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闪光视网膜电图的特征

合集下载

【视觉神经生理学】视网膜电图2

【视觉神经生理学】视网膜电图2

记录电极 常用的有DTL、 金箔和钩状电 极,可不进行 表面麻醉
参考电极 银-氯化银电极, 安放在同侧眼影响N95)
三、影响PERG的因素
• 屈光不正 • 瞳孔大小 • 散瞳影响成像的清晰度 • 缩瞳剂对P50无严重影响,但可能影响N95 • 年龄 • 随年龄增长,瞬时PERG的P50振幅降低、峰时延长,两眼间差异
(二)视网膜脱离
• 评价术前视网膜功能及其术后恢复情况 • 与脱离的范围和累及黄斑的程度有关 • 反应密度降低,峰时延长
(三)视网膜色素变性
Retinitis pigmentosa 早期
中心凹外一阶反应的峰时延长, 反应振幅明显下降或消失
中心凹内的峰时正常或轻度延长, 反应振幅降低与视力有一定关系,
• 二阶反应:前后两次刺激之间相互作用的脉冲相应; 主要反映视觉系统反应的非线性部分特征;主要起 源于视网膜内层
二、mfERG的检测方法
(一)电极 记录电极:接触角膜或靠近球结膜,包括接
触镜和非接触镜式电极 参考电极:外眦部 接地电极:前额正中或耳垂 (二)刺激参数 刺激器:CRT,LCD,LED 刺激图形:61,103,241
(三)记录
• 波描记阵列 trace arrays • 组平均 group averages • 地形反应密度图 topographic response density plot,又称三维图或3-D

(四)临床检测
• 准备 • 瞳孔、电极、患者位置、固视、屈光不正 • 预适应15min,室内照明与刺激屏亮度接近 • 记录 • 单眼或双眼记录 • 报告显示模式 • 测量 • 正常值 • 伪迹处理报告
一、PERG波形及起源
• 波形取决于刺激的时间频率 • 瞬态 transient PERG:低于6次翻转/秒 • 稳态 steady state PERG:高于10次翻转/秒 • 起源于视网膜内层 • 与神经节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 P50和N95分别受黄斑疾病和视神经病变的选择性影响,N95主要起

成人ERG

成人ERG

成人闪光视网膜电图C. ARNDT, S. DEFOORT-DHELLEMMES1. 介绍闪光视网膜电图记录了对全眼进行光照刺激产生的视网膜外层(光感受器)和视网膜的平均反应。

