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派常用药对赏析解析共69页

合集下载

火神派主药---附子

火神派主药---附子

火神派主药---附子退阴还阳起死回生杨琳编著目录一,前言二,附子主要化学成份、制法、毒性三,附子用量,用法四,附子用于救脱回阳(低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休克)五,附子用于散寒止痛六,附子治风痹七,附子治癌症八,附子用于暖肝息风,治老年性震颤九,附子治阴虚阳浮,虚火上炎口疮,咽喉肿痛十,附子治盗汗,自汗十一,附子治尿频十二,附子治肾病─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水肿十三,附子治红斑狼疮与结节性红斑十四,附子治骨髓炎十五,附子治发热,戴阳症十六,乌头在扭伤,创伤中应用十七,附子补虚十八,附子治老年病,延年益寿十九,附子简易方一、前言附子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乌头块根上的子根。

四川陕西栽培的乌头称天雄。

附子为中国传统医学中最重要的中药之一。

明医学家张景岳对附子有极精辟而详尽的论述:“…除表里沉寒,厥逆寒噤、温中强阴、暖五脏、回阳气、除呕哕、藿乱、反胃、噎膈、心腹绞痛、胀满、泻利、肢体拘挛、寒邪、湿气、胃寒、虫、寒痰、寒疝、风湿麻痹、阴疸、痈毒、久漏冷疮、格阳喉痹、阳虚、二便不通及妇人经寒不调、小儿慢惊等症。

