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部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第一单元养成·服务

主题一我们的跳蚤市场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模拟市场的活动形式中体验实际生活,体会其中的乐趣,并在活动中懂得勤俭节约,培养正确的理财观,学会消费。

2、过程与方法:

初步懂得给物品定价、做广告的一些方法及交易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提高交流与沟通能力,培养实际生活技能。3、知识与技能:

了解跳蚤市场的定义,知道它的特点和优点。

教学重点:给物品合理定价;物品交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教学难点:交易体验,学会在跳蚤市场上交易。

课时安排:共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买过东西吧?买过什么东西?都和谁一起到什么地方买的?

2、到过跳蚤市场吗?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学生谈买东西的生活经历。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跳蚤市场的理解,

2、跳蚤市场的含义、特点、来历

三、活动

活动一:交易培训时

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引导学生精打细算,买东西有时可以讨价还价。

想一想老师是怎样推销自己的东西的,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推销物品的方法?

活动二:交易进行时,用纸卡写好标价牌

体验实际生活

请同学们带着物品到相应的柜台去换取自己喜欢或需要的物品吧。各柜台的同学可以轮流看柜台,轮流出去跟别的同学交易。

专利保护了市场,促进了发展。我们南海区作为全国知识产权教育试验区,南海人的专利意识强不强呢?

我们深圳人的知识产权意识越来越强了,越来越多的人懂得通过专利申请来保护自己的创造发明。

四、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1.这次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刚才的交易活动,你觉得我们的跳蚤市场怎么样?

3.在刚才的交易活动中,有没有一件物品都没卖出去的?你认为影响你卖出去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还有机会举办跳蚤市场,你有什么建议?

物品分类摆放、物品上标上价格,物品种类再多一点,多带一些新奇、有用的东西......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深圳就有许多跳蚤市场,像二手手机市场、二手车辆市场、二手电脑市场等,其实在跳蚤市场同样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和你的家人一起逛一逛跳蚤市场,你们家也许会有很大的收获。

由认识跳蚤市场的含义到在班级跳蚤市场中体验再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和家人亲自实践,面由小到大,真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学会消费。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布置:

回家上网查一查关于跳蚤市场的含义。

教研组长审批意见:

课后反思:

第周月日——月日

第二单元生活·环境

主题二让我们的资源循环起来

教学内容:垃圾带来的烦恼——认识垃圾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知道垃圾的来源广(学校、家庭、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垃圾的数量多(许多地方垃圾成山);垃圾的分布很广;垃圾的种类很多。知道垃圾的危害很大。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调查学校、家庭、上学路上垃圾的名称、数量的多少(填调查表)。课前调查一种或几种垃圾的危害情况(文本形式、图片、视频资料等)。

2、教师准备:有关垃圾的种类、数量及危害的课件。课时安排:共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桌子上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呀?喜欢吃吗?喜欢吃就吃吧!

2、同学们请坐好,哪位同学说一说吃水果有什么好处呢?生答。

3、(教师随机拿起香蕉皮)提问学生:常吃水果对我们的身体确实有好处,可是你们看这是什么?还是什么?对,这就是垃圾。仅仅几分钟的时间,我们就制造了这么多的垃圾!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垃圾呢?

二、探究垃圾的来源

1、教师引导: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学校、家庭、上学路上的垃圾状况,并选择几种带到学校来。现在请你把带来的垃圾摆放在桌子上,把你的调查情况给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2、小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学习小组,观察学生的收集、交流情况,进行评价指导)。

3、全班交流:选择部分学生汇报自己的收集调查情况,指导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4、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1)教师总结:学生收集情况、学生收集的结果。

(2)拓展认识:课件出示废电脑图片、汽车轮毂图片、建筑垃圾图片、废品回收站图片、垃圾场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垃圾的来源很广、种类很多、数量很大。

三、探究垃圾的危害

1、教师引导:昨天,老师还要求同学们调查垃圾的危害,现在把你调查的资料给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2、小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学习小组,观察学生的收集、交流情况,进行评价指导)。

3、全班交流:(同学们,请坐好,哪位同学能把你收集的资料给全班同学说一说?生汇报,师问,你是怎样收集到的资料?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4、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垃圾污染河道的图片、垃圾毒死大猪的图片、垃圾场自燃的视频录像、北京市洋垃圾(服装)一条街及其垃圾服装危害的视频录像。

(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垃圾的危害。(看完这些场面,你懂得了什么?)

