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藏戏》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精品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精品教学课件
第18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第18自然段总结
全文,点明藏戏这一

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

身授的形式来传承和

发展。
回归整体
总 (第1~3自然段)
总写藏戏的三 个主要特点
分 (第4~17自然段)
第4~7 第8~14 第15~17 自然段 自然段 自然段
总 (第18自然段)
总结全文,点明藏戏 的传承和 表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

15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 含义。
课 文
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
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
这体现出藏戏的什么特点?
为其伴奏。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
为什么只要有观众就行?

众就行。
课 文
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
戴着面 具演出。
演出没 有舞台。
演出没 有明确 的时间 限制。
详细写唐东 杰布开创藏 戏,成为藏 戏开山鼻祖 的故事。
详细介 绍藏戏 面具的 特点及 作用。
简略地 介绍藏 戏的其 他艺术 特色。
点明藏戏这一 民族戏剧艺术 靠师传身授的 形式来传承和 发展。
3 参考素材
·片段欣赏
京剧
戏曲艺术,所以又被称为“国剧”。因为京剧的唱腔主 要有“二黄”和“ 西 皮 ” , 所 以 从 前 人 们 也 叫 它 “ 二 黄”“皮黄”。
课文开篇用反问的

形式先声夺人,新颖独
特,点明了藏戏戴着面
具演出的特点。同时,
也为本文在后文描述面
具的颜色、形状及作用
埋下伏笔。
阅读课文第4~7自然段, 了解藏戏的形成,感受唐东 杰布的伟大。
4 还是从西藏那个僧人唐东杰布的传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课件(共29张PPT)

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速度。边读边画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者 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2.同桌相互交流自己不懂的词语。 3.思考:这篇文章写了藏戏哪些方面的内容。
读一读
sēnɡ
僧人
jiānɡ qiónɡ
chè
脱缰 琼 响彻
liáo
青面獠牙

演绎
zāi
悠哉
lái
任其拖延 随意发挥 再三重复
吃喝玩耍中看戏
随心所欲 优哉游哉
课文在介绍藏戏的过程中,以哪些方面 的内容为主?为什么选择这些方面介绍藏戏?
藏戏的起源
藏戏的特点
最具代表性,最能突显藏戏特色。
主题概括
这篇课文介绍了藏戏的 形成 及 艺术特色 ,围 绕藏戏的主要特点,从藏戏的 起源 、面具、舞台 形式、 演出方式 等方面进行介绍,让读者对藏戏 有基本认识和了解,同时感受到藏戏所折射出的少 数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以及蕴的 艺术魅力 。
了解藏戏的起源
自由读第4—7自然段,交流讨论藏戏是怎 样形成的?它的创始人是谁?关于他又有怎样的 传奇故事呢?
➢ 课文描写藏戏,为什么要讲述唐东杰布的故事?
因为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 没有唐东杰布就没有藏戏。而且,藏戏之所以能 够传承下来,和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精神和感人 故事是分不开的。
_壤__肥__沃__的__山__坡__,__不__要__替__它__们__整__枝__施__肥__的__种__树__人__,__只__要__有__一__抔__黄 —土—,—就—能—深—深—扎—根—,—顽—强—地—生—长—。———————————
课后作业
搜集资料或观看视频,了解藏族的文化,体会藏 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精品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精品课件
➢ 第3小节:讲故事、甩绳子 ➢ 第4小节:拔河、老鹰捉小鸡、打排球、
打篮球、踢足球、开运动会
4.生字归类识记。 跳绳 踢毽子
踢足球
与__脚__有关。
猜一猜:这些字分别与什么有关?