必须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检查,以和其他结果进行比较。

其他记录协议也是可能的,但专门用于实验室,所以比较起来很困难。

2.检查方法和环境角膜电极或皮肤电极可以记录对整个眼底闪光产生的电反应。

患者的瞳孔散大,坐在指定的位置(除非功能残疾)2.1 刺激刺激光按照国际标准,通常是白色(或无色),虽然也可以进行彩色闪光。

白色刺激,在不同的一下中心使用时具备可重复性,因此可以制定检查的国际标准。

刺激的持续时间确定了记录信号的类型。

为了记录到闪光产生的反应,闪光持续时间必须不超过5ms,低于光感受器的反应时间(相关的细胞光传导级联中的信号处理的持续时间)。

刺激间隔时间超过100ms是为了区分相关的给光和撤光的反应。

刺激光的强度是被校准过的。

它依赖于单位面积上的闪光强度(刺激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cd.s / m²。

使用ganzfeld刺激器是为了在视网膜上产生均匀的刺激。

(图1)图1患者坐在机器前面2.2 电极和信号处理2.2.1 电极使用3种类型的电极作用电极安装在放大器的正电极位置。

他通过接触角膜或不接触角膜(结膜穹窿或眼睑)来记录角膜电位。

直接接触角膜的安装在角膜中心的透明的角膜电极(图2)能产生最大的反应振幅。

参考电极安装在放大器的负极输入端。

它在皮肤表面或皮下,安装在被测眼的外眦。

记录到的作用电极和参考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就是视网膜电图。

图2角膜作用电极地电极2.2.2 信号处理通常安装在额头,连接到差动放大器,消除干扰信号(比如从电源插座来的)。

与三种电极连接的前置放大器最好放在患者的头的后面。

和任何从生物体中取出的电信号一样,都需要进行放大和信号处理。

它包括以下因素: - 信号平均不是强制性的,但可以使信号波形平滑和消除肌肉运动产生的伪迹。

正常成年SD大鼠明视闪光视网膜电图特征

正常成年SD大鼠明视闪光视网膜电图特征
d f r n eb t e h e u t f e l n l as i e e c ewe n t e r s l o ma e a d mae r t . f s f
C n ls n: h t i f s RG i a bet em to v laigtert a n — o cu i P oo c ahE nojc v eh di eau t e n l u e o p l s i n n h i f
5 54 1 0 1,C i a hn
目的 : 探讨 正常成 年 S D大 鼠的明视视 网膜 电图 ( l t rt orm, R 特征 。 E e r e nga E G) co i 方法 :选取 正 常 9 1 ~ 2周 S D大 鼠 6 0只 ,使 用罗 兰 视觉 电生理 仪记 录大 鼠右 眼 的明视 闪光
NR wa 1 4 6 . msw t h mals c ef in fv r t n o .7 h mpi s( 2 . ±85) i t es l t o f ce to a i i f0 0 .T e a l h e i ao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d fP NR wa 1 .± . I u eo h s( 13 4 2) V a dc ef in fv r t n wa .7 T ee w sn x n o f ce t ai i s0 3 . h r a o i o ao
明视 E G的各 反应 波之间无 显著差 异 。 R
结论: 在正 常成 年 S D大 鼠 , 明视 闪光 E G是一 项客 观评 价 大 鼠明视 状态 下视 网膜 功 能的手 R 段 .h R可 以作为 一项稳定 的评 价 内层 视 网膜 功能 的指标 。聪 学 按 2 1 ;5 1 3 1 6 PN 002 :0— 0. 关键 词 :视 网膜 电图 : 鼠 大

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特征.

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特征.

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特征[ 08-04-05 16:56:00 ] 作者:宋伟琼,谭浅,夏朝华编辑:studa20【摘要】探讨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的特征,以获得正常参考值。

方法:应用法国Metrovision 公司生产的Vision Monitor 视觉诱发系统对正常人60例(73眼)在白色、红色和蓝色闪光刺激下进行闪光VEP检查,按年龄不同分成4组:A组(5~14岁)19眼,B组(15~29岁)17眼,C组(30~49岁)21眼,D组(50~65岁)16眼;对正常人62例(77眼)在15,30和60min视角黑白棋盘格翻转图形刺激下进行图形VEP检查。

按年龄不同分成4组:A组(5~14岁)20眼,B组(15~29岁)20眼,C组(30~49岁)22眼,D组(50~65岁)15眼。

结果:在白色、红色、蓝色闪光刺激下P2波的潜伏期分别为122.2±8.3,122.5±11.7,124.1±8.5ms;在白光刺激下D组P2波的潜伏期与其他各年龄组相比,均有差异(P <0.05)。

其他各年龄组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意义。

在红光和蓝光刺激下A组与D组比较,A组、D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均延长,有显著意义(P<0.05),其他各年龄组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意义。

在15',30'和60'视角黑白棋盘格翻转图形刺激下 P100波的潜伏期分别为111.6±6.0,105.9±5.3,105.1±3.8ms。

各年龄组图形VEP相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 >0.05)。

结论:在白色、红色和蓝色闪光刺激下14岁以下年龄组和50岁以上年龄组闪光VEP P2波的潜伏期较其他组延长,图形VEP P100波的潜伏期各年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正常人0引言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是通过对视网膜进行刺激,经过视路传送在枕叶视皮层的电活动。

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特征

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特征

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特征【摘要】探讨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特征,以获得正常参考值。

方法:应用法国Metrovision 公司生产的Vision Monitor 视觉诱发系统对正常人60例在白色、红色和蓝色闪光刺激下进行闪光VEP检查,按年龄不同分成4组:A组19眼,B组17眼,C 组21眼,D组16眼;对正常人62例在15,30和60min视角黑白棋盘格翻转图形刺激下进行图形VEP检查。

按年龄不同分成4组:A组20眼,B组20眼,C组22眼,D组15眼。

结果:在白色、红色、蓝色闪光刺激下P2波的潜伏期分别为±,±,±;在白光刺激下D组P2波的潜伏期与其他各年龄组相比,均有差异。

其他各年龄组相互比较,均无显着意义。

在红光和蓝光刺激下A组与D 组比较,A组、D组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均延长,有显着意义,其他各年龄组相互比较,均无显着意义。

在15‘,30‘和60‘视角黑白棋盘格翻转图形刺激下 P100波的潜伏期分别为±,±,±。

各年龄组图形VEP相比较均无显着意义。

结论:在白色、红色和蓝色闪光刺激下14岁以下年龄组和50岁以上年龄组闪光VEP P2波的潜伏期较其他组延长,图形VEP P100波的潜伏期各年龄组比较无显着差异。

【关键词】正常人0引言视觉诱发电位是通过对视网膜进行刺激,经过视路传送在枕叶视皮层的电活动。

反映了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到视皮层的功能状态,是对视通路的客观检测方法[1-3]。

