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实用的鱼病诊断流程和常见鱼病的判断方法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淡水鱼养殖是一项重要的养殖业,在养殖过程中鱼群的健康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淡水鱼养殖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白点病
白点病是淡水鱼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伊氏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出现白色的小斑点,严重时可导致鱼死亡。
诊断方法:观察患鱼体表,若有白点现象,则可判断为白点病。
治疗方法:使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甲硝唑、多灵定等。
也可以通过水温升高、加氧等方法提高水质,促进鱼体自我免疫力的提高。
2.口气病
治疗方法:常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菌素、土霉素等。
同时,要保持水体清洁,加强水质管理,提高养殖环境卫生水平。
3.烂鳃病
烂鳃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是鱼体鳃部出现发炎、红肿,鳃组织出现溃烂,严重时可导致鱼死亡。
诊断方法:观察鱼体鳃部是否发红、肿胀、有溃烂现象,判断是否为烂鳃病。
4.鳃腐病
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应用强效消毒剂进行清洗,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
也可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土霉素、四环素等。
5.水霉病
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应用药物进行防治,如双氧水、金银花等。
同时,要增强水体的清洁度,加强水质管理。
总之,针对淡水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及时发现、及时防治十分必要,养殖者要加强养殖管理,提高鱼体免疫能力,预防鱼群发生疾病,保证养殖的顺利进行。
鱼病的检查和诊断鱼病的检查和诊断

鱼病的检查和诊断鱼病的检查和诊断一、现场调查(一)了解鱼出现的各种异常现象鱼生病后,不仅在病鱼体表或体内出现各种病状,同时,在水中也会表现出各种异常现象。
如全身发黑、离群独游;在气候、水温等一切正常的情况下,鱼的摄食量突然急剧下降等。
鱼病发生往往有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鱼病,病鱼一般在体色、外观和体质上与正常鱼差别不大,仅病变部位稍有变化,但一经出现死亡,死亡率急剧上升。
而慢性型鱼病,则往往体质消瘦、活动缓慢、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死亡率一般呈缓慢上升趋势。
鱼类受到寄生虫侵袭时,往往出现焦躁不安。
如鱼鲺侵袭,鱼的体色等变化不大,但鱼出现上跳下窜,阵性狂游。
当鲢碘泡虫侵袭时,鱼的尾部上翘露出水面,在水中狂游乱窜打圈子。
因水体受到污染(重金属污染)造成鱼类中毒时,鱼会出现跳跃和冲撞现象,一般在较短时间内就转入麻痹甚至死亡。
由寄生虫引起的死亡,一般是缓慢的逐渐增加,除集约化养殖发现指环虫、三代虫的侵袭在短期内造成大批死亡外,家庭水族箱养鱼死亡率一般不会太大;可是若遇鱼类中毒,则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大批鱼类死亡,而且不分品种,清道夫等都毫不例外地死亡。
因此,及时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对于鱼病的及时诊断和处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了解水质和环境情况水温与鱼病的流行有密切的关系,各种病原体都有其繁育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
很多致病菌和病毒在平均水温25℃左右时,毒力显著增高,水温降到20℃以下时,则毒力减弱,使病情减弱或停止。
斜管虫适宜在水温12~18C时大量繁殖。
小瓜虫生长和繁殖的水温,一般在15~25C,当水温低于10C以下或高于26℃时,则停止发育。
