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诱发电位(VEP)

合集下载

vep检查报告怎么看

vep检查报告怎么看

vep检查报告怎么看VEP(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是一种常用于眼科诊断的检查方法,它可以测量眼睛对视觉刺激的反应,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视神经、视网膜、大脑等部位的病变。

当您进行VEP检查后,医生会给您一份检查报告,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如何看懂VEP检查报告。

1. 报告基本信息VEP检查报告的首要部分应该是报告基本信息,包括您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时间等等。

这部分主要是为了便于病人识别和记录,一般不需要过多关注。

2. 检查结果VEP检查报告的核心部分就是检查结果了,它是由医生根据您的检查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后得出的。

一般来说,VEP检查报告会包含以下几个重要指标:(1)潜伏期(Lat)潜伏期是指从视觉刺激到大脑皮层出现感受电位的时间。

在VEP检查中,一般会测量潜伏期的长度,以此反映神经信号在大脑内的传导速度。

如果潜伏期延长,可能说明视觉通路受到了损伤或者阻断。

(2)波幅(Ampl)波幅是指从感受电位的最低点到最高点的电信号幅度大小。

一般来说,VEP检查时,正常人的波幅范围相对稳定,而如果波幅降低,则说明可能出现了一些病理性损害。

(3)传导速度(CV)传导速度,一般也称为波速,表示了神经信号从视网膜传导到大脑皮层的速度。

正常人的传导速度都相对稳定,如果出现了明显的波速异常,可能说明神经传导通路出现了一些问题。

(4)HEP(初始运动电位阈值)HEP是刺激视觉感受器后产生的电位的最小阈值。

在一般的VEP检查中,HEP的正常范围是0~8uV。

如果您的HEP值高于正常范围,说明您的视觉功能比较弱。

(5)P100波P100波是指由大脑皮层反应出的最主要的一种波形,它出现的时间大约在刺激后100ms左右。

在VEP检查报告中,P100波的幅度、潜伏期等参数都是非常关键的参考值。

3. 结论、建议VEP检查报告的末尾通常会有一个结论部分,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做出相应的诊断,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

此外,医生还会在报告中给出一些建议,例如注意生活习惯、建议治疗方案等等,都应该仔细阅读和理解。

视诱发电位的测试和应用

视诱发电位的测试和应用

视诱发电位的测试和应用(吴德正)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是视觉刺激在大脑皮层产生的生物电,通过信号平均技术从在头皮记录的脑电图中提取出的诱发电生理电位,反映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信号的传递过程。

VEP是湮没于脑电图中的感受器电位,并且受到心电图、肌电图的干扰。

同时VEP信号的振幅很小,约2~30uV左右,因此极易受到外界干扰。

自发性脑电、各种伪迹和干扰等统称为背景电活动。

在记录中采用多次叠加的记录方法,即在反复给予同样刺激的过程中,使与刺激有固定时间关系的电位活动相对地逐渐增大;而与刺激无固定关系的背景电活动在多次平均的过程中相互消减,逐渐变小,这样VEP在背景活动中就显现出来。

VEP对于视觉系统的完整性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1934年Adrian等人首先证明利用有规律的重复闪光刺激,可记录到视皮层的电反应。

从此开始了对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las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FVEP)的研究和探索。

Cobb 等(1967)介绍用模式翻转刺激技术诱发VEP(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其波形成分简单,记录较容易,大大提高了皮层VEP在评价视觉通路疾患的可靠性和敏感性。

特别是自Halliday等(1972,1973)首先将PVEP用于临床并获得肯定结果之后,PVEP就广泛应用于临床。

第一节视诱发电位的临床价值总论VEP提供了整个视通路的功能测试。

按照刺激形式的不同可以将VEP分为闪光VEP((flash VEP,FVEP)和图形VEP,其中图形VEP根据刺激给予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图形翻转VEP(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PVEP)和图形给/撤VEP(pattern onset/offset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检查报告怎么看

vep检查报告怎么看

vep检查报告怎么看VEP(视觉诱发电位)是一种通过检测视觉皮层电活动来评估视觉功能的检查方法。

VEP检查报告中包含了一些关键的指标和结果,了解如何正确解读VEP检查报告对于医生和患者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VEP检查报告的基本内容和解读方法。

