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视网膜电图标准归纳
临床视觉电生理.

8 弱视应用
常见的ERG检查项目
视杆细胞反应(暗适应)
暗适应眼的最大混合反应(暗适应)
振荡电位(暗适应)
视锥细胞反应(明适应) 对快速重复刺激的反应(闪烁光融合频率)
记录——暗适应视杆细胞反应
记录条件 标闪:2.0 cd m-2 s 闪光颜色:白色 背景光:关闭 滤波频带:1-75Hz 放大倍数:20K 改变参数:闪光亮度按-0.3log衰 减,至-3log 提示 闪光亮度的改变对ERG波形有显 著影响,采用-0.3log的步长可以 观察到波形的变化过程,说明正确 地定标以及控制闪光亮度对ERG测 试相当重要。
伏期,以便能自动将闪光VEP与图形翻转VEP相区别。
由漫射刺激诱发的闪光VEP的最常见成分是分别出现 于大约90ms和120ms处的N2和P2成分。但是在老年 人中更常见的是早在50ms 左右的一个正向波。应注 意闪光VEP的潜伏期是依赖于年龄的。振幅应是相对
于前一波峰的峰值。
结果——图形给撤视觉诱发电位
神经节细胞 视神经
ERG的OPs波
图形ERG VEP和图形ERG
其中常用的包括PVEP、FVEP、 FERG(5种)、mERG等
VEP
皮层诱发电位
(一)解剖生理基础
• • •
1 视觉通路 2 枕叶皮层投射特点 3 VEP的发生源 1 电极种类
(二)记录方法
•
(1)圆盘电极 (2)针电极 (3)桥式电极
•
2 电极作用
(1)记录电极 (2)参考电极 (3)地极 (1)单极导联 (2)双极导联
•
3 导联
结果——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临床视觉电生理

有差异。
常规理论: 视神经炎的VEP改
变以潜伏期延长为主,波幅降 低不显著。
检查结果—2
波形:视杆反应与最大混合反
应右眼略低于左眼,但双眼均
在正常范围内。
常规理论:视网膜工作正常。
检查结果—3
波形:振荡电位右眼略低于左
眼,但双眼均在正常范围内。
常规理论:视网膜工作正常。
ISCEV现有标准
视觉电生理诊断法的指导原则 临床视网膜电图标准
临床眼电图标准
临床视觉诱发电位标准
临床图形视网膜电图标准
基本的多焦ERG技术指导原则
视觉电生理信号的解剖学基础
视网膜组织结构 电生理检查
色素上皮
光感受器 双极细胞、Mü ller
EOG
ERG的a波 ERG的b波
无长突细胞等
伏期,以便能自动将闪光VEP与图形翻转VEP相区别。
由漫射刺激诱发的闪光VEP的最常见成分是分别出现 于大约90ms和120ms处的N2和P2成分。但是在老年 人中更常见的是早在50ms 左右的一个正向波。应注 意闪光VEP的潜伏期是依赖于年龄的。振幅应是相对
于前一波峰的峰值。
结果——图形给撤视觉诱发电位
记录——最大混合反应
记录——明适应30Hz
记录条件 标闪:2.0 cd m-2 s 闪光颜色:白色 背景光:20 cd m-2 滤波频带:1-75Hz 放大倍数:20K 改变参数:闪光亮度按-0.3log衰减,至 -1.2log 提示 闪光亮度的改变对30Hz波形有显著影 响,采用-0.3log的步长可以观察到波形 的变化过程,同时可以观察到波形稳定 地出现,说明正确地定标、控制闪光亮 度以及连续闪光的稳定性对30Hz测试相 当重要。
临床图形视网膜电图标准

基本技术
