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杠杆》优质课件设计
《杠杆》PPT教学课件

2024/1/26
14
物理学中对杠杆研究历程
01
02
03
古希腊时期
阿基米德等学者对杠杆进 行初步研究,提出杠杆原 理和浮力原理。
2024/1/26
文艺复兴时期
伽利略、达芬奇等人对杠 杆进行深入研究,推动力 学发展。
近代以来
牛顿、欧拉等物理学家进 一步完善杠杆理论,为现 代力学奠定基础。
讨论
本实验通过制作简易天平和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探究了杠杆平衡条件并掌握了相关测量 方法。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验证了杠杆平衡条件的正确性。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减小误差。
26
06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2024/1/26
27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杠杆的定义和原理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由一个固 定点(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 通过力的作用实现力的放大或方
力的传递与放大
杠杆原理可以实现力的传递和放大, 使得较小的力能够产生较大的力矩, 进而实现撬动地球的效果。
2024/1/26
19
古代战争器械中运用到的杠杆原理
2024/1/26
投石机
投石机是古代战争中常用的器械 之一,其运用杠杆原理将人力或 畜力转化为石块的动能,实现远 程打击。
攻城槌
攻城槌是一种用于攻击城墙的器 械,其运用杠杆原理将人力或畜 力放大,使得槌头能够产生巨大 的冲击力。
2024/1/26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₂表示。
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 线的距离,用字母l₂ 表示。
6
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₁l₁=F₂l₂。
初中物理《杠杆》优质课课件

初中物理《杠杆》优质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四章《简单机械》中的第三节《杠杆》。
详细内容包括:杠杆的定义、五要素(支点、力臂、作用力、阻力、动力)、杠杆的分类(一、二、三类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五个要素,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杠杆,并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分类及平衡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钩码、尺子、绳子等。
学具:杠杆实验器材、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撬棍、剪刀、筷子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杠杆。
2. 新课导入:介绍杠杆的定义、五要素,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杠杆,并进行分类。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杠杆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杠杆的使用,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4. 例题讲解:讲解杠杆平衡条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杠杆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反馈:检查学生对杠杆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杠杆》2. 内容:(1)杠杆的定义、五要素(2)杠杆的分类(3)杠杆的平衡条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下列问题:①已知动力臂和阻力臂,求动力和阻力。
②已知动力和阻力,求动力臂和阻力臂。
2. 答案:(1)略。
(2)①、②见课后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杠杆的相关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21《杠杆》课件

等臂杠杆
如天平、定滑轮等,特点 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02
杠杆分类与特点
第一类杠杆:省力杠杆
特点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小于 阻力。虽然省力,但是费了距离。
实例
钢丝钳、铡刀、动滑轮、轮轴、撬棒、 油桶扳手、剪铁皮和钢材的剪刀等。
第二类杠杆:费力杠杆
特点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平衡时动力大于阻力。虽然费力,但是省 了距离。
实验器材:滑轮组、重物、弹簧测力 计、刻度尺、细绳等。
实验步骤
1. 组装滑轮组,将重物悬挂在滑轮组 下方。
2.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物的重力。
3. 缓慢拉动细绳,使重物上升一定高 度,并记录下重物上升的高度和拉力 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4. 重复进行多次实验,获取多组数据。
数据记录、处理及结果分析
数据记录
06
课堂小结与拓展延伸
重点知识点回顾总结
杠杆的定义和原理
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由支点、 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组成。 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杠杆的分类
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杠杆可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
和等臂杠杆三类。
杠杆的应用
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如天平、剪刀、镊子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21《杠杆》 课件
目录
• 杠杆基本概念与原理 • 杠杆分类与特点 • 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 探究实验: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 • 杠杆与滑轮组合系统分析 • 课堂小结与拓展延伸
01
杠杆基本概念与原理
杠杆定义及组成部分
杠杆定义
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 的硬棒就叫杠杆。
杠杆组成部分
中有哪些优点?
初中物理人教版《杠杆》课件

杠杆五要素介绍
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1表示。
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 线的距离,用字母 l1表示。
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表示。
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2表示。
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 线的距离,用字母 l2表示。
杠杆分类及特点
01
02
03
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 但费距离,如撬棒、起子 等。
跨界融合
探索杠杆原理与其他学科的跨界融合,如与生物医学、环 境科学等领域的结合,开发出具有创新应用价值的杠杆技 术产品。
感谢观看
THANKS
2. 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 平位置平衡。
实验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
01
3. 用刻度尺测量动力臂和阻力臂 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02
4. 改变钩码的数量和位置,重复 实验,收集多组数据。
实验步骤与操作注意事项
01
操作注意事项
02
03
04
调节平衡螺母时,要轻拧慢调 ,避免损坏杠杆。
| 3 | x5 | y5 | x6 | y6 |
| 2 | x3 | y3 | x4 | y4 |
| 1 | x1 | y1 | x2 | y2 |
01
03 02
数据记录与处理分析方法
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 的数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通过观察多组实验数据,找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04
杠杆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 中的应用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剪刀
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手柄的转动带动 刀刃的开合,方便剪切各种材料。
新人教版《121杠杆》ppt课件