观察水的颜色,对水质情况也可作一大致了解。
水中腐殖质多时,水呈褐色;水中含钙质多时,呈现天蓝色;微囊藻大量繁殖时,水呈铜绿色;城市排出的生活污水,一般呈黑色;当水源被污染时,因污水种类和性质不同而出现不同的颜色,如红、黑、灰白色等,透明度也会随之大大降低。
水中的溶解氧、硫化氢、ph值、氯化物、硫化物等与鱼病流行的关系极为密切。
鱼病检查的常规方法与步骤

鱼病检查的常规方法与步骤鱼病检查:常规方法和步骤的重要性一、鱼病检查的重要性鱼病检查是鱼类健康与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
它能帮助养殖者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疾病问题,从而减少鱼类死亡率,提高产量和质量。
此外,准确的鱼病检查还能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和药物使用,减少运营成本,同时保护水环境。
因此,掌握正确的鱼病检查方法和步骤对养殖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二、常见鱼病类型1. 病毒性鱼病:这类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例如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IHN)和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BD)等。
2. 细菌性鱼病:这类疾病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例如败血病、烂鳃病等。
3. 真菌性鱼病:这类疾病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例如水霉病等。
4. 寄生虫病:这类疾病主要由寄生虫感染引起,例如小瓜虫病、三代虫病等。
5. 其他疾病:还有营养性疾病、应激性疾病等。
三、常规检查方法1. 视觉检查:通过观察鱼的外表和行为,找出异常情况,例如鱼体色改变、鳞片脱落、鳍部受损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初步判断鱼病。
2. 显微镜检查:使用显微镜观察鱼的血液、组织或水样,以便发现寄生虫、细菌或其他异常物质。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设备。
3. 生物样本分析:采集鱼的血液、组织或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以确定病原及感染程度。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熟练的技术人员。
四、检查步骤与技巧以病毒性鱼病为例,以下是检查步骤与技巧:1. 观察症状:注意鱼的外观变化,如体色改变、鳍部受损等,并记录下来。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鱼的行为变化,如游动异常、食欲减退等。
2. 选择样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鱼作为样本,如体重和年龄分布均匀的鱼。
样本数量应根据养殖规模和疾病传播情况来确定。
3. 采集样本:使用专业工具采集鱼的血液、组织或水样,并妥善保存样本以备后续分析。
采集时要确保不会对鱼造成伤害。
4. 显微镜检查:将采集的样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寻找病毒粒子或其他异常物质。
如果发现异常物质,记录其形态和分布情况。
鱼疾病诊断流程和常见疾病的判断及防治建议

鱼疾病诊断流程和常见疾病的判断及防治建议1.引言本文将介绍鱼类疾病的诊断流程以及常见疾病的判断和防治建议。
在养殖过程中,鱼类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防治措施是保障养殖效益的关键。
2.鱼疾病诊断流程鱼疾病的诊断应遵循以下流程:2.1 观察和病史收集首先,应对养殖鱼的行为、外观和环境进行仔细观察。
同时,收集饲养环境、饲料、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病史信息,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原因和类型。
2.2 体外检查进行鱼类的体外检查,包括观察鱼类的体表、鳃腔、口腔、鳍等部位是否有异常现象,如溃疡、外伤、肿胀等。
同时,进行体温测量、呼吸观察等一些常规检查,有助于进一步确定病情。