(二)刺激参数 该标准仅仅提供的是一个记录图形视网膜电图基本参数,实验者可以选择去测试更多的理件和参数。 视野及格子大小: 对于基本图形视网膜电图,我们采用一个黑白相间的棋盘格,刺激区角度在10-16度之间,棋盘 格大小约为0.8度。在某些应用中,比如青光眼检查,更大的范围(如30)可能更实用。 对比度: 对于基本图形视网膜电图,黑白方块之间的对比度应该最大(接近100%),至少不能低于80%。 亮度: 用一个低刺激性光源很难对图形视网膜电图做记录,建议使用大于80cd-m-2的照相用闪光亮度下水平的白光 源,在棋盘格翻转变换时屏幕亮度要保持不变。 闪光频率: 利用光栅CRT作为刺激源,CRT的闪光频率是图形视网膜电图的一个重要的刺激参数,建议用75Hz或 更高的频率。 背景光度: 利用推荐的图形视网膜电图技术,在微弱或正常的室内光条件下,远离棋盘格的背景光度并不作严格要 求,但在记录的整个过程中四周的光度应该一致。 注意,避免强光直射被试者。 瞬态的和稳态的记录: 作为基本图形视网膜电图的一个原始记录,我们建议记录的瞬态图形视网膜电图应该包含独 立的P50及N95成分。 稳态图形视网膜电图对于一些情况也是很有帮助,一些研究人员喜欢用它来做青光眼的研究。它只需要一点额外的 时间,因此实验室也应该考虑记录该项目。但是要记住的是,稳态图形视网膜电图的合理解释需要利用Fourier分析 对波幅及第二谐波时相变化(相对于刺激)进行测量。一个明显的第一谐波提示技术出现了问题。我们不提倡在没 有相应分析设备的情况下记录稳态图形视网膜电图,并提示如果稳态刺激的翻转频率低于我们建议的频率(16rev/ s),则需要特殊的设备能以正弦曲线方式来调节对照。 翻转频率: 对于瞬态的图形视网膜电图,我们建议用2-6 rev/s(1-3Hz),对于稳态图形视网膜电图,建议用 16rev/s(8Hz)。 校准: 我们建议定期进行校准。
视网膜电图

2、早期感受器电位
是在闪光刺激,尤其是在暗适应眼条件下使用高强 度光刺激所产生的快速的瞬间的波形。整个波形 时限1.5ms。
包括两个成分:R1和R2 R1:峰时在100μ m,为视锥反应。 R2:峰时在900 μ m,来源于视杆和视锥。
在人类其反应主要来源于视锥细胞。
其两个成分耐受缺氧。 其电活动反应的是光感受器内视色素的分子变化
在明暗适应条件下正常的 ERG波形
锥细胞反应在明适应条件下, 使用单次光闪或30Hz闪烁光引 出。杆细胞反应通过使用单次 或10Hz低照度短波(蓝光)刺 激可引出。 在暗适应条件下,使用高照度 白光刺激所引出的为视杆视锥 的混合反应,并且在正常人, 此结果的主要成分为视杆的反 应。
在30分钟暗适应后明适应1分钟和20分钟时使用单次 和30Hz白光刺激所引发的明适应ERG波形
1、波形意义
a-波 即晚期感受器电位 光刺激 光感受器细胞外节胞膜内向钠离子流的减 少(超极化) 角膜上产生负波(a-波)
b-波 (1)明适应ERG:双极细胞超极化和去极化 调节
到达Müller细胞的胞外钾离子浓度,Müller细胞去 极化 产生b波 (2)暗适应ERG:来自于杆体on-双极细胞
c-波
下释放钾离子并导致Müller细胞去极化。
4、明适应阈值反应
在明适应条件下,所引出的由视锥系统所产生的 延迟的角膜负向波。
可能来自于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以及无长细胞。
5、振荡电位
OPs频率在100~160Hz(a-,b-波在25Hz)。 主要起源于无长突细胞。 在视网膜缺血性疾病中OPs幅值的减少非常明
视觉电生理
视觉电生理检查
视觉电生理是一种客观检查技术,能够客观 反映视网膜至视中枢各水平的功能变化。
《临床眼电图标准》课件

02
评估眼部功能
眼电图可以用于评估眼部功能 ,如视力、视野和瞳孔反应等 。通过测量眼电图的幅度和频 率等参数,可以评估眼部肌肉 的力量和协调性,从而了解眼 部功能的状态。
03
手术监测
04
在眼科手术中,眼电图可以用于 监测手术效果和预测术后恢复情 况。通过观察手术前后眼电图的 变化,可以评估手术效果和预测 术后恢复情况。
眼电图基线
眼电图基线应稳定,无异 常偏移或漂移。
异常眼电图标准
眼电图波形异常