第二类杠杆: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费力但省距离
例子:镊子、筷子、钓鱼竿等
第三类杠杆: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也不费力,不省距离也不费距离
例子:天平、定滑轮等
03
生活中常见杠杆应用实例
剪刀、钳子等工具原理分析
剪刀
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手柄施加力使得 刀刃产生剪切力,从而实现对纸张、 布料等物品的剪切。
实验器材准备及步骤
• 实验器材:杠杆、支架、细线、钩码、待测物体 等。
实验器材准备及步骤
实验步骤
1. 将杠杆安装在支架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 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 在杠杆两端分别挂上数量不等的钩码,移动钩 码的位置,使杠杆再次达到平衡。
实验器材准备及步骤
3.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两个力臂L1和L2 的长度,记下钩码的质量m1和m2。
斜面
介绍斜面的工作原理和省力特点,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斜面在生活和 生产中的应用,如盘山公路、螺丝 钉等。
思考题与练习题
思考题
让学生思考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并分析其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以及如何利用杠杆平衡条 件来解释其工作原理。
练习题
布置一些与杠杆相关的计算题和实验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让学生计算给定动力和阻力的情况下,需要多大的动力臂才能保持杠杆平衡;或者让学生设计一个简 单的实验来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等。
学生需要了解杠杆的三种类型(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及其
特点,能够识别生活中不同类型的杠杆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拓展延伸:其他简单机械原理介绍
滑轮
介绍滑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包 括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作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滑轮在日
杠杆 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

【分析论证】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根据表中的 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可以对它们进 行加、减、乘、除等运算,找出它 们之间的关系。
讨论交流
(1)实验前,如何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水平位置平衡?(调节方法:左倾右调,右 倾左调。)
(3)为什么要进行多次实验?(因为一次实 验数据具有偶然性,所以要做多次实验, 从而分析归纳出普遍结论。)
人教版 物理 (初中)
(八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 第一节
杠杆
目录
CONTENT
环节一
趣味导入 引出新课
环节二
任务内容
环节三
根据所学 应用练习
环节三
课程总结 结束收尾
环节一
趣味导入 引出新课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物理课堂,
大家在生活中是否见过这个东西呢?
杆秤
亲爱的同学 们,大家好!
以前人们去市集上买东西的时候,商 贩都会掏出一杆秤,秤陀一拨、秤杆 一提,斤两就知道了。 虽比不上如今电子秤的简单方便,但 是这种传统杆秤却更有人情味。
1.杠杆静止不动的平衡属于“静平衡”。
2.杠杆如果在相等时间内转过相等的角度,
即匀速转动时,也叫做杠杆的平衡,这属 于“动平衡”。
杠杆平衡的条件 F1 ×L1 = F2 × L2
L2 F1
L1
F2
环节三
根据所学 应用练习
通过上面的学习,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 做做这几道题?
1.如图所示,使用起子向上用力打开 瓶盖时,起子可视为杠杆,这时杠杆 的支点是(B)
环节四
课程总结 结束收尾
通过这节课大家都学到了什么?
有所收获 及时复习
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杠杆, 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可 以有所收获,同时还请同学 们在课下及时复习。
杠杆PPT课件(人教版)

阻力臂l2/m
0.1 0.04 0.2
④ 求出各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 力臂的值,然后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 动力 动力臂 动力动力臂 阻力
次数 F1/N l1/m
F2/N
1 2 0.15
0.3
3
2 5 0.08
0.4
10
3 10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5
阻力臂 阻力阻力臂
l2/m
0.1
0.3
0.04
例4: 在杠杆的A端施加力翻转石 头,如图6甲所示,作出最小动力.
例5: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竖直向上的力F,将杠杆缓慢 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力F( )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先变大后变小
解:如图,当杠杆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时, ∵动力、阻力作用点不变,∴ 不变;又∵阻力(物重G不 变), ∴由FLOB=GLOA得: . ∴当杠杆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时,动力F的大小不变
例6:如图所示.作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 将杠杆缓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这个过程中的动力
F(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有关杠杆的 几个名词
F1
支点
O
动
力
L1
动力臂
阻力臂
L2
阻 力 F2
1支点O:杠杆绕转动的点。
2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 距离。
5动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
距离。
(朗读2遍)
力臂的作法
1.找出支点O 2.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 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段,并标出符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2.1《杠杆》优质课件 (共25张PPT)