大能引火归源,制伏虚热。

善助参芪建功,尤赞术地建效。

无论表症里症,但脉细无神,气虚无热者所当急用。

…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散失之阳,引补血药入血份,以药养不足之真阴。

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

引温暖药达下焦,以驱除在里之冷湿。

附子仍阴症要药,中寒夹阴,身虽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而脉沉细者尤须用之。

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

因此把附子称为药中四维,治乱(人体功能紊乱)良将是名符其实的。

不独张景岳有此评论, 医圣张仲景《伤寒论》130方,用附子达21方。

近代名医赵锡武非常推崇《阴证略例》,认为王氏治疗阴证的特点是善用附子,重视温补脾肾。

我每提倡用真武汤不要怕附子用量大,取其鼓动心阳,抑阴邪上乘。

清同治年间,邛崃郑钦安在成都开创了“火神派”,观其治病,恒以阴阳为纲,阴证则无论吐血、便血、尿血、喉蛾、失眠、牙痛、口臭、便秘,概投以附子、干姜之类效如桴鼓。

经方叠用医案火神派临证用药心悟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

经方叠用医案火神派临证用药心悟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

经方叠用医案火神派临证用药心悟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经方叠用医案风心病合并房颤(水肿、心悸)——黄芪桂枝五物汤合五苓散冠心病频发室早(心悸)——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桂枝加黄芪汤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悸)——当归四逆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晕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心律失常(心悸)——越婢汤合五苓散冠心病心绞痛(胸痹)——桂枝茯苓丸合枳实薤白桂枝汤合理中丸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小陷胸汤合半夏厚朴汤冠心病心绞痛(胸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薏苡附子汤冠心病心绞痛(胸痹)——瓜蒌薤白白酒汤合四逆汤肥厚性心肌病(胸痹)——苓桂术甘汤合桂枝汤扩张型心肌病(胸痹、水肿)——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早搏、高血压(心悸、眩晕)——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金匮肾气丸高血压(眩晕)——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小柴胡汤高血压(胸痹)——栀子豉汤合小陷胸汤高血压(水肿)——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高血压(头晕)——黄连阿胶汤合酸枣f:汤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喘证)——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心力衰竭(水肿)——大黄附子汤合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风心病心力衰竭(水肿)——真武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心力衰竭(水肿)——真武汤合桂枝甘草汤肺心病心力衰竭(水肿)——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心脏神经官能症(胸痹)——瓜萎薤白半夏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半夏泻心汤心脏起搏器术后失眠——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临证点睛第二章经方叠用治疗神经内科疾病概述经方原文方证辨证要点经方叠用医案右颞叶缺血性脑梗死(中风)——黄芪芍桂苦酒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脑梗死后遗症(中风)——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大黄蛮虫丸脑出血后遗症(中风)——当归四逆汤合真武汤中风——黄芪桂枝五物汤合苓桂术甘汤、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血痹——当归四逆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坐骨神经痛(痹证)——桂枝加附子汤合乌头汤坐骨神经痛(痹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合四逆散带状疱疹(蛇串疮)——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四逆汤头痛——四逆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头痛——麻杏薏甘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头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合吴茱萸汤血管神经性头痛(头痛)——小柴胡汤合芍药甘草汤失眠(不寐)——黄连阿胶汤合酸枣仁汤失眠(不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百合地黄汤失眠(懊侬)——栀子豉汤合酸枣仁汤合百合知母汤合桂枝甘草汤惊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惊悸——甘麦大枣汤合芍药甘草汤眩晕——真武汤合泽泻汤老年性痴呆(痴呆)——金匮肾气丸合真武汤原发性癫痫(痫证)——风引汤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癫痫(痫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桃核承气汤癔症(厥证)——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抑郁症(郁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精神分裂症(癫证)——甘麦大枣汤合百合地黄汤精神失常(癫证)——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临证点睛第三章经方叠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概述经方原文方证辨证要点经方叠用医案慢性胃炎(胃脘痛)——旋覆代赭汤合四逆散慢性胃炎(胃脘痛)——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慢性胃炎(胃痛)——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合栀子豉汤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脘痛)——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