力的有意义学习。 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一课时,这部分内容涉及的概念很多,如周长、面积以及六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等。如何给学生讲述这些概念?怎样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怎样获得学生对这些内容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复习内容,明确了复习的任务:(1)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表示的意义?(2)小学阶段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3)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4)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将以上内容整理成思维导图,并且能让人一眼就看出平面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反思的工具

一年级数学逻辑思维训练题汇总

一年级数学逻辑思维分类试题 一.看图数一数 1、根据数字接着继续画。 数字9 :△△△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字4 :☆☆☆__________________ 数字8 :□□□□□_______________ 2. 根据以下图片写出数字 ()()()()3、下图中每种水果各代表一个数,算一算,它们各代表几? + = 7,+= 10,+= 9 =()=()=() 4、 1).已知:☆+☆+☆=6,△+△+△+△=20,则△-☆=( ) 2).已知:△+○=14,△-○=2 ,则△=( ) ○=( ) 3).已知:▲=●+●+●,▲+●=12,则●=(),▲=() 4).已知:△ + ○ = 5,○ + ☆ = 9,△ + ○ + ☆ = 13 △ =( ) ○= ( ) ☆=( ) 5). 已知如下图形,请确认括号中的数字是多少?

6)如下图,可以看出“?”处代表几? 7). 如下图,可以看出“?”外代表几? 8).根据下图填空。 5、四种球,谁重谁轻? >>>6、填空。 第一行有()把伞, 第二行有()把伞, 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把, 从第二行移()把到第一行,两行的伞就同样多。 7.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 17-△=13 17-□=12 ,比较大小:△○□ △-☆=10 □-☆=8 ,比较大小:△○□

二.数的排列以及找规律 1、下面各组数中,交换哪两个数字的位置,数的排列顺序就正确了?(1)1、 2、5、4、3 (2)29、28、27、25、26 (3)64、67、66、65、68 2. 根据以下数据和规律,在括号内填写正确的数字 (1)2,4,6,(),10,12; (2)1,2,4,7,(),16,22,29; (3)1,2,3,5,(),(),21。 (4)1、2、4、5、7、8、10、()、() (5)2、3、5、8、13、() (6)15、10、13、10、11、10、()、()、7、10 (7)3、4、7、11、18、()、() (8)8、8、10、6、12、4、()、() 3. 找出规律,“?”处应填几? 4. 找出规律,空白处的数字处应填几? 5、根据规律填出○里的数字,试试看。

小学数学《还原问题》练习题

小学数学《还原问题》练习题 1.袋子里有若干个球,小明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一个球,一共这样做了五次,袋中还有3个球。则原 来袋中有多少球? 2.把一个数加上1、减去2、乘以3、除以4,称为对该数进行一次操作,小明把某自然数操作两次后的结果 为15,那么原来那个自然数是几? 3.有一个数字,加上9,再乘以2,再减去3,再除以3,最后得到13,求原来的数是多少? 4.有一堆桃,第一个猴子拿走了这堆桃的一半加半个桃子,第二个猴子又拿走了剩下桃的一半加半个,第三 个猴子拿走了最后剩下的桃的一半加半个,桃子正好被拿光。问:这堆桃子原来有几个? 5.袋子里有若干个球,小明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一个球,一共这样做了五次,袋中还有3个球。问: 原来袋中有多少个球? 6.三堆苹果共48个,先从第一堆中拿出与第二堆个数相同的苹果并入第二堆,再从第二堆里拿出与第三堆个 数相同的苹果并入第三堆,最后再从第三堆里拿出与这时第一堆个数相等的苹果并入第一堆。结果三堆苹果数完全相同。问:原来三堆苹果各有多少个? 7.甲、乙、丙三人各有铜钱若干枚,开始甲把自己的铜钱拿出一部分给了乙、丙,使乙、丙的铜钱数各增加 了一倍;后来乙也照此办理,使甲、丙的铜钱数各增加了一倍;最后丙也照此办理,使甲、乙的铜钱数各增加了一倍。这时三人的铜钱数都是8枚。问:原来甲、乙、丙三人各有多少枚铜钱? 8.甲、乙、丙、丁各有若干棋子,甲先拿出自己棋子的一部分给了乙、丙,使乙、丙每人的棋子数各增加一