1. 检查基本信息VEP检查报告的首部通常会列出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记录和追踪,确保正确诊断和治疗。

2. 波形图解读VEP检查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波形图。

波形图显示了患者受到视觉刺激后大脑皮层产生的电活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关注:a. P100峰值潜伏期P100峰值是波形图上的正向波谷。

它代表了视觉刺激到达大脑皮层所需的时间,通常在刺激后100毫秒左右出现。

延长的潜伏期可能表明视觉信号传导出现问题。

b. 眼侧差异波形图上可能显示患者两只眼睛的反应不同。

眼侧差异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有眼部疾病或大脑异常。

c. 波形形状波形图的形状也是需要注意的。

正常情况下,波形图应该是对称的、光滑的,并且有良好的振幅。

异常的波形形状可能暗示视觉系统存在问题。

3. 正常参考值VEP检查报告通常会附上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是指在健康人群中,各项指标的平均范围。

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对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视觉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4. 结论和建议VEP检查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和建议。

结论是医生对检查结果的总结,可能会提到有无异常发现,给出初步诊断或暂无异常的结论。

建议是指医生对进一步治疗或检查的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可能包括复查VEP、做其他相关检查或进行特殊治疗等。

总之,VEP检查报告是医生评估患者视觉功能的重要依据。

通过准确理解和解读VEP检查报告,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视觉系统的异常,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患者也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检查报告,更好地参与诊疗过程,与医生共同管理视觉健康。

神经病学视觉诱发电位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病学视觉诱发电位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病学视觉诱发电位技术操作规范常用的视觉诱发电位是应用电视执屏幕上的模式翻转作为视觉刺激诱发出VEP,称为模式翻转VEP。

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全视野PRVEP,半视野或1/4视野PRVEP因设备和技术等问题尚不能作为临床常规应用,这里只讲述全视野PRVEP,简称VEP。

【适应证】当视神经到枕叶皮质的视传导通路的病损,为临床诊断提供定位和发现临床下病变的证据。

VEP无定性价值。

【禁忌证】同SEPo【操作方法及程序】1.刺激照度一般应介于4-IOOcd/m2。

对比度需在50%以上,一般用80%~90%°模式成分的大小,用棋盘格模式时,方格大小常用30。

视角;用条栅模式时,条栅的空间频率一般用2~2.5cpd(cyc1.eperdegree,即每度视野所含条栅的周期,一个亮条和一个暗条称一个周期)。

刺激重复率2Hz。

受试者坐在棋盘格刺激器前,眼与屏幕的距离一般在70-100cm,且眼与屏幕中心应在同一水平面。

如果患者的视敏度太差,则应增加刺激的视角,可将方格增大或缩短患者与刺激屏幕的距离,不同试验室应选1、2个固定的参量,作力本实验室的正常值。

2.记录(1)电极的放置:记录VEP最常用的电极是银质盘状电极。

(2)电极的导联组合:①记录单眼全视野PRVEP常用的导联为:导联1:Oz-Cz(或Oz-FPz)导联2:0z_耳垂导联3:PZ.耳垂导联4:Oz耳垂②在下列情况下:中线记录的PRVEP表现异常和患者有视野缺损(需了解PIOO的水平分布)时,建议使用如下导联组合:导联1:OzFP'导联2:Pz,FPz'导联3:1.5,FP'导联4:R5-FP,1.5和R5分别代表Oz左右旁开各5cm的位置。

(3)记录参数:带通的低截止点(或高通)多选择1-3Hz:高截止点(或低通)为100~300Hz.但每个实验室所用的带通限度应固定。

分析时间多选用的为300ms,以适应P100病理变化的需要(但应注意每导的水平分辨率)。

vep检查报告怎么看

vep检查报告怎么看

vep检查报告怎么看VEP,即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是一种通过观察患者视觉系统对刺激产生的电生理响应来评估视觉功能的检查方法。