2.3 实验室检测根据症状和体表观察的结果,可以选择进行实验室检测,如鱼类常见疾病的病原学检测、血液化学分析等。
实验室检测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有助于确定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2.4 专业诊断和辅助诊断通过以上步骤的综合分析,可以由兽医专家进行专业诊断和辅助诊断。
根据病情和检测结果,确定鱼类所患的具体疾病,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建议和防控措施。
3.常见鱼类疾病的判断和防治建议3.1 鱼癣病判断:鱼体表出现白色或灰色小颗粒状斑点,可能伴有出血、溃烂等现象。
防治建议:保持水质清洁,加强水体消毒和饲料卫生管理,同时采取药浴、药浴饵等措施进行药物治疗。
3.2 鱼体液外漏病判断:鱼体表现出液体渗出、水肿和溃烂等症状。
防治建议:加强水质管理和饲养环境消毒,避免应激因素,同时使用消炎药物进行治疗。
3.3 鱼呼吸道疾病判断:鱼类呼吸急促、鳃片变异、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防治建议:保持水体通气良好,调整饵料种类和饲养密度,同时使用抗生素和消炎药物进行治疗。
3.4 鱼寄生虫病判断:鱼体表现出寄生虫侵害的症状,如体表有寄生虫体、鱼鳃发炎等。
防治建议:定期检查和清洁饲养设施,合理使用抗寄生虫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4.结论鱼类疾病的诊断流程包括观察和病史收集、体外检查、实验室检测以及专业诊断和辅助诊断。
鱼病诊断流程与常见鱼病诊断技术

处) , 采样后立即滴定检测。 简易检测可 以使用试剂盒, 鱼病 的诊 断是病 害防治 的基 础 , 及 可以粗略检测出氨氮、 亚硝酸盐 、 p H 值、 时发现病 害 、 正确判断病情 是对症 下药 硫化物和溶解氧含量。 的先决条 件。 特别是 早期病 害的发 现与 ( 三) 病原鉴 别 诊断, 是控制病害蔓延 、 减少损失重要手 1 . 肉 眼检查 段。 但 是养殖户对病 害的诊 断往往凭 经 ( 1 ) 肉眼观察患病鱼体及器官 ( 包括 验, 没有按照鱼病诊 断的基本流程进行, 鳃) 的颜色有无变化, 有无炎症 、 充血 、 出 导致误诊误治时有 发生 , 严 重的时候 , 耽 血 、 贫血、 肿胀、 溃疡、 黏 液、 腹 水等, 有 搁了最佳治疗时间, 导致池塘大 量死 鱼, 无异物附着。 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 , 本文特整理 ( 2 ) 肉眼观察患病鱼体有无真菌或寄 出鱼病诊断的基本流程, 供大家参考。 生虫寄生等。 鱼病诊断应遵照以下程序: 2 . 显微镜观检 常规 诊断 程序 刮取皮 肤 、 鳍、 鳃等 外部 器 官的黏 ( 一) 现 场调查 液, 或患病组织如鳃丝 、 鳍 条等, 制成水 1 . 水源 、 水质、 水温 、 底质等情况。 浸压片, 于显微镜下检查有无真菌或寄生 2. 投 喂饲料 的种类 、 来 源、 投饵 方 虫寄 生 。 法、 投饵量等。 3 . 解剖检 查 3 . 养殖 的品种 、 苗种来 源 、 规格 大 解剖新 鲜病 鱼 , 肉眼观察 内脏 器官 小、 健康状况和放养密度等。 组织的颜色和形状有无变化 , 如炎症、 充 4 . 池塘清塘消毒以及日常防病措施 、 血、 出血、 肿胀 、 溃疡、 萎缩退化 、 肥大增 使用的药物和使用方法等。 生、 体腔积水等病理 变化 , 有无寄生虫及 5 . 发 病和未发病养殖池 中鱼的活动 其孢囊等。 情况, 如游动、 摄食等。 二、 特殊 诊 断程序 6 . 发病 过程 以及采取 过的措施 , 包 1 . 病理 切 片检 查 括发 病时间、 患病种类 、 病症与病情 、 死 取一小块患病组织或器官 , 经固定、 亡情况、 采取的措施与效果等等。 脱水 、 包埋等程序处理后, 将样品切片, 再 7 . 发病池塘的面积 、 底质 、 水深 、 水 用相应的染色方法染色 , 以显示不同细胞 色、 透明度等。 和细胞的变化, 然后进行光学或电子显微 8 . 养殖过程中的卫生与健 康管理措 镜检查 ( 此法需要在专业实验室进行) 。
鱼病的诊断方法及用药

鱼病的诊断方法及用药鱼病是指鱼类遭受各种微生物、寄生虫、病原体等的感染,引起各种病症的一种疾病。
鱼病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观察病症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等。
针对鱼病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措施,如改善水质、饲料管理等。