倍;然后乙也把自己棋子的一部分以同样的方式分给了丙、丁,丙也把自己棋子的一部分以这种方式给了甲、丁,最后丁也以这种方式将自己的棋子给了甲、乙,这时四人的棋子都是16枚。问:原来甲、乙、丙、丁四人各有棋子多少枚? 9.有砖26块,兄弟二人争着去挑。弟弟抢在前面,刚摆好砖,哥哥赶到了。哥哥看弟弟挑得太多,就抢过一 半。弟弟不肯,又从哥哥那里抢走一半。哥哥不服,弟弟只好给哥哥5块,这时哥哥比弟弟多挑2块。问最初弟弟准备挑多少块? 10.甲有20元钱,如果乙给甲一些钱使得甲的钱增加2倍,丙再给乙一些钱使得乙的钱增加1倍,甲再给丙一 些钱使得丙的钱增加1倍,此时三个人的钱数一样多,求乙、丙原来各有多少钱? 11.有一个财迷总想使自己的钱成倍增长,一天他在一座桥上碰见一个老人,老人对他说:“你只要走过这座桥 再回来,你身上的钱就会增加一倍,但作为报酬,你每走一个来回要给我32个铜板。”财迷算了算挺合算,就同意了。他走过桥去又走回来,身上的钱果然增加了一倍,他很高兴地给了老人32个铜板。这样走完第五个来回,身上的最后32个铜板都给了老人,一个铜板也没剩下。问:财迷身上原有多少个铜板? 12.对于一个自然数,如果它是奇数就减去1,如果它是偶数,就除以2。每做一次这样的运算就称为做了一次 操作。那么最少经过多少次操作才有可能将一个大于30的自然数变成1? ※重点练习 1.有甲、乙、丙三堆石子,从甲堆中取8个给乙堆后,甲、乙两堆石子个数就相等了;再从乙堆中取6 个给丙堆,乙、丙两堆石子个数就也相等了;此时又从丙堆中取2个给甲堆,使甲堆石子数是丙堆石子数的2倍.问:原来甲堆有多少个石子? 2.小吉和小刘各有一些糖果,小吉先给了小刘一些糖果,使小刘的糖果数增加到3倍;小刘再给小吉一 些糖果,使小吉的糖果数增加了1倍,此时两人的糖果数一样多.已知最开始的时候小吉比小刘多52颗糖,问:两人原来一共有多少颗糖果?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进行类比迁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到复杂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往往缺损,他们不善于将知识纳入 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因而考虑问题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以下三点: 1、培养学生对数的概括能力。 数的分解能力,是数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内的加法,利用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某数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和如何组成的,引导他们将20以内的数比较实际意义,认识大小,顺序、进行组合与分解练习。 2、让儿童逐步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 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导儿童进行类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先通过一环紧扣一环的步骤,让学生展示“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认识2—4的乘法口诀的可信性,还

了解每句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然后利用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让他们模仿老师的做法去试一试,推导出5—6的乘法口诀。生模仿获得成功后,就与他们一起总结几个步骤: ①摆出实物;提供思维材料; ②列出加法式子的结果; ③列出乘法式子,说明它的结果就是加法式子结果; ④用乘法式子的已知数和结果构造口诀。让他们按步骤来独立地推导7—8的乘法口诀。 在这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多寡不同的提示和点拨,使独立思维逐步发展。到推导9的乘法口诀时,有的学生已经几乎完全能进行推导了,而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的能力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 3、培养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 各科教学问题,都有一个结构问题。狠抓结构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而不受题中具体的情节干扰,是培养思维深刻性的重要一环。由于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思维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我在数学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如:补充条件和问题,不变题意而改变叙述方法,根据问题说所需条件,扩题训练,拆应用题缩题训练,审题训练,自编应用题训练等等,拓展学生思维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50题答案

1、46页 2、5分 3、21级 4、10分 5、4张 6、25岁 7、23岁 8、55名 9、57名 10、9个 11、1 2个 12、33人 13、3分 14、5天 15、妹妹 16、① 0,1,3,6,10,(15),(21) ② 1、2、4、8、(16 )、( 32 ) ③ 1、4、3、6、5、( 8 )、( 7 ) ④ 10、5、9、6、8、7、7、( 8 )、( 6 )、(9) 17、(1)√、 11111、 ● (2)□□□□□▲○○○○○ 18、7、15 19、小阳走在第一,戴黄帽子、 小菲走在第二,戴红帽子、小南走在第三,戴蓝帽子 20、9个 21、芳芳最大,阳阳最小 22、( 2 )+( 5)-( 3 )=( 4 ) 或(2)+( 5 )-( 4 )=( 3 )等答案 23、 2425、1只。 26、1杯奶,1杯半水。 27、20杯茶 28、12个。 29、3支 30、15面。 31、卷笔刀贵,贵(2)元 32、11个。 33、1+9=10 2+6=8 3+4=7 34、○=( 3) △=( 5 ) ○+△=( 8 )。 35、△=(2),○=( 3),☆=(9 )。 36、( 1 ) △一7=5 ○+△=17 △=( 12) ○=( 5 ) ( 2 ) ☆+☆=12 ☆一△=6 ☆=( 6 ) △= ( 0 )

