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电图

合集下载

视电生理

视电生理

眼科视觉电生理检查介绍视觉电生理是应用电生理仪器,测定视网膜被光照射或图像刺激时,在视觉系统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视觉电生理检查包括眼电图(EOG)、视网膜电图(ERG)及视觉诱发电位(VEP)三大部分。

视网膜电图可分为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和局部视网膜电图(LERG)。

FERG又有暗视ERG、明视ERG、闪烁ERG、OPS等。

视觉诱发电位(VEP)又可分为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

一、检查前准备:1、心理准备:检查前向患者热情、耐心地解释检查的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求,以取得受检者的信任,消除受检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2、眼部准备:除VEP外,ERG、OPS检查需散瞳,检查前30分钟用托吡卡胺充分扩瞳,至少20分钟,其目的主要是使视网膜视杆细胞达到最大反应期,以利全视网膜受到光照刺激。

3、皮肤准备:放置皮肤电极前需用清洁剂(75%乙醇)清洁电极区域皮肤的汗液、油脂、污物及皮肤碎屑等(患者做检查前最好先洗头),保证皮肤清洁,干燥、无污物,以免皮肤不洁致其皮肤电阻过大,影响检测结果。

二、检查要求:1、体位要求:通常受检者检测时取端坐位,下颌自然放于支架上,支架高度以受检者舒适为宜,以保持受检者头颈部肌肉松弛。

2、固视要求:行VEP、ERG、OPs检查时,嘱受检者保持眼球注视刺激球内固视点若视力太差,无法看清固视点,可令其眼睁大,直视前方保持固视状态。

屈光不正者检测前配戴矫正镜片,但需注意受检时避免镜片偏斜,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如流泪、频繁瞬目、视疲劳、注意力难于集中者,对检查结果均有影响。

三、临床应用及临床意义VEP(视诱发电位):主要检查视神经传导功能,主要反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至视觉中枢的传导功能。

引起视诱发电位异常的主要病症: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中毒性视神经病变、视路占位性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老年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等病例。

图形视网膜电图

图形视网膜电图
稳态PERG
使用翻转黑白棋格刺激(高于10次翻转/S)得到 波形重叠,类似正弦波
波形及起源
起源
起源于视网膜内层,与神经节细胞功能密切 相关。
N95主要起源于神经节细胞,P50可能起源于 更远端的视网膜。
检测方法
电极
记录电极:DTL电极、金箔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钩状电极 参考电极:同闪光ERG 接地电极:同闪光ERG
图形视网膜电图
国特医疗
定义
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是视网膜对交 替图形刺激(翻转黑白棋盘格或光栅)产 生的电反应。
评价黄斑功能 评价视网膜内层神经节细胞功能 对同样刺激所诱导的PVEP反应作进一步诠释
波形及起源
波形命名及测量
瞬态PERG
使用翻转黑白棋格刺激(低于6次翻转/S)得到 由N35、P50、N95构成
黄斑病变
ERG评价全视网膜功能,PERG主要评价黄斑 功能,互相补充。
黄斑病变P50振幅明显降低
视神经疾病
理论上,视神经病变主要影响N95的振幅
临床应用
青光眼
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目前发表的PERG论文中, 青光眼相关的文章占据所有文章的首位。
但是意见非常不一致,该研究仍在继续。
检测方法
刺激参数
翻转频率:瞬态PERG每秒小于6次(<3Hz) 翻转频率:稳态PERG >3.5Hz
环境、背景亮度:普通室内照明 瞳孔:自然瞳孔 可同时记录双眼 矫正视力
检测方法
正常值
P50振幅:2.5~5µV;N95振幅:3.5~6.5µV N95/P50>1.1
临床应用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评估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评估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广东省深圳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JCYJ20210324113808023);广东省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JCYJ20200109140820699;JCYJ20220818102603007)。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21级眼科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视网膜静脉阻塞诊疗评估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赵慧攀△ 孙洪岩 杨明明▲ 周 兰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深圳 518020[摘要] 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RVO-ME)是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RVO 患者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临床上常以形态学检查评估黄斑水肿的程度,但RVO 患者黄斑区结构变化与视力变化并不总是完全同步,因此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作为重要的视功能检查,近些年也普遍应用于临床RVO 的诊疗及预后评估,其具有无创、准确、快速、客观、定量的特点,可以呈现出不同状态下的RVO 视功能特点,并能够与传统形态学检查相互补充,为RVO 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诊疗依据。

