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测控系统设计 思考题20120501(答案)

合集下载

智能控制技术复习题课后答案-图文

智能控制技术复习题课后答案-图文

智能控制技术复习题课后答案-图文一、填空题1.智能控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和1、交叉学科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飞行器控制2.传统控制包括和2、经典反馈控制现代理论控制3.一个理想的智能控制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是、、和3、学习功能适应功能自组织功能优化能力4.智能控制中的三元论指的是:、和4、运筹学,人工智能,自动控制5.近年来,进化论、、和等各门学科的发展给智能控制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并由此产生了各种智能控制方法。

5、神经网络模糊数学专家系统6.智能控制方法比传统的控制方法更能适应对象的、和6、时变性非线性不确定性7.傅京逊首次提出智能控制的概念,并归纳出的3种类型智能控制系统是、和7、人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人机结合作为控制器的控制系统、无人参与的自主控制系统8、智能控制主要解决传统控制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其研究的对象具备的3个特点为、和8、不确定性、高度的非线性、复杂的任务要求9.智能控制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和9、分级递阶控制系统,专家控制系统,神经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系统,学习控制系统,集成或者(复合)混合控制系统10.智能控制的不确定性的模型包括两类:(1);(2)10、(1)模型未知或知之甚少;(2)模型的结构和参数可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

11.控制论的三要素是:信息、反馈和控制12.建立一个实用的专家系统的步骤包括三个方面的设计,它们分别是、和知识库的设计推理机的设计人机接口的设计13.专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为和知识库、推理机14.专家系统中的知识库包括了3类知识,它们分别为、、和判断性规则控制性规则数据15.专家系统的推理机可采用的3种推理方式为推理、和推理。

15、正向推理、反向推理和双向推理16.根据专家控制器在控制系统中的功能,其可分为和16、直接型专家控制器、间接型专家控制器17.普通集合可用函数表示,模糊集合可用函数表示。

智能控制基础答案

智能控制基础答案

智能控制基础答案【篇一:智能控制基础思考题】xt>复习思考题一重要概念解释 1 智能控制答:智能控制是一门交叉学科,美国学者在运筹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元论的智能控制概念,即ic=ac n ai n or 各子集的含义为:ic为智能控制,ai为人工智能,ac为自动控制,or为运筹学。

所谓智能控制,即设计一个控制器,使之具有学习、抽象、推理、决策等功能,并能根据环境(包含被控对象或被控过程)信息的变化做出适应性反应,从而实现由人来完成的任务。

2 专家系统与专家控制答:专家系统是一类包含知识和推理的智能计算机程序,其内部包含某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和经验,具有解决专门问题的能力。

专家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个重要分支,又称专家智能控制。

所谓专家控制,是将专家系统的理论和技术同控制理论、方法与技术相结合,在未知环境下,仿效专家的经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3 模糊集合与模糊关系,模糊推理模糊控制答:模糊集合:给定论域u上的一个模糊集a?是指:对任何元素u?u 都存在一个数?a?u???0,1?与之对应,表示元素u属于集合a?的程度,这个数称为元素u对集合a?的隶属度,这个集合称为模糊集合。

模糊关系:二元模糊关系:设a、b是两个非空集合,则直积a?b???a,b?|a?a,b?b?中的一个模糊集合称为从a到b的一个模糊关系。

模糊关系r?可由其隶属度?r?a,b?完全描述,隶属度?r?a,b?表明了元素a与元素b具有关系r?的程度。

模糊推理:知道了语言控制规则中蕴含的模糊关系后,就可以根据模糊关系和输入情况,来确定输出的情况,这就叫“模糊推理”。

4神经网络?答: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是模拟人脑思维方式的数学模型。

神经网络是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人脑组织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用来模拟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行为,它从微观结构和功能上对人脑进行抽象和简化,神经网络反映了人脑功能的基本特征,如并行信息处理、学习、联想、模式分类、记忆等。

[测控仪器设计第三版课后答案]测控仪器设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可编辑版)

[测控仪器设计第三版课后答案]测控仪器设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可编辑版)