VEP检查报告是医生在分析患者检查结果后生成的文档,用于说明患者的视觉功能情况。

本文将介绍VEP检查报告的常见内容,并解释如何读懂这些内容。

1. 报告概述VEP检查报告的第一部分通常是一个概述,用于简要说明检查结果的总体情况。

这一部分通常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日期、所使用的刺激类型和参数等。

通过浏览概述,读者可以迅速了解到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检查所使用的方法。

2. 检查结果接下来的部分是详细的检查结果。

这一部分会列出每个刺激条件下产生的电生理响应数据。

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数据:a. 潜伏期(Latency):潜伏期是指刺激开始到产生电生理反应的时间。

这个数值在报告中一般以毫秒(ms)为单位进行表示,较短的潜伏期通常表示患者的视觉系统功能较好。

b. 峰值振幅(Amplitude):峰值振幅是指电生理响应中最大的正或负幅值。

振幅一般以毫伏(mV)为单位进行表示,较大的振幅通常表示患者的视觉系统对刺激有更强的反应。

c. 对比度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这个指标用于判断患者在不同对比度下的视觉敏感度。

一般会列出在不同对比度条件下的潜伏期和振幅数据。

3. 结论与建议VEP检查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建议。

结论部分通常会对患者的视觉功能进行总结,如“患者存在视觉功能异常”或“患者的视觉功能正常”。

建议部分一般会根据检查结果提出相应的治疗或进一步检查建议,如“建议进一步进行视野检查”或“建议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

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初步了解VEP检查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但是,并非每个报告都完全相同,具体的报告内容和格式可能会因医院、医生和患者情况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阅读VEP检查报告时,最好请医生进行解读,并进行必要的进一步咨询和治疗。

诱发电位发生、分类、感觉诱发电位检查、 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及SEP、VEP、BAEP临床意义

诱发电位发生、分类、感觉诱发电位检查、 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及SEP、VEP、BAEP临床意义

诱发电位发生、分类、感觉诱发电位检查主要目的、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及SEP、VEP、BAEP临床意义诱发电位产生诱发电位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在感受到体内外各种特异性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活动,它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各种传导通路功能的完整性。

诱发电位分类根据检测不同的神经传导通路可分为: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诱发电位,作为神经内科医师,应着重了解感觉诱发电位。

常用感觉诱发电位根据刺激方式的不同,分为体感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和听觉诱发电位。

感觉诱发电位检查主要目的提供临床感觉神经传导通路上的亚临床病灶(尤其对那些临床症状和体征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有脱髓鞘病灶者);动态观察感觉神经传导通路上脱髓鞘病灶的变化;用于脊柱和颅脑外科中脊髓和颅脑手术的神经监护。

感觉诱发电位在临床应用上局限性首先,它仅能确定感觉传导通路上是否有异常,但不能确定病因。

其次,由于诱发电位最终记录部位在外周器官(眼、耳、外周皮肤),因此,这些器官有病变也可导致其结果异常。

视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产生的解剖基础: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轴突在视乳头处形成视神经,经视神经孔进入颅中窝,在蝶鞍上方形成视交叉,来自视网膜鼻侧的纤维交叉到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继续在同侧走行,并与来自对侧眼球的交叉纤维结合成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在外侧膝状体换神经元后再发出神经纤维,经内囊后肢后部形成视放射,终止于枕叶视皮质中枢。

VEP 是枕叶皮质接受视觉刺激后从头皮上记录到的一个电反应。

而当视觉传导通路上任何部位发生病变时,视觉诱发电位都可以出现异常。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BAEP)产生的解剖基础:耳分成三部分,分别是外耳、中耳和内耳。

内耳又称迷路,含有耳蜗、前庭和三个半规管。

听觉传导通路起自内耳螺旋神经节的双极神经元,其周围突感受内耳螺旋器毛细胞的冲动,中枢突进入内听道组成耳蜗神经,终止于脑桥的耳蜗神经核,发出的传入纤维一部分到双侧上橄榄核,尚有一部分纤维直接进入外侧纵束,并止于外侧纵束核。

临床视觉诱发电位 标准

临床视觉诱发电位 标准

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标准
临床视觉诱发电位(VEP)的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医疗设施、实验条件、测试者技能等因素而略有不同。

然而,一般来说,以下是临床视觉诱发电位(VEP)的一些常见标准:
1. 刺激模式:临床视觉诱发电位的刺激模式通常采用棋盘格、条形、闪烁等刺激模式。

其中,棋盘格和条形模式是最常用的刺激模式。

2. 刺激频率:刺激频率是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测试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通常来说,刺激频率在1-2Hz之间是比较常见的。