本文围绕mf-ERG 在RVO 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 多焦视网膜电图;视网膜静脉阻塞;形态学检查;功能学检查;微视野[中图分类号] R7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4)06-0025-04DOI:10.20116/j.issn2095-0616.2024.06.05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ssessment of retinal vein occlusionZHAO Huipan SUN Hongyan YANG Mingming ZHOU Lan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Jinan University, Guangdong, Shenzhen 518020, China[Abstract] Retinal vein occlusion macular edema (RVO-ME) is one of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 and an important cause of visual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RVO. Morphological test is often used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macular edema in clinical practice, but the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macular area and changes in visual acuity in patients with RVO are not always completely synchronized. Therefore,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 (mf-ERG), as an important visual function tes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assessment of RVO in clinical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invasive, accurate, fast, objective, and quantitative. It can present the visual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RVO in different states and complement traditional morphological tests, providing a more comprehens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is for patients with RVO.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pplication of mf-ERG in RVO.[Key words]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 Retinal vein occlusion; Morphological test; Functional test; Microperimetry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二位最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1],其特征为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出血和水肿。

两种不同类型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变化的对比

两种不同类型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变化的对比

两种不同类型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变化的对比目的:用多焦视网膜电图方法对两种弱视眼治疗前后的视网膜功能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弱视眼视网膜功能的状况,为临床弱视治疗效果提供客观敏感的检查指标。

方法:选择本院确诊为斜视性弱视30例(30眼),屈光参差性弱视30例(30眼),使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RG,mfERG)方法检测60例弱视儿童。

对治疗前后、两种不同弱视的mfERG峰值振幅密度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斜视性弱视治疗前后mfERG第一环与第二环峰值振幅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环至第五环峰值振幅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种不同类型的斜视治疗前后各环峰值振幅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斜视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在治疗前后,黄斑区视网膜功能存在明显的特征性改变;两种不同类型的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功能的异常未见明显差异。

弱視是十分常見的儿童眼科疾病,患病率较高,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1-2]。

弱视常发生在出生后的早期,由异常的视觉经验引起,使双眼视功能紊乱。

弱视主要是中心视力的异常,周边视力可以正常,许多学者多年来采用全视野视网膜电图的方法来研究弱视眼的视网膜功能,结果不一甚至相悖。

在90年代后期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进入临床,开始较为精确地检测特定部位的视网膜功能[3-4]。

本文对60例两种不同类型弱视治疗前后分别进行mfERG检测,从而进一步了解弱视眼视网膜功能的特点及为临床弱视治疗效果提供客观敏感的指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到本院就诊确诊为斜视性弱视30例(30眼),屈光参差性弱视30例(30眼),年龄4~12岁,平均(7.26±5.37)岁。

入组患儿均常规进行远近视力、眼位、眼底、裂隙灯、阿托品散瞳验光检查,所有患儿均未进行任何形式的弱视治疗。

正常人闪光视网膜电图的特征

正常人闪光视网膜电图的特征

正常人闪光视网膜电图的特征【摘要】目的:探讨闪光视网膜电图在正常人的变化规律,以获得正常参考值。

方法:应用法国Metrovision 公司生产的Vision Monitor 视觉诱发系统检测正常人53例73眼。

F-ERG的5个标准反应,包括暗适应25dB弱光刺激时的反应、暗适应0dB强光刺激时的反应、振荡电位、明适应白色标准闪光刺激时的反应和明适应快速重复闪烁光刺激的反应。