[测控仪器设计第三版课后答案]测控仪器设计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可编辑版)试题1:什么是测控仪器设计的主要目标?参考答案1:测控仪器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设计和制造出能够准确测量和控制物理量的仪器。

这些仪器应该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高灵敏度等特点,以满足各种测量和控制需求。

试题2:测控仪器设计的基本流程是什么?参考答案2:测控仪器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电路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原型制作和测试等步骤。

首先,需要对测量和控制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定义。

然后,根据需求设计出测控系统的整体方案。

接下来,进行电路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信号处理电路等。

然后,进行硬件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和进行PCB设计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软件设计,包括编写控制程序和界面设计等。

最后,制作出原型并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和修改。

试题3:测控仪器设计中常见的传感器有哪些?参考答案3:测控仪器设计中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将待测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信号处理电路进行处理和放大,最终得到测量结果。

试题4:测控仪器设计中常见的控制器有哪些?参考答案4:测控仪器设计中常见的控制器包括单片机、PLC和DSP等。

这些控制器可以对测控系统进行控制和调节,实现目标物理量的精确控制。

试题5:测控仪器设计中常见的接口有哪些?参考答案5:测控仪器设计中常见的接口包括串口、并口、USB接口、以太网接口等。

这些接口可以实现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换和通信,方便用户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操作。

智能系统设计考试试题

智能系统设计考试试题

智能系统设计考试试题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属于计算机视觉的应用领域?A. 人脸识别B. 图像分割C. 语音识别D. 目标检测2. 在神经网络中,哪个层次用于将输入映射到一组特征?A. 池化层B. 全连接层C. 卷积层D. 激活层3. 在智能系统中,推理是指什么?A. 从给定事实中得出结论B. 对输入数据进行预处理C. 通过学习调整模型参数D. 对输出结果进行评估4. 以下哪个机器学习算法适合用于分类问题?A. K均值聚类B. 支持向量机(SVM)C. 线性回归D. PCA降维5. 在强化学习中,智能体通过什么方式与环境进行交互?A. 感知B. 推理C. 学习D. 奖励6. 智能系统的学习方式可以分为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其中无监督学习是指什么?A. 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学习B. 根据输入数据的特点进行聚类或降维C. 通过标记好的数据进行学习D. 通过多层网络进行学习7. 在深度学习中,下列哪个是非线性激活函数?A. Sigmoid函数B. ReLU函数C. Softmax函数D. Tanh函数8. 在智能系统设计中,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常常需要进行特征工程。

特征工程的目的是什么?A. 去除不相关的特征B. 提取和选择更有代表性的特征C. 优化模型的参数设置D. 增加数据量9. 下列哪个算法适用于处理序列数据的建模?A. 支持向量机(SVM)B. 决策树C. 随机森林D. 循环神经网络(RNN)10. 在智能系统设计中,以下哪项不属于数据预处理的步骤?A. 数据清洗B. 特征选择C. 模型训练D. 数据标准化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简述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2. 什么是过拟合现象?如何防止过拟合发生?3. 简要解释强化学习中的策略、价值函数和奖励函数的概念,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4. 请阐述无监督学习与监督学习的异同点,并给出各自的应用场景。

(完整版)智能控制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智能控制习题参考答案

1.递阶智能控制系统的主要结构特点有哪些。

答:递阶智能控制是在研究早期学习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从工程控制论角度总结人工智能与自适应控制、自学习控制和自组织控制的关系后逐渐形成的。

递阶智能控制系统是由三个基本控制级(组织级、协调级、执行级)构成的。

如下所示:1. 组织级组织级代表控制系统的主导思想,并由人工智能起控制作用。

根据贮存在长期存储交换单元内的本原数据集合,组织器能够组织绝对动作、一般任务和规则的序列。

其结构如下:2.协调级协调级是组织级和执行级间的接口,承上启下,并由人工智能和运筹学共同作用。

协调级借助于产生一个适当的子任务序列来执行原指令,处理实时信息。

它是由不同的协调器组成,每个协调器由计算机来实现。

下图是一个协调级结构的候选框图。

该结构在横向上能够通过分配器实现各协调器之间的数据共享。

3. 执行级执行级是递阶智能控制的最底层,要求具有较高的精度但较低的智能;它按控制论进行控制,对相关过程执行适当的控制作用。

其结构模型如下:2.信息特征,获取方式,分层方式有哪些?答:一、信息的特征1,空间性:空间星系的主要特征是确定和不确定的(模糊)、全空间和子空间、同步和非同步、同类型和不同类型、数字的和非数字的信息,比传统系统更为复杂的多源多维信息。

