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视网膜电图
视电生理

眼科视觉电生理检查介绍视觉电生理是应用电生理仪器,测定视网膜被光照射或图像刺激时,在视觉系统中产生的生物电活动,视觉电生理检查包括眼电图(EOG)、视网膜电图(ERG)及视觉诱发电位(VEP)三大部分。
视网膜电图可分为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和局部视网膜电图(LERG)。
FERG又有暗视ERG、明视ERG、闪烁ERG、OPS等。
视觉诱发电位(VEP)又可分为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
一、检查前准备:1、心理准备:检查前向患者热情、耐心地解释检查的目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求,以取得受检者的信任,消除受检者的紧张、恐惧心理。
2、眼部准备:除VEP外,ERG、OPS检查需散瞳,检查前30分钟用托吡卡胺充分扩瞳,至少20分钟,其目的主要是使视网膜视杆细胞达到最大反应期,以利全视网膜受到光照刺激。
3、皮肤准备:放置皮肤电极前需用清洁剂(75%乙醇)清洁电极区域皮肤的汗液、油脂、污物及皮肤碎屑等(患者做检查前最好先洗头),保证皮肤清洁,干燥、无污物,以免皮肤不洁致其皮肤电阻过大,影响检测结果。
二、检查要求:1、体位要求:通常受检者检测时取端坐位,下颌自然放于支架上,支架高度以受检者舒适为宜,以保持受检者头颈部肌肉松弛。
2、固视要求:行VEP、ERG、OPs检查时,嘱受检者保持眼球注视刺激球内固视点若视力太差,无法看清固视点,可令其眼睁大,直视前方保持固视状态。
屈光不正者检测前配戴矫正镜片,但需注意受检时避免镜片偏斜,以免影响检查结果,如流泪、频繁瞬目、视疲劳、注意力难于集中者,对检查结果均有影响。
三、临床应用及临床意义VEP(视诱发电位):主要检查视神经传导功能,主要反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至视觉中枢的传导功能。
引起视诱发电位异常的主要病症: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中毒性视神经病变、视路占位性病变、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老年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等病例。
视网膜病图谱

视网膜中央动脉硬 化压迫静脉
静脉炎症
远视、小视盘
影响凝血机制的因 素
临床表现
多为单眼发病 视力不同程度下降 视网膜静脉迂曲扩
张 视网膜出血呈火焰
状 视盘、视网膜水肿 黄斑囊样水肿
鉴别要点 视力 眼底
瞳孔 ERG 视野
FFA
非缺血型和缺血型鉴别
非缺血型 轻中度下降
缺血型 常严重受损,多在0.1以下
特发性视网膜炎
又称视网膜静脉周 围炎
原因不明,病情反 复
20~40男性多发.
初期
周边小静脉少量出血 出血增多进入玻璃体
无症状
飞蚊症 视力下降
病程反复持久 广泛血管闭塞 视网膜新生血管
大量玻璃体出血 PVR TRD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白鞘
特发性视网膜炎
治疗 激素——控制炎症 光凝——封闭血管 手术——清除积血 网膜复位
Cilio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病因:与CRAO相似 临床表现:视力一过性 损害,但大多可望较快 恢复,若同时伴有缺血 性视神经的病损,将严 重损害视力 眼底:沿血管走行区的 浅层视网膜呈乳白色混浊
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 Cilio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散瞳检眼镜可观察的发现 无异常 仅有微动脉瘤 比仅有微动脉瘤重,但比重度者轻 有以下任一,但无增生性病变的体征 ①4个象限每个都有20以上的视网膜内出血
②2个以上象限有确定的静脉串珠 状
③1个以上象限有明显的IRMA;
5期 增生性DRP
以下一种或更多: 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前出血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
视网膜分支动脉阻塞 branch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中 央动脉阻 塞患者 ERG
病变左眼 b 波 幅值降低
