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ppt精讲
张大千 (2)

张大千、毕加索会晤照 遥望当年高峰会 东张西毕烁朝晖 永恒艺术永恒韵 两个世界殊途归
在张大千17岁的时候,发生了一 件让他终身难忘的事情:在暑假 回家的途中被土匪绑架,被迫作 了“百日师爷”。
那个年月兵荒马乱,张大千的青梅竹 马的未婚妻谢舜华病逝。家中给他续 顶的倪氏又因病退婚,如此世事无常 使得大千的心情感到无比的郁闷,他 似乎看破了世俗,再加上对佛学的钟 1916年5月放了暑假,张大千和 爱,顿有出世之心,于是决定在当时 几个同学结伴而行,走寒露回家。 这两段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使得大千开阔了眼界, 的松江县禅定寺出家为僧,法号大千, 到达邮亭铺,被土匪误认为是民 接触到了光怪陆离的社会,体会到了世间冷暖, 张大千之名由此而来。但大千听说要 兵而被抓了起来。土匪头子在盘 对今后的人生有了更透彻的感悟。 长久出家,且他对烧戒实在想不通, 问完并确定他们不是民兵后,让 和百日师爷一样,过了一百多天,他 他们给家里人写信,速送来银子 便还了俗。 以赎身。土匪头子接过大千给家 人的信之后看他字体工整洒脱, 颇有文采,便逼迫他留下当“师 爷”。最终在土匪被剿灭时才得 以逃脱。这次绑架前后共计一百 余日,在大千心里烙下了难以忘 却的印记。
张大千的画作既来源于客观世界, 又与人的主观精神息息相通。当他 面对秀美山川的时候,自然会产生 各种各样的情感与体悟,这种情感 要抒发出来,联想要阐述出来,奇 景要表现出来,如: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张大 千的山水画是经过情感映照后的自 然,是超越自然的艺术表达,呈现 出富含人文意蕴的情趣。
• 主要成就:山水 画 国画大师 创 立“大风堂画派” • 代表作品:《爱 痕湖》《长江万 里图》《四屏大 荷花》《八屏西 园雅集》
大千画派
• 又名“大风堂画派”。它是一个有别于 “长安画派”、“海上画派”、“京津画 派”,大风堂画派的画风都呈现出百花齐 放的景象,是一支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 中国画画派。
幼儿园小学美术PPT课件教案教程创意幼教手工艺术大师课《张大千》

构思好自己心里所想的画面场景之后就可以开始添加景物了,画小场景的时候可以 参考张大千大师的作品,比如在山头的部分可以画上树木,在山体部分山腰、山脚等 地方可以画上房子,山体之间可以画一些小桥。
最后刻画一些细节,可以在树木之间适当点一些红色,上顶画些小亭子,远处的 空白处可以想象成江河湖海,画一些帆船或者小舟,让画面显得更加有意境。再 观察整体画面调整细微的欠缺,一幅张大千风格的泼彩作品就完成啦!
…… …… ……
毛笔(大小白云、勾 线笔)
…… …… ……
国画颜料、墨汁
…… …… ……
彩墨、洗笔桶、滴管
…… …… ……
首先在小容器里调和好浓淡适中的墨,墨色不能太浓也不能太淡,泼彩画一般都是 先泼墨然后再泼彩,泼墨的时候可以随意一点,也可以用滴管替代颜料盘来泼墨, 泼好的墨色可以适当用毛笔蘸上清水来调整形状晕染。
知识点
什么是泼彩?