3. 刺激亮度:刺激亮度也是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测试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一般来说,刺激亮度需要在患者能够舒适接受且不影响测试结果的前提下进行调节。

4. 潜伏期:潜伏期是指从刺激开始到诱发脑电波的时间。

在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测试中,潜伏期的正常范围通常在60-100ms之间。

5. 波幅:波幅是指诱发脑电波的振幅。

在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测试中,波幅的参考值通常根据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来确定。

6. 波形:波形是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测试中观察到的脑电波形状。

正常的波形应该是清晰、规则且无异常波形的。

视觉电生理报告怎么看

视觉电生理报告怎么看

视觉电生理报告怎么看视觉电生理报告是一种对视觉系统功能进行评估的医学检查方法。

在视觉电生理检查报告中,包含了被测者的各项指标,例如闪光灯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反应和视神经通路等内容。

因此,在阅读视觉电生理报告时,需要注意评估报告上各项指标的意义和相关影响因素。

下面是视觉电生理报告中常见的几个指标及其解释:1. 闪光灯视觉诱发电位(ff-ERG):是一种反映视网膜功能的指标,通过对瞳孔内注入闪光灯刺激,观察视网膜对刺激信号的反应,从而评定视网膜的功能状态。

2. 脑干听觉反应(BAER):是一种反映听觉神经传导功能的指标,通过对耳部附近放置电极,测试听觉神经各段的反应情况,从而评定听觉传导功能是否正常。

3. 视觉诱发电位(VEP):是一种反映视觉通路功能状态的指标,通过对眼睛进行刺激并记录视觉通路中产生的电信号,从而评定视觉通路功能是否正常。

阅读视觉电生理报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报告的指标解释:了解各个指标的含义和测试方法,以便理解报告中的数据。

2. 参考标准:了解报告中各项指标的参考标准,以便与正常值进行比较,评估被测者的视觉功能状态。

3. 报告质量:检查报告的质量是否高,报告是否详细、完整、准确。

在此基础上,评估被测者的视觉功能状态。

4. 病因分析:根据报告中被测者的症状、检查结果以及其它病史资料,进行可能的病因分析。

通过对病因的了解,可以制定出科学的治疗方案。

总之,视觉电生理报告是一种重要的视觉功能评估方法,其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帮助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在阅读报告时,需要准确理解各项指标的含义和相关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完成评估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EVP)是大脑皮质枕叶区对视刺激发生的电反应,是代表视网膜接受刺激,经视路传导至枕叶皮层而引起的电位变化。

实际应用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指给予神经系统某一部位适宜刺激,在神经系统相应部位所记录到的电位变化。

通常把与刺激信号有严格关系的特定反应电位称为特异性诱发电位,这种特异性诱发电位是诱发信息以神经发放形式,在神经通路不同水平上不断组合形成的一系列神经电活动。

由于诱发反应与诱发刺激之间在时间上有恒定的关系,因此根据神经冲动传导时间便可以判定诱发电位中不同的反应所代表神经通路的水平。

如果某一水平发生病变或功能障碍时,诱发电位的相应部分就会出现潜伏期、波幅及波形的改变。

一般地说:(1)F-VEP异常提示视网膜至视皮层之间的病变,异常程度与视功能障碍程度相一致,视网膜病变通过ERG 可以识别;(2)F-VEP正常、P-VEP异常提示屈光系统的病变,屈光系统的病变通过眼科常规检查可以验证;(3)F-VEP正常、P-VEP正常表示视功能正常;(4)F-VEP 正常、P-VEP检查不配合或眼科常规检查正常提示自诉的视功能障碍情况不真实。

眼球钝挫伤致眼部毁损,符合重伤第十条的评定为重伤。

造成视力障碍的,按障碍程度进行评定。

VEP除对视功能障碍可以进行定量评定外,对于各种视功能障碍的病变也有一定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虽然VEP是一种客观评定视功能的方法,但在法医学鉴定中应用还注意以下问题:(1)VEP属于皮层电位,精神状态对VEP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测试中应保持被试者处于清醒、安静的状态。