出现不规则波形、异常波动或杂 波。
眼电图参数异常
眼球运动速度过快或过慢、眼球震 颤幅度过大或过小、眼球震颤频率 异常等。
眼电图基线异常
眼电图基线出现偏移或漂移,不稳 定。
眼电图的解读与报告
解读眼电图
医生需根据眼电图的波形、参数 和基线等综合分析,判断眼电图
要作用。
随着眼电图技术的不断完善,其 诊断效果将越来越好,提高眼科
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眼电图技术将与其他诊疗手段相 互补充,形成更为完善的诊断体
系。
眼电图在科研领域的应用
眼电图技术将为眼科 疾病的研究提供更多 有用的信息,促进科 研进展。
眼电图技术将为眼科 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提供更多线索和依据 。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测量参数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
眼电图的注意事项
安全注意事项
确保设备接地良好,避免触电危险;同时注意避免患者眼部受到 刺激或损伤。
测量精度
注意电极的清洁和更换,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分析
对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解读,避免误判和漏判。
05
眼电图的临床应用
眼电图的波形特征包括幅度、频率和 相位等参数,这些参数可以反映眼球 运动的状态和眼部功பைடு நூலகம்的变化。
视觉电生理veperg

PERG
ERG评价全视网膜功能,PERG主要评价黄斑功能且对黄斑功能异常较敏感 PERG对黄斑功能的客观评价,补充了ERG对局部视网膜功能评价的不足 黄斑病变P50振幅明显降低,重症者甚至没有波形 大多数黄斑病变,PERG的振幅下降和视力下降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黄斑功能保留而周边视网膜弥漫性变形时,ERG异常而PERG正常 通常N95和P50具有共同性,所以N95/P50振幅比一般不下降 全视野ERG正常,PERG异常,呈熄灭型,病变在黄斑 PERG正常但ERG检测不到,呈典型RP,即黄斑功能良好,周边功能差 ERG稍好,各项振幅均比正常低,PERG P50完全丢失,即黄斑功能差,周边稍好 PERG和ERG均完全消失,视网膜整体功能都很差
人视野各部位的功能是很不均匀的 随着离心度的增加视敏感度迅速下 降而暗视敏感度增加,色觉功能在 视野各部位也不均匀
mfERG
mfERG是Sutter在1992年发明的,记录电极仍为一个角膜 接触镜电极,刺激图形为若干个黑白相间的六边形(常 用61或103)组成,在同一时刻,一般为黑,一半为白, 六边形黑白颜色随机转换,经过计算机处理,可得到视 网膜相应区域的ERG波形曲线,即为多焦ERG(mfERG, multifocal ERG)
生物体电学特性测量技术:使一定量的电流流过细胞膜,测量它在细胞膜上产生 的电位差,根据欧姆定律,即可算出细胞膜的电阻。
用类似方法可测出生物体的电感,电容等参数。
电生理技术
electrophysiological techniques 是以多种形式的能量(电、声,光等)刺激生物体,测
量、记录和分析生物体发生的电现象(生物电)和生物 体电学特性的技术。
VEP
正常VEP有赖于视网膜,视路,视皮质的传导功能。 >2周岁均可检查PVEP(适用于视力>0.1患者)。 刺激图形采用60′或15′的黑白棋格翻转。 对于固视不好,眼球震颤和伪盲者, 可采用Pattern Onset/Offset VEP。 刺激图形是黑白棋盘格和灰色背景交互转换。