按照10岁为一年龄组分成4组:20~29岁,20眼;30~39岁,22眼;40~49岁,19眼;50~60岁,12眼。

比较4个年龄组振荡电位总振幅和a 波、b波的振幅及潜伏期。

结果:F-ERG暗适应25dB弱光刺激时a波无明显反应,b波潜伏期为±,振幅为±μV;暗适应0dB强光刺激时a波潜伏期为±,振幅为-±μV,b波潜伏期为±,振幅为±μV;明适应白色标准闪光刺激时a波潜伏期为±,振幅为-±μV,b波潜伏期为±,振幅为±μV;明适应快速重复闪烁光刺激b波的振幅为±μV;震荡电位总振幅为±μV。

随着年龄的增加,振荡电位总振幅和其余4个标准反应的b波振幅逐渐降低,a波振幅与年龄的增加无明显相关性,50~60岁年龄组a、b 波的潜伏期较其他组延长,但各年龄组两两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

结论:确定了正常人F-ERG的5个标准反应的正常值,并比较了振荡电位总振幅和a,b波振幅及潜伏期与年龄的关系,振荡电位总振幅和b波振幅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a波振幅与年龄的增加无明显相关性,50~60岁年龄组a,b波的潜伏期较其他组延长,但各年龄组两两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

【关键词】正常人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flash electroretinogram in normal subjects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lash Electroretinogram (F-ERG) in normal subjects so as to obtain normal reference : By using Vision Monitorvisual evoked response imaging system, the standards for five obtained Flash Electroretinogram (F-ERG) were recorded on 53 normal subjects (73 eyes), including F-ERG to a weak flash (arising from the rods) in the dark-adapted eye,F-ERG to a strong flash in thedark-adapted eye, oscillatory potentials, F-ERG to a strong flash (arising from the cones) in thelight-adapted eye, and F-ERGs to a rapidly repeated stimulus (flicker). The data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by age: 20-29 years old, 20 eyes; 30-39 years old, 22 eyes; 40-49 years old, 19 eyes; 50-60 years old, 12 eyes. The sum amplitude of oscillatory potential , the amplitudes and implicit time of a wave and b wave with 4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F-ERG to a weak flash (arising from the rods): a wave was no obvious, the implicit time of b wave was ± ms,the amplitude of b wave was ±μV;F-ERG to a strong flash: the implicit time of a wave was ±, the amplitude of a wave was -±μV, the impl icit time of b wave was ±, the amplitude of b wave was±μV;F-ERG to a strong flash (arising from the cones): the implicit time of a wave was ±,the amplitude of a wave was -±μV, the implicit time of b wave was ± ms, the amplitude of b wave was ±μV;the amplitude of b wave of F-ERGs to a rapidly repeated stimulus (flicker) was ±μV; the sum amplitude of oscillatory potentials was ±μV. CONCLUSION: Our results record the normal reference values of F-ERG in normal subjects. The amplitudes and implicit time of a wave and b wave with four groups are analyzed. As the age increasing, the sum amplitude of oscillatory potentials and the amplitudes of b wave gradually reduce, the amplitudes of a wave and age groupshave no relevance, the implicit time of a wave and b wave of 50-60 years old groups is longer than other groups, 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meaning(P >). · KEYWORDS: normal subjects; electroretinogram; oscillatory potentials0引言视觉电生理国际标准化学会对视觉电生理标准做统一规定,并每4a更新1次,使视觉电生理记录结果在全世界有可比性,我们遵照其最新标准已报道了正常人多焦视网膜电图和视觉诱发电位的特征[1-3]。

应用视网膜电图评估高度近视的视网膜功能改变

应用视网膜电图评估高度近视的视网膜功能改变

应用视网膜电图评估高度近视的视网膜功能改变高度近视是指的是近视度数大于-6.00D,伴有眼轴延长、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性等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特点的遗传性致盲病。

表现为儿童学龄(前)期出现近视,近视度数进行性增加,眼底视网膜脉络膜病变逐年加重,从而产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

因而检测、监测其视网膜功能改变及异常定位,对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视网膜电图特别是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应用,为早期客观评价视网膜功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主要就视网膜电图在评估高度近视视网膜功能改变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标签:高度近视;视网膜电图;on-off反应;周边视网膜最早通过全视野刺激器诱发,从角膜记录到的人视网膜电图(ERG)是全部视网膜细胞产生的一簇反应。