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 以是弯曲的,但必须是硬的,即使 用时不变形。
在现实生活中杠杆的实例
举例
2. 杠杆的五要素 阻力作用线 支点到阻 力作用线 的距离 L2阻力臂 O支点
F1动力 杠杆绕着转 动的固定点 L1动力臂 支点到动 力作用线 的距离 使杠杆转 动的力
F2阻力 阻碍杠杆 转动的力
动力作用线
画出下图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F2
F1
L1
O
L2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 体重不同的两人能不能让跷跷板稳定下来?
1、杠杆的平衡状态: 静止或缓慢的匀速圆周转动。 【思考】杠杆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
【猜想】 力大则对应力臂要小,力小则对应力臂要大
实验设计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十二章第1节
杠杆(第一课时)
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撬起 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
2
一、杠杆 什么是杠杆?
这些都是杠杆
提问:杠杆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1.
2.
归 固定点 1.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 纳 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 结 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论 绕固定点转动
3.
硬棒
说明:
支点 动力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O表示。
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阻力
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动力和阻力使杠杆转动的方向(转动效果)相反
练习1:画出下面杠杆(一根铁棒) 的力和力臂。
L1
L2
L2
请作出动力臂和阻力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2
符号
动力 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O
∟
l1
l2
F2
阻力 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画出学案上这两个杠杆的力
臂
一找支点
二画虚线
L1
F1
三作垂线段
O L2
力与杠杆垂F直2 时
O
L2
L1
F1
力臂等于支点到
F2
力的作用点的距
离
问题:为什么使用杠杆,用较小的力就能撬动大石块呢 ?
的点 O
。(2) 动力 : 使杠杆转动
动力的作用线是
的力 F1 。沿指着动力方向的直线
(3) 阻力 :阻碍 杠杆转动的力 F2 。
(4) 动力臂从: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 的距离 l1 。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
(5) 阻力臂线:
的距离
距离是支点
l2 。
到力 的 作 用 线
的 垂线段的
杠杆的五要素:
以此杠杆为例,画出它的五要素。
例题:课本 78 页
l1=6 m
F1=200 N
l2=4 cm O F2
解题思路:
F2 = F1l1
l2
G = F2 G
m= g
解析:由 F1l1 = F2l2 得:
F2 =
F1l1
l2
=
200 N×6 m0.04 m
=3×104 N
m= G = F2 gg
=
3×104 N 10 N·kg—1
=3×103 kg =3t
杠杆的平衡状 态
物体的平衡状 态
保持静止
保持匀速直线运 动
杠杆的平衡状 态
保持静止 保持匀速转动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 件
实验器材:杠杆(带刻度)、钩 码 (50g)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
实验步骤
件
1. 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 在 水平位置平衡。 ( 左偏右调,右偏左
2调. 在) 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 节 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并 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填
在 表格中。
3. 改变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再测两组
数 据。
实验中为什么要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呢?
便于测量 力臂
实验数
据
实
验
F1/N
次
数
l1/m
F2/N
l2/m
F1×l1
( N ·m )
F2×l2
( N ·m )
1
2
3
得出结
杠论杆 平 衡 的 条 件
4. 一个杠杆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这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 B. 这两个力的力臂一定相等 C. 力臂较长的那个力较大 D. 两个力和各自力臂的乘积一定相等
5. 用撬棒撬起一石块 , 沿不同方向用力作用 于 撬棒 , 哪个力最小 ( )
A. F1 B. F2 C. F3 D. 都一样 6. 如图,拉力F作用在杠杆中点B处,已 知 AC=1.8m,G=100N, 求拉力F。
课堂训 练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 状态或 状态。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用字母表示为 。
2. 地面上有一根大木杆,抬起 A 端需用 3 0 0 N 抬起 B 端需用 2 0 0 N ,这条木杆的 端较粗。
设木杆重力为 G ,长度为 L ,重心到粗端的距离
为 重心到细端的距离为 b ,如图所示。
F1
动力×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是:
F1l1=F2l2
; F1 2l
F2 l1
它的公式是
;或
;
是 杠杆原理
也问称题作: 为 什 么 使 用 杠 。杆 , 用 较 小 的 力 就 能 撬 动 大 石 块 呢
?
F1=
l2 l1
F2
根据杠杆原理可知: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所以使用杠杆就 能用较小的力撬动大石块。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1节 杠 杆
1. 认识杠杆,理解有关杠杆的五要素。 2. 会画力臂。 3.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认识杠杆】
1. 杠杆
可以是弯曲 的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 转动的硬棒 。
生活中的杠 杆
【认识杠杆】
2. 杠杆的五
要 (1)
支素点
::
杠 杆 可 以 绕 其转 动
杠杆的五要素: O
支 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 O 。
杠杆的五要素:
F1 O
动 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F1 。
杠杆的五要素:
思考:动力和阻力 的 受力物体是 谁 ?
F1 O
F2
阻 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F2 。
杠杆的五要素:
方法:一找支点
二画虚线
三作垂线段
F1 O
∟
l1
垂线段两端画上箭头
标注力臂的符号和垂直
L
F2
a
b
G
从粗端抬起:根据杠杆原理知, F1 L=Gb b
则动力 F1 = L G 从细端抬起:根据杠杆原理知, F2 L=Ga
a 则动力 F2 = L G
3. 关于力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 B. 从动力作用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动力臂 C.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阻力臂 D. 从阻力作用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阻力臂
1. 学习了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 、阻力臂等概念。
2.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 动力臂 = 阻力 阻力臂 ( 文字
表 达式 )
F1·l 1= F2·l2
( 数学表达式 )
做事是否成功,不在于一时奋发,而 在 于能否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