2018年临床视网膜电图标准-2019年医学文档资料

(三)儿科的ERG记录 从婴儿到儿童的ERG均可以被记录下来,
但由于他们的眼球尚未充分发育且配合程 度差,应予以特别的注意。 安静或麻醉状态:大多数儿科检查不需要 安静状态或进行常规麻醉(局麻对于连接 电极是必须的),如果必要小婴儿可以被 束缚起来。偶尔不配合的儿童(尤其是2-6 岁自制力差者)可经过口头安慰或关怀使 之安静下来。下医嘱时应充分注意各种症
(五)电子记录装置 电流放大:建议放大器及前置放大器的通
频带应至少有0.3-300Hz的可调范围,这样 才能记录下振荡电位及满足其他特殊要求。 前置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应至少为10MΩ。放 大器通常为电容藕合的交流放大器,能过 滤掉电极所可能产生的极化电位。 病人的隔离:建议依据各国对临床生物记 录仪器的现行安全标准对病人进行电子隔 离。
(四)特殊反应 视杆细胞反应:建议患者在做记录之前暗
适应至少20分钟(如患者事先受到强光刺 激则需更长时间)。由于视杆细胞反应是 对明适应最敏感的反应,因此暗适应后应 首先测量其信号。标准的刺激是低于白光 单闪,强度为2.5log的较弱白光。建议两次 闪光之间的最小间隔为2秒。符合标准的蓝 光同样适用。 最大混合反应:最大联合反应由白色标准
(二)视网膜电图的测量
振幅和绝对时间都应测量以选择ERG信号。
为达到检查目的,最常测量的是最大联合 反应和单闪视锥细胞反应的b波振幅,以及 单次闪光视锥细胞反应和30Hz闪烁反应的b 波峰值时间。 按现在的习惯,a 波振幅的测量是从基线到 a波波谷,b波振幅是由a波波谷到b波波峰, 而b波峰值时间是由闪光时刻到波峰的时间。 (见下图) 振荡电位:怎么样测量和描述振荡电位在
光刺激及背景亮度的校准:由全视网膜刺
激器所产生的每一次闪光的强度应由医务 人员或制造商记录下来,最好是有一个内 置式光度仪在刺激球上。大多数的动态镜 每次闪光的光输出随着闪光频率变化而变 化。因此,应为单闪及连续闪烁制造不同 的校准器。光度仪在非内置状态下应能记 录光刺激器表面的亮度。它应能满足基于 明适应发光函数(光适应——发光度曲线) 为光强度测量所制定的国际标准,同时它
儿童眼底病诊断与视觉电生理应用

儿童眼底病诊断与视觉电生理应用阴正勤第三军医大学西南眼科医院,重庆视觉电生理技术在儿童的视觉电生理检查中,常用的检查方法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 , ERG)和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国内目前在全视野ERG检测中存在的问题:1、全视野ERG临床应用不够:有关视网膜电图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的文章有237篇(2004,10-2009,10)其中有205篇是视网膜电图临床应用方面的文章,包括全视野ERG、图形ERG、多焦ERG和局部视网膜电图(Focal ERG)全视野ERG临床应用和研究的文章只有51篇,占总数的1/42、全视野ERG检测的病种偏少:51篇10多种病变。