2,复杂性:复杂生产制造过程的信息往往是一类具有大滞后、多模态、时变性、强干扰性等特性的复杂被控对象,要求系统具有下层的实时性和上层的多因素综合判断决策能力,以保证现场设备局部的稳定运行和在复杂多变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存在的动态环境下,获得整个系统的综合指标最优。

3,污染性:复杂生产制造过程的信息都会受到污染,但在不同层次的信息受干扰程度不同,层次较低的信号受污染程度较大。

二、获取方式信息主要是通过传感器获得,但经过传感器后要经过一定的处理来得到有效的信息,具体处理方法如下:1,选取特征变量可分为选择特征变量和抽取特征变量。

选择特征变量直接从采集样本的全体原始工艺参数中选择一部分作为特征变量。

《智能化测控系统设计》试卷

《智能化测控系统设计》试卷

………………………………密………………………………封…………………………………线………………………………安徽工业大学工商学院试题纸(一)题号一、填空题二、单选题三、简答题四、计算与编程总分得分2017 ~ 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智能化测控系统设计》补考试卷(C)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测控通道可以分为模拟量输入通道、模拟量输出通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2.高通滤波器主要功能是消除_______频噪声,低通滤波器主要功能是消除_______频噪声。

3.某电路采用CMOS集成电路构成,供电电源电压为+5V,请问若单片机I/O口输出+3.3V电压,对于该集成电路的逻辑电平为______________电平。

4.右图中多个实线框内的功能电路可以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电路。

5.系统误差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实际灵敏度与标称灵敏度的偏差,称为灵敏度误差;二是当输入为零时输出并不为零,这种误差称为_______________。

6.屏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7.对于RS232标准来说,电压+12V表示________逻辑电平,电压—12V表示________逻辑电平。

8.根据通信功能的不同,可以将数据通信类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通讯方式。

9.PID调节中,P为__________调节,I为_________调节,D为__________调节。

10.基于PC机的测控系统主机电路按照输入输出接口插入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内插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将最终结果填在表格中: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如图:,这种组成结构是指()。

智能控制习题答案解析

智能控制习题答案解析

3.,第一章 绪论1. 什么是智能、智能系统、智能控制?答:“智能”在美国 Heritage 词典定义为“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智能系统”指具有一定智能行为的系统,是模拟和执行人类、动物或生物的某些功能的系统。

“智能控制”指在传统的控制理论中引入诸如逻辑、推理和启发式规则等因素,使之具有某种智能性;也是基于认知 工程系统和现代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对不确定环境中的复杂对象进行的拟人化管理。

2.智能控制系统有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答:智能控制系统的类型:集散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系统、多级递阶控制系统、专家控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 统、学习控制系统等。

各自的特点有:集散控制系统:以微处理器为基础,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集中分散控制系统。

该系统 将若干台微机分散应用于过程控制,全部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由上位管理计算机监控,实现最优化控制,整个装置继承 了常规仪表分散控制和计算机集中控制的优点,克服了常规仪表功能单一,人机联系差以及单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 危险性高度集中的缺点,既实现了在管理、操作和显示三方面集中,又实现了在功能、负荷和危险性三方面的分散。

人工神经网络:它是一种模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

这种网络依靠系统的 复杂程度,通过调整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

专家控制系统:是一个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部含有大量的某个领域专家水平的知识与经验,能够利用人类专家的 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来处理该领域的高水平难题。

可以说是一种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领域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多级递阶控制系统是将组成大系统的各子系统及其控制器按递阶的方式分级排列而形成的层次结构系统。