一、鱼病的诊断方法:1.观察病症和临床表现:鱼病的早期症状包括鱼体浮浮沉沉、食欲减退、活动力下降等,进而出现呼吸困难、鳍部破坏、腹部肿胀等症状。
通过观察鱼的行为、食欲、外观等方面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出鱼是否患病,以及病情的轻重程度。
2.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病原体的种类,进而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细菌培养、寄生虫鉴定、病毒检测等。
细菌培养是将鱼体样本取出,经过处理后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然后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
寄生虫鉴定是观察鱼体样本中是否存在寄生虫卵或成虫等。
3.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针对一些具体的病原体,可以通过对鱼体样本进行分离和鉴定来确诊。
以细菌为例,可将鱼体样本接种到左氧氟沙星平板上进行分离培养,然后通过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鉴定。
二、鱼病的用药:1.抗生素类药物:常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包括氯霉素、青霉素、四环素等。
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并提高鱼体的抵抗力。
用药的方法包括溶液浴、喂饲添加等。
2.化学治疗剂:常用的化学治疗剂包括驱虫剂、锄沫剂、杀菌剂等。
驱虫剂可以清除寄生虫引起的疾病,锄沫剂可以消除魚缸、鱼池等容器内所产生的淤泥和有害物质,杀菌剂可以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
3.中草药:中草药治疗鱼病已有很长历史,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杀死和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并提高鱼体的免疫力。
典型的中草药有黄连、红薯藤、大蒜等。
4.其他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包括针灸、光疗和水温调节等。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激活鱼体的免疫力,光疗可以利用光线的照射来消灭病原体,水温调节可以提高鱼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力。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应遵循正确的剂量和疗程,根据具体病情和药物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使用。
鱼病的诊断与检查方法(水产动物疾病防治课件)

复习思考
课后作业: 制作一个鱼病检查用表格,包括鱼病基本信
息、鱼病流行病学信息、鱼病诊断信息、诊断结果 信息等。
模块一 鱼病诊断与治疗技术基础知识
任务三 鱼病的诊断与检查方法 任务一 鱼苗的培育
课程导入
课前复习: 1、疾病的经过有哪些基本病理变化? 2、疾病的结局,解答上节课课后作业答案
知识点、技能点
知识点: 1、疾病检测步骤 2、水样的收集和检测方法 3、病样的诊断方法
技能点: 1、水样的检测技术 2、病样的诊断技术
一些微小的病原或隐藏 在寄主气管组织的病 原和症状,肉眼很难 观察到,因此需要进 行镜检。以保证检查 结果的完整、可靠和 正确。
(二)检查鱼病的步骤
• (一 )肉眼检查 • (1)观察鱼体的体型:(瘦弱、肥硕、腹部鼓胀、畸形)
(2)观察鱼体的体色(黏液是否过多,鳞片是否完整,机体有 无充血、发炎、脓肿和溃疡、眼球是否突出、肛门是否红肿外突, 体表是否有水霉、水泡或者大型寄生物等)
现场调查的注 意事项
调查询问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有 B
些问题会在水产动物检查之后才
产生
有毒污染物进入养殖水体和有毒藻
C
类引起的中毒一经调查就可以初步
诊断
(一)现场水质检测项目
亚硝酸盐
水
(0.05mg/L) 水生生物种类
质
和数量
检
氨氮
水质检测
测 的
(0.2mg/L)
溶氧
主
(5mg/L)
要
PH值
项
(7.5-8.5)
• 当前,如果你对鱼病一无所知,可用全国远程诊断系统让 专家帮您诊断鱼病。