泼彩法是先将颜料在小碟中调至所需要的色相及浓度,然后泼 洒在画面上,利用其自然流淌渗化的性能,形成画面的大体结 构,再利用色彩渗化的形迹和肌理效果,用笔整理、补助允成 为完整的作品,因此这种画法具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往往需要 根据色彩落纸后的既成效果灵活地调整画面。
一起创作
宣纸(生宣或者半生 熟)
泼墨完成后就可以用颜料来“破”墨了,用泼墨同样的方式来泼彩,墨色形成的形状 我们可以看作是山体,青色和蓝色我们可以当作是山体的颜色,意向化的泼出山脉 的造型,用到的颜色是头青和头绿。
整体的泼彩效果完成后,我们可以用小号的毛笔,调整山体的形态,结合泼彩的晕染 形状联想想要画的场景,也可在再加入少量白色丰富画面色彩。
他与二哥张善孖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 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 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 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 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 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 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张大千

∙张大千(1899~1983),中国现代中国画家。
名权,后改作爰,号大千,小名季爰。
1899年5月10 日生于四川省内江县。
先世广东省番禺县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迁蜀,卜居内江。
父张怀忠,早年从事教育,后从政,再改盐业。
母曾氏友贞,善绘事,姊名琼枝,亦善画。
兄弟10人,二兄张泽,号善孖,别号虎痴,以画虎名于世。
生平张大千排行第八,7岁启蒙课读,9岁习画,12岁能画山水、花鸟和人物,见者呼为神童。
13岁就读于新式学堂,至19岁与仲兄张泽留学日本京都,学习绘画与染织。
1919年,返上海,拜曾熙、李瑞清为师。
1924年,在上海首次举行个人画展。
1929年筹办全国美展,任干事会员。
1931年与兄张泽一同作为唐宋元明中国画展代表赴日本。
次年,全家移居苏州,住网师园。
1933年,应南京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艺术系主任徐悲鸿之邀,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转年即辞职,专事创作。
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张大千画集》,徐悲鸿作序,推誉“五百年来一大千”。
1938年经上海、香港返蜀,居青城山上清宫,临摹宋元名迹。
1940年赴敦煌临摹历代壁画,前后凡2年零7个月。
1943年出版《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
敦煌之行,轰动了文化界,促进了艺术家、史学家对发掘敦煌宝藏的兴趣。
抗战胜利后,张大Φ淖髌废群笤诎屠琛⒙锥亍⑷漳谕吆凸?诟鞯卣钩觥?949年,暂居香港,游台湾,次年应印度美术会之邀赴新德里举行画展。
在印期间所绘作品多精细工笔,且有《大吉岭诗稿》1卷。
1951年返港,翌年迁居阿根廷;1953年再移居巴西。
1955年,所藏画以《大风堂名迹》 4册在日本东京出版。
1957年以写意画《秋海棠》被纽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大画家,并荣获金奖。
此后,又相继在法国、比利时、希腊、西班牙、瑞士、新加坡、泰国、德国、英国、巴西、美国及香港等办画展。
1969年迁居美国旧金山。
居美10年是张大千创作的鼎盛期。
1972年在旧金山举办四十年回顾展。
在摩耶精舍看明白了张大千讲评PPT学习教案

6分 我认为“凡我所见,皆我所有”的含义是说张大千先生能够从自
然美景中敞开胸怀,徜徉心灵,从而也获得了艺术创作上得美感。 我认为这句话包涵着深刻的人生道理和艺术规律。当梭罗漫步于 美丽的湖畔,一定也获得了这种启示。他放飞思绪,将自己融入 自然,然后他既拥有了那个美丽的湖泊,也同样创作出了名垂千 古的《瓦尔登湖》。这样看来,张大千先生和梭罗是何等相似。 他们读出了自然,将之蕴含在自己的作品和情感之中。我想,这 便是“凡我所见,皆我所有”的真正含义了。
66分解题思路解题思路对大千艺术创作风格的影响对大千艺术创作风格的影响2更泄露出大千先生更泄露出大千先生艺术天机艺术天机的还是摩耶精舍的还是摩耶精舍这情致与美感到了他的画上一定就是好山水了这情致与美感到了他的画上一定就是好山水了使张大千先生的绘画灵动鲜活自然充使张大千先生的绘画灵动鲜活自然充满了情致和美感满了情致和美感11分这里既没有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没有鄙俗的这里既没有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没有文化作秀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没有文化作秀涵养了大千先生鄙弃世俗物欲追求纯粹高涵养了大千先生鄙弃世俗物欲追求纯粹高雅艺术的情趣雅艺术的情趣11分在摩耶精舍看明白了张大千1818
在摩耶精舍看明白了 张大千
18. 作者为什么说摩耶精舍是张 大千先生“精神的巢和心灵的 床”?(6分)
参考答案:
①摩耶精舍自然朴素(充满野趣)(1分),富有 天地生气(与天地融为一体、与自然贯通)(1 分);②在这里大千先生“一任性情”,身心得以 放松(1分),吸纳天地之气,视野与胸襟开阔(1 分);
第19页/共20页
第13页/共20页
在摩耶精舍看明白了
张大千
19. 示例:眼见景色皆可成为心 灵徜徉的皈依之所,可以开拓视 野与襟怀,成为受用不尽的精神 财富。我认为,大自然中的许多 景致都能为人所用,激发灵感, 使作品在物我合一中达到完美境 界。作家刘亮程,计算草要用多 久才能长满后院,风要用多久才 能吹旧门上的红油漆,雨要用多 久才能打掉老第墙14页/上共20页的一块泥皮。 与自然为友,写其所见,然后抒
介绍家乡PPT课件

1
内江
——我的家乡
.
