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是中国伟大民族团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开放程度不同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依然相对滞后,这导致了少数民族人口大量外流到其他地区寻找工作机会。对于这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工作情况和问题,需要进行深入调研,以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服务。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对象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及其就业单位,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和意见。调研时间为一个月,覆盖了广东、河南、四川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省份。

三、调研结果

1.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情况

根据调研数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外打工多为劳动密集型工作,如建筑工、家政服务员等,工资较低,工作环境较差。其中,男性多从事体力劳动,女性多从事家政服务。他们通常没有稳定的工作合同,工资也无保障,社会保险缺失。

2.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

(1)歧视问题: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就业过程中遭受歧视,经常遇到就业机会少、薪资低、工作环境差等问题。

(2)社会保障问题: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身份,很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到合法的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3)培训机会少:很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没有接受好的技能培训,导致他们无法获得更高薪资的就业机会。

四、建议与对策

1.社会保障: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措施,推动他们享受与本地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2.就业培训: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技能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3.打击歧视: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歧视的打击,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

4.合理规划:根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就业规划,推动他们从事更加适合自身特长的工作,提高就业的质量和稳定性。五、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情况和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关于兰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兰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报告 https://www.360docs.net/doc/8819146577.html, 2012-07-16 14:46 近些年来,我市逐渐成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重要流入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我市后,基于自身在族属、传统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文化素质、生活技能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城市生活的适应中遇到了很多难题,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全面、准确地了解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缘由,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进一步搞好我市的民族工作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 最新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当前,我市共有少数民族51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约12.7万人,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人口约11万,约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7.7%。每年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约有6万,以回族、东乡族、撒拉族等民族为主体。现根据我们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体的调查,就其流动类型、就业情形、居住方式、居留倾向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做如下详述。 (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流动类型。我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依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第一,按照其在流入地的时间特征分类,可分为过往型与居留型两种,超过一天者即为居留型。前者又可分为当日往返型与交通中转型,后者可分为短期居留型和长期居留型。具体说来,兰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有很多属于交通中转型(即过往型)流动人口,其在城市停留时间较短,对城市的影响较小。长期居留型又可以称为暂住人口,对城市的影响较大。 第二,根据其流向可分为流向城市者与流向农村者,以及流向国外者与流向国内其他省区市者。其中,流向我市的国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是主体,流向农村者与国外者的情况在我市还比较少见。 第三,根据其流动的动因可分为劳务型、经营服务型、公务型、文化型、社会型等,或简化为经济型与非经济型两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最主要的目的是寻找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改善自身生活,他们以务工、经商等多种形式出现在城市中。对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分类,我们更多地依据少数民族人口流动的动因将其划分为经济型与非经济型两类。 第四,由于宗教纪念活动、宗教传播活动以及宗教学习活动的开展而出现的相对规模较大、局部影响较深远的宗教型流动人口,包括宗教活动参与者、宗教职业人员以及宗教活动学习人员三种亚型。宗教型流动人口既不完全类同于文化型流动人口,因为其在进行宗教活动时还伴随有探亲访友、治病疗养、经商等活动;也不能简单列入其他类型,因为其数量巨大,影响较大,应该单独列出以示重视。我市目前共有清真寺和拱北等宗教场所83处,其中66座主要分布在回族人口较多的城关区和七里河区。这显然会吸引周边各县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群众进入我市从事宗教活动,从而使得我市基于伊斯兰教形成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类型的特色突出。 关于兰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报告 https://www.360docs.net/doc/8819146577.html, 2012-07-16 14:46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是中国伟大民族团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开放程度不同等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依然相对滞后,这导致了少数民族人口大量外流到其他地区寻找工作机会。对于这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工作情况和问题,需要进行深入调研,以便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和服务。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对象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及其就业单位,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和意见。调研时间为一个月,覆盖了广东、河南、四川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较多的省份。 三、调研结果 1.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情况 根据调研数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外打工多为劳动密集型工作,如建筑工、家政服务员等,工资较低,工作环境较差。其中,男性多从事体力劳动,女性多从事家政服务。他们通常没有稳定的工作合同,工资也无保障,社会保险缺失。 2.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 (1)歧视问题: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就业过程中遭受歧视,经常遇到就业机会少、薪资低、工作环境差等问题。 (2)社会保障问题: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身份,很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到合法的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3)培训机会少:很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没有接受好的技能培训,导致他们无法获得更高薪资的就业机会。 四、建议与对策 1.社会保障: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措施,推动他们享受与本地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2.就业培训: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技能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3.打击歧视: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歧视的打击,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 4.合理规划:根据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就业规划,推动他们从事更加适合自身特长的工作,提高就业的质量和稳定性。五、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情况和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目标。