1934年,Granit首先阐明了ERG主要成分的细胞起源,即a波起源于感光细胞,代表光感受器的电反应,b波起源于Muller细胞,代表了内核层的电活动,此后临床ERG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虽然多焦ERG各成分的起源尚未完全明确,但多焦视网膜电图能在短时间内客观的对被检测部位每一局部区域视网膜功能进行分析,及对视网膜功能异常进行定位;而且通过变换多焦刺激条件,亦能够记录到人视网膜多焦ERG的on和off反应。

近年来,高度近视视网膜功能改变的研究对这一技术的利用日趋频繁,并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就传统视网膜电图、多焦视网膜电图对高度近视眼视网膜功能的评估及其on-off反应的改变三方面进行综述。

1 传统视网膜电图ERG可分为闪光ERG (Flicker ERG)、图形ERG(pattern ERG)和局部ERG(local ERG)。

闪光ERG是视网膜受到闪光刺激后从角膜面记录到的生理电反应,主要反应视网膜第一、第二级神经元的功能。

图形ERG是用光柵或棋盘格图形翻转刺激视网膜时从角膜面记录到的生物电反应,主要反应视网膜第三级神经元的功能。

局部ERG是给黄斑以局部光刺激,在角膜面记录到的生物电活动,主要反应黃斑部视网膜的功能。

视觉电生理检查-精品医学课件

视觉电生理检查-精品医学课件

图形ERG
• 起源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 检查时患者不需要散瞳及暗适应。
• 记录电极采用勾状记录电极,勾于 下眼睑上。
• 临床应用:青光眼、视神经疾病、 多种黄斑疾病、弱视。
• 禁忌症:视力太差、无注视能力、 眼球震颤、严重的屈光间质浑浊。
第二节 视觉诱发电位 (VEP)
• 一、简介
• VEP是给眼以闪光或模式图形刺激, 在枕叶视皮层区记录到的诱发电位 活动,是视皮层中枢的电反应,通 过大脑的容积导体作用反映到头皮 表面的电活动变化。
• 4、弱视:FVEP正常,PVEP异常。
• 5、图形VEP还可用于客观视力测定及伪盲的 鉴定。
• 图形VEP
• 适用于屈光间质透明、屈光不正可 以矫正、能够合作的患者。
• 闪光VEP
• 变异较大,已逐渐被图形VEP取代, 但在某些不能应用图形VEP情况下, 如小儿、屈光间质浑浊或无晶状体 眼及不能合作者,闪光VEP仍发挥 重要作用。
外段。 • 震荡电位:起源于双极细胞和无长
突细胞。
五、ERG检查的禁忌症
• 1、影响角膜接触电极安装的因素 • A、角、结膜炎症。泪囊炎。 • B、对眼部表面麻醉药过敏者。 • C、内眼手术两星期以内。 • 2、不能散瞳者。
• 六、临床应用
• ERG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视网膜、 脉络膜疾病时对视网膜功能的测 定。
• 4、视锥细胞反应(明视ERG): 明适应状态10分钟后,用白色标 准闪光强度作单次闪光刺激。
• 5、闪烁光反应:明适应状 态下,30HZ白色闪烁光刺激, 反映了视锥细胞的活动。
• 在闪光ERG各波的分析中,
• a波:起源于光感受器内段。 • b波:起源于Muller细胞或双极细胞。 • c波:起源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早期感受器电位:起源于光感受器