全视野ERG能诊断和鉴别诊断涉及以下各类约近100种视网膜视神经病变:1)弥漫性感光细胞营养不良;2)静止性视锥功能障碍;3)静止性夜盲;4)遗传性黄斑营养不良;5)脉络膜细胞营养不良;6)玻璃体视网膜营养不良;7)炎症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8)视网膜血管性病变;9)药物中毒性视网膜病变;10)维生素D和类视黄醇缺乏;11)视神经和神经节细胞病变;1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 视网膜脱离;14)眼外伤;15)视网膜血管样条纹;16)其它综合征全视野ERG是各类视网膜手术、药物治疗和临床研究中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3、全视野ERG检测方法不标准、结果描述不规范来自不同医院的研究者存在较大差异:综合实力较强的单位的科研人员,全视野ERG检测操作很正规,描述较详细。
具体包括:1)基本技术准备;2)操作过程;3)结果的展示;4)统计方法。
某些地方基层医院的研究报告,存在很多不严谨和不规范的情况:如电极的安放位置,刺激光强度的选择,间隔时间等。
特别是对于结果分析,很多基层研究者对统计技术不熟悉,采用均数和标准误来描述非正态分布的数据,并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差异分析。
所得出的结果,存在较大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电子记录装置 ➢ 电流放大:建议放大器及前置放大器的通频带应至少有0.3-300Hz的
可调范围,这样才能记录下振荡电位及满足其他特殊要求。前置放大 器的输入阻抗应至少为10MΩ。放大器通常为电容藕合的交流放大器, 能过滤掉电极所可能产生的极化电位。 ➢ 病人的隔离:建议依据各国对临床生物记录仪器的现行安全标准对病 人进行电子隔离。 ➢ 数据显示及叠加:极力推荐使用能显示全幅通频带的无衰减的最终信 号的设备。解决方法是改进示波器或以计算机辅助系统(数字化)代 替笔式记录仪。为减少信号丢失,计算机应以每信道1000Hz以上的 速度对反应信号进行取样分析。有了计算机辅助系统,将反应迅速显 示出来就很重要,这样操作者才能不断监视其工作稳定性,并进行相 应调整。数字化ERG信号的记录设备通常也可以叠加信号,有时这是 非常有用的。
➢ 光刺激及背景亮度的校准:由全视网膜刺激器所产生的每一次闪光的 强度应由医务人员或制造商记录下来,最好是有一个内置式光度仪在 刺激球上。大多数的动态镜每次闪光的光输出随着闪光频率变化而变 化。因此,应为单闪及连续闪烁制造不同的校准器。光度仪在非内置 状态下应能记录光刺激器表面的亮度。它应能满足基于明适应发光函 数(光适应——发光度曲线)为光强度测量所制定的国际标准,同时 它应能记录下非常短促的闪烁的总输出。医务工作者应参考ISCEV指 南中有关电生理仪器校准的内容,以对校准操作规程有一个更详细的 了解。建议光刺激器生产厂商随他们的设备同时提供配套的光度仪。
过,并于2000年2月15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作了进一步修改
§2.1 前言
➢ 全视野视网膜电图是一项被广泛应用的视觉电生理检查项。1989年建立了 一个有关其标准的基本草案,从而使全世界范围内视网膜电图的有关反应能 被相对正规地记录下来。此文件在1994年更新过。
➢ 下面列出5个最常获取的反应的标准。 ➢ 视杆细胞反应(暗适应) ➢ 暗适应眼的最大混合反应(暗适应) ➢ 振荡电位(暗适应) ➢ 视锥细胞反应(明适应) ➢ 对快速重复刺激的反应(闪烁光融合频率) ➢ 本文作为ERG标准的最新版本,推荐其作为进行视网膜电图检查及其分析工
时间是由闪光时刻到波峰的时间。(见下图)
➢ 振荡电位:怎么样测量和描述振荡电位在文献中存在相当大的争议。它们随刺激条件、明暗适应情 况和电流放大器的不同而不同,但大多数的作者描述了3个主要的波峰,它们后面常伴有第4个相似 的峰,以我们目前的知识,对这些波峰形状的观察,将其与各单位自己的正常值进行比较,就可以 满足大多数的临床需要。