关于优化街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优化街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 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奉贤区金汇镇少数民族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委统战部的关心指导下,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结合新一轮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社区的创建工作和上海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以切实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为着力点,注重强化民族工作领域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团结带领少数民族共同提高、共同进步,为金汇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基本情况 金汇镇位于奉贤区中北部,西邻南桥新城,北与闵行区、浦东新区接壤,镇域面积71.7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2个居委筹备组,拥有常住人口13.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5.5万人,流动人口7.9万人。全镇现有少数民族1742人,其中,户籍少数民族109户136人,常住少数民族1329人,动态少数民族277人,涉苗、回、满、壮、藏、仡佬、蒙古、土家等29个少数民族。共有清真食品网点11个,从业人员32人。 二、主要做法 (一)争取领导重视,进一步强化民族工作组织保障

1、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镇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 (党群)任常务副组长,党委委员(组织)、副镇长(社事社保)任副组长,党群办、信访办、稳定办、社事社保科、规划科、大 联动、教委、各村(居)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少数民族流动人 口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党委委员(组织)任主任,通过理清工作架构,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2、建立网格化工作体系。明确各村(居)委党(总)支部书 记为民族工作第一责任人,即网格长。各村(居)组纪宣委员担 任民族工作联络员,各村民小组长和楼道组长为网格员,全镇共 有村(居)级大网格39个,组(楼道)级小网格550个。在村(居)、企业、学校、经济园区等单位建立了45个少数民族工 作联络站。选择有条件的单位创建“民族之家”,组建了一支56人的少数民族工作志愿者服务队伍和清真食品义务监督员队伍。 3、落实工作专项经费。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工作, 每年划拨20万元作为民族工作专项经费,并要求村(居)落实 相应的工作经费。 (二)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少数民族工作制度 1、工作例会制度。镇党委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听取民族 工作相关汇报,做到第一时间掌握民族工作新动态、研究民族工 作新情况,确保民族工作推得动、做得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 务与管理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通报工作 情况,研究解决在服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力推进工作的

关于街道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调研报告

关于街道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调研报 告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地区城市化的加速推进,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街道文化。然而,随着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剧,街道上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问题,我对街道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了一项调研。以下是我对调研结果的总结。 一、受访人口 该调研中,我们采取了随机样本的方式,共计对100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了访谈。其中男性占50%,女性占50%,年龄段主要分布在20岁至40岁之间。 二、文化生活现状 就文化生活现状而言,相较于常住户籍,街道上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容易受到文化上的影响和浸染。在饮食方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愿意选择具有风味性的民族餐饮,十分重视民族饮食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在宗教信仰上,他们多数信奉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在节日文化上,同样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往往保留着自己的民族节日,例如新春节、赛马节等等。 三、住房状况

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街道上的居住状况通常比较差,一些人会选择在车库、废旧的厂房、公司办公室等地改变为居住的场所,甚至是宿舍。而在这些恶劣的环境下,住房通常没有基本设施,如卫生间、浴室等,这时,他们只好使用公共设施,从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四、工作状况 在工作方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从事的工作是服务业、建筑工人、家政服务员、销售人员等劳动力密集型的工作。由于现在工作机会逐渐减少,他们转而从事了比较辛苦的体力劳动,常常要跑长途和加班。工作时间往往不固定,使得他们没有稳定收入的保障,这对他们的生活是十分不利的。 五、社会融入 大多数街道上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社会融入方面都存在一些困难。首要困难是语言问题,由于流动人口所遇到的地点和岗位都有所不同,而各地方言语言不同,使得他们很难很好地说流利的普通话。其次,他们从习惯和思维上也与清一色的汉族和城市居民存在某些重大差距,无法很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六、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生活环境恶劣、家庭贫困、社会融入困难、孤单等问题,对于一些流动人口,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访谈的过程中,有许多被调查人员都表示自己时常会感到无助、沮丧,因为缺少与家人朋友相伴在身边的心理支持。 结语