与__说__话__有关
与___手___有关


与竹__制___品_有关
与__玉__石__有关
为什么是
竹字头?
再读课文
藏戏 以歌舞形式表现故
事内容。藏剧没有化妆, 主要是面具。藏剧传统剧 目都含有佛教内容。
点击图片 播放视频 了解藏戏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词语解释
咆哮:形容水流奔腾轰鸣, 也形容人暴怒喊叫。课文中 形容江水奔流轰鸣。
黄河一路咆哮着奔向大海。
哄堂大笑:一屋子人全笑 起来。本课指一无所有的 唐东杰布发誓架桥招来人 们嘲笑。
➢ 小组比赛读课文,男女生合作读, 全班齐读。
指导书写
wán

王字旁上 紧下松,末横 作提。
dānɡ
yīn
当音
“当”上部的 笔顺,第一笔竖要 写在竖中线上。
板书设计 怎么都快乐
一个人 很
很 两个人
快乐
三个人 很 更 许多人
他的一席话逗得大家哄堂 大笑。
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 良,当面一套,背后一 套的人。 课文中指巫女 的性格。
大家都不喜欢和两面三刀 的人交往。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哪些段落讲了藏戏的形成, 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分清内容的主次。
(4—7自然段)讲了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 次 要 (8—17自然段)具体介绍藏戏的特点。 主 要
自由读第1小节,读好句子的停顿,想象画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藏戏来历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熟读课文及补充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复述。

3、情感与态度:了解并认同各民族独特的民风民俗,尊重多元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各地方戏的经典片段视频。

2、学生准备:收集自己家乡的地方戏剧情况,甚至可以学唱几句。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播放地方戏经典片段。

2、板书课题《藏戏》,解题,走进藏族的传统戏剧文化,激趣阅读。

二、初读知意1、翻开课本,自由地轻声读课文。

遇见不熟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直到熟练为止。

2、分层次检查读书情况。

学习吃力一些的孩子由教师指名学生一一读一遍,注意正音,并可以带读,再由能力强的同学带读。

3、出示本课生字新词,认读过关。

4、边读边想,有感受的地方可以作上批注,了解藏戏的传说及特点。

三、细读明趣1、交流你的发现,将课文归结为两个方面:“藏戏的传说”、“藏戏的特点”。

2、重点研读其中一部分,交流其中的哪一点让你印象最深品味作者谴此用句的顺心遂意,同时感受藏戏与藏族文化的魅力。

3、提出阅读中不明白的地方,相互交流。

四、才情展示1、成语听写大比拼。

2、一起哼唱家乡戏。

五、作业扩展阅读,了解有趣的民风民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藏戏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藏戏》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较强的民俗散文。

因此,本设计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及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争辩,在争辩中激活思维。

教学时,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运用自主学习法、感悟品读法、合作探究法等,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形的画面、有声的情感,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戏的形成过程及艺术特色。

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课文原文及赏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课文原文及赏析

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课文原文及赏析
《藏戏》课文原文
藏戏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剧种,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藏语中,藏戏被称为“阿吉拉姆”,意为“仙女姐妹”。

相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内容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

藏戏的表演形式也非常独特,它以唱为主,说白很少。

演员们戴着面具演出,形象鲜明、夸张。

演出一般分为三部分:开场仪式、正戏和结尾祝福。

开场仪式庄严隆重,正戏则表演故事的主要情节,结尾祝福则往往是一些寓意吉祥的话语。

藏戏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体现。

《藏戏》赏析
《藏戏》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藏戏这一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展现了藏戏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整篇文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开头简要介绍了藏戏的名称和起源,引出了下文的内容。

接着详细介绍了藏戏的表演形式和特点,使读者对藏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最后总结全文,点明藏戏在藏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在语言运用方面,文章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对藏戏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同时,通过举例子的方式,使得文章内容更加具体、有力。

总之,《藏戏》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介绍民族文化的文章,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藏戏的基本知识和特点,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藏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六年级下册《藏戏》教案(优秀6篇)

六年级下册《藏戏》教案(优秀6篇)

教学目标2.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戏曲音乐,欣赏不同的戏曲剧种。

2.播放藏戏视频,介绍藏戏:其实,还有一个剧种,它一直流传于我国的最高处,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

(板书课题)3.默读课前导语,看看本课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出示“旷野、布施、开山鼻祖”等词语,认读、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2.交流收获。

(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本文主要写了藏戏的形成、特点和作用。

重点写了藏戏的特点和作用。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课文浓墨重彩地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边默读边思考藏戏有什么特点,做好批注后,在小组内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交流。