四、质疑:

1、教师引导:看来,垃圾的危害真大!对于垃圾的认识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问题?

2、学生质疑:(学生提出各种垃圾的危害、数量、来源等方面的问题,启发学生互相解答,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教师解答,有关垃圾处理的问题板书到黑板,安排学生课下调查)。

五、课堂总结、延伸安排:

1、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垃圾的来源广、种类多、数量大、危害大)。

2、课下请同学们调查垃圾的处理方法,记录下来,下一节课上交流。

七、作业布置:

回家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让我们的资源循环利用。教研组长审批意见:

课后反思:

第周月日——月日

第三单元人文·社会

主题三美好的回忆——我们的小学生活

教学目标:

1、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朋友、老师和同学,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和老师的教育之恩,升华学生的感恩之情。

2、以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朋友、同学和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对朋友,同学和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唤起学生内心对老师、同学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音乐、真情卡、艺术节的视频、电子相册。

学生:搜集自己的相关资料(包括照片、奖状、作业)制成“成长资料袋”、制作真情卡。

课时安排:共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一起回忆我们的小学生活吧,相信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二、课前活动:创设情境,游戏激趣。

游戏——“猜猜我是谁”

上课前我们先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我是谁》。

三、活动一:寻找成长中的足迹

1、出示几张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认一认,猜一猜,老师手中搜集的照片是谁?

2、我们请出真正的照片主人上台,看看照片与现在有什么变化?(外形的变化说明我们长大了)。

3、记得刚入学时我们只有桌子这么高,现在有的比老师还高呢!这就是成长的变化。我们的成长除了外形的变化,还有哪些内在的变化。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成长的足迹吧! (板书:成长的足迹)

4、展示、交流自己的成长资料袋和代表成长的东西。

四、活动二:进行总结,感情升华(评价少,回归感恩母校、老师、同学)

展示真情卡。

师走到同学旁边,你读

预设:难忘同学情啊!

多么难忘的恩师情啊!,

老师想再听你呼唤,老师也在呼唤,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是啊,同学之间的友情是多么难得呀,让我们一起珍惜吧!

五、课堂总结:

离别之际,我们道不尽心中的千言万语,今天的分别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相逢。今天我们以母校为光荣,希望明天的母校将以我们为自豪。孩子们,让我们踏着前人的足迹,努力进取,为家乡、为母校的明天谱写一曲更辉煌的乐章。让我们期待着二十年的相聚吧!

六、板书设计

主题三美好的回忆——我们的小学生活

成长足迹美好回忆

七、作业布置:

补充“成长资料袋”

师:回家后,我们继续补充“成长资料袋”,那可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哦!

教研组长审批意见

课后反思:

第周月日——月日

主题四新疆民俗风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各民族在传统节日中的服饰特点和礼节及在节日中要举行哪些传统活动。

过程与方法:

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运动员在射箭、摔跤、赛马、达瓦孜等项目中,取得的享誉国内外的成绩,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各民族在庆祝传统节日时的气氛。

2

对生活的热爱。从各项有趣味的活动中,分享无穷的乐趣。

3、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少数民族人民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的激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从各项有趣味的活动中,分享无穷的乐趣。教学难点: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师准备:有关的插图、参考资料。

教学方法:讲练法、激发性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运动员在射箭、摔跤、赛马、达瓦孜吗?