吞酸)——旋覆代赭汤合小陷胸汤反流性胃炎伴食管炎(胃脘痛)——四逆散合旋覆代赭汤食管炎(噎膈)——栀子豉汤合小陷胸汤胃食管反流性病(胃脘痛)——四逆散合小陷胸汤胃溃疡(胃痛)——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胃轻瘫综合征(虚痞)——黄芪建中汤合四逆散功能性消化不良(脘腹痛)——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顽固性呃逆(呃逆)——旋覆代赭汤合芍药甘草汤膈肌痉挛(呃逆)——理中汤合小半夏汤自身免疫性肝病(黄疸)——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肝囊肿(症瘕)——黄连汤合桂枝茯苓丸慢性胆囊炎(胁痛)——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胆囊炎、胆结石(胃痛)——大柴胡汤合芍药甘草汤胆道蛔虫症(胁痛)——大柴胡汤合乌梅丸慢性腹泻(泄泻)——理中汤合赤石脂禹余粮汤暴泻(泄泻)——四逆汤合理中汤溃疡性结肠炎(腹痛)——四逆散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慢性肠炎(腹泻)——五苓散合葛根黄芩黄连汤慢性炎性肠病(痢疾)——乌梅丸合桃花汤合理中汤临证点睛第四章经方叠用治疗风湿免疫疾病概述经方原文方证辨证要点经方叠用医案类风湿关节炎(痹证)——黄芪桂枝五物汤合防己黄芪汤类风湿关节炎(痹证)——桂枝芍药知母汤合乌头汤类风湿关节炎(痹证)——乌头汤合麻杏薏甘汤类风湿关节炎(痹证)——乌头汤合麻黄加术汤类风湿关节炎(痹证)——乌头汤合桂枝附子汤类风湿关节炎(痹证)——麻黄加术汤合麻杏薏甘汤类风湿关节炎(痹证)——越婢加术汤合乌头汤风湿性关节炎(痹证)——当归四逆汤合乌头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合乌头汤等风湿性关节炎(痹证)——桂枝芍药知母汤合乌头汤风湿性关节炎(痹证)——真武汤合附子汤痹证——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桂枝加葛根汤痹证——当归四逆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痹证——当归四逆汤合防己黄芪汤痹证——甘草附子汤合桂枝芍药知母汤痹证——麻黄细辛附子汤合当归四逆汤痹证——乌头汤加当归芍药散痹证——当归四逆汤合四逆汤热痹——白虎加桂枝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热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白虎汤强直性脊柱炎(痹证)——当归芍药散合小柴胡汤强直性脊柱炎(痹证)——乌头汤合防己黄芪汤雷诺病(痹证)——当归四逆汤合四逆汤雷诺病(痹证)——当归四逆汤合当归生姜羊肉汤雷诺病(痹证)——当归四逆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雷诺病(痹证)——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逆散雷诺病(痹证)——四逆散合真武汤雷诺病(痹证)——通脉四逆汤合真武汤临证点睛第五章经方叠用治疗妇科系统疾病概述经方原文方证辨证要点经方叠用医案漏下——白头翁汤合栀子豉汤崩漏——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崩漏——三物黄芩汤合栀子豉汤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胶艾汤合黄土汤功能性子宫出血(经期延长)——栀子豉汤合白虎汤经期延长——黄土汤合桃花汤经期延长——栀子豉汤合白虎汤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后期)——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茯苓丸月经后期——下瘀血汤合抵当汤闭经——抵当汤合下瘀血汤闭经——苓桂术甘汤合枳术汤闭经——桂枝茯苓丸合肾气丸闭经——当归敖合肾气丸多囊卵巢综合征(闭经)——桃核承气汤合小陷胸汤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合桂枝茯苓丸痛经——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经行情志异常——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小陷胸汤经行前情志异常——半夏厚朴汤合甘麦大枣汤经行颤抖——当归四逆汤合干姜附子汤经行前后诸症——当归芍药散、四逆散合桂枝加葛根汤妊娠恶阻——桂枝汤合半夏泻心汤妊娠恶阻——桂枝汤合芍药甘草汤妊娠恶阻一白术附子汤合半夏干姜散产后恶露不尽——黄芪建中汤合桃花汤产后身痛多汗——黄芪建中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产后腹痛——桃核承气汤合枳实芍药散热入血室——小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妇人腹痛——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绝经前后浮肿——当归芍药散合五苓散更年期综合征(绝经前后诸证)——百合地黄汤合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更年期综合征(脏躁)——苓桂术甘汤合栀子豉汤、甘麦大枣汤更年期综合征(脏躁)——黄连阿胶汤合肾气丸更年期综合征(脏躁)——小柴胡汤合甘麦大枣汤、百合知母汤更年期综合征(脏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慢性盆腔炎(带下)——排脓散合排脓汤慢性盆腔炎(带下)——赤小豆当归散合桔梗汤慢性盆腔炎(漏下)——茵陈蒿汤合柏叶汤慢性盆腔炎(经行腰痛)——桂枝附子汤合甘姜苓术汤慢性盆腔炎(腹痛)——当归芍药散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慢性盆腔炎(带下)——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枳实芍药散慢性附件炎(腹痛)——当归芍药散合桃仁承气汤卵巢囊肿(症瘕)——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薏苡附子败酱散阴吹——桃核承气汤合四逆散输卵管积水(妇人腹痛)——桂枝茯苓丸合泽泻汤不孕症——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不孕症——附子汤合桂枝茯苓丸临证点睛第六章经方叠用治疗儿科系统疾病概述经方原文方证辨证要点经方叠用医案感冒——小柴胡汤合四逆散感冒——麻杏石甘汤合栀f豉汤咳嗽——麻杏石甘汤合葛根芩连汤咳喘——麻杏石甘汤合小承气汤支气管肺炎(肺炎喘嗽)——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大叶性肺炎(喘嗽)——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左下肺感染(咳嗽)——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肺炎(哮喘)——射干麻黄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哮喘——小陷胸汤合麻杏石甘汤百日咳——麻杏石甘汤合旋覆代赭汤咳嗽、呕吐——苓桂术甘汤合大半夏汤呕吐——小建中汤合小柴胡汤泄泻——四逆加人参汤合半夏泻心汤痞结——栀子豉汤合大黄黄连泻心汤疳积——吴茱萸汤合理中汤腹痛——小建中汤合四逆散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痛)——半夏