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实践

政治经济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实践

2022年6月第26期Jun. 2022No.26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政治经济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实践费佐兰,石 虹(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摘 要] 政治经济学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人才培养和教师发展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课程开展了包含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了政治经济学课程体系的思想政治融入点、开展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改革了课程考核方式、建设了学生容错机制等内容的教学改革实践。

然而,在教学改革实践中还存在着案例分析深度仍需提升、与学生沟通方式有待丰富和学生主动发言积极性亟待提高的不足,基于此,提出提高案例分析深度、丰富与学生沟通方式和提高学生主动发言积极性的措施。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实践[基金项目] 2021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冠疫情下社区治理对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研究”(2021JD034);2020年度贵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异质性视角下贵州省易地搬迁人口返迁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GDQN2020019);2019年度贵州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与路径研究”(贵大人基合字(2019)026 号)[作者简介] 费佐兰(1989—),女,贵州遵义人,博士,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福利经济、农业经济与管理研究;石 虹(1976—),女,贵州贵阳人,硕士,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6-0093-04 [收稿日期] 2022-02-28引言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浅析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问题及建议作者:杨艺瑾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3期[摘要]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在不断的改革更新,在此过程中很多教学问题不断出现。

本论文浅析了某些教学问题,并提出了几点自己的建议。

论文中,对政治经济学的概念进行了详析并对其进行了分类。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概述;分类;教学改革;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192-02一、政治经济学的概述及分类(一)概述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购买及出售以及法律、社会习俗惯例,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独立学科。

起源于道德哲学,主要受到18世纪发展起来的政治,社会经济的影响。

19世纪,“Economics”(经济学)一词代替了“Political Economy”(政治经济学)。

不过一个的著名学者William Stanley Jevons,倡导用数学模型解决经济问题,并且建议将政治经济学变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

我们今天所说的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在含义上有很大的差异。

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和源自芝加哥和维吉尼亚州学院产生的公共选择学说等等。

(二)分类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在马克思的重要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的付出没有得到同样的回报,剩余价值被没有付出劳动的“资本”所剥削。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产品的社会化必然会导致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解决的办法只有实行计划经济,实施计划经济就要不断的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同事马克思发现了经济规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经济学领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代表作,他认为市场有自动的调节功能,强调市场自由竞争,减少认为干预,政府对市场经济是一种辅助作用,它主要的职责是维护市场竞争的秩序。

新文科背景下《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新文科背景下《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新文科背景下《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以湛江科技学院为例蔡溢(湛江科技学院广东湛江524003)摘要:新文科背景下《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存在教材变化多、理论空洞、内容与新文科教改理念不太相符、学生知识碎片化等问题。

为了更加符合新商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须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尝试步骤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确定一个主题,引导不同背景的学生扩大知识面,教学材料中增加广东省省情教育等方法,不断改进考核方式,加强思政教育,以提高课程的满意度。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新文科省情教育教材材料中图分类号:G642;F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3(a)-0181-04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olitical Economy underthe Background of New Liberal Arts—A Case Study on Zhan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AI Yi(Zhan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Zhanjiang,Guangdong Province,524003China)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liberal arts,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olitical Economy,such as many changes in teaching materials,empty theory,inconsistent contents with the teaching reform idea of new liberal arts,and the fragmentation of students'knowledge.In order to bett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the new business schools for talent training,cultivate students'ability to raise,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Political Economy.Try the step-by-step teaching method,determine a them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guide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to expand their knowledge,add Guangdong Provincial Situation Educa‐tion and other methods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s,constantly improve th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strength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course.Key Words:Poitical Economy;New liberal arts;Provincial condition education;Teaching materials教育界讨论的“新文科”概念,基本上包括要在课程建设上突出“中国话语”权,研究中国问题,改变以往过度地依靠用国外学科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形成“中国特色”。

浅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浅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摘要]政治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其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当前政治经济学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师生互动反馈、教学气氛不生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深入探索和推进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价值观目标,更好地满足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历史时代需要。