二、了解新疆:

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新疆歌舞以动听优美的音乐,绚丽多姿的舞蹈,深刻反映了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他们的舞蹈艺术以含蓄、优美、沉稳见长,特别是姿态优美、舒展大方的女性舞蹈,以及刚健奔放的男性舞蹈,看后使人留连忘返。

三、了解民族歌舞

1、民族歌舞产生并流行于民间,受民俗文化的制约,即兴表演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如为主要形式,不同地区,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环境、生活方式、民族性质、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在素质技巧和风格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2、草原是歌的海洋,歌的故乡,无论在辽阔广茂的草原,浩瀚无垠的大漠,还是在富饶的农区乡间,到处都飘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之声。

3、思考:新疆有哪些民俗风情

四、课后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几种常见的少数民族歌舞。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更好地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提高我们自身的表演能力。

六、作业布置:

1、举出你们班不同民族的重大节日。

2、列举本地主要民族风情特点。

教研组长审批意见

课后反思:

第周月日——月日

第四单元自然·科技

主题五我探究我学习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

通过研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快乐。帮助学生建立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喜欢琢磨、乐于研究的情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并不神秘、我也能研究”的态度。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注意观察生活,才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活动首先是发现问题,然后是制定具体的研究计

计划。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范例,帮助学生学会提问题;通过设计计划的尝试学会制定计划;

2、通过实地研究,学会研究方法,学会研究。

教学重点

3、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会提问题;学会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教学难点

学会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

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含录像短片、图片、配乐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自己探究、自己设计吗?

二、学会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方法:

1、实地测量法

怎样研究小树的影子在一天中的什么时候最长?播放录像短片:研究小组在早、中、晚分别实地测量小树影子长短。

2、动手实验法

怎样区分两个鸡蛋哪个是熟的,哪个是生的?演示转动鸡蛋,验证熟鸡蛋。

3、查找资料法

(1)(出示星空动画)怎样研究“天上的星星为什么眨眼睛”?

(2)可以查找哪些资料?

4、小结研究方法:实地操作法、实验法、查找资料、观察法、向大人请教……

三、设计我的课桌椅

1、为什么?

朗读新闻报道,发现问题。

2、怎么办?

准备工作、组建研究团队

3、如何做?

实施阶段:

顺序:制定计划、现状调查、调查汇总、资料研究、自主设计、展示汇报、活动评价、我的收获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注意观察生活,才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要形成“科学并不神秘、我也能研究”的态度。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学会提问题;学会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学会制定研究计划。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

完成未完成的策划设计教研组长审批意见

课后反思:

第周月日——月日

第一单元家政篇

活动一蒸馒头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家常做馒头和烙饼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自己独立完成做馒头和烙饼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己动手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家常做馒头,烙饼基本制作方法

学习难点:对做馒头和烙饼的细节的把握与处理

课时安排:共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雄伟的徂徕山美丽的大汶河。

想一想你平时最喜爱吃粗粮还是面食?

学生调查:今天早晨你吃的什么?你会做什么面食?

展示课题——第二章第三节做馒头和烙饼。

二、合作探究:

(1)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和面的种类和方法)。(2)小组讨论(讨论和面的难点并找出解决方法)。

(3)讨论并找出做馒头和烙饼的方法。

三、教师操作:(课件展示:《做馒头和烙饼》,教师依课件逐步讲解)。

(1)和面:

a.和水调和面:逐渐加水,当搅拌成麦穗形状后再揉成团。

b.和发酵面:在调制面团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酵母或酵面,使面团组织产生空洞,变得膨大疏松,或好的面饧一段时间后用手按面团稍有弹性,略有下线,有一定筋力,质地柔软光滑,切开面团看时,孔洞多且均匀,有酒香味,说明发酵正常

(2)做馒头:将面团柔光,搓成长条,剁成均匀的剂子。在面板上撒一层面粉,将剂子揉成馒头形。等锅里水烧开后,上屉用旺火蒸25分钟左右即成

(3)烙饼:把饧好的面团取出,放在面板上,撒些面醭,揉成长圆柱形,揪成剂子。

(4)将面剂用手按便后,擀成大面片,撒上细盐葱花等,并搓匀,再撒上花生油(或猪大油)并抹匀。

(5)将面片卷起,再盘成圆形,按扁后擀成薄园饼。

四学生操作:

操作要求

1.分工协作各负其责

2.规范操作保证安全

3.讲究卫生注重环保

4.尊重劳动作品共赏

(1)做好个人卫生,开始实践操作,老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安全操作和环境卫生

(2) 学生按分工有序操作。

五、感悟:

(1)小组讨论,说出学习了这节课的收获或感受。

(2)同学们,联想到平时父母的辛苦,我们应该说怎么办呢?