2021年市政协民宗委关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9月25日,市政协民族宗教台侨属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副主席xx的带领下,调研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调研组一行实地察看了xx 市清真寺,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民委主要负责同志关于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情况的通报。委员们在实地察看和听取通报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城区有回、维、蒙、彝、满等31个民族,流动人口约400多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10%。其中,80多人在工业企业工作,100多人在商贸领域工作,60多人在农业合作社(含种植业、养殖业)工作,100多人从事牛羊肉供应、小吃、羊皮袄买卖等生意。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建立了城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系,提高了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保障了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网络。成立了xx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领导组,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站点设在xx市民族团结促进会xx分会(地点在xx市清真寺),并以xx街道14个社区民族工作站、3个拉面馆、1个牛羊肉供应点为联络点。服务站做到有班子、有制度、有牌子、有经费、有台账、有活动。 2、定期组织活动,畅通沟通渠道。城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代表人士经常列席xx市民族团结促进会xx分会和伊斯兰教协会的相关会议,参加学习、教务、走访调研、议事协商等活动,参与其矛盾调处、文明创建等工作。市民委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在xx生活和工作的实际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搭建服务平台,工作成效显著。相关职能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履行职权,依法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并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目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员遇到的经营、租房、就医、子女入学等问题,基本都能得到解决; 对于就医困难和发生天灾人祸的家庭,多数从“王贵伦阿訇扶危济困慈善会”经费中帮助解决。 4、加大宣传力度,促进民族团结。通过上门入户走访、问卷调查、设立宣传台、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帮助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了解党的民族政策,熟悉xx的风土人情,促使他们认同并遵从城市管理规则,融入城市生活。目前我市在城区生活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与本地居民群众相处和睦。 二、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调查报告(精品)

少数民族调查报告(精品) 一、调查背景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目前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是指人口数 量相对较少、文化传统与汉族有所区别的民族群体。为了了解少数民族群 体的生活状况和文化特点,提供相关政策和服务,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二、调查对象和地点 我们选择了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当 地居民中的少数民族人群。 三、调查内容 1.人口构成: 调查了解了少数民族群体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基本信息。结果 显示,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以年轻人为主,占总人口的60%以上。男性人 口略多于女性人口。 2.生活方式: 调查了解了少数民族人群的居住、职业、教育情况等。结果显示,少 数民族人群大多数居住在农村地区,从事农业或手工业工作。教育水平相 对较低,大多数只完成了初中学历。 3.文化传统: 调查了解了少数民族人群的语言、宗教、传统习俗等情况。结果显示,少数民族人群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语言和宗教信仰,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 传承和弘扬传统习俗。

4.社会状况: 调查了解了少数民族人群在社会生活中的状况,包括社会地位、社会 参与度等。结果显示,少数民族人群在社会地位上相对较低,参与度也相 对较少。这主要是由于教育水平低,就业机会有限等原因所致。 四、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少数民族人口中,年轻人占比较高,这对于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传 承和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2.少数民族人群中,教育水平较低,这导致他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较弱,应加强相关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 3.少数民族人群在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方面保持着较高的认同和传承,这是他们独特的文化特点,也是宝贵的文化资源。 五、调查建议 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提高少数民族人群的文化素质和就 业机会。 2.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人群参与社会事务,提升其社会地位和参与度。 3.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倡导并鼓励少数民族人群 参与到相关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中。 六、总结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尊敬的领导: 根据您的要求,我对少数民族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整理成报告如下:一、调研目的和范围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文化特点和困难问题, 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调研范围涵盖了我国各地的48 个主要少数民族。 二、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 通过调研,我发现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对他们的生活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藏族人重视家庭观念和亲情,信奉藏传佛教,并 保持着自己的语言、服饰和节日等传统。而彝族人则以丰收祈福和祭祀为 核心,传统节日有火把节和三月大庙会等。 三、教育和就业问题 调研显示,少数民族在教育和就业方面面临一些困难。由于经济发展 水平不平衡,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少数民族学生由于文化差异,往往在学习上面临困难和阻碍。此外,就业 问题也是少数民族面临的挑战之一,他们往往面临着就业机会不足和歧视 的问题。 四、民族地区发展和扶贫问题 从调研数据来看,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环境,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发 展水平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贫困现象普遍存在,民生保障不完善。因此,