(3)△一4=11 ○+△=16 △=( 15 ) ○=( 1 ) ( 4 ) ☆+☆=24 ☆一△=6 ☆=( 12 ) △=( 6 ) (5)5+○=12 △+○=10 ○=( 7 ) △=( 3 ) ( 6 ) ○一☆=5 12一☆=8 ○=( 9 ) ☆=( 4 ) ( 7 ) 7+○=12 △+○=16 ○=( 5 ) △=( 11 ) ( 8 ) ○一☆=5 18一☆=8 ○=( 15 ) ☆=( 10 ) 37、①(4)+(5)=(9 )②(13)-(7)=(6 )等 38、55. 39、3楼。(小明的速度是爸爸的二倍) 40、6个两位数。23、24、32、34、42、43 41、4个两位数。30、34、40、43。 42、15个2、3、4、23、24、32、34、42、43、234、243、324、342、423、432。 43、16颗 44、 45、45、数图形: 11个 (6)个三角形(12 )个三角形(9)个长方形 46、数方块:

小学奥数三年级还原问题练习题

小学奥数三年级还原问 题练习题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十三章还原问题 练习题 1.黄老师说:“把我的年龄减去2,除以5,加上8,乘上6,正好是7 2.”同 学们,你能推算出黄老师今年多大吗? 2.一个数加上6,除以2,再减去9,最后得8,求这个数。 3.一根电线,电工第一次用去了全长的一半,第二次用去了剩下的一半,这时 还剩下16米,这根电线原来长多少米? 4.修路队计划4天修完一段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一半,第二天修了余下的 一半,第三天又修了余下的一半,第四天修了62米正好完成任务。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5.仓库里有一批粮食,第一天运出全部粮食的一半多18吨,第二天运出余下 的一半少5吨,这时仓库里还剩下30吨粮食没有运。求仓库里原有粮食多少吨? 6.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一半多30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一半 少20米,第三天将剩下的180米全部修完。求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7.小明去买笔记本,用掉了所带钱的一半。后来遇到了妹妹,给了妹妹50 元。小明用剩下的钱的一半买了圆珠笔,最后还剩5元,那么小明出门时,带了多少钱? 8.姐姐去新华书店买书,买学习用书用掉了所带钱的一半。妈妈怕姐姐带的钱 不够,又给了她两百元。姐姐用剩下的钱又买了世界名着也用掉了一半。那么姐姐自己原来带了多少钱去买书? 9.甲乙丙三人各有连环画若干本。如果甲给乙5本,乙给丙10本,丙给甲15 本,那么三人所有的连环画都是35本,他们原来有多少本连环画? 10.甲乙丙三个组共有图书90本。如果乙组向甲组借3本后,又送给丙组5 本。结果三个组所有图书刚好相等,问甲乙丙三个组原有图书多少本?

小学数学的思维方法和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的思维方法和教学方法 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英]贝尔纳 “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很多老师都会觉得有困难,但这里面其实有许多方法可以适用,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知识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小学数学思维方法 一、形象思维方法 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

力。 1、实物演示法 页 1 第 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再如,在一个圆形(方形)水塘周围栽树问题,如果能进行一个实际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基础。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制作一些数学教(学)具,而且这些教(学)具用过后要好好保存,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教学中提高思维能力的措施 清水县白沙乡中心小学王兴国 摘要:在近几年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当前的数学“素质教育”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灵活的思维素质,这就要求对学生加强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使他们的数学思维具有活跃性、逻辑性、多向性、形象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构成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分析和判断面临的问题至关重要。其重点应当是正确判断,准确推理。 关键词: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优化比较,引导思维认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矗”,正确思维的主要方法是比较,在教学中,引导运用这一方法,就能使一些表面实异的概念或研究对象条分缕析,思维和认识必然清晰有序。 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既有智慧的火花,也有错误的泥沙,教师应当随时捕捉这一信息,巧妙地引导学生的认识,加以对比,在教师的引导比较中,让学生从表面上的“同”或“错”中悟出实质的“异”或“对”来。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学生学会了解辩证思维的方法-----比较。 二、设立机会,发展思维 数学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之外,还应当让学生明白,

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其主要措施应当是:首先思考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大胆的探索,在不断的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认识知识结构,其次教师要努力引导创设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思维度,让学生积极思索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 比如:画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既规则又美观的圆呢?你们可以想一想,说一说。有些学生不一会就概括出画圆的方法。我按照学生总结出的画圆的方法在黑板上迅速画出一个标准的圆。这时,学生个个兴高采烈,跃跃欲试。我见时机成熟,急忙请学生再一次画圆。通过我的巡视和学生的互相检查,第二次画圆没有一个学生出错。然后我又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归纳总结画圆的方法,把刚才的思路进行了梳理,又在交流中内化知识和获得方法。光讲不行,还要让学生有实践纠正的机会,于是我又给了学生再一次画圆的机会,这样一来,不明白的也充分理解了方法,而且印象特别深刻。只有这样,在理角画圆的方法的同时,感受到图形的形成过程大大地开启学生的智慧,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迈入知识的殿堂。 三、教师出错、学生质疑,引导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板书时也可以故意出现错误,利用这一资源,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如:在探究乘法分配律时,学生顺利完成了基础练习,接下来我随手出了一道练习(660+60)÷6,目的是想说明并不是所有的题目

