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国际经济合作(第二版)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学大纲(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17300400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45 (39/6)学时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3 (2. 6/0.4)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春季学期1.课程性质:国际经济合作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和其他经管类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是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学科之一,主要阐述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各种具体形式、原因、效应,强化学生关于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进一步认识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和市场国际化趋势,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和国际化经营管理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
2.适用专业与学时分配:适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金融学、市场营销等经管类专业。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国际经济合作》主要研究国家间在生产领域所进行的经济协作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国际经济合作相关理论和国际经济合作方式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背景、内涵与基本内容,熟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移动的条件和方式,掌握国际经济合作各种方式的具体操作方法,探讨各种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问题。
本课程还通过分析目前全球范围内经济合作领域的热点问题,使学生能够深层次地理解国际经济合作理论,并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认识经济生活国际化与国际经济合作之间的关系,从而准确地把握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
基本要求如下:(1)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有关的实务。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讲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后,能够自觉地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解决办法。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国际经济合作是一门综合性强和实务性强的专业课程,它涵盖了多个学科,以生产领域中要素优化配置的视角对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投资、跨国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分析等多学科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只有掌握了上述学科的内容,才能更好的学习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经济合作

2010年第65届联合国大会
• 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2010年9月 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第65届联大 将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工作:确保千年发 展目标得以实现;重新确立联合国及联大 在全球管理的中心地位;促进可持续发展。 会上分别讨论贫困、性别平等、健康和教 育、可持续发展和加强伙伴关系等问题。
人届联合国大会:
第62届联合国大会当地时间2007年9月18日下午在总部 纽约举行,气候变化等问题将成为本届联大的重要议题。
2009年9月15日,第64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 开幕.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气候变化、核裁军和防核扩散等 议题。
• 2、国际经济合作发展趋势
• • • •
1)、国际分工的深化 2)、科学技术推动作用越来越大 3)、跨国公司的作用 4)生产要素国际流动机制趋势:开放、自由、平等、 竞争 3、国际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 1)发达国家制造业空心化 2)全球经济不平衡产生经济、社会、文化冲突问题 3)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
• • • •
第二节
• • • •
国际经济协调
一、概念、产生及分类:3个问题 二、参与国际协调的机构:4类 三、协调的领域:4个 四、国际协调的作用:3个
一、概念及分类、产生:3个问p38 (概念、机构、 领域) • 1、概念:各国政府通过各国政府 之间、国际经济组织、区域经济组 织,以召开国际会议或直接对话等 形式,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协调。 • 2、分类:(1)协调的地理范围: 全球和区域 • (2)协调的方式:临时和制度化 • (3)协调的内容:微观和宏观
步骤三:运输 服装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消耗掉大量的石油、电力等宝贵能源, 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以及污染物的排放。
步骤四:使用 服装在使用过程中会多次洗涤、烘干、熨烫等 要消耗水和电。当前我国电力多来自于火力, 因此加工过程间接造成了大量碳排放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概念与含义

一、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概念与含义。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际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利益,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侧重生产领域)所进行的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合理组织配置为主要内容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包括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各国的企业法人与自然人,其中以跨国公司为主要主体。
2、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范围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范围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和技术领域。
3、国际技术合作的主要内容既可以是经济活动,也可以是经济政策协调,是不同国家生产要素和技术要素的优化组合与配置。
4、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期限国际经济合作的周期一般比较长,有的项目的合作同期可能长达数十年,一般来说,其风险较大,因此,要求不同国家间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共同开展某些经济活动。
5、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原则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参与者之间是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
二、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1、广义的国际技术合作与狭义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2、宏观国际技术合作与微观国际经济技术合作3、多边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双边国际经济技术合作4、垂直型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水平型国际经济技术合作5、区域经济合作三、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1、国际信贷合作2、国际投资合作3、国际科技合作4、国际服务合作5、国际信息与管理合作6、国际经济援助7、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四、跨国公司对母国和东道国经济的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有利于其母国扩大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力。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不公可以通过跨国贸易,还可以通过国外分支机构的销售来增强跨国公司扩大国际市场的能力。