➢ (三)光源 ➢ 刺激时间:标准的确立是基于刺激时间小于任何光感受器产生光感的时间之上的。因
此,光刺激应由最长不超过5ms的闪光组成。如此短促的闪光可从气体放电管,动态镜 及其他仪器中获得。 ➢ 光刺激的波长:大多数的闪光刺激有接近7000K的色温,它们应与白色的散射透镜同 时使用。一些实验室使用彩色滤光片来提高分辨视锥细胞及视杆细胞的能力,但这并 未被收入此标准中。 ➢ 光的刺激强度:现行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即,一种能在整个全视野刺激球表面产生 1.5-3.0cd m-2 S光强的刺激强度。以cd m-2 S为单位等于亮度时间,它们都是光的强 度单位。这种强度的闪光称为标准闪光。 ➢ 背景亮度:除了产生闪光之外,刺激器也应能在全视野产生一个恒定于17-34 cd m-2 (5-10fL)的背景亮度。按照标准,背景应为白色,但众所周知,在一些特殊检查中也 可使用彩色背景。 ➢ (四)光的调整及校准 ➢ 光刺激及背景亮度的调整:这里提供了进行光刺激及背景亮度调整的方法。推荐的标 准应能将闪光强度由标准值衰减至少3log单位,不管是经过连续衰减下来,还是以每次 0.3log分步衰减。进行衰减不能改变光刺激及背景照明的波长。进行全视野视网膜电图 所需的光刺激及背景应当范围更广、精度也更严格。
§2.3 临床方案
➢ (一)病人的准备 ➢ 散瞳:标准建议所有的ERG记录都应充分散瞳,若由于某种原因散瞳不完全,应记录
下瞳孔大小。 ➢ 对明、暗的预适应:下面为简述的记录条件,具体是指在视杆细胞反应之前有20分钟
的暗适应时间,在视锥细胞反应之前有10分钟的明适应时间。究竟以明适应还是以暗 适应开始取决于操作者,只要达到要求就行。 ➢ 若使用接触镜电极,可先进行暗适应,暗适应期末在弱红光条件下安放电极,可最大 限度地减少戴镜时间。但应注意,光不能太强,加上电极后要有5分钟的暗适应以进行 恢复。 ➢ 使用非接触镜电极的单位可先进行明适应,以减少暗适应时角膜对电极产生过敏的危 险。若病人记录之前在明光条件下呆了10分钟以上就可以不做明适应,但明适应之后 的暗适应时间应根据闪烁刺激的持续时间延长至20分钟以上。 ➢ 光的预暴露:建议在ERG检查之前不要做眼底荧光造影及眼底摄影。若已做了这些实 验,则需要至少一个小时的暗适应时间。在进行混和细胞及视锥细胞对更强刺激的反 应之前,记录下对弱光的暗觉反应,可以减少明适应时间,减少病人的戴镜时间。 ➢ 固视:固视点应于光刺激器中。保持眼球不动很重要,这样才能保持最佳的角膜电极 位置,不产生干扰电流,避免眼睑或电极遮住光。看不清固视标志的病人应向前平视 以保持眼球不动。操作者应当注意病人以估计其配合程度,并帮助其克服在睁眼及眼 球固视中的困难。
➢ (二)视网膜电图的测量 ➢ 振幅和绝对时间都应测量以选择ERG信号。为达到检查目的,最常测量的是最大联合反应和单闪视
锥细胞反应的b波振幅,以及单次闪光视锥细胞反应和30Hz闪烁反应的b波峰值时间。 ➢ 按现在的习惯,a 波振幅的测量是从基线到a波波谷,b波振幅是由a波波谷到b波波峰,而b波峰值
临床视网膜电图标准
Michael F. Marmor, M.D.1 and Eberhart Zrenner, M.D.2 1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tanford CA(Chairman, ISCEV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 2Department of Pathophysiology of Vision and Neuro-ophthalmology, University Eye Hospital of Tübingen, Tübingen, Germany (President, ISCEV). 本标准于1999年4月15日在以色列埃拉特举行的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上被通