该技术作为一种检测视路功能的敏感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VEP按刺激方式分为2型:闪光VEP和图形VEP。

我们探讨正常人VEP 特征,为临床提供参考数据。

1对象和方法对象正常人60例分别在白色、红色和蓝色闪光刺激下进行FVEP检查,男31例,女29例;年龄5~65岁;右眼40只,左眼33只,按年龄不同分成4组:A组19眼,B组17眼,C组21眼,D组16眼;正常人62例分别在15‘,30‘,60‘图形刺激下进行PVEP检查,男37例,女25例;年龄9~62岁;右眼41只,左眼36只。

erg检查报告解读

erg检查报告解读

有关“ERG”的检查报告解读
有关“ERG”的检查报告解读如下:
1.眼电图波形:ERG波形是评估视网膜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视网膜在受到光
刺激后会产生相应的电生理反应,形成ERG波形。

如果波形异常或缺失,可能表明视网膜功能受损或病变。

2.波幅值:波幅值是ERG波形振幅的高度,可以反映视网膜的感光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
活性。

正常波幅值应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波幅值偏低或偏高,可能表明视网膜功能异常。

3.潜伏期:潜伏期是指从光刺激开始到ERG波形出现的时间,反映了视网膜的神经传导
速度。

正常情况下,潜伏期应该在一定范围内。

如果潜伏期延长或缩短,可能表明视网膜的神经传导存在问题。

4.病程与病变位置:对于患有视网膜病变的患者,ERG检查可以提供关于病程和病变位
置的信息。

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ERG波形可能出现异常,且病变越严重,异常程度越高。

5.遗传因素:对于遗传性视网膜病变患者,ERG检查可以提供关于病变基因型和表型的
信息。

例如,先天性静止性夜盲症患者的ERG波形可能正常或接近正常,而其他遗传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ERG波形则可能出现异常。

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检查(ffERG)

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检查(ffERG)

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检查(ffERG)
付豪
【期刊名称】《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年(卷),期】2024()5
【摘要】视觉电生理检查是通过患者视觉系统接受闪光或图形等不同形式的刺激,使用不同形式的电极采集视觉通路,不同部位产生生物电信号,再通过生物放大器和计算机处理后产生的不同形式的波形。

视觉电生理包含多种检查项目,全视野视网膜电图,又称闪光视网膜电图(以下简称“ffERG”)是其中一项较为重要的检查。

【总页数】2页(P97-98)
【作者】付豪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检查的全程护理
2.全视野视网膜电图联合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视锥细胞营养不良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3.早产儿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
4.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视网膜电图和蓝黄视野检查联合应用研究
5.视网膜色素瘤和残余中心视野患者的全视野视网膜电图、多焦视网膜电图及多焦诱发电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眼科视觉电生理检查操作技术

眼科视觉电生理检查操作技术

眼科视觉电生理检查操作技术视觉电生理检查是通过视觉系统的生物电活动检测视觉功能,是一种无创性、客观性、视功能检查方法,包括眼电图(EOG),视网膜电图(ERG)以及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法。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成像,经光电转换后以神经冲动的生物电形式经由视路传导到视皮层,形成视觉。

视觉电生理检查适用于检测不合作的幼儿、智力低下患者及诈盲者的视功能;可分层定位从视网膜至视皮层的病变;在屈光间质混浊时亦可了解眼底有无严重病变;选用不同的刺激与记录条件,还可反映出视网膜黄斑部中心凹的局部病变,对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功能状况进行检测。

(一)眼电图法眼电图(EOG)是测定随着明适应和暗适应状态改变或药物诱导而使眼球静息电位发生改变的规律性变化,主要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的功能,也用于测定眼球位置及眼球运动的变化,及黄斑部营养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药物中毒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视网膜变性疾病的诊断、用于眼球运动障碍的检查。

1基本技术(1)使用带有局部光源的全视野球,水平注视点夹角为30o o(2)电极使用非极性物质,如氯化银或金盘皮肤电极。

电极电阻V1OkQ。

(3)光源为白色,光的亮度用光度计(Photometer)在眼球所在位置的平面测量。

(4)使用交流电放大器时,高频截止为IOHz或更高(但要低于50HZ或60Hz),低频截止(1owfrequencycutoff)为0.IHz或更低。

(5)放大器应和被检者隔开。

(6)记录信号时,监视器显示原始波形,以此判断信号的稳定和伪迹等。

2.检查前准备(1)可以散大被检者瞳孔或保持自然瞳孔。

(2)电极置于被检者每只眼内外眦部的皮肤,接地电极置于其前额正中或其他不带电的位置。

(3)向被检者说明检查过程,嘱其跟随两个固视点的光的交替变换而往返扫视。

(4)变换频率在0.2〜O.5Hz(每1~2.5s变换1次),不能坚持的少数被检者可将扫视放慢到每分钟1次,每分钟测定1次电位的谷和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人闪光视网膜电图的特征
【摘要】目的:探讨闪光视网膜电图在正常人的变化规律,以获得正常参考值。