与此同时,通过对外投资,跨国公司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贸易网络。
这些网络将跨国公司体系的生产单位联系在一起,并保证每一具体单位能优先获得体系内其它单位的资源和市场。
同时,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扩大了母国资本输出、技术输出、产品输出和劳务输出,在国民财富啬的同时,也增强了母国对接受投资国的影响。
国际经济合作课后习题答案_赵永宁

第一章国际经济合作概述1、什么是国际经济合作?怎么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含义?p1-2国际经济合作:指世界上不同国家(或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际界限的自然人于法人为了共同利益,以平等互利为原则,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侧重生产领域)所进行的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合理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的,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包括国家间的经济协调政策。
含义(1)国际经济合作的主体。
包括主权国家(或地区)、国际经济组织、主权国家(或地区)间的企业、国际企业法人及主权国家非法人机构、学术团体等。
(2)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内容。
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组合(3)国际经济合作的范围。
生产和流通领域(4)国际经济合作是较长期的经济协作活动(5)国际经济合作是国际社会为稳定区域经济及世界经济而进行的经济政策协调活动。
2、试述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贸易的区别与联系。
详见P3(1)研究对象不同。
国际贸易研究商品国际流通的特点与规律,即生产要素在国际间间接流动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的重点是商品的进出口,属于流通领域的范畴。
国际经济合作主要研究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直接流动和重新组合与配置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协调机制,研究的重点是生产领域的直接协作。
(2)业务程序与进行方式不同。
(3)对各国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
3、国际经济合作有哪些类型与方式?请举例说明。
类型:按范围大小:广义和狭义国际经济合作按观察的层次和主体:宏观(北北,南南,南北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微观国际经济合作(工贸,投资,信贷,科技服务)按业务和产业的关系:垂直和水平国际经济合作方式1)国际直接投资合作(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合作开发,BOT投资,建造——运营——移交)2)国际间接投资合作(国际信贷投资,国际证券投资)3)国际劳务合作(国际承包工程,劳务进出口,国际旅游,国际咨询业务)4)国际科技合作(国际科技有偿转让和国际科技无偿转让)5)国际土地合作(对外土地出售,土地出租,土地有偿定期转让,土地入股,土地合作开发等)6)国际经济信息与经济管理合作(对外签订管理合同,聘请国外管理集团,管理专家,开展国际管理咨询,联合管理合营企业,交流管理资料与经验和举办国际管理讲习班等)7)国际发展援助(资金援助,物资援助,人力(智力)援助,技术援助)8)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等)9)国际经济政策协调与合作(联合国系统国际经济组织进行的协调,区域性经济组织进行的协调,政府首脑会议进行的协调,以及国际性行业组织和其他有关国际经济组织进行的协调)4、试述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动因与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
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理论

▪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简单的有许多假设前提的抽 象模型都无法说明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现实。
2021/9/6
第三章 国际经济合作的基10本理论
三、当代国际分工理论的新发展:新要素学 说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再以国内对新产品的旺盛需求为基础,研究与开 发要素就会使一国比较优势发生变化。
2021/9/6
第三章 国际经济合作的基12本理论
▪ 一般认为,新要素学说一方面受到里昂惕夫反论 的刺激而兴起,另一方面也得到了哈罗德的启发。
▪ 哈罗德提出了所谓特殊要素对于比较优势形成的 重要性。
▪ ----自然环境的差异;
▪ 国际相互依赖的深化与发展,必将导致国际经济 合作的顺利发展。
2021/9/6
第三章 国际经济合作的基19本理论
二、西方学者关于国际相互依赖的主要理论
(一)战后国际社会中相互依赖关系产生的原因, 西方学者提出了各种观点主要可以归纳为如下几 点。
▪ 核武器的威慑作用。各国考虑到了人类共同生存 的现实问题,以国只有在不威胁他国生存的条件 下才能享有自身的生存安全。
2021/9/6
第三章 国际经济合作的基17本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相互依赖的论断
▪ 经济生活的国际化,生产与消费的世界性,各国、 各民族的闭关自守和互不相干必然被对外开放和 相互依赖所代替。这是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 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 意识形态和经济制度的不同,不能妨碍各国之间 相互依赖关系的存在和发展。
(一)新要素学说
▪ 人力资本说
▪ 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的 生产要素,人们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如进行 教育、职业培训、保健等),可以提高原有劳动 力的素质和技能,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从而对 一个国家参加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与影 响。
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合作

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合作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际贸易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资源优化配置,而区域经济合作则强调区域内国家的共同发展和合作。
本文将探讨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的意义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交换商品和服务的过程。
它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国际贸易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优化配置: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依靠自己的优势生产和出口特定商品,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 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可以刺激经济增长,通过增加出口和吸引外商投资,提高了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进而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发展。
3. 就业机会:国际贸易为各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通过增加出口,各国能够扩大生产规模,同时吸引投资,带动了产业链的延伸,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4. 跨国合作:国际贸易加强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激发了跨国企业的发展和合作。
这促进了技术和知识的转移,提升了各国的创新能力。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一组国家在同一地理区域内为了实现共同利益而进行的合作。