2
用心去感受 您即将踏上一块神奇的土地 让我带着您一起去 一起去 感受这块土地上所释放的激情 来吧……
.
3
内江介于 104°15′E──105°26′E、 29°11′N──30°2′N之间; 东西最大横距121.5km, 南北最大纵距94.7km; 1985年2月11日正式成立; 幅员面积5386k㎡。内江 素有“川中枢纽,川南咽 喉”之称,恰似一颗珍珠 嵌于华夏大地。
圣 水 寺 景 区
.
9
圣灵山溶洞.风景区 10
西林寺风景区
.
11
隆昌古宇湖
.
12
.
13
.
14
夜晚 这座城市被彩色的霓虹包裹着 ——————— 很美 很美 …… ————————————————————
.
15
大洲广场
.
16
西林Hale Waihona Puke 桥.17步行街
.
18
甜城湖彩船
.
19
.
20
特色内江
.
4
.
5
河水静静的流淌着 静静的流淌着 流过这座美丽的城市
————————————内江
.
6
.
7
张大千简介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1899年(清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一),他出生 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的一个书香门 第的家庭。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 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前, 夜里梦一老翁送一小猿入宅,所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 改名猨,又名爰、季爰。后出家为僧,法号大千,所 以 张大千纪念馆 世人也称其为大千居士。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 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 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 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 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8们
张大千课件(谷风教育)

教育课资
13
教育课资
14
二、 集古期:
• 张大千自三十多岁至六十岁左右的荷花作品风格 多样,富于变化。他在八大、石涛的基础之上, 吸收了宋代绘画的特点,使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 物情、物态。钩金荷花富丽堂皇,没骨荷花清妍 秀丽,写意荷花水墨淋漓。这一时期张大千画荷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荷花的花瓣上采用复笔点缀 的方法,起提神醒目之作用。 在这一时期,张 大千特别注意画与书法之间的关系。他说:“画 荷需要正、草、篆、隶四种书法技巧,字写不好, 荷也画不好。”还说:“画荷花的干子要用篆书, 叶子则是隶书,瓣子就是楷书,水草则用早书。 画荷需用正、草、篆、隶四种书法技巧。”张大 千一再提到的水草,倒是鉴定张大千画荷作品真 迹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张大千画水草要依据重 心所在,用草书方法画教育几课资笔水草,凡水草无层次、15 无力度的,皆为赝品。
教育课资
4
• 张大千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他在创作 上的卓越成就,与他渊博的学术修养,深厚的生 活积累以及他广结师友,取长补短是密不可分的。 除绘画外,他对诗词、古文、戏剧、音乐以及书 法、篆刻,无不涉猎。他于晚年又开创出具有现 代新气象的中国水墨画风,其创作范畴庞大复杂 的程度,在中国的艺术史上,亦是少见,可谓是 承前启后,集大成的画家。他的酣畅淋漓而内涵 深厚的传统构成,雄奇瑰丽而富于精致的写真精 神,更是独步画坛,堪称一绝。
教育课资
7
教育课资
8
张大千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使 “大千荷”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是晚年创泼墨 彩之后,所画荷花不但超越了花卉的属性,更将文人花卉的笔 墨范围拓展至另一境地。 他不但爱画荷,也爱种荷。 张大千 年轻时住在苏州,庭院里那一池荷花成了他写生的好地方,他 三十三岁时开始住进北京颐和园,一住就是五年,颐和园池塘 中那又肥又大的荷花使他对画荷的兴趣越加浓厚。由于长期与 荷花相处,使他特别偏爱荷花。张大千爱荷花的出泥不染,娉 娉婷婷从水中浮起,雍容高贵,而田田荷叶,姿态优雅的荷杆 也时常走进他的画面。他认为,荷花最难下手的部分不是花, 而是杆子,因为一笔下去不得回头,重描就不成画了。他通过 与荷花朝夕相处,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民主的概括力,长 期捕捉荷花的特征和瞬间的动态,然后用他自己的审美感和艺 术情趣加以提炼、夸张,使之寓意深刻,生机勃勃。