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改变原有单纯灌输与被接受的教学方式,通过“师生学习共同体”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课程改革;方法;途径[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31-0068-02浅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①郑建锋,陈杰,朱桃花*(防灾科技学院,河北廊坊065201)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金融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它所阐明的社会生产关系以及体现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联系的经济规律,为其他经济金融类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

加强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索和思考,不仅是课程本身发展,更是实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价值观目标的需要,更是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历史时代的需要。

一、新时代学习政治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

[1]”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2]”。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要求在高校教学中重视政治经济学的课程设置和主导地位,持续发挥政治经济学课程在金融学等相关专业教学科研中的基础作用,深入探索和推进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部分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政治经济学课程具有理论性、逻辑性和科学性,主要采用唯物辩证法、科学抽象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分析和研究生产关系问题。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几个问题
方式存留于公有企业 , 表现为国家的红利 。 在大量存在的非
这是沿用 2 0世纪 8 0年代 时期教 育部的统一计划 。 我上这 门
课好些年 了,总听到学生有 “ 难学”“ 难领 会”之类的抱怨 。 这应该不是个别教 师教 学中的问题 。 本人 同意辽宁大学周健
公有制经济 中, 剩余价值 的生产和分配则采取 了最一般的形 式。 对于剩余价值 的追求 , 不仅仍然是非公有制经济运转 的 动力所在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社会 经济发展 的条件 。 我 国当前贫富差距 的拉大 , 一个重要原 因是初次收入分配 中
对剩余价值还 有一 般本质属性 的界定 , 即产 品价值超过其所 耗费 的劳 动要素价值 而增加 的价值 。劳动力转化 为商 品形 式, 依 靠市场机 制进行配置 , 使劳 动力具有 的创造性能力获 得 了创造价值 和增殖价值 的新属性 。 从这个 角度看 , 价值规
律支配下的价值增 殖过程是 商品经济 生产社会所共有 的, 其 剩余价值 的具体表 现在 不同制度条件 下有 不同的特殊属性 。

教 学 内容 问题 :要增 强 经济生 活 中 实 际 问题 的理论说 服 力
在政治经济学教 学内容 的处理 上,据本人了解 , 一般教
师都注意到 了:精选课堂讲授 内容 ,增强现实针对性 ,注意 理 论系统性和关注重点 的统一 , 并能根据 不同专 业人才培养 目标要求取舍教材 内容、 增强实践教学等 , 取得 了相应效果 。
课堂理论 学习与增强社会 阅历、 提 高实践能力有效地 结合起
来。在 学 习 “ 商品与价值 ”的理论 时 ,布置学生利用课外时
间围绕 “ 价值规律在零售商 品中的表现”这个 问题 去市场作
些小 调查 , 然后 写出调查材料 上交 ; 结合 “ 资本周转”教学 , 去当地较 大的企业 了解企业经营与管理情况 ; 结合资本经营 与虚 拟经 济的教 学内容 , 请证券公司的专家来 系里作关于证

关于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Theor y Resear ch
学 礴糊 _ 鳓 理 _ 麟 论
关于政治 经济学教学 改革的思 考
关 寿 春
( 南石油 大学 , 都 西 成 6 00 15 0)

