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精华高考库)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化学分类: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卷化学分类:铝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一、铝及其化合物1.(1)选用方案I时,X应该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残留物应该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2)选用方案Ⅱ从某黑色粉末(含有MnO2和CuO)中分离X(MnO2),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王同学参照以上方案I和Ⅱ,设计以下实验方案除去AlCl3固体中的FeCl3。
(3)操作①所需的玻璃仪器为_____________;(4)试剂a为_____________;试剂b为________;(5)请描述操作②的步骤:____________;(6)李同学认为在溶液C中滴加适量的试剂b就能得到溶液E,从而得到AlCl3固体,你______(填“赞同”或“不赞同”)李同学,理由是______。
【答案】有挥发性(或易升华)受热不挥发,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稀盐酸(或稀硫酸或稀硝酸) 烧杯、、漏斗、玻璃棒过量的NaOH(或KOH)溶液适量的盐酸将溶液加热浓缩,然后冷却浓溶液,过滤即可得到固体氯化铝不赞同会得到含有NaCl杂质的AlCl3【解析】【分析】(1)加热X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可得X,X应具有挥发性或易升华的性质,则残留物难挥发;(2)从MnO2和CuO中分离MnO2,应加入酸的稀溶液;除去AlCl3固体中的FeCl3,应先水溶解,然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分别生成Fe(OH)3沉淀和NaAlO2溶液,过滤分离后,再向滤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生成Al(OH)3沉淀,过滤后将沉淀经洗涤后溶解于盐酸中得AlCl3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蒸发结晶可到AlCl3,以此解答(3)~(6)小题。
【详解】(1)加热X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可得X,X应具有挥发性或易升华的性质,残留物具有加热难挥发的性质;(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操作①为过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为烧杯、漏斗、玻璃棒;(4)由以上分析可知试剂a为过量的NaOH(或KOH)溶液,试剂b为适量的盐酸;(5)操作②是从AlCl3溶液中获得AlCl3固体,由于该盐是强酸弱碱盐,容易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生Al(OH)3和 HCl,HCl易挥发,所以为防止盐水解,导致物质变质,应该在HCl气氛中加热蒸发结晶可到AlCl3,操作方法为将溶液加热浓缩,然后冷却浓溶液,过滤即可得到固体氯化铝;(6)若在NaAlO2溶液中滴加盐酸,就会得到AlCl3和NaCl的混合溶液,蒸发结晶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铝固体,得到的是含有杂质NaCl的AlCl3,所以不赞同李同学的观点。
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2020年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分类汇编1.【2020年全国I卷】XXX公布的肺炎诊疗方案指出,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NaClO通过氧化灭活病毒2.【2020年全国II卷】北宋XXX《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
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C。
“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3.【2020年全国III卷】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改写:1.肺炎诊疗方案指出,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氯仿等可有效灭活病毒。
其中,NaClO 不能通过氧化来灭活病毒。
2.北宋XXX《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
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其中,浓缩结晶过程并非“熬之则成胆矾”。
3.宋代《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
然而,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低于Cu(OH)2·2CuCO3.1.紫花前胡醇可从中药材当归和白芷中提取得到,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有关该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不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变色2.吡啶是类似于苯的芳香化合物,2-乙烯基吡啶(VPy)是合成治疗矽肺病药物的原料,可由如下路线合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Vpy是乙烯的同系物3.金丝桃苷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分类:物质的量综合题汇编附详细答案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分类:物质的量综合题汇编附详细答案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1.以下涉及的物质中A 、B 、C 都是化合物;请注意各小题之间可能有的联系。
(1)一定条件下,9.80g NH 4Br 跟3.60g 的某钙盐A 恰好反应,生成了4.48L (标准状况)气态产物B 和固体产物C 。
标准状况下,B 气体的密度为0.76g/L ,氮的质量分数为82.35%,其余是氢。
试求B 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 。