详细记录各个指标
• 诊断结果 • 基本情况:编号;申请单位;联系电话;养殖面积;水深
鱼病诊断“三查”

鱼病诊断“三查”诊断鱼病应采取由表及里的方法,即先检查鱼体外部,再检查鱼体内部;每一部位的检查,都是先用肉眼检查(简称目检),然后用显微镜检查(简称镜检)。
着重检查病鱼的体表、鳃、肠道,这就是“三查”。
查体表据一般经验,病鱼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是赤皮病;若病鱼鳃盖或鳍基部充血,表皮充血不明显,肌肉呈点状充血或块状淤血是出血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乳黄色液体流出是肠炎病;尾柄及腹部两侧有火烙样的红斑或表皮腐烂是打印病;生有棉絮状的白色物是水霉病;体表黏液较多并有小米粒大小、形似臭虫的虫体是鱼虱病;体表有白色亮点,离水2小时亮点消失是小瓜虫病;体表有白色斑点,白点之间有出血或红色斑点是卵甲藻病;部分鳞片处发炎红肿,有红点并伴有针状虫体寄生是锚头鱼蚤病;鱼成群在池水表面或池塘周边狂游,且头部充血呈红色,死亡多且迅速,一般是车轮虫病;病鱼尾柄表皮发白是白皮病;病鱼在水中头部或嘴部明显发白,离水后不明显是白嘴病;鱼下唇突出呈簸箕口状,则是因时常缺氧浮头引起;病鱼眼球突出、脱落,且鳞片松立,一般为池水有毒所致;鱼体呈弯曲状是池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较高或有机磷中毒所致。
查鳃打开鱼鳃盖,检查鳃有无异样,正常的鳃丝整齐、紧密,呈鲜红色。
鳃丝腐烂发白,尖端软骨外露,并有污泥和黏液是烂鳃病;鳃丝发白呈贫血状,很可能是鳃霉病或球虫病;鳃丝末端挂着像蝇蛆一样的白色小虫是中华鱼蚤病;鳃部浮肿,鳃盖张开不能闭合,鳃丝呈暗淡色是指环虫病;鳃丝呈紫红色并伴有大量黏液多为有机氯中毒所致;鳃丝呈紫红色,黏液较少则为经常缺氧浮头所致。
查肠道打开病鱼腹部,正常的鱼肠管中充满了食物或粪便,肠壁呈鲜红色。
肠管全部或部分充血呈红色,肠壁不发炎是出血病;充血发炎且伴有大量乳黄色黏液是肠炎病;肠道呈白色且前段肿大,肠内壁有许多白色絮状小结节为球虫病或黏孢子虫病。
根据“三查”所掌握的有关情况,再结合发病季节进行综合分析,就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鱼病,从而做到对症下药,收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实用的鱼病诊断流程和常见鱼病的判断方法
程辉辉
图1 鱼病诊断流程图
一、鱼病诊断流程操作方法
1、体表观察
观察体表有无寄生虫(如锚头蚤等)、肛门是否红肿、鳞片鳍条是否正常(有无竖鳞、掉鳞、赤皮或白尾)、体表皮肤是否正常(有无出血点、溃烂或白头)。
2、鳃部镜检
解剖鳃部,暴露完整鳃部,剪取两侧鳃尖,鳃尖剪取以鳃弓两端为佳,注意避开黑鳃和白鳃。
3、肌肉观察
剥离鱼皮,观察肌肉是否泛红,划开肌肉,观察肌肉内部是否有出血点(是否呈现微红色)。
4、肝胆观察
解剖内脏,剪断前肠和后肠,完整剥离内脏,观察肝脏是否正常(有无花肝、绿肝),观察胆囊是否正常(胆囊是否呈草绿色)。
5、肠道观察
解剖分离完整肠道,从前肠开始破开至后肠,观察是否组成及其消化情况,观察是否出现红色出血点或有无脓液。
二、鱼病诊断结果综合判断
1、寄生虫病的判断
观察鱼体体表,如果在鱼体腹部、体侧鱼鳞或口腔处出现出血点,且观察到有细长虫体附着,镜检可看到明显虫体,可判断为锚头蚤;镜检鳃部,观察到10×10倍显微镜视野中出现3-5个车轮虫,则可判断为车轮虫病;镜检发现斜管虫、指环虫、小瓜虫或鳃霉,则分别可判断为斜管虫病、指环虫病、小瓜虫病或鳃霉病。
寄生虫识别方法和图片见下图。
鱼体锚头蚤锚头蚤虫体
车轮虫(正面)车轮虫(侧面)
指环虫指环虫
鳃菌酶分枝菌丝和孢子鳃霉菌分枝菌丝和菌丝内的孢子
白鲢黑色素细胞鲤鱼黑色素细胞
斜管虫小瓜虫
图2 常见寄生虫图谱
2、烂鳃病和赤皮病的判断
烂鳃分寄生虫性、真菌性和细菌性性两种,寄生虫性烂鳃判断依据:镜检发现车轮虫、指环虫或粘孢子虫;真菌性烂鳃判断依据:镜检发现水霉或鳃霉;细菌性性烂鳃判断依据:镜检多次未发现车轮虫、指环虫、粘孢子虫、水霉或鳃霉等寄生虫。
但观察到鳃丝腐烂并带污泥,严重时鳃丝软骨外露,鳃盖内表皮被腐蚀,形成一个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病鱼体色发黑,尤其是头部,江浙渔民称为“乌头瘟”。
3、肝胆综合征的判断
肝脏出现花肝、绿肝或白肝,胆囊呈现白亮且变大,则可判断为肝胆综合征。
正常和异常肝脏正常和异常胆囊
图3正常和异常肝脏和胆囊
4、肠炎病的判断
肠炎分细菌性和病毒性两种,细菌性肠炎判断依据:乌头蛀鳍有腹水、肛门红肿、肠道肿胀有脓液、肠壁薄且弹性差;病毒性肠炎判断依据:肌肉有出血点且呈微红色、肠道出现红色出血斑点、无脓液。