2018年临床视网膜电图标准-2019年医学文档资料

2018年临床视网膜电图标准-2019年医学文档资料

(三)儿科的ERG记录 从婴儿到儿童的ERG均可以被记录下来,
但由于他们的眼球尚未充分发育且配合程 度差,应予以特别的注意。 安静或麻醉状态:大多数儿科检查不需要 安静状态或进行常规麻醉(局麻对于连接 电极是必须的),如果必要小婴儿可以被 束缚起来。偶尔不配合的儿童(尤其是2-6 岁自制力差者)可经过口头安慰或关怀使 之安静下来。下医嘱时应充分注意各种症
(五)电子记录装置 电流放大:建议放大器及前置放大器的通
频带应至少有0.3-300Hz的可调范围,这样 才能记录下振荡电位及满足其他特殊要求。 前置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应至少为10MΩ。放 大器通常为电容藕合的交流放大器,能过 滤掉电极所可能产生的极化电位。 病人的隔离:建议依据各国对临床生物记 录仪器的现行安全标准对病人进行电子隔 离。
(四)特殊反应 视杆细胞反应:建议患者在做记录之前暗
适应至少20分钟(如患者事先受到强光刺 激则需更长时间)。由于视杆细胞反应是 对明适应最敏感的反应,因此暗适应后应 首先测量其信号。标准的刺激是低于白光 单闪,强度为2.5log的较弱白光。建议两次 闪光之间的最小间隔为2秒。符合标准的蓝 光同样适用。 最大混合反应:最大联合反应由白色标准
(二)视网膜电图的测量
振幅和绝对时间都应测量以选择ERG信号。
为达到检查目的,最常测量的是最大联合 反应和单闪视锥细胞反应的b波振幅,以及 单次闪光视锥细胞反应和30Hz闪烁反应的b 波峰值时间。 按现在的习惯,a 波振幅的测量是从基线到 a波波谷,b波振幅是由a波波谷到b波波峰, 而b波峰值时间是由闪光时刻到波峰的时间。 (见下图) 振荡电位:怎么样测量和描述振荡电位在
光刺激及背景亮度的校准:由全视网膜刺
激器所产生的每一次闪光的强度应由医务 人员或制造商记录下来,最好是有一个内 置式光度仪在刺激球上。大多数的动态镜 每次闪光的光输出随着闪光频率变化而变 化。因此,应为单闪及连续闪烁制造不同 的校准器。光度仪在非内置状态下应能记 录光刺激器表面的亮度。它应能满足基于 明适应发光函数(光适应——发光度曲线) 为光强度测量所制定的国际标准,同时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明适应暗适应 条件下选择性 b 波幅值降低。
视网膜中 央动脉阻 塞患者 ERG
病变左眼 b 波 幅值降低
颞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颞下视网膜分 支静脉阻塞 ERG
病变右眼明暗适应
b 波幅值较正常左
眼降低。
缺血性视网膜 中央静脉阻塞
A b 波幅值显著性降

B 30Hz闪烁刺激幅 值降低并潜伏期后延
此患者明适应
ERG a 波和 b 波
较暗适应降低更 为明显。
Bietti 结晶样萎缩
患者视网膜后极部闪光晶体状沉着
Bietti 结 晶样萎缩 ERG
b 波较 a 波 受损严重。
静脉旁色素沉着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
可见到色素沉积和色素减少同时发生
静脉旁色素沉着 性视网膜脉络膜 萎缩ERG
可见幅值的降低,尤其以 暗适应反应和30Hz闪烁
视觉电生理
视觉电生理检查
视觉电生理是一种客观检查技术,能够客观
反映视网膜至视中枢各水平的功能变化。
无创伤、易于重复和定量检查,它的重要性是无 可非议的.被广泛用于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工作中。
常用视觉电生理检查项目包括:
• 视觉诱发电位(evoked visual potentials,VEP)
• 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aogram, ERG)
4、明适应阈值反应
• 在明适应条件下,所引出的由视锥系统所产生
的延迟的角膜负向波。 • 可能来自于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以及无长突细 胞。
5、振荡电位
• OPs频率在100~160Hz(a-,b-波在25Hz)。
• 主要起源于无长突细胞。
• 在视网膜缺血性疾病中OPs幅值的减少非常 明显。
蓝光刺激所产生的OPs来自视杆系统,而白光的反应来自视锥系统。
二、明、暗适应条件下的ERG
1、ERG检测的项目
• 视杆细胞反应(暗适应)


暗适应眼的最大混合反应(暗适应)
振荡电位(暗适应)