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扩大: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参与国可以共同建立起一个更为庞大的市场,扩大消费者规模和潜在市场需求,从而刺激经济的发展。
2. 资源整合:区域内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各国可以互补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3. 技术合作:区域经济合作可以促进技术和知识的转移和共享。
通过开展合作研发和技术交流,各国可以提升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4. 政策协调:区域经济合作可以促进参与国之间的政策协调和合作,减少经济政策冲突,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三、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关系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合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国际贸易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合作机会,而区域经济合作则能够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的便利性和合作程度。
4_2 国际经济合作【2022-2023中图版 八上地理高效课件】

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 4 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 4 国际经济合作:
国际空间站是迄今最大的航天合作项目
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 5 国际经济合作的范围:
国际经济合作的范围主要
是 __生__产__领___域___,是 ___跨__越__国__界___的,比国内
地区间经济协作复杂得多。
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 5 国际经济合作的范围:
3 产生过程:②二战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革命的 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经济合 作开始出现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目 前,__国__际__经__济_合__作___有力地推动了 参与合作国家国民经济的增长和整个 世界经济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国家间 经济交往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 4 国际经济合作: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2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
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是_平__等__互__利__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3 重要的国际组织:①联合国
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_美___国__纽__约___
联合国是世界上___最___大____的国际性组织
宗旨是:__促__进___国__家__发___展__,___维__护__世___界__和___平___
B.沙漠戈壁广布
C.当地技术先进
D.野生动物稀少
2.为促进该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正确的做法是( )
A.大力出口初级产品
B.开垦草原扩大耕地
C.依靠发达国家支持
D.发展多样化的经济
2022年中考真题特训
(2022·辽宁·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中考真题)下表示意2020年不同国家的 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数最高为1,指数越高,表示发展水平越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第一章:引言经济全球化是指全球经济逐渐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共同的经济体系的过程。
这一过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全球经济变得越发复杂。
在这样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通过合作,各个国家可以在互相竞争的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使得区域经济的发展更加均衡和可持续。
本文将分别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两个层面来探讨这一话题。
第二章: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之间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导致了一系列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 促进了国际分工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贸易和资本流动也更加频繁。
这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各个国家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来专门从事某些产业,从而提高效率和效益。
2. 让资本更加自由流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资本流动也越来越频繁。
这使得投资者可以更加自由地投资到有利可图的地方,从而促进了全球资本的流动。
3. 极大提高了效率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加容易,从而促进了效率的提高。
例如,多国跨国公司的出现,能够充分利用各国的优势和特长,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第三章: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区域经济合作指的是一些区域内的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投资等方式进行经济合作,从而促进各国的发展。
1. 改善地区的经济状况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可以促进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从而带动地区内的经济发展。
2. 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区域经济合作可以实现产业链的合理配置,各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来专门从事某些产业。
这将有利于整个地区产业的互惠互利,从而提高整个地区的经济效益。
3. 促进区域内贸易的自由化区域经济合作也可以促进区域内贸易的自由化。
这一过程将有利于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加强了经济联系,有利于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四章: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和展望目前,世界各地的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主要特点:
南北合作; 大国主导; 减免关税的不同步性; 战略过渡性。
北美自由贸易区取得的成果:
促进了地区贸易增长和增加了直接投资(FDI); 发达国家保持经济强势地位 发展中国家受益明显、合作范围不断扩大。
三、东南亚国家联盟
第三节 主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一、欧洲联盟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三、东南亚国家联盟
四、其他主要区域经济组织
一、欧洲联盟
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发展而来。
欧盟主要机构:
理事会; 欧盟委员会;
欧洲议会;
欧洲法院; 欧洲审计院。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
(二)按照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
水平经济一体化(Horizontal 垂直一体化
Economic Integration) (Vertical Economic Integration)
(三)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范围划分:
部门经济一体化(Sectoral
Economic Integration) 全盘经济一体化(Overall Economic Integration)
ASEAN–China Free Trade Area 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