(2)25℃、101.3KPa 时,气体摩尔体积为24.5L/mol. 该状况下,1体积水(密度为1g/cm 3)吸收560体积B 气体得到密度为0.91 g/cm 3的溶液,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溶液中的溶质以B 计量;保留2位小数);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 mol /L (保留2位小数)。
(3)在催化剂作用下,B 可和NO 、NO 2混合气体反应生成液态水和一种单质气体D (可不考虑气体反应物与生成的液态水之间的作用)。
在常温常压下,将密度一定的NO 、NO 2混合气体和B 在不同体积比时进行了四次实验,所得数据如下:则原NO 、NO 2混合气体中NO 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第四次实验所得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保留2位小数)。
(4)将9.80g NH 4Br 跟过量的氧化鈣共热,充分反应后生成水、1.70gB 气体和固体产物C ,则C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试根据有关数据,求钙盐A 的化学式_______ 。
【答案】NH 3 27.98 14.98 20 22.76 CaBr 2 Ca(NH 2)2或CaN 2H 4【解析】【分析】(1)根据M=ρ⨯Vm 计算B 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氮的质量分数为82.35%计算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继而确定B 的分子式;(2)根据溶液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n V公式进行计算,结和已知信息寻找相应的量进行求解;(3)根据体积比不同混合气体和密度,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4)根据质量守恒和原子守恒确定相应物质的分子式。
2020-2021全国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

2020-2021全国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高考真题汇总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按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1)在等体积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AgNO3溶液,恰好都完全反应,则以上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
(2)将3.22g芒硝(Na2SO4·10H2O)溶于水中,要使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Na+,则需水的质量为__g。
(3)在干燥烧瓶中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由于空气不可能排净,所以瓶内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9.5,将此瓶气体倒置于水槽中,烧瓶内液面上升的体积占烧瓶总体积的_______。
(4)100mL 0.3mol/L Na2SO4(密度为d1 g/cm3)和50mL 0.2mol/L Al2(SO4)3(密度为d2 g/cm3)混合,所得密度为d3 g/cm3的混合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___________。
(用含d1,d2, d3的式子表示)(5)已知两种碱AOH和BOH的摩尔质量之比为5:7,现将7mol AOH与5mol BOH混合后,从中取出5.6g,恰好可以中和100ml浓度为1.2mol/L的盐酸,则AOH的摩尔质量为_____。
(6)标准状况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HCl气体后制得浓度为1.0mol/L,密度为1.0365g/cm-3的盐酸。
请计算1体积水吸收_______体积的HCl可制得上述氨水。
【答案】6:3:2 34.2 56(或83.3%) 6d3/(10 d1+5 d2)mol/L 40g/mol 22.4【解析】【详解】(1)设NaC1、MgCl2、A1Cl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y、z,由分别加入等量的AgNO3溶液,恰好都完全反应,则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相等,x=y×2=z×3,解得x:y:z=6:3:2,因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浓度之比,所以浓度之比为6:3:2;故答案是:6:3:2;(2)3.22g芒硝的物质的量为3.22/322=0.01mol,所以溶液中n(Na+)=2n(Na2SO4·10H2O)=0.01×2=0.02mol,每100个水分子中溶有1个钠离子,所以n(H2O)=100n(Na+)=2mol,0.01mol Na2SO4·10H2O 中含有水的物质的量为0.01×10=0.1mol,所以需要的水的物质的量为2-0.1=1.9mol,所以需要水的质量为1.9mol×18g/mol=34.2g;故答案是:34.2;(3)用排气法收集氨气后,收集到的氨气气体不纯,含有空气;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9.5×2=19;设烧瓶的容积为V L,氨气的体积为xL,空气的体积为(V-x)L,则有:[17x/V m+(29×(V-x)/V m)]÷(V/V m)=19,解之得:x=56V;将此瓶气体倒置于水槽中,进入烧瓶的液体体积为氨气体积,即56V,烧瓶内液面上升的体积占烧瓶总体积为:(56V)/V=56(或83.3%);故答案是:56(或83.3%);(4)混合液的质量为(100d1+50d2)g,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100d1+50d2)÷d3]mL=[(100d1+50d2)÷d3]×10-3L;溶液混合后n(SO42-)=(0.1×0.3×1+0.05×0.2×3)=0.06mol;根据c=n/V可知,混合溶液中SO42-的浓度为:0.06÷[(100d1+50d2)÷d3]×10-3=60 d3/(100d1+50d2)mol/L=6d3/(10d1+5d2)mol/L故答案是:6d3/(10d1+5d2)mol/L;(5)设AOH和BOH的摩尔质量分别为5x g/mol和7x g/mol,n(HCl)=n(OH-)=0.1×1.2=0.12mol;7mol AOH与5mol BOH混合物中含有n(OH-)=7+5=12,根据题意可知,5.6g混合碱中含有n(OH-)=0.12mol,则含有n(OH-)=12mol时,混合碱的质量为560g;根据7mol×5x g/mol+5mol×7x g/mol=560g可知,x=8,所以AOH的摩尔质量为40g/mol;故答案是:40g/mol;(6)假设溶液体积为1.00L,1.00L盐酸中含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1L×1mol/L=1mol,V(HCl)=1×22.4=22.4L;1.00L盐酸中含水的质量为:m(H2O)=1×1.0365×103-1×36.5=1000g,V(H2O)=1L;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吸收氯化氢的体积为V=[V(HCl)/ V(H2O)]×1L=22.4L;故答案是:22.4。