视锥细胞反应(明适应)
对快速重复刺激的反应(闪烁光融合频率)
国 际 视 觉 电 生 理 标 准 检 查
ERG
ERG a 波、b 波参数的测量方法
Latency:从刺激开始到反应开始的时间 Implicit time:从刺激开始到 b 波峰或 a 波谷的时间
1、波形意义
• a-波 即晚期感受器电位 光刺激 光感受器细胞外节胞膜内向钠离子流的减 少(超极化) 角膜上产生负波(a-波) • b-波 (1)明适应ERG:双极细胞超极化和去极化 调节 到达 Müller 细胞的胞外钾离子浓度, Müller 细胞去 极化 产生b波 (2)暗适应ERG:来自于杆体on-双极细胞
先 天 性 静 止 性 夜 盲 患 者
ERG
锥 细 胞 萎 缩 患 者
ERG
三、视网膜电图的临床应用
视 网 膜 色 素 变 性 骨 细 胞 样 改 变
X连锁隐性遗传RP病人的ERG反应
锥细胞的损害要重于杆细胞
常染色体显 性遗传RP病 人的ERG
明暗适应条件下 所保留的反应来
自于视锥系统
来自于同一家庭的两个患者,其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 可见锥体及杆体的 b 波潜伏期是正常的。
锥细胞萎缩患 者ERG
锥细胞反应检测 不到,然而使用
蓝色刺激光所分
离的杆体反应幅 值在正常值范围。
锥细胞萎缩
可见其反应,尤其
是锥细胞幅值的家
族内的变异性。
锥细胞萎 缩患者的 ERG
对较强强度 光刺激的暗 适应ERGb波 负值的超正 常。
X连锁青少年视网膜劈裂症
中心凹特征性的微囊状改变
X连锁青少 年视网膜劈 裂症ERG
右眼为受损眼,左眼 为正常眼
凋亡型白点综合症ERG
受损右眼A为受损左眼的幅值减少;B为1年后受损眼恢复后的ERG
硫利达嗪导致的视网膜毒性损伤
广泛性RPE和脉络膜萎缩
间断性接触硫利达嗪10年后,9年中记录ERG,在停止接触后幅值的渐进性 降低。
硫利达嗪导致的视网膜毒性损伤ERG
在明暗适应条件下正常的
ERG波形
锥细胞反应在明适应条件下,
使用单次光闪或30Hz闪烁光引
出。杆细胞反应通过使用单次 或10Hz低照度短波(蓝光)刺
激可引出。
在暗适应条件下,使用高照度 白光刺激所引出的为视杆视锥
的混合反应,并且在正常人,
此结果的主要成分为视杆的反 应。
在30分钟暗适应后明适应1分钟和20分钟时使用单次 和30Hz白光刺激所引发的明适应ERG波形 可见在暗适应一段时间后,明适应的时间会影响到 明适应ERG的结果。
R2:间视紫质Ⅰ转变为间视紫质Ⅱ 。
早期感受器电位(ERP)起源于光感受器细胞外节的视色素的变化。 在ERG的常规记录中并未使用。
3、暗适应阈值反应
• 在长时间的暗适应后使用非常弱的光刺激引出
的小的负向波(STR)。
• 来自于视网膜无长突细胞的电活动,它在光刺 激下释放钾离子并导致Müller细胞去极化。
7、ERG评价视网膜功能
要通过ERG获得有关视网膜的全面信息,需
有以下的刺激条件: 1. 2. 3. 在暗适应条件下,利用稳定的刺激光强度。 对暗适应视网膜,采用不同强度的光刺激。 使用不同波长的颜色光进行刺激。
4.
记录对不同闪烁频率的光刺激的反应。
使用单闪或频 闪的色光记录 ERG
低照度蓝光引出为 视杆细胞反应 30Hz长波(红光) 刺激引出为视锥细 胞反应。 单次红光刺激诱发 反应为视杆视锥的 混合反应。
• 微电极问世-定位 • Granit 三导程(three processes) • 1992年多焦mfERG
• • • • •
组成: 1.负波a 2.正波b 3.正时相c波 4.d波
一、ERG组成及起源
• a-, b-, c- 波和d- 波 • 早期感受器电位
• 暗适应和明适应阈值反应
• 振荡电位
无黄斑萎缩,全视网膜大量黄白色点状沉积
