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历史】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案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重点讲述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为以后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了解东周概念的内涵及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2.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认识社会变革的力量

【时空观念】

理清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脉络,特别是时间的分期。认识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的时代特征。【史料实证】

通过阅读相关的材料,地图,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历史解释】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较、评价、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发挥重塑历史特色人物的想象能力。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通过对商鞅变法原因及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唯物史观、世界观,树立凡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改革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将来积极支持和投身到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中去。

通过学习孔子的思想、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同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从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中,汲取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百家争鸣中孔子的思想文字

四、课前准备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改革和战争比较多,内容丰富,典故较多。应着重采用学导式的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没有?(学生看课件讲故事)。

师:周幽王导致了西周的灭亡。之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东迁,史称东周。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动荡的春秋时期。

新课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一)春秋战国纷争的背景

1.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2.井田制逐渐瓦解

3.分封建制、宗法制逐渐瓦解,礼乐制度破坏。

(二)过程

1.春秋争霸,齐桓公称霸。提出相关问题:

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概括总结。

(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

(3)“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2.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

(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3.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

(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

(2)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握,但是一定要强调长平之战的作用,即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对抗秦军的进攻了。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以商鞅变法为主)

(一)背景

1.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法;

(2)政治:各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

(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2.秦国的变法的条件和机遇

(1)秦国落后于其他诸侯,客观要求通过变法增强国力;

(2)秦国国君权力较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

(3)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4)商鞅来秦得到秦孝公赏识以及个人的改革精神;公元前356、350年,商鞅两次实行变法;(二)商鞅变法的内容(重点:发展农业,厉行法治)

1.政治: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的“军功爵制度”;

(2)改革户籍制度,推行什伍、连坐制;——使泰国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有效加强了政府对基层的管理和控制;

(3)废除分封、行郡县;——影响:削弱了贵族在地方的权力,强化了中央集权,奠定了郡县制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