颞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颞下视网膜分 支静脉阻塞 ERG
病变右眼明暗适应
b 波幅值较正常左
眼降低。
缺血性视网膜 中央静脉阻塞
A b 波幅值显著性降
低
B 30Hz闪烁刺激幅 值降低并潜伏期后延
此患者明适应
ERG a 波和 b 波
较暗适应降低更 为明显。
Bietti 结晶样萎缩
患者视网膜后极部闪光晶体状沉着
Bietti 结 晶样萎缩 ERG
b 波较 a 波 受损严重。
静脉旁色素沉着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
可见到色素沉积和色素减少同时发生
静脉旁色素沉着 性视网膜脉络膜 萎缩ERG
可见幅值的降低,尤其以 暗适应反应和30Hz闪烁
视觉电生理
视觉电生理检查
视觉电生理是一种客观检查技术,能够客观
反映视网膜至视中枢各水平的功能变化。
无创伤、易于重复和定量检查,它的重要性是无 可非议的.被广泛用于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工作中。
常用视觉电生理检查项目包括:
• 视觉诱发电位(evoked visual potentials,VEP)
• 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aogram, ERG)
4、明适应阈值反应
• 在明适应条件下,所引出的由视锥系统所产生
的延迟的角膜负向波。 • 可能来自于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以及无长突细 胞。
5、振荡电位
• OPs频率在100~160Hz(a-,b-波在25Hz)。
• 主要起源于无长突细胞。
• 在视网膜缺血性疾病中OPs幅值的减少非常 明显。
视网膜电图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视网膜电图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适应证】1.确定视网膜遗传和变性疾患诊断。
2.判定屈光间质浑浊时视网膜功能。
3.观察和判断视网膜药物中毒性反应。
4.确定视网膜铁质沉着症的损害程度。
5.确定视网膜血管性、炎症性和外伤性等疾患造成的功能损害。
【禁忌证】1.结膜和角膜患有急性炎症。
2.眼球穿孔伤。
3.不能散瞳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I.基本技术:闪光ERG(FERG)必须用全视野球刺激。
记录电极使用角膜接触电极,参考电极可装配在接触镜一开睑器内,接地电极必须放在无关点上接地,如额部或耳部。
记录选用的标准刺激光(standard flash, SF)强度为在全视野凹面上产生1.5-3.Ocd/(s2m•)的亮度。
标准化要求将SF按0.25 log梯度减弱3 log单位范围。
明适应的背景照明要求在全视野内产生至少17-34cd/(s2m•) (5-1Ofl)的照明度。
放大器和前置放大器的通频带范围为0.3-300Hz。
前置放大器输人阻抗至少为1mΩ。
放大器导线必须与受检者保持一定距离。
2.检查前准备:滴用托吡卡胺或去氧肾上腺素(新福林)滴眼液充分散大瞳孔至直径8mm,然后在暗室中适应至少20min。
在暗红光下放置ERG电极。
角膜接触镜电极放置前应滴用表面麻醉药。
嘱患者向前注视指示灯,保持眼位。
3.一个完整的闪光ERG检查应包括两个状态。
(1)暗适应状态:记录视杆细胞反应、最大反应和Ops。
①视杆细胞反应:低于白色SF2.5log单位的弱刺激反应。
②最大反应:由SF刺激产生,为视网膜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综合反应。
③OPs:由SF刺激获得,但高通(high-pass)放在7-100 Hz,低通(low-pass)选择300 Hz,刺激间隔15s,取第2个以上的反应或叠加反应。
(2)明适应状态:记录单闪光视锥细胞反应和30 Hz闪烁反应。
①单闪烁视锥细胞反应:背景光为17-34cd/(s2m•)(5-10fl),可以抑制视杆细胞,经10min明适应后,用白色SF刺激即获得视锥细胞反应。
眼科视觉电生理检查操作技术

眼科视觉电生理检查操作技术视觉电生理检查是通过视觉系统的生物电活动检测视觉功能,是一种无创性、客观性、视功能检查方法,包括眼电图(EOG),视网膜电图(ERG)以及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法。
外界物体在视网膜成像,经光电转换后以神经冲动的生物电形式经由视路传导到视皮层,形成视觉。
视觉电生理检查适用于检测不合作的幼儿、智力低下患者及诈盲者的视功能;可分层定位从视网膜至视皮层的病变;在屈光间质混浊时亦可了解眼底有无严重病变;选用不同的刺激与记录条件,还可反映出视网膜黄斑部中心凹的局部病变,对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功能状况进行检测。