2.交流汇报。

(1)藏戏的面具。

①藏戏的面具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能历经几百年仍保留到现在?②藏戏的面具到底是如何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呢?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体会。

③展示藏戏面具图片,出示京剧脸谱。

你觉得藏戏的面具与京剧的脸谱有什么异同?了解了藏戏的面具,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藏民的智慧和艺术天分。

这也是藏戏千百年后仍具魅力的地方。

(2)藏戏的舞台。

与现在的流行音乐、其他地方戏的舞台相比,藏戏的舞台简单到什么程度?(藏戏的艺人们不求高档的舞台,不求华丽的服装,他们将雪山江河、草原大地当作背景,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只要有观众即可。

)(3)藏戏的演出。

①指名朗读后,问:“藏戏在演出的程序、时间、唱腔、动作上有什么特点呢?”②学生汇报。

3.多媒体展示一段藏戏《文成公主》的片段让学生欣赏。

加深学生对藏戏面具、舞台、演出特点的认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五、自主品读,了解形成。

1.自读课文第4~7自然段,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2.集体交流。

六下语文第七课课堂笔记

六下语文第七课课堂笔记

六下语文第七课课堂笔记
以下是一份关于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七课《藏戏》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
一、生字注音
1. 僧(sēng)人
2. 唐东杰布(bù)
3. 承诺(nuò)
4. 哄堂大笑(hōng)
5. 一无所有(yī)
6. 雄浑(xióng hún)
7. 赞叹不已(zàn)
8. 婀娜(ē nuó)
9. 雄壮(xióng zhuàng)
10. 千姿百态(zī)
二、重点词语解释
1. 哄堂大笑: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2. 雄浑:雄壮而浑厚。

3. 奇特:奇异而特别。

4. 优哉游哉:形容悠闲自在的样子。

5. 雄壮:勇武壮盛。

6. 赞叹不已:不停地称赞,形容非常赞赏。

7. 婀娜:形容姿态轻柔美好。

8. 形象鲜明:形容描绘得生动逼真。

9. 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化多端。

10. 有声有色:形容表演、表演技巧高超,非常生动。

三、课文内容理解
1. 本课介绍了藏戏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表现了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 藏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东杰布,他为了修建桥梁而发起,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

3. 藏戏的表演形式独特,演员在舞台上戴面具,以歌舞表演故事情节,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4. 藏戏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形成了许多流派,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

5. 学习本课要重点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体会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笔记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笔记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笔记人教版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还是从西藏高僧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

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传说,劝人行善积德、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农民、工匠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藏戏的种子随之洒遍了雪域高原。

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观众们惊叹道:莫不是阿吉拉姆下凡跳舞了吧!以后人们就将藏戏演出称为“阿吉拉姆”。

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

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

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七课《藏戏》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

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什么桥梁,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jiāng)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shì)。

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
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

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段传奇。

唐东杰布在山南琼(qióng)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
组成了西藏的第一个藏戏班子,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历史传说,劝人行善积德、
出钱出力、共同修桥。

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
粮食,更有大批的农民、工匠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藏戏的种子随
之洒遍了雪域高原。

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观众们惊叹道:莫不是阿吉拉姆[1]下凡跳舞了吧!以后人们就将藏戏演出称为“阿吉拉姆”。

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
鼻祖。

在藏戏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颜色和形状基本相同。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黄色代表吉祥;
巫(w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象征其两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liáo)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则用白布或黄布缝制,眼睛、嘴唇处挖一个窟窿.以示朴实敦厚。

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
展的过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

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
具,只要一鼓、一钹(bó)为其伴奏。

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靠“雄谢巴”[2]的解说和艺人们的说唱来描述。

艺人们唱着,
说着,跳着,在面具下演绎着各种故事。

在几百年的发展中,藏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程式:开场陈说藏戏历史以招徕(lái)观众,正戏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结尾则具有庆贺演出成功之意。

藏戏艺人的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唱腔来演唱,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舞蹈动作来表达,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戏班更是有各种风格的表演形式。

观众在吃喝玩
耍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随心所欲,优哉(zāi)游哉,毫无倦意。

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