➢ 黄斑或局部视网膜电图 ➢ 多焦点视网膜电图 ➢ 早期感受器电位 ➢ 暗视阈反应 ➢ 直流视网膜电图 ➢ 长时间闪烁视网膜电图(开关反应) ➢ 亮闪视网膜电图 ➢ 双闪视网膜电图 ➢ 彩色刺激视网膜电图(包括S型视椎细胞反应) ➢ 明适应及暗适应视网膜电图 ➢ 对刺激反应强度及振幅的分析 ➢ 饱和a波斜率分析 ➢ 我们的目的是,尽管标准的方法及反应被广泛使用,但并不排斥个别实验室所继续选择其他的反应
§2.2 基本技术
➢ (一)光的弥散 ➢ 我们应当使用全视野刺激。在以往的局部闪烁下,
视网膜各区域的感光强度不一致,具体的感光区 域也不清楚(尽管现在在特定的ERG检查中仍使 用局部闪烁)。全视野刺激的方法通常要比光学 散射的效果好(例如用100度的接触镜),因为 后者很难测量出视网膜感光区域的强度和范围。 散射透镜的制造商及使用者必须证明其设备能产 生出规定强度的全视野刺激信号。
➢ (二)电极 ➢ 记录电极:我们极力推荐在基本的视网膜记录中使用连在角膜或邻近球结膜上的电极。具体包括:
接触镜电极,导线及箔片,结膜圆形电极和DTL电极。 ➢ 对大多数使用者来说,接触镜电极能提供最大的振幅的最稳定的记录。此电极中心应有尽可能大的
光学透明区,同时应附有眼睑撑开器。操作时,角膜表面应使用一种无刺激、不致敏、无粘性的离 子传导溶液加以保护(例如粘性应小于0.5%的甲基纤维素溶液)。溶液粘度过高会衰减信号。 ➢ 其他种类的角膜及结膜电极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但他们也可能有一定的优势。医务人员要知道, 一旦光学接触镜与角膜中必发生偏移,信号振幅会产生很大衰减。使用接触镜电极时应进行局麻, 其他种类的角膜及结膜电极则不需要。 ➢ 所有的电生理学家都应充分掌握他们所使用电极需做的技术准备,使之有良好的光学接触,合适的 电极阻抗,而且产生的波形应与标准中一致,同时为他们各自的实验室界定出正常值及误差范围 (各种电极不一样)。皮肤电极通常不被认为是有效的记录电极。 ➢ 参考电极:参考电极可以加入接触镜——开脸器系统中,与结膜相连(双极电极)。在电学中,这 种装置是最稳定的。另外电极也可被置于眶缘作为对照眼的参考。参考电极也可放于前额,尽管理 论上在那里会受到另一眼信号及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其他的地方应尽量不予以采用。 ➢ 接地电极:应将皮肤置于一个无关紧要的地方并接地,例如前额或耳廓。 ➢ 皮肤参考电极的参数:准备时应将皮肤先清洗干净,涂上合适的导电糊或凝胶,以保证良好的电流 传导。皮肤电极在用作参考及接地时,其阻抗在10及100Hz测量时不能大于5000欧姆。若同时使用 多个皮肤电极(例如用于作参考及接地),每个电极应有相同的阻抗。 ➢ 电极的稳定性:角膜电极在记录视网膜电图时会接触泪液,若皮肤有破损,皮肤电极会接触到血液。 建议电极每使用一次都应被正规地清洗,并高温消毒以避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清洗程序应遵循制造 商的建议及国家有关接触皮肤和泪液的现行标准。
➢ 平均:平均并不要求必须用推荐的电极去记录ERG反应。把一定数量的反应平均可减少误差并降低 背景噪声。求均数还可用于确认和测量非常细微的病理反应。其中必须人为舍弃不合要求的一部分。 信号的频率不应超过标准中反应的推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