六、教师寄语:

同学们,劳动给我们带来无比的快乐,劳动给我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让我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共创美好未来!

七、作业布置:

回家自己尝试做一做馒头。教研组长审批意见

课后反思:

第周月日——月日

活动二做“拉条子”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动学习制作“拉条子”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各种材料的正确调整使用

教学准备:面粉、面盆、盐、凉开水

课时安排:共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新疆,拌面、炒面可以说是最好吃的主食了,大部分的人都爱吃,即然好吃当然想希望以后经常能吃到,对口里人当然只有自己做了,但对于没有做过的人来说却并不太容易,这里为您简单介绍一下它们的做法。

二、出示“拉条子”的资料袋和知识链接。

三、实践体验:

活动准备:面盆、面粉、盐、凉开水

操作步骤:和面——拉面——煮面——过水

四、观察书上拌面做法

准备工作

材料:面粉500G,青红椒各一个,洋葱半个,西红柿一个,孜然15G,盐10G,鸡精10G,牛肉或羊肉150G左右,油适量,葱姜蒜适量,番茄酱20G左右。

1、准备300ML左右20度温水,水里加少许盐,不要太多,然后水要一点一点加入面里,揉面,然后把揉好面团盖上保鲜膜放那兴(醒)20分钟左右再揉(新疆较干燥,不盖上的话,面表皮会结壳),直到和好的面团光滑细匀。10分钟左右擀成半公分左右厚面皮在案板抹油用保鲜膜盖之或搓成手指粗细盘成卷,面上各处应抹上油。

2、开始炒菜,新鲜羊肉或牛肉切片,用淀粉花椒粉腌之(不能放孜然),备用。时令蔬菜切丁,西红柿切开,皮芽子半个切丝,孜然备用。

将油再烧开,用葱蒜、辣子呛锅,放皮芽子,放孜然,放盐、味精调味。倒入过了油的羊肉片。其他菜家常炒法即可。

五、回顾做法。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拉条子是我们的美食,你们可以回家自己尝试做一下。

八、作业布置:

回家自己尝试做一下拉条子

教研组长审批意见

课后反思:

第周月日——月日

活动三包饺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了解饺子的历史文化,相关知识,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知识与技能:

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感受劳动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果爱惜粮食的优良品质。

课时安排:共1课时

课前准备:

1、每人自备围裙和厨师帽

2、小组分工准备:饺子皮、饺子馅料、一次性手套、桌布、不锈钢托盘、湿巾、面粉、筷子、餐巾纸、塑料袋……(每组8人)

3、教师准备电磁炉、锅、漏勺

4、课前搜集的资料、图片

5、课前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感受、了解一下包饺子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一)资料交流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周次计划进度课时备注 1 我在成长 1 2 悄悄发生的变化人生之旅 2 3 踏上健康之路生物的遗传现象 2 3;8妇女节 4 生物的变异现象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 密 2 5 单元总结课消失了的恐龙 2 6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达尔文与他的“进 化论” 2 7 单元总结课寻找生物的家园 2 4;4清明节 8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有趣的食物链 2 9 有趣的食物链生态平衡 2 10 生态平衡 1 11 各种各样的能量 1 5;1劳动节 12 能量的转换能源 2 期中检测 13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单元总结课 2 14 拓展 1 15 应用 1 5;30端午节;6;1 儿童节 16 期末复习 2 17 期末复习 2 18 期末复习 2 19 期末复习 2 20 期末复习 2 21 期末检测