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急性肠胃炎(霍乱)——五苓散合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急性肠胃炎(霍乱)——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合人参白虎汤疫毒痢——白头翁汤合白虎汤便血——麻杏石甘汤合大黄牡丹汤蛔虫性肠梗阻(蛔虫病)——乌梅丸合大黄甘草汤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小柴胡汤合五苓散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越婢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四苓散荨麻疹(瘾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蛇床子散麻疹、肺炎(麻疹)——麻杏石甘汤合葛根芩连汤溃疡性扁桃体炎(乳蛾)——小柴胡汤合四逆散抽动·秽语综合征、癫痫(慢惊风、癫痫)——百合地黄汤合甘麦大枣汤肾病综合征(水肿)——越婢汤合五苓散火神派临证用药心悟临证实践与验案慢性咽炎案——潜阳丹加味2心动过缓案——四逆汤合保元汤加味3心衰、心房纤颤案——补坎益离丹化裁4顽固性失眠案——潜阳封髓丹加干姜5腰扭伤案——麻黄细辛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6阳虚外感案——再造散加味7特发性浮肿案——实脾散加味8肩周炎案——仙灵脾散加味9夜间口干舌燥症案——全真一气汤加味10长期腰痛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11结核发热案——四逆汤加味12膝关节肿痛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13变应性鼻炎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14风湿性关节炎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15更年期抑郁证案——潜阳丹加味16肾病综合征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17声嘶伴病窦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18慢支肺气肿案——破格救心汤化裁19长期低热案——回阳饮20喉源性咳嗽案——破格救心汤化裁21慢性结肠炎案——附子理中汤、六磨汤、痛泻要方三方化裁22复发性疮疡案——薏苡附子败酱散合神效托里散加减23腰椎间盘突出案——麻黄细辛附子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味24慢性肾炎案——实脾散加味25亚健康状态案——补一大药汤加味26顽固性咳嗽案——破格救心汤化裁27失眠伴抑郁症案——潜阳丹加味28长期胃胀案——四逆汤加味29奔豚病案——温氏奔豚汤加味30心动过缓并长期腹泻案——四逆汤加味31白细胞反复增高案——潜阳丹加味32三叉神经痛案——引火汤加味33功能性低热案——四逆汤加味34心肌梗死案——四逆汤加味35慢性胃炎案——四逆汤加味36慢性肠粘连案——四逆汤合六磨汤加减37老年性消化不良案——四逆汤加味38产后身痛麻木案——当归四逆汤加味39更年期并心动过缓案——补坎益离丹加减40复发性身疮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41顽固性痤疮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42发热伴心动过缓案——再造散加味43食管癌术后转移锁骨淋巴结案——四逆汤加味44慢性肾炎伴失眠案——潜阳丹加味45发热伴白细胞增多案——再造散加味46老年性慢性肾炎案——实脾散加味47直肠黏膜脱垂症案——补中益气汤加附子48子宫脱垂案——补中益气汤加附子49尿频综合征案——补中益气汤加附子50糖尿病胃病并外感案——再造散加味51乙肝大三阳案——桂附理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味52顽固性口疮案——潜阳封髓丹加味53长期发热案——四逆汤加味54重度肾盂积水案——真武汤合五苓散化裁55风湿性关节炎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56慢性肾炎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57复发性肾病案——桂枝芍药知母汤合理冲汤加减58低热案——大小回阳饮加味59习惯性外感案——大小回阳饮加味60肺癌发热案——大小回阳饮加味61肠炎伴发热案——大小回阳饮加味62阑尾肿块案——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活络效灵丹加味63溃疡性结肠炎案——附子理中汤加味64大气下陷案——大小回阳饮加味65慢性胃炎案——附子泻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66产后剧烈身痛案——大小回阳饮加味67心源性哮喘案——破格救心汤化裁68面神经炎案——再造散加味69夜晚发作性哮喘案——破格救心汤化裁70产后头晕汗多案——十四味建中汤加附子71膝关节积液案——阳和汤加附子合散膝汤加味72肠梗阻案——大小回阳饮加味73咽炎案——白通汤74左下肢静脉血栓案——补中益气汤合通经逐瘀汤加味75风心心衰案——大小回阳饮加味76复发性口疮并腹泻案——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四逆汤77手术后怕冷案——桂附理中汤加味78前列腺肥大案——真武汤加味79胃痛案——桂附理中汤加味80长期失眠案——潜阳封髓丹加味81贫血并发热案——回阳建中汤82胃肠炎案——附子理中汤加味83亚健康状态案——回阳建中汤84变应性鼻炎案——麻黄细辛附子汤合封髓丹加味85喉源性咳嗽案——破格救心汤化裁86低热发热案——回阳建中汤87乳糜尿案——补中益气汤加附子88血小板减少症案——补中益气汤合四逆汤89外感发热案——再造散加味90慢支肺气肿合并股癣案——破格救心汤化裁91肠粘连案——强中汤加味92舌疮案——大小回阳饮加味93重症肠炎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94胃胀便秘案——强中汤加味95口唇溃烂案——潜阳封髓丹加味96流感发热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97胃肠炎案——强中汤加味98慢支肺气肿心衰案——破格救心汤化裁99尿潴留案——强中汤加味100小儿肺炎腹泻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101儿童久病菌痢案——大黄附子汤加味102下口唇溃疡案——潜阳封髓丹加味103术后肠粘连案——大黄附子汤加味104头痛案——大回阳饮加味105尿失禁案——补中益气汤加附子106心房纤颤案——补坎益离丹加味107眩晕案——回阳建中汤加味108心动过缓案——回阳建中汤加味109换瓣膜后心衰案——回阳建中汤加味110更年期并乳腺小叶增生症案——潜阳封髓丹加味111哮喘伴遗尿案——四逆汤加味112慢性结肠炎案——附子理中汤加味113慢支肺气肿并发脑出血后遗症案——破格救心汤化裁114膀胱造口术后血尿不止案——大回阳饮加味115老年性习惯性外感案——回阳建中汤加味116女性怕冷案——回阳建中汤加味117妇科并胃病案——桂附理中汤加味118老年慢性肾炎案——补中益气汤合四逆汤119慢性肾炎汗多症案——桂枝加附子汤加味120高热不退案——强中汤加味121肾病综合征并急性肾衰案——扶阳泻下汤加味122血尿案——补中益气汤加附子123顽固性尿路感染案——补中益气汤加附子124口腔溃疡伴肠炎案——附子理中汤加味125腰椎间盘突出伴胃病案——四逆汤加味126胃癌手术后案——四逆汤加味127腰椎间盘突出症案——吴萸四逆