(一)眼电图法眼电图(EOG)是测定随着明适应和暗适应状态改变或药物诱导而使眼球静息电位发生改变的规律性变化,主要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的功能,也用于测定眼球位置及眼球运动的变化,及黄斑部营养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药物中毒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视网膜变性疾病的诊断、用于眼球运动障碍的检查。
1基本技术(1)使用带有局部光源的全视野球,水平注视点夹角为30o o(2)电极使用非极性物质,如氯化银或金盘皮肤电极。
电极电阻V1OkQ。
(3)光源为白色,光的亮度用光度计(Photometer)在眼球所在位置的平面测量。
(4)使用交流电放大器时,高频截止为IOHz或更高(但要低于50HZ或60Hz),低频截止(1owfrequencycutoff)为0.IHz或更低。
(5)放大器应和被检者隔开。
(6)记录信号时,监视器显示原始波形,以此判断信号的稳定和伪迹等。
2.检查前准备(1)可以散大被检者瞳孔或保持自然瞳孔。
(2)电极置于被检者每只眼内外眦部的皮肤,接地电极置于其前额正中或其他不带电的位置。
(3)向被检者说明检查过程,嘱其跟随两个固视点的光的交替变换而往返扫视。
(4)变换频率在0.2〜O.5Hz(每1~2.5s变换1次),不能坚持的少数被检者可将扫视放慢到每分钟1次,每分钟测定1次电位的谷和峰。
视网膜电图简介

视网膜电图简介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操作名称•4分类•5适应症•6准备•7检查方法•8报告内容•9注意事项1拼音shì wǎng mó diàn tú2英文参考ERGelectroretinogram3操作名称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4分类眼电生理检查5适应症视网膜电图适用于需评估视网膜功能的各种疾病,如遗传性眼底病如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锥体细胞功能不全、先天性黑朦、各种原因的夜盲症、视网膜变性或脱离、视神经萎缩、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及视网膜血循环障碍等疾病。
FERG:各种视网膜遗传性和变性性疾病,如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黑朦及视网膜发育不全、各种原因的夜盲症、循环障碍所致的视网膜病变或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化学损害(如药物中毒);炎症或外伤及其继发视网膜功能损害的评估(如视网膜炎、铁锈症等);评价视网膜脱离或屈光间质浑浊时的视网膜功能。
作为某些眼科术前检查尤为重要。
PERG(图形ERG,pattern ERG,PERG):黄斑病变、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等。
与FERG不同,PERG可选择性诊断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功能状况,如青光眼、球后视神经炎,FERG 正常,而PERG可出现异常。
6准备1.FERG检查需充分散大瞳孔。
如临床上无禁忌证情况,可用复方托品酰胺或5%新福林。
PERG不需散瞳。
2.角膜和结膜表面麻醉。
在记录前5min用0.5%丁卡因滴眼2次。
对不合作的患者如婴幼儿,可加用基础麻醉。
3.测定暗视ERG,检查前至少应暗适应20min。
随后,电极要在暗光下放置。
放置电极的皮肤区应用乙醚或乙醇棉球擦干净。
7检查方法1.在屏蔽室内进行。
2.电极放置。
记录FERG,作用电极使用角膜接触镜电极,参考电极接近眼的面部皮肤如前额,接地电极置耳垂。
记录PERG,角膜电极最好用DTL电极,将其置于下穹窿部。
标准视网膜电图波形解析

• 标准视网膜电图系全视网膜的总体反应,只有广泛的视网膜病变 才会导致标准ERG反应的异常。
• 分析波形来判断患者的视功能以及视功能异常出现的准确位置。
It is “easy” to record the human ERG. But it is “hard” to get good data that are correct and reproducible. And it is “really difficult” for most people to know what the responses mean.