张大千

颁奖词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 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 无所不通,以山水画称雄。重彩、水墨融 为一体,开创新的艺术风格。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他的治学方法,更是值得那些 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他就 是张大千先生。 Nhomakorabea大千先生
人物简介
张大千(1899年5月10日-1983年 4月2日),最早本名张正权,后改名张 爰、张猿,小名季,号季爰,别号大千 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中国画 家,四川内江人, 祖籍广东省番禺县。 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畬齐名, 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 溥”。
大千先生廿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 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曾与齐白石、 徐悲鸿、黄宾虹、溥儒等及外国毕加索交 游切磋。1958年以写意画《秋海棠》被纽 约国际艺术学会选为世界大画家,并荣获 金奖。1974年获美国加州太平洋大学名誉 人文博士学位。1983年4月2日逝世。
作画如欲脱俗气、洗 浮气、除匠气,第— 是读书、第二是多读 书,第三是须有系统、 有选择地读书。
老夫足迹半天下, 北游溟渤西西夏
大千名言
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 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见闻广博,要从实际 观察得来,不只单靠书本,两者要相辅而 行的。名山大川,熟于胸中,胸中有了丘 壑,下笔自然有所依据,要经历的多才有 所获。山川如此,其他花卉、人物、禽兽 都是一样的。
美术界人物--张大千

人 物
李 苦 禅
文府书院初中部
美术界--人物传记
张大千
张大千:(1899· 1——1983· 2) 5· 4·
•
本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正权’后来改名张爰,张猿;小
‘季’,号‘季爰’; 士’,‘下里巴人’ ; 堂’。 •
四川· 内江人;祖籍,广东· 番禺
别署‘大千居 斋名‘大风
• 中国近现代著名画家。 • 因其诗,书,画 与齐白石,溥(pu)心畬(yu)齐名,故又称 ‘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 • 曾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溥儒等以及国外的毕加索交 流,切磋·· ·· ··
美术界人物:张大千
• 张大千一生信仰佛教·· ·· ·· • 张大千二十多岁就开始蓄著一把大胡子,这也成 为张大千日后的形象标志。
张大千篆刻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荷 款书:船入荷花里,船从荷叶开, 先生归去后,谁坐此船来。 八十一叟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摩耶精舍"
张大千年轻时住在苏州,庭院里那一池荷花成了他写生的好地方,他三十三岁时开始 住进北京颐和园,一住就是五年,颐和园池塘中那又肥又大的荷花使他对画荷的兴趣越加 浓厚。由于长期与荷花相处,使他特别偏爱荷花。张大千爱荷花得出泥不染,娉娉婷婷从 水中浮起,雍容高贵,而田田荷叶,姿态优雅的荷杆也时常走进他的画面。他认为,荷花 最难下手的部分不是花,而是杆子,因为一笔下去不得回头,重描就不成画了。
溪山古寺
款书:溪山古寺 己未秋日八十一叟爰摩耶精舍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
听泉图 款书:六十九年庚申夏四月摩耶精舍写 八十二叟爰 世嚣飞不到,大造意偏精,奇石当人立,幽禽浃耳鸣,冷冷三叠响,恻恻五铢轻,应笑秋 风客,金丹尚未长。 四十年前与南海黄君翁同游候山三叠瀑之作,书于画上。 钤印:"庚申"、"西川张爰"、"金石同涛"、"大千居士"
• 张大千是全能型画家,其创作达“包众体 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 作家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于中 国画人物、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工 笔、无所不能,无一不精。诗文真率豪放, 书法劲拔飘逸、外柔内刚、独具风采。