汤加味128肾病综合征顽固性水肿案——真武汤加减129风心心衰并心包积液案——强中汤加味130风湿性关节炎案——当归四逆汤加附子131活动后气喘案——四逆汤加味132低热(热入血室)案——小柴胡汤加附子133支气管炎咳嗽案——破格救心汤加减134胃底部平滑肌瘤案——附子泻心汤加味135顽固性咳嗽案——破格救心汤加减136感冒后咳嗽案——破格救心汤化裁137胆汁反流性胃炎案——温肝疏郁健脾汤加味138肠炎并阳痿案——附子理中汤加味139风湿性关节炎伴心脏病案——回阳建中汤加味140面部痤疮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141女性痤疮案——潜阳封髓丹加味142受湿身疼案——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味143慢性肾炎并肾功能不全案——扶阳泻下汤加味144胃痛便秘案——强中汤加味145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案——破格救心汤加味146高过敏体质伴伤后头痛案——回阳建中汤147亚健康状态案——回阳建中汤加味148难治性尿路感染案——桂附地黄汤加味149腰痛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150老年关节炎伴便秘案——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151老年慢支肺气肿并肺部感染案——破格救心汤加减152左下肢静脉血栓案——补中益气汤合四逆汤加味153腰腿痛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154晚期食管贲门癌案——四逆汤化裁155顽固性口疮案——潜阳封髓丹加味156老年鼻出血案——甘草干姜汤加味157慢性胃炎伴糜烂性胃炎案——附子泻心汤加味158支气管哮喘案——破格救心汤化裁159口腔溃疡伴扁桃体炎及痤疮案——潜阳封髓丹加味160前列腺炎案——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161腰椎间盘突出症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162中风后遗症案——补阳还五汤合四逆汤与大续命汤加味163减肥药导致阳虚证案——潜阳封髓丹加味164夜晚盗汗案——桂枝加附子汤165长期发热伴胃病案——桂附理中汤加味166便秘案——济川煎加味167肾病后阳虚证案——回阳建中汤168皮肤瘙痒3年症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一、吴佩衡医案151.伤寒病少阴阴极似阳证——白通汤加肉桂(一)172.伤寒病少阴阴极似阳证——白通汤加肉桂(二)183.肺脓疡重症——回阳饮(四逆汤加肉桂)204.阴证误下救逆——回阳饮225.寒闭——回阳饮226.瘟疫病阳极似阴证——白虎承气汤237.牙龈出血——潜阳封髓丹加味248.虚火牙痛——潜阳封髓丹加味259.小儿目赤肿痛——附子甘草汤加生姜2610.乳腺炎——白通汤加味2611.伤寒病阴盛格阳证——白通汤加味2712.少阴咽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2913.少阴头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3014.乳腺炎——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3115.目赤肿痛——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昧3216.虚劳咯血——甘草干姜汤加附子3217.经行血崩——回阳饮加味3418.鼻衄——参附汤加味3519.妊娠胎漏——四逆当归补血汤加味3520.经行血崩——回阳饮加人参3621.风湿关节痹痛——四逆汤加桂枝、细辛、茯苓3722.胸痹心痛——四逆汤合瓜萎薤白汤加肉桂3723.痰饮咳嗽——小青龙汤3824.孕妇哮喘——小青龙汤加附子3925.童子痨——小青龙汤加附子3926.脘腹痛——四逆苓桂丁椒汤4027.虚寒胃痛——吴茱萸四逆汤加味4128.血栓性静脉炎——四逆汤加味4229.胁痛(肝炎)——茵陈四逆汤加味4230.慢性胆汁性肝硬化——四逆茵陈五苓散加减4331.肝硬化腹水——四逆五苓散加减4432.慢性肾炎合并腹水——四逆五苓散加减4533.石淋(肾结石)——四逆汤加味4634.厥阴病缩睾证——当归四逆汤加味4735.经闭——当归四逆汤合四逆汤加味4736.气虚便秘——温脾汤加味4837.痰喘咳嗽兼气虚便秘一真武汤加味4938.麻疹误服表凉药转阴证——白通汤4939.麻疹变证——四逆汤加肉桂、茯苓5040.麻疹危证——四逆二陈麻辛汤加味5141.麻疹后转“肺炎”虚寒重症——四逆汤加苓、桂、丁、夏52二、范中林医案541.少阴证偏枯——四逆汤合真武汤加减552.少阴证头痛——白通汤563.少阴证虚喘——四逆汤加味574.少阴证哮喘——四逆汤加味575.少阴证咳嗽——真武汤加减586.少阴证淋病(前列腺炎)——四逆汤加肉桂597.少阴证经闭——茯苓四逆汤加味608.少阴证不孕——真武汤加减619.少阴证胎黄——通脉四逆汤加味6210.少阴证真寒假热一通脉四逆汤加葱白6211.少阴证虚损——四逆汤、真武汤加减6412.少阴证下利虚脱——通脉四逆汤6513.少阴证气厥——自制坎离丹6614.少阴证寒厥——四逆汤加人参6715.太阴少阴证虚劳——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6816.太阳少阴证胸痹一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6917.太阳少阴证瘿病——麻辛附子汤加味7018.太阳少阴证头痛——麻辛附子汤加味7119.太阳少阴证咳喘并二便失禁——麻黄附子甘草汤7220.少阴证喉痹一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味7421.少阴证喉痹——四逆汤加味7522.少阴证舌强——四逆汤7623.太阳少阴证鼻衄——麻辛附子汤加味7724.少阴证鼻衄——四逆汤7825.太阴少阴证崩漏——甘草干姜汤合麻辛附子汤7826.太阳证风湿——桂枝附子汤7927.太阳证风寒湿痹一甘草附子汤8028.太阳证历节病——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8129.厥阴证骨痹——当归四逆汤8230.厥阴证寒痹(坐骨神经痛)—一当归四逆汤8431.厥阴证头痛眩晕(梅尼埃综合征)——吴茱萸汤8532.厥阴证肠澼(急性痢疾)——乌梅丸8533.太阴证泄泻——四逆汤,理中汤8634.太阴证水肿——附子理中汤加减8735.少阴证哮喘——小青龙汤加减8836.少阴证心悸——桂枝甘草汤加附子89三、祝昧菊医案911.外感——温散、潜镇、和中942.伤寒——温散、和中、降逆953.伤寒——温潜辛化964.湿温——温潜辛化965.湿温——温潜辛化976.伤寒神衰——温潜辛散977.伤寒神衰——温潜辛散998.伤寒坏症——温潜补益1009.哮喘——温散潜降合以化痰10010.哮喘——小青龙汤加味10111.肺风——温潜辛开10112.下虚痰饮——小青龙汤加附子、黑锡丹等10113.咳嗽痰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附子10214.悬饮——二陈、三子养亲汤加附子10215.狂症——温潜、豁痰10316.失眠——温潜、补肾10317.骨痨——温潜、补肾10418.心肾两亏——温潜、补肾10419.早衰——大补元煎加味10520.疮肿——温补托毒。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下七)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下七)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下七)25.顽固性咳嗽案姚某某,女,65岁,退休教师。