政府需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力度,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帮助他们 走出贫困。 五、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 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受到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冲击,传统 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少数民族的语言、服饰、建筑、音乐等文化元素面临 着遗失和流失的风险。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支持, 保护和挖掘他们的传统文化,鼓励少数民族青年人从事相关传统文化保护 工作。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调研报告主要对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文化特点、教育、就业、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问题进行了调查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这些调研结果能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并促进少数 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 谨以此报告呈报。

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民族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对城市民族工作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其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 了相应建议。 一、调研现状 1.民族人口分布概况 调研结果显示,大城市民族人口数量较多,其中以汉族居多,少数民 族则以回族和壮族居多。小城市和县城的民族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 是也有明显的集聚现象。 2.民族文化传承情况 调研发现,城市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存在困难和挑战。一方面,城市化 进程带来的社会转型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变革,使得少数民族文化发 生严重的断层现象;另一方面,移民和流动人口的不断涌入,也对少 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带来了挑战。

3.民族群体融入程度 调研结果显示,城市民族融合程度不高,城市化进程中存在一些阻碍社会融合的壁垒。这些壁垒主要表现在社会福利、职业晋升、法律保障和社会认同等方面。尤其是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居住区域的选择方面,存在种族歧视现象,导致少数民族群体与主流社会的融合程度不达预期。 二、存在问题 1. 宣传教育不够 城市少数民族文化延续和传承成为一大难题,原因在于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对少数民族文化精髓的宣传还不够充分,挖掘利用文化资源不足。没有足够的渠道,没有足够的社区文化设施,成为文化传承的制约问题。 2. 少数民族群体收入水平偏低 城市少数民族群体的就业率不如汉族群体,且收入水平普遍较低,这导致少数民族居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位置和发展空间比较局限。

3. 社会和谐融合水平不高 在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居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社会和谐融合问题。许多种族歧视和不平等现象使得少数民族居民很难融入主流社会,不 平等的资源分配也导致少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质量不高。 三、建议 1. 加大文化宣传教育力度 城市应建立足够的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基地,并推 动少数民族文化精髓的宣传,打破文化传承的制约,达到文化融合的 目的。 2. 改善少数民族群体收入水平 政府应推动相关部门加大就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等措施,通过多种形式 提高少数民族群体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 3. 保证社会公正和平等 政府应加大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力度,通过公平资源的分配、平等待遇的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居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权益。

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一、引言 城市民族工作是指针对城市中的少数民族群体进行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促进他们的发展和融入城市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中的少数民族人口逐渐增加,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为了了解当前城市民族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调研报告对不同城市的民族工作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不同城市的民族工作情况,探讨民族工作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以全面了解城市民族工作的现状。 三、调研结果分析 1. 城市民族工作的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各个城市对民族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一些城市在政策制定和资源投入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积极推动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融入。然而,也有一些城市对民族工作关注不够,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少数民族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2. 城市民族工作的优势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城市民族工作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一些城市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包

括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为少数民族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2)资源投入:一些城市在民族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了少数民族文化中心、民族学校等,为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社会支持:一些城市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增强了民族团结和社会融入感,为少数民族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3. 城市民族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城市民族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1)政策执行不到位:有些城市虽然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滞后和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政策效果不佳。 (2)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城市资源投入不足,民族学校设施简陋,文化中心活动少,限制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和融入。 (3)文化保护不够:一些城市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不够重视,导致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逐渐流失。 四、改进措施和建议 针对城市民族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1)加强政策宣传:城市政府应加大对民族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和执行率。 (2)增加资源投入:城市政府应加大对民族学校和文化中心的投入,提升设施和活动的质量,为少数民族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3)加强文化保护:城市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

少数民族人才情况的报告

*市少数民族人才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1、**概况。**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南岸,三江平原腹地,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和哈巴边区相望,边境线长*公里,是国家一类口岸。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辖*镇*乡、*个国营农场,总人口*万。辖区内耕地面积*万亩,其中市属耕地面积*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大豆、水稻和玉米。是全国双拥模范城,是贯穿祖国南北公路大动脉“同三”公路的北端起点。 2、少数民族情况。**市共有赫哲、朝鲜、满族等22个少数民族,人口8,15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是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现有赫哲族*人,约占全国赫哲族总人口的1/3,大部分居住在街津口(537人)、八岔(480人)两个赫哲族乡(两乡各辖1个赫哲族村),其余散居在**市区和其它乡镇。另有**镇新光、临江镇富川两个朝鲜族村(全市朝鲜族人口1300人)。 3、少数民族干部情况。我市所辖的2个赫哲族乡、2个赫哲族村、2个朝鲜族村,共有民族干部*人,占干部总数的74%。其中少数民族聚居区乡科级干部7人,占同级干部的43.8%;一般干部11人,占同级干部的25%;村干部20人,占同级干部的100%。少数民族干部储备为:正科级后