这种结构的 特点是:1.上、下级是隶属关系,上级对下级有协调权,它的决策直接影响下级控制器的动作。

2.信息在上下级间垂直 方向传递,向下的信息有优先权。

智能检测技术及仪表习题参考答案

智能检测技术及仪表习题参考答案

智能检测技术及仪表习题答案1.1什么是测量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被测量的测量值x与被测量的真值A0之间的代数差Δ,称为绝对误差(Δ=x- A0)。

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Δ与被测量X百分比。

有实际相对误差和公称相对误差两种表示方式。

实际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Δ与被测量的约定真值(实际值)X0之比(δA=Δ/ X0×100%);公称相对误差是指绝对误差Δ与仪表公称值(示值)X之比(δx=Δ/ X×100%)。

引用误差是指绝对误差Δ与测量范围上限值、量程或表度盘满刻度B之比(δm=Δ/B×100%)。

1.2 什么是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有几种表示方法?他们通常应用在什么场合?测量误差是指被测量与其真值之间存在的差异。

测量误差有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引用误差三种表示方法。

绝对误差通常用于对单一个体的单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分析,相对误差通常用于不同个体的同一被测量的比较分析,引用误差用于用具体仪表测量。

1.3 用测量范围为-50~+150kPa的压力传感器车辆140kPa压力时,传感器测得示值为142kPa,求该示值的绝对误差、实际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Δ=142-140=2kPa; δA=2/140=1.43%;δx=2/142=1.41%;δm=2/(50+150)=1%1.7 什么是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通常测量仪表已标定好,用它对某个未知量进行测量时,就能直接读出测量值称为直接测量;首先确定被测量的函数关系式,然后用标定好的仪器测量函数关系式中的有关量,最后代入函数式中进行计算得到被测量,称为将直接测量。

在一个测量过程中既有直接测量又有间接测量称为组合测量。

1.9 什么是测量部确定度?有哪几种评定方法?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真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通常评定方法有两种:A类和B类评定方法。

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不确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20120501)一、简述题:1.在设计智能检测/控制单元时,你会根据那些因素去选择一款微型计算机芯片?1、功能性能分析根据应用场合确定单片机的功能需求:智能仪器、工业控制、英特网、无线网、通信设备、人机设备、USB、CAN、触摸传感器、LCD、家电等。

根据应用系统性能确定单片机的性能要求:运算速度、数据采集精度与速度、控制精度、数据传输速度等。

2、功耗和电源要求根据供电条件确定单片机的功耗和电源,主要是功耗指标、节电模式、电源电压等。

环境要求:主要是环境温度、湿度、冲击、振动等,满足军用级、工业级、车载级等要求。

4、工作可靠性主要是抗电磁干扰、电磁兼容性、使用寿命等。

5、价格要求低附加值的大批量产品对芯片价格的要求,封装等对工艺成本的要求。

6、其它封装与体积、开发的软硬件平台与工具、产品的内部标准与习惯等。

2.解释传感器的灵敏度、重复性、稳定性。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1. 线性度:输入输出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偏差。

2. 回差(滞后):输入量增大与减小过程中,输入输出曲线的不重合。

3. 重复性:在同一测试条件下,所测得的特性曲线的一致程度。

4. 灵敏度:输出量增量与输入量增量之比。

5. 分辨率:能检测出的最小输入变化量。

6. 阈值(死区):能产生输出的最小输入量。

7. 稳定性: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其性能的能力。

8. 漂移:零点和灵敏度随时间和温度的缓慢变化。

9. 静态综合精度:在测量范围内任一点的输出值相对其理论值的偏离程度。

3.涡流传感器什么原理,检测什么物理量?当金属导体置于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中时,由于导体中产生的涡流所引起的新磁场将削弱原线圈磁场,从而导致线圈的等效电感、阻抗、品质因数发生变化。