2007年5月1日就诊。

患者有顽固性咳嗽病史10年余,每次外感引发之后,长期咳嗽不愈可持续半年几个月的时间,曾到北京、省级、市级等医院就治,中西药物用尽也很难起效,有时只能暂缓一时,无法根治及预防复发,深为苦恼。

现症见:近阶段由于外感引起,再次出现咳嗽,一般是先出现喉痒,继之出现痉挛性咳嗽,气憋胸闷,鼻涕及眼泪具出,弯腰收背,痛苦异常,阵发性加剧或发作,一日数次不等,每次发作时间长短不一,夜间咽干,思饮而不多饮水,舌干则不能说话发音,白天畏寒肢冷,小便频多,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浮硬重按无力,尺部尤大甚。

证属肾不纳气,治宜温肾纳气,方用四逆汤加味,药用:附子50g(先煎2小时),炮姜50g,炙甘草10g,红参10g,山萸肉30g,生龙牡各30g,紫石英30g,灵磁石30g,石菖蒲20g,桔梗10g。

用法:3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5月3日):服药之后,阵发痉挛性咳嗽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且症状减轻,但仍然间歇发作,夜晚口渴消失,舌不出现干燥,小便正常。

病重药轻,宜加大剂量:附子60g(先煎2小时),山萸肉60g,红参30g,干姜50g,炮姜50g,良姜50g,灵磁石30g,紫石英30g,石菖蒲20g,砂仁30g。

6剂,水煎服,每天1剂。

三诊(5月9日):服药之后,病好七八成之多,偶而发作1次,也很轻微,大喜过望,效不更方,再服上方6剂。

四诊(5月15日):服上药之后,咳嗽病愈,只有偶尔1声轻微,自动可缓解。

今天微微恶寒,流清水鼻涕,诊脉浮而无力。

又有外感风寒,内有阳虚,治宜温阳解表,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药用:麻黄10g,附子60g(先煎2小时),细辛10g,干姜30g,炮姜30g,良姜30g,炙甘草10g,红参10g,半夏20g,桔梗10g。

5剂,水煎服,每天1剂。

复诊:服上方之后,外感解除,仍然恢复服用5月3日处方,并且要求附子加量至75g,每天1剂,越吃感觉精神越好,体力增强,咳嗽未再发作过,此张处方一至吃了约近2个月才停用。

火神派常用药对赏析解析

火神派常用药对赏析解析
附子—半夏
★现代实验研究: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研究发现:与附子单煎液相比,双酯型生 物碱在附子加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共 煎液中含量增高,而附子加法半夏(炮制 过程中加入甘草水,甘草对附子有解毒作 用!)共煎液中的双脂型生物碱含量降低。
附子—半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孙世晓等
2011年研究发现生附子生半夏配伍后,明
附子—半夏
★临床适应症:
临床以脾阳虚弱、寒湿内盛为主要病机, 出现胃气不和而恶心呕逆,或肺气不降而 咳喘难平,或寒湿痹阻筋骨关节而疼痛等 症都可随证加减配伍应用。
附子—半夏
三、桂枝—白术 ★用量:桂枝15~30g,白术
15g
★药对功效:通阳化气,温中 祛湿
★解 析
桂枝—白术
体现了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的组方思路。 桂枝辛甘温,入肺、膀胱经,温经通脉, 通阳化气,外散寒邪,
附子—半夏
▲中国中医研究院陈馥馨研究员对《普济方》明朝 皇帝朱棣中的61739方和《全国中成药处方集》中 的5685方进行的统计表明,两书中附子—半夏伍 用的成方有163方,乌头—半夏的有124方,与 十八反中其他药物配伍相比,附子—半夏配伍应 用的方剂数量最多!
▲吴 氏用治阳虚阴盛,痰湿阴邪上犯肺
焦柏—砂仁—炙甘草
★解 析
黄柏伏火、降火,黄宫绣:“黄柏,专入 肾,兼入膀胱。性禀至阴,味苦性寒,行 隆冬肃杀之令,故独入少阴泻火,入膀胱 泻热。大泻肾火及除膀胱湿邪。”泻火即 能坚阴,泻火即能平复炎症!如《外台》 治口舌生疮,用黄柏含之良。”
焦柏—砂仁—炙甘草
★解 析
然而,黄柏性偏寒凉,时珍曰:“若中气 不足,而邪火炽盛者,久服则有寒中之变。 苦寒而滑泄。” 黄宫绣亦谓:“阴寒之性 能损人气、减人食,命门真元之火,一见 而消亡,脾胃运行之职,一见而沮丧。元 气既虚,又用苦寒遏绝生机,莫此为甚。”