要: 文章从“ 道 、 业、 惑” 传 授 解 的角度 明确政治经济学 的教学 目标 , 然后 以此为 出发点 , 就政 治经济 学的教 学内
☆ 教 育 研 究 ☆ 经济学认为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 价值 是凝 结在商品中 的无差 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 价值 是商 品的社会属性 , 映了 反 商 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 的经济关系。 西方经济学坚持要素 价值论 , 用边 际效用 和稀少性来说 明商 品的价值 , 认为要 素 的边际生产力决定 生产要 素的需求 , 消费者根据效用 的最 大 化 的原则决定要 素供给 。 2 收入分配理论 的差异 。 () 正是由于 价值理论的差异导致 了收入分配理论 的对立 。 政治经济学认 为工人的工资只是工人劳 动力 商品价值 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 利润 、 利息 、 地租等是不 同集 团瓜分工 人所创造 剩余 价值 的 转化形式 , 工资 、 利润 、 利息 、 租等范 畴反映 了工人 阶级 与 地
阶段学 习其他经 济学学科打好基础 ; 同时要培养 学生应用所
学 的政治经济知识和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 解释经济现象 的能力。 经济学基本知识只是告诉学生经济事物和经济现象
是 什 么 的 问题 , 没 有告 诉 学 生 为 什 么 及这 些 现 象 养经济学专业学生 的过程中
第三 , 政治经济学在“ 惑” 面 , 解 方 就是要帮助学生解答 人生历程中的疑惑 ,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大 学 生 正是 人 生 观 和 世 界 观 长成 的关 键 时 期 , 为 经济 学 专 作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值论 的理 解 。

课程教 学 空间 由课 内向课外 拓展
政治 经济 学课程 是一 门理 论性 很强 的课 程 , 如何通 过课 程 教学 内容 的诠释 和教 学方法 的创 新 , 升学 生对 提 马 克思 政治 经济学 的认 识和 理解 能力 , 目 高校 政 治 是 前 经 济学 教学 改革 中面 临的共 性 问题 。近年来 , 州师 范 杭 大 学政 治 经济 学课 程 在探 索 课 内教 学 向课外 扩 展 过程 中进行 了 以下尝试 。 ( ) 内 — 经典 与现 代 结合 , 一 课 — 注重 学生对 基本 理 论的理解掌握 1政 治 经 济 学 课 程 与 其 他 课 程 相 关 内 容 学 习 . 相 结 合 。学 习马 克思 主 义 政治 经 济学 课 程 , 与《 本 应 资 论 》 读 、 方经 济学 、 济学说 史 等课程 相关 内容学 习 选 西 经 相结合 , 使学生从源头上理解基本理论。如在讲授资源 配 置 问题时 , 既详细 分析 马克 思主义 政 治经 济学 的社 会
SeilN O.0 ra 1 03
■教 学改革 与创新
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韩 留富
( 州师范大学, 杭 浙江 杭 州 3 03 ) 10 6

要: 教学模式改革一直是政治经济学课程教
模式探 索, 该模式融课 堂教 学、 社会 实践 、 学科研 究于一体 , 学空 间由课 内向课 外拓展 , 学时间由一年级 向大 教 教 学阶段延伸 , 习主体能力由个体研学向协 同探讨发展 , 学 着力提 高课程教 学效果 。 关键词 : 治经济学 ; 政 时空拓展 ; 学模 式 教 中图分类号 : 6 20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 4 0 (0 2 0 — 0 1 0 1 0 — 17 2 1 )5 0 0 — 2

关于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政治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二 、 理使 用 多媒体 教 学 课件 合
得 了 不 错 的 效 果 。 案 例 教 学 就 是 运 用 案 例 来 培 养 和 训 练
学 生 的 教 学 方 法 .通 过 向学 生 提 供 实 际 发 生 的 情 况 或 事 件 , 案例 。 织 学 生 围绕 一 个 或几 个 问题 展 开 讨论 和 剖 即 组 析 , 出各 自的见 解 , 培 养 和 提 高 学 生 思 考 问 题 、 析 提 以 分
请 学 生结 合 世 界科 技 、 济 发 展 的 特点 , 试 探 究 企 业兼 经 尝 并 出 现 的 新 特 点 ,很 好 地 把 资 本 积 聚 和 资 本 集 中 的 基 本
原 理 和世 界 经 济现 实 结合 起 来 。 这 样 的案 例 分 析教 学 在解 惑 的 过程 中也讲 清 楚 了政
问 题 和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多 媒 体 教 学 是 综 合 运 用 现 代 化 的 教 学 手 段 ,包 括 录 音 、 像 、 影 幻 灯 、 络 、 影 等 多媒 体 技 术 来 辅 助 教 录 投 网 电 学 。 师 应 围 绕 课 程 重 点 、 点 和 社 会 热 点 问 题 来 设 计 和 教 难 制 作 多 媒 体 课 件 。 利 用 P w ron制 作 的 多 媒 体 课 件 , o eP it 具 有 功 能 强 大 、 单 易 用 、 改 极 其 方 便 等 特 点 , 师 使 用 简 修 教 起 来灵 活方 便 。 首 先 , 师 要 在 透 彻 了 解 课 程 内容 的 基 础 上 , 实 现 教 从 教 学 目的 、 成 教 学 任 务 的需 要 出 发 , 出 重 点 和 难 点 , 完 突 编
区别 , 后 引入 美 国波 音 飞机 公 司 与美 国麦 道 的合 并 案 . 然 收 购 案 及 新 惠 普 合 并 案 等 具 有 世 界 影 响 力 的 现 实 案 例 , 起 学 生 的 兴 趣 . 后 引 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摘要:从2006年开始,作为独立的思想政治课的“政治经济学”转而成为财经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