这种效应随金属导体与线圈的距离大小而变化,可以制成线性传感器,也可以制成接近开关。

主要用于检测位移。

4.多普勒效应可用于速度、流速等变量的检测,简述其原理。

5.半导体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的测温范围和测温精度一般为多少?输出形式有哪几种?(4、5两题见2010年答案第二页)6.说明半导体霍尔效应,霍尔元件有哪些用途?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方向通过导电体时,垂直于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上,导体两侧会产生电势差,此现象在1879年为美国科学家霍尔发现,称为霍尔效应。

如图:一般说来,金属和电解质的霍尔效应都很小,但半导体则显著得多。

霍尔元件是应用霍尔效应的半导体,是一种基于霍尔效应的磁传感器,在磁场测量及位置、位移、角度、转速等物理量的测量和自动控制中广泛应用。

7.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精度由哪些技术参数反映?速度由哪些技术参数反映?(2010第三页)8.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是如何实现增益控制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是一种通用性很强的放大器,其放大倍数可以根据需要用程序进行控制。

采用这种放大器,可通过程序调节放大倍数,使A/D转换器满量程信号达到均一化,因而大大提高测量精度。

9.模拟隔离放大器原理?其作用是什么?原理:在某些情况下,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之间以及放大电路与电源电路之间不能有直接的电路连接,信号的耦合以及电源电能的传递要靠磁路或光路来实现。

放大器内部采取这种隔离措施的就叫隔离放大器。

隔离放大器不仅具有通用运放的性能,且输入公共地和输出公共地之间有良好的绝缘性能隔离放大器由输入放大器、信号耦合器件、输出放大器以及隔离电源等部分组合。

作用:用于输入通道隔离,防止强电强磁干扰或损坏,消除大共模电压。

10.根据传递函数,低通滤波器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特点?请图示。

(2011第2页)11.集成有源低通滤波器通过调节什么参数改变截止频率?调节时钟信号频率改变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分频比)12.U/I变换有什么作用?采用4~20mA电流信号来传输传感器输出信号的优点是什么?(2011第4页)电压/电流变换器(VCC)用来将电压信号变换为与电压成正比的电流信号。

用途:①常用作传感器或其他检测电路中的基准(参考)恒流源②在磁偏转的示波装置中常用来将线性变化电压变换成扫描用的线性变化电流③在控制系统中作为可控电流源驱动某些执行装置,如记录仪记录笔的偏转和电流表的偏转。

电流传输的优点:a.电流信号适用于远传,不会因为电阻变化而变化;b.电流信号容易还原成电压信号;c.可进行断电检查20mA上限的优点:这是防爆的要求,20mA电流通断引起的火花容量不足以引燃瓦斯。

4mA下限的有点:a.方便断线检查b.可有效防止4mA一下干扰信号的干扰,提高抗干扰能力。

13.何为EMC,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因此,EMC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指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对所在环境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另一方面是指器具对所在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扰度,即电磁敏感性。

14.共阻耦合有哪几种形式?如何抑制?(2010第5页、2011第4页)15.平衡传输(对称传输)有什么好处?如何用变压器耦合实现平衡传输?平衡传输是指信号传输线的有两个输入端,两个地线。

当有共模干扰存在时,由于平衡传输的两个端子上受到的干扰信号数值相差不多,而极性相反,干扰信号在平衡传输的负载上可以互相抵消,所以平衡电路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16.∑-∆ A/D转换器有何特点?(2010第6页)17.高速AD转换器芯片有什么特点?(课堂作业(复印)P2-问题1)18.怎样将数据采集系统与计算机系统隔离?(2010第7页)19.C8051F12X系列单片机是一种混合式片上系统,它有哪些数字外设和模拟外设?(2010第8页)20.与MCS-51单片机相比,PIC单片机在技术性能上有何特点?(2010第9页、2011-p6-18)21.单片机点对点之间采用RS232进行通信,画出连接示意图。

(2009-p7-61)22.用一个示例说明单片机与PC机之间串行通信的接口。

(2011-p8-20)23.单片机系统为何有时需要总线驱动?(2010-p9-33)24.TMS320F2812中的SCI的多机工作模式有哪两种?如何工作(2010-p11-39)25.TMS320F2812有哪些片内外设资源?(2011-p8-21)26.TMS320F2812的多通道缓冲串行口有何功能?(2009-p8-69)27.常用的工控机I/O接口模板有哪些种类?(2011-p10-24)28.在PC总线上扩展多路DA输出,请画出一种接口框图。