备干部3人,副科级后备干部1人。通过少数民族聚居区培养出副处级领导干部3名。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少数民族人才能力素质。按照中央和省提高少数民族人才素质相关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制定了《民族乡人才发展专项规划》,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积极面向全市少数民族开展轮训工作,通过党校学习、外出进修等分期分批对少数民族人才进行专门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政治理论,提高工作能力,增强生存本领。并有意识地把优秀年轻干部推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安排少数民族干部到关键岗位、重要部门或急难险重工作中培养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全局,丰富领导经验。对比较成熟的少数民族优秀年青干部,通过下派、包扶和参加促农工作,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经受锻炼,增强才干,尽快成长。现我市民族乡村共有专业技术人才49人,占同类人才总数的41%。其中,民族教师20人,占教师总数的26.3%;民族医护人员2人,占医疗人员总数的12.5%;民族文艺人才27人,占民族文艺工作人员总数的100%。民族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15人,占当地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1.5%,占当地人口总数的0.2%。 2、提高任选水平,增强民族干部战斗力。在选人方面,打破常规,积极拓宽少数民族干部使用渠道,对经过基层实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调研背景 近年来,我国持续进行着对少数民族的调研和支持工作,旨在建设一个团结、和谐、共同繁荣的社会。本次调研的背景是为了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现状、需求和问题,为一体化发展提供参考。 调研目的 1. 探讨少数民族目前的生活状况及生活需求。 2. 了解少数民族在教育、就业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 揭示少数民族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参观交流的方式,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和观察来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调研结果 1. 教育 在受访者中,约60%的人表示在教育方面存在困难。其中,

教育资源不均衡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通常设施简陋,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此外,一些少数民族家庭经济条件较差,难以承担高额的教育费用。 2. 就业 约40%的受访者表示在就业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熟练度不足是主要的就业障碍之一。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没有得到充分传承,导致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3. 文化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一定程度的认同和自豪感。然而,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受到一些限制,一些传统文化形式正逐渐消失。此外,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调研结论 1. 教育问题是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提升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 2. 在就业方面,应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培训,增加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3.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是重要任务,应建立相应的保护机制,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推广。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标题: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群体的发展和保护,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针对性的调研,掌握相关信息,为少数民族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本文将介绍对少数民族进行的一次调研,并分析调研结果。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教育水平、就业情况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针对目标群体开展了详尽广泛的调研工作。 三、调研结果 1.生活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群体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其中,饮食和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医疗和卫生设施的配套也得到了提升。然而,仍有一部分人面临生活拮据的情况,特别是一些边远地区和山区的少数民族群体。 2.教育水平 在教育方面,少数民族群体的接受教育机会得到了明显提高。大部分少数民族儿童都能有机会上学,入学率与汉族基本相当。但是,一些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仍面临教育资源不足和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导致他们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受限。

3.就业情况 少数民族群体整体的就业情况相对较好,职业选择也更加多元化。政府积极推动少数民族就业创业,提供相关政策和支持,促进了他们的就业发展。然而,一些少数民族群体在就业过程中仍面临歧视和就业机会不均等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其就业权益的保护。 4.文化传承 尽管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绝大部分少数民族依然坚持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少数民族的语言、民俗和传统艺术等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相关的文化节庆和活动也得到了广泛开展。然而,同化和文化融合的影响时有发生,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 四、建议和措施 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1.加大对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的扶持力度,提 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机会。 2.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少数民族群体的教育质量和 学习机会。 3.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就业权益的保护,减少就业歧视和机 会不平等现象。 4.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 自发开展相关活动。 五、结论