2021年高考化学真题和模拟题分类汇编专题03离子反应含解析(1)

专题03 离子反应2021年化学高考题一、单选题1.(2021·浙江高考真题)不能正确....表示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A .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2322CO 2H =CO H O -++↑+B .亚硫酸氢钠的水解:3223HSO H O H SO OH --++C .锌溶于氢氧化钠溶液:[]2242Zn 2OH 2H O=Zn(OH)H --+++↑D .亚硝酸钠与氯化铵溶液受热反应:2422NO NH N 2H O -++↑+〖答 案〗A 〖详 析〗A .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gCO 3+2H +=Mg 2++H 2O+CO 2↑,故A 错误;B .亚硫酸氢钠是弱酸的酸式盐,在溶液中水解生成亚硫酸和氢氧化钠,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HSO 3-+H 2OH 2SO 3+OH -,故B 正确;C .锌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锌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2OH -+2H 2O=〖Zn(OH)4〗-+H 2↑,故C 正确;D .亚硝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共热反应生成氯化钠、氮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 2-+NH 4+Δ N 2↑+2H 2O ,故D 正确;故选A 。
2.(2021·浙江高考真题)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A .CO 2 B .H 2OC .HNO 3D .NaOH〖答 案〗B 〖祥 解〗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若电解质。
〖详 析〗A .CO 2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够电离,为非电解质,A 不符合题意;B .H 2O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部分电离,为弱电解质,B 符合题意;C .HNO 3为一种强酸,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C 不符合题意;D .NaOH 为一种强碱,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D 不符合题意; 故答 案选B 。
3.(2021·广东)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2020-2021全国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

2020-2021全国高考化学物质的量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1.①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_________;②同质量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其中含有的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③若二者氢原子数相等,它们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④在相同条件下,在5.6g氮气中应添加___________g氨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与16g氧气所占的体积相等。
【答案】1:2 2:1 3:1 2:3 5.1【解析】【分析】【详解】①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根据m=nM可知,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17g/mol:34g/mol= 1:2 ;②根据n=mM可知,同质量的氨气与硫化氢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g/mol: 17g/mol=2:1;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二者体积之比为2:1,所含氢原子数目之比为(2⨯3):(1⨯2)=3:1;③假设H原子为3mol,氨气为1mol,硫化氢为1.5mol,二者体积之比为1mol: 1.5mol=2:3;④氮气物质的量n=5.6g0.2mol28g/mol=,氧气物质的量n=16g32g/mol= 0.2mol,则氨气物质的量为=0.5mol-0.2mol=0.3mol ,氨气的质量为0.3mol⨯17g/mol=5.1g。
2.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判定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打√或×?①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__________②标准状况下,11.2 LCH4和C2H4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__________③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__________④1mol的CO和N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4N A__________⑤标准状况下,5.6LCO2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0.5N A__________⑥1.6g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O原子数目为0.1N A__________⑦常温常压下,8g O2含有的电子数为4N A__________⑧常温常压下,22.4LNO2和CO2的混合气体中O原子数目为2 N A__________⑨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CCl4分子数为N A__________⑩常温常压下,18 g H2O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 A__________⑪标准状况下,11.2LCH3CH2OH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 A__________⑫常温常压下,2.24 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 A__________【答案】√√ × √√√√ × × √ × ×【解析】【分析】运用n=m/M、V=n×V m、n= V/ V m等公式的应用转换,先求出物质的量,然后求出分子的总个数,在根据这个分子中含有多少个相关微粒。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分类: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汇编含答案