(2)对于P- VEP的测试结果判定,要特别注意被试者的注视程度,注视不良可以造成P-VEP的潜伏时间延长,波幅降低甚至消失,对此不要误认为视功能的障碍;(3) 个别视野严重损伤的患者,虽然有时视力较好(0.1~0.3),但也可以造成VEP的无波,因此在分析VEP结果的同时要注意中心视功能和周边视功能情况。

(4)视力低的患者其VEP、ERG不一定就会出现异常,这可以作为伪盲的一种鉴别手段,伪盲的VEP、ERG均正常。

研究结果证明,应用ERG和VEP可以诊断视觉通路上的病变,能客观、定量、定位地评价视功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VEP是目前视神经病变最敏感的客观检查方法,借此可以对临床诊断进行进一步确认。

应用ERG和VEP,能准确反映病情,可以作为眼外伤鉴定的客观指标,在法医临床学中意义重大。

结合眼科常规检查可以识别伪盲和明显夸大视功能障碍者。

使用目的传统的眼球跟踪方式是一种比较直接和容易理解的人机接口方式,但实现起来有一定的技术障碍,为此,探索一种可以利用视觉诱发电位信号区分受试者所注视的目标的实验方法.方法:选择2004-06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的工作人员6名,男4名,女2名,年龄24~43 岁.采用双计算机和Active One生理信号测量系统建立了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实验系统,计算机屏幕上闪烁的小方块代表不同的注视目标,受试者注视其中一个目标30 s,对检测到的脑电信号采用累加平均法和频谱分析法进行分析处理,提取视觉诱发电位.结果:6名受试者,共36次试验,实验数据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应用该系统分析实验数据波形,均能分辨出视觉诱发电位信号.结论:当多个刺激目标进入视野,检测出的视觉诱发电位是由受试者所注视的刺激目标引起.瞬态视觉诱发电位和稳态视觉诱发电位均可以判别注视目标,视觉诱发电位适用于脑机接口研究.临床价值视觉诱发电位(VEP)是了解从视网膜到视觉皮层,即整个视觉通路功能完整性检测。

通过特定的棋盘格翻转模式分别刺激左、右眼在视觉皮层记录诱发电位(P100)。

依据P100潜伏期和波幅分析通路损害在视网膜、视交叉前或视交叉后的水平,对损害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做出客观评估。

由于VEP是一种检测视神经亚临床损害的敏感手段,神经科和眼科临床部分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视觉诱发电位(VEP)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视神经炎视神经炎时表现为VEP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通常波幅变异性较大,潜伏期变异性较小,视神经纤维受累侧眼VEP的P100延迟,平均峰潜伏期几乎延长30%,波幅减低50%,而未受累侧眼的VEP均正常。

2、其它视神经异常疾病多种病因所致的视神经病理性受累,均可影响VEP。

在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中,可有VEP的异常,许多有严重视力受损的病人记录不到VEP,或表现为反应小、波形离散及延迟;在缺血性视神经病患者,可出现VEP的延迟,但波幅的降低通常更具特征性;中毒性弱视中VEP波幅明显减低,但潜伏期通常正常;青光眼患者的VEP常为潜伏期异常。

3、多发性硬化VEP对确诊多发性硬化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这已得到大量研究的反复证实,阳性率通常可达70%—97%。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取决于能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多处病灶的临床和实验室证据。

在这种疾病中,视神经是最常受累的部位之一。

VEP潜伏期是一种检测视觉通路损害的客观手段,甚至在这些损害处于亚临床状态时,对多发性硬化患者来说,通过VEP技术可提示视觉通路受累的亚临床依据。

因此,当临床上已确定有一处病变存在,尤其是枕骨大孔水平以下时,通过VEP检测出视觉系统的病变,对于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是非常有价值的。

VEP改变的病理生理基础仍不明确,直接的实验表明,完全性传导阻滞可能是中枢神经纤维广泛脱髓鞘的结果,波幅的改变可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受损纤维的完全性传导阻滞;而在不太严重且不太广泛的脱髓鞘病变中,常表现为VEP潜伏期延迟,反映了受损视觉纤维的传导速度减慢。

4、前视觉通路的压迫性病变VEP潜伏期延长并非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炎所特有的表现,前视觉通路的压迫性病变也可产生相似的异常。