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训练40题及答案

一年级思维训练题(一) 1、晾晒1块手帕,要用2只夹子;2块手帕,要用3只夹子;11块手帕, 要用(12)只夹子;; 2、老师带了一些小朋友去看电影,一共买了11张票.问和老师一起看电影 的有(10)个小朋友. 3、8名女同学站成一排,每隔2名女同学插进3名男同学,共插进(9) 名男同学;; 画图法:用○代表女生,用□代表男生. ○○□□□○○□□□○○□□□○○ 4、把2、3、4、5分别填入()中,每个数只能用一次. (3)+(4)-(2)=(5) 5、小朋友排队.小平的左面有4个人,右面有8个人.这一行有(13)个人; 6、小朋友排队.从左数过来小平是第4个,从右数过来是第8个.这一行有(11) 个人. 7、按规律写数. 15、10、13、12、11、(14)、(9) 1、4、3、6、5、(8)、(7) 1、2、4、8、(16)、(32) 8、小明、小红、小林进行100米跑步比赛.小明用了13秒,小林用了12秒, 小红用了11秒.那么,(小红)是第一,(小林)是第二. 9、拔河比赛结束后老师买了些饮料给同学们喝,可乐比雪碧多4瓶,可乐 比芬达多6瓶.老师买的是(可乐)多. 一年级思维训练题(二)

1、小猫、小狗、小兔、小猴、小熊排成一横排做广播操:兔的左边是狗; 猴在熊的左边;猫的右边是狗;猴在兔的右边.(小猫)排在队伍的最左边. 2、举行跳绳比赛.秋秋跳得比丁丁少,小牛跳得比阿婷多,比秋秋少. 第一名:(丁丁)第二名:(秋秋)第三名:(小牛)第四名:(阿婷)3、小明今年6岁,小强今年4岁,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6-4=2(岁)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2岁 4、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 少人? 4+1+4=9 5、有一本书,小华第一天看了2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第 4天看了多少页? 第一天:2页第二天:2+2=4页 第三天:4+2=6页第二天:6+2=8页 6、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 队共有多少人? 4+5-1=8 一年级思维训练题;(三)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殊性和规律性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是他们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数学思维与数学思维能力的含义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 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 2.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 3.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4.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标关注的是数学课程目标,它包括:数学素养、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小学奥数:还原问题(一).专项练习

6-1-2.还原问题(一) 教学目标 本讲主要学习还原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倒推法的解题思路以及方法,并会运用倒推法解决问题. 1. 掌握用倒推法解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2. 了解用倒推法解多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3. 培养学生“倒推”的思想. 知识点拨 一、还原问题 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运算之后,得到了一个新数,求原来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问题,它的解法常常是以新数为基础,按运算顺序倒推回去,解出原数,这种方法叫做逆推法或还原法,这种问题就是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又叫做逆推运算问题.解这类问题利用加减互为逆运算和乘除互为逆运算的道理,根据题意的叙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相反的运算,逐步逆推.二、解还原问题的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两个相反:一是运算次序与原来相反;二是运算方法与原来相反.方法:倒推法。 口诀:加减互逆,乘除互逆,要求原数,逆推新数. 关键:从最后结果出发,逐步向前一步一步推理,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即变加为减,变减为加,变乘为除,变除为乘.列式时还要注意运算顺序,正确使用括号. 例题精讲 模块一、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例 1】一个数的四分之一减去5,结果等于5,则这个数等于_____。 【例 2】某数先加上3,再乘以3,然后除以2,最后减去2,结果是10,问:原数是多少?

【巩固】有一个数,如果用它加上6,然后乘以6,再减去6,最后除以6,所得的商还是6,那么这个数是。 【巩固】一个数减16加上24,再除以7得36,求这个数.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巩固】少先队员采集树种子,采得的个数是一个有趣的数.把这个数除以5,再减去25,还剩25,你算一算,共采集了多少个树种子? 【例 3】学学做了这样一道题:某数加上10,乘以10,减去10,除以10,其结果等于10,求这个数.小朋友,你知道答案吗? 【巩固】学学做了这样一道题:一个数加上3,减去5,乘以4,除以6得16,求这个数.小朋友,你知道答案吗? 【巩固】一次数学竞赛颁奖会上,小刚问老师:“我得了多少分?”老师说:“你的得分减去6后,缩小2倍,再加上10后,扩大2倍,恰好是100分”.小刚这次竞赛得 了多少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