2020-2021全国各地高考化学分类: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汇编含答案一、化学反应原理1.钛白粉(TiO2)是重要的白色颜料,LiFePO4是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一种利用钛铁矿( 主要成分为FeTiO3和少量Fe2O3 )进行钛白粉和LiFePO4的联合生产工艺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 LiFePO4中Fe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钛铁矿“酸溶”前需要进行粉碎,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操作I加入铁粉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II为一系列操作,名称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其中用到的陶瓷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4)TiO2+易水解,则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化”利用的是TiO2+的水解过程,需要对溶液加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沉铁”的的是使Fe3+生成FePO4,当溶液中c(PO43-)= 1.0×10-17mol/L时可认为Fe3+沉淀完全,则溶液中Fe3+沉淀完全时的c(Fe3+)=_______mol/L[已知:该温度下,K sp(FePO4)=1.0×10-22]。
(6)由“沉铁”到制备LiFePO4的过程中,所需17% H2O2溶液与草酸( H2C2O4)的质量比是_____。
【答案】+2 增加钛铁矿与硫酸按触面积,增大酸溶速率2H++Fe==H 2↑+Fe2+、Fe+2Fe3+==3Fe2+蒸发皿 TiO2++2H2O TiO(OH)2+2H+促进水解( 或加快水解反应速率) 1.0×10-5 20:9【解析】【分析】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含有少量Fe2O3]加硫酸溶解生成TiO2+和Fe3+、Fe2+,加入铁还原铁离子:2Fe3++Fe=3Fe2+,得到硫酸亚铁和TiOSO4,对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绿矾晶体和TiOSO4溶液,将TiOSO4溶液加热,促进TiO2+的水解生成TiO(OH)2,TiO2++2H2O=TiO(OH)2+2H+,分解得到钛白粉(TiO2);将绿矾与过氧化氢、H3PO4混合沉铁:2Fe2++H2O2+2H3PO4=2FePO4↓+2H2O+4H+,将得到的FePO4与草酸、Li2CO3焙烧生成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LiFePO4。
历年(2022-2024)全国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有机化合物)汇编(附答案)

历年(2022-2024)全国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有机化合物)汇编考法01 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1. (2024ꞏ浙江卷1月)关于有机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浓溴水可鉴别溴乙烷、乙醛和苯酚 B. 用红外光谱可确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C. 质谱法测得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可推断其分子式为C 5H 12D. 麦芽糖与稀硫酸共热后加NaOH 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可判断麦芽糖是否水解 2. (2024ꞏ浙江卷1月)制造隐形眼镜的功能高分子材料Q 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试剂a 为NaOH 乙醇溶液 B. Y 易溶于水C. Z 的结构简式可能为D. M 分子中有3种官能团3. (2024ꞏ安徽卷)下列资源利用中,在给定工艺条件下转化关系正确的是A. 煤−−−→干馏煤油B. 石油−−−→分馏乙烯C. 油脂−−−→皂化甘油D. 淀粉−−−→水解乙醇4. (2024ꞏ山东卷)中国美食享誉世界,东坡诗句“芽姜紫醋炙银鱼”描述了古人烹饪时对食醋的妙用。
食醋风味形成的关键是发酵,包括淀粉水解、发酵制醇和发酵制酸等三个阶段。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淀粉水解阶段有葡萄糖产生 B. 发酵制醇阶段有2CO 产生C. 发酵制酸阶段有酯类物质产生D. 上述三个阶段均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5. (2024ꞏ河北卷)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线型聚乙烯塑料为长链高分子,受热易软化 B. 聚四氟乙烯由四氟乙烯加聚合成,受热易分解 C. 尼龙66由己二酸和己二胺缩聚合成,强度高、韧性好D. 聚甲基丙烯酸酯(有机玻璃)由甲基丙烯酸酯加聚合成,透明度高 6. (2024ꞏ江苏卷)下列有关反应描述正确的是A. 32CH CH OH 催化氧化为3CH CHO ,32CH CH OH 断裂C-O 键B. 氟氯烃破坏臭氧层,氟氯烃产生的氯自由基改变3O 分解的历程C. 丁烷催化裂化为乙烷和乙烯,丁烷断裂σ键和π键D.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由3sp 转变为2sp7. (2024ꞏ浙江卷6月)有机物A 经元素分析仪测得只含碳、氢、氧3种元素,红外光谱显示A 分子中没有醚键,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示意图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1.(2020-2021广东理科基础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答案:A
解析:
①②反应中消耗O2的量相等,两个反应也仅有O2作为氧化剂,故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A项正确。