方法:应用法国Metrovision 公司生产的Vision Monitor 视觉诱发系统检测正常人53例73眼。

F-ERG的5个标准反应,包括暗适应25dB弱光刺激时的反应、暗适应0dB强光刺激时的反应、振荡电位、明适应白色标准闪光刺激时的反应和明适应快速
重复闪烁光刺激的反应。

按照10岁为一年龄组分成4组:20~29岁,20眼;30~39岁,22眼;40~49岁,19眼;50~60岁,12眼。

比较4个年龄组振荡电位总振幅和a 波、b波的振幅及潜伏期。

结果:F-ERG暗适应25dB弱光刺激时a波无明显反应,b波潜伏期为±,振幅为±μV;暗适应0dB强光刺激时a波潜伏期为±,振幅为-±μV,b波潜伏期为±,振幅为±μV;明适应白色标准闪光刺激时a波潜伏期为±,振幅为
-±μV,b波潜伏期为±,振幅为±μV;明适应快速重复闪烁光刺激b波的振幅为
±μV;震荡电位总振幅为±μV。

随着年龄的增加,振荡电位总振幅和其余4个标准反应的b波振幅逐渐降低,a波振幅与年龄的增加无明显相关性,50~60岁年龄组a、b 波的潜伏期较其他组延长,但各年龄组两两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

结论:确定了正常人F-ERG的5个标准反应的正常值,并比较了振荡电位总振幅和a,b波振幅及潜伏期与年龄的关系,振荡电位总振幅和b波振幅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a波振幅与年龄的增加无明显相关性,50~60岁年龄组a,b波的潜伏期较其他组延长,但各年龄组两两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

【关键词】正常人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flash electroretinogram in normal subjects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ash Electroretinogram (F-ERG) in normal subjects so as to obtain normal reference : By using Vision Monitor
visual evoked response imaging system, the standards for five obtained Flash Electroretinogram (F-ERG) were recorded on 53 normal subjects (73 eyes), including F-ERG to a weak flash (arising from the rods) in the dark-adapted eye,F-ERG to a strong flash in the
dark-adapted eye, oscillatory potentials, F-ERG to a strong flash (arising from the cones) in the
light-adapted eye, and F-ERGs to a rapidly repeated stimulus (flicker). The data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by age: 20-29 years old, 20 eyes; 30-39 years old, 22 eyes; 40-49 years old, 19 eyes; 50-60 years old, 12 eyes. The sum amplitude of oscillatory potential , the amplitudes and implicit time of a wave and b wave with 4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F-ERG to a weak flash (arising from the rods): a wave was no obvious, the implicit time of b wave was ± ms,
the amplitude of b wave was ±μV;F-ERG to a strong flash: the implicit time of a wave was ±, the amplitude of a wave was -±μV, the impl icit time of b wave was ±, the amplitude of b wave was
±μV;F-ERG to a strong flash (arising from the cones): the implicit time of a wave was ±,the amplitude of a wave was -±μV, the implicit time of b wave was ± ms, the amplitude of b wave was ±μV;the amplitude of b wave of F-ERGs to a rapidly repeated stimulus (flicker) was ±μV; the sum amplitude of oscillatory potentials was ±μV. CONCLUSION: Our results record the normal reference values of F-ERG in normal subjects. The amplitudes and implicit time of a wave and b wave with four groups are analyzed. As the age increasing, the sum amplitude of oscillatory potentials and the amplitudes of b wave gradually reduce, the amplitudes of a wave and age groups
have no relevance, the implicit time of a wave and b wave of 50-60 years old groups is longer than other groups,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meaning(P >). · KEYWORDS: normal subjects; electroretinogram; oscillatory potentials
0引言
视觉电生理国际标准化学会对视觉电生理
标准做统一规定,并每4a更新1次,使视
觉电生理记录结果在全世界有可比性,我们遵照其最新标准已报道了正常人多焦视网
膜电图和视觉诱发电位的特征[1-3]。

视网
膜电图是视网膜受不同形式光刺激后产生
的电位变化,反映光感受器到无长突细胞的视网膜各层细胞的电活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眼电生理检查的方法。

我们旨在探讨正常人ERG的特征为眼科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1对象和方法
对象正常人53例73眼,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男30例,女23例;年龄21~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