角色和功能的转变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

本文认为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应该坚持相对稳定性和与时俱进的统一,既要体现在教材内容的创新,也要体现在教师授课时的灵活把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应该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入手,教师应该把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与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应该高度重视自学方法。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一门课程能否吸引学生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键在于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否吸引学生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结并反思近些年来“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教材内容滞后、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并与其他课程之间的交叉和重复等以及单一的“满堂灌+粉笔板书”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正是抑制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吸引学生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改革教学内容,将相对稳定性和与时俱进统一1.“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定位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由其功能定位决定的。

自新中国成立至2005年前,“政治经济学”(如果不作特殊说明,“政治经济学”即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不仅仅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它还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和中宣部、教育部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2005年)的基础上,2005年部分高校试行“2005方案”,2006年9月1日,这一方案推向全国。

在“2005方案”中,将原来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一起整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也就是说,从2006年开始,“政治经济学”不再单独成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但这并不意味着“政治经济学”不再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而存在。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规定:“有关高等学校政治理论和财经类、政法类专业,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课程时,在覆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根据本‘意见’的规定,与专业基础课统筹考虑。

”也就是说,“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依旧是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

该课程的功能主要是培养大学生最基本的经济学思维方法,使学生掌握经济学基本的理论框架、理论知识和基本的经济规律,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专业课以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为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社会热点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辨方法。

2.改革教学内容,将相对稳定性和与时俱进统一教学内容的改革应重点掌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政治经济学”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将“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客观地展示出来。

劳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剩余价值流通理论、剩余价值分配理论要完整、客观地介绍并保证各大理论之间严密的逻辑联系。

第二,“政治经济学”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性。

“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反映着实践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学内容的设置必须科学地把握时代的特征,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因此,我们应该把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实践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理论、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吸纳进来。

第三,“政治经济学”应该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特点。

因此,将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西方现代经济学理论吸收进来,不仅有利于学科的发展,而且还会使其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通过两个环节来实现,一是教材内容的改革,二是课堂授课内容的灵活处理。

首先,就教材内容的改革来看。

一本好的教材是引导学生系统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帮手。

因此“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目前市场上的教材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特色,我们选用的是由吴树青做顾问,逢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前几年一直使用第二版,从2007年第二学期开始使用最新版即第三版)。

之所以选择该本教材,一是因为它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二是因为它在体系和内容的设置方面很好地坚持了“相对稳定性和与时俱进性相统一”的原则。

该本教材的编者非常重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了修订。

笔者发现,即使是刚刚出版的教材,在使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教材在某些内容的安排上不甚合理。

例如,在笔者看来,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还是应该放在导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

这样的安排,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揭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体现第一篇“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的一致性。