(调研报告)少数民族调研报告4篇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4篇 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属武陵山区,是一块嵌入湖北、湖南和贵州三省之间的三角地带,包含黔江区(原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武隆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一区五县,地理位置上以黔江区为中心,东连湖北省恩施州和湖南省的湘西州,南与贵州省铜仁地区接壤,西接贵州省的遵义地区和重庆市涪陵区,北濒长江与万州相邻。东西宽147公里,南北长264公里,片区总面积为16936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余万人。作为一个少数民族集居区,聚居着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及蒙古族等1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00余万人,占渝东南地区总人口的66.1%以上。长期以来,人们在生活习性、受教育程度、教育方式、对事物的认识接受等方面受民族习俗的影响很大。这使得渝东南民族地区法律援助工作面临的大背景与工作开展状况与我市其他区县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受民族习俗影响较深。由于受传统民族习俗影响,群众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宗族思想较严重,特别是在几个姓杂居的地方,人们发生矛盾纠纷常常依靠宗族势力解决,大姓欺负小姓,小姓口服心不服,时常发生宗族械斗,死人伤人的事时有发生,妇女合法权益受侵害,老人无人赡养等问题突出。 ----群众解决问题讲武力,法制观念淡薄。渝东南地区民族成分复杂,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等原因,群众法制观念淡薄,解决问题常常依靠武力,加之涉交界地众多,“插花地”、“三不管地”实质存在,纠纷多,械斗多,刑案多,社会治安状况复杂,据近三年统计,在渝东南片区的一区五县内违法犯罪人员共达5000人以上,年均1500―人。每年的违法犯罪人员有增无减,呈上升趋势。民间纠纷更是频频发生,仅去年黔江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就调解纠纷5100多件,平均每天达14件。违法犯罪和纠纷的另一面往往就是弱者的合法权益受侵犯。 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较深。由于科学思想在民族地区不够普及,封建迷信思想盛行,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相信命运、相信神灵,算命先生、巫婆、神汉、江湖郎中在民族地区大量存在,群众有病不上医院,不请医生,而是请巫婆、神汉“作法”、“驱鬼”,或者请江湖郎中或土医生用土办法、偏方医治,常常贻误病情,或致伤致残致死,往往引发人身伤害矛盾纠纷。 群众居住较分散,交通不便,寻求法律援助十分不便。民族地区大多系边远山区,群众分散居住在大山沟里,山高路远,交通十分不便,有的地方至今仍未通车,靠马帮运输,最远的从家里到乡场要一天,从乡场到城区要一天,往返就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调研报告 尊重与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权益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的现状和需求,进行了一次针对少数民族的调研工作。本报告旨在提供对调研结果的简要总结,以促进少数民族事务的发展和改进。 一、背景 少数民族是中国优秀的社会和文化资源,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多元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事务的关注和支持。 二、调研目的 1. 了解少数民族群体的人口和分布情况。 2. 了解少数民族群体的经济状况和就业情况。 3. 掌握少数民族群体的教育状况和教育需求。 4. 关注少数民族群体的医疗保障和健康状况。 5. 探讨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问题。 6. 发现少数民族群体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覆盖了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四、调研结果 1. 少数民族群体的人口和分布情况: - 少数民族群体总人口为X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X%。 -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2. 少数民族群体的经济状况和就业情况: - 少数民族群体的贫困率相对较高,需要加大扶贫力度。 - 少数民族群体的就业率较低,需要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 3. 少数民族群体的教育状况和教育需求: - 少数民族群体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需要增加教育投入。 - 少数民族群体的高等教育机会相对较少,需要加大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4. 少数民族群体的医疗保障和健康状况: - 少数民族群体的医疗保障程度有待提高,需要改善基层医疗服务。 - 少数民族群体的健康状况相对较差,需要加强健康宣教和疾病预防工作。 5. 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传承和发展问题: - 少数民族文化传统面临消失和流失的风险,需要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 - 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较为滞后,需要优化政策和扶持措施。 6. 少数民族群体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 少数民族群体融入城市生活困难,需要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 少数民族群体受到歧视和偏见,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和法律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调研报告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调研报告(一)为进一步摸清我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及生活现状,加快我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的建设步伐,促进社区和谐。全面了解我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对进一步提高我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行了调研。 一、我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现状 (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流动类型。我社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依照不同的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第一、根据其流向可分为流向城市者与流向农村者,以及流向国外者与流向国内其他省区市者。第二,根据其流动的动因可分为劳务型、经营服务型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最主要的目的是寻找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改善自身生活,他们以务工、经商等多种形式出现在城市中。(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情形。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除了依托民族身份与民族文化实现在民族特色经营行业集中就业外,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民族特色缺乏的大众行业从事某些文化。 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及分析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来到陌生的城市后,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专业技能,以及语言、文化迥异等因素的影响,其在适社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碰到很多问题。具体来说,我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工作、生活期间所遭遇到的相关问题是就业困难问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目前的就业形式主要有务工和经商两种类型。加之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身具有的民族性和在生活方面的特殊需求,使 得其就业面更窄,就业机会更少。所以,从总体上来说,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就业比较艰难。 三、对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的思路建议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具有特殊性,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的管理和 服务必须兼顾民族和因素,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城市民族工作部门和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提高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城市化进程中 出现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当前,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已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对象,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也成为城市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民族 工作的任务是广泛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做好本城市少数民 族事务的管理工作,帮助他们发展经济文化教育事业;二是做好城 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充分保障他们的各项平等权益, 帮助他们增强城市适应能力;三是做好与城市功能相应的面向全国 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工作。 因此,必须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放到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推进民族地区城市化 进程的高度来认识,维护城市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好抓实。 具体来说,当前应着力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开展 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的调查研究,重点摸清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的民族构成、文化素质、性别年龄、生活居住、子女教育、经济收