课题1;1 我在成长内容P2~4页课型事实 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自己成长的证据;知道人在成长中身高和体重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2.能够使用简单方法较准确的测量自己的身高; 3.能根据体检卡是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4.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5.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重点交流成长的证据;绘 制身高曲线图;分析 其变化的规律。 难点 学生能正确的发现身 高变化规律。 关键 要求学生认真仔 细的制作身高曲 线图。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 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测量自己的身高。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 4'游戏导 入:猜猜 我是谁 1.谈话: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2.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 10'讨论与交 流:成长 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 它们排排序吗?为什么这样排? 4.学生分组交流;进行排序。 5.汇报:《说出顺序;说理由。》 6.讨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身体都有哪些方面变化比较明显? 7.小结:我们身体在身高;体重上有显著的变化;人的心理变化也较明显。 10'绘制身高 曲线图 1.谈话:人成长的证据有很多;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证据;《出示体检档案 盒》;你猜猜这里是什么证据? 2.学生猜测;之后教师将体检卡发给学生; 学生仔细的看看各项数据。 3.学生将体检卡是的身高;体重两项数据按照年龄时间整理在记录本上。 4.提问: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 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doc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

白锐 杨集二中 个人行为习惯与健康 一、主题产生的背景 为响应学校提出的养成十个好习惯,所以组织学生学习、讨论:什么是习惯?理解优良的习惯与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好习惯很重要。 二、活动的总体目标 1、通过自查、调查等途经,了解自己习惯中存在的优缺点,了解习惯与健康的关系。 2、能从身边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能从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活动流程 确定主题→主题分解→方案策划→实践活动→总结反思 习惯与健康 ------主题确定课 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这个主题中我们设计了三个递进的课题是:《养成十

个好习惯》、《习惯与身心健康》、《习惯养成的好处》。《养成十个好习惯》主要是通过自查、反思、观察、讨论等,认识习惯的重要性,逐步养成好的习惯。《习惯与身心健康》主要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主动的养成好的习惯。《习惯养成的好处》学生通过调查反思,找到养成好习惯的好处,有利于形成稳定的行为。 四、活动实施 课题一:《养成十个好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自查、合作等方法了解自己在习惯养成中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 2、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发现,培养观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确立研究专题 课堂确立研究课题,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开学校长提出的养成十个好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讨论,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现归纳如下: 1、十个好习惯都是什么? 2、哪些我们做的好? 3、哪些我们还要努力做好? 4、怎样自觉养成好习惯? 5、这种自觉的行为能持续多长时间? (二)制定活动实施方案 1、按照学生兴趣和活动要求组成活动小组,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自

小学综合实践课教案课程

综合实践课教案 银达镇中心小学赵艳荣 课题:衣服的学问 教学目的: 1.知道衣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知道人人都离不开的衣服里有很多学问。2.试着为衣服分分类,看看不同的衣物面料有哪些不同的性能。 3.学学扎染的技法技巧。 教学重点: 1.认识各种各样的衣服。 2.比较不同面料的性能。 教学难点: 了解扎染的基本工序,学会扎染的技法技巧。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认识各种各样的衣服 生1:为了御寒,我穿过棉袄、毛衣、羽绒服,现在的衣服品种可真多呀!生2:是呀,我们一起作个调查,给调查到的衣服分分类吧,对以后自己挑选和整理衣服很有帮助呢! 1.小调查。 学生分组对家中和商场里的各种衣服作个调查,作好记录。 2.交流调查发现。 学生说说在调查中有什么收获。 3.给衣服分类。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各种各样的衣服进行分类,了解这些衣服的不同功能,加深对衣服的认识。