• b/a振幅比>2.0。
暗适应加强闪光ERG
• 代表视杆和视锥系统反应,视杆系 统为主
• 与暗适应强闪光ERG,暗适应超强 闪光ERG a波振幅更大
• 该项检查可用于更好的鉴别负波形 的ERG,可用于引起b波下降的疾 病中
震荡电位
• 目前认为来自内核层的无长突细胞。 • 通常有三个主要的正峰值,之后是第四个
较小的峰值。 • 暗适应超强闪光ERG b波上升支上的子波
比暗适应强闪光ERG b波上升支上的子波 波振幅更大。 • 一般振荡电位指的是来自于暗适应强闪光 ERG b波上升支上的子波。
明适应强闪光ERG
• 代表视锥系统反应 • a波、b波的振幅均低于最大反应 • b波峰时更短
明适应闪光ERG
• 代表视锥系统反应 • 相对每次闪光,有类似正弦
波的反应波
标准视网膜电图参考值
• 每个实验室应在自己的设备和检查室环境的基础上,确立各项参 考值。
• 用中位数来定义参考值,参考范围为中位数两侧的90%的患者, 即下限为5%,上限为95%。
• 所有ERG报告,包括非标准ERG技术报告都应该包括显示正常范 围的参考值。
临床图形视网膜电图标准

波形的瞬态刺激产生,按照惯例 阳性波的波形向上。 (一)瞬态图形视网膜电图 Parameters: check size 0.8°, field size 15°x15°, contrast 98%, mean luminance 45 cd/m2, 4.5 reversals/s. 在瞬态刺激(6次翻转或更低,等同于3Hz或更低)下可诱发瞬 态图形视网膜电图(见后图)。波形特征是有一个小的起始负 性(N)成分,大约35ms,可记作N35。紧接着是一个的大的 阳性(P)成分,约45-60ms,可记作P50。再接着的是一个大的 阴性成分,约90-100ms,N95。 对于瞬态图形视网膜电图,波幅的测量是在峰与谷之间测得: P50波幅的测量是从N35的谷部到P50的峰部,在某些病人中 N35很难获得,此时N35就用零时相到P50开始之间的平均值代 替。N95波幅测量是从P50峰值到N95谷值,这样,N95波幅就 包含了P50。 潜伏期是指刺激开始到有关波形峰值的出现,无经验的工作者 也许会注意到,如果有肌肉活动或其他人工影响干扰的话,那 波形上的最高点就并不总是符合峰值的意义。记录峰值时,峰 值应该表现在平滑且理想的波形上。 (二)稳态图形视网膜电图 更高水平的瞬态刺激,比如高于10次翻转,等同于5Hz,连续 的波形就会重叠,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稳态的图形视网膜电图。 波形更似正弦图形,就要用Fourier分析法去测定波幅及瞬态的 时相变化(相对于刺激)。
临床图形视网膜电图标准
Michael Bach1, Marko Hawlina2, Graham E. Holder3, Michael F. Marmor4, Thomas Meigen5, Vaegan6 and Yozo Miyake7 1Univ.-Augenklinik, Freiburg, Germany; 2University Eye Clinic, Ljubljana, Slovenia; 3Moorfields Eye Hospital, London, UK; 4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Stanford (Calif.)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5Univ.-Augenklinik, Würzburg; Germany; 6Visiontest Australia, Sydney, Australia; and 7Nagoy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agoya, Japan. M. Bach chaired the PERG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 and Y. Miyake is President of the ISCE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测方法
刺激参数
翻转频率:瞬态PERG每秒小于6次(<3Hz) 翻转频率:稳态PERG >3.5Hz
环境、背景亮度:普通室内照明 瞳孔:自然瞳孔 可同时记录双眼 矫正视力
检测方法
正常值
P50振幅:2.5~5µ V;N95振幅:3.5~6.5µ V N95/P50>1.1
稳态PERG
使用翻转黑白棋格刺激(高于10次翻转/S)得到 波形重叠,类似正弦波
波形及起源
起源
起源于视网膜内层,与神经节细胞功能密切 相关。 N95主要起源于神经节细胞,P50可能起源于 更远端的视网膜。
检测方法
电极
记录电极:DTL电极、金箔电极、钩状电极 参考电极:同闪光ERG 接地电极:同闪光ERG
图形视网膜电图
国特医疗
定义
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是视网膜对交 替图形刺激(翻转黑白棋盘格或光栅)产 生的电反应。
评价黄斑功能 评价视网膜内层神经节细胞功能 对同样刺激所诱导的PVEP反应作进一步诠释
波形及起源
波形命名及测量
瞬态PERG
使用翻转黑白棋格刺激(低于6次翻转/S)得到 由N35、P50、N95构成
临床应用
黄斑病变
ERG评价全视网膜功能,PERG主要评价黄斑 功能,互相补充。 黄斑病变P50振幅明显降低 理论上,视神经病变主要影响N95的振幅
视神经疾病
临床应用
青光眼
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目前发表的PERG论文中, 青光眼相关的文章占据所有文章的首位。 但是意见非常不一致,该研究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