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 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这一自由贸易区拥有19亿人 口、接近6万亿美元年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的年贸 易总额。
全 球 化 和 经 济 合 作
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后,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享 受零关税待遇,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也就是说,双方90% 的贸易产品实现零关税。 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与东盟实质性地彼此开放市场。在投 资领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使双方相互投资更加自由、便利、 透明和公平。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 : 1960)石油输出国家组织
全 球 化 和 经 济 合 作
Formed because oil producing nations wanted strength against the huge oil companies to set prices, etc. 成立是因为石油输出国要集中力量反对大型石油公司的定价 等。
全 球 化 和 经 济 合 作
东盟在1967年8月8日在曼谷由五个成员国组成,分别是印尼, 马来西亚,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泰国,文莱在1984年1 月8日加入,越南在1995年7月28日加入,老挝和缅甸在 1997年7月23日加入,柬埔寨于1999年4月30日加入。
全 球 化 和 经 济 合 作
全 球 化 和 经 济 合 作
第四节 中国加入的区域合作
一、亚太经合组织
二、上海合作组织
一、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的运作机制: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最高级别的会议; 部长级会议; 高官会; 委员会和专题工作组; 秘书处。
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问题
削减关税问题; 接收新成员问题; 工作重点问题。
东盟宪章
东盟组织结构: 1.首脑会议 3.常务委员会 5.其他部长会议 7.专门委员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外长会议 4.经济部长会议 6.秘书处 8.民间和半官方机构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or ASEAN was established on 8 August 1967 in Bangkok by the five original Member Countries, namely, Indonesia, Malaysia, Philippines, Singapore, and Thailand. Brunei Darussalam joined on 8 January 1984, Vietnam on 28 July 1995, Lao PDR and Myanmar on 23 July 1997, and Cambodia on 30 April 1999.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全 球 化 和 经 济 合 作
30 member countries that serve to promote economic coordination between Wester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30个为促进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合作的国家。 Primary focus is economic research. 主要关注经济研究。 Based in Paris, have been working to craft a treaty called the Multinational Treaty on Investment. (MAI)基于巴黎,起草了国际投资条约。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
(一)按照贸易壁垒的取消程度来划分:
优惠贸易安排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PTA) 自由贸易区 (Free Trade Area,FTA) 关税同盟 (Customs Union,CU) 共同市场 (Common Market,CM) 经济同盟 (Economic Union,EU) 完全经济一体化(Complete Economic Integration)
四、其他主要区域经济组织
非洲联盟(African Union)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4国集团(Group of Twenty Four,G24)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二、上海合作组织
前身是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 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组成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 共同发展”。 最高决策机构是成员国元首理事会。
As of 2006, the ASEAN region has a population of about 560 million, a total area of 4.5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a combined gross domestic product of almost US$ 1,100 billion, and a total trade of about US$ 1,400 billion. 东盟区域有人口5.6亿,总面积450万平方公里,联合GDP达 到1万1千亿美元,总贸易达到1万4千亿美元。
第二章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一、区域经济合作的原因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与形式 三、主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四、中国加入的区域合作
第一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原因
根本原因 经济基础 内在动因
一、根本原因: 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一)多级格局的形成; (二)贸易保护主义; (三)各区域集团的抗衡; (四)发展中国家需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保护; (五)美欧的抗衡; (六)日本——“雁阵模式”; (七)俄罗斯的崛起。
OPEC (cont’d)
Succeeded in driving the price of oil from $3 per barrel in 1973 to $35 in 1980. 成功使油价从1973年的3每桶美元提升到1980年的每桶35美 元。 This huge price increase sparked conservation measures, increased oi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for alternate energy sources. 巨大的价格增长引起了保护策略,增加了石油开发和对于能 源的交替选择研究。 By 1998 the price of a barrel fell to $13.00. 截止1998年,每桶石油的价格跌至13美元。 As a result, OPEC lost a lot of its clout. 结果,石油输出国家组织丧失了很多政治影响力。
二、经济基础: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 商品经济全球化
三、内在动因: 维护民族经济利益与发展政治利益
不平衡发展 ; 世界市场的竞争加剧; 贸易摩擦时有发生; 单独一国竞争力有限; 避免在贸易摩擦中处于劣势。
第二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与形式
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
Countries represented are Iran, Iraq, Kuwait, Saudi Arabia, Venezuela, Qatar, Libya, Indonesia, UAE, Nigeria, Algeria. 代表国包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 卡塔尔,利比亚,印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尼日利亚,阿 尔及利亚。
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
一、区域经济合作的含义
(一)经济一体化 简-定伯根(Jan Tinbergen)在《论经济政策的理 论》一书中,首次明确赋予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现有生产
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政府间通过协 商缔结条约,建立多国的经济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