4.填写第103页的学习单。 第2课时 活动二比较不同面料的性能 生1:妈妈总说,纯棉的衣服结实,透气性好。 生2:真的吗?那其他面料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用实验判断吧! 1.明确实验目的。 学生分组选择常见的几种面料,如纯棉、羊毛、化纤……从各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哪种面料更结实、哪种面料容易吸汗…… 2.设计简单的实验。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比比哪种面料更结实、哪种面料吸水性更强,区分纯羊毛和其他材料。 3.实验并得出结论。 学生根据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4.填写第107页的学习单。 第3课时 活动三我的扎染作品 生1:我在商店看到过扎染的裙子,很漂亮。 生2: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一条扎染的方巾,送给妈妈作礼物。 1.欣赏扎染作品。 出示收集的扎染作品图片及第108页的扎染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说说扎染作品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2.了解基本的扎染工序。 学生看书,了解扎染的基本工序,教师进行适当补充。 3.动手做。 有了一定的经验后,让学生根据扎染的特点设计图案,准备好布料和染料,动手扎染方巾。 4.比一比谁扎染的方巾最漂亮。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精选20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 “清洁家园、美化环境” 活动目的1透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透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潜力和想象潜力。 3透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潜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活动准备: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都说五(1)班的同学十分优秀,这天我也十分荣幸能到你们班来上课。期望这节课我们能够相处愉快。”一、计算导入:(算一算)“这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但是我也相信凭你们的聪明,必须能够简单解决它。” 1、出示题目:你们班约有个同学,如果每个同学每一天丢一张纸屑,那么1天之内,你们教室会有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整个五年级个同学计算,一天又会产生多少纸屑呢? 如果以整个校园个同学计算,我校每一天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五(1)班人350000张 五年级人10500000张

全校人127750000张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我校一天之内学生产生的垃圾量,那么对于世界来说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我们校园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上垃圾覆盖的效果。“这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齐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但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是否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一、看录象:(看一看)“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校园,我们的身边来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和一些照片中去看看我校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状况!” 1学生观看录象、照片。 2“看了刚才的录象、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我校正在争创“省绿色校园”,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它们来影响我们校园的形象吗?” “那我们该怎样做?”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二): 礼貌礼仪伴我行礼仪是人际交往中,以必须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等资料。 “为营造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让每位学生成为礼貌礼仪的示范者,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我将针对校园内普遍存在的一些不礼貌现象,例如大声喧哗、衣冠不整、课桌文化、厕所文学、长流水、长明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劳动与实践》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二、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

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32课时)

根据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共32课时 学校: 姓名: 日期: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一等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感恩父母》案例 一、确定课题(教师讲话录像) 在一次《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上,当谈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应孝敬感恩父母时”发现了许多问题。有的说父母的养育子女是应该的,有的说没必要欠他们的亲情,等他们老了,我们还得照顾他们。而且争议很大。有一个学生突然提议:“我们把这些问题当作这一学期的小课题进行研究不是更好吗?”其余学生积极响应,于是《感恩父母》的课题研究产生了。 二、制定方案 确定了课题接下来开始制定研究方案。(室内录像) 师:同学们,大家都看看自己的衣服,是谁给买的、做的? 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师:父母是我们最亲最近的人,他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很多,我们应该感谢他们。所以,我们这学期的课题研究就是《感恩父母》。你想知道、研究哪方面的内容。 生: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想知道古代人是怎么孝敬的。(上网查询:二十四孝故事),〈黄香温席〉 生:我想知道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艰辛。(医院:十月怀胎、养育、敬老院) 生:我想知道现在的大人、孩子是如何感恩父母的?(采访大人、发放调查问卷)〈小品〉 生:我想知道感恩父母的诗、歌有哪些?(图书室查资料)〈诗朗诵、感恩的心〉。 师:请同学们分别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自己的研究方案吧。 分组制定研究方案(提前备好成品) 三、分头行动