• 传说其母在其降生之 前,夜里梦一位老翁 送一只小猿入宅,所 以在他二十一岁的时 候,改名猨,又名爰、 季爰。后出家为僧, 法号大千,所以世人 也称其为"大千居士"
在张大千晚年的创作中,泼墨和泼彩的运用让他的作品显得大气磅礴。虽然看似简单,但 层次分明粗中有细。色彩的搭配更是巧妙,而花卉等题材的创作上,也将文人花卉的笔墨 范围拓展到一个新的境界。比如他经常画的荷花,枝干一气呵成,顿错有力,在荷花以及 荷叶的造型上,通过泼辣的用笔,把荷花表现的惟妙惟肖,层次分明。大千先生晚年的创 作虽然有些近于抽象,但仍以具象为基础。
• 张大千(1899~1983年), 原名张正权,又名爰,字 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 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 国画家。二十世纪中国画 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绘画、书法、篆刻、诗词 无所不通。早期研习古人 书画,后旅居海外,在山 水画方面卓有成就。画风 工写结合,晚期重彩、水 墨融为一体,开创了泼墨 泼彩的新风格。
泼彩朱荷金屏
张大千晚年,仍孜孜不倦从事中国画的开拓与创新,在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 开创了泼墨、泼彩、泼写兼施等新貌,给中国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响广泛花画居多。 他之所以喜爱画荷花,除其它原因外, 他认为“中国画重在笔墨,而画荷是用 笔用墨的基本功。”并且还认为画荷与 书法有着密切关系。故此,张大千画荷 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断推出新意。 形成驰名中外的“大千荷”。他在三十 五岁时作的《金荷》,就被法国政府购 藏。对此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 为国人脸上增色”。张大千在数十年的 艺术生涯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使“大千荷”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特殊 的地位。他不但爱画荷,也爱种荷。他 通过与荷花朝夕相处,以其敏锐的观察 力和高度民主的概括力,长期捕捉荷花 的特征和瞬间的动态,然后用他自己的 审美感和艺术情趣加以提炼、夸张,使 之寓意深刻,生机勃勃。
张大千在作画
• 张大千30岁以前的画风可谓“清新”,50 岁进于“瑰丽”,60岁以后达“苍深渊穆” 之境,80岁后气质淳化,笔简墨淡,其独 创泼墨山水,奇伟瑰丽,与天地融合。增 强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画幅的整体效果。
爱 痕湖
• 《爱痕湖》是中国著名国画大师画家张大千1968 年创作的巨幅绢画泼彩。该绢画描绘的是远眺瑞 士亚琛湖所见,抽象的墨与彩“泼”出的山如海 浪般汹涌于画面,清晰、谨饬的房舍静处于“波 涛”间的画面。
春水扁舟 款书:六十八 年己未秋摩耶 精舍写 八十一叟爰 钤印:"张爰"、 "大千居士"、" 摩耶精舍"
秋山悬泉 款书:千山渴雨秋如赭, 丛木含风暮色苍,剪取 银河天一尺,石溪六绕 復清湘。 六十八年己未嘉平月擬 石溪石涛两家法合写此 于外双溪摩耶精舍 八十一叟爰 钤印:"法匠"、"摩耶精 舍"、"张爰私印"、"张大 千长寿大吉大利"
巴西八德园一角 款书:不栽栗芋不栽桑,凿个陂塘一顷方; 脩竹万竿尘隔断,老夫胸次有潇湘。 八德园小诗之一 六十八年秋摩耶精舍漫图 八十一叟爰 钤印:"摩耶精舍"、"己未"、"张爰之印"、"大千居士"
谢
谢
观
赏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已亥)5月10日(农历四月初 一),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县城郊一个书香门第的 家庭。 1912年,开始接受了近代教育。 1917年在重庆读书回内江的途中被一帮土匪掳去, 竟然要求他留下来作师爷,百日后出逃,年底, 他告别故乡经重庆抵达上海,结束了他富有传奇 性的少年时代,真正踏上了他的艺术人生。 1918年,与兄长坐海轮东赴日本留学,学习绘画 与染织技术。 1920年他在上海学习书法,改名张猨。在上海宁 波同乡会馆,他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百幅作品 全部售完,一鸣惊人,自此以卖画为生。因未婚 妻去世,痛而在松江禅定寺出家,法号大千,过 百日还俗。 1936年,被聘为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教授。上海 中华书局出版《张大千画集》,徐悲鸿作序,推 誉“五百年来一大千”。他艺术趋于成熟,工笔 写意,俱臻妙境。 张大千仿石涛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