Stargardt 病变ERG
如果暗适应时
间不足,暗适 应反应幅值不
会恢复到正常,
此时间通常超 过30分钟。
Best黄斑卵黄样变性
Best黄斑卵 黄样变性
锥细胞的损害较 明显
锥细胞萎缩患者眼底黄斑牛眼状病变
锥 细 胞 萎 缩 患 者
ERG
锥细胞萎缩患者黄斑非特异性小的萎缩表现
• 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aogram, PERG) • 多焦点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RG) • 眼电图(electroocularogram, EOG)
以上项目均可以用于动物实验研究
视网膜电图
Electroretinogram
ERG为一种诱发电位
2、记录程序
• 准备皮肤(安放地极和参考电极) • 暗适应 >20min • 散瞳(先排除青光眼) • 表面麻醉角膜 • 安放参考电极、地极(红光照明) • 安放角膜电极
• 连接电极到前置放大器
3、记录电极
记录ERG的电极符合以下特点
1.
2. 3.
材料本身所具有的低噪音性,可提高反应的稳定性。
病人对其的耐受性要好,减小对角膜的刺激。 能够以合理的价价格获得。 常见的电极:Burian-Allen电极;Dawson-TrickLitzkow(DTL)电极;ERG-Jet电极、金箔电极;皮
C OPs波幅值降低
风 疹 病 毒 性 视 网 膜 病 变
风疹所致 视网膜病 变ERG
在色素变性
更广泛的右
眼明适应幅 值较左眼略
低。
Birdshot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大量米黄色损伤灶
Birdshot 视网膜脉 络膜病变 ERG
可见 b 波幅 值选择性下降
凋亡型白点综合症
凋亡型白点综 合症视野
区域性RP患 者的ERG
其锥体和杆体 b
波潜伏期是正常
的。
先天性全 色盲患者 ERG
锥细胞反应消 失,杆体幅值 在正常的最低 值。
基底白点状视网膜变性
白点状视 网膜变性 ERG
暗适应12小 时后幅值高 于暗适应45
分钟
Stargardt病变
黄斑萎缩,全视网膜大量点状沉积
Stargardt病变
在暗适应期间使用暗适时 间所引发的ERG波形 随着暗适应时间的延长,a、 b波的幅值均增加。 OPs随着暗适应的延长,也 越来越明显。
在暗适应期间使用不 同强度刺激所引发的 ERG波形
在暗适应期间使用不
同强度刺激所引发的
ERG波形
闪光刺激强度—反应幅值功能曲线
6、明视ERG的特征
在暗视ERG检测后,明适10分钟漂白视网膜, 用较强光刺激视网膜得到的波形。
反应为著。
肤电极;棉芯电极;环状电极
4、其它影响ERG的因素
1. 刺激的持续时间
2. 被刺激的视网膜的面积 3. 刺激之间间隔时间的长短 4. 瞳孔大小 5. 血液循环和使用药物情况
6. 视网膜的发育情况
7.屈光介质的透明度 8.年龄、性别、屈光不正 9. 麻醉 10. 昼夜节律
5、暗视ERG的特征
临床检测,在暗室内适应30分钟后,在暗 室环境内进行光刺激,得到的波形。
2、早期感受器电位
• 是在闪光刺激,尤其是在暗适应眼条件下使用高 强度光刺激所产生的快速的瞬间的波形。整个波 形时限1.5ms。 • 包括两个成分:R1和R2 R1:峰时在100μ m,为视锥反应。 R2:峰时在900 μ m,来源于视杆和视锥。 • 在人类其反应主要来源于视锥细胞。
• 其两个成分耐受缺氧。 • 其电活动反应的是光感受器内视色素的分子变 化并与视色素的光电化学动力学向一致。 • R1:视紫质转变为间视紫质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