2021年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城市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XXX位于XXX市西南部,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总人口为XX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XX万人,占总人口的XXX。辖XX个苏木乡镇、X个国有农场、X个街道,街道辖XX个居民社区。社区总人口数为XXXX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XXXX人,流动人口为XXXX人,其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XXXXX人。 近年来,XXXX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积极探索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工作机制,通过加大城市民族工作力度总结出了加快城市发展的有利经验,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城市民族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加大城市民族工作宣传教育力度。一是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为切入点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社区中大力开展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在每年3月份的法制宣传月和9月份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期间,以张贴标语、举办主题活动等形式学习宣传《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使城市人民更多的了解民族工作的体制和机制,保障了城市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设立宣传标牌,编排主题节目等形式在城市街路和居民社区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在XXXX城区主要街道两侧设立了66个固定的民族政策宣传标牌,联合乌兰牧骑编排了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为主题的文艺节目时常在街道社区进行演出,使民族政策的宣传无处不在、无人不晓。 (二)加强城市少数民族群众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将城市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镇低保范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达到5386元,近几年累计发放城市低保资金5300万余元,其中涉及到少数民族家庭1885户,2846人,城镇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的最低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二是城镇居民成年人医疗保险筹资标准提高到180元,未成年人筹资标准提高到50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封顶线提高到30万元。近几年,城镇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发放大病救助专项资金285人次,70余万元,使患病的少数民族群众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三是重视城镇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问题。XXX政府每年开展一次向贫困大学生募捐活动。近几年,先后向134名城市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了救助资金,累计达30余万元,大大缓解了城市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的子女就读大学的压力。 (三)大力提升城市少数民族贫困家庭住房保障能力。近几年建设低保家庭住房共三期,1980套。第一期温馨佳苑小区610套,其中少数民族家庭享有213套; 第二期亲和园小区600套,其中少数民族家庭享有210套; 第三期阳光小区770套,其中少数民族家庭享有219套。此外,对城市低收入家庭建设保障性住房750套,其中少数民族家庭享有271套,累计对城市

人社局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

人社局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 人社局民族工作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随着我国民族工作的发展和各民族人口流动的加大,民族工作在促进各民族团结、发展稳定方面的作用愈发凸显。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民族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我们特进行了一次民族工作的调研。 二、调研目的 1.了解各地区民族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2.探讨当前民族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措施。 三、调研内容和方法 1.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各地区民族工作的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 b.各地区民族工作的政策措施和项目的开展情况。 c.各地区民族团结稳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d.各地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情况。 e.各地区民族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2.方法 a.采取走访和座谈的方式与相关地区负责民族工作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b.查阅相关文献和数据,分析研究当前民族工作的政策和实

施情况。 c.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广大民众对民族工作的需求和评价。 四、调研结果和问题发现 1.各地区民族工作的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存在差异,需进 一步统一和完善。 2.部分地区民族工作项目的开展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3.民族工作中存在一些虚假宣传和形式主义,需要进一步强调 实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4.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存在较大的贫困和发展差距,民生问题亟 待解决。 5.部分地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不够重视,需要加大力度加强 文化建设。 五、建议和措施 1.进一步统一和完善各地区民族工作的组织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形成统一的工作体系。 2.加强民族工作项目的创新和多样性,注重培养和发展相关专 业人才。 3.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和形式主义,加强工作的实效性和可持续 发展。 4.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和帮助,解决民 生问题。 5.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并形成长效机制。 六、总结和反思