因为第二章至第七章所揭示的一般理论的共同基础是商品经济,而第一章所揭示的一般理论适用于一切经济形式,教材内容的安排存在着一定的不一致性。

再如,在第四章“资本及其循环和周转”的第二节“资本经营”的第一个问题“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中,在根本没有提及“资本积累”的相关规定的条件下就开始研究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这显然会引起学生的费解,也会给教师授课带来麻烦。

又如,第八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二节“货币转化为资本”在谈及劳动力的买和卖的关系时,只分析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而没有分析其使用价值。

第二,在对有些重要术语没有界定的情况下就广泛使用。

使教师授课带来不便。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资本有机构成”这个概念。

虽然在第九章“资本主义的分配”的课后思考题中列出,但其解释却到第十三章“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才出现。

第三,根据学生的反映,教材在语言组织上存在一些问题等。

因此,我们希望引起编者的重视进一步完善教材的体系、内容和语言还是有必要的。

其次,就课堂授课时的灵活处理来看。

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不仅仅只体现在教材内容的改革与创新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把握也是非常关键的,它能有效地弥补教材在体系和内容设置上的不足,两者相得益彰。

一方面,在授课时针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学生指出并进行调整。

例如,在讲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直接将第一章的相关内容补充进来;将教材中遗漏的重要概念和内容如“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理论”补充近来等等。

另一方面,对应教材上的内容,为学生介绍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很有必要。

例如,在学习劳动价值论时,为学生介绍理论界有关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在学习货币理论时为学生介绍当前有关经济过热和物价提高等问题;在学习信用制度和虚拟资本理论时为学生介绍当前股市的波动及国家的宏观调控;在学习竞争与垄断时为学生介绍我国《反垄断法》的产生过程和重要内容;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时为学生介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学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时为学生介绍当前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热点问题等。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结合起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仅仅是教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同样重要。

一本好的教材是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一门课程的重要帮手,而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则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的重要力量。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应该着重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教”的方法和手段,二是学生“学”的方法和手段。

第一,就教师“教”的方法和手段而言,改革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传统的“满堂灌+粉笔板书”式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注入式教学依旧是非常重要的,它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和知识、强调教学中的重点。

当然,在课堂授课时,教师没有必要把教材上的所有内容满堂灌输给学生,但”政治经济学”的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基本的理论还必须准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地为学生讲授;为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还必须向学生介绍当前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介绍该学科发展的最新成就。

就注入式教学方式的改革而言,应该将单一的黑板板书改革为适当的板书和多媒体结合起来。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信息表达方式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它将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直观的、感性的、形象的形式。

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中语言表达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一方面,使用多媒体教学不能仅仅表现为将课本上的文字内容照搬照抄到幻灯片上,它还应该加上图片、音像等内容;另一方面,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板书,有许多重要的内容还必须借助于板书更好地表达出来。

教师还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法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有效地引导、启发学生,激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比喻、回忆、联想、对比、分析及综合判断,从而积极主动地发掘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适当地选用深得学生喜爱和认可的“案例教学法”和“课堂讨论法”就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改革任务。

案例教学法是从具体的案例出发,通过分析,最终得出结论。

它是以现实生产和生活中发生过的、有典型性的案例作为教材,在教师的引导下科学地设计出各种决策方案,让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结论,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它不只是传授学生思考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思考的过程。

例如,在讲授“资本经营”时,教师可以加进案例“太极集团的资本八卦阵”;在讲授“风险投资”时可以加进案例“‘雅虎’创造的财富神话”等。

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寻找相关案例,进一步加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讨论主要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例如“竞争与垄断”这样一些内容就可以通过讨论或辩论方式来学习。

这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写作、组织和口才等综合能力。

当然,教师在讨论或辩论中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并做出中肯的评价,一方面要对学生所付出的劳动予以充分肯定,另一方面要对讨论或辩论中暴露的问题给予纠正,使学生在获得正确观点和系统认识的同时能够拓展思路,并走进学科的前沿。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政治经济学”毕竟是理论经济学,课程讲授和学习的内容更多的是基础的概念和理论,有些理论很难找到合适的案例。

因此,上述方法要有选择地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