①中H2O的H、O两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故不作氧化剂,B 项错;铜和钢构成原电池,腐蚀速度加快,C项错;钢铁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潮湿的空气的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故D项错。
2.(2020-2021安徽卷12)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 2O 生成。
答案:A 解析:
由电解总反应可知,Cu 参加了反应,所以Cu 作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 选项错误;石墨作阴极,阴极上是溶液中的H +反应,电极反应为:2H ++2e -=H 2↑,A 选项正确;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 选项错误;阳极反应为2Cu +2OH
-
-2e -=Cu 2O +H 2O ,当有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05molCu 2O 生成,D 选项错误。
3.(2020-2021江苏卷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
所示。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 .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612622C H O +6H O-24e =6CO +24H
C .放电过程中,+H 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D .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mol 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2CO 气体22.4
6
L 答案:B
解析:A 项,高温条件下微生物会变性,所以A 错; B 项,负极是葡萄糖失电子生成二氧化碳,所以B 对; C 项,原电池内部阳离子应向正极移动,所以C 错;
D 项,消耗1mol 氧气生成1mol 二氧化碳,标准状况下体积是22.4L ,D 错。
4.(2020-2021浙江卷12)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 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
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
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 +的高分子材料。
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
Li+2Li 0.3520.8522NiO Li NiO −−−→←−−−放电
充电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e -=Li +
B .充电时,Li 0.852NiO 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C .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D .放电过程中Li +向负极移动 答案:D 解析:
A 项, L i 从零价升至正价,失去电子,作为负极,正确;
B 项, 反应逆向进行时。
反应物只有一种,故化合价既有升,又有降,所以既发
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正确;
C 项, 由于Li 可以与水反应,故应为非水材料,正确;
D 项,原电池中阳离子应迁移至正极失电子,故错。
5.(2020-2021广东理科基础34)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 .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答案:B 解析:
锂离子电池可以充用,再次使用,属于二次电池,A 项正确;
铜锌原电池中铜为正极,故电流为铜流向锌,而电子是由锌流向铜,B项错;电池的实质即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C项正确;
Zn失去电子生成Zn2+,故作为负极,D项正确。
6.(2020-2021福建卷11)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
应
3
22
Fe I
+-
+2
2
2Fe I
++
设计成如右图所示的
原电池。
下列判断不正确
...的是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定,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答案:D
解析:乙中I-失去电子放电,故为氧化反应,A项正确;
由总反应方程式知,Fe3+被还原成Fe2+,B项正确;
当电流计为零时,即说明没有电子发生转移,可证明反应达平衡,C项正确。
加入Fe2+,导致平衡逆向移动,则Fe2+失去电子生成Fe3+,而作为负极,D项错。
7. (2020-2021广东化学10)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 覆盖在其表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对铜起保护作用
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快
D.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
答案:BC
解析:
锡青铜属于合金根据合金的特性,熔点比任何一种纯金属的低判断A错;
由于锡比铜活泼,故在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锡失电子保护铜,B正确;
潮湿的环境将会加快金属的腐蚀速率,C正确;
电化学腐蚀过程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属于化学反应过程,D错。
8.(2020-2021广东化学14)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 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答案:A
解析:
电解质溶液显碱性或中性,该燃料电极的正极发生反应为:O2+2H2O+4e-=4OH -,A对;
铝作负极,负极反应应该是铝失去电子变为铝离子,在氢氧化钠的溶液中铝离子继续与过量的碱反应生成偏铝酸根,因此负极反应为:Al+4OH--3e=AlO2——+ 2H
,B错;
2O
该电池在碱性条件下消耗了碱,反应式为4Al+3O2+4OH-= 4AlO2——+ 2H2O溶液PH降低,C错;
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出来经过外电路流到正极,D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