火神派经典扶阳验方方剂与常用扶阳中药

火神派经典扶阳验方方剂与常用扶阳中药

火神派经典扶阳验方方剂与常用扶阳中药文章目录•一、火神派经典扶阳验方方剂(20方)•二、火神派常用扶阳中药(25味)火神派经典扶阳验方方剂(20方)1.潜阳方组成:砂仁30克(姜汁炒),附子24克,龟甲6克,甘草15克。

功效:纳气归肾。

主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证。

2.姜附茯半汤组成:生姜60克取汁,附子30克,茯苓24克,半夏21克。

功效:回阳降逆,行水化痰。

主治:阳虚兼见痰湿诸证。

3.补坎益离丹组成:附子24克,桂心24克,蛤粉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5片。

功效:补坎益离。

主治:心肾阳虚诸证。

4.姜桂汤组成:生姜45克,桂枝30克。

功效:扶上焦之阳。

主治:鼻流清涕不止,喷嚏不休等证。

5.封髓丹组成:黄柏30克,砂仁21克,甘草6克。

功效:降心火,益肾水。

主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痛,咳嗽,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鼻塞,遗尿,遗精诸证。

6.四逆汤组成:附子9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痛,四肢厥冷,恶寒倦卧,吐利腹痛,下利清谷,神疲欲寐,口不渴,脉沉微细。

7.白通汤组成:葱白4根,干姜10克,附子15克。

功效:回阳救逆。

主治:少阳戴阳证,阴盛于下,虚阳上浮,手足厥冷,面色赤下利,脉微。

8.附子理中汤组成:附子10克,人参5克,干姜10克,炙甘草12克,白术10克。

功效: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口吐泻利,畏寒,肢冷等证。

9.大建中汤组成:花椒9克,生姜15克,人参6 g,饴糖30克。

功效: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脘腹疼痛,呕吐,不能饮食等证。

10.金匮肾气丸组成:干地黄15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丹皮12克,桂枝10克,附子10克。

功效: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腰酸脚软,小腹拘急,小便清长,舌质淡而胖,脉虚弱。

11.麻黄汤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

功效:辛温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论火神派集锦(三)

论火神派集锦(三)

论火神派集锦(三)论火神派集锦(三)(2009-02-26 11:56:18)转载分类:火神派研究标签:杂谈现代擅用附子名家选介祝味菊(1884~1951年),浙江山阴人。

童年随父入蜀,1917年入四川军医学校攻读二年,随后东渡日本考查医学。

1926年由川入沪,曾任中国医学院教授,神州医学总会执行委员等职。

祝氏治学推崇仲景、景岳诸家。

著有《伤寒质难》,提出五段论伤寒的辨证方法。

临证擅用附子,有“祝附子”之美誉。

祝氏认为温扶元阳首推黄附片,沉寒痼冷可用生附片。

服用各类附子,必须先以热水煎煮至半小时以上,再纳他药同煎,则附子之麻味消失,虽温而勿僭矣。

川产黄附片乃盐卤所制,其性纯正,故称为佳品。

祝氏在伤寒中擅用附子,他认为神经中枢为指挥抗战之首府,神衰者附子以壮之;其为虚性兴奋也,龙、磁以潜之。

心脏为血液运输之枢纽,其疲劳而有衰惫之象者,附子配伍枣仁以强之。

至于形虚气怯、神萎力疲者,独任附子振奋细胞,活跃抗力,以奏捍邪之功。

祝氏阐发温潜之法,为其临证用附子一大特色。

他认为虚人而躁甚者,气怯于内,阳浮于上也。

其为兴奋,乃虚性之兴奋也。

甘凉之剂可令小安,缓和之效也。

因其小效而频服之,则气愈怯而阳愈浮矣。

此非亢阳之有余,乃阳衰不能自秘也。

大凡神经衰弱者,易于疲劳,又易于兴奋,滋阴清火之法,虽有缓解兴奋之效,然其滋柔阴腻之性,足以戕贼元阳,非至善之道也。

宜与温潜之药。

温以壮其怯,潜以平其逆,不可因其外形之兴奋而滥与清滋之药也。

常用附子配磁石,其门人陈苏生先生为之注解:“附子兴奋,磁石镇静,兴奋伍镇静,失其兴奋镇静而为强壮。

”温潜之法,当伴祝氏医名而不朽。

吴佩衡(1886~1971年),生于四川省会理县,1921年至云南行医,1939年任昆明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建国后任云南中医学院院长。