(2010-p11-41)29.工控机系统有哪几种基本通信方法?(2011-p11-25)30.用框图表示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

31.什么是组态软件?它有哪些功能?(2011-p11-26)32.设计智能测控系统时,单片机、DSP、嵌入式微处理器、工控机各应用在何种场合?(2011-p13-30)33.ARM微处理器有哪些产品系列?各系列又包括哪些种类?(2011-p12-28)34.与工控机相比,用嵌入式微处理器设计测控系统有何优点?(2011-p13-29)35.简述PLC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特点:1 灵活·实用2 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3编程简单·使用方便4接线简单5功能强6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实现自动化发展趋势1 向高速·大内存容量方向发展cpu 处理速度进一步加快,存储容量进一步扩大2 控制系统将分散化分散控制·集中管理原则。

3 可靠性进一步提高随着Pc 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对可靠性要求进一步提高。

硬件冗余的容错技术将进一步应用。

4 控制管理功能一体化PC将广泛采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图形显示技术,使PC系统的生产控制功能和信息管理功能融为一体。

36.PLC由哪些组成部分?PLC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编程器组成。

37.PLC的工作分为哪几个过程?38.简述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

(1 )深入了解和分析被控对象的工艺条件和控制要求这是整个系统设计的基础,以后的选型、编程、调试都是以此为目标的。

a .被控对象就是所要控制的机械、电气设备、生产线或生产过程。

b .控制要求主要指控制的基本方式、应完成的动作、自动工作循环的组成、必要的保护和连锁等。

对较复杂的控制系统,还可将控制任务分成几个独立部分,这样可化繁为简,有利于编程和调试。

(2 )确定I/O 设备根据被控对象的功能要求,确定系统所需的输入、输出设备。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按钮、选择开关、行程开关、传感器、编码器等,常用的输出设备有继电器、接触器、指示灯、电磁阀、变频器、伺服、步进等。

(3 )选择合适的PLC 类型根据已确定的用户I/O 设备,统计所需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点数,选择合适的PLC 类型,包括机型的选择、I/O 模块的选择、特殊模块、电源模块的选择等。

(4 )分配I/O 点分配PLC 的输入输出点,编制出输入/ 输出分配表或者画出输入/ 输出端子的接线图。

接着就可以进行PLC 程序设计,同时可进行控制柜或操作台的设计和现场施工。

(5 )编写梯形图程序根据工作功能图表或状态流程图等设计出梯形图即编程。

这一步是整个应用系统设计的最核心工作,也是比较困难的一步,要设计好梯形图,首先要十分熟悉控制要求,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电气设计的实践经验。

(6 )进行软件测试将程序下载到PLC 后,应先进行测试工作。

因为在程序设计过程中,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

因此在将PLC 连接到现场设备上去之前,必需进行软件测试,以排除程序中的错误,同时也为整体调试打好基础,缩短整体调试的周期。

(7 )应用系统整体调试在PLC 软硬件设计和控制柜及现场施工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整个系统的联机调试,如果控制系统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则应先作局部调试,然后再进行整体调试;如果控制程序的步序较多,则可先进行分段调试,然后再连接起来总调。

调试中发现的问题,要逐一排除,直至调试成功。

(8 )编制技术文件系统技术文件包括说明书、电气原理图、电器布置图、电气元件明细表、PLC梯形图等。

39.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作用和影响?(2009-p5-38)40.列举一些常用的现场总线标准。

(2009-p5-40)41.简述CAN的分层结构。

按照OSI基准模型,CAN结构划分为两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42.CAN通信协议中有哪几种帧类型?各自的作用是什么?(2009-p5-43)43.TMS320F2812CAN模块的主要特点(2011-p14-35)44.请分别解释下列串行通信接口的名词术语:UART、I2C、SPI、CAN、USB、McBS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