广西少数民族调研报告书

一、广西少数民族分布区域 广西除了汉族以外,还有11个少数民族,分别是: 壮族:主要聚居在桂西、桂中,即南宁、柳州、百色、河池、贵港、防城港等市。(1482万人,占广西人口的33%)瑶族:主要居住在山区,形成“岭南无山不有瑶”的分布局面,其特点是大分散小集中,聚居千人以上的有60个县(市),其中都安、大化、巴马、富川、恭城等自治县地较集中。(34.9万人,占全国瑶族人口62%,占广西人口3%)苗族: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资源、龙胜、环江、西林、南丹等。(广西苗族人口42.3万人,占全国苗族人口5.5%,占广西人口1%。) 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龙胜、融水等自治县。(广西侗族人口29.87万人,占广西总人口0.66%。侗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 仫佬族:主要分布在罗城、宜州、柳城等县(市)。(广西仫佬族人口15.26万人,占全国仫佬族人口98%,占广西人口的0.34%。)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广西毛南族人口 6.9万人,占广西人口的0.15%。毛南族是广西的土著民族) 回族:主要居住在桂林、柳州、南宁、百色4市及临桂、灵川、鹿寨、永福、宜州、北流等(市)(广西回族人口2.74万人) 彝族:主要居住在隆林、那坡等县。(广西彝族人口0.62万人,仅占全国彝族人口的657万人的很少一部分。)水族:主要散居在南丹、宜州、融水、环江、河池、都安、来宾等县(市(广西水族人口1.15万人) 仡佬族:主要散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长发、克长、者浪、岩茶、蛇场等乡。(广西仡佬族人口0.29 万人)京族:东兴市境内,主要聚居在江平镇的“京族三岛”——巫头岛、山心岛、万尾岛以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其他一小部分京族人散居在北部湾陆地上。 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在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中,壮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是广西土生土长的民族,瑶族、苗族、回族、京族、彝族、仡佬族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陆续迁入广西的。各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民族工作调研报告2篇

民族工作调研报告2篇 :02-27本文结束目录民族工作调研报告关于城市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最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进一步加强和做好攀枝花少数民族工作,努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农业民族宗教侨务工委于7月中下旬对全市民族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本次调研在全面了解全市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民族工作开展情况的同时,重点就《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攀委发〔XX〕12号)在市级相关部门及县、区贯彻落实情况作了深入调查。 调研组一行先后到米易县白坡乡核桃坪村、盐边县格萨拉乡韭菜坪村和仁和区布德镇巴关河村等少数民族村,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扶持情况进行了查看,深入部分农户家中就住房、饮水、广播电视、生产经营发展等情况进行了了解,在充分听取县、乡、村三级干部和基层群众情况介绍的同时,还专门召开了由市及各县(区)民宗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民族工作情况座谈会。通过这次调研,对全市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民族工作开展情况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41个少数民族共17万余人散杂居住,占全市总人 口的14.4%;民族乡镇17个(其中仁和区5个,米易县5个,盐边县7个),占全市44个乡镇的39%,全市共有少数民族村171个,占全市352个村的48.6%;民族地区面积394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4%。 近年来,市、县(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紧 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把民族 工作摆到突出的战略位置,纳入全市工作的大局统筹安排部署, 着力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群众 基础、制度基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各级 政府抓住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 构、引导企业定点扶贫等措施,不断促进民族地区发展,部分地 区开始从贫穷逐渐走向富裕。坚持从改善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 活条件入手,整合民宗、农牧、交通、水务、扶贫等部门资金加 强民族地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村村通工程初步 改善了民族地区3.65万群众的交通条件;通过水利建设和抗旱救 灾工程改善了民族地区1.12万群众饮水及1.1万亩土地灌溉问题;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了民族地区核桃、烤烟、芒果等经济林 果种植面积和牲畜养殖总量,不断拓宽民区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实施两免一补、新农合等工程,民族地区教育、卫生、医疗等社 会事业不断进步;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了仁和区、米易县、盐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