吴氏从事中医临床、教学60年,擅长内妇儿科,尤对仲景学说有深入探究。

吴氏临证擅用附子,应用范围广,投药剂量大,配伍方法多,每能起大症、救沉疴,因而有“吴附子”之雅号。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下十)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下十)

火神派扶阳第一要药——附子(下十)37.老年性消化不良案李某某,女,66岁,退休干部。

2007年7月18日就诊。

平素身体较差,体质较瘦,近阶段什么都不敢吃,吃一口水果,就立即拉肚子,腹痛腹泻,每天大便次数2~3次,吃一小块儿肉食之类,就可立即拉出来,弄得什么都不敢吃,且对多种抗生素都过敏,药物也不敢吃,甚为苦恼。

现症见:身体消瘦,面部老年斑较多,气短懒言,畏寒肢冷,夏天天气这么炎热,不知道什么是热、什么是汗,身穿多层衣服,外套小马夹,与常人显著有异,现在什么都不敢吃,每天只吃点稀粥,舌淡胖质紫暗,脉沉弦细而无力。

证属阳气亏损,不能腐熟水谷,治宜回阳助阳,补肾益脾,方用四逆汤加味,药用:附子30g(先煎2小时),炮姜30g,红参10g,炙甘草10g,肉桂10g,三七10g,砂仁30g。

用法:6剂,水煎服,每天1剂。

二诊(7月24日):服药之后,自感体力增加,食欲增进,腹泻显著好转,大便每天1次,大便成形,原方有效,再进6剂。

三诊(8月1日):前几天,外感发热停药2天,服感冒药立马痊愈,前所未有的,原来只要一感冒,就久病缠绵,难治难愈,现在却是服药立效,出乎意料。

现在什么都可以吃了,肉、水果吃后也不再拉肚子了。

精神大振,再服6剂以进行巩固疗效。

随访:3个月后遇见,述说一如常人。

【按语】《伤寒论》太阴病篇云:“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此例病人,一派脾肾阳亏证候,且表明重在脾阳亏损、不能腐熟水谷之上,可以说是吃什么就拉什么,表明其脏有寒,与上述条文精神基本一致。

当温之,张仲景提出用四逆辈,即是说可用四逆汤类方加味而治,后世不少医家认为当属理中汤的范畴,笔者认为不当。

病在太阴,太阴有寒,根结在肾,四逆汤补肾回阳助后天,而理中汤则只专在后天,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病人“脏有寒”的关键症候。

因此,笔者抓住久病及肾,老年肾阳亏损的这个关键环节上,方用四逆汤加人参、肉桂,又名为双回阳饮,同时加入三七、砂仁,温中活血行气,纳气归肾,看不治脾而实治脾,似治肾阳而助脾阳的思路,方药对症,疗效确切,改善迅速。

火神派前列腺案列赏析

火神派前列腺案列赏析

火神派前列腺案列赏析火神派首领郑钦安首阐其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为亿万阴阳,合之为一阴阳。

于是以病参究,一病有一病之虚实,一病有一病之阴阳。

知此,始明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之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

”“总之,病情变化非一二端能尽,万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

若逐经、逐脏、逐腑论之,旨多反晦,诚不若少之为愈也。

”“予非爱姜、附,恶归、地,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耳。

学者苟能洞达阴阳之理,自然头头是道,又奚疑姜、附之不可用哉。

”(《医法园通》)“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是火神派的理论核心;以大剂附子、干姜为主,则是其主要用药特点。

为有助于理解这一理论,下面选析一些火神派这方面的案例,读者自然心领神会。

1 头痛邓某,男,成年。

初以受寒发病,误服辛凉,病经十几天,头痛如斧劈,势不可忍。

午后恶寒身痛,脉沉弱无力,舌苔白滑而不渴饮。

辨为寒客少阴,阻碍清阳不升,复因辛凉耗其真阳,正虚阳弱,阴寒遏滞经脉。

头为诸阳之会,今为阴邪上攻,阳不足以运行,邪正相争,遂致是症。

治以辅正除邪之法,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主之:附片100g,干姜36g,麻黄10g,细辛5g,羌活10g。

1剂痛减其半,再剂霍然而愈。

(《吴佩衡医案》)按如此暴痛如劈之头痛而能治愈,未用一味芎、芷、蝎、蜈之类套方套药,仗的是治病求本,从阴寒内盛着眼,以大剂附子、干姜取效,绝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俗辈所及。

郑钦安《医法圆通》对此缬新凼?“因阳虚日久,不能镇纳浊阴,阴气上腾,有头痛如裂如劈,如泰山压顶,有欲绳索紧捆者,其人定见气喘唇舌青黑,渴饮滚汤,此属阳脱于上,乃属危候,法宜回阳收纳为要,如大剂白通四逆汤之类,缓则不救。

”吴氏正本于此。

2 牙痛孙某,男,38岁。

受寒感冒,服辛凉解表银翘散1剂,旋即牙痛发作,痛引头额,夜不安寐,其势难忍。

牙龈肿痛,齿根松动,不能咬合,以致水米不进,时时呻吟。

舌尖红,苔薄白而润,脉虚数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