压迫性病变时,VEP可有潜伏期延长,且大多在早期阶段,即使潜伏期增加,其程度也远小于脱髓鞘疾病。

潜伏期延迟一般不超过正常上限20ms,而在视神经炎和多发性硬化常常是平均延迟34—45ms,个别病例延迟长达100ms。

另外在压迫性病变VEP显示波形异常的发生率远高于脱髓鞘疾病,尤其是在蝶鞍区的肿瘤,其特征是VEP的不对称性。

5、诈病或癔病如果VEP可反映“看得见”的能力,那么对于那些声称“看不见”、但又无病理改变者,通过VFP就可得到测试。

如果VEP正常就提示从视网膜到视觉皮层通路是完整的。

如果病人主诉单眼全盲,也的确可以记录不到VFP,此时要考虑两种可能性:或是病变所致,或是VEP的随意抑制。

VEP可被随意抑制,采取诸如过度沉思、注意力不集中于棋盘格平面及眼球会聚等随意活动可使VEP消失。

因此,当怀疑诈病时,应谨慎采用VEP,通过用大视野、大棋盘格和双眼刺激的方法,可使VEP因随意作用所致的改变减小到最低限度。

当怀疑VEP是因随意抑制所引起时,也可采用“开始-终止”这种刺激方式随机给予刺激,以使得受检者不知道什么时候刺激将会出现,这样欺骗手段就难以施展了。

对比分析1、分组选取确诊为慢性酒精中毒的40例男性患者,年龄29~61岁,平均(42±6)岁。

受试者均有至少6年的酗酒史,平均年限为(21±9)年。

在测试前患者均经过至少7天的解毒治疗,由此排除了一些如体温降低等相关的影响因素。

解毒的疗效通过每天酒精比重计进行了解。

为了解不同戒酒周期对PVEP 是否有影响,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Gr1组)患者为戒酒<30天(平均为14天)的24例患者,第二组(Gr2组)为戒酒≥30(平均38 天)天的16例患者。

对照组为25例男性受试者,测验前均确定其腕部神经传导系统为正常。

2、PVEP检测[8]采用国产TEC-100C+视觉电生理检测仪的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及闪光发生器。

实验半暗室内进行,受检者取坐位,全身肌肉放松,半卧于沙发椅上进行。

记录电极为盘式,电极位置参照国际脑电图10/20定位法头皮引导电极置于枕骨粗隆上2cm处,参考电极置于发际下约1cm处的前额部,接地电极置于一侧耳垂处。

受试者距屏幕1m,单眼记录,对侧眼遮盖。

刺激模式采用黑白棋方格翻转刺激,刺激频率分别为1.0Hz和100Hz,刺激间期为500ms,刺激次数为100次,屏幕平均亮度为5cd/m2,空间频率刺激为50ms /s,对比度为90%。

检测VEP信号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进行方差分析。

3、诊断标准符合以下标准为PVEP异常:(1)排除操作、电极脱落等因素外,受检眼P1波消失;(2)P1潜伏期高于该年龄组P1潜时正常值上限(101.6±15.5)ms;(3)波幅低于该年龄组正常值下限(9.25±4.52)μV;(4)受检眼P1潜伏期正常,但差值>10ms。

4、统计学分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用方差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得出结果对照组对刺激反应属于三相式,90~108ms的视神经诱发电位P100波潜时平均值为(97.3±5.5)ms。

无论对哪只受试眼进行测试,记录结果显示其P100的振幅均为串峰,平均峰值为10.2±3.72μV。

酒精中毒组的P100波潜时平均值为101±9ms(范围89~130ms),P100的振幅为(10.4±4.5)μV(范围在2.60~25.30μV)。

与对照组相比,两组之间的P100波潜时差异有显著性(P=0.004),但是两组之间的P100振幅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7)。

Gr1组和Gr2组的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潜时分别为101ms和102ms,两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但第一组、第二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为P=0.016,P=0.009)。

而第一组、第二组的P100振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P=0.2)。

视神经诱发电位P100波潜时和P100的振幅与患者酗酒时间长短并没有相关性(P分别为0.069和0.156),同时结果显示视神经诱发电位P100波潜时和P100的振幅的变化与戒酒时间长短也没有相关性(P分别为0.692和0.5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