活动方案制定好了,接下来就是我们行动的时候了。有的小组来到图书室查资料,有的小组上网查资料,有的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有的采访,到处都是同学们忙碌的身影。 1、研究“父母付出知多少”的小组,来到医院,请教父母怀胎十月的经过。(采访视频) 生;医生阿姨您好!我们是中心小学“感恩父母”课题研究小组的学生。我们想向您请教母亲怀胎十月的过程。 医生:好的。… 生:这么一个漫长的过程,妈妈太辛苦了。 医生:对呀,没有妈妈艰辛的怀胎过程就没有我们,所以,孩子们一定要孝敬自己的母亲呀。 生:我们一定会的。谢谢阿姨,再见。 2、“当代人感恩父母知多少”小组来到百岁寿星家中采访。 (1)生:奶奶(爷爷)您好。我们是中心小学的学生。您是我们镇上的寿星了,我们想请教您几个问题? 老人:说吧。 生:您今年高寿呀? 老人: 生:您这么大的年纪身体还这样好,这一定于您的孩子有关吧 老人: 生:您的孩子平时是怎么孝敬您的? 老人: 生:您的孩子都很孝顺,我真为您高兴。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005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城关小学邓永亮 第一课时 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学重难点: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一一身边的垃圾 城关二小:李毫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保护环境口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二、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 三、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 2、提前一周发家庭垃圾统计表及生活垃圾问卷调查,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进行“生活垃圾的种类及处理方法”的调查。 3、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四、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算一算) 们再来看看后面的这儿张照片,看到这儿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回答)同学们喜欢看照片吗,老师带来了儿张照片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二)新授:(初步感知)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沙城约有3万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蛟河市会有多少垃圾呢,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乂会产生多少吨垃圾呢,如果一年以365 天计算,蛟河市每年乂会产生多少吨垃圾呢, 2、学生计算。(灯片)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师)“我们刚才算的,只是我市一年之内家庭产生的垃圾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加上宾馆、饭店以及我市大大小小的许多家厂家,垃圾量大大超出了上面的这个数字)我市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 5、出示垃圾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 6、老师揭题:“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继续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三)“生活垃圾的种类与危害性”调查汇报。 1、生活垃圾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危害,老师布置的调查任务,你们调查了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调查的情况。 2、生活垃圾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危害,谁愿意介绍给大家。 3(生汇报)我们大家每天都要制作出许多的垃圾,这些是生活垃圾,另外还有一类垃圾,如工业垃圾。垃圾的成分非常复杂,生活垃圾中常见的物质有:纸、木、金属、塑料、橡胶、玻璃、布头、食物残渣等等,我们每天都以非常可观的数量生产着垃圾,按每人每天产生1千克垃圾,全国一天就有120万吨垃圾?而 我国LI前处理垃圾的能力和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垃圾处理的需要,大部分垃圾都被堆放在垃圾场。长此下去,终归有一天我们四周将会垃圾泛滥,世界将会被垃圾埋没?垃圾的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还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恶臭四溢的垃圾还会污染空气和水源,严重地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为了解决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世

小学五年级下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五年级下册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五一、五二班

五年级下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第一单元 活动一:几个叶片的电风扇使用效果好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电风扇的使用原理。 2、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实验分析 教具:小电风扇 布条 直尺 记时器 教学过程: 一、小调查 询问同学们调查使用效果好的电风扇的标准。 1、启动要快。 2、风量要大。 3、噪音应该很小。 二、设计实验方案 1、告诉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2、小组开始实验 2人操作,1人记录,1人观察,再轮流。

3、分析实验数据 让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用1个和3个叶片时,布条开始飘动时所需的时间最短。 4、评价自己的实验 把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写在书上。 教后反思: 活动二:神奇的风帆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风帆的知识。 2、知道风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 3、懂得如何投稿。 教学重、难点: 风帆知识的收集。 教具:幻灯图片 风帆模型 信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出示“征稿启事” 二、寻觅风帆宝库 1、哪里会有关于风帆的知识? (1)出示一些有用的网址,让学生去查找资料。 (2)找一些有关风帆知识的书。 三、整理收获 1、风帆百态 2、风帆助行 3、出示风帆的图片,让学生知道风帆助行的原理。 四、构思稿件 1、怎么投稿? 2、投稿的内容是什么? 准备从几个方面来写。 五、如何修改稿件 同学互相交流。 教后反思: 活动三:让小电珠亮起来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风力发电机的工作方式。 2、让学生学会连接电路。 3、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完整版)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课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1)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 (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

集结果。 课前,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以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收集。 二、探索和调查 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 (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 (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 (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 (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2.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注:也可在课前讲清楚测量方法后布置学生测量,上课时把测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带来)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最好是将教材第4页的数据表利用起来,绘制出从出生到现在的标准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和自己的数据比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出生后第一年生长迅速,又发现从10岁左右开始长得较快。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标准;体重是否超标,等等。(注:会出现有的人稍微提前一点,有的人稍微滞后一点的情况,向学生讲明这些都是正常的)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饺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包饺子的相关知识,掌握包饺子的基本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感受劳动的乐趣。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怕困难的劳动态度和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重难 各种造型饺子的包法 三、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拌好的饺子馅和饧好的面团、面粉适量,擀面杖每个小组一个,盛放饺子的盘子每组两块,筷子或勺子每人一双(一个),面板每组一个,围裙每人一条、湿巾、盛饺子的塑料袋。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课题图片:包饺子 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饺子怎么样?那你会包饺子吗? 2、介绍经验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包饺子的?(邀请包过饺子的同学介绍经验)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讲述,谁会包饺子了?

看来,光听同学说,就如同“站在岸边学不会游泳”一样,自然是学不会包饺子的。那我们应该怎么办?(让学生懂得得亲自动手做一做才行。) 3、做准备 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场地,你们愿意动手试一试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是,要想干好一件事,必须得做好准备,包饺子也是同样如此。现在就请大家将包饺子前的准备工作做好。 (二)、包饺子 1、师生共同学习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包饺子的简单的方法,不过我知道有的同学会包饺子,那你看我我们的方法一样吗? (1)拿起饺子皮手弯成窝形放入适量馅, (2)对折成半圆,捏牢中间, (3)由两边向中间封口,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按住边。 2、学生自己在组内练习包 3、讨论交流在包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4、师强调小结: (1)由于技术不熟练,放馅不能过多; (2)先捏中央,再捏两边,然后由中间向两边将饺子皮边缘挤一下,这样饺子下锅煮时就不会漏汤了。 5、学生再尝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包出完整的饺子。 6、学生欣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 活动主题:我们身边的塑料 一、活动背景:塑料从诞生到现在虽算不上历史悠久,但塑料制品却已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塑料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认识塑料,了解塑料不仅能使孩子们加强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而且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加强环保意识。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使同学们具有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良好品质,加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展知识面。 3 、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力、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信心。 三、活动过程:创设活动情境: 1、很高兴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关注生活,走进科学。教师说:在上周,我在上下班的路上留意到一种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平时也存在,只是这回格外的触动我,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照片。 2、你们觉得在我们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哪来那么多塑料袋呢?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现象呢?在我们泰州,生活中有很多陋习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什么叫陋习?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惯。比如;(让学生说)随地吐痰、顺手扔垃圾等但很少有人觉得不正常,是不是?但往往正是因为人们不以为然、满不在乎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你们说对吗? 3、现在我给同学们挖一个智力陷阱,看你会不会身陷其中?怎么样,敢不敢接招?请听题(音乐2下):白纸、白布废弃后是不是“白色污染”?(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白色污染”)目前,“白色污染”困扰着世界上许多个国家确确实实为我们人类出了一大难题,但是,这个难题被我攻克了。 我决定:向联合国卫生组织倡议一下:世界各国一律禁止生产塑料制品,你们看咋样? 4、学生一定会就塑料的好处发表看法。教师也可拿实物对同学们进行提示:吉他、跳绳等。 照片:百叶窗、电视、滑板车、钢琴、汽车方向盘等。 教师将准备好的教具贴在黑板上:吃、喝、穿、玩儿、乐器、装饰材料、交通工具、家用电器、家具、农业等。 教师说:看来,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它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它的诞生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到底是祸还是福呢?怎么样?想进一步了解塑料吗?先给我们这次活动起一个主题吧! 5、确立活动主题的名字 6、给同学们思考讨论的时间,明确自己最想探究的内容。教师下去指导,适当引导同学们拓展思路。 7、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提出问题。教师将其一一写在